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酸和碱》酸碱中和反应_知识点整理讲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3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提高)【学习目标】1.掌握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要点梳理】要点一、中和反应1.概念: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2.实质: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了中性的水。
表达式为:H+ + OH-=H2O。
3.现象:有些中和反应进行时有明显的现象,生成的盐以沉淀的形式析出;有些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所以要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或是否恰好完全反应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
【要点诠释】1.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一定要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直到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否则容易使稀盐酸过量。
从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分析,当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时,溶液由碱性变为中性,因此,可以利用中和反应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2.注意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2NaOH+CO2=Na2CO3+H2O,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
要点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用于医药(1)人的胃液呈酸性,当胃液的pH为0.9~1.5时,有助于食物消化。
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的胃酸,胃酸过多就会使人感到不适,这时医生就会让你口服某些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使碱和胃酸反应生成无毒的中性物质。
俗语“烧心”其实是“烧胃”也就是胃酸过多了,一般服用小苏打或胃舒平,它们均可以降低胃酸的浓度,但一旦并发有胃溃疡或胃穿孔症状,那么用小苏打就不合适了,因为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刺激胃粘膜,反而使胃酸分泌更多;气体的存在也有加剧胃穿孔的危险。
氢氧化铝与胃酸反应不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同时生成具有收敛作用的氯化铝,治疗效果好一些。
Al(OH)3 + 3HCl = AlCl3 + 3H2O(2)我们可能都被蚊虫叮咬过。
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会很快肿成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
酸和碱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酸是一类带有酸性氢离子(H+)的化合物或离子。
碱是一类带有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或离子。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的化学反应过程,生成水和盐。
1.酸和碱的性质-酸的性质:酸味酸涩、能够导电、与碱中和产生水和盐、与金属反应产生氢气。
-碱的性质:苦味、腐蚀性、能够导电、与酸中和产生水和盐、与酸可生成水和盐。
2.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是一种能够在酸碱溶液中产生颜色变化的物质,常用于判断酸碱溶液的酸碱性质。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酚酞(红色转变为无色)、甲基橙(红转黄)和酚酞指示剂(黄转红)等。
-酸性溶液下,酚酞和甲基橙都呈现红色;碱性溶液下,酚酞呈现黄色,而甲基橙呈现黄色到红色渐变。
3.酸碱pH值-pH是用于表示溶液酸碱性的指标。
它的值介于0到14之间,pH值越小表示溶液越酸,pH值越大表示溶液越碱。
-酸性溶液的pH值小于7,碱性溶液的pH值大于7,中性溶液的pH 值等于7-pH计是一种常用的用于测量溶液pH值的仪器。
4.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基本方程式:酸+碱→盐+水-中和反应一般都是剧烈的,放热释能,常用于中和操作的反应有强酸和强碱、弱酸和强碱、强酸和弱碱的中和反应。
5.盐的性质-盐是由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的一种化合物,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
-盐的性质与其组成的离子有关,不同的离子对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常见的正离子有铵离子、钠离子等,常见的负离子有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
6.酸碱的应用-酸和碱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例如酸的应用包括酸洗金属、酸性蓄电池和酸洗下水、碱的应用包括肥皂、玻璃制造、清洁剂等。
-在医学上,酸碱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酸碱平衡紊乱与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相关联,进而与细胞和器官功能失调有关。
7.酸雨的成因及对环境的影响-酸雨是指降水中含有过多酸性物质,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与水蒸气反应形成酸性溶液,然后随着雨水降下来。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这是义务教育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第一课时的内容。
一、说教材本课题在学生以学习了一些酸碱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来认识中和反应及其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而初步提出盐慨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结合《化学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主导的具体要求,本节课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能判别反应的类型为中和反应;(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3)了解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应用中和反应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探究方法;(2)在得出结论和分析原因的过程中体会从个别到一般、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3)培养良好的实验、学习习惯和方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密切关系,体会化学的重要性;(3)培养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应用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四、说教法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合作实验探究、提问、启发、激励等教学方法。
根据化学学科特点,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以实验为基础、理论为线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实验探究,边实验、边讨论的探究性学习。
突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同时发展学生的智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五、说学法由于九年级学生好动有意识的让学生自己实验,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亲密合作、讨论交流为主旨的学习方法,结合教师的难点课件演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把学习、思考和内化的时间还给学生,使之成为课堂的主人。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招教试讲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化学中基础的一种反应类型。
本次试讲将着重介绍酸和碱的概念,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反应机制,以及实验操作和应用实例等方面的知识。
一、酸和碱的概念1.酸的定义:酸是指具有酸性质的物质,其特征是在水溶液中产生氢离子(H+)的化合物。
常见的酸有盐酸、硫酸等。
2.碱的定义:碱是指具有碱性质的物质,其特征是在水溶液中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
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二、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反应机制1.酸碱中和的定义:酸与碱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总是伴随着盐和水的生成。
2.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反应机制:酸溶液与碱溶液反应时,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
例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 + NaOH → NaCl + H2O。
在这个反应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盐(氯化钠)则作为产物存在。
三、实验操作1.实验材料:盐酸、氢氧化钠、天平、滴管、烧杯等。
2.实验步骤:(1)取一定质量的盐酸溶液倒入烧杯中。
(2)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另一个烧杯中。
(3)使用滴管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盐酸溶液中,并同时搅拌。
(4)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足够量时,停止加入,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5)可以使用酸碱指示剂如酚酞或溴酚蓝来检验中和反应的进程。
四、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实例1.医药应用:在医药领域,酸碱中和反应常常用于制备特定药物。
例如,药物的酸碱性质对于它在体内的吸收和药效起着重要作用,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可以调节药物溶液的酸碱度。
2.环境保护:酸雨是指大气中酸性物质与降水形成的降雨。
酸雨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可以利用酸碱中和反应来中和酸雨的酸性,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3.饮食调理:饮食中的酸碱度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通过摄入酸性或碱性食物,可以调节体内酸碱平衡,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
总结: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领域最为基础和常见的一种反应类型。
中考化学酸碱中和反应知识点在中考化学中,酸碱中和反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对于我们解决许多化学问题都有着关键的作用。
首先,咱们来聊聊什么是酸和碱。
酸在化学中具有一些特定的性质,比如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能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等。
常见的酸有盐酸(HCl)、硫酸(H₂SO₄)、硝酸(HNO₃)等。
碱呢,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具有滑腻感。
像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₂都是常见的碱。
那酸碱中和反应到底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酸和碱相互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例如,盐酸(HCl)和氢氧化钠(NaOH)反应,会生成氯化钠(NaCl)和水(H₂O),化学方程式为:HCl + NaOH= NaCl + H₂O 。
酸碱中和反应有很多重要的特点。
它通常会伴随着热量的释放,也就是说这个反应是放热的。
当我们把酸和碱混合时,可能会感觉到溶液的温度升高。
为什么要学习酸碱中和反应呢?这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用处。
比如,在农业生产中,土壤酸化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这时,我们可以撒一些熟石灰(氢氧化钙)来中和土壤的酸性,改善土壤的条件。
在医疗方面,如果胃酸过多导致胃部不适,医生可能会让患者服用一些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来中和过多的胃酸。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常常通过酸碱中和反应来测定酸或碱溶液的浓度。
这个过程叫做酸碱中和滴定。
比如,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去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通过观察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反应的终点,从而计算出盐酸的浓度。
再来说说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从微观角度来看,酸在溶液中会解离出氢离子(H⁺),碱会解离出氢氧根离子(OH⁻)。
当酸和碱混合时,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这就是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酸碱中和反应呢?这就需要看反应物是不是酸和碱,生成物是不是盐和水。
但要注意,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都是酸碱中和反应哦,比如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也能生成盐和水,但它不是酸碱中和反应。
单元10 酸和碱第1讲常见的酸和碱复习导入中考对于常见的酸和碱的考查通常都与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等知识点结合,主要题型为实验探究题,涉及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以及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命题热点命题点一常见的酸的性质及用途命题点二常见的碱的性质及用途考点梳理知识点一酸碱指示剂与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的酸碱性酸性中性碱性酸碱指示剂 紫色石蕊试液红色紫色蓝色无色酚酞试液无色无色红色【特别提醒】①发生变色的是酸碱指示剂,而不是酸碱性溶液;②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CuSO4溶液为显酸性的盐溶液;③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2CO3溶液为显碱性的盐溶液。
知识点二常见的酸及其化学性质1.定义:解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即酸→H++酸根离子,如:HCl、H2SO4等。
【特别提醒】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但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酸。
2.浓盐酸和浓硫酸常见的酸浓盐酸浓硫酸性质和用途 溶质(化学式) HCl H2SO4色、态、味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无色、无气味、黏稠状液体密度(与水比较) 大于水大于水挥发性(打开瓶塞时的现象) 有白雾产生无明显现象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有挥发性,HCl气体挥发,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有分数的变化及原因溶质质量减小,溶剂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吸水性,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大,溶液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保存密封保存,玻璃塞密封保存,玻璃塞主要用途重要化工产品。
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等;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重要化工原料。
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做干燥剂其他常见的酸除盐酸、硫酸外,还有硝酸(HNO3)、醋酸(CH3COOH)等。
3.浓硫酸的特性(1)吸水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作干燥剂。
常用来干燥O2、H2、CO2、CH4、CO等中性和酸性气体,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如NH3。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知识点一、知识概述《酸和碱的中和反应》①基本定义:酸和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就是中和反应。
简单说呢,就像是酸和碱在打架,最后中和了,变成了盐和水这两样比较温和的东西。
好比酸是一群很冲的小辣椒,碱是一群很涩的茶叶,混在一起就变成了比较平和的盐水(只是个比喻啊,实际反应复杂些)。
②重要程度:在化学学科里,那可是相当重要的。
中和反应是很多化学现象背后的原理,也是理解酸碱性、pH值以及进一步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③前置知识:首先得知道啥是酸,酸有酸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等特点;还得知道啥是碱,碱摸起来滑溜溜、能使紫色石蕊变蓝等。
知道了酸和碱各自的特性,才能更好理解它们混合之后的反应。
④应用价值:有很多实际应用场景。
比如土壤如果酸性太强或者碱性太强,就可以加合适的碱或者酸来中和一下,让土壤适合植物生长。
再比如说治疗胃酸过多,胃里胃酸太多觉得难受,就可以吃些含碱性的药来中和多余的胃酸。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化学学科中,中和反应连接着酸和碱的知识,同时对后续很多化学反应的学习,像水质净化中调节pH值等过程有重要影响,处于一个枢纽的位置。
②关联知识:和酸碱性、pH值密切相关。
知道酸碱性才能知道哪些物质能发生中和反应,pH值则可以用来衡量溶液酸性或碱性的强弱,进而能更好判断中和反应的进行程度。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对于初学者而言,理解中和反应的本质有点难。
因为分子离子本身就看不见摸不着,要想象酸和碱的离子交换不容易。
- 关键点:要把握酸和碱是按照一定比例反应的,就像两个人搭伙,不是随便乱来的,是有一定的化学计量关系的。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非常重要。
- 考查方式:选择题可能会出关于哪些反应是中和反应;填空题可能要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简答题可能会问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之类的。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中和反应的核心概念就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但有个易错点,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都是中和反应,比如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这就不是中和反应,因为二氧化碳不是酸。
酸和碱【知识梳理】知识点1 生活中的酸和碱(一)如何识别酸和碱1、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是指能跟酸或碱其反应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
酸碱指示剂或试纸在不同性质的溶液中显示的颜色见下表。
石蕊溶液酚酞溶液蓝色石蕊试纸红色石蕊试纸碱性溶液蓝色红色蓝色酸性溶液红色无色红色中性溶液紫色无色蓝色红色2、酸碱的概念(1)酸:解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作酸,如盐酸、硫酸、硝酸等。
(2)碱:解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作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二)酸碱度-----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常用pH表示)1、溶液酸碱度的测定常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pH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2、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1)pH<7的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酸性越弱(对酸性溶液来说)。
(2)pH=7的溶液呈中性。
(3)pH>7的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越小,碱性越弱(对碱性溶液来说)。
3、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放一片pH试纸,用洁净的玻璃棒将待测液体滴到pH试纸上,把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读出待测液体的pH。
此方法只能粗略测出pH的整数值。
4、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关系(1)溶液的酸碱性是指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常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酸碱度是指溶液酸碱性强弱的程度,常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2)酸碱度:不仅可以表示荣也是酸性还是碱性,还能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用pH表示。
粗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试纸(粗略读作整数)。
(3)溶液呈酸性不一定是酸溶液,有些盐的溶液也呈酸性,如硫酸氢钠(NaHSO4)溶液;溶液呈碱性也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Na2CO3)属于盐,但它的溶液就呈碱性。
(4)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需注意:①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pH试纸不能用水润湿,否则测定的是稀释后溶液的pH,将导致测定结果可能不准确。
酸碱中和反应
总结人:汪老师
总结日期:2015年2月3日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我们知道化学反应是离子重组的过程,酸碱中和反应也是酸中离子和碱中离子重组的过程,下面有配图说明。
其次我们还要了解酸碱pH的测定以及pH 试纸的使用。
本节有配套学习视频。
二、知识要点
1、酸碱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酸碱中和反应。
2、中和反应的实质:盐酸、硫酸等溶液中都可以电离出氢离子和酸根离子,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中都可以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综合反应的实质如下:
上图中,HCl会电离出H+ 和Cl- ,而NaOH可以电离出Na+ 和OH- ,然后在HCl和NaOH 的混合溶液中这些离子重新组合,阴离子+阳离子而得出最终产物:H2O,NaOH。
3、盐:由金属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统称盐。
例如:NaCl、Na2SO4。
注:有的盐不含金属离子,特殊的有:NH4+, NH4Cl就是一种盐,但是里面没有金属离子。
4、中和反应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正常农作物生长在近中性的土壤中,酸性、碱性土壤都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2)处理工厂的废水。
比如用熟石灰(Ca(OH)2)综合硫酸厂的污水等
(3)用于医药。
比如用含有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主要成分HCl)过多的胃疼。
5、溶液中酸碱度的表示——pH
(1)溶液的酸碱性是指溶液显酸性、显碱性或中性,指示剂可以判断溶液显酸或碱性,却无法判断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为了能够表示溶液的酸碱强弱程度,常用pH表示。
(2)pH的范围通常是0-14之间
(3)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上图中可以看出:pH=7,溶液呈中性
PH>7,溶液呈酸性,pH数字越小酸性越强。
PH<7,溶液呈碱性,pH数字越大碱性越强。
注意:pH是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酸性越强,溶液中H+含量越多,pH值越小;碱性越强,溶液中OH-含量越多,pH值越大。
(4)pH的测定方法:测定溶液的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溶液的pH值。
注意:①不能直接将pH试纸侵入待测溶液中,这样会污染我们的溶液。
②润湿的pH试纸测得的结果不准确,因为相当于把溶液稀释了。
检验气体的酸碱性时可将试纸润湿。
③ pH测得的数字是正数。
④通常情况下把pH小于5.6的雨称为酸雨。
数值越小,污染越大。
三、经验之谈:
只要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就有H+存在;溶液显碱性,就有OH-存在。
另外,盐溶液并不一定显中性;用润湿的pH试纸测得的结果也并不一定就是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