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信用与金融机构-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25
第二章信用与金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信用与金融这两个概念如影随形,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
那么,究竟什么是信用?金融又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信用,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能够履行诺言而取得的信任。
想象一下,你向朋友借了一笔钱,并承诺在某个时间归还。
当你按时还钱时,朋友对你的信任就增加了,这就是一种信用的体现。
而在更广泛的经济领域,信用则表现为在一定时期内,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信用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和消费信用等。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相互提供的信用,比如企业之间的赊销赊购。
银行信用则是以银行为中介,以存贷款等方式提供的信用,它在现代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国家信用是国家以债务人身份向社会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例如国债的发行。
消费信用则是针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像信用卡就是典型的消费信用工具。
信用的存在对于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促进了资金的融通。
那些有资金盈余的人可以通过信用将资金借给有需求的人,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次,信用有助于扩大生产和消费。
企业通过信用获得资金,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商品。
消费者借助消费信用提前消费,也能刺激经济的增长。
此外,信用还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丰富了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
然而,信用也并非毫无风险。
如果信用主体无法按时履行还款义务,就可能引发信用风险。
这种风险不仅会给债权人带来损失,还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造成冲击。
为了降低信用风险,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通常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信用评估、风险监测和加强监管等。
接下来,让我们聊聊金融。
金融,本质上是指资金的融通,是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之后,实现价值和利润的等效流通。
金融体系包含了众多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
金融机构是金融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
第二章信用与金融第一节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一、信用的含义信用是指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信用由三要素组成:1、债权、债务关系(案例:债务不可以私下转移)2、时间的间隔(迪斯尼百年债券)3、信用工具(案例:是200还是250?)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高利贷信用→借贷资本运动→信用经济三、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健全1.自然经济下的信用体系是简单信用体系2.计划商品经济下的信用体系是不完整的信用体系3.市场经济下的信用体系是信用诸要素的有机结合四、征信与征信体系第二节信用形式与融资形式一、商业信用1.商业信用的含义商业信用是指非金融企业之间相互以赊销商品或预付货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它的具体形式包括赊销、分期付款、委托代销、预付、按工程进度付款等。
2.商业信用的特点及局限性商业信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商业信用与特定的商品交易相联系;②商业信用直接为产业资本的循环周转服务;③商业信用的规模与产业资本的动态相一致;④商业信用是解决买方或卖方流通手段不足最便利的手段。
商业信用有以下局限性:①商业信用的成立受限;②商业信用的规模受限;③商业信用的期限受限;④商业信用的授信对象有限。
3.我国的商业信用二、银行信用1.银行信用的含义银行信用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与企业和个人之间发生的借贷活动。
2.银行信用的特点①银行信用具有广泛的接受性;②银行信用具有创造信用的功能;③银行信用具有较强的计划性。
3.我国的银行信用三、国家信用1.国家信用的含义与形式含义:国家信用是指以财政为主体的信用,它是一种特殊的财政分配形式,以实现财政职能为目的。
形式:国家信用收入:国债(国库券、公债券)、政府机构债券、地方政府债券(普通型、收益型)。
国家信用支出:国家以信用方式运用财政资金。
四、民间信用1.民间信用的含义与形式民间信用含义:是指居民个人之间的借贷活动。
民间信用的形式:①私人之间直接借贷②私人之间通过中介人的间接借贷③有一定组织程序的货币借贷④典当⑤企业内部员工集资或社会集资⑥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的融资案例:网络信贷——金融领域的淘宝?非法集资的影子?2.民间信用的特点(1)民间信用的范围有限;(2)民间信用的数量有限,期限较短;(3)民间信用的利率较高;(4)民间信用具有自发性,风险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