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国际金融风险管理概述第九章
- 格式:pptx
- 大小:232.78 KB
- 文档页数:5
国际金融风险防控手册第一章:国际金融风险概述 (2)1.1 国际金融风险的定义与类型 (2)1.2 国际金融风险的影响与挑战 (2)第二章:国际金融市场风险防控 (3)2.1 外汇市场风险防控 (3)2.2 货币市场风险防控 (4)2.3 资本市场风险防控 (4)第三章:跨境投资风险防控 (5)3.1 直接投资风险防控 (5)3.2 间接投资风险防控 (5)3.3 国际投资风险防控策略 (6)第四章:国际金融衍生品风险防控 (7)4.1 期货市场风险防控 (7)4.2 期权市场风险防控 (7)4.3 金融衍生品风险防控策略 (8)第五章:国际金融监管合作 (8)5.1 国际金融监管框架 (8)5.2 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机制 (9)5.3 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实践 (9)第六章:国际金融风险监测与评估 (9)6.1 国际金融风险监测方法 (9)6.2 国际金融风险评估模型 (10)6.3 国际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10)第七章:国际金融危机应对 (11)7.1 国际金融危机的类型与特征 (11)7.1.1 国际金融危机的类型 (11)7.1.2 国际金融危机的特征 (11)7.2 国际金融危机的应对策略 (12)7.2.1 政策干预 (12)7.2.2 国际合作 (12)7.2.3 金融创新与改革 (12)7.3 国际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12)第八章:国际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 (12)8.1 国际金融风险防范原则 (13)8.2 国际金融风险控制措施 (13)8.3 国际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实践 (13)第九章:国际金融风险管理与保险 (14)9.1 国际金融风险管理概述 (14)9.2 国际金融风险保险产品 (14)9.3 国际金融风险管理与保险实践 (14)第十章:国际金融风险法律规制 (15)10.1 国际金融风险法律框架 (15)10.2 国际金融风险法律规制实践 (16)10.3 国际金融风险法律风险防控 (16)第十一章:国际金融风险与企业风险管理 (16)11.1 企业国际金融风险概述 (16)11.2 企业国际金融风险识别与评估 (17)11.3 企业国际金融风险防控策略 (17)第十二章:国际金融风险与宏观经济政策 (18)12.1 国际金融风险与货币政策 (18)12.2 国际金融风险与财政政策 (18)12.3 国际金融风险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18)第一章:国际金融风险概述1.1 国际金融风险的定义与类型国际金融风险是指在国际金融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的金融资产价值波动、信用违约、市场流动性不足等可能引发损失的风险。
第一章国际收支一、选择题1. 《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将国际收支账户分为( )。
A.经常账户B.资本账户C.储备账户D.金融账户2. 国际收支反映的内容是以交易为基础的,其中交易包括( )。
A.交换B.转移C.移居D.其他根据推论而存在的交易3. 经常账户包括( )。
A.商品的输出和输入B.运输费用C.资本的输出和输入D.财产继承款项4.下列项目应记入贷方的是( )。
A.反映进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B.反映出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C.反映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的金融项目D.反映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金融项目5.若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储备资产项目为–100亿美元,表示该国( )。
A.增加了100亿美元的储备B.减少了100亿美元的储备C.人为的账面平衡,不说明问题D.无法判断6.下列( )账户能够较好地衡量国际收支对国际储备造成的压力。
A.货物和服务账户差额B.经常账户差额C.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D.综合账户差额7.因经济和产业结构变动滞后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属于( )。
A.临时性不平衡B.结构性不平衡C.货币性不平衡D.周期性不平衡E.收入性不平衡8.国际收支顺差会引起( )。
A.外汇储备增加B.国内经济萎缩C.国内通货膨胀D.本币汇率下降二、判断题1.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的、事后的概念。
(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用的是狭义的国际收支概念。
( )3.资产减少、负债增加的项目应记入借方。
( )4.由于一国的国际收支不可能正好收支相抵,因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最终差额绝不恒为零。
( )5.理论上说,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指自主性交易的不平衡,但在统计上很难做到。
6.因经济增长率的变化而产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属于持久性失衡。
( ) 7.资本和金融账户可以无限制地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
( )8.综合账户差额比较综合地反映了自主性国际收支状况,对于全面衡量和分析国际收支状况具有重大意义。
( )三、填空题1.国际收支是一个货币的、流量的、事后的概念,它反映的内容以交易为基础,其范围局限于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
第九章外汇风险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国际企业最主要的外汇风险是(A)A 交易风险B 会计风险C 经济风险D 转换风险2、某企业将有一种外币流出,也有另一种外币流入,则该企业(D)A 仅有时间风险B 仅有价值风险C 无风险D 存在双重风险3、下列方法中,能独立消除时间风险和价值风险的是(B)A.借款法B.远期合同法目C.提前收付法D.拖延收付法4、汇率不稳有下浮趋势且在外汇市场上被人们抛售的货币是(C)A.非自由兑换货币B.硬货币C.软货币D.自由外汇5、由于意外的汇率变动导致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产生变化的风险是(B)A 交易风险B 经营风险C 会计风险D 储备风险6、进口商与银行订立远期外汇合同,是为了(A)A.防止因外汇汇率上涨而造成的损失B.防止因外汇汇率下跌而造成的损失C.获得因外汇汇率上涨而带来的收益D.获得因外汇汇率下跌而带来的收益7、你买了一份外汇看涨期权,到期时如果市场汇价低于合同汇率,你会(B)A.行使期权B.放弃期权C.合同延期D.对冲合同8、买方有权选择不履行外汇买卖合同的是(C)。
A.远期外汇业务B.择期业务C.外币期权业务D.掉期业务9、银行买卖外汇的数额经常是不平衡的,如果银行买入某种外币的数额超过卖出的数额,称为该种货币的(A)。
A.多头B.空头C.平头D.超卖10、某家外贸公司于9月1日签订了价值10万美元的出口合同,收汇日期定在11月20日,此间该公司面临的外汇风险属于(C)。
A.时间风险B.经济风险C.交易风险D.转换风险11、在同一时期内,创造一个与存在风险相同货币、相同金额、相同期限的反方向资金流动为(C)。
A.提前收付B.套期保值C.平衡法D.组对法12、作货币期货的空头套期保值来控制汇率风险的主体是(B)A.进口商B.出口商C.借款人D.进口商和出口商13、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背景下,境外企业在出口中愿意接受以人民币计价,越来越多的我国进口商品用人民币结算,导致中国政府最终持有的外汇储备(A)A. 加速增长B. 加速减少C.不变D.无法判断14、我国一公司在90天内有一笔美元对外支出,若美元明显趋涨,该公司通过(C)可避免外汇风险损失。
《金融学》目录第一章金融概述11 金融的定义与范畴12 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13 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21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22 货币的职能23 货币的形态演变24 货币制度的类型与构成要素25 国际货币体系第三章信用与利息31 信用的含义与形式32 信用工具33 利息与利率的概念34 利率的决定因素与作用35 利率的计算方法第四章金融市场41 金融市场的分类与功能42 货币市场43 资本市场44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45 金融市场的监管第五章金融机构51 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52 商业银行53 中央银行54 政策性银行55 非银行金融机构第六章商业银行的业务61 负债业务62 资产业务63 中间业务64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第七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71 中央银行的职能与地位72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7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74 货币政策的效果评估第八章国际金融81 外汇与汇率82 汇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83 国际收支84 国际储备85 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资本流动第九章金融风险管理91 金融风险的类型与特征92 金融风险的识别与评估93 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94 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第十章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101 金融创新的含义与动力102 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与影响103 金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104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第十一章金融与科技111 科技对金融的影响112 金融科技的应用领域113 金融科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第十二章行为金融学121 行为金融学的基本概念122 投资者的心理与行为偏差123 行为金融学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第十三章金融伦理与社会责任131 金融伦理的内涵与原则132 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133 金融伦理与社会责任的实践案例。
《国际金融学》课程教案第一章:国际金融市场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定义、功能和分类;2. 掌握国际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及其角色;3. 熟悉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和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1. 国际金融市场的定义和功能;2. 国际金融市场的分类及其特点;3. 国际金融市场的参与者:金融机构、企业和政府;4. 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资金流动和风险管理;5. 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因素:经济、政治和监管因素。
教学方法:1. 讲授:介绍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和分类;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国际金融市场案例,如外汇市场、债券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3. 小组讨论:讨论国际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及其角色;4. 角色扮演:模拟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过程。
作业与评估:1. 课后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阅读相关学术论文或案例,加深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理解;3.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
第二章:外汇市场教学目标:1. 掌握外汇市场的定义、功能和主要参与者;2. 了解外汇市场的运作机制和交易工具;3. 熟悉外汇市场的风险管理和监管政策。
教学内容:1. 外汇市场的定义和功能;2. 外汇市场的参与者: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外汇经纪人;3. 外汇市场的运作机制:即期市场、远期市场和期权市场;4. 外汇市场的交易工具:外汇期货、外汇期权和掉期;5. 外汇市场的风险管理: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6. 外汇市场的监管政策:国际监管机构和国内监管政策。
教学方法:1. 讲授:介绍外汇市场的概念和运作机制;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外汇市场案例,如外汇期货市场和外汇期权市场;3. 小组讨论:讨论外汇市场的参与者及其角色;4. 模拟交易:组织学生进行外汇市场模拟交易。
作业与评估:1. 课后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阅读相关学术论文或案例,加深对外汇市场的理解;4.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和模拟交易中的表现。
第三章:国际债券市场教学目标:1. 掌握国际债券市场的定义、功能和分类;2. 了解国际债券市场的参与者及其角色;3. 熟悉国际债券市场的运作机制和影响因素。
金融风险管理习题集2014年3月目录第一章金融风险概述 (1)第二章金融风险识别 (2)第三章金融风险度量 (4)第四章金融风险预警 (7)第五章金融风险的管理方法 (9)第六章信用风险管理 (12)第七章利率风险管理 (16)第八章流动性风险管理 (19)第九章汇率风险管理 (21)第十章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 (23)参考答案 (26)第一章金融风险概述 (26)第二章金融风险识别 (27)第三章金融风险度量 (28)第四章金融风险预警 (30)第五章金融风险的管理方法 (32)第六章信用风险管理 (36)第七章利率风险管理 (39)第八章流动性风险管理 (41)第九章汇率风险管理 (42)第十章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 (45)第一章金融风险概述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1.金融风险2.政策风险3.市场风险4.商品市场风险5.操作风险6.流动性风险7.国家风险8.规避风险策略9.消减风险策略10.抑制风险策略二、单选题(每题3分,共12分)11.狭义的信用风险是指银行信用风险,也就是由于()主观违约或客观上还款出现困难,而给放款银行带来本息损失的风险。
A.放款人;B.借款人;C.银行;D.经纪人。
12.()是指管理者通过承担各种性质不同的风险,利用它们之间的相关程度来取得最优风险组合,使加总后的总体风险水平最低。
A.规避策略;B.转移策略;C.抑制策略;D.分散策略。
13.(),又称为会计风险,是指对财务报表会计处理,将功能货币转为记账货币时,因汇率变动而蒙受账面损失的可能性。
A.交易风险;B.折算风险;C.汇率风险;D.经济风险。
14.()是一种事前控制,指决策者考虑到风险的存在,主动放弃或者拒绝承担该风险。
A.回避策略;B.风险监管;C.抑制策略;D.补偿策略。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15.简述金融风险与一般风险的比较。
16.简述金融风险的特征。
17.简述金融风险管理的程序。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8.金融风险会对经济产生哪些影响?19.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分析我国金融风险的产生有哪些特殊的原因?(命题:金融1001班唐洁)第二章金融风险识别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金融风险识别2.风险清单3.金融风险资料4.保险调查法5.幕景分析法二、单选题(每题4分,共15分)6.以下不属于金融风险识别原则的是()。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重点难点一、各章知识点点拨第一章国际收支1国际收支的概念(掌握)1.2国际收支平衡表1.2.1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掌握)1.2.2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程序与汇编原则(理解):1.2.3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掌握)1.3 国际收支的失衡与调节1.3.1 国际收支失衡的产生的原因及性质(掌握)1.3.2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掌握)1.4 典型国家的国际收支(了解):美国、日本、巴西等1.5 我国的国际收支(理解)国际收支的概念和平衡表的内容是重点,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调节方法是难点第二章国际收支调节2.1 价格—现金流动机制(掌握)2.2 弹性分析理论(掌握)2.3 吸收分析理论(掌握)2.4 货币分析理论(掌握)2.5 国际收支综合分析理论(理解):米德冲突;斯旺图形;IS-LM-BP曲线;固定汇率下的政策比较;浮动汇率下的政策比较第三章外汇和汇率3.1 外汇:外汇的概念(掌握);外汇的分类(掌握)3.2 外汇汇率(掌握):汇率的标价方法;汇率的种类3.3 汇率的决定与变动3.3.1金本位制下决定汇率的基础(掌握)3.3.2 纸币流通条件下决定汇率的基础(理解)3.3.3 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掌握)3.3.4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掌握)1.4 汇率制度(掌握):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1.5 人民币汇率制度(理解):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第四章外汇市场与外汇交易4.1外汇交易的目的(理解);外汇市场的含义(理解);外汇市场的参与者(掌握);外汇市场的结构(掌握)4.2 即期外汇交易(掌握)4.3 远期外汇交易(掌握)4.4 套汇交易、套利交易和掉期交易4.4.1 套汇交易(掌握):4.4.2 掉期交易(理解)4.4.3套利交易(理解)4.5 外汇期货交易与外汇期权交易4.5.1 外汇期货交易(掌握)4.5.2 外汇期权交易(掌握)第五章外汇风险及其管理5.1 外汇风险含义(掌握);构成因素(掌握);风险的测定(理解)5.2 外汇风险的种类(掌握)5.3 外汇风险管理:一般原则(理解)、企业从事外汇业务的风险管理(掌握)5.4 外汇风险管理中的BSI法和LSI法(掌握)第六章国际汇率制度6.1汇率理论6.1.1国际借贷说与汇兑心理说(掌握):6.1.2 凯恩斯的“利率平价理论”(掌握)6.1.3 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说”(掌握)6.2 汇率决定的货币分析法(理解)第七章国际储备7.1 国际储备概述(掌握):概念、构成7.2 国际储备的管理:目标与原则(掌握)、规模管理(理解)、结构管理(理解)7.3 我国的国际储备(理解)第八章国际货币体系8.1国际货币体系含义(理解)、主要内容(掌握)、体系的演变(掌握)8.2 国际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的形成和特点(掌握)、国际金本位制的作用(理解)、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了解)8.3 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主要内容(掌握)、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及其原因(掌握)8.4 牙买加体系:形成和主要内容(掌握)、特点和评价(理解)8.5 国际货币体系的前景(理解)8.6 区域货币一体化(理解)第九章国际金融市场9.1国际金融市场概念和分类(掌握);形成与发展(理解);战后国际金融市场的特点(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理解)9.2 国际货币市场:银行短期信贷市场(掌握);短期证券市场(理解);贴现市场(理解)9.3 国际资本市场:中长期国际信贷市场(掌握);国际证券市场(理解)9.4 欧洲货币市场9.4.1 欧洲货币和欧洲货币市场(掌握)9.4.2 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掌握)9.4.3 欧洲货币市场形成的原因(理解)9.4.4 欧洲货币市场融资方式(理解):9.4.5欧洲货币市场的影响(理解):第十章国际融资业务10.1 国际融资概念、特点、类型(掌握)10.2 国际融资业务介绍10.2.1 短期租赁业务(了解)10.2.2 银行中长期贷款(掌握)10.2.3 出口信贷(掌握)10.2.4 国际项目融资与BOT(掌握)10.2.5 国际融资租赁(了解)第十一章国际资本流动11.1 国际资本流动含义、形式(掌握);国际资本原因(掌握)11.2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债务危机11.2.1 外债与债务危机(了解)11.2.2 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掌握)11.2.3 国际债务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了解)11.2.4 解决债务危机方案(了解)11.3 国际金融危机11.3.1 国际金融危机概述(了解)11.3.2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掌握)第十二章国际金融机构12.1国际货币基金(IMF)成立的背景与宗旨(掌握)、组织形式(理解)、资金来源(掌握)、贷款种类(掌握)、主要条款和贷款条件(理解)12.2 世界银行集团12.2.1 世界银行(IBRD):成立的背景和宗旨(掌握);组织结构;资金来源;职能作用;世界银行的业务活动(掌握);世界银行贷款政策重点的调整12.2.2 国际开发协会:宗旨和贷款条件(掌握);组织机构和成员国(了解)12.2.3国际金融公司:宗旨和贷款条件(掌握);组织机构和成员国(了解)12.2.4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宗旨(掌握);主要业务活动(理解)12.3 亚洲开发银行:成立的背景与宗旨、主要业务活动(掌握);组织形式和资金来源(理解)二、重点难点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国际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常被作为国际金融研究的起点。
习题答案第九章国际金融机构及协调本章重要概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一个致力于推动全球货币合作、维护金融稳定、便利国际贸易、促进高度就业与可持续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的国际组织。
它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
世界银行集团:由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和多边投资担保机构等5个机构组成。
其中,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和国际金融公司是三个具有融资功能的金融机构,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和多边投资担保机构是两个服务性附属机构,这五个机构分别侧重于不同的发展领域,但都致力于实现减轻贫困的最终目标。
国际清算银行:是指在1930年5月,由英、法、德、意、比、日等国的中央银行与美国的三家大商业银行(摩根银行、纽约花旗银行和芝加哥花旗银行)组成的集团联合组建成立的国际组织。
亚洲开发银行:简称亚行,是一个类似于世界银行,但只面向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金融机构。
根据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签署的决议,亚洲开发银行于1966年正式成立,总部设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亚行规定,凡属于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的成员和准成员国,以及加入联合国或联合国专门机构的非亚太地区的经济发达国家均可加入亚行。
因此,亚行的成员除了亚太地区的国家和地区以外,还有欧洲地区的国家。
全球性国际金融协调:是世界各国通过签订国际协议、成立有关国际金融组织、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国际经济交往的国际金融体系等方式来解决那些仅靠少数几个国家或个别地区无法解决的国际金融问题的一种国际金融协调方式。
区域性金融协调:一个地区内的有关国家在货币金融领域内所实行的协调。
《巴塞尔协议》:是对巴塞尔委员会创立的各种关于监督机构之间分担责任的主要准则的统称。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新的巴塞尔协议已于2003年4月最终定稿,各家银行和监管当局可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来调整、适应和发展必要的匹配系统与程序,以便符合新协议的标准要求。
2006年新巴塞尔协议将正式生效,预计届时它将广泛应用于现已执行旧规则的100多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