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语文第一册一年级《第19课 鸟 虫 鱼》3课时教材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8
乌鸦喝水教案设计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9课《乌鸦喝水》教案设计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9课《乌鸦喝水》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能用“渐渐”说句子。
3、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视频资料。
装有半瓶水的矿泉水瓶子,若干小石子。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则谜语,看谁猜得准:身穿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
(学生回答谜底:乌鸦,教师板书:“乌鸦” )2、师:同学们,你是怎么记住“乌鸦”这两个字的,出现“乌”“鸟”两个形近字,相机比较“乌”、“鸟”两字的区别;认识鸟字旁,区别“鸦”、“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老师准备了三幅图,图上的乌鸦在干什么,谁愿意说说。
2(学生回答后,板书“喝水”(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认识“渴??喝”这一组生字。
师:它们是一对孪生兄弟,长得很像,你能准确地辨认它们吗,三点水是渴,口字旁是喝,想喝水就是渴,有口才能喝。
3(播放范读视频,学生听并小声跟读,整体感知课文。
同学边听边想:故事里的乌鸦做了一件什么事,你喜欢这只乌鸦吗,想到多少说多少。
4、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注意边读书边动笔,把生字宝宝圈出来多读几遍。
三、小组合作,自主识字第 1 页共 5 页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9课《乌鸦喝水》教案设计1、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拼读、听读或问别人)自主认读画出的生字词。
2、同桌互读,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
3、学习小组认读生字卡片(注意提醒各组帮助学习较差的同学认读生字)。
4、全班交流学习生字词,巩固记忆。
(课件出示生字)交流:说记字方法,巩固生字。
“你学会了哪个字,怎样记的,”(1)引导学生介绍识字方法或提醒大家注意辨别形近字。
例如:指导“喝、渴”两个字的区分。
___教学设计(聋校新教材一上语文)本课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三个单韵母a、o、e 及其四声,以及字母的书写。
教材配有表音示形的插图,包括医生给小女孩看嗓子、大公鸡站在木桩上报晓和一只大白鹅欣赏自己魅力的倒影等。
同时,教材使用滑板车的行走路线提示不同的调号,以及在四线格中提示字母的书写笔顺。
第二部分介绍了三个单韵母i、u、ü及其四声,以及字母的书写。
教材配有表音示形的插图,包括一件衣服、一只乌鸦和一条正在吐泡泡的鱼等。
第三部分介绍了三个复韵母ia、ua、uo及其四声,以及字母的书写。
每个复韵母各配有两幅表音的插图。
ia配的是“鸭”和“牙”的插图,ua配的是“娃娃”和“袜”的插图,uo配的是“窝”和“握手”的插图。
这些图画可以帮助学生识记字母,建立拼音和生活的联系,激发研究兴趣。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掌握6个单韵母和3个复韵母的发音方法和口形,认识声调符号和四线格,能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6个单韵母和3个复韵母。
第一课时的重点是ia的发音和认读,难点是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ia。
在教学准备方面,我们需要准备挂图、小纸条、拼音卡片和压舌板。
在语技练方面,我们进行了四个练:鼻吸口呼、口唇练、舌部体操和嗓音练。
其中口唇练要求交替做i和a的口形,舌部体操要求舌伸出、缩回,嗓音练则是练i和a的长音和短音。
在复检查方面,我们用拼音卡片复了6个单韵母,并复了带调韵母的读音。
在研究复韵母ia方面,我们进行了看图说话的活动。
先让学生观察鸭子和牙的图片,多种形式发“鸭”音和“牙”音,然后出示拼音ia的卡片,教师示范读,学生模仿跟读。
最后,观看发音视频,引导学生模仿,齐读ia的音。
在练ia四声方面,我们借助手势研究四声,并强调声调一定要标在a的上面。
在识字形,书写拼音ia方面,我们让学生上台尝试写ia,根据学生的反馈有针对地指导书写。
然后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跟老师书空。
最后请四个学生上台板演ia的四声调,余生在拼音本上书。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语文2、课时:第一课时3、学生课前准备:(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预习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3)标出自然段序号。
二、教学课题1、会认“乌、鸦”等9个生字。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朗读感悟第一自然段,读出乌鸦四处找水喝的辛苦和焦急的语气。
有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能力。
2、通过视频创设情景,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利用课件帮助学生自主识字。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感悟课文。
3、让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动脑思考,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三、教材分析《乌鸦喝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9课。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遇到困难怎么办?动动脑筋,你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
课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一只乌鸦通过动“脑”、动“手”喝到水的经过。
这个故事虽然简单,却能给人以启迪。
教学这一课,将进一步培养学生思考和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体会动手和用脑的乐趣,激发创造的热情。
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9个生字,读准字音。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味道,体会出乌鸦的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提示生字音、形、义的联系,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字形。
整体感知内容,朗读感悟第一自然段。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激活学生的想象力。
注重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视频/v_show/id_XMjE4NDE0ODU2.html这是什么?板书:乌鸦跟我读乌乌鸦指名读。
“乌”和那个字比较像?投影出示(乌——鸟比较字形)我们可以用减一减的方法来记住“乌”。
“鸟”去掉一个点就念“乌”。
识记“鸦”齐读、指名读。
你怎样记住它?(我们用加偏旁的方法记:“鸟”加上“牙”字旁,就是“鸦”,乌鸦。
)叫一叫它的名字。
2、再出示下一幅/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 l&word=%CE%DA%D1%BB%BA%C8%CB%AE&in=17493&cl=2&lm=-1&st=&pn= 2&rn=1&di=4463985060&ln=1940&fr=&fm=hao123&fmq=133060544889 0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 pn1&-1&di17152344285&objURLhttp%3A%2F%%2Fxj_a dmin%2Fxj_bianjiqi%2FEdit%2Fuploadfile%2F2010041455016313.j pg&fromURLhttp%3A%2F%%2Fxiazai%2Fpukj_xiazai. asp%3Fid%3D108423&W596&H583&T10144&S72&TPjpg乌鸦在干什么?板书:喝水识记“喝”。
聋校语文第一册教案教案标题:聋校语文第一册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聋校语文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 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基本的聋校语文拼音和手语表达。
2. 学习基本的聋校语文词汇和句型。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和安排:第一课:认识聋校语文1. 导入:通过展示聋校语文的特点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 学习目标:了解聋校语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教学活动:a. 学习聋校语文的拼音和手语表达。
b. 学习聋校语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型。
c. 练习使用聋校语文进行简单的对话和交流。
第二课:学习聋校语文拼音1. 导入:复习上节课学习的聋校语文拼音。
2. 学习目标:掌握聋校语文的拼音规则和发音技巧。
3. 教学活动:a. 学习聋校语文的声母和韵母。
b. 练习使用聋校语文拼音进行发音和拼写。
第三课:学习聋校语文词汇1. 导入:复习上节课学习的聋校语文拼音。
2. 学习目标:学习聋校语文中常用的词汇和词组。
3. 教学活动:a. 学习常用的聋校语文词汇和词组。
b. 练习使用聋校语文词汇进行句子构建和表达。
第四课:阅读理解训练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教学活动:a. 给学生分发阅读材料,要求他们阅读并回答问题。
b.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理解和观点。
c. 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五课:口语表达训练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教学活动:a. 给学生提供话题,要求他们用聋校语文进行口语表达。
b.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意见。
c. 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评估和反馈:1. 在每节课结束时,进行简单的课堂练习和问答,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19.乌鸦喝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
绿线内的3个只识不写。
认识2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识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揭示课题1、谈话。
小朋友见过好多的鸟,可你们注意观察了没有,有一种鸟叫乌鸦,是什么样的?你们别看它样子不美丽,可它喜欢动脑筋,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一段有趣的故事。
板书课题。
2、教学“乌、鸦、喝”。
二、范读课文1、乌鸦喝水是怎么一个故事呢?乌鸦喝水碰到了什么困难?它想了什么办法?乌鸦有没有喝着水?请小朋友听老师读课文,思考问题。
2、教师范读。
三、自读课文,弄清图意,随图文识字1、自由轻声读,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看看课文中有几幅图,有几个自然段。
3、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⑴乌鸦为什么找水喝?引出“渴”与“喝”比较学习。
⑵乌鸦喝不到瓶子里的水,怎么办?引出“面”、“办”,指导写法。
⑶乌鸦是怎样想办法的?引出“围”,掌握笔顺。
⑷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哪句话告诉我们?引出“终于”,指导写法。
⑸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引出“叼来、一颗、渐渐”,指导读音。
指名认读上面的词语。
齐读。
四、试读课文1、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2、指导读好长句。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抽读生字卡片。
2、口头组词。
乌()喝()于()冬()鸟()渴()干()终()二、讲读课文1、讲读第一段。
⑴指名读。
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⑵理解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①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到处”是什么意思?乌鸦口渴地难受,东找西找,找了好多地方,我们读第一句要把“到处”重读。
(老师范读,学生练读)②乌鸦找到水了么?它喝了水没有?你从哪句话看出来?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谁能想象一下,乌鸦会怎样喝瓶子里的谁?乌鸦找到水时心情怎样?喝不到水时心情又会怎样?(感情读课文)⑶小结。
教学反思: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首先说说优点。
1、教态亲切、自然大方,精神饱满有激情。
语言简洁、流畅、准确、生动,富于启发性。
2
、板书字体工整,书写规范,设计合理、简要,有逻辑性。
3、专业基础知识扎实。
4、课堂教学组织有序,能灵活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
但是没有法制教育设置。
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并体现学科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明确,并能抓住关键,以简取繁。
本节课不足也很多。
以下一一列举:一是课堂教学由于服装限制老师没有放开,导致学生也没有放开。
二是,课堂上,老师的口头语太多,并且重复。
显得缀余。
三是课堂不够连贯。
四是课堂上,有些知识的涉及偏难。
学生不理解。
总之,这一节课对于老师与同学都是一个进步,一个启发希望下次努力呈现一个不一样的课堂,使学生学习更加趣味,更加有效率。
聋校语文第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一定数量的汉字,如“人、口、手”等。
能够理解简单的词语和句子,如“爸爸、妈妈、我爱你”。
学会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直观教学、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汉字书写和认读。
理解常用词语和简单句子的含义。
2、教学难点正确发音,特别是对于聋校学生来说,发音可能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
能够运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子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三、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汉字和词语的含义。
例如,在教授“苹果”这个词时,展示真实的苹果,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来加深印象。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如识字游戏、造句比赛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比如,开展“汉字拼图”游戏,将汉字拆分成几个部分,让学生组合成完整的汉字。
3、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语言的运用。
比如,模拟家庭场景,让学生练习用“爸爸、妈妈”等词语进行交流。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有趣的图片或动画,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播放一段关于小朋友在学校学习的动画,引出语文学习的主题。
2、识字教学呈现要学习的汉字,如“人、口、手”,用形象的图片或动作进行解释。
让学生模仿书写,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3、词语教学结合汉字,教授相关的词语,如“人口、双手”。
通过实物或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4、句子教学引导学生用所学的词语组成简单的句子,如“我有一双手”。
进行句子的模仿和练习。
5、阅读教学选择简单的短文或儿歌,让学生阅读。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指导阅读技巧。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第19课乌鸦喝水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4个词语,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鼓励学生遇到困难要积极动脑,设法解决。
教学重点读准翘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字,准确掌握"找、看、放、升"的字形。
理解"到处、升高"的意思。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提示生字音、形、义的联系,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字形。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乌鸦图片,媒体资源:视频《乌鸦喝水:整体感知》,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形象揭题,学习生字1.出示“谜语”(板书:乌鸦)。
2.乌鸦虽然全身乌黑,长得不好看,可是很爱动脑筋。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乌鸦的课文(板书:喝水),注意看老师写“喝”字,想一想:“喝”为什么是口字旁?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课件,读自学要求。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词语连续,句子不读破。
读完后给课文每一段标上序号。
三、朗读课文,巩固生字1.个别读,齐读全文。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读,分组读。
4、口头练习组词说话。
5、出示课件:齐读课文。
四、以读为主,学习课文1.学习第一段。
(1)乌鸦为什么要喝水呢?谁来读一段?(2)“渴”是个生字,再读两遍。
想一想,“渴”为什么是“氵”旁?(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点拨:一个人淌了很多汗,太阳又火辣辣地照着,感觉很渴。
想想看,“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会是什么样呢?谁愿意表演给大家看看?(4)乌鸦跑了许多地方去找水,真着急啊,谁愿意再读读第一段?注意“找”是翘舌音,全班多读两遍。
(5)他读出了乌鸦着急的样子,全班读一读。
2.学习第二段。
(1)这时,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
多高兴啊!谁来读一读这句?“瓶”是后鼻音,再读一读。
(出示第二段课文)(2)“看”是生字,再读几遍。
我们有时为了看清远处的东西,会这样做:(老师手搭凉蓬做出远望动作),所以这个生字可以用什么好办法记呢?(3)乌鸦看见一个瓶子里有水,可是,乌鸦喝不着水,这是什么原因呢?谁来读第二句?(4)学生观察插图或实物,想象或演示乌鸦把嘴伸进瓶口喝不着水的情景。
教学方案语文第一册第十九课教学方案:语文第一册第十九课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糟糕”的含义及其形容词性质;2. 让学生掌握使用“糟糕”的正确方式;3. 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并理解“糟糕”的含义;2. 学习使用“糟糕”的正确方式。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把握“糟糕”的概念,并正确运用在语言表达中。
教学准备:1. 教材:语文第一册第十九课《糟糕,我忘记了!》;2. 课件:包含一些与“糟糕”相关的图片和例句;3. 板书:核心词汇“糟糕”和相关例句。
教学步骤:导入引导:1. 和学生打招呼,引导学生讨论最近有没有遇到过一些糟糕的事情,并分享自己的一次糟糕经历;2. 引导学生思考,当我们遇到糟糕的事情时,会用什么词来形容。
呈现课文:1. 出示并介绍本课的课文《糟糕,我忘记了!》;2. 请学生跟读课文,感受“糟糕”在文中的运用。
理解课文:1. 分析课文中的生词和难句,并一起解释释义;2. 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使用“糟糕”的句子,并让学生探究其含义;3. 指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糟糕”的原因,理解“糟糕”的语境。
活动探究:1. 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所展示的场景,并使用“糟糕”进行形容;2.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曾经在生活中遇到的糟糕事情,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巩固拓展:1. 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他们写一篇关于自己遇到的一次糟糕经历的作文,并在作文中正确运用“糟糕”;2. 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与“糟糕”相关的文章或故事,扩展他们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糟糕”的含义和运用方式;2. 强调学生在使用“糟糕”时要注意语境和措辞。
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遇到的一次糟糕经历的作文,并在作文中正确运用“糟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糟糕”的含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正确运用到语言表达中。
学生在交流与分享中积极参与,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19课鸟虫鱼教学目标:1.学会11个生字新词,理解词义,掌握口型、发音。
会读会打指语。
2.学会书写本课的生字,笔顺正确,能默写本课的生字词。
3.通过观察图画,培养学生观察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11个生字新词的词义,掌握口型,会书写。
教学难点:会运用11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笔顺正确。
教具、学具:课件、卡片、课堂练习本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鸟虫鱼教学目标:1.学会这3个字,掌握口型,会打手语。
2.能正确书写“鸟、虫、鱼”,理解词义,会在生活中运用。
3.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鸟、虫、鱼”词义,掌握口型,会书写。
教学难点:会运用“鸟、虫、鱼”,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教具、学具:课件、卡片、课堂练习本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做好课前准备,拿出铅笔、课本。
2.师生问好。
二、复习导入1.呼吸训练:唱音练习n,ao,ch、i、y。
出示字母卡片,学生读。
2.同学们都读得认真,我们去公园里玩吧。
三、学习新知(一)初步认识“鸟、虫、鱼”1.找一找:公园里玩有什么?分别找出“鸟、虫、鱼”,指名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2.学习读音,认识字。
课件分别出示“鸟、虫、鱼”及其拼音(先出示拼音,后出示字),师范读;读拼音;小手背后齐读,。
3. 逐个读生字卡片“鸟、虫、鱼”及拼音,并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二)理解“鸟、虫、鱼”的意义1. 结合课件上的图片理解词义,分别说一说“这是鸟、这是虫、这是鱼”?2..请一学生表演“鸟、虫、鱼”,请学生说一说:“什么在哪里?”(如:鸟在树上,虫在叶上,鱼在水里。
)(三)贴一贴请学生拿着“鸟、虫、鱼”的卡片,贴一贴,贴在对应的背景图片上。
三、巩固练习1.课件出示“鸟、虫、鱼”或拼音,学生说一说对应的拼音和字。
2.看、听话练习;看手语或口型,说一说字。
3.游戏:看演示说句子:“鸟在树上,虫在叶上,鱼在水里。
”四、指导书写(1)出示flash动画,学生观察“鸟、虫、鱼”怎么写。
(2)教师板书“鸟、虫、鱼”,先写笔顺,写时唱笔画,数一数笔画数,再在田字格中范写。
(3)指导学生书空。
(4)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写,两个学生上黑板写。
(5)教师小结书写情况。
五、小结课堂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鸟、虫、鱼”,再来读一读他们。
六、布置作业1. “鸟、虫、鱼”及拼音读10 遍。
2. “鸟、虫、鱼” 笔顺写3遍。
3. “鸟、虫、鱼”及拼音,分别写2行。
板书设计:19 鸟、虫、鱼鸟ni ǎo 、虫ch ón ɡ、鱼y ú笔顺:教学反思:1.“鸟、虫、鱼”是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比较熟悉,但是发音和口型依然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2.“鸟、虫、鱼”的书写上,“鸟”字的第二笔横折钩不要写成横折,“鱼”字下面的一横不要忘记。
第二课时 白布 毛巾 手帕教学目标:1.学会“白、布、毛、巾、帕”这5个字,掌握口型,会打手语。
2.能正确书写“白、布、毛、巾、帕”,理解词义,会在生活中运用。
3.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白、布、毛、巾、帕”词义,掌握口型,会书写。
教学难点:会运用“白、布、毛、巾、帕”,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教具、学具:课件、卡片、课堂练习本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做好课前准备,拿出铅笔、课本。
2.师生问好。
二、复习导入呼吸训练:唱音练习b,a,in、ai、p、j。
出示字母卡片,学生读。
三、学习新知(一)认识“白布”1.出示白布,问:这是做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2.学习读音,认识字。
“白布”。
课件分别出示“白布”及其拼音(先出示拼音,后出示字),师范读;读拼音;小手背后齐读,。
3. 逐个读生字卡片“白布”及拼音,并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4. 出示其他颜色的布:红布、蓝布。
请学生说一说。
(二)认识“毛巾”1.出示毛巾,问:这是做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2.学习读音,认识字。
“毛巾”。
课件分别出示“毛巾”及其拼音(先出示拼音,后出示字),师范读;读拼音;小手背后齐读,。
3. 逐个读生字卡片“毛巾”及拼音,并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4. 出示班级同学的毛巾,请学生说一说:这是我的毛巾。
(三)认识“手帕”1.出示手帕,问:这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2.学习读音,认识字。
“手帕”。
课件分别出示“手帕”及其拼音(先出示拼音,后出示字),师范读;读拼音;小手背后齐读,。
3. 逐个读生字卡片“手帕”及拼音,并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4. 说一说手帕:手帕比毛巾小,手帕可以用来擦鼻涕。
(四)运用拓展毛巾、手帕是布做成的,出示制作毛巾手帕的视频,布也可以做成衣服。
三、巩固练习1.我们一起玩个游戏吧。
课件出示“白、布、毛、巾、帕”或拼音,学生说一说对应的拼音和字。
2.看、听话练习;看手语或口型,说一说字。
3.请同学们拿着毛巾、手帕、白布,并说一说:“这是毛巾。
”等句子。
四、指导书写(1)出示flash 动画,学生观察 “白、布、毛、巾、帕”怎么写。
(2)教师板书“白、布、毛、巾、帕”,先写笔顺,写时唱笔画,再在田字格中范写。
(3)指导学生书空。
(4)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写,两个学生上黑板写。
(5)教师小结书写情况。
五、小结课堂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白、布、毛、巾、帕”,再来读一读他们。
六、布置作业1. “白、布、毛、巾、帕”及拼音读10 遍。
2. “白、布、毛、巾、帕” 笔顺写3遍。
3. “白、布、毛、巾、帕”及拼音,分别写2行。
板书设计:19 白布 毛巾 手帕笔顺:教学反思:白b ái 布b ù毛m áo 巾j īn 手sh ǒu 帕p à1.手帕和毛巾比较相似,学生很难辨认,常把手帕说成手巾,毛巾说成毛帕。
2.书写上,手帕的帕,是巾字旁,学生特别与容易“巾”混淆。
我想,可能把这两个词语分开教学的效果更好。
3.写作业时,“白布”可以不用连起来写成一个常用词语。
第三课时好不好对不对教学目标:1.学会这3个字,掌握口型,会打手语。
2.能正确书写“不、好、对”,理解词义,会在生活中运用。
3.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不、好、对”词义,掌握口型,会书写。
教学难点:会运用“不、好、对”,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教具、学具:课件、卡片、课堂练习本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做好课前准备,拿出铅笔、课本。
2.师生问好。
二、复习导入1.呼吸训练:唱音练习h, u,ao、b、d。
出示字母卡片,学生读。
2.你们感觉自己刚才读得好不好?三、学习新知(一)认识“好、不好”1.课件出示一个人嘴对着自来水龙头喝水,问:这样做好不好?指名学生回答。
2.学习读音,认识字。
“不好”。
课件分别出示“不好”及其拼音(先出示拼音,后出示字),师范读;读拼音;小手背后齐读。
3. 逐个读生字卡片“不好”及拼音,并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4.出示另一幅图,用杯子喝水,好不好?课件分别出示“不好”及其拼音(先出示拼音,后出示字),师范读;读拼音;两排学生比一比读。
(二)认识“不对”1.课件出示一个人随便乱扔香蕉皮,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问:这样做对不对?指名学生回答。
2.学习读音,认识字。
“不对”。
课件分别出示“不对”及其拼音(先出示拼音,后出示字),师范读;读拼音;小手背后齐读。
3. 逐个读生字卡片“不对”及拼音,并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4.出示另一幅图,把香蕉皮丢到垃圾桶里?课件出示“不对”及其拼音(先出示拼音,后出示字),师范读;读拼音;两排学生比一比读。
(三)手语“对”与“好”,手语很相似,所以特别强调一下。
(四)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是不对,不好的。
三、巩固练习1.我们一起玩个游戏吧。
课件出示“不、好、对”或拼音,学生说一说对应的拼音和字。
2.看、听话练习;看手语或口型,说一说字。
四、指导书写(1)出示flash动画,学生观察“不、好、对”怎么写。
(2)教师板书“不、好、对”,先写笔顺,写时唱笔画,再在田字格中范写。
(3)指导学生书空。
(4)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写,两个学生上黑板写。
(5)教师小结书写情况。
五、小结课堂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不、好、对”,再来读一读。
六、布置作业1. “不、好、对”及拼音读10 遍。
2. “不、好、对” 笔顺写3遍。
3. “不、好、对”及拼音,分别写2行。
板书设计:19 不好、好、不对、对不b ù、好h ǎo 、对du ì笔顺:教学反思:1.“好”与“对”其实差别不是很大,但是非常常用,所以对口型和发音都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
2.写“好”字时,“子”字的笔顺要注意,有3笔。
3.拼音上,“不”字在与不同的字组词时,拼音不一样,学生注音时应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