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的散文创作概述剖析
- 格式:ppt
- 大小:543.50 KB
- 文档页数:16
题论述20世纪30年代何其芳等人抒情散文的艺术成就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也是何其芳等人抒情散文的艺术成就逐渐展现的年代。
何其芳、沈从文、郑振铎等作家以散文为创作形式,表达了他们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追求,丰富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抒情散文。
首先,何其芳的散文作品以鲜明的个人特色和独特的写作风格而闻名。
他的散文作品富有情感和哲思,展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触动和深入思考。
他的散文作品《故都的秋天》以秋天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自己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现了一种孤独和思念的情感。
他的散文作品《娃娃》则以一个小女孩为视角,描绘了一个孩童纯真、天真无邪的世界,以及她对大人世界的怀念和向往。
何其芳的散文作品充满了诗意和辞章美,语言细腻、韵味悠长,给人以思考与感受的空间。
其次,沈从文的散文作品也在20世纪30年代取得了重要突破和创造。
他的散文作品《边城》以边疆为背景,表达了对黎族人民的深情厚意。
他以流畅的叙述、深刻的思考和丰富的心理描写,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他的散文作品《记忆》通过对故乡的回忆,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怀念和对故乡乡里乡亲的情感。
沈从文的散文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乡土风情和人文关怀,他的笔触细腻、深情,将人们的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相互渗透、相互映衬。
再次,郑振铎的散文作品也在20世纪30年代崭露头角,成为了抒情散文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散文作品《莲花下》以家庭为题材,通过对家庭生活琐碎细节的描写,表达了对家庭温暖和父爱的赞美与回忆。
他的散文作品《雨中行》以雨为背景,通过对雨的描写和对自己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顺从。
郑振铎的散文作品情感真挚、语言简洁明快,通过典型的日常生活场景,表达了深深的人文关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的来说,20世纪30年代何其芳、沈从文、郑振铎等人的抒情散文创作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们通过自己独特的创作要领、鲜明的个人特色,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类情感世界的思考。
第十五章30年代的散文●30年代的散文创作承传了五四散文对人生的探索和心灵的书写,要承传了五四散文风格多样化的传统。
同时在表现社会生活的容量和散文的体式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小品散文成就蔚然可观,杂文因鲁迅而大放异彩,报告文学也成为散文领域里面的新景观。
第一节30年代散文概述一、小品散文30年代在小品小文的写作上面取得较大成就的,有林语堂,郁达夫,丰子恺,夏丐尊等等作家。
●丰子恺丰子恺20年代初开始白话散文的写作,30年代出版了《缘缘堂随笔》《随笔二十篇》《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等等散文集。
他的作品取材普通的日常生活,探究人生,自然的奥秘。
他的散文透露了佛理和玄思,常用漫画式的独特的视角和幽默来表达,描写率真自然风格清幽淡远。
●论语派30年代,林语堂先后创办《论语》(《论语》半月刊创刊于1932年9月)《人间世》《宇宙风》等等这些刊物,他和周作人等提倡闲适小品,文学史上叫做“论语派”,他们认为小品的写作应该“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提倡闲适,性灵,幽默。
他们的作品因独树一帜而拥有广大的读者,但也受到了一些左翼作家的批评。
●游记游记在30年代也有新的成绩,其中郁达夫的《屐痕处处》《达夫游记》。
钟敬文的《西湖漫拾》《湖上散记》都是比较有特色的。
另外朱自清,郑振铎,王统照,李健吾等等的旅行杂记也比较引人关注。
那么在30年代还涌现出一批具有自觉艺术追求的青年散文作者,如何其芳,李广田,丽尼,陆蠡,缪崇群等等。
●李广田李广田曾经和何其芳,卞之林合出过诗集《汉园集》。
因此,他们三个人被称作“汉园三诗人”。
李广田还出版了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雀蓑集》。
他关注未受都市文明浸染的乡土的“画廊”,在记事,写景,状物里面捕捉健康的人性之光,风格平实浑厚,情感沉郁而略带悲凉,所以有比较鲜明的柔美的风格。
●丽尼丽尼的散文创作,他经历了从低吟悲风到高歌抗争的一种嬗变。
散文集《黄昏之献》,里面的作品是漂流者的低吟,《鹰之歌》里面的作品开始了书写战争的高歌。
30年代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思潮多元,文艺创作蓬勃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剧烈的变革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些变革也影响着当时的文学思潮和小说创作。
在30年代,中国文学面临着民族危机和现实考验,许多作家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希望通过文学来探索国家的未来方向。
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之前的20年代以及经济危机爆发的30年代,社会风气混乱,思潮鼎盛,各种文化思潮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多个流派和学派。
在30年代,新感性主义流派是当时文学思潮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倡导者认为,文学要回归自然,要用直觉去触摸生命。
这种思潮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其中以胡风的小说创作最为代表。
胡风是新感性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小说注重形象的直观性和生活的真实性,将个体生命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展现在读者面前。
与新感性主义流派相对应的是现实主义流派,这也是30年代文学思潮中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现实主义思潮主张反对抽象的、夸张的艺术形式,强调以讽刺笔调表达对社会和现实的关注。
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是巴金,他擅长以平实的语言和细腻的心理刻画表达对现实生活的关怀和思考。
巴金的作品以重情节、重思想、重社会性而著称,他的小说作品《家》和《春》等被誉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30年代还出现了意识流小说,这是一种以意识流为基础的文学创作形式,力图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思维的流动。
代表性的作家是沈从文,他以《边城》等作品开创了中国现代派小说的先河。
他的作品富有诗意,以微妙的心理描写展示了人物内心的激荡和复杂心态。
此外,30年代还出现了许多其他性质的小说创作,如社会写实小说、历史题材小说等。
这些小说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丰富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面貌。
总的来说,30年代文学思潮与小说创作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元性。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在面临剧变,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变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学的发展方向。
论20世纪30年代林语堂散文创作对现代散文的贡献
20世纪30年代的林语堂散文创作,对现代散文的贡献是巨大的。
他把诗意抒
情和新闻性简报相结合,开辟了一条新的散文写作路径, 给时下素材丰富、内容多元的文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林语堂以其修辞技巧精湛、意象创新,以及丰富有趣的叙事方式,给散文写作
带来了新的革新。
他改革了既有的散文写作技巧,使其达到最佳效果,为追求散文精致细腻、意境豁达而努力。
林语堂的开拓、创新,提炼出一种特有的新式散文写作,在丰富的语言特色、连贯性、突出特点、表达目的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创造了一种具有浓郁诗意的散文表达。
在林语堂及其他散文家的贡献下,现代散文习作出现了不可思议的转变和变化,内容主题变得复杂、文体表现方式也取得了进步,从而使得散文的表达更加灵动多彩,可谓是前所未有。
林语堂的散文创作,用其炙手可热的技巧,推动了现代散文的发展,在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