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中和反应
- 格式:pptx
- 大小:411.26 KB
- 文档页数:18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 章第2节中和反响讲课稿第 7 章第 2 节《常有的酸和碱——中和反响》各位专家,大家 X 午好。
我讲课的题目是第7 章第 2 节《常有的酸和碱》第 3 课时“中和反响”。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讲课:一、教材剖析本节课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 7 章第 2 节的第 3 课时,是对酸、碱性质的深入和完美,使学生对酸和碱的性质有进一步的理解。
同时,对盐的构成有初步的印象,为下一节学习几种重要的盐做好铺垫。
二、学情剖析学生已经知道常有的酸和碱的一些性质,本节课,经过实验来认识中和反响,学生理解较为简单。
并且,对怎样利用显然的实验现象察看酸和碱的反响,以及酸和碱能够发生反响的原由充满好奇。
经过对教材和学生的剖析,依据课程标正确立了以下的实验教课目的。
三、实验教课目的1.认识中和反响,认识中和反响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认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并能进行初步的研究活动。
3.加强对化学学习的好奇心和研究欲,培育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实验教课重难点1.要点:认识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响;中和反响中pH 的变化和能量的变化。
2.难点:考证中和反响中有水生成;用中和反响知识解说生产生活中的实质问题。
五、实验方案设计(一)创建情境引入新课以生活中,人们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为例,提出酸和碱之间能否能够发生反响,引入新课。
(二)实验研究获得新知活动 1.研究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响【提出问题】实验室常有的盐酸与氢氧化钠能反响吗?【猜想假定】学生猜想【演示实验】在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而后加入盐酸,反响没有显然的实验现象。
指引学生思虑,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响吗?假如能反响,怎样设计实考证明呢?。
1 / 3【设计实验】供给的实验用品: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
学生依据所供给的试剂,设计实考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反响。
要求先独立思虑后分组议论,而后沟通报告,形成一致的实验方案。
第3课时中和反应知识点一中和反应【师生合作】阅读教材P47最后一自然段~P48,师生共同完成“活动与探究”后完成:1.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1)现象:酚酞溶液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变红色,再滴入稀盐酸又变无色。
(2)实验结论: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3)反应方程式: HCl+NaOH NaCl+H2O。
2.中和反应:(1)概念: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实质:酸中的H+和碱中的OH-结合生成水的过程,即H++OH-H2O。
(3)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中和反应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2NaOH+CO2Na2CO3+H2O,虽然生成了盐和水,但由于反应物中没有酸,故不属于中和反应。
3.酸、碱性变化:(1)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呈中性;(2)酸过量,反应后溶液呈酸性;(3)碱过量,反应后溶液呈碱性。
4.温度变化:中和反应的过程要放出热量。
5.常见的中和反应:请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 Ca(OH)2+2HCl CaCl2 +2H2O;(2)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 2NaOH+H2SO4Na2SO4+2H2O。
【微练习】某同学用稀NaOH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
下图所加试剂①②③分别是稀NaOH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若测得最终所得无色溶液呈酸性,则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
【小组讨论】除了用酸碱指示剂外,还可用什么方法证明酸、碱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提示:(1)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变化。
(2)用温度计检测溶液温度的变化。
(3)加入其他化学试剂,根据反应现象证明酸或碱已不存在。
知识点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合作学习】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教材P48“交流与讨论”后完成:1.处理工厂的废水:例如,硫酸厂的污水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氨水(NH3·H2O)进行中和处理。
2.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教学建议: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认识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2.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3.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从而认识物质溶液的酸碱度及其意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的实验探究,掌握烧杯实验的操作,强化实验及生活中安全意识。
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一寻找身边物质测其pH,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3,通过测定一些液体的pH,学会区分身边一些物质的酸碱性强弱4,通过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实验的探究,知道一些劣质洗发液对头发的损伤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和“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以及“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的探究,加深对中和反应理解的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强环保意内容分析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是贯穿酸碱盐知识的一个重要纽带,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验探究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尝试实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理解酸碱能反应,进一步强调该反应是中和反应。
接着,教材立即放眼于实际生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给学生留下深刻映象。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和测定法是本课题的一难点,在学生了解了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后,自己用pH试纸去测定实验室和身边物质的pH,增加了课堂趣味性也巩固了学生的记忆。
后面通过探究“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的实验指导我们在生活中应如何选择合适的洗发水,这种学以致用的手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建议1.本课题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掌握有关中和反应的知识。
2.利用好课本现有内容和资源,如中和反应用于医药部分:班上假如正好有学生刚被蚊虫咬过,此时可以在课堂上给他涂些稀氨水或牙膏等碱性物质,通过学生的亲生体验来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一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