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 格式:ppt
- 大小:2.09 MB
- 文档页数:56
先秦诸子选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原文及译文1、【原文】仪封人(1)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2)。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sàng)(3)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duó)(4)。
”【注释】(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
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
(2)从者见之:随行的人见了他。
(3)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4)木铎:木舌的铜铃。
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译文】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
”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
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2、【原文】长沮、桀溺(1)耦而耕(2)。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3)焉。
长沮曰:“夫执舆(4)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同“欤”)?”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5)?且而与其从辟(6)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7)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8)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注释】(1)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
(2)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
(3)问津:津,渡口。
寻问渡口。
(4)执舆:即执辔。
(5)之:与。
(6)辟:同“避”。
(7)耰:用土覆盖种子。
(8)怃然:怅然,失意。
【译文】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
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
”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
”子路再去问桀溺。
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赏析重点、难点1.主要是讲授“子路问津”“子路从而后”两则选文。
2.引导学生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3.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孔子与长沮、桀溺、荷蓧丈人两类人物,鉴赏“子路问津”“子路从而后”两段文字。
4.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问津辟人之士遇丈人,以杖荷蓧明日,子路行以告选文解读我国古老的神话说,远古时候,天柱断折,九州崩裂,天不能完全覆盖大地,大地不能全部承载万物;大火延烧而不灭,大水浩大而不止,猛兽攫噬善良的人民,恶鸟抓取老弱的百姓。
这个时候,有女娲炼五色石来补苍天,并砍下大龟的脚来作天柱,还积聚芦灰来治理洪水。
女娲补好了苍天,立好了天柱,诛灭了兴风作浪的水怪,使天下百姓得以保全生命。
作为神话形象,女娲把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当成自己必须担当的命运。
孔子当然不是女娲之类的神,但是也有强烈的勇于担当的精神。
选文第2则:“长沮、桀溺耦而耕。
”“长沮”和“桀溺”都不是真实的人名,而是指两个在水洼地里劳动的身材高大魁梧的人。
“长”是高大的意思,“桀”通“杰”,也是高大的意思。
“沮”是低湿的洼地,“溺”是浸在水洼当中。
“耦而耕”指两人并力一起耕作。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是说孔子带着众弟子经过他们,并且让子路向他们打听渡口在哪里。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
“津”是渡口。
“问津”一词,这里用的是本义,后来引申为探求途径或尝试。
成语“无人问津”则是指没有多少人关心询问。
孔子及其弟子问路,那么长沮、桀溺有什么反应呢长沮问道:“夫执舆者为谁”意思是,那个手拉缰绳驾车的人是谁子路回答:“是孔丘。
”接下来的发问“是鲁孔丘与”还是“长沮”的话,并且十有八九是明知故问。
“是也。
”这是子路的回答,老老实实,尽管他可能知道长沮是明知故问。
长沮接着说:“是知津矣!”字面意思是说,这个人知道渡口在哪儿了!这是一个奇怪的回答。
孔子跟弟子们不知道渡口在哪里,所以才让子路来打听。
《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仪封人①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②。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③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④。
”【注释】①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
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
②从者见之:随行的人见了他。
③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④木铎:木舌的铜铃。
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译文】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
”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
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评析】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
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
2.长沮、桀溺①耦而耕②。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③焉。
长沮曰:“夫执舆④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⑤?且而与其从辟⑥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⑦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⑧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注释】①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
②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
③问津:津,渡口。
寻问渡口。
④执舆:即执辔(pi)。
⑤之:与。
⑥辟:同“避”。
⑦耰:音yōu,用土覆盖种子。
⑧怃然:怅然,失意。
【译文】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
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
”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
”子路再去问桀溺。
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翻译及原文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翻译的意思是如果天下有道,我就不和你们一起来改变它了。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出自《论语·微子篇》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孔子怅然若失地说:“人是不能和鸟兽合群共处的,我不和世人在一起又能和谁在一起呢?如果天下有道,我就不和你们一起来改变它了。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出处的故事。
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
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
”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
”子路再去问桀溺。
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
”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
”桀溺说:“像洪水一般的坏东西到处都是,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而且你与其跟着躲避人的人,为什么不跟着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说完,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
子路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给孔子。
孔子很失望地说:“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
”【原文】微子篇—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句话的背景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对于当代社会的启示。
教学内容:1. 讲解“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句话的出处和背景。
2. 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和其所传达的思想。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这句话的出处和背景,分析其含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对于当代社会的启示,进行小组讨论。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讲解“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句话的出处和背景。
2. 分析含义: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和其所传达的思想。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对于当代社会的启示,进行小组讨论。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了解“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句话的背景和意义。
2. 学生能够思考这句话对于当代社会的启示。
第二章:孔子的思想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孔子的思想。
2. 引导学生思考孔子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的启示。
教学内容:1. 讲解孔子的思想,包括仁、义、礼、智、信等。
2. 分析孔子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的启示。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孔子的思想,分析其对于当代社会的启示。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孔子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的启示,进行小组讨论。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讲解孔子的思想,包括仁、义、礼、智、信等。
2. 分析启示:分析孔子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的启示。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孔子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的启示,进行小组讨论。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了解孔子的思想。
2. 学生能够思考孔子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的启示。
第三章:道德修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道德修养。
教学内容:1. 讲解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2. 分析如何进行道德修养。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分析如何进行道德修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道德修养。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讲解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先秦诸子选读》译文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第一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原文】1.仪这个地方镇守边界的官员请求把自己引见(给孔子),说:“到这个地方的君子,我不曾有不得见面的。
”随行的弟子把他引见给了孔子。
这位官员出来,说:“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担忧呢?天下没有德政已经很久了,上天将借夫子来宣扬大道。
”2.【原文】2.长沮、桀溺(两个在水洼地里劳动的高大魁梧的人)并力一起耕种,孔子从那儿经过,叫子路去打听渡口。
长沮说:“那个手拉缰绳驾御车马的人是谁啊?”子路道:“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道:“是的。
”(长沮)说:“这人吗,早就知道渡口在哪儿啦!”(子路又)问桀溺。
桀溺说:“你是谁啊?”(子路)道:“是仲由。
”(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弟子吗?”(子路)回答说:“是。
”(桀溺)说:“天下到处都是像洪水(一样混乱的情形),你与谁改变它?况且你与其追随(孔子这样的)避人之士,怎么比得上追随(我们这些)避世之士呢?”(桀溺)用耰松土,没停下(手中的活儿)。
子路走去把(事情)告诉(老师)。
夫子怅然若失地说:“人不可以跟鸟兽同群,我不跟世间众生(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如果)天下政治清明,(我)孔丘(就)不会参与到变革中了。
”3.【原文】3.楚国狂人接舆唱着歌走过孔子(的车子),说:“凤啊凤啊!你的德行怎么这么衰微呀?过去的不能挽回,将来的还可以赶得上。
(劝你)算了吧,算了吧!现在参与政治事务的人危险啊!”孔子下(车),想要跟他说点什么。
(接舆)快步走着躲避孔子,(孔子)没法同他说活。
4.【原文】4.子路跟随(孔子)而落在后面,遇到一位老年男子,用拐杖背着除草的农具。
子路问道:“您见到我老师了吗?”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老师?”把他的拐杖插在田头,开始锄草。
子路两手在胸前相合(恭敬地)站着。
(老人)留子路住下来,杀了鸡做了黍米饭来给他吃,把他的两个儿子引见给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