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信用与金融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912.50 KB
- 文档页数:77
第二章信用与金融第一节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一、信用的含义信用是指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信用由三要素组成:1、债权、债务关系(案例:债务不可以私下转移)2、时间的间隔(迪斯尼百年债券)3、信用工具(案例:是200还是250?)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高利贷信用→借贷资本运动→信用经济三、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健全1.自然经济下的信用体系是简单信用体系2.计划商品经济下的信用体系是不完整的信用体系3.市场经济下的信用体系是信用诸要素的有机结合四、征信与征信体系第二节信用形式与融资形式一、商业信用1.商业信用的含义商业信用是指非金融企业之间相互以赊销商品或预付货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它的具体形式包括赊销、分期付款、委托代销、预付、按工程进度付款等。
2.商业信用的特点及局限性商业信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商业信用与特定的商品交易相联系;②商业信用直接为产业资本的循环周转服务;③商业信用的规模与产业资本的动态相一致;④商业信用是解决买方或卖方流通手段不足最便利的手段。
商业信用有以下局限性:①商业信用的成立受限;②商业信用的规模受限;③商业信用的期限受限;④商业信用的授信对象有限。
3.我国的商业信用二、银行信用1.银行信用的含义银行信用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与企业和个人之间发生的借贷活动。
2.银行信用的特点①银行信用具有广泛的接受性;②银行信用具有创造信用的功能;③银行信用具有较强的计划性。
3.我国的银行信用三、国家信用1.国家信用的含义与形式含义:国家信用是指以财政为主体的信用,它是一种特殊的财政分配形式,以实现财政职能为目的。
形式:国家信用收入:国债(国库券、公债券)、政府机构债券、地方政府债券(普通型、收益型)。
国家信用支出:国家以信用方式运用财政资金。
四、民间信用1.民间信用的含义与形式民间信用含义:是指居民个人之间的借贷活动。
民间信用的形式:①私人之间直接借贷②私人之间通过中介人的间接借贷③有一定组织程序的货币借贷④典当⑤企业内部员工集资或社会集资⑥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的融资案例:网络信贷——金融领域的淘宝?非法集资的影子?2.民间信用的特点(1)民间信用的范围有限;(2)民间信用的数量有限,期限较短;(3)民间信用的利率较高;(4)民间信用具有自发性,风险较大。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案例1 山西票号——中国最早的信用机构票号即票庄、汇兑庄,主要办理国内外汇兑和存放款业务,是为适应国内外贸易的发展而产生的。
以前用起镖运送现银的办法,费时误事,开支大,不安全。
自嘉庆、道光年间,民间有了信局,通行各省,官吏及商人迫切要求以汇兑取代运现,遂诞生了票号。
最早的票号产生于道光年间。
最早,山西平遥人雷履泰代替别人管理一家名叫“日升昌”的颜料铺,由于颜料铺的生意兴隆,雷履泰把经营范围扩大到了四川,经常到四川采购颜料。
但是,雷履泰出入四川采购颜料必须随身携带大量的现金,在以行路困难著称的蜀道上长途跋涉,风险极高,一旦碰到抢劫的土匪,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雷履泰就决定有“日升昌”开出票据,凭票据到四川指定的地点可以兑换现银,即当时的通用货币。
这种票据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汇票,大大提高了支付的效率,降低了交易中的风险。
雷履泰用金融票据往来的方式代替了施行了几千年的商业往来必须用金、银作支付和结算手段的老办法。
在意识到这种新结算方式的发展前景后,雷履泰干脆把“日升昌”改造成了一家专门的票号。
“日升昌”是一家特殊的商号。
它的与众不同是因为它经营的商品不是一般的货物,而是金融票据、存款、贷款、和汇款这些业务,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做这样生意的商号。
雷履泰虽然只开办了“日升昌”这一家票号,但他实际上是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行业。
在此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别人仿效“日升昌”的模式,开设了许多类似的商号。
因为他们都以经营汇票为主,而且又都由山西人开办,所以都是的人们和后来的研究学者都把他们统称为“山西票号”。
票号办理汇兑、存放款,解决了运送现银的困难,加速了资金周转,促进了商业繁荣。
案例2 借记卡与贷记卡的区别信用卡一般有两种类型:借记卡和贷记卡。
借记卡是指先存款后消费(或取现),没有透支功能的银行卡。
按功能不同,又可分为转账卡(含储蓄卡)、专用卡及储值卡,是一种具有存取款功能的卡,它还附加了转账、买基金、炒股等众多理财等功能,还提供了大量增值服务。
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的实践与经验案例分析第一章金融信用风险的概述金融信用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受贷款人违约或其他因素导致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主要表现在资产回收能力的下降或资产质量的降低。
在金融市场中,信用风险是重要的金融风险之一。
因此,金融机构必须采取措施来降低信用风险,并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来保证资产质量和损失最小化。
第二章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的实践1. 风险定价风险定价是一种基于风险情况计算资产价格的方法。
通过风险定价,金融机构可以将预期收益与风险相匹配,这有利于控制风险和保持良好的资产质量。
一些金融机构会采用放贷利率的形式来体现风险,利率随着风险的加大而提高。
2. 计算风险贡献计算风险贡献是一种有助于金融机构管理风险的方法。
通过计算每个风险因素对整体风险的贡献,金融机构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信用风险情况,从而制定出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
3. 建立模型建立模型是金融机构管理信用风险的重要一环。
通过建立模型,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资产质量和可能的风险,从而制定出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
第三章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的经验案例分析1. 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
其成功的一大原因是建立了一套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建立风险管理部门、建立风险测量和计算体系、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
在风险管理方面,中国农业银行通过持续开展风险压力测试、科学量化风险和科学定价等方法,使其信用风险较为可控。
2. 摩根大通银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摩根大通银行虽然毒瘤产品次贷的影响较大,但通过及时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成功地应对了危机。
其一项成功的经验是及时检测到了次贷危机存在的风险,并在早期加强对次贷产品及其资产支持证券的管理和监控。
3. 广东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是中国银行业中最先引入机构客户信用评级和定价机制的银行之一。
在收购香港中银集团旗下杏花村银行后,广东发展银行利用收购得到的客户群体信息、熟悉的市场、国际化的文化等资源打造了一套完善的资产定价方案,根据风险贡献进行不同借款人的信用评级和风险测量。
《信用》案例中国现阶段的金融信用问题教学目的:通过对我国现阶段金融信用问题的关注,让学生了解我国金融领域较为严重的信用缺失状况、信用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并启发学生提出解决金融信用缺失问题的对策和思路。
(一)现状:一、中国国有银行系统的不良资产仍然偏高中国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比率的估算有多种结果。
从1994-2001年的多项研究来看,这个比率从24%到50%不等,其中,穆迪氏在1999年和摩根大通在2002年的研究均显示,中国国有银行系统的重组成本可能高达GDP的18%,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目前国有银行的“四大”不仅与2000年世界前20家大银行(不包括中国的银行和未提供数据的银行)3.27%的平均不良贷款率相去甚远,而且也远远高于亚洲危机前东南亚各银行的水平(东南亚各国银行在金融危机前不超过6%)。
在2002年第一季度,戴相龙多次指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占全部贷款比例为25.37%。
在2002年7月,戴进一步指出,银行不良资产比率又下降了2.25个百分点,总结来说,官方披露目前国有银行系统的不良资产比率为23%左右,但未对促降不良资产的途径做披露。
应该注意的是,23%这个数据具有不可比性。
一是中国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没有包括已经转移到4大资产管理公司的156 88亿不良资产,如果加上这一块,估计不良贷款率就需修正为35%;二是中国国有银行对贷款仍沿用“一逾二呆”的办法,而非国际通行的“五级分类”办法,这也使得名义上的不良资产比率较低。
值得关注的是,国有银行体系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充当渐进改革成本支付者的角色,银行体系的高度垄断性保证了中国政府对金融资源的行政占有和支配权,而任何市场取向的改革都是对这种占有和支配权的弱化,这是中国国有银行业改革几乎没有起步的根本原因。
银行业的糟糕状况不应被归咎为其领导人的过失,相反,银行各类干部正日益陷入到无过则为功的状态。
二,中国证券机构存在突发性破产的严重风险证监会机构监管部主任李小雪称,截至2002年5月底,118家证券公司净资产额为917亿元,不良资产却高达460亿元,不良资产率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