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一年级语文《我喜欢吃包子》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2
中班优秀语言教案《大包子》教案主题:《大包子》优秀语言教案教学目标:1. 能听懂并理解故事情节,能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描述故事内容。
2. 能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并正确地朗读教材中的句子。
3. 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音量和节奏朗读教材中的句子,并理解其表达的意思。
教学重点:1. 教授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故事。
2. 要求学生模仿老师的发音和语调,朗读故事中的句子。
教学准备:教材《大包子》、幻灯片、图片、卡片、录音机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过的相关词汇和句型。
Step 2:故事阅读和理解(15分钟)1. 听录音,学生跟读故事,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 分析故事中的关键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故事。
3. 各自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Step 3:课文朗读(20分钟)1. 先导读故事的关键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2. 分小组,学生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跟读故事中的句子。
3. 学生两两合作,互相朗读故事中的对话,提高语音语调和表达的准确性。
Step 4:词汇训练(10分钟)1. 教授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记忆。
2. 进行词汇游戏,通过图片、卡片等方式复习和巩固所学词汇。
Step 5:语音训练(10分钟)1. 教授故事中的重点发音,帮助学生纠正发音错误。
2. 进行语音练习,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朗读教材中的句子。
Step 6:小组交流(10分钟)1. 分小组,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小组讨论。
2. 讨论故事中的问题、主题和教训,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Step 7:综合评价(5分钟)1. 随机抽取学生,让他们读故事中的某些句子,评价他们的语音语调和准确性。
2. 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Step 8: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巩固和扩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大包子》1. 教案背景本教案针对中班学生,通过故事《大包子》,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通过故事的情节、角色和绘本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描述能力和联想能力。
2. 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3. 教学准备•绘本《大包子》•大包子的图片或实物•小黑猫的图片或实物•蛋黄的图片或实物4. 教学活动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你们还记得上次我们学了哪个故事吗?它是关于什么的?•引入本节课的故事《大包子》,展示绘本图片或实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故事导读(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故事情节,主要角色和背景。
•播放故事语音或教师亲自讲述故事,注意语速和节奏。
故事讲解与讨论(1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绘本图片或实物,提问问题:你们注意到了哪些角色?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它们在做什么?•提问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预测:你们认为大包子在故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他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同时提供必要的提示和引导。
语言表达与想象力培养(20分钟)•请每个学生选择一个角色,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这个角色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力继续故事,即:如果你是大包子,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小黑猫,你又会怎么做?•让学生结合绘本图片或实物,描述故事中的场景和角色的动作。
语言拓展(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用一两句话来描述大包子、小黑猫和蛋黄。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编写一个小故事,可以是关于大包子和小黑猫的冒险故事,也可以是其他主题的故事。
•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口头表达或简单的写作来呈现自己的故事。
总结与反思(5分钟)•向学生复述他们学到的知识和经历。
•询问学生对故事和活动的感受,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
5.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语言表达、观察力、想象力和描述能力方面的发展情况。
中班优秀语言教案《大包子》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了解包子的制作过程。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激发幼儿对传统美食的兴趣,传承中华美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用完整的句子描述包子的制作过程。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包子的制作步骤和技巧。
三、教学准备1.教具:面粉、酵母、馅料、蒸锅、面板、擀面杖等。
2.环境布置: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厨房,让幼儿身临其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大包子,引发幼儿兴趣。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喜欢吃包子吗?”2.故事分享(1)教师讲述《大包子》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包子的制作过程。
(2)教师提问:“故事里的大包子是怎么来的?它是怎么制作的?”3.制作包子(1)教师演示包子的制作过程,让幼儿观察并模仿。
(2)教师分步骤讲解,引导幼儿说出每一步的操作方法。
(3)幼儿分组合作,尝试制作包子。
4.观察与讨论(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制作的包子,比较与标准包子的区别。
(2)教师提问:“你们制作的包子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2)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包子,互相欣赏和评价。
6.活动延伸(1)教师带领幼儿去食堂参观,了解食堂工作人员是如何制作包子的。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小厨师”比赛,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制作出美味的包子。
五、教学反思1.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在讨论环节,教师要引导幼儿用完整的句子描述包子的制作过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活动延伸环节,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参与度,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
4.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在合作中学会分享、交流。
5.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安全,确保活动过程中幼儿的人身安全。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不仅学会了包子的制作过程,还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活动也让幼儿对传统美食产生了兴趣,为传承中华美食文化奠定了基础。
聋校一年级语文教案玉山县特殊教育学校廖学明聋校一年级语文iang及其相关音节教学要求:1、学会发后鼻韵母iang的音。
2、会拼读iang的相关音节,理解“枪”、“两”音节配图的意义,掌握音节的口形,会打指语。
3、掌握iang的书写格式,会正确地抄写音节。
4、区别iang和ian的发音。
教学重点:复韵母iang的发音方法、口型和指语。
教学难点:会拼读iang的相关音节。
教具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灰太狼的图片,问学生图上画的是什么?让学生拼读,并在黑板上写出音节。
带学生读拼音“huītài láng”,重点复习láng的读音。
问学生喜不喜欢灰狼到处喜羊羊,今天我们就学习和羊有关的拼音“iang”.师板书“iang”。
二、探究新知。
1、读一读。
让读能力好的学生自读,师再带读,开火车读,点名读。
板书iang的四声“iāng、iáng、iǎng、iàng”先让能力好的学生读,在带读,再指名读。
2、比一比。
出示“ian和iang”“ang和iang”两组韵母,让学生两人一组来读进行比较,再请一组学生范读,再带领学生读。
3、认一认。
板书“yang”,告诉学生“iang和ang”的发音相同,出示“羊”的图片,板书“yáng”,让学生读,带读。
4、学一学。
(1)学习音节“qiāng”, a、让学生观察,说说喜羊羊手里拿什么?b、师板书”q —iang ( )”,学生填空,拼读。
c、师带读,齐读。
(2)学习音节“liǎng”a、让学生观察图上有几只羊?(师指明二和两的意思一样。
)b、师板书“l---( )liǎng”,让学生填空,拼读。
c、师带读,齐读。
5、写一写。
a、师带学生书空写“iang”。
b、学生在拼音练习本上练习写“iang”,师巡视指导。
c、指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其他学生注意看。
三、拓展延伸。
1、读复韵母iang及其四声。
中班大包子教案教案一:《大包子》活动目标:1、在看看说说动动中,理解故事。
2、了解蒸锅和蒸笼的美好情谊,学会分享。
活动准备:1、PPT课件2、表演胸牌或头饰(蒸笼、蒸锅、盘子、白糖、红糖、冰糖、花生糖、牛皮糖、水果糖、芝麻糖、绿豆、黄豆、扁豆、赤豆、乌豆)活动过程:一、导入师:“小朋友们有没有吃过包子啊?你们都吃过哪些包子呢,它们是什么味道的呀?”幼儿回答……教师播放ppt,出示包子图片。
师:“小朋友们吃过很多包子,有菜包、肉包、奶黄包、豆沙包……那小朋友们知不知道这些好吃的包子是怎么做出来的呀?”幼儿回答.……师:“今天啊老师带来了两件做包子的宝贝,一起来看看吧。
有没有小朋友认识它们?”教师播放ppt,出示蒸锅和蒸笼图片。
师:“这个是蒸笼,这个是蒸锅。
它们的本领很大,现在让我们来听听它们发生了什么故事吧。
”二、欣赏故事1、教师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2、提问:师:“一开始蒸笼送给蒸锅什么礼物?”幼:“糖包子”师:“后来蒸锅又送给蒸笼什么礼物?”幼:“豆沙包”师:“小朋友都听得很认真,那有没有小朋友听到了蒸笼还送了蒸锅一个...(引导幼儿说)顶顶大的糖包子。
那顶顶大的糖包子里面有些什么啊,有没有小朋友听到了告诉老师。
”幼儿回答,老师着重分段再次讲述故事。
师:“这次听清楚了没有啊,顶顶大的糖包子都有哪些糖啊?”幼儿回答……师:“噢,原来顶顶大的糖包子里有白糖、红糖、冰糖、花生糖、牛皮糖、水果糖、芝麻糖那么多糖啊,怪不得是顶顶大的糖包子了。
那后来蒸锅又给蒸笼送了什么礼物啊,顶顶大的……(引导幼儿说)豆沙包。
顶顶大的豆沙包里有什么啊?”幼儿回答……师:“喔,蒸锅送给蒸笼的顶顶大的豆沙包里有绿豆、黄豆、扁豆、赤豆、乌豆那么多豆啊,怪不得是顶顶大的豆沙包了。
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好不好啊。
”三、完整欣赏故事师:“故事听完了,你觉得蒸笼和蒸锅是好朋友吗,为什么?”幼:“是好朋友,因为好朋友会互相分享……”师:“那你们有没有好朋友呀,你会不会和你的好朋友分享好东西呀。
我想吃包子的教案中班语言教案名称,我想吃包子。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包子,了解包子的制作过程和食材。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让他们能够参与包子的制作过程。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食物的热爱,懂得尊重劳动和珍惜食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包子的制作过程和食材的认识。
2. 难点,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1. 食材准备,面粉、酵母、猪肉、葱、姜、盐、酱油等。
2. 工具准备,擀面杖、切菜刀、蒸锅等。
3. 教具准备,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包子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包子的认识和喜爱。
2. 讲解,向学生介绍包子的制作过程和食材,让他们了解包子的原料和制作方法。
3. 操作,组织学生分组,让他们动手操作,制作包子的面团和馅料。
4. 合作,让学生分工合作,一起完成包子的制作过程,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观摩,老师示范包子的制作过程,让学生观摩并学习老师的操作技巧。
6. 评价,让学生品尝自己制作的包子,评价自己的表现,并互相分享制作包子的心得体会。
7.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包子的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让他们对包子有更深入的了解。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包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传统食物的魅力,懂得尊重劳动和珍惜食物。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够懂得尊重食物和珍惜食物,培养他们的健康饮食习惯和生活态度。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好吃的大包子》一、教学目标1.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大包子的制作过程。
2.能够听懂描述大包子制作过程的教师并理解其意思。
3.能够理解汉字“包子”的意思并能够正确书写。
4.通过参与制作大包子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学习汉字“包子”的书写和意义。
2.听取教师的描述,了解大包子的制作过程。
3.分组制作大包子和小包子,并分享自己制作的经验和感受。
三、教学重点1.理解“包子”这个汉字的意义和书写方法。
2.理解大包子制作的基本步骤,掌握其粗略流程。
四、教学难点1.学生是否能够听懂教师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的制作过程。
2.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大包子的制作步骤。
五、教学方法1.听说结合,通过教师的描述让学生理解大包子的制作过程。
2.分组制作,通过实际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教学过程1. 汉字学习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介绍大包子。
2.让学生认识和掌握“包子”这个汉字的书写方法和意义。
3.指导学生模仿老师的字,书写规范、美观。
2. 探究大包子1.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预测大包子的制作流程。
2.教师简单介绍大包子的制作过程并强调制作工具和原料。
3.学生听取教师的描述,跟着老师展示制作过程。
3. 分组制作1.分组制作大包子和小包子。
2.每个小组协作完成指定任务,每个人都应该有参与感和成就感。
3.完成制作后,每个小组介绍自己的大包子的特点和小包子的数量。
七、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简单的读写测试,检查学生学习成果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反思1.教学中应该注意掌握学生的兴趣,合理分配时间和任务。
2.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大包子的制作过程和汉字“包子”的书写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以后的学习积累经验。
一年级我喜欢吃红豆包子作文“哇,我最喜欢吃红豆包子啦!”我大声地喊着。
记得那是我上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早上,妈妈带我去菜市场买菜。
菜市场里可热闹啦,人来人往,各种声音此起彼伏。
走着走着,我就被一股浓浓的香味吸引住了。
我使劲吸着鼻子,问妈妈:“妈妈,这是什么味道呀,好香啊!”妈妈笑着说:“那是卖包子的味道呀,你不是最爱吃包子吗?”我一听,眼睛都亮了,连忙拉着妈妈往包子摊走去。
到了包子摊前,哇,好多包子呀!有肉包子、菜包子,还有我最爱的红豆包子。
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包子躺在蒸笼里,冒着热气,好像在向我招手呢。
我忍不住对老板说:“叔叔,我要两个红豆包子!”老板笑呵呵地说:“好嘞,小朋友。
”妈妈付了钱,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红豆包子咬了一口,甜甜的红豆馅满嘴都是,真是太好吃啦!我一边吃着包子,一边对妈妈说:“妈妈,这个红豆包子好好吃呀,我以后每天都要吃!”妈妈看着我那满足的样子,笑着说:“好呀,只要你喜欢就好。
”从那以后,红豆包子就成了我最喜欢的食物之一。
每次去菜市场,我都要买上几个红豆包子。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小区里玩,玩着玩着我就饿了。
我突然想起了红豆包子,就对小伙伴们说:“你们知道吗?红豆包子可好吃啦!”小伙伴们都很好奇,纷纷问我:“红豆包子是什么味道呀?”我得意地说:“那味道呀,甜甜的,可好吃啦,就像天上的云朵一样软乎乎的。
”小伙伴们听了,都一脸向往的样子。
回到家,我对妈妈说:“妈妈,我今天和小伙伴们说红豆包子可好吃啦,他们都没吃过呢!”妈妈笑着说:“那下次我们多买一些,给你的小伙伴们也尝尝。
”我高兴地拍手叫好。
现在,我已经上小学高年级了,但我还是对红豆包子情有独钟。
每次看到红豆包子,我就会想起一年级时在菜市场的那一幕,想起那甜甜的味道和快乐的时光。
我觉得红豆包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更像是我童年的一个美好回忆。
难道不是吗?它带给我的快乐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难忘!。
中班语言教案:大包子—幼儿园中班教案
一、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2. 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3. 体验故事中幽默、有趣的情节。
二、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故事图片、头饰。
2. 经验准备:幼儿对包子有一定的了解。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活动:
- 教师出示包子图片,引发幼儿的兴趣。
-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喜欢吃包子吗?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包子的故事。
2. 教师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 教师结合图片,完整地讲述故事《大包子》。
- 教师:故事里有谁?它们发生了什么事情?
3. 引导幼儿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 教师扮演小猪,幼儿扮演小猴,进行角色对话。
- 教师:小猪是怎么问小猴的?小猴又是怎么回答的?
4. 鼓励幼儿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 教师:如果你是小猴,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5. 教师与幼儿一起复述故事,巩固对故事的理解。
6. 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将故事讲给家人听。
四、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并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中,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寓意。
大班语言优秀公开课教案《好吃的大包子》
【活动目标】
1、认识、理解故事,尝试比较完整地复述故事内容,学习动词:端、
抱、扛、抬。
2、初步了解一些好吃的面食,能够例举1 2种好吃的面食。
【活动预备】
认知预备:学习《稻子和麦子》。
材料预备:蒸锅、碟子、蒸笼、小豆等。
【活动过程】
一、复习《稻子和麦子》。
师:上一次我们一起讲过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稻子和麦子》,让我们一起来讲一讲好吗?
过渡:这一次教师还要向大家介绍几种好吃的东西,这些好吃的东西都是面食,他们都是用麦子做出来的,他们就藏在故事里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二、好吃的《大包子》(屈教师 )。
1、观赏故事。
在故事里面,你听到几种面食?
这些面食除了用法面粉做成的,还需要什么材料?
小结:对呀,本来糖包子是用各式各样好吃的糖做馅料,所以叫糖包子,而豆沙包是用各式各样的豆作馅料才干够做出好吃的豆沙包。
过渡:谁做的是糖包子,谁做的是豆沙包?让我们再到故事里去找一找吧!
2、理解故事。
谁做的是糖包子,谁做的是豆沙包?
他们为什么要相互送?
小结:本来好伴侣就是有好东西要大家共享,这样才干够有更多的好
第1页共2页。
4 包包子
一、观察认识。
酵(jiào)母蒸锅
肉馅(xiàn)素馅
二、操作步骤。
1、准备材料
面粉 500g 酵母 4g 水 300g
2、制作步骤
①将酵母粉混入面粉中,加入水,揉
成光滑的面团。
②把和(huó)好的面团放置发酵,直到里面呈蜂窝状。
③将面团揉成条状,然后用刀切成剂(jì)子。
④将面剂子擀(gǎn)成薄皮。
⑤包上准备好的菜馅。
⑥把包好的包子放到蒸锅里蒸30分钟。
⑦从蒸锅里取出蒸熟的包子放到盘子里。
三、实践与思考。
1、语言训练。
①情景对话
小红:你喜欢吃什么馅的包子?
小娟:我喜欢吃猪肉馅的包子,你呢?
小红:我喜欢吃素馅的包子。
②学习句子
你喜欢吃 馅的包子。
2、练一练。
动动手:自己回家帮妈妈包包子。
注意事项:
1、包子的皮,跟饺子皮一样的是,要擀匀了,中间略厚,周边略薄。
2、包子包好后,一定要有二次醒发的过程,而且一
定要醒好了再上屉。
3、在蒸包子时想让包子不粘底,可以用油纸铺底,也可以用笼屉布。
4、冷水上屉,旺火蒸,会让它受热均匀,容易蒸熟。
知
识 拓 展。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早餐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早餐教案教学目标:1.听录音,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准“早、奶、蛋、面、包、先”6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
能听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字字过目地跟读课文;在跟读的基础上能独立或半独立地朗读课文,根据人物的不同读出相应的语气。
认识笔画“横折”,知道并会一笔正确书写“横折”,在田字格中正确描摹“早、面”。
2.通过学习课文和交流,感受父母的辛劳和父母与孩子间的亲情。
3.在识字活动中,认一认爸爸妈妈的名字。
重点和难点:1.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早、奶、蛋、面、包、先”6个字。
2.在跟读的基础上能独立或半独立地朗读课文,根据不同人物读出相应语气。
教学准备:1.教师: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生字卡片、词语卡片2.学生:请父母将他们的名字写在孩子课本相应位置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每天早上,爸爸、妈妈都会为小朋友准备营养丰富、美(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思考:“我”早餐吃了什么?(2)学生反馈交流听到的内容:牛奶鸡蛋面包。
2.二听课文录音,学生看书轻声跟读。
3.学生轻声读课文,圈出生字。
4.学习生字。
(1)小组合作学习:奶、蛋、面、包、先。
(2)交流反馈。
5.巩固识字。
(1)一字开花:给“包”找朋友。
(2)读词比赛:A.早上鸡蛋面包牛奶B.早餐面条奶奶书包C.先生面条早餐牛奶D.蛋壳先生书包奶牛说明:本环节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方面是感知课文。
一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二听课文录音,轻声跟读,接触生字;三读课文,独立认识生字。
这样的三个过程,是让学生从整体入手,然后经过自己的努力,逐步进入局部的认字识字。
第二方面是识字教学。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生字,既发挥了学生识字的主动性,也可以加强学生间的交流。
用开放的学习方式,自由的学习空间,为学生创设识字的乐园。
当然,教师也应有相应的教学侧重。
比如,给“包”一字开花,通过组词加强生字的复现率;在学习生字“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找一找笔画“横折”,巩固本课新授内容。
我喜欢吃包子作文200字
早上,我起床的时候,鼻子闻到了包子发出香喷喷的味道。
桌子上有各种各样的包子,菜包、肉包、糖包,我用手抓了一个肉包,准备要吃了。
忽然,妈妈来了,我吓了一跳,包子差一点掉到了地上。
妈妈说:“把衣服、裤子换了,然后刷牙和洗脸。
”我飞快地洗脸、刷牙,换了衣服和裤子,又忘记了一件事,就是洗手。
后来,我慢慢地到了厨房里,拿起肉包子一下吃了几口,吃起来甜甜的。
我跑去问妈妈,“肉包子吃起来甜甜的。
”妈妈说:“哥哥不吃甜食,哥哥吃了一个包子说,剩下的给你吃。
”然后我吃了四个包子,吃得好饱呀!
我以后再也不吃那么多包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