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和曲线测设
- 格式:wps
- 大小:163.00 KB
- 文档页数:6
缓和曲线(spiral)的测设一.概念及基本公式1.概念为缓和行车方向的突变和离心力的突然产生与消失,需要在直线(超高为0)与圆曲线(超高为h )之间插入一段曲率半径由无穷大逐渐变化至圆曲线半径的过渡曲线(使超高由0变为h ),此曲线为缓和曲线。
主要有回旋线、三次抛物线及双纽线等。
2.回旋型缓和曲线基本公式sRlc lc ==其中ρ s l ——缓和曲线全长。
(1)切线角公式sRllcl2222==β β——缓和曲线长l 所对应的中心角。
(2)缓和曲线角公式πβ001802Rl s =0β——缓和曲线全长s l 所对应的中心角亦称缓和曲线角。
(3)缓和曲线的参数方程⎪⎪⎩⎪⎪⎨⎧-=-=3373225336640s s s l R l Rl l y l R l l x(4)圆曲线终点的坐标⎪⎪⎩⎪⎪⎨⎧=-=R l y R l l x s s s 6402023二.主点的测设1.测设元素的计算(1)内移距p 和切线增长q的计算232240224Rll q R l p ss s -==(2)切线长qtgp R T H ++=2)(α曲线长s H l R L 2180)2(0+-=πβα,其中圆曲线长180)2(0πβα-=R L Y 。
外距Rp R E H -+=2sec )(α;切曲差H H H L T D -=22.主点的测设(1) 里程的计算ZH=JD-T H ;HY=ZH+l s ;QZ=ZH+L H /2;HZ=ZH+L H ;YH=HZ-l s (2)测设方法。
(见例题)例题:如下图,设某公路的交点桩号为K0+518.66,右转角αy =18018'36",圆曲线半径R=100m ,缓和曲线长l s =10m ,试测设主点桩。
(作为实习课内容)解:(一)计算测设元素p=0.04m ;q=5.00m ;35152180200'''==πβRl s⎪⎪⎩⎪⎪⎨⎧===-=m R l y m Rl l x s ss 17.0600.104020230 mq tgp R T H 12.212)(=++=α;ml R L s H 96.412180)2(0=+-=πβαmR p R E H 33.12sec)(=-+=α(二)计算里程ZH=K0+497.54;HY=K0+507.54;QZ=K0+518.52;HZ=K0+539.50;YH=K0+529.50 (三)主点测设1.架仪JD i ,后视JD i-1,量取T H ,得ZH 点;后视JD i+1,量取T H ,得HZ 点;在分角线方向量取E H ,得QZ 点。
缓和曲线测设§ 11-5 圆曲线加缓和曲线的详细测设一、偏角法测设圆曲线加缓和曲线1、偏角法测设缓和曲线部分2、偏角法测设圆曲线部分二、切线支距法测设圆曲线加缓和曲线偏角法优点:是有校核,适用于山区;缺点:是误差积累。
所以测设时要注意经常校核。
(要安置四次仪器(ZH 、HY 、YH 、HZ ))。
切线支距法的优点:方法简单,误差不积累;缺点:不能发现中间点的测量错误。
仅适用于平坦地区,不适用于山区。
(只安置两次仪器(ZH 、HZ ))。
一、偏角法测设圆曲线加缓和曲线(图11-18)用偏角法测设曲线, 缓和曲线与圆曲线的偏角一般是分别计算的。
1、偏角法测设缓和曲线部分用偏角法测设缓和曲线时, 将缓和曲线l0分为N 等份, 如图11-18所示: 每段曲线长K=l0/N=10米, 即每10 m测设一点。
各曲线点的偏角为:δ1 ,δ2 ,…… δN (=δo ) 。
1)测设要素:曲线长 l=10米,代之以弦长;偏角:δ1 ,δ2 ,…… δN (=δo ) 。
2)偏角计算公式原理:设缓和曲线上任一点A 的偏角为δ(∵ δ很小):3) 缓和曲线上偏角的特性:从ZH 点测设A 点的偏角为δ,从A 点测设ZH 点的偏角为b , b—反偏角,而A 点的切线角为β∵ δ+ b+180- β=180°δ+ b= β又∵ β=3 δb= 3 δ - δ =2 δ;4) 结论:见右图A 、缓和曲线上同一段弧的正反偏角与切线角的关系为:B 、缓和曲线上正偏角与测点到缓和曲线起点的曲线长的平方成正比:5)偏角计算:公式计算步骤:查表计算:《见三册. 第六表》缓和曲线偏角表(表11-7)。
以R 和l0与弧长l 为引数查取δ1 ,δ2 ,…… δN注:只能纵向查最左一列(在ZH (HZ )置镜)例:设R=500m,l0=60m,N=6,即每分段曲线长 l =10m,ZH 点里程为K33+424.67,求算各点的偏角。
缓和曲线测设方法及步骤
缓和曲线是指连接两个不同半径的曲线段时所采用的过渡曲线,用于平稳地过渡车辆行驶
方向的改变。
缓和曲线测设方法及步骤如下:
1. 准备工作:确定需要设计缓和曲线的两个曲线段的半径和关键数据,如切线长度等。
2. 计算缓和曲线参数:根据设计要求,计算缓和曲线的切线长、切线倾角和缓和曲线长度等参数。
3. 确定标定点:在缓和曲线上选择若干个标定点,一般包括起始点、终止点、中间点和过渡点等。
4. 进行野外测量:在确定的标定点上进行野外测量,包括测量标定点的坐标和地面高程等。
5. 数据处理:将野外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缓和曲线中的各个点的坐标和地面高程。
6. 绘制缓和曲线:根据计算得到的缓和曲线参数和测量的数据,利用工程绘图软件或绘图工具,绘制出缓和曲线图。
7. 检查和修正:通过对绘制的缓和曲线图进行检查和修正,保证缓和曲线的平滑和连续性。
8. 缓和曲线设计报告:根据设计要求,编写缓和曲线设计报告,包括设计计算数据和绘制的缓
和曲线图等。
以上是缓和曲线测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具体操作过程可能会因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 11-5 圆曲线加缓和曲线的详细测设
一、偏角法测设圆曲线加缓和曲线
1、偏角法测设缓和曲线部分
2、偏角法测设圆曲线部分
二、切线支距法测设圆曲线加缓和曲线
偏角法优点:是有校核,适用于山区;
缺点:是误差积累。
所以测设时要注意经常校核。
(要安置四次仪器(ZH、HY、YH、HZ))。
切线支距法的优点:方法简单,误差不积累;
缺点:不能发现中间点的测量错误。
仅适用于平坦地区,不适用于山区。
(只安置两次仪器(ZH、HZ))。
一、偏角法测设圆曲线加缓和曲线
(图11-18)
用偏角法测设曲线, 缓和曲线与圆曲线的偏角一般是分别计算的。
1、偏角法测设缓和曲线部分
用偏角法测设缓和曲线时,将缓和曲线l0分为N等份,如图11-18所示: 每段曲线长K=l0/N=10米, 即每10 m测设一点。
各曲线点的偏角为:δ1 ,δ2,…… δN (=δo) 。
1)测设要素:曲线长 l=10米,代之以弦长;
偏角:δ1 ,δ2,…… δN (=δo) 。
2)偏角计算公式
原理:设缓和曲线上任一点A的偏角为δ(∵ δ很小):
3)缓和曲线上偏角的特性:
从ZH点测设A点的偏角为δ,
从A点测设ZH点的偏角为b, b—反偏角,
而A点的切线角为β
∵ δ+ b+180- β=180°
δ+ b= β
又∵ β=3 δ
b= 3 δ - δ =2 δ;
4) 结论:见右图
A、缓和曲线上同一段弧的正反偏角与切线角的关系为:
B、缓和曲线上正偏角与测点到缓和曲线起点的曲线长的平方成正比:
5)偏角计算:
公式计算步骤:
查表计算:《见三册.第六表》缓和曲线偏角表(表11-7)。
以R和l0与弧长l 为引数查取δ1 ,δ2,…… δN
注:只能纵向查最左一列(在ZH(HZ)置镜)
例:设R=500m,l0=60m,N=6,即每分段曲线长 l =10m,ZH点里程为K33+424.67,求算各点的偏角。
[解] 按前面步骤计算:
(点击放大)
各点偏角值列表计算如表11-6
6)缓和曲线测设:
ZH 不:后视JD,配盘0o0'00",
先拨角δo(此图为反拨)核对HY点是否在视线方向上。
拨角δ1,以起点(ZH)量取10米弦长与视线相交,定出曲线点1点。
拨角δ2,以1点为圆心,10米弦长为半径与视线相交,定出曲线点2点。
同理得3 …… N点拨角δN,以N-1点为圆心,10米弦长为半径与视线相交,定出曲线点N(HY)。
并检核 HY是否落在
主点(HY)上。
2、偏角法测设圆曲线部分
经纬仪安置在HY(YH)点上
偏角计算和测设与单纯圆曲线相同。
问题的关键是找到测站点(HY或YH)的切线方向。
并使此方向为度盘零方向。
HY(YH)点的切线方向(零方向)的确定
A、第一种方法:转动照准部
B、第二种方法:倒转望远镜
C、第三种方法:压角法(图11-J2)
A、第一种方法:转动照准部
优点:可避免仪器视准误差的影响
在HY(YH)点置镜瞄准ZH(HZ)点:
反拨圆曲线:将水平盘配置成:180 °+ b o
正拨圆曲线:将水平盘配置成:180 °- b o
转动照准部, 即可按圆曲线上曲线点的偏角(正、反拨值)测设相应的曲线点,直到QZ。
(水平盘读数为0o0'00"时,为测设圆曲线的切线方向)
B、第二种方法:倒转望远镜
在HY(YH)点置镜瞄准ZH(HZ)点:
反拨圆曲线:将水平盘配置成:b o
正拨圆曲线:将水平盘配置成:360 °-b o
倒转望远镜,当水平盘读数转至000'00''时,视线在切线方向上,即可按圆曲线上曲线点的偏角(反拨值)测设相应的曲线点,直到QZ。
注意:该方法在仪器视准误差较大时,倒镜后会产生较大误差。
C、第三种方法:压角法: (δ1为圆曲线上第1点的偏角)
1) HY 点置镜,后视 ZH 点
将水平盘配置成:
(反拨圆曲线为正,正拨圆曲线为负)见图
2)转动照准部使度盘读数为000'00''时,则视线在HY—1点的方向上;
3)可按圆曲线上曲线点的偏角(正、反拨值)测设相应的曲线点,直到QZ。
二、切线支距法测设圆曲线加缓和曲线
实质是:直角坐标法测设曲线点位。
1、计算公式
缓和曲线部分,测设点的坐标:
圆曲线部分,测设点的坐标:
(如图11-19)(点击放大)
式中:
l i为曲线点i的曲线长。
切线支距法测设用表(表11-8)
2.测设方法
与切线支距法测设圆曲线的方法相同。
要安置两次仪器(ZH、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