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评析】
过去有一个时期,人们认为这一章中老丈 所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劳动人民对 孔丘的批判等等。这恐怕是理解上和思想方法 上的问题。对此,我们不想多作评论,因为当 时不是科学研究,而是政治需要。其实,本章 的要点不在于此,而在于后面子路所作的总结
。即认为,隐居山林是不对的,老丈与他的儿
孔子下车,想同他谈 谈,他却快步走着躲避孔 子,孔子没能和他交谈。
既有接舆对孔子品格 的虚假尊重,又有一对孔 子人生选择的讥嘲;既有 对孔子的最后规劝,也有 对当时执政者的斥责。连 用三个“而”表示斥责、贬 斥之深。
表现隐士对现实的不满 ,也表现孔子对隐士的尊重 。
❖ 4、【原文】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hè)蓧(diào) (1)。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2),孰为夫子?”
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shǔ) (3)而食(sì) (4)之。见其
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 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 ,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借仪封之口,用“木铎”喻孔子,高 度赞美孔子勇于担当的高尚精神。
❖ 2【原文】
长沮(jù)、桀(jié)溺(nì) (1)耦(ǒu)而耕(2)。孔子过之,使子路 问津(3)焉。
长沮曰:“夫执舆(yú) (4)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yú,同“欤”)?”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
曰:“是孔丘之徒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