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21届高2018级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步步高课件第四章知识拓展专题硒、碲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格式:pptx
- 大小:839.56 KB
- 文档页数:13
排查落实练七碳、硅、氯一、重要方程式的书写1.碳、硅及其化合物(1>知识网络构建(2>重要反应必练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
①Si和NaOH溶液的反应Si+2OH-+2H2O===SiO错误!+2H2↑②SiO2和NaOH溶液的反应SiO2+2OH-===SiO错误!+H2O③SiO2和C的反应SiO2+2C错误!Si+2CO↑④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SiO错误!+2CO2+2H2O===H2SiO3↓+2HCO错误!b5E2RGbCAP ⑤Si和氢氟酸的反应Si+4HF===SiF4↑+2H2↑⑥Mg在CO2中燃烧2Mg+CO2错误!2MgO+C⑦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气体O-+CO2+H2O―→OH+HCO错误!⑧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2气体Ca2++2OH-+CO2===CaCO3↓+H2O⑨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CO2气体OH-+CO2===HCO错误!⑩除去CO2中的COCO+CuO错误!CO2+Cu⑪Na2CO3和SiO2的反应Na2CO3+SiO2错误!Na2SiO3+CO2↑⑫CaO和MgCl2溶液的反应CaO+Mg2++H2O===Mg(OH>2↓+Ca2+2.氯气及其化合物(1>知识网络构建(2>重要反应必练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
①Cl2和H2O的反应Cl2+H2O H++Cl-+HClO②Cl2和NaOH的反应Cl2+2OH-===Cl-+ClO-+H2O③Cl2和石灰乳的反应2Cl2+2Ca(OH>2===2Ca2++2Cl-+2ClO-+2H2O④把Cl2通入到Na2SO3溶液中Cl2+SO错误!+H2O===SO错误!+2H++2Cl-p1EanqFDPw⑤将Cl2和SO2混合通入H2OSO2+Cl2+2H2O===4H++2Cl-+SO错误!⑥将Cl2通入到氢硫酸溶液中Cl2+H2S===S↓+2H++2Cl-⑦将浓盐酸和MnO2混合加热MnO2+4H++2Cl-错误!Mn2++Cl2↑+2H2ODXDiTa9E3d⑧电解饱和食盐水2Cl-+2H2O错误!Cl2↑+H2↑+2OH-⑨将浓盐酸与漂白液混合Cl-+ClO-+2H+===Cl2↑+H2O⑩将浓盐酸与KClO3溶液混合6H++5Cl-+ClO错误!===3Cl2↑+3H2O⑪向KMnO4固体滴加浓盐酸2MnO错误!+16H++10Cl-===2Mn2++5Cl2↑+8H2O⑫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气体Ca2++2ClO-+CO2+H2O===CaCO3↓+2HClO⑬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SO2气体Ca2++3ClO-+SO2+H2O===CaSO4↓+Cl-+2HClO⑭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过量SO2气体Ca2++2ClO-+2SO2+2H2O===CaSO4↓+2Cl-+SO错误!+4H+RTCrpUDGiT二、值得强化记忆的实验现象1.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至过量,其现象是先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通入CO2时,白色沉淀溶解。
1.(2019·江西名校高三第一次联考)锂被誉为“金属味精”,以LiCoO2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已被广泛用作便携式电源。
工业上常以β锂辉矿(主要成分为LiAlSi2O6,还含有FeO、MgO、CaO等杂质)为原料来制取金属锂。
其中一种工艺流程如下:已知:①部分金属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时的pH:②Li2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氧化物形式表示LiAlSi2O6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Ⅱ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Ⅲ中生成沉淀A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洗涤所得Li2CO3沉淀要使用________(填“热水”或“冷水”),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流程中两次使用了Na2CO3溶液,第一次浓度小,第二次浓度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19·大庆质检)某钒铅锌矿主要含有PbO、ZnO、CaO、V2O5等物质,工业上常用碱性熔炼法回收铅、锌、钒等金属,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已知:钒酸铵(NH4VO3)加热至700 K可制得纯度较高的V2O5。
(1)流程中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实验室进行此项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成金属铅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熔炼过程中,若纯碱过量,将使更多的锌元素以Na2ZnO2的形式进入到碱熔渣中,此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焦炭用量对还原熔炼效果的影响如图2所示。
分析图像可知,焦炭用量应取矿石质量的________较为合适。
(5)钒浸出过程中,液固比(液体质量∶固体质量)对钒浸出率的影响如图3所示。
分析图像可知,浸出过程的液固比取2∶1为宜,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制取纯度更高的V2O5,往含钒浸出液(主要为NaVO3)中加NH4Cl溶液,可获得________晶体。
(7)实验室称取50 g碱熔渣(钒的质量分数为7.5%),水浸,获得V mL V2O5浓度达60 g·L-1的浸出液,则矾的浸出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计算式)。
2.(2020·绵阳高三质检)元素铬(Cr)在自然界主要以+3价和+6价存在。
专项提能特训8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1.保罗·克拉兹等三位科学家因在氟利昂和臭氧层方面的工作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们的研究揭示了大气中臭氧层被破坏的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氯原子在反应中作催化剂B.过氧化氯的结构式为O—Cl—Cl—OC.臭氧分子最终转变成氧气分子D.过程②中一氧化氯断键形成过氧化氯答案 B【本题解析】由图中反应历程为①Cl+O3―→ClO+O2,②ClO+ClO―→ClOOCl,③ClOOCl+日光―→2Cl+O2;该过程的总反应为2O3―→3O2,所以氯原子在反应中作催化剂,A正确;氯原子半径大于氧原子半径,所以图中,原子半径较大的是氯原子,较小的是氧原子,所以过氧化氯的结构式为Cl—O—O—Cl,B错误;由该过程的总反应知臭氧分子最终转变成氧气分子,C正确;过程②中ClO+ClO―→ClOOCl,一氧化氯断键形成过氧化氯,D正确。
2.(2019·浉河区校级月考)SO2属于严重的大气污染物,可用H2与SO2高温反应消除SO2的污染,其反应原理可分为两步,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O 2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pH ≈5.6的酸雨B.可用CuSO 4溶液检验是否有X 气体生成C.在100~200 ℃温度时发生的是置换反应D.工业上可用浓硝酸处理工业尾气中的SO 2答案 B【本题解析】酸雨的pH<5.6,故A 错误;由已知分析可知X 气体为H 2S,能与CuSO 4反应,生成黑色的不溶于水和酸的硫化铜沉淀,所以可用CuSO 4溶液检验是否有X 气体生成,故B 正确;在100~200 ℃温度时发生的反应为2H 2S +SO 2===3S ↓+2H 2O,不是置换反应,故C 错误;若用浓硝酸处理工业尾气中的SO 2,会产生含氮元素的大气污染物(即氮的氧化物),故D 错误。
3.酸雨的主要成分是H 2SO 4,以下是形成途径之一:①NO 2+SO 2===NO +SO 3,②2NO +O 2===2NO 2,③SO 3+H 2O===H 2SO 4,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NO 2由反应N 2+2O 2=====放电2NO 2生成B.总反应可表示为2SO 2+O 2+2H 2O=====NO 22H 2SO 4C.还可能发生的反应有4NO 2+O 2+2H 2O===4HNO 3D.还可能发生的反应有4NO +3O 2+2H 2O===4HNO 3答案 A【本题解析】A 项,N 2+O 2=====放电2NO,不能生成NO 2,错误;B 项,①×2+②+③×2得:2SO 2+O 2+2H 2O===2H 2SO 4,正确;C 项,利用3NO 2+H 2O===2HNO 3+NO ④以及④×2+②得:4NO 2+O 2+2H 2O===4HNO 3,正确;D 项,利用3NO 2+H 2O===2HNO 3+NO ④以及④×2+②×3得:4NO +3O 2+2H 2O===4HNO 3,正确。
第1讲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考纲要求]1.了解C、Si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C、Si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以新材料、新技术为背景考查C、Si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考点一碳、硅单质的存在与性质1.C、Si单质的存在形态、物理性质及用途(1>自然界中碳元素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而硅元素因有亲氧性,所以仅有化合态。
碳单质主要有金刚石、石墨、C60等同素异形体,硅单质主要有晶体硅和无定形硅两大类。
(2>单质的结构、物理性质与用途比较2.碳、硅在参与化学反应时,一般表现还原性。
(2>Si错误!深度思考1.从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看,碳和硅均为ⅣA元素,自然界中有碳的多种单质存在,自然界中有硅的单质吗?为什么?答案没有,因为硅有很强的亲氧性,在地壳形成时硅与氧易结合,难分离,因而硅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氧化物和硅酸盐形式存在。
2.硅单质有广泛的用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工业上获取硅单质的过程。
答案粗硅的制取:SiO2+2C错误!Si+2CO↑由粗硅制取纯硅(常用方法>:Si(粗>+2Cl2错误!SiCl4SiCl4+2H2错误!Si(纯>+4HCl题组一新材料、新技术下C、Si的考查1.下列关于硅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硅是人类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常用材料B.硅的导电性能介于金属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C.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不与任何物质反应D.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硅能与氯气、氧气等非金属反应答案C解读硅在常温下能与F2、氢氟酸等发生反应。
2.石墨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石墨烯的叙述正确的是(>A.石墨烯可导电,说明它是电解质B.石墨烯、金刚石、C60、“碳纳M泡沫”四种物质都是碳的单质C.由于C(石墨,s>===C(金刚石,s>ΔH=+1.9kJ·mol-1知金刚石比石墨烯稳定D.尽量使用含错误!C的产品,减少使用含错误!C的产品,此举符合“促进低碳经济”的宗旨答案B解读“石墨烯可由石墨剥离而成”故石墨烯是可以导电的非金属单质,它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项错;石墨烯、金刚石、C60、“碳纳M泡沫”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的单质,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B项正确;C项中由于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ΔH>0,是吸热过程,即石墨的能量较金刚石低,因而石墨烯稳定,C 项错;错误!C和错误!C都是碳元素,故D项错。
专题讲座五 无机框图题的解题策略1.解题策略无论推断题属于哪种形式,均遵循这样的推断思路:迅速浏览、整体扫描、产生印象、寻找“突破口”,突破点由点到面、随时检验,注意联系、大胆假设、全面分析(正推或逆推),验证确认。
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审题,依物质的特性或特征转化来确定“突破口”,顺藤摸瓜,进而完成全部未知物的推断。
我们可以将推断题的解题方法及推理过程表示如下:推断题――→审题⎩⎪⎨⎪⎧⎭⎪⎬⎪⎫明显条件隐含条件――→抓关键(突破口)⎩⎪⎨⎪⎧⎭⎪⎬⎪⎫结构特征反应特征现象特征其他特征――→推断结论―→验证 2.解题“突破口” (1)物质的特殊颜色 相关知识: ①有色固体:a.红色:Cu 、Cu 2O 、Fe 2O 3;b.红褐色:Fe(OH)3;c.黄色:AgI ;d.淡黄色:S 、Na 2O 2、AgBr ;e.蓝色:Cu(OH)2;f.黑色:炭粉、CuO 、MnO 2、FeS 、CuS ;g.紫黑色:KMnO 4、I 2;h.白色:Fe(OH)2、CaCO 3、BaSO 4、AgCl 、BaSO 3。
②有色溶液:Fe 2+(浅绿色)、Fe 3+(黄色)、Cu 2+(蓝色)、MnO -4(紫红色)、Fe 3+与SCN -(血红色)、I 2与淀粉(蓝色)等。
③有色气体:Cl 2(黄绿色)、Br 2(g)(红棕色)、NO 2(红棕色)、I 2(g)(紫色)、O 3(淡蓝色)等。
④火焰颜色:a.焰色反应:Na +(黄色)、K +(紫色)、Ca 2+(砖红色)等;b.蓝色:CO 在空气中燃烧;c.淡蓝色:S 、H 2、CH 4等在空气中燃烧;d.苍白色:H 2在Cl 2中燃烧。
【例1】 (2012·四川理综,26)下列框图中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常见的物质或其溶液,相互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A 、B 为气态单质,F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单质;E 、H 、I 为氧化物,E 为黑色固体,I 为红棕色气体;M 为红褐色沉淀。
专题突破19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一、环境污染及其防治1.环境污染(1)大气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是指由空气中的颗粒物、硫的氧化物(SO2、SO3)、氮的氧化物(NO、NO2等)、CO、碳氢化合物、氟氯代烃等造成的污染(其中SO2、NO x主要来源于化石类燃料的大量使用)。
大气污染的具体表现主要有:形成酸雨、酸雾;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室内空气污染(指家用燃料的燃烧、烹调、吸烟产生的CO、CO2、NO、NO2、SO2等,各种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释放出的甲醛、苯等有机物造成的污染等;其中CO与血红蛋白作用会使血液失去输氧能力,导致CO中毒)。
(2)水体污染指过量有害物质进入水中造成的污染。
导致水体污染的物质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重金属污染,如重金属Hg、Cd、Pb、Cr等进入水中形成的污染,这些重金属主要来自于化工、冶金、电子、电镀等排放的工业废水。
另一类是植物营养物质污染:水中高浓度的N、P等植物营养物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而形成的污染。
它主要是由进入水中腐烂的含蛋白质的物质、含磷洗涤剂及大量使用的磷肥造成的。
(3)固体废弃物造成的污染主要是指生活垃圾、工业废料随意堆放造成的污染。
目前最引人注意的是由塑料制品造成的白色污染及废旧电池造成的重金属污染。
垃圾污染范围广泛,对环境及生物的不良影响途径多样。
2.环境保护的措施(1)工业废气携带颗粒物的回收利用。
(2)工业、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限制使用含磷洗涤剂。
(3)回收、限制难降解塑料,研制可降解塑料。
二、绿色化学1.绿色化学有关概念(1)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又称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
绿色化学的理想在于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不再处理废物,这是一门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污染的化学。
(2)绿色化学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化学反应、原料、催化剂、溶剂和产品的绿色化开展的,因此化学反应及其产物具有以下特征:①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②在无毒、无害的条件(包括催化剂、溶剂)下进行;③产品应该是环境友好的;④具有“原子经济性”,即反应具有高选择性、极少副产物,甚至实现“零排放”。
专题讲座三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净化和收集1.气体制备实验的基本过程(1>气体制备实验装置一般包含以下几部分(2>气体制备的一般实验操作步骤①组装(从下到上,从左到右>;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加入药品;④排尽装置内的空气;⑤验纯;⑥反应;⑦拆除装置。
b5E2RGbCAP2.气体发生装置依据制备气体所需的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可将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分为三类:(1>固体+固体错误!气体发生装置:制备气体:O2、NH3、CH4等注意事项:①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以防止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后倒流,而使试管破裂。
②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1/3处。
③固体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④胶塞上的导管伸入试管内不能过长,否则会影响气体导出。
⑤如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停止制气时,应先从水槽中把导管撤出,然后再撤走酒精灯,防止水倒吸。
(2>固体+液体或液体+液体错误!气体发生装置:制备气体:Cl2、C2H4等注意事项:①烧瓶应固定在铁架台上。
②先把固体药品放入烧瓶中,再缓缓加入液体。
③分液漏斗应盖上盖,注意盖上的凹槽对准分液漏斗颈部的小孔。
④对烧瓶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
(3>固体+液体(不加热>―→气体发生装置:制备气体:H2、CO2、NO2、SO2、NO等注意事项:①块状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在常温下反应制备气体,可用启普发生器制备,当制取气体的量不多时,也可采用简易装置。
p1EanqFDPw②简易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口应伸入液面以下,否则起不到液封作用而无法使用。
③加入块状固体药品的大小要适宜。
④加入液体的量要适当。
⑤最初使用时应待容器内原有的空气排净后,再收集气体。
⑥在导管口点燃氢气或其他可燃性气体时,必须先检验纯度。
3.气体的除杂方法除杂试剂选择的依据:主体气体和杂质气体性质上的差异,如溶解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
除杂原则:(1>不损失主体气体,(2>不引入新的杂质气体,(3>在密闭装置内进行,(4>先除易除的气体。
10 氧族元素1.氧族元素的递变规律(1)氧族元素概况包括氧(O)、硫(S)、硒(Se)、碲(Te)、钋(Po)、(Lv)六种元素。
常温下,单质除氧为气体外,其余均为固体,氧、硫、硒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碲为类金属,钋、为金属。
(2)相似性和递变性 原子结构 最外层都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可显-2、+4、+6价(氧无最高正价)化学性质 氢化物氧、硫、硒的单质可直接与氢气化合生成氢化物:2H 2+O 2=====点燃2H 2O 、H 2+S=====△H 2S ,碲不能直接与氢气化合,只能通过其他反应间接制取碲化氢。
单质和氢气化合的能力逐渐减弱;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氧化物 硫、硒、碲均有二氧化物、三氧化物,且均是酸酐,其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H 2RO 3型和H 2RO 4型两种酸。
但所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能与大多数金属直接化合如:Fe +S=====△FeS 、2Cu +S=====△Cu 2S 、3Fe +2O 2=====点燃Fe 3O 4、2Cu +O 2=====△2CuO提醒 ①除K +、Na +外,一般的金属硫化物难溶于水,如:FeS 、ZnS 、CuS 等。
②金属硫化物在空气中灼烧,生成金属氧化物和SO 2,如:2ZnS +3O 2=====△2ZnO +2SO 2。
2.臭氧(1)组成:臭氧的分子式为O 3,与O 2互为同素异形体。
(2)物理性质:常温常压下,臭氧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密度比氧气大,比氧气易溶于水。
吸入少量臭氧对人体有益,吸入过量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
(3)化学性质不稳定性O 3不稳定,容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O 3===3O 2,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的O 2可以转化为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O 2=====放电2O 3强氧化性O 3容易使淀粉-KI 溶液变蓝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I +O 3+H 2O===I 2+2KOH +O 2 漂白性 O 3因其强氧化性能使有色物质褪色,可用作杀菌消毒剂(4)用途①可用作脱色剂和消毒剂;②臭氧层可以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线,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