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及使用电子元器件
- 格式:ppt
- 大小:5.44 MB
- 文档页数:108
常用电子元器件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
2. 使学生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特性和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能够正确安装和检测电子元器件。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电阻教学内容:电阻的种类、命名规则、主要特性、阻值检测方法。
2. 第二节:电容教学内容:电容的种类、命名规则、主要特性、容值检测方法。
3. 第三节:电感教学内容:电感的种类、命名规则、主要特性、感值检测方法。
4. 第四节:二极管教学内容:二极管的种类、结构、主要特性、正向和反向电阻检测方法。
5. 第五节:三极管教学内容:三极管的种类、结构、主要特性、放大作用及检测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
2. 采用演示法,展示电子元器件的实际操作和检测过程。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电子元器件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电子元器件实物,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
2. 准备检测仪器,如万用表、示波器等。
3. 准备实验器材,如电路板、导线、焊锡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绘制电子元器件的符号和简单电路图。
2.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电子元器件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正确使用电子元器件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6. 第六节:场效应晶体管(MOSFET)教学内容:场效应晶体管的种类(N沟道、P沟道)、结构、主要特性、导通和截止条件及检测方法。
7. 第七节:晶闸管教学内容:晶闸管的种类(单向晶闸管、双向晶闸管)、结构、主要特性、触发和关闭条件及检测方法。
8. 第八节:光电器件教学内容:光电器件的种类(光敏电阻、光敏三极管)、结构、主要特性及应用。
9. 第九节:Integrated Circuits(集成电路)教学内容:集成电路的种类、结构、主要特性和应用,以及如何阅读集成电路的封装和引脚识别。
认识电子元器件电子元器件是元件和器件的总称。
电子元件:指在工厂生产加工时不改变分子成分的成品。
如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
因为它本身不产生电子,它对电压、电流无控制和变换作用,所以又称无源器件。
电子元器件是元件和器件的总称。
电子元件:指在工厂生产加工时不改变分子成分的成品电子器件:对电压、电流有控制、变换作用(放大、开关、整流、检波、振荡和调制等)。
电子元器件行业主要由电子元件业、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业等部分组成. 电子元器件包括:电阻、电容器、电位器、电子管、散热器、机电元件、连接器、半导体分立器件、电声器件、激光器件、电子显示器件、光电器件、传感器、电源、开关、微特电机、电子变压器、继电器、印制电路板、集成电路、各类电路、压电、晶体、石英、陶瓷磁性材料、印刷电路用基材基板、电子功能工艺专用材料、电子胶(带)制品、电子化学材料及部品等。
电子元器件在质量方面国际上面有中国的CQC认证,美国的UL和CUL认证,德国的VDE和TUV以及欧盟的CE等国内外认证,来保证元器件的合格。
发展史电子元器件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浓缩的电子发展史。
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二十世纪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电子元器件第一代电子产品以电子管为核心。
四十年代末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只半导体三极管,它以小巧、轻便、省电、寿命长等特点,很快地被各国应用起来,在很大范围内取代了电子管。
五十年代末期,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块集成电路,它把许多晶体管等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硅芯片上,使电子产品向更小型化发展.集成电路从小规模集成电路迅速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而使电子产品向着高效能低消耗、高精度、高稳定、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由于,电子计算机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恰好能够充分说明电子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性,所以下面就从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四个时代来说明电子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在20世纪出现并得到飞速发展的电子元器件工业使整个世界和人们的工作、生活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子元器件的发展历史实际上就是电子工业的发展历史。
电子元器件的原理及应用1. 什么是电子元器件电子元器件是指用于控制电子信号流动和变化,以实现电子设备功能的基本器件。
它是电子电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通信、计算机、家用电器、医疗器械等各个领域。
电子元器件主要包括半导体器件、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变压器等。
2. 常见的电子元器件及其原理2.1 半导体器件半导体器件是电子元器件中最重要的一类。
常见的半导体器件有二极管、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等。
它们的原理基于半导体材料的特性,通过控制电流和电压来实现对电子信号的控制和放大。
半导体器件广泛应用于放大器、开关、逻辑门等电路中。
2.2 电阻器电阻器是电子元器件中最常见的一类。
它的原理是利用电阻材料的电阻特性来限制电流的流动。
电阻器的作用包括限流、分压和稳压等。
根据电阻值的不同,电阻器又分为固定电阻器和可变电阻器两种。
固定电阻器一般用于稳定电路的电阻值,而可变电阻器常用于调节电路中的电阻值。
2.3 电容器电容器是一种能够存储电能的电子元器件。
它的原理基于电场的存储特性,通过两个带电板之间的电介质来储存电荷。
电容器的作用包括储能、滤波、耦合和相移等。
根据电容值的大小,电容器又可以分为固定电容器和可变电容器两种。
2.4 电感器电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存储能量的电子元器件。
它由线圈和磁介质构成,通过电流在线圈中的变化来产生磁场能量的存储。
电感器的作用包括储能、滤波、耦合和振荡等。
根据电感值的大小,电感器又可以分为固定电感器和可变电感器两种。
2.5 变压器变压器是一种能够变换交流电压的电子元器件。
它由两个或多个线圈组成,通过磁耦合的方式将输入电压变换成输出电压。
变压器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电子设备和通信设备等领域,用于提供合适的电压和电流。
3. 电子元器件的应用3.1 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在通信设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手机中,半导体器件用于产生和放大电子信号;电容器和电阻器用于滤波和稳压;变压器用于变换电压等。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元器件认识实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特性、功能、应用以及识别方法,为后续电子电路设计和制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电子元器件是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单元,它们在电路中起着传递、控制、转换和储存电能的作用。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几种电子元器件:1. 电阻器:用于限制电路中的电流,起到降压、分压、限流、滤波等作用。
2. 电容器:用于储存电能,在电路中起到耦合、旁路、滤波、定时等作用。
3. 电感器:用于储存磁能,在电路中起到耦合、隔离、滤波、振荡等作用。
4. 晶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特性,在电路中起到整流、开关、稳压、限幅等作用。
5. 晶体三极管:具有放大、开关、稳压等作用。
6. 集成电路:由多个电子元器件组成的复杂电路,具有体积小、功能多、可靠性高等特点。
三、实验内容1. 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的识别与测量(1)观察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的实物外形,了解其颜色编码、引脚排列等。
(2)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器、电容器的阻值、容量。
(3)分析电阻器、电容器的误差范围、温度系数等参数。
2. 晶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的识别与测量(1)观察晶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的实物外形,了解其引脚排列、封装形式等。
(2)使用万用表测量晶体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反向截止电压。
(3)测量晶体三极管的放大倍数、截止电压等参数。
3. 集成电路的识别与检测(1)观察集成电路的实物外形,了解其引脚排列、封装形式等。
(2)使用万用表检测集成电路的供电电压、工作电流。
(3)分析集成电路的典型应用电路,了解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万用表、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晶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集成电路等。
2. 按照实验要求,依次识别和测量各种电子元器件。
3.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4.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心得。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的测量结果符合理论值,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认识电子元器件可以说是电子设备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可以通过它们来控制电信号和电能的流动。
在工程领域中,我们需要了解电子元器件的种类和功能,以便选择合适的元件并正确地进行设计、维护和故障排除。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电子元器件,并对它们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和说明。
1. 电阻器电阻器是一种能够限制电流流过范围的电子元件,它是通过将电流导体中的电比较好地转化为热量来实现的。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用电阻器来控制电路的电流和电压,以便实现特定的电路功能,比如控制LED亮度,实现制冷系统温度控制等等。
2. 电容器电容器能够储存静电能量,可用来控制电流和电压。
它有两个电极板和一个电介质,当电容器接入电路时,会在两个电极板之间形成等电势线。
电容器的容量是储存的静电能量密度,通常以法拉(F)为单位,这也意味着电容器具有储存电能的能力,可以在电路中用来平衡电压或稳定电流。
除此之外,它还可以用来生成谐振电路以实现特定的滤波器和振荡器。
3. 晶体管晶体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它可以控制电流的流动而没有机械运动,通常用来放大电路信号。
晶体管最常见的类型是二极管,由两个PN结组成,其中一个剥掉的半导体层就被称为基极。
当施加电压时,电场将使电荷在基极和发射极之间流动,并将集电极中的电流变大。
4. 电感器电感器是一种设备,它可以储存磁场能量,通常用来控制电流或电压。
电感器由线圈和磁芯组成,当电流通过线圈时,磁芯被激活并储存能量。
电感器的置换效应使得电压和电流呈正比例或反正比例的变化。
实际使用中,电感器可以用于过滤电流脉冲或形成谐振电路,还可以在发电机或变压器中用来调节电感。
5. 二极管二极管是一种电子器件,它由两个半导体层(一正一负)组成,可控制电流的一个方向。
当施加电压时,电子从一层流向另一层,这就是二极管的正向导通,不同于之前的电阻器,它是一种有源元件,可以用于电路中的整流、开关或振荡。
当电子流从高电位电极流向低电位电极时,二极管发生反向击穿,进入负向导通状态,此时它可以用作负向偏置的保护器件。
常用电子元器件及使用常识电子元器件是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性,用途广泛,涵盖了电源、传感器、模拟器件、数字器件等多个领域。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及其使用常识。
1. 电源模块:电子产品通常需要稳定的直流电源供电,电源模块可以将交流电转换为稳定的直流电。
常见的电源模块有稳压二极管(Zener diode)、稳压管(Voltage regulator)、开关电源(Switching power supply)等。
2. 传感器:传感器可将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常用于测量温度、光强、压力、湿度等。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Thermistor)、光敏电阻(Photoresistor)、压力传感器(Pressure sensor)等。
3. 模拟器件:模拟器件可以处理模拟信号,常用于放大、滤波、调节信号等。
常见的模拟器件有运算放大器(Operational amplifier)、二极管(Diode)、三极管(Transistor)等。
4. 数字器件:数字器件用于处理数字信号,常用于逻辑运算、计数、存储等。
常见的数字器件包括逻辑门(Logic gate)、触发器(Flip-flop)、计数器(Counter)等。
5. 存储器件:存储器件用于存储数据,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等。
常见的存储器件有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闪存(Flash memory)等。
6. 开关器件:开关器件用于控制电路的开关状态。
常见的开关器件有继电器(Relay)、场效应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双极型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等。
7. 接口器件:接口器件用于连接电路之间的信号传递和数据交流。
常见的接口器件有USB接口、串行通信接口(UART)、并行通信接口(Parallel interface)等。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种类、外形和功能。
2. 掌握使用万用表等基本仪器对元器件进行测量和检测的方法。
3. 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电子元器件是构成电子电路的基本单元,它们在电路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本实验通过观察元器件的外形、测量其参数,加深对元器件的认识。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数字万用表、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电烙铁、焊接工具等。
2. 材料: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元器件。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电阻测量(1)将电阻插入数字万用表的红、黑表笔,选择万用表的电阻测量挡位。
(2)观察万用表显示屏上的读数,记录电阻的阻值。
2. 电容测量(1)将电容插入数字万用表的红、黑表笔,选择万用表的电容测量挡位。
(2)观察万用表显示屏上的读数,记录电容的容值。
3. 电感测量(1)将电感插入数字万用表的红、黑表笔,选择万用表的电感测量挡位。
(2)观察万用表显示屏上的读数,记录电感的感值。
4. 二极管测量(1)将二极管插入数字万用表的红、黑表笔,选择万用表的二极管测试挡位。
(2)观察万用表显示屏上的读数,判断二极管的正负极和导电性能。
5. 三极管测量(1)将三极管插入数字万用表的红、黑表笔,选择万用表的晶体管测试挡位。
(2)观察万用表显示屏上的读数,判断三极管的类型和导电性能。
6. 集成电路测量(1)将集成电路插入数字万用表的红、黑表笔,选择万用表的集成电路测试挡位。
(2)观察万用表显示屏上的读数,判断集成电路的工作状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阻测量:本实验中,所测电阻的阻值与标称阻值基本一致,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2. 电容测量:本实验中,所测电容的容值与标称容值基本一致,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3. 电感测量:本实验中,所测电感的感值与标称感值基本一致,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4. 二极管测量:本实验中,所测二极管的正负极和导电性能与实际情况相符。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认识与焊接教案第一章:电子元器件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电子元器件的分类及基本功能。
2. 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简单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1. 电子元器件的分类:被动元件、主动元件、半导体元件等。
2. 常用电子元器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晶闸管等。
3. 电子元器件的参数及表示方法。
教学活动:1. 讲解电子元器件的分类及基本功能。
2. 展示并讲解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实物及电路符号。
3. 介绍电子元器件的参数及其表示方法。
第二章:电阻的认识与焊接教学目标:1. 掌握电阻的识别及主要参数。
2. 学会电阻的焊接方法。
教学内容:1. 电阻的种类:固定电阻、可调电阻、热敏电阻等。
2. 电阻的主要参数:阻值、误差、温度系数等。
3. 电阻的焊接方法:手工焊接、烙铁焊接等。
教学活动:1. 讲解电阻的种类及主要参数。
2. 展示并讲解电阻的焊接方法。
3. 学生分组实践,进行电阻的焊接操作。
第三章:电容的认识与焊接教学目标:1. 掌握电容的识别及主要参数。
2. 学会电容的焊接方法。
教学内容:1. 电容的种类:固定电容、可调电容、电解电容等。
2. 电容的主要参数:容量、误差、温度系数等。
3. 电容的焊接方法:手工焊接、烙铁焊接等。
教学活动:1. 讲解电容的种类及主要参数。
2. 展示并讲解电容的焊接方法。
3. 学生分组实践,进行电容的焊接操作。
第四章:电感的认识与焊接教学目标:1. 掌握电感的识别及主要参数。
2. 学会电感的焊接方法。
教学内容:1. 电感的种类:固定电感、可调电感、线圈等。
2. 电感的主要参数:感抗、误差、温度系数等。
3. 电感的焊接方法:手工焊接、烙铁焊接等。
教学活动:1. 讲解电感的种类及主要参数。
2. 展示并讲解电感的焊接方法。
3. 学生分组实践,进行电感的焊接操作。
第五章:二极管的认识与焊接教学目标:1. 掌握二极管的识别及主要参数。
2. 学会二极管的焊接方法。
教学内容:1. 二极管的种类:整流二极管、稳压二极管、检波二极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