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考】(浙江专版)2019中考语文总复习传记类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4
2019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一、文言文阅读部分(2019杭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甲)少述足下:某①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
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②,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
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
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诸不一一,千万自爱!(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乙)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
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③。
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
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④,两公皆自忘其穷达⑤。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⑥谈经学,抵暮乃散。
荆公曰:“退即解舟⑦,无由再见。
”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⑧矣。
”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
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注释】①某:我,谦称。
这里是王安石自称。
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
②燔:焚烧。
③睽:背离,不合。
④惟相劳苦:只是相互安慰。
⑤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
⑥剧:流畅,痛快。
⑦解舟:退居江湖。
⑧奉谢:奉,敬辞。
奉谢,表示谢意。
17.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远离家乡B.谋官不顺C.财物受损D.身体不适1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分)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19.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分)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20.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⑥谈经学,抵暮乃散。
21.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7.D18.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考点跟踪训练6 课内文言文、文学常识1. (2018·绍兴、义乌中考)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作注释。
(1)居.①数月,其马将.②胡骏马而归。
(《塞翁失马》)(2)策.③之不以其道,食.④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3)一鼓作.⑤气,再.⑥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①居:②将:③策:④食:⑤作:⑥再:2. (2018·衢州中考)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1)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A. yǔ B. yù(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将军宜枉驾顾.之B.河曲智叟亡.以应今亡.亦死C.陶后鲜.有闻鲜.妍明媚D.邹忌修.八尺有余讲信修.睦3. (2018·宁波中考)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
(司马相如《喻巴蜀檄》)()A.少。
例:陶后鲜有闻 B.新鲜。
例:芳草鲜美(2)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论语》)()A.苟且。
例:故不为苟得也B.如果。
例:苟富贵,无相忘(3)人孰.无过?改之为贵。
(王阳明《寄诸弟书》)()A.仔细。
例:明日徐公来,孰视之B.谁。
例:吾孰与徐公美(4)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中庸》)()A.有人。
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B.有时。
例:或置酒而招之4. (2018·湖州中考)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战国]《荀子》)()②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汉]张衡《应间》)()③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2)由上面三句话推断“君子”的内涵,下面没有提到的一项是()A.诚实守信 B.重德修身C.内敛含蓄 D.轻财重义5.(2018·衢州中考)用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称呼右图中的礼仪,正确的一项是()A.我要向你稽首..。
教材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中考传记类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1.传记类文本会成为中才试卷文本选择的重点之一。
传记类文本有故事性,适合中学生阅读理解,传记作品的语言具有典范的文言特色,便于遴选考点,便于编拟考题。
2.从传记类文本的内容与体裁特色来看,概括内容要点、理解人物言行、理解关键句段的含义,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会是当然的考点。
3.理解常用的文言实词的意义、辨析常用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文言语句的翻译、朗读节奏停顿的标示等无疑是长期的“保留节目”。
4.就当前课标要求和考改趋势看,对思想内容与写法的评价赏析、对人物情感的感受体悟、对文本的拓展迁移,会渐渐成为考查的热点。
5.就题型而言,依然会以填空间答题、选择题、标示题、翻译题等题型为主;要求考生自由发挥,谈感想启示的问答题会多起来。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完成下列问题。
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考点跟踪训练11 文言文阅读1.(2018·杭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姚长子墓志铭[明]张岱姚长子者,山阴王氏佣也。
嘉靖间,倭寇绍兴,由诸暨掩至鉴湖铺。
长子方踞稻床打稻,见倭至,持稻叉与斗。
被擒,以藤贯其肩,嘱长子曰:“引至舟山放侬。
”长子误以为吴氏之州山也。
道柯山,逾柯岭,至化人坛。
自计曰:“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乃私语乡人曰:“吾诱贼入化人坛矣。
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擒矣。
”及抵化人坛,前后桥断,倭不得去,乃寸脔①姚长子,筑土城自卫。
困之数日,饥甚。
我兵穴舟窒袽②以诱之。
倭夜窃舟为走计,至中流,掣所窒舟沉,四合蹙③之,百三十人尽歼焉。
乡人义姚长子,葬于钟堰之寿家岸。
无主后④者,纵为牛羊践踏之墟,邻农且日去一锸⑤,其不为田塍道路者几希⑥矣。
余为立石清界,因作铭曰:醢⑦一人,醢百三十人,功不足以齿;醢一人,活几千万人,功那得不思?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旌义⑧之后,公道大著,乃不欲存盈尺之土。
悲夫!【注释】①脔(luán):把肉切割成小块。
②穴舟窒袽(rú):在船上凿洞,用败絮塞住。
袽,败絮。
③蹙(cù):逼近。
④主后:此处指继承人。
⑤去一锸(chā):挖走一锹土。
⑥几希:很少。
⑦醢(hǎi):将人剁成肉酱的酷刑。
⑧旌义:表彰(姚公的)义举。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山阴王氏佣.也(被雇佣的人)B.嘉靖间,倭寇.绍兴(盗贼)C.乡人义.姚长子(以……为义)D.纵.为牛羊践踏之墟(听任)(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擒矣。
②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
(4)墓志铭是刻在墓碑上,叙述死者生平事迹并表达追思的铭文。
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写这篇墓志铭的用意。
2019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人物传记类)专题复习10篇(含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
及进士第。
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
预修《天圣编敕》,擢群牧判官,因转封言:“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
今日圣断乃异于昔,臣窃惑焉。
若是,则清强者沮矣”。
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
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
又奏:“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
”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
”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
又言范讽事有不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
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
自元昊陷金明、承平,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
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
使部将狄青将万余人,筑招安砦于谷旁,数募民耕种,收粟以赡军。
元昊遣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诈也。
”乃屯兵青涧城。
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
既而元昊又以旺荣书来,会帝厌兵,因招怀之,遣籍报书,使呼旺荣为太尉。
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
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
”朝廷从之。
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甚切。
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
薨,年七十六。
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
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
(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A.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B.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C.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D.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2)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判官”古代设置的一种属官,宋代于各州府沿置,选派京官充任,称签书判官厅公事。
第六节课内文言文考点击破考点一解释文言实词例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即更.刮目相待(重新)(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同“举”,推举)(3)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4)先帝不以臣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名词作动词,以……为美)【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意思。
第(1)题“更”是文言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解释为“重新”的意思。
第(2)题中的“与”,兼有异读字和通假字的特点,解释为“同‘举’,推举”的意思。
第(3)题中的“拂”,兼有通假字和一词多义的特点,解释为“同‘弼’,辅佐”的意思。
第(4)题中的“卑鄙”,属于古今异义,解释为“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的意思。
第(5)题中的“斗”,属于词类活用中的名词作状语,解释为“像北斗星那样”的意思。
第(6)题中的“美”,属于词类活用中的名词作动词,解释为“以……为美”的意思。
考点二解释文言虚词例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乃.石性坚重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虽不能察,必以.情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子非鱼,安知鱼之.乐D.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天子且.至【解析】A项中的“乃”,前者是“是”的意思,后者是“居然,竟然”的意思。
B项中的“以”,前者是“拿、用”的意思,后者是“按照”的意思。
C项中的“之”,前者是复指代词,可解释为“这”,后者是“的”的意思。
D项中的“且”,前后均为“将、将近”的意思。
名师提醒1.解释文言实词、虚词的方法(1)平时注意积累并掌握常用常考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2)平时学习时,要熟记课文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学习常用虚词时,要分清各虚词的用法:①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
②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为”“于”。
③起连接作用的,如“及”“则”“而”。
文学类文本阅读杭州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一)回家徐风已近年关,隐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小县城年味渐浓。
火车的汽笛声频繁地响起。
一条悠长的巷道里藏着几户人家。
一座陈旧的小四合院里传来清脆的电话铃声。
妈,再过一两个小时我们就到家了,晚饭回家吃,一年没吃到您做的饭了,呵呵。
你这孩子,咋突然就改主意了?不早讲,也好让妈提前高兴着,刚才还和苗苗念叨呢,苗苗一直想去看你们呢。
不是想给您个惊喜吗,呵呵。
好好好,妈这就准备去。
苗苗奶奶放下电话,苗苗,你都听到了吧,你爸妈一会就到家喽,自己好好玩,奶奶给你做好吃的。
奶奶脸上的皱纹一下全舒展开了。
五岁的苗苗听说爸妈要回家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冲向大门口。
奶奶扶起被门槛绊倒的孙子,轻拍了下孙子的小脑瓜,乐呵呵跑进了厨房。
就是,有钱没钱也得回家过年嘛。
你们不记挂妈,不记挂苗苗,俺祖孙俩可天天伸脖子盼呢。
苗苗奶奶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恨不得手脚并用地忙活。
一切准备就绪,额头上竟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瞅着还算丰盛的菜肴,关键都是儿子媳妇爱吃的,喜滋滋地擦了擦汗,又捶了几下腰,却并不急着点火。
天寒地冻的,等着儿子媳妇回家边炒边吃。
也就在此时她才忽然想起小孙子,好像老一会没听到动静了,心里不知咋的“咯噔”一下,边喊边出了厨房,无人应答。
苗苗奶奶翻遍了满屋满院,犄角旮旯,仍不见小孙子人影,便心慌慌地跑出院子,挨家挨户寻找。
邻居们都是一样的答案,她大声呼喊着追出巷子,来到街上,四下里飞速扫了一遍,眼里满是失望和惊恐。
这个节骨眼上孙子要是出点啥事,这个年还咋过?我咋向他爸妈交代?老天爷啊!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天色渐晚,还飘起了雪花。
咱这儿就巴掌大的地方,何况还报了警,他们很快就能把苗苗找到的。
邻居们正在不住地安慰着精神几乎失控的苗苗奶奶,一阵急促的铃声骤然响起。
真悬哪!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邻居们急忙把苗苗奶奶搀起来,问:咋了?到底说啥了?孩子在车站警务室呢!苗苗奶奶带着哭腔说。
文言文阅读专题金华、丽水文言文阅读天石砚铭(并序)〔宋〕苏轼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①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
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
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
试以为砚,甚发墨②,顾无贮水处。
先君③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④也。
”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一受其成,而不可更。
或主⑤于德,或全于形。
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
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
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⑥,发书笥,忽复见之。
甚喜,以付迨、过⑦.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注释】①纱縠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
②发墨:指砚台磨墨易浓。
③先君:这里指苏洵。
④祥:吉祥之兆。
⑤主:以……为主,着重于。
⑥当涂:地名。
⑦迨、过: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释义不同的一组是 BA.得异.石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且为.铭日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C.明.年至黄州越明.年,政通人和D.求.砚不复得求.石兽于水中(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3)文中“赐”“付”都是指父亲将砚交给儿子,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
”甚喜,以付.迨、过。
(4)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苏轼在砚铭中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你认为苏轼对“德”与“形”的看法与刘禹锡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译文:苏轼12岁时,一天在纺织后院的空地上,与小朋友挖地做游戏。
忽然,发现一块奇异的石头,形状像条鱼,肤色温润,呈浅绿色,表里均有星星点点银色的细花纹,敲敲能发出铿锵悦耳的声音。
他试着拿它当砚使,很容易发墨,可惜没有储水的地方。
他的父亲说:“这是一方天砚啊!凡是石材好的砚台,不在乎外形怎么样!”于是,当即把这块砚头送给了苏轼,苏轼说:““这砚是文字吉祥的象征。
中考传记类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
命题猜想
1.从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来看,传记类文言文已经越来越多地走进中考试题。
传记类文章因其故事性强,教育性强,语言具有典范性,适合中考命题。
2.传记类文言文的考点主要有:概括内容要点、理解人物言行、理解关键句段的含义、分析概括人物形象,另外,重点文言实词、虚词、语句的翻译等基础题是长期保留的传统试题。
3.就课改的趋势来看,对思想内容与写法的评价赏析,对人物情感的感受体验,对内容的拓展迁移,越来越引起命题者的关注。
4.常考题型: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翻译题等。
课内语段精练
(一)隆中对(节选)
亮答曰:“……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2)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3)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4)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3.诸葛亮认为刘备可以担当“成霸业,兴汉室”重任的自身条件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
4.刘备的一个”善“字意味深长,请写出其内涵。
(二)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
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今亡亦死()
(2)扶苏以数谏故()
(3)今或闻无罪()
(4)楚人怜之()
6.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邑人奇之
B.前人之述备矣
C.辍耕之垄上
D.宋何罪之有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8.为了“威众”,陈胜、吴广做了哪两件事?
(三)陈涉世家(节选)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吴广素爱人()
(2)广故数言欲亡()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从民欲也()
10.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士卒多为用者/吴广为都尉
B.广起,夺而杀尉/为坛而盟
C.陈胜佐之,并杀两尉/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D.且壮士不死即已/北山愚公,年且九十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2.这段文字中最能凸显陈胜、吴广智谋的两个字是和。
课外语段精练
(一)
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
”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
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⑤,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
怪之。
”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
【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
②名称:名声,名望。
③太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⑤赈赡:救济,周济。
1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
(2)乃把晖臂曰()
(3)举手未敢对()
(4)子孙窃怪之()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欲以妻子托朱生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晖以堪先达
C.以残年余力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
16.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二)与诸弟书(节选)
清·曾国藩
诸位贤弟足下:
诸弟在家读书,不审①每日如何用功。
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二则,此三事者,未尝一日间断。
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
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
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
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行之。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③,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
予身体甚弱,不能苦思,苦思则头晕,不耐久坐,久坐则倦乏。
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
兄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
【注释】①审:清楚,明白。
②洎(jì):至,到。
③骤几:很快成功。
1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未尝一日间断尝贻余核舟一
C.虽行船走路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不敢以一得自足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
19.从“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和“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可以看出曾国藩是一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