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导论第6章
- 格式:ppt
- 大小:372.50 KB
- 文档页数:46
经济学导论知识点讲义(总20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经济学导论》课程知识点第一章:经济学是什么一、经济学是什么经济学是探索人类的选择行为,是一门选择的科学:地球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欲望的无穷无尽,无法满足的情况下,需要选择。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以个人、单位、企业、政府为研究对象。
与人类有关的问题都可以用经济分析来思考。
经济学是教别人挣钱,自己不挣钱的专业。
经济学是关于资源配置的科学。
经济学是关于国民财富的科学。
二、为什么学习经济学学习经济学你可以知道,当你失业的时候,你知道你为什么失业。
当你没有资本,但你很想谈论资本和投资,那么你学习经济学可以很好地处理这个没钱谈钱的矛盾。
虽然你自己不能挣钱,但你很想教别人挣钱时,你就可以学习经济学。
有助于了解你生活的世界。
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
对经济学的思考和遵循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对产品市场、劳动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具体研究称为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微观经济学集中研究构成经济的个体单位——厂商、家庭和个人的——行为。
它研究个体单位如何作出决策以及影响这些决策的因素。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经济作为一个总体的行为,特别是诸如失业率、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平衡这类总量指标的变化。
总量数字不能反映任何经济个体厂商或家庭的状况,而是告诉我们经济的总体或平均的状况。
注意:这两种经济观察不过是看待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的方式。
微观经济学自下而上考察经济,宏观经济学则自上而下考察经济。
经济作为一个总体的行为依赖于组成总体的个体单位的行为。
总之,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中单个经济主体---居民与企业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以及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和变化。
第二章:供给需求原理第一节:市场无处不在一、什么是市场传统意义上的市场:市场就是买卖东西的地方。
经济学专业导论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在稀缺资源下的行为选择的一门社会科学。
它着眼于资源的有效利用,生产力的提高,以及人们在生产和消费中的决策。
2.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包括资源配置、市场交换、价格形成、产业组织、贸易关系、金融市场等内容。
3. 经济学的核心问题:经济学主要围绕稀缺资源和无限的需求展开研究,包括经济增长、资源配置、社会福利和分配等核心问题。
第二部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市场中最基本的经济原理,它描述了商品和劳务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均衡状态。
2. 成本收益原理:成本收益原理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描述了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用于评估经济活动的效益和成本。
3. 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经济学中的另一个核心原理,它描述了个体和机构在经济活动中受到的激励,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和决策。
4.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指放弃某种选择所带来的损失,是经济决策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它与资源配置和效率密切相关。
第三部分:经济学的主要分支1.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机制和政策效果,包括国民收入、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和货币政策等内容。
2.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市场和行为,包括市场结构、价格理论、企业行为和个人选择等内容。
3. 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产业组织等内容,分析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和影响。
4. 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变迁,探讨贫困和不平等问题,寻求发展战略和政策。
第四部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1. 数理经济学方法:数理经济学方法是经济学中的重要研究手段,包括数学模型、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学等内容。
2. 实证经济学方法:实证经济学方法强调对真实数据的观察和实证分析,用于检验理论假设和政策效果。
3. 比较经济学方法:比较经济学方法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制度、政策和表现进行比较,以求深入理解经济现象。
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第一章习题:一、判断题1.如果社会不存在资源的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T 2.不同制度的社会解决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的方法是相同的。
F3.规范分析以研究者的阶级地位和社会伦理观为基础,不同的研究者对同样的事物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T4.资源丰富的国家不需要研究资源配置和利用,只有资源贫乏的国家才必须面临这些问题。
F5.微观经济学研究厂商和消费者的决策。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
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T6.宏观经济学研究决定国民收入的因素等。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
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
)T 7.经济人假设认为人们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
T 8.某年某国经济增长率是3%,失业率是4%,这是实证表述(实证表述: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最低工资引起了失业规范表述,应该是什么样子。
如政府应该提高最低工资)。
T9.我国现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F10.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稀缺性和经济人假设。
T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何者说明了稀缺性?da 某些国家总是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内进行生产;b 尽管资源是有限的,但是资源浪费大量存在;c 资源的数量总是能保证生产出足够多的产品;d 资源是有限的,而欲望却是无限的。
2.实证表述是关于(c)的表述。
a 价格;b 数量;c 是什么;d 应该是什么。
3.在经济学领域中,研究单个市场的经济学分支被称为:ba 宏观经济学;b 微观经济学;c 个体经济学;d 市场经济。
4.当经济学家们研究是否该采用通货膨胀的方法来刺激经济时,他们所采用的是aa规范分析方法b实证分析方法c既有实证分析法又有规范分析法d不确定。
(实证分析研究的是“是什么”,是对事实的客观反映,不加入价值判断。
《经济学导论》复习题(18.10)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题:15分二、多项选择题:10分三、填空题:10分四、名词解释:15分五、简答题:30分六、计算题:20分第一章经济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 提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财富问题的科学”的经济学家是B B. 亚当·斯密2. 指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日常生活的科学” 的经济学家是D D. 马歇尔3. 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改善资源配置形式所需的代价和可能得到的利益的科学”的经济学家是A. 萨缪尔森4. 人类进行经济活动所需要的各类要素或条件统称为A A. 资源5. 机会成本实质上就是C C. 选择成本6. 生产可能性曲线之上的点是A A. 资源配置最优的点7. 完全没有政府干预而由经济活动的当事人自主对生产和交易进行决策,由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所决定的资源配置制度是A. 市场经济体制8. 一切生产计划和分配规则由政府来进行决策的资源配置与利用制度是B B. 计划经济体制9.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C. 均衡价格理论10.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D D.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1. 自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带来的因变量的增量称为D D. 边际数量12. 目前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普遍采用的方法是A A. 静态分析13. 经济学界通常认为世界上现存的第一本经济学著作是A A.《经济论》14. 亚当·斯密的主要著作是A A.《国富论》15. 新古典学派的标志性代表人物是A A. 马歇尔16. 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著作是D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7. 货币学派的创始人是B B. 弗里德曼二、多项选择题1. 经济学的基本前提条件有ACA. 资源的稀缺性C. 资源配置的选择性2. 现代社会基本的经济体制有ABCA. 市场经济体制 B. 计划经济体制 C. 混合经济体制3.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有ABC A. 市场出清 B. 完全理性 C. 完全信息4.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有ABCDEA. 研究对象不同B. 解决的问题不同C. 研究方法不同D. 基本假设不同E. 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不同5.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ABCDE A. 边际分析B. 均衡分析C. 静态分析D. 比较静态分析E. 动态分析6. 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ABCDE A. 威廉·配第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 魁奈E. 杜尔哥7. 非凯恩斯主义流派有ABCDE A. 货币学派B. 理性预期学派C. 供给学派D. 新制度学派E. 公共选择学派三、填空题1. 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
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目录第1章计量经济学的性质与经济数据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篇横截面数据的回归分析第2章简单回归模型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多元回归分析:估计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多元回归分析:推断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多元回归分析:OLS的渐近性5.1复习笔记5.2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多元回归分析:深入专题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含有定性信息的多元回归分析:二值(或虚拟)变量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异方差性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模型设定和数据问题的深入探讨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篇时间序列数据的回归分析第10章时间序列数据的基本回归分析10.1复习笔记10.2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OLS用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其他问题11.1复习笔记11.2课后习题详解第12章时间序列回归中的序列相关和异方差性12.1复习笔记12.2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篇高级专题讨论第13章跨时横截面的混合:简单面板数据方法13.1复习笔记13.2课后习题详解第14章高级的面板数据方法14.2课后习题详解第15章工具变量估计与两阶段最小二乘法15.1复习笔记15.2课后习题详解第16章联立方程模型16.1复习笔记16.2课后习题详解第17章限值因变量模型和样本选择纠正17.1复习笔记17.2课后习题详解第18章时间序列高级专题18.1复习笔记18.2课后习题详解第19章一个经验项目的实施19.2课后习题详解本书是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第5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每章的复习笔记以伍德里奇所著的《计量经济学导论》(第5版)为主,并结合国内外其他计量经济学经典教材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第6章多元回归分析:深入专题6.1复习笔记一、数据的测度单位对OLS 统计量的影响1.数据的测度单位对OLS 统计量无实质性影响当对变量重新测度时,系数、标准误、置信区间、t 统计量和F 统计量改变的方式,都不影响所有被测度的影响和检验结果。
怎样度量数据通常只起到非实质性的作用,如减少所估计系数中小数点后零的个数等。
通过对度量单位明智的选择,可以在不做任何本质改变的情况下,改进所估计方程的形象。
对任何一个x i ,当它在回归中以log(x i )出现时,改变其度量单位也只能影响到截距。
这与对百分比变化和(特别是)弹性的了解相对应:它们不会随着y 或x i 度量单位的变化而变化。
2.β系数原始方程:0112233ˆˆˆˆˆˆi i i i k iki y x x x x u βββββ=++++⋅⋅⋅++减去平均方程,就可以得到:111222333ˆˆˆˆˆ(((()i i i i k ik ki y y x x x x x x x x u ββββ-=-+-+-+⋅⋅⋅+-+令ˆy σ为因变量的样本标准差,1ˆσ为x 1的样本标准差,2ˆσ为x 2的样本标准差,等等。
然后经过简单的运算就可以得到方程:11111ˆˆˆˆˆˆˆˆˆˆˆ()/(/)[(/](/)[()/](/)i y y i k y k ik kk i y y y x x x x u σσσβσσσβσσ-=-+⋅⋅⋅+-+将每个变量都用其z 得分标准化,就得到一些新的斜率参数。
截距项则完全消失。
省略下标i 改写标准化的方程为:11ˆˆy k kz b z b z =+⋅⋅⋅++误差其中:ˆˆˆˆ(/)1,2,,j j y jb j k σσβ=∀=⋅⋅⋅,传统上称这些ˆjb 为标准化系数或β系数。
β系数的含义为:如果x j 提高一倍的标准差,那么ˆy 就变化ˆjb 倍的标准差。
β以标准差为单位,使得回归元的度量单位无关紧要,因此这个方程把所有解释变量都放到相同的地位上。
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多元回归分析:推断4.1复习笔记一、OLS 估计量的抽样分布1.假定MLR.6(正态性)总体误差u 独立于解释变量12 k x x x ,,…,,而且服从均值为零和方差为2σ的正态分布:()2Normal 0 u σ~,。
2.经典线性模型就横截面回归中的应用而言,从假定MLR.1~MLR.6这六个假定被称为经典线性模型假定。
将这六个假定下的模型称为经典线性模型(CLM)。
在CLM 假定下,OLS 估计量01ˆˆˆ kβββ,,…,比在高斯—马尔可夫假定下具有更强的效率性质。
可以证明,OLS 估计量是最小方差无偏估计,即在所有的无偏估计中,OLS 具有最小的方差。
总结CLM 总体假定的一种简洁方法是:()201122|Normal k k y x x x x ββββσ++++~…,误差项的正态性导致OLS 估计量的正态抽样分布。
3.用中心极限定理去推导u 的分布的缺陷(1)虽然u 是影响y 而又观测不到的众多因素之和,且各因素可能各有极为不同的总体分布,但中心极限定理(CLT)在这些情形下仍成立。
正态近似的效果取决于u 中有多少因素,以及u 中包含因素分布的差异。
(2)更严重的问题是,正态近似假定所有不可观测因素都以独立而可加的方式影响着Y。
因此如果u 是不可观测因素的一个复杂函数,那么CLT 论证并不真正适用。
4.误差项的正态性导致OLS 估计量的正态抽样分布定理4.1:正态抽样分布在CLM 假定MLR.1~MLR.6下,以自变量的样本值为条件,有:()ˆˆ~Normal Var j j j βββ⎡⎤⎣⎦,因此()()()ˆˆ/sd ~Normal 0 1j j j βββ-,注:除ˆj β服从正态分布外,01ˆˆˆ k βββ,,…,的任何线性组合也都是正态分布,而且ˆjβ的任何一个子集也都具有一个联合正态分布。
二、检验对单个总体参数的假设:t 检验1.总体回归函数总体模型可写作:11o k k y x x uβββ=++⋯++假定它满足CLM 假定,OLS 得到j β的无偏估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