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第一部分试标准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32.64 KB
- 文档页数:18
试题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0小题)1.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其最大的合理性就在于(D)A.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精神B.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C.肯定了美就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D.强调了美的客观实在性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B)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3.马克思把美学研究从康德重主观的方向重新转移到重客观的方向,这里的"客观”主要是指(D)A.外在的自然界B.人所改造过的自然界C.人所创造的物质产品D.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与这段话最切近的美论是(D)A.美在形式B.美在关系C.美在生活D.美在距离5.美感产生于(D)A.游戏B.摹仿C.巫术D.社会实践6.美感的核心是9)A.情感B.意志C.直觉D.体验7.以下不属于大力倡导美感的非功利性的美学家是(A)A.康德B.王国维C.蔡元培D.柏拉图8.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构成的一种(A)A.精神关系B.认识关系C.信仰关系D.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关系9.被比作“水中盐、蜜中花”的美感心理要素是(B)A.通感B.理解C.想象D.情感10.“人闲桂花落”与“飞泉挂碧峰”这两句话所体现的艺术风格是(A)A.优美和崇高B.崇高和优美C.均为崇高D•均为优美11.在中国近代美学史上,将“意境”范畴发展为“境界”的美学家是(A)A.王国维B.吕荧C.严羽D.蔡元培12.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孩子看事物,只看到物的形象,而不知其为何物,这属于(C)A.知觉B.直觉C统觉D.感觉13.丑在传统美学中只是一种否定的力量,到了20世纪(D)美学中,丑与荒诞却代替了崇高与滑稽,成为非理性的审美理想的标志。
A.表现主义B.现实主义C.浪漫主义D.现代主义14.曾经提出“内在感官,,说的美学家是(A)A.夏夫兹别里和哈奇生B.夏夫兹别里和斯宾塞C哈奇生和斯宾塞D.柏格森和夏夫兹别里15.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到崇高的是(A)A.毕达哥拉斯B.朗吉弩斯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16.“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是贯穿以下哪一部作品始终的一条红线?(B)A.《判断力批判》B.《论崇高》C《伊安篇》D.《诗学》17.认为想象的快乐有三种:宏伟、新奇和美的美学家是(A)A.爱迪生B・博克C贺拉斯D.黑格尔18.将崇高区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的是(B)A.劳鲍特里B.康德C梅里美D.雨果19.崇高与优美之间的关系是(B)A.对立的B.并列的C递进的D.同一的20. 18世纪,将文章的风格区分为阳刚与阴柔两类的是(B)A.方苞B.姚鼐C.刘熙载D.王夫之21.亚里士多德著名的关于悲剧原因的理论是(B)A.过失说B.命运说C.永恒公理说D.性格缺陷说22.霍布斯关于喜剧产生原因的学说是(B)A. “乖讹”说B. “鄙夷”说C. “生命的机械化”说D. “游戏”说23.将乖讹区分为“上升的乖讹”和“下降的乖讹”的美学家是(C)A.休谟B.柏格森C.斯宾塞D.弗洛伊德24.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将西方现代艺术正在经历的危机称作是(C)A.审美危机B.形式危机C.范式危机D.范型危机25.在西方美学史上,明确使用“崇高”一词,并把它与优美并立起来成为美学上两个基本范畴的美学家是(A )。
2013 年秋期成人教育(专科)《美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2013 年12 月修订第一部份课程考核说明1.考核目的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基本内容和重、难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对美学与美育相关概念的能力,同时还考察运用美学与美育的理论知识对相关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理解和运用相结合。
2.考核方式本课程期末考试为开卷笔试,考试时间90 分钟。
3.适用范围、教材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范围是成人教育专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程。
本课程考试命题依据的教材是王一川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学与美育》(2007年第1 版)。
4.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美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
5.考试要求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能力层次上,从了解、掌握、重点掌握3 个角度来要求。
主要考核学生对美学与美育的基本理论、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美学与美育理论知识对相关概念、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
6.考题类型及比重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填空题(32%);选择题(15%);名词解释题(20%);简答题18%);论述题(15%)。
第二部份期末复习指导第一章什么是美学一、重点名词本质论美学语言论美学美学二、重点掌握1.美学的性质和对象2.美学的研究中心、范围和基本理论构架,了解美学学科的基本问题。
三、一般掌握1.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2.美学与其他文化现象的复杂关系。
第二章美及其形态一、重点名词美的符号性美的无功利性技术美荒诞典雅二、重点掌握1.历史上有关美的本质的各种观念2.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技美的特征和含义。
3.美的基本形态的特征和含义。
三、一般掌握1.不同存在领域的美的特征、内涵。
2.理解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和人的创造性活动的关系3.西方美学中几个基本美学范畴、中国古典美学中几个重要范畴、以及现代美学中几个范畴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填空题:(本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1、被誉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___________ 。
2、_________ 于1967年发表的《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被认为是接受美学形成一个独立学派的理论纲领。
3色彩的审美效果主要有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
4、柏拉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名中提出了“美是难的”千古喟叹。
5、关于美的本质,黑格尔说:美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则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_________ 曾经说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传神”这一范畴最初是由________ 提出来的。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1、感知2、“自然人化”3、共同美4、“和谐”5、审美态度6、“流溢说”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1、浅析壮美与崇高的主要区别。
2、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什么是审美?审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四、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为什么说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2、中国当代美学界对于美的本质问题的探索有哪些主要观点?其优缺点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一问题?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鲍姆嘉通2、尧斯3、视觉效果、表情效果、象征效果4、《大希庇阿斯篇》5、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是生活6、孔子7、顾恺之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感知感知包括最简单的感觉和较复杂的知觉。
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而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多种属性或不同特征的综合反映。
2.自然人化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自然美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自然人化的产物。
自然人化是一个历史过程,经过人类长期的实践,人与自然关系由陌生、外在的关系变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
美学原理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1.美学 2.崇高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认为美学的正当名称应是“美的艺术的哲学”的是( )。
A.鲍姆嘉通B.黑格尔C.车尔尼雪夫斯基D.柏拉图2.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崇高则是理念大于或压倒形式的是( )。
A.黑格尔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康德3. 不属于社会美的一项是( )。
A人的美B劳动产品的美C境界美D环境美4.用“心理距离”解释一切审美现象的是( )。
A.克罗齐B.弗洛伊德C.朱光潜D.布洛5.西方“移情说” 的主要代表者是( )。
A.柏拉图B.立普斯C.布洛D.费希尔6.“无意识”理论的创建者是( )。
A.哥白尼B.谷鲁斯C.泰勒D.弗洛伊德7.“直觉说”的代表人物应首推( )。
A.鲍姆嘉通B.克罗齐C.布洛D.谷鲁斯8.最早提出“地球村”概念的是 ( )。
A.加汉姆B.丹尼尔C.马尔库塞D.麦克卢汉9.《走向艺术心理学》的作者是( )。
A.威廉·詹姆斯B.弗洛伊德C.鲁道夫·阿恩海姆D.冯·艾伦费尔斯10.认为“性不能自美”,只有通过后天教育才能完善人性的是 ( )。
A.荀子B.老子C.孔子D.庄子三、辨析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6分,共12分)1.因为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所以一切情感说到底就是美感。
2.艺术是人们的主要审美对象,是审美感受的物化形态。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试述“劳动起源说”。
2.如何理解审美心理结构的两重性性? 3.美育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五、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1.为什么说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 2.举例说明绘画艺术与音乐艺术不同的艺术特征。
美学原理试题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1、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规律的一门科学。
2、崇高: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B 2.A 3.C 4.D 5.B 6.D 7.B 8.D 9.C 10. A三、辨析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6分,共12分)1、答:错误。
《美学原理》知识点:单选、多选、填空。
第一部分:美学的基本概念:1、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学科名称的,是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登。
2、1735 年,鲍姆嘉登在他的《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
3、1750 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正式以“埃斯特惕卡”这个术语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
从而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美学》一书的书名音译为“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就是“感性学”的意思。
)4、鲍姆嘉登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从不同的学科加以研究,研究知,即理性认识的学科是逻辑学;研究意志的学科是伦理学;而情,即对所谓“混乱的”感性认识加以研究,并最终用“埃斯特惕卡”来命名这门学科,即今天人们所说的美学。
5、美学的学科性质:⑴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与其他许多人文学科有着多方面的联系。
它包括哲学、文艺学、心理学、论理学等等。
⑵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
⑶美学要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必定以人的审美价值论态度为前提,因此,美学从根本上说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人的审美价值态度是什么:是一个人对审美价值论的理性认识)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的阶段:6、美学的诞生:1750 年(单选)7、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审美意识发展到美学思想,再由美学思想发展为独立的美学学科。
(多选)8、原始审美意识的标志:能制造工具,使用工具。
如:许家窑人的石球(单选)人与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能否制造工具。
原始人利用现成的石块加以砍削凿磨,由此产生一种惊奇感和喜悦感,这是最原始的审美意识。
9、审美意识的形成:早在无文字可考的远古时代,人类就已有了审美意识。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例如:石器的造型;审美对象从动物扩展到植物(彩陶上的纹饰显现及岩壁上的绘画显现)。
第一章单元测试1、多选题:自然美的形式主要包括()选项:A:动态美B:声音美C:形象美D:色彩美答案: 【动态美;声音美;形象美;色彩美】2、多选题:自然美的发现经历了()三个阶段。
选项:A:巫术B:致用C:畅神D:比德答案: 【致用;畅神;比德】3、多选题:人的美包括()选项:A:风姿、风神美B:人格美C:日常生活美D:形体美答案: 【风姿、风神美;人格美;形体美】4、单选题:下面那句诗表达了日常生活的美()选项: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B:日常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C: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答案: 【日常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5、多选题:杜尚的《泉》瓦解了构成视觉艺术的以下最基本假定()选项:A:艺术是手工制作的.B:艺术是独特的C:艺术应该看上去是美观的或美的D:艺术应该表现某种观点答案: 【艺术是手工制作的.;艺术是独特的;艺术应该看上去是美观的或美的;艺术应该表现某种观点】6、判断题:《诗经·硕人》中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
”描绘了人物动态的风姿风神美。
()选项:A:错B:对答案: 【错】7、判断题: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将人格的树立与社会的要求密切结合在一起,核心是“礼”和“仁”。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8、判断题:中国古代文人常常用“闲”来表达超功利的审美态度。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9、判断题:美学家莱辛认为古希腊雕塑《拉奥孔》的面孔所表现的苦痛并不如人们根据这苦痛的强度所应期待的表情那么激烈是因为“古希腊人看来,表现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律。
”()选项:A:对答案: 【对】10、判断题:德国美学家本雅明认为传统艺术与现代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有着根本的不同。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第二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模仿论的代表人物是()。
选项:A:柏拉图B:宙克西斯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答案: 【亚里士多德】2、单选题:以下艺术现象或说法与模仿论艺术观不相契合的是()。
(单选)1:德国美学家()提出“性格冲突说”和“永恒正义说”对悲剧进行解释。
A:康德
B:黑格尔
C:克罗齐
D:胡塞尔
正确答案:B
(单选)2: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在1750年提出了“美学”这门研究“感性”的学科,并认为“美”就是()。
A:完善的感性
B:诗性智慧
C:和谐
D:自然的合目的性
正确答案:A
(单选)3:()是人自身的存在性展开的最基本样式。
A:时间样式
B:空间样式
C:语言样式
D:显现样式
正确答案:A
(单选)4:比利时的梅特林克、法国的萨特等具有存在主义倾向的悲剧家的悲剧作品属于()。
A:命运悲剧
B:性格悲剧
C:存在悲剧
正确答案:C
(单选)5:笑是对严肃的解除,是()的胜利。
A:感受力
B:理解力
C:亲和力
D:生命力
正确答案:D
(单选)6:人类审美活动迄今所形成的美感经验形态包括优美、崇高、()、悲剧、丑、荒诞。
A:和谐
B:滑稽
C:自然
D:喜剧
正确答案:D
(单选)7:审美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相比,其本性是()。
A:求真的活动。
全国20XX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试题课程代码:00037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A.期待视界B.先验图式C.主体经验D.先见之明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A.读B.悟C.观D.品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 >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A.符号说B.表现说C.游戏说D.教化说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
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A.物质实在层B.形式符号层C.意象世界层D.意境超验层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贺拉斯D.席勒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 >A.形象性B.愉悦性C.独创性D.逻辑性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括号中填写的相应代码。
)1.《大希庇阿斯篇》的作者是( B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黑格尔D.鲍姆加登2.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D)A.美的规律B.艺术现象C.审美心理D.人与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3.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A.毕达哥拉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4.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 C)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B.维柯《新科学》C.鲍姆嘉登《美学》D.黑格尔《美学》5.“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C)A.席勒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尼采6.柏拉图的“美本身”、普罗提诺的“理型”说、莱布尼兹的“预定和谐”说,实质上都体现着一种基本的观念,这就是(D)A.美即自然B.美即感性C.美即有用D.美即完满7.从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中可以看出,传统美学在美的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B)A.相对主义观念B.形而上学观念C.怀疑论的观念D.开放性的观念8.康德自称他在哲学研究中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从美学上说,这个“革命”主要是指他把美学研究(A)A.从客观世界转移到主观世界B.从主观世界转移到客观世界C.从重内容转移到重形式D.从重形式转移到重内容9.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中,认为“事物由于数而显得美”,美就来自于数的秩序(均衡、对称、和谐、多样统一以及黄金分割等形式)。
在古希腊较早提出这一观点的代表是(D)。
A.柏拉图B.亚里斯多德C.贺拉斯D.毕达歌拉斯学派10.在西方美学历史上,最早提出“美是理念说”的美学家是(C)。
A.德莫克里特B.贺拉斯C.柏拉图D.托马斯·阿奎那11.西方经验派美学家常把美看成是事物所引起的生理或心理上的快感和愉悦。
但真正严格地把美感与快感区别开来的是《判断力批判》的作者(B)。
A.黑格尔B.康德C.歌德D.席勒12.在西方美学历史上,(A)于1871年开创了实验美学,倡导一种“自下而上”的美学研究。
A.费希纳B.费希特C.康德D.克罗齐13.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以“六艺”授弟子,并把作为道德规范的“礼”与进行审美教育的(D)相结合。
A.“书”B.“射”C.“数”D.“乐”14.认为美是本能冲动的升华的美学家是(B)A.阿恩海姆B.弗洛伊德C.柏格森D.荣格15.维特根斯坦是以下哪个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D)A.实验美学B.格式塔美学C.接受美学D.分析美学16.以“自我”为体,以“世界”为自我的延伸并根据主体心灵来创造的意象是(C)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17.提出美是人生“各种要素中之最要者”的美学家是(C)A.梁启超B.叔本华C.蔡元培D.尼采18.在各种艺术意象中,最具有自然天成特点的是(C)A.抽象B.喻象C.兴象D.仿象119.以下不属于实验美学的研究方法的是(B)A.观察法B.思辩法C.内省法D.核对法20.美感的起点是(A)A.感受B.体验C.知觉D.品味21.黑格尔的美学代表作是(D)A.《实验美学》B.《判断力批判》C.《艺术哲学》D.《美学》22.我国著名美学家蒋孔阳提出要从“审美关系’出发来研究美学问题的著作是(B)A.《美学讲演录》B.《美学新论》C.《美学新解》D.《实验美学》23.与美学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当推(B)A.哲学、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学B.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C.哲学、教育学、现象学、文化人类学D.哲学、文艺学、阐释学、符号学来24.美学的学科性质是(D)A.自然科学B.价值学科C.实证学科D.人文学科25.提出“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这一命题的美学家是(C)A.休谟B.洛克C.荷迦兹D.夏夫兹博里26.审美理想作为一种人生修养(D)A.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B.是人的本质的一种内在规定性C.具有直接的社会影响力D.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27.美在本质属性上是一个(B )的系统。
A.封闭性B.开放性C.自律性D.他律性18.在西方最明确提出“寓教于乐”的思想家是( D)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贺拉斯28.美的本质问题的核心是(B)A.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之间的关系问题B.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C.人类审美感官与世界历史的关系问题D.事物审美属性如何在实践中生成的问题29.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才为我们所爱。
”这一观点表明,作者理解美的角度是(A)A.客观事物自身的属性B.人的主观心意状态C.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D.人类的审美需要30.原始时代的狩猎民族虽然住在花卉极其丰富的土地上,却决不用花做装饰。
这一现象说明(C)A.美取决于人的主观心意状态B.美在移情C.美依存于人们的生活实践D.美取决于距离31.中国美学中所谓“外师造化”指的是(D)A.创造自然B.感受自然C.学习自然D.师承自然32.从马克思主义美学观来看,美是一种(B)现象。
A.自然B.社会C.历史D.人的心理33.中国当代美学家对美的本质有过激烈的争论,其中主张美是客观的,其代表人物是( C)A.朱光潜B.李泽厚C.蔡仪D.高尔太34.“美是生活”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C)A.高尔基B.列宁C.车尔尼雪夫斯基D.歌德35.“美学”一词在希腊文中的原义是( D)A.“理性认识”B.“爱智的学问”C.“人类知识的完善”D.“凭感官可以感知的学科”、“感觉学”36.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B)2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37.对中国古代“感物斯应”的正确理解是(C)A.一种低级的美学观B.一种感官美学C.一种心与物的交流D.一种官能刺激38.刘熙载说:“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这里的丑是(D)A.一种古怪的丑B.一种突出的丑C.一种秩序的美D.一种不规则的美39.在荣格看来,艺术家应该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人”,即(B)A.拥有自由意志的人B.自我实现的人C.审美的人D.集体的人40.从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中可以看出,传统美学在美的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B)A.相对主义观念B.形而上学观念C.怀疑论的观念D.开放性的观念41.美学思想得以形成的直接基础是(C)A.艺术活动B.客观存在着的美C.审美意识D.审美理想42.“埃斯特惕卡(Aestetica)”在德文中的意思是(A)A.感性学B.现象学C.审美学D.解释学来源:43.梁启超说:“艺术的陶冶可以将情感善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邪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服淘汰下去。
”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A)A.艺术可以扬善抑恶B.美育是从情感的角度进行的C.艺术是无功利的D.艺术有助于推动道德的形式44.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不同于柏拉图“美在理念”说的主要特点是(A)A.突出了美的感性因素B.强调了美的理性内容C.注入了辩证法的精神D.更具有思辨的意味45.美学思想得以形成的直接基础是(C)A.艺术活动B.客观存在着的美C.审美意识D.审美理想46.在中国当代的美学讨论中,朱光潜主张美是(C)。
A.主观的B.客观的C.主客观的统一D.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47.从美学史上看,绝大部分美学家在探讨美学基本问题时,其研究的主要对象都是(D)A.美的规律B.艺术C.美感经验D.审美关系48.西方美学史上第一部研究丑的美学专著《丑的美学》一书的作者是(D)A.布洛B.博克C.雨果D.罗森克兰兹49.丑的审美形态在形式上的基本特点是(C)A.和谐B.痛感C.不和谐D.厌恶感50.提出“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的人是(B)A.孟子B.伍举C.楚灵王D.王充51.狄德罗把从一种事物与其它事物的关系中所产生出来的美称为(B)A.真实的美B.相对的美C.外在于我的美D.关系到我的美52.笪重光说:“密叶偶间枯枝,顿添生姿,纽干或生剥蚀,愈见苍颜。
”这句话所体现的美学特征是(C)A.美丑互补B.化丑为美C.以丑衬美D.美丑相间53.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B)A.形象性B.愉悦性C.独创性D.逻辑性54.人们看电影时,看到滑稽的场面忍俊不禁,看到悲伤的场面痛哭流涕。
这表明美感教育(A)A.具有不可抗拒的魔力B.需要接受者客观冷静C.接受者缺乏自制力D.对冷静理性的人没有效果55.孔子的美育讲究的是(A)A.美善协调B.天人合一C.逍遥自在D.渐修顿悟356.美育的功能之一是(B)A.修身B.养性C.求知D.养神57.下列不属于美育特点的是(D)A.感性B.感染性C.愉悦性D.规范性58.席勒认为,通过审美教育,人们可以(C)A.由“自由王国”进入“必然王国”B.由“审美王国”进入“必然王国”C.由“审美王国”进入“自由王国”D.由“自由王国”进入“审美王国”59.《毛诗序》强调“风以动之”,说明(A)A.艺术感动是潜移默化的B.美育需要动力C.美育以风为动力D.美育雷厉风行60.下列属于“美育的目的”的是(A)A.培养审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B.造就文化人才C.成就审美的人生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E.繁荣社会文化61.“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提出者是(B)A.王国维B.蔡元培C.李大钊D.李泽厚62.在西方美学史上,主张丑是“近代精神的一种产物”的美学家是(D)。
A.休谟B.莱辛C.康德D.李斯托威尔63.美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C)A.能够进行艺术创造的人B.遵纪守法的人C.自由全面发展的人D.学识渊博的人64.美育与德育的社会作用(D)A.相互对立B.相互包容C.相互替代D.相互补充65.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确立标志的著作是(D)A.《论审美教育》B.《谈美书简》C.《美育与人生》D.《审美教育书简》66.把美育目标的实现称为“消融渣滓”的是(C)A.孔子B.孟子C.朱熹D.柳宗元67.强调小说具有熏、浸、刺、提“四种美育”功能的是(C)A.王夫之B.叶燮C.梁启超D.鲁迅68.审美理想是(D)A.关于美的本质的观念B.关于最高层次的美感的观念C.关于美的事物的完善或理想形态的观念D.关于审美活动的理想状态的观念69.狄德罗曾说,卢浮宫的美,不论有人或无人,都同样存在。
这句话说的是(B)A.美感的主观性B.美的客观性C.美感的社会性D.美的社会性70.爱美之心是(B)A.人的自然禀赋B.人的本质力量C.人的族类本质D.人的先验能力71.美感产生于(A)A.劳动实践把主体力量对象化的过程B.动物向人的自然进化过程C.人的本能的升华过程D.人的自我表现的过程72.人的生存本能和生殖本能发展为美感的生理基础是在(B)A.生物进化过程之中B.制造和使用工具过程之中C.大脑完善的过程之中D.感觉发展的过程之中来73.以下陈述不属于席勒所作出的是(A)A.“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