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曲线的详细测设
- 格式:doc
- 大小:187.50 KB
- 文档页数:19
如图11-4 , ZY-1曲线长为K,所对圆第三节圆曲线的详细测设§ 11— 3圆曲线的详细测设一、偏角法测设圆曲线圆曲线的主点ZY 、QZ YZ 定出后,为在地面上标定出圆曲线的形状 ,还必须进行曲线的加密 工作。
曲线点:对圆曲线进行加密,详细测设定出的曲线上的加密点。
曲线点的间距:一般规定R > 150m 时曲线点的间距为 20m 50m< R<150m 时曲线点的间距为 10m 。
R<50m 时曲线上每隔5m 测设一个细部点; 在点上要钉设木桩,在地形变化处还要钉加 桩。
曲线测设:设置曲线点的工作,常用的方法有 : 偏角法和切线支距法。
1.偏角法的测设原理:1 )偏角:即弦切角2)原理:根据偏角(31 )及弦长(c )测设曲线点。
如图11-4 :从ZY 点出发,根据偏角3 1及弦长( (ZY-1)测设曲线点1;根据偏角3 2及弦长C (1 一 2)测设曲线点2…等。
2 •偏角及弦长的计算:(1)偏角计算:原理:偏角(弦切角)等于弦所对应的圆心角的一半。
心角: 则相应的偏角 K180 * Crr *R nK 180^122R n 当所测曲线各点间的距离相等时 ,以后各点的偏角则为第一个偏角 31的累计倍数。
即:c 申K180* A^!=r =——* ------------' 2 2R 打勇=2毎> 11>2E二适....S n =诂 1 j |(2)弦长计算(如图11-4)严密计算公式:S /r _ ___ I(' -2R sill 3 sin z, c= 2A?sin {I 2 R 2I※弦弧差(弦长与其相对应的曲线长之差):弦弧差=K - C i = L i3/ (24R 2)当R=450m时,20m的弦弧差为2mm•••当R>400m时,不考虑弦弧差的影响。
由于铁路曲线半径一般很大,20m的弦长与其相对应的曲线长之差很小,就用弦长代替相应的曲线长进行圆曲线测设。
圆曲线的详细测设学生姓名:郑妮娟学号:08300486专业班级:工程测量与监理384403 指导教师:张晓雅摘要本文阐述了在公路、铁路的路线圆曲线测设中,一般是在测设出曲线各主点后,随之在直圆点或圆直点进行圆曲线详细测设。
其中施工测量是整个施工进程和每一施工工序中的首要工作,其内容主要是建立平面控制网和高程系统,测定线路关键点,细部点的测设,中线(线路轴线),对圆曲线进行施工放样测量,并在施工进程中进行相关的测量等,以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过程的安全。
本文通过仪器安置不同地方进行多种圆曲线测设,提出了偏角法、切线支距法和全站仪法详细测设圆曲线的方法,对圆曲线上各点进行测设。
关键词:圆曲线、详细测设目录引言 (1)1.圆曲线测设的目的意义 (1)2. 圆曲线的主点测设 (2)2.1圆曲线要素计算 (2)2.2 主点里程计算 (3)2.3主点测设: (3)3.圆曲线的详细测设 (4)3.1 偏角法详细测设圆曲线 (4)3.2切线支距法详细测设圆曲线 (5)3.3全站仪法测设圆曲线 (7)5 圆曲线的详细测设案例: (9)结论 (11)致谢 (12)参考文献 (13)引言线路测量,包括公路、铁路、运河、供水明渠、输电线路、各种用途的管道工程等。
这些工程的主体一般是由直线和曲线构成,长度可能延伸十几公里以至几百公里,它们在勘测设计及施工测量方面有不少共性。
当线路由一个方向转到另一个方向时,必须用曲线来连接。
曲线的形式较多,其中,圆曲线(又称单曲线)是最常用的曲线形式。
圆曲线的测设一般分为两步进行:首先是圆曲线主点的测设,即圆曲线的起点(直圆点ZY)、中点(曲中点QZ)和终点(圆直点YZ)的测设;然后在各主点之间进行加密,按照规定桩距测设曲线的其他各桩点。
1.圆曲线测设的目的意义铁路和公路线路由于受地形、地质或其他原因的影响,经常要改变方向。
为了满足行车方便要求,需要在两直线段之间插入平面曲线把它们连接起来。
实习四 圆曲线详细测设——切线支距法一、实习目的及要求1. 学会用切线支距法详细测设圆曲线。
2. 掌握切线支距法测设数据的计算及测设过程。
二、仪器设备与工具1. 由仪器室借领:经纬仪1台、皮尺1把、小目标架3根、测钎若干个、方向架1个、记录板1块。
2. 自备:计算器、铅笔、小刀、记录计算用纸。
三、实习方法与步骤1.切线支距法原理:切线支距法是以曲线起点YZ 或终点ZY 为坐标原点,以切线为X 轴,以过原点的半径为Y 轴,根据曲线上各点的坐标(X ,Y )进行测设,故又称直角坐标法。
如图9-1所示,设P 1、P 2…为曲线上的待测点,l i 为它们的桩距(弧长),其所对的圆心角为i ϕ,由图可以看出测设元素可由下式计算 :式中:2. 测设方法(1)在实习前首先按照本次实习所给的数据计算出所需测设数据。
(2)根据所算出的圆曲线主点里程测设圆曲线主点。
(3)将经纬仪置于圆曲线起点(或终点),标定出切线方向,也可以用花杆标定切线方向。
(4)根据各里程桩点的横坐标用皮尺从曲线起点(或终点)沿切线方向量取x 1、x 2、x 3……,得各点垂足,并用测钎标记之,如图4-1所示。
(5)在各垂足点用方向架标定垂线,并沿此垂线方向分别量出y 1、y 2、y 3……,即定出曲线上P 1、P 2、P 3……各桩点,并用测钎标记其位置。
sin (1cos )x R y R ϕϕ==-180l R ϕπ︒=⋅图4-1 切线支距法测设原理(6)从曲线的起(终)点分别向曲线中点测设,测设完毕后,用丈量所定各点间弦长来校核其位置是否正确。
也可用弦线偏距法进行校核。
五、实习数据已知:圆曲线的半径R =100 m,JD2的里程为K4 +296.67,桩距l =10 m,按切线支距整桩距法设桩,试计算各桩点的坐标(x,y),并详细测设此圆曲线(转角视实习场地现场测定)。
切线支距法详细测设圆曲线数据记录表日期:班级:组别:观测者:记录者:交点号交点里程转角观测结果盘位目标水平度盘读数半测回右角值右角转角盘左盘右曲线元素R(半径)= T(切线长) =E(外距)=α (转角) = L(曲线长)= D(切曲差)=主点桩号ZY 桩号: QZ 桩号: YZ桩号:各中桩的测设数据桩号曲线长x y 备注略图:计算:检核:。
圆曲线主点测设步骤一、引言圆曲线主点测设是道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用于确定道路中的圆曲线位置和参数,以保证道路的安全性和流畅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圆曲线主点测设的步骤和方法。
二、测设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圆曲线主点测设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2.1 确定测设范围根据道路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进行圆曲线主点测设的路段范围。
2.2 准备测量工具和设备准备测量工具和设备,包括测距仪、测角仪、刷墨仪等。
2.3 制定测量方案根据测设范围和测量工具,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包括测点位置、测量顺序、测量方法等。
三、圆曲线主点测设步骤圆曲线主点测设包括以下步骤:3.1 测量起点和终点首先,在测设范围的起点和终点位置进行测量,确定测量起点和终点的坐标。
3.2 确定切线方向在起点和终点位置,使用测角仪确定切线方向,即道路的初始方向和最终方向。
3.3 确定切线长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切线长度,即道路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3.4 确定圆曲线半径根据道路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圆曲线的半径。
3.5 确定过渡曲线长度根据道路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过渡曲线的长度。
3.6 确定过渡曲线起点和终点根据切线方向、切线长度、圆曲线半径和过渡曲线长度,确定过渡曲线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3.7 确定圆曲线主点根据过渡曲线起点和终点位置,使用测距仪和测角仪确定圆曲线主点的坐标和角度。
3.8 标识圆曲线主点在确定圆曲线主点后,使用刷墨仪或其他标识工具,在实地进行标识,以便后续的道路施工。
四、测设精度控制为了保证圆曲线主点测设的精度,需要进行精度控制,包括以下方面:4.1 测量仪器的校准在进行测设之前,需要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4.2 测量数据的处理对于测量得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排除异常值和误差,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3 现场实地核对在进行测设之后,需要进行现场实地核对,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确保测设结果与设计一致。
一、圆曲线的详细测设在各类线路工程弯道处施工, 常常会遇到圆曲线的测设工作。
目前, 圆曲线测设的方法已有多种,如偏角法、切线支距法、弦线支距法等。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测设方法的选用要视现场条件、测设数据求算的繁简、测设工作量的大小, 以及测设时仪器和工具情况等因素而定。
另外,上述的几种测设方法,都是先根据辅点的桩号(里程来计算测设数据,然后再到实地放样。
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利用上述传统测设方法, 有时会因地形条件的限制而无法放样出辅点(如不通视或量距不便等,或放样出的辅点处无法设置标桩。
在本次毕业设计的论文课题中介绍的几种圆曲线测设的新方法, 不仅计算简单、测设便捷, 而且可在不需要知道曲线上某点里程的情况下进行, 从而避免了按预先给定的曲线点反算的测设数据放样不通视而转站的麻烦。
同时, 利用本文介绍的新方法, 还可以根据线路工程施工进度的要求, 灵活地选择性地放样出部分曲线; 也可以用于快速地确定曲线上某一加桩的位置;若用于线路验收测量,则更加方便,验测结果更具有代表性、更可靠。
二、全站仪在任意站测设圆曲线及方法交点偏角法测设方法用全站仪任意站测设圆曲线, 安置一次仪器就能完成全部工作。
虽然外业计算麻烦, 但对于不能设站的转点, 可谓方便灵活。
但它的不足之处仍然是计算烦锁, 对于不熟悉内业的外业工作者, 很难实际操作。
如果利用一些程序计算器, 编制输入:AB 的四组坐标和半径、九个数据的程序,可迅速得出放样数据,简化了外业工作。
为了放样工作的便利 , 可在平面控制网中纳入一些放样点 , 构成 GPS 同级全面网。
由于放样点间距离较近 , 在进行同步环和闭合环检验时可仅考虑各分量的较差 , 而不考虑相对闭合差。
因为 , 用相对闭合差来衡量是不合理的。
由于 GPS 接收机的固定误差 , 相位中心偏差以及观测时的对中误差均在 1mm ~5mm 之间 , 对于几十米的短边 , 其相对闭合差值势必较大。
3 平面控制网的设计主要考虑独立基线的选择以及异步闭合环的设计 , 要考虑构成尽可能多的闭合图形 , 并将网中处于边缘的观测点用独立基线连接起来 , 形成封闭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