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原子的构成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80 MB
  • 文档页数:4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电荷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5)画龙点睛,人文鼓励 )画龙点睛, 原 道尔顿原子模型 1803年 年 子 结 汤姆原子模型 1904年 年 构 模 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 1911年 年 的 演 玻尔原子模型 1913年 年 变
电子云模型 1927-1935年 年
第二高 潮
近代科学原子论(1803年) 近代科学原子论(1803年
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 的粒子——原子构成 原子构成. 的粒子——原子构成. 原子模型:原子是坚实的,不可 原子模型:原子是坚实的, 再分的实心球. 再分的实心球.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 (J.Dalton , 1766~1844)
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897年)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897年
电子是种带负电,有一定 电子是种带负电, 质量的微粒, 质量的微粒,普遍存在于 各种原子之中. 各种原子之中. 汤姆生原子模型: 汤姆生原子模型:原子是 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 粒子, 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 中和了电荷, 子,中和了电荷,从而形 成了中性原子. 成了中性原子.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 (J.J.Thomson ,1856~1940)
为什么? 为什么?
2.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由于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由于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正电荷总数等于 负电荷总数,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负电荷总数,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 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核外 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 电子数也不同,中子数可能相同. 电子数也不同,中子数可能相同.
那么为什么有的α粒子可以穿透金箔, 那么为什么有的 粒子可以穿透金箔, 粒子可以穿透金箔 有的不行?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么? 有的不行?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么?
有一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中子数为66, 有一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中子数为66,则 49 66 这种元素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分别为( 这种元素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分别为( ) A C 49 66 66 66 B D 66 49 49 49
(2)通过动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一高 潮
(3)总结归纳,知识升华 )总结归纳, 一,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 中子 不带电) (不带电) 原子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质子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核外电子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1. 原子一般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 原子一般都是由质子,中子, 成,但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 核外电子,没有中子, 核外电子,没有中子,即并不是所有原子里 都有中子 .
学法指导
学生是化学教学活动的主人. 学生是化学教学活动的主人.在 教师引导和帮助下, 教师引导和帮助下,学生通过开展 阅读,讨论,推理,交流, 阅读,讨论,推理,交流,总结等 活动, 活动,主动参与建立原子微观模型 的过程, 的过程,理解相对原子质量并会查 阅.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的科学学习方法. 的科学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
教学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 义观点教育. 义观点教育. 结合张青莲教授的卓越贡献资料, (2) 结合张青莲教授的卓越贡献资料,对 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法分析
鉴于本单元知识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 鉴于本单元知识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涉及 的实验较少, 的实验较少,因此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与指导学生 阅读,组织学生讨论相结合来进行教学. 阅读,组织学生讨论相结合来进行教学.在教材图 表基础上,尽可能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 表基础上,尽可能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使 微观构成形象化,抽象问题生动化; 微观构成形象化,抽象问题生动化;这既能激发学 生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能力. 生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讲授 的过程中,我设计出一个个问题情景, 的过程中,我设计出一个个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 问题阅读课文,观看动画,思考讨论, 问题阅读课文,观看动画,思考讨论,引导并帮助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1
说课程序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Hale Waihona Puke Baidu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4.1 原子的构成 4.2 元素 4.3 离子 4.4 化学式与化学价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原子的构成
原子内部结构
相对原子质量
图表直观化
强调"相对" 强调"相对" 弱化推导 重在应用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6)知识的延伸 )
实验证明,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实验证明,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有关夸克的结构和性质仍有探索和研究中…… 有关夸克的结构和性质仍有探索和研究中…… 有关夸克的结构和性质仍有探索和研究中…… 有关夸克的结构和性质仍有探索和研究中……
此举可以培养物质无限可分的科学观念. 此举可以培养物质无限可分的科学观念.
α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 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 ——原子有核 ——原子有核
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α 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α粒 子散射实验.根据实验, 子散射实验.根据实验,卢瑟福 1911年提出原子有核模型 年提出原子有核模型. 在1911年提出原子有核模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又称行星原子 模型):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 模型):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 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 的电子构成. 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的质量几乎 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 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原 子核外空间绕核做高速运动. 子核外空间绕核做高速运动.
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1.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2.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教材分析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了解原子是由质子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 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相对原子质量表. 相对原子质量表. (3)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 (3)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 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 推理能力. 析,推理能力.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E.Rutherford,1871~1937)
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 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
玻尔借助诞生不久的量子理论改 进了卢瑟福的模型. 进了卢瑟福的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又称分层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又称分层模型): 当原子只有一个电子时, 当原子只有一个电子时,电子沿 特定球形轨道运转; 特定球形轨道运转;当原子有多 个电子时, 个电子时,它们将分布在多个球 壳中绕核运动. 壳中绕核运动. 不同的电子运转轨道是具有一定 级差的稳定轨道. 级差的稳定轨道.
教材分析
教学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多媒体等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 教学手段,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 教学手段,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 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在分析原子结构时, (2) 在分析原子结构时,鼓励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 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和学习方法. 惯和学习方法.
(4)议练结合,反馈矫正 )议练结合,
1911年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 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 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 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 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 击金箔时,发现大多数α 击金箔时,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 透金箔, 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 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 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 了原来的运动路径, 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 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 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如右图). 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如右图).
有关未知世界的问题, 有关未知世界的问题,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 探究欲和求知欲. 探究欲和求知欲.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本 内容,在此期间我将巡视课堂, 内容,在此期间我将巡视课堂,了解学生阅读 情况并适时帮助学生解决疑惑问题, 情况并适时帮助学生解决疑惑问题,以达到师 生互动的效果.在这里我直接利用教材, 生互动的效果.在这里我直接利用教材,培养 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的自学能力.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 (N.Bohr,1885~1962)
电子云模型 现代物质结构学说) (现代物质结构学说)
现代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电子在原子核周围有的区域出现 现代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 的次数多,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少,就像"云雾" 的次数多,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少,就像"云雾"笼罩在原 子核周围.因而提出了"电子云模型" 子核周围.因而提出了"电子云模型". 电子云密度大的地方, 电子云密度大的地方,表明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机会 反之,出现的机会少. 多,反之,出现的机会少.
(三)第一部分教学
原子的构成
(1)小组讨论,检验自学结果
用其他方法能否将原子继续分下去? ⑴ 用其他方法能否将原子继续分下去? 若能,它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若能,它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吗? ⑵ 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吗? 相对于原子来说,原子核所占空间有多大? 相对于原子来说,原子核所占空间有多大? 原子核带电吗?电子带电吗? ⑶ 原子核带电吗?电子带电吗? 整个原子显电性吗?为什么? 整个原子显电性吗?为什么? 原子核还能再分吗? ⑷ 原子核还能再分吗? 如果能再分,它又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呢? 如果能再分,它又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呢? 这些粒子有区别吗? 这些粒子有区别吗? 不同类的原子内部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 ⑸ 不同类的原子内部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 从表4--2中的数据,能发现有什么规律? 从表4--2中的数据,能发现有什么规律?
设置意 图
通过这些资料, 通过这些资料,可以让学生了解原子结构的演 变历史;还可以通过修正各种观点使刚学过的知识 变历史 还可以通过修正各种观点使刚学过的知识 得以应用和巩固升华, 得以应用和巩固升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 中学习;并且还可以通过各位科学家的成就, 中学习;并且还可以通过各位科学家的成就,了 解科学的发展是在不断修正和补充中进行的, 解科学的发展是在不断修正和补充中进行的,我 们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起步的, 们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起步的,所以要有更大的 成就,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成就,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回顾&思考 创设问属情境,引入新课 创设问属情境 引入新课
第一部分的教学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第二部分的教学
分享收获, 分享收获,强化思想 布置作业
(一)回顾 & 思考
(1)什么是分子,原子?
(2)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电 解水这一化学变化?说明什么 结论?
(二)创设问属情景,引入新课
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分的,原子是不可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分的, 分的,究竟原子能不能再分? 分的,究竟原子能不能再分? 原子是不是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2.原子是不是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若能分,原子能分成什么? 3. 若能分,原子能分成什么? 原子有没有质量?它的质量有多大? 4.原子有没有质量?它的质量有多大?
(四)第二部分教学
相对原子质量
(1)通过数据说明问题 )
几种原子的质量
原子种类 氢 碳 氧 铁 1个原子的质量/Kg 个原子的质量/Kg 1.674× 1.674×10-27 1.993× 1.993×10-26 2.657× 2.657×10-26 9.288× 9.288×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