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秘传基本功
- 格式:doc
- 大小:339.00 KB
- 文档页数:15
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方法咏春拳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以简洁、实用、快速的进攻和防御技巧而闻名。
基本功是咏春拳的基石,通过训练基本功可以培养身体的灵活性、力量、速度以及技术的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方法。
一、站桩练功站桩是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之一,通过稳定的站立姿势可以培养内力和身体的控制力。
具体方法如下:1.站立姿势:两脚与肩同宽,脚尖稍微外扣,双膝微屈,身体放松,保持直立。
2.手臂动作:双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内,手臂微微弯曲,手肘下垂,放松手腕。
3.呼吸方法: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呼吸平稳缓慢。
站桩练功可以选择不同的姿势进行,如足低桩、手低桩、中桩等。
每个姿势保持5分钟到10分钟,每日进行多次。
二、桥手练功桥手是咏春拳的重要手势之一,通过训练桥手可以改善上肢力量、灵活性和手部的准确性。
1.桥手动作:将右手伸直,手心向上,手指稍微弯曲成拳状。
左手握拳,放在胸前,拳面向前。
2.桥手练习:左右手交替练习,每次保持10秒钟,每日进行多次。
三、步法练功步法是咏春拳中最基本的运动形式,通过合理的步法可以进行快速的移动和灵活的转向。
1.方步:以右脚向左斜前方踏出一步,再以左脚向右斜前方迈出一步,形成侧移的步伐。
2.斜步:以右脚向右前方斜移迈出一步,再以左脚向左前方斜移迈出一步,形成交叉的步伐。
3.前行步:以右脚向前迈出一步,再以左脚向前迈出一步,保持前行的步伐。
4.后退步:以左脚向后退一步,再以右脚向后退一步,保持后退的步伐。
步法练功可以在平地上进行,先进行基础步法的训练,然后逐渐加入转向、闪避等技巧的练习。
四、挡拆练功挡拆是咏春拳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训练挡拆可以提高反应速度和准确性。
1.基本挡拆:站立姿势,右拳略微上举,以掌面向上,左拳放在胸前,掌心向前,做被拳的防御姿势。
练习时可以请教伙伴出拳进行挡拆,注意手眼协调和反应速度。
2.模拟拆打:在基本挡拆的基础上,可以模拟实际的拳击动作进行练习,注意保护好拳头和身体的稳定。
咏春拳小念头筑基南有咏春,北有太极,咏春拳做为南拳中一种技击实用的拳法,以其自身的精简实用性深受技击爱好者青睐。
为了让更多的咏春爱好者了解咏春拳,少走弯路,本人愿将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个人对咏春拳的领悟心得整理成文,希望本文不仅仅是引导,而是揭示一种拳术的实质与本质。
一、摊手摊手是小念头中日字拳后的第一个手法,也是咏春拳中配合实用最多的手法。
在一定意义上讲,摊手就是松手放手之意,而在咏春中所谓的摊手是指摊开对方攻击的拳脚。
摊手是顺应对方的攻击而变的,所以在咏春拳中摊手属被动手法,而不是主动的.手法形成过程:在二字钳羊马的基础上,手肘由自身中心线向前缓慢摊出(图1)。
当手肘距中心一拳距离时,整个摊手完成。
正确的摊手从侧面看,手臂呈V字型,手掌是平的。
易范错误动作:1.摊手时肘部外翻,没有沿身体子午线前行,导致肘部无法直接摊至中心(图2)。
2。
摊手时桩马松散,手部过低,无法体验三角力点与沉肘之力(图3)。
3。
摊手时肩架结构的变形使手法无法正确摊出,手部过于紧张用力,无法做到沉肘传递力量,使力量只能局限于手部表面,无法达到像水流一样绵绵不断,流过指尖(图4)。
辅助训练方法:1.运用小臂吊砖或垂物方式提高肘部与小臂的力量与平衡控制力.可分三组练习,每组30秒到1分钟,每组间歇30秒。
垂吊重量由轻至重,也可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增加所吊重量与时长。
摊手训练目的:提高肘部力量及手肘与身体的整体力。
摊手实战运用:咏春拳中有些手法是单项练习而运用时却是组合运用的.摊手往往用以摊压对方打来的桥手或被抓解脱时的配合攻击。
有人认为咏春摊手是用来挑开或挡开对方攻击手的.试想对方打来的一拳的力量先不去说有多大,如果是格挡后再去反击,还没等出拳,对方的下一拳就会接二连三的打来,对方根本就不会给你反击的机会。
上述做法不但犯了咏春拳招手的大忌,也是不实际的。
换言之,如果是想挑开后再去反击不但自身的中心都给了对方更无法做到攻守同期,所以咏春拳强调摊打同时。
广州咏春拳秘传基本功_咏春拳13招基本手法广州咏春拳秘传基本功_咏春拳13招基本手法一、什么是咏春拳基本功? 提起广州咏春拳,广大武术爱好者都为它精湛的技艺所折服。
但是,人们在练习广州咏春拳的过程中,往往容易留连于咏春拳的奇妙手法,而忽视对咏春拳基本功法的修炼。
而广州咏春拳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跻身中国武术之林,很大程度取决于广州咏春拳有一套严谨合理的基本功训练法。
武术界有句谚语“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所谓吃工夫熬工夫,高层次修炼必须在条件具备、方法正确的前提下,用大量的时间去“堆”,用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光阴去“磨”,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功夫在不长的时间内上一个层次。
任何功夫都一样,离开基本功去寻求所谓捷径,都仅是“三脚猫”功夫,都是不能成大器的。
那么什么是广州咏春拳的基本功法呢?广州咏春拳的基本功由佛山张保所创,定型于广州咏春宗师岑能,这就是习广州咏春拳者要熟习的广州咏春入门十二式。
只有将咏春拳入门十二式练好,才算打好咏春拳的基础,为日后的套路练习、获取劲吸“黏桥打”高级手法打下基础。
那么,广州咏春拳入门十二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现按前辈编排逐一介绍如下。
基本拳法:子午捶。
十二式编排:偏身捶、毒龙捶、拉箭捶、内搭手、外搭手、三品掌、阴里帘掌、阳里帘掌、纳内帘手、纳外帘手、扑翼掌、白鹤寻狐,共十二式。
广州咏春前辈统称为“三拳两掌三内外”。
当然也有人为了方便记忆,将其编为一鹤二掌三内外四大捶,不过这样却变成“十三式”了,因为“子午捶”是编排在“十二式”之外的。
十二式也罢,十三式也罢,不过是有助于记忆而已。
二、广州咏春拳十二式练好广州咏春拳十二式,你就获得了咏春拳的入门路径。
以前曾经使你心旷神怡的功技法,如寸劲(零距离发劲)、整劲(咏春门叫身、手、步)、三合一爆劲、铁臂劲、站桩功等,均可仰仗“十二式”练至大成。
饮誉武坛的李小龙所创立的截拳道,主要内容均源于咏春拳十二式。
所谓“妙法法中生妙法,奇功功上见奇功”,“十二式”是广州咏春拳的大平台。
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方法咏春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它源于福建省南少林寺的少林拳派,是一种以“韵律为首,劲力相应”的武术技艺。
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方法非常重要,本文将介绍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方法。
一、基本姿势在咏春拳中,首先要掌握的是基本姿势。
咏春拳的基本姿势包括骑马步、圆形拳、直拳、半步东南、手势等。
这些基本姿势是咏春拳训练的基础,在实战中非常重要。
二、基本步法咏春拳的基本步法有三种:进步、后退和侧步。
进步步法是向前移动一个步骤,在此过程中移动身体同时进行进攻和防御;后退步法是向后移动一个步骤,在此过程中防守做好反击的准备;侧步步法是向两边移动一个步骤,既可实现身体的转移,也可配合攻防。
三、基本手势咏春拳的手势非常多,其中半步东南手和指手是相对重要的两个手势。
半步东南手是咏春拳的核心之一,它主要强调手部与身体的协调,手势比较单一,动作却非常重要。
指手则是咏春拳中非常独特的手势,它通过手指的操控来达到防御和攻击的效果。
四、基本动作练习咏春拳的基本动作训练包括拳击、踢腿、抓拿、擒敌等。
这些动作在实战中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练习者增强力量、提高速度、发展灵敏度,并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五、基本应用训练在咏春拳中,基本应用训练包括六合推手、三合推手、黐手等。
这些训练可以让练习者有很好的应用能力,可以理解对手的力量,并在攻防中及时做出反应。
总的来说,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学习咏春拳的前提条件,可以帮助练习者建立起足够的基础技能,以便在后续训练中打好基础。
同时,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也是非常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在学习过程中将会带给你强烈的成就感。
咏春拳基本功动作之咏春拳站桩和中线原理图解咏春拳正右站桩:正确的正右站桩法为双脚分立,宽度不宜过宽或过窄,将身体的重量平均分落于双脚上,双膝微屈,上身保持正直,双手置于身体的中线上,右手置于左手前即成右站桩,左手在右手之前即成左站桩。
咏春拳正左站桩:咏春拳右站桩:以正右站桩之步法站立,然后将右脚前移一步,身体以侧面对敌,身体重量大部分落于后脚上,膝盖仍保持微屈,双手护于身体中线上,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成右站桩,左站桩与右站桩方法相同,惟将左脚前移,左手置于右手之前即成。
咏春拳左站桩:咏春拳右坐马桩:右坐马桩即以正右站桩步法将身体转向左方,以身体右侧对敌,双膝弯曲,将身体重量落于右腿上,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掌心转向下,而左手之位置应微微降低,双手仍护于身体中线上。
左坐马桩与右坐马桩之要领相同,惟将身体转向右方,双手之位置相对改变即可。
咏春拳左坐马桩:中线原理是咏春拳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原理,中线原理可说是咏春拳基本攻防技巧的核心,它的应用极广,在咏春拳的桩法、手法及各种进退法中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如果不谙中线原理,则难练咏春拳之最高境界。
以下举例说明双手改变位置时仍应保持在中线上移动的原理。
1.正右站桩法中,由于右手及左手皆护在胸膛的中线上,便形成一最佳之摆桩姿势。
2.正右站桩法变为左站桩时,姿势不变,双手移动时保持在中线上移动,便避免露出身体的空门。
3.做标指攻击时,手指由中线位置上直线击出,身体的空门并未暴露出,虽是一个攻击的动作,但同时仍具有防御的作用。
如左手之标指攻击已经完成,左手已伸直在前,右手在后,但双手仍在中线上,当右手准备出击之同时,左手顺着原出击路线收回,即保持在中线上移动;右手继续向前击出,左手继续后收的动作,当右手完全伸直,而左手亦恢复至原先位置时,此动作便算完成,双手的位置虽已互换,但双手只在中线上做上下及前后之动作。
4.左站桩法中,左手前伸护在中线上,改为右站桩法时方法相同,将右手前伸护在中线,但不论身体或双手之位置如何变换,其中线则永远不变。
咏春拳基本功动作之挡法四门图解咏春拳“四门”之说,最常见的是在李小龙的武学论著之中。
若在人体中间画一条垂直线,而在剑凸(俗称“鸡心”)的位置打横再画另一条水平线。
那么,人体便被平分为四大部分。
若将左手放在身体的中间位置,向前微伸,指与腕便触碰着刚才提及的垂直线。
以左手为中心点,将那被平分的四大部分,称作“高外侧门”(outside high gate).“高内侧门”(inside high gate),“低外侧门”(outside low gate),“低内侧门”(insidelow Rate),而四者合称“挡法之四门”(four corne rs)。
当手肘放了在身体的中间,成为“不动肘”。
只要将前臂略为移动,便已掌管四门。
黐手练习进行时,四手相交,互有攻守,于是四门兼及。
看守好四门,是黐手的基本任务。
标手、上径、下径、外捆、内捆等看守四门的手法出现的次数愈多,咏春的墓本功就愈练得好。
四门之范围与“不动肘”原理的范围相同,在此四方形之面积内,加以区分为四块均等面积的区域作为各种挡法之依据。
例如前手的上半侧为“高外侧门”,任何攻向此门之攻击,可以由前手挡至外侧,而打向“高内侧门”的攻击,将由后手挡至内侧,四门内的每一门又可由侧面加以区分为前、后两部分,任何攻向前门部分的攻击可由前手来防御,而攻向后门部分之攻击可由后手来防御。
1.高外侧前挡:这是一个高外侧前挡的例子,注意双手的位置,一手在上,则另一手必在下。
2.高外侧后挡,这是一个以左手来做高外侧后挡的例子,左手将对手之攻击挡向后外方。
3.高内侧前挡,这是一个以右手来做高内侧前挡的例子,左手在前,右手在后。
4.高内侧后挡:做高内侧后挡时,可以右手做挡法,同时左手做直拳攻击。
5.低外侧前挡,低外侧前挡可以右手之外腕做下挡之动作来实施。
6.低外侧后挡,低外侧后挡可以由左手掌向下做外挡之动作来实施。
7.低内侧前挡,低内侧前挡可以右手向下做内挡来实施。
8.低内侧后挡:低内侧后挡则可由左手向下做内挡来实施。
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咏春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和上落快,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注重刚柔并济,气力消耗量少。
要练好咏春拳,其基本功必须得扎实,练习基本功的时间也不能少。
下面一起来看看咏春拳基本功训练教学吧~咏春拳分了许多派系,每个派系的训练方法都各不相同。
因此,请大家不必深究名词语法。
咏春拳基本功三个内容:手法,步法,腿法手法,步法,腿法也只有三个内容。
分别是:摊手,膀手,扶手,转马,进退马,圈马,前后穿心脚,侧踹,铲脚。
其余内容都为变化组合而已基本功的训练阶段:第一阶段:记住原理和原因。
这个阶段很重要,这是自我纠正错误的.很重要的阶段。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做才是正确的,或者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或者这么做有啥用?那你便无法自己提醒自己纠正动作。
练多久都是歪的。
第二阶段:纠正动作。
咏春拳许多动作,如手入中线等,都是违反正常人平时的生活习惯的。
许多类似的违反常规的动作,都需要通过练习基本功来纠正。
第三阶段:形成习惯。
将基本功练到成为自己的习惯,一出手便是一个很符合实战要求标准的手法身法腿法,如此才能在实战中运用出来。
抵达第三阶段的时候,你对该项的基本功也就训练完成。
可以进行下一项基本功训练了。
基本功的训练内容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内容如下1、散式2、小念头3、木人桩(有些派系会使用木人桩辅助训练基本功)散式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个散的招式。
咏春的散式很多。
不同派系的散式名称动作也略不同。
最出名的是12散式。
但是每个派系的12散式也各有不同。
在这里,我给大家一个练习散式的简单方法。
散式训练1、练习单个招式。
如:二字钳羊马,摊,膀,伏,前穿心脚,转马等~~2、熟练某些单个招式后,将招式组合起来。
如左摊,右拳的摊手冲拳。
如何组合自己想,自由组合,随你心意。
3、借助木人桩练习散式内容小念头是咏春的套路,其中包含了几乎所有的手法。
因此小念头的要勤于练习。
至于每天练习多少次?这个没有定数,如果你还不熟练,就练到熟练。
咏春拳拳谱(一)口诀1咏春绝技源自少林招无虎鹤法无五行只谈线位力与角度同门技力四位三度以弱胜强始是功夫内外相消并无绝招蓄劲似蛇发劲似猫朝形似鸡阴阳发力不行心意只用精神来留去送甩手直冲梅花五点手脚互通门分内外手有生死劲发六合力从地起发劲在腰出招在(由)膊力未还原切忌出手寸内发劲力有对错发尽散尽散尽发尽力有八种当知分间真假虚实蓄谷松散线有安危主分内外顶位定位得不追手拳入三关任我行走(摧打)(败身诱敌败马脚打)马有五败十者九坏演挟跪撑摊身最惯(愤)敌手行桥必须落马蹬腰作势为抢内门上不过膊中不过争(踭)下三路手以脚消脚摆放有威(势)打须有势(威)三角朝形线守分明桥行中线指尾垂地正身子午侧身争(踭)底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转马朝形以圆化直敌压三(之)关以横打直拳有三尖掌有三角有身打身无身打颈怕打终打贪打防空(中)(消打为攻)以攻为守以守为攻追形接打变化无穷三桩三拳步手身全地脚梅花木人红船念头主守(练功)寻桥打手追形之始求诸标指旁边辅助箭槌八种走马斜角幡龙跳跃固定标步半全起脚练力之法阶段五重松沉稳劲清脆玲珑先松后紧再紧后松松松紧紧循环不穷邪行仇念正用精神假想有敌不可用心意投于外一点精神反覆练习配合由勤手脚属我控制随心升肩耸膊气提不利意沉身稳高低无忌发力出招必第一下手脚发力与身无关力无定位喉咙争膊嘴不闭气力发无形动静无碍语出如宁拳争掌膊也可伤人中路边栏抛桥窒手咏春八手皆可攻守标圈伏绑捆刮耕摊可从中破捆手横拦绑有正错错非真错按头屹尾按尾屹头中间绑起(绑手行踭以踭为午)有影无形武欲精通唯从苦练先成后化先化后成刀切虽齐墨守成规艺能巧变将形补位因缘各就殊途同归虽云定法变化人为禅宗绝学旨在修身肉身成佛古今几人无为无我无界无终口诀2:詠春絕技源自少林招無虎鶴法無五行只談線位力與角度同門技力四位三度以弱勝強始是功夫內外相消並無絕招蓄勁似蛇發勁似貓朝形似雞陰陽發力不行心意只用精神來留去送甩手直沖梅花五點手腳互通門分內外手有生死勁發六合力從地起發勁在腰出招在膊力未還原切忌出手寸內發勁力有對錯發盡散盡散盡發盡力有八種當知分間真假虛實蓄谷鬆散線有安危主分內外頂位定位得不追手拳入三關任我行走馬有五敗十者九壞演挾跪撐攤身最慣敵手行橋必須落馬蹬腰作勢為搶內門上不過膊中不過爭下三路手以腳消腳擺放有威打須有勢三角朝形線守分明橋行中線指尾垂地正身子午側身爭底兩點之間直線最短轉馬朝形以圓化直敵壓三關以橫打直拳有三尖掌有三角有身打身無身打頸怕打終打貪打防空以攻為守以守為攻追形接打變化無窮三樁三拳步手身全地腳梅花木人紅船念頭主守尋橋打手追形之始求諸標指旁邊輔助箭槌八種走馬斜角幡龍跳躍固定標步半全起腳練力之法階段五重鬆沉穩勁清脆玲瓏先鬆後緊再緊後鬆鬆鬆緊緊循環不窮邪行仇念正用精神假想有敵不可用心意投於外一點精神反覆練習配合由勤手腳屬我控制隨心升肩聳膊氣提不利意沉身穩高低無忌發力出招必第一下手腳發力與身無關力無定位喉嚨爭膊嘴不閉氣力發無形動靜無礙語出如寧拳爭掌膊也可傷人中路邊欄拋橋窒手詠春八手皆可攻守標圈伏綁綑刮耕攤可從中破綑手橫攔綁有正錯錯非真錯按頭屹尾按尾屹頭中間綁起有影無形武欲精通唯從苦練先成後化先化後成刀切雖齊墨守成規藝能巧變將形補位因緣各就殊途同歸。
咏春技法、心法、核心技术秘诀大全(二)咏春口诀讲解「招无虎鹤」不模仿动物的形态动作, 亦不以此为招式「法无五行」即拳理内不讲什麼五行八卦,两仪阴阳「只谈线位, 力与角度」承上句, 对於咏春拳来说, 拳理的内容, 只有线面空间, 用力的方法, 及攻防角度, 以上的动物的形态及五行八卦, 在咏春拳中视为不切实际, 故有别於其他国术门派「同门技力四位三度」敌人来招, 就三维空间来说, 总的来说可归纳为四个方位(左上, 左下, 右上, 右下)和三个打击距离(远距离用腿, 近距离用拳,掌,踹, 贴身用肘,膝,膊), 由於三维空间分析是咏春独有的拳理归纳法, 故只传於同门「以弱胜强始是功夫」顾名思义, 因此不讲力大体重, 反而以快巧狠制胜「内外相消并无绝招」内门(正身)外门(侧身及斜身)并无优劣之分, 因此并无绝招, 生死相搏, 快者为胜「蓄劲似蛇发劲似猫朝形似鸡」於拳理上以动物的动作作为比喻, 使学习者更易明白「蓄劲似蛇」蛇经常都保持一个蓄势待发的状态, 出招不会蓄力, 全身松弛, 话去就去「发劲似猫」猫发劲前是保持非常松持的状态, 一下子「爆」出去, 而且猫儿扑击, 善於一下子运用全身的力量, 拳亦如是, 不出击时什麼力都不用, 一出击时, 同时牵动全身上下多组肌肉, 以最少的能量及最短时间引发最大之爆发力「朝形似鸡」看过斗鸡就会知, 鸡咀永远是会朝向自己的目标, 不理敌人到哪里, 永远以桩手指向敌人, 是为 "定点追形"「阴阳发力」阴阳实指 "主动" 和 "被动" 两种力, 如敌人拉扯或摔抱攻之, 便借其势送予一拳或一肘,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是为 "被动力"; 一般打击是为 "主动力"如果“发劲在腰”,为何“手脚发力与身无关”呢?腰能发力在乎旋转与抖弹,又如何“力发无形”呢?发劲在腰、腰马合一呢D其实亦系好多武术的基本为何手脚发力与身无关就可以说是层次的问题先要练到腰桥马合一发劲在腰即系会身可以配合到咁去做每一个动作咁未叫做练成要做到配合到后再拆返散d动作因为因应唔同情况手脚身未必可以同时去配合做一个动作右手未必可以等左手左手又唔一定要等埋腰先开始郁重点系在要发力的时后可以配合到“六合”去发劲咁就好既然“招无虎鹤法无五行只谈线位力与角度”又何用“蓄劲似蛇发劲似猫朝形似鸡阴阳发力”呢招式手法上唔模仿动物动作因为人的体格体能本来就同动物不同至于蓄劲似蛇、发劲似猫、朝形似鸡系以比喻的形式去令人明白其法度蛇…要扑过去猎物前系点蓄劲呢…其实只系好放松作出攻击前唔会绷紧亦唔会拉弓猫又系点发劲的呢?猫出手爪猎物时手系好松的但在要接触到猎物时才会绷紧正如咏春寸劲在打到目标时发劲一样鸡又系点朝形呢?如果大家有睇过斗鸡就会发觉佢地只要一开战佢地的武器“咀”就永远系朝住对方即使走位去到边身位朝到向边一面自己的武器(咏春一般系自己双手)都系向对方朝形至于阴阳发力并唔系好神化的东西其实只系指“旋转”当手打出时系由阴转阳就会做成旋转“以弱胜强始是功夫内外相消并无绝招动静无碍语出如宁拳争掌膊也可伤人反覆练习配合由勤手脚属我控制随心以攻为守以守为攻武欲精通唯从苦练” ------此乃任何门派皆有之说词。
36式咏春练法咏春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拳术流派,以其独特的功夫技巧和精妙的战术而闻名。
为了更好地练习咏春拳,我们需要掌握36式咏春练法。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些练习方法。
一、封手式(式1)封手式是咏春拳的入门基本功,通过练习封手式可以加强手臂和肩膀的力量,提高拳击技巧和攻防能力。
二、全应式(式2)全应式是咏春拳的核心练习方法之一,通过练习全应式可以提高身体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并增强躯干的协调性。
三、小念头(式3)小念头是咏春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动作,通过练习小念头可以培养腰背力量,增强肌肉的协调性和爆发力。
四、中念头(式4)中念头是咏春拳中的进阶动作,通过练习中念头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爆发力,增强肌肉的协调性和弹性。
五、大念头(式5)大念头是咏春拳中最高级的动作之一,通过练习大念头可以全面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力量和协调性,达到身心的完美统一。
六、隔肩捶(式6)隔肩捶是咏春拳中的一种攻击技巧,通过练习隔肩捶可以提高拳击的准确性和迅猛性,增强肩膀和手臂的力量。
七、横摆身(式7)横摆身是咏春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动作,通过练习横摆身可以提高上半身和下半身的协调性,增强腰背部的力量和灵活性。
八、直捶(式8)直捶是咏春拳中的一种基本攻击技巧,通过练习直捶可以提高拳击的精准度和速度,增强手臂的力量和爆发力。
九、贯按(式9)力道和准确性,增强上半身的爆发力和稳定性。
十、撞肘(式10)撞肘是咏春拳中的一种攻击技巧,通过练习撞肘可以提高击打的破坏力和速度,增强肘部的力量和灵活性。
十一、飞横肘(式11)飞横肘是咏春拳中的一种高级攻击技巧,通过练习飞横肘可以增强肩部和手臂的力量,提高攻击的效果和准确性。
十二、叩击(式12)叩击是咏春拳中的一种综合攻击技巧,通过练习叩击可以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力量和协调性,提高拳击的效果和穿透力。
十三、肘拳(式13)肘拳是咏春拳中的一种基本攻击技巧,通过练习肘拳可以提高击打力量和速度,增强肱骨和肘部的稳定性和抗压能力。
咏春拳常见基本功训练教程咏春拳常见基本功训练教程咏春拳基本功“坐马”同时是中国武术,特别是南拳的基本功练习开法之一。
下面,店铺为大家收集分享咏春拳常见基本功训练教程,欢迎大家点击查看。
咏春拳基本功:坐马咏春拳基本功“坐马”同时是中国武术,特别是南拳的基本功练习开法之一,北拳称为站桩,咏春拳基本功“坐马”主要是练习股四头肌、腓肠肌等腿部肌肉,以达致身体平衡。
于坐马期间,配合呼吸,采用腹式呼吸法,可锻炼腹直肌及外斜肌等躯干肌肉(气沉丹田)及身体上其他随意肌之硬气功,亦可自然舒气,练习软气功.做到心无杂念,冥站随意之轻松精神状态.咏春拳基本功:黐手咏春拳基本功“黐手”是用来练习攻击及防守反应;更加是接近应用的互动练习。
最终练习至应用之手法(来留去送,甩手直冲)(不招不架,只是一下)。
咏春拳基本功黐手的.更深一层作用是在提升自身内力。
经由手腕接触互动,可以协调肌肉平衡,及身体重心的稳定性。
咏春拳基本功:脚法咏春拳基本功“脚法”包括坐马时练的腿力加上踢腿,步法使之灵活平衡之外,咏春拳基本功“脚法”的练习以脚消脚之攻击及保护自己。
蝴蝶侧步,可以避免对方攻击到自己的要害,还可以达到拌腿的作用。
咏春拳基本功:木人桩法咏春拳基本功木人桩也是中国武术中最常见的练习器材之一,以木材制造,有桩手及桩脚之设置。
容许少量活动(弹性)。
当作模拟敌人练习。
锻炼手部接触部分之刚强性,全身整体活动性。
步法之灵活性。
咏春拳基本功:六点半棍法咏春拳基本功六点半棍法也是南拳单头棍七法。
研习咏春拳基本功六点半棍法,可以增加臂膀之力及标马稳定。
六点为:上中路之枕、摊(挑)、枪(标、点)、下路之扫、拨、弹(撬)冚(压)及加上半点摭拦(退跃)。
咏春拳基本功:八斩刀八斩刀是咏春拳基本功的练习方法之一,由八路(段)组成,无甩手反刀之危害自身动作。
【咏春拳常见基本功训练教程】。
咏春拳秘而不宣的三关九节劲,宁练筋长一寸,不练肉厚三分!武谚有云:宁练筋长一寸,不练肉厚三分。
这说的是内家拳高手与外家拳高手在体型上的差别。
练外家拳的拳手大多肌肉发达.棱角分明.特别是有些拳手挺胸收腹时.胸肌凸起,八块腹肌如同搓板,十分健壮美观(也有个别体型不同的)。
但是.反观内家拳的拳手,却含胸溜肩,背部圆鼓鼓的,即使是身材最好的,也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放松时胳膊上的肌肉不带棱角,好像有一层水膘.这是经常放松身体肌肉所致;二是不管多瘦的内家拳拳手,腹部总是前凸,不易看到腹肌,这是经常气沉丹田所致。
一句话,内家拳高手多鹤形、龟背、溜肩、小腹微鼓、皮肤柔韧。
因内家拳高手善于运用放松呼吸的法门炼气、炼劲.内气饱满.故而背部或后臀略似龟背。
龟背形成的原因是,当人体脊柱舒展到最佳状态时,就会类似猫科动物的脊柱一样是聋拉着的。
尤其像猫在蹲着的时候,背是圆的。
世人往往误以为是驼背.其实这正是传统内家拳拳术中要求习练者必须达到的含胸拔背。
而溜肩是发力顺畅的一种最佳状态,是人体通过拳法训练后.后天返先天而导致生理改造上的一个重要标志。
皮肤柔韧则触觉灵敏,筋长且富有弹性,有听劲化劲之能。
小腹微鼓说明丹田气充盈.气息绵长,平时用于养生,战时爆发为汹涌澎湃的内力,寻常一击即可将人弹出数尺之外。
当一拳打在外家拳拳手的肚子上时,会感到如同打在一块钢板上,震得手生痛。
而当一拳击中内家拳拳手的肚子时,却如同打在皮球上,会将人弹飞。
此外,外家拳高手的外形多见棱角.如同楷书;而内家拳高手行拳时的外形如同行云流水.似行书或草书。
外家拳行拳时对身形的要求多为挺胸塌腰,发力刚猛迅捷;内家拳则崇尚含胸拔背,柔韧连绵,劲力内敛,锋芒不露。
由此可见.内家拳发力训练强调的是.‘行气炼劲、神筋拔骨”。
一切内家拳修炼的法门,均是针对人体内在气息、筋骨的训练.而非外在肌肉的训练。
咏春拳的发力技术,要求习拳者颈椎、双肩、双肘、双腕、腰椎、双股、双膝、双脚腕共十四个关节同时作用发力,这样发出的力星作用于对手时才够整、够透、够劲;可以在一寸到三寸的距离内发力.将人穿透性地击倒或者弹飞。
咏春拳基本功教学咏春拳基本功教学咏春拳是一种十分科学化和人工化的拳术。
其长处在于埋身搏击。
它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和上落快,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注重刚柔并济,气力消耗量少。
要练好咏春拳,其基本功必须得扎实,练习基本功的时间也不能少。
下面yjbys店铺为大家分享咏春拳基本功教学~一、转马:用脚板转,要钳住,加上手法练习,如披肘等等。
二、进马:擦着地而进(不擦也行),重心在后脚,先慢速,再快速练习。
三、退马:擦着地而退(不擦也行),重心在后脚,先慢速,再快速练习。
四、蛇形手:咏春拳的基本手。
五、连环拳:放松练,打出速度,练到一定程度劲力就会自然出来了,再配合马步练。
六、练马力:可独脚站马步,练马力。
七、抓筷子:练指力、腕力、前臂力。
八、手感练习(重点):1、单圈手:A(外桥手)与B(内桥手)双摊手相对,A向里用圈割手想把B割开再进攻,而此时B则顺势绕过A外侧再用伏手压住A,则A进攻不了了,接着由反方向回到双摊手。
换手练习。
2、双圈手:是双手同时做单圈手,一双手在内(B),一双手在外(A),以双摊手相对,处于外桥的A做圈割手把B割开再绕上来压住B,再逆向回到双摊手。
3、单蛇形手:A压在B的'上面,停留2秒后或者紧接着绕上去压在A的上面,接着A又上来,如此反复...4、双蛇形手:两只手同时做蛇形手,边做边配合步伐移动。
5、单粘手练习。
6、封手练习(在双粘手练习之前的练习)。
7、双粘手练习。
以上手部感觉练到一定时间后就会产生感觉了,可闭上眼睛对练。
九、打蜡烛测功力:用掌和拳分别测功力。
咏春拳基本功
咏春拳基本功
咏春拳基本功只有三个固定套路,它们分别是小念头、寻桥及标指,剩余的`套路都是咏春拳的其他武技基本功。
由于咏春拳讲求反应敏捷,注重技巧而非力量取胜,咏春拳基本功介绍也是由浅入深。
下面为大家分享咏春拳基本功三个固定套路。
咏春拳基本功:小念头
小念头是咏春拳基本功的初级拳套也是第一个套路,咏春拳基本功小念头主要练习摏马稳定,腿部和手部肌肉肌键伸展。
及手部动作之标准位置。
小念头其实就是利用小脑控制全身肌肉放松,松到一点肌肉都不必用。
因为小脑是管全身肌肉协调以及平衡的主要部位。
咏春拳之所以创办正是因为人体早已与生俱来一种潜在力量,能令得学习者不需运用肌肉努力就能击出极重的拳劲。
然而这种力量一般人难以利用大脑掌控,所以徐尚田宗师特别注重小脑的开发。
咏春拳基本功小念头要求有念头正,终生正之意。
全套拳由开马〈二字钳羊马〉起,至全套完结,全身〈除手部动作外〉都不动。
头要正,身要正,马要正。
全身其他肌肉放松。
呼吸自然。
共计108个动作,故又名“一百零八点手”。
咏春拳基本功:寻桥
咏春拳基本功的第二个套路是寻桥,属于中级套路。
用以练习步法及撑脚,配合之前所学习的手法,可以寻找敌人的桥手。
咏春拳基本功:标指
咏春拳基本功第三个套路是标指〈手不出门〉,同属高级套路。
以开马后第一个动作命名,只教授与品格良好及达到标准之入门子弟。
标指主攻,步手身全。
标指圈脚之后,练习脚法。
【咏春拳基本功】。
咏春基本功,咏春拳指法,上标指、下标指、内标指、外标指附详细图文详解咏春拳基本功教学之指法,上标指、下标指、内标指、外标指以手来说攻击线路最长的,毫无疑问是手指。
如果说拳和掌在击打时接触的是面,指接触的则是点。
所以,指法用于击打人体的最弱点,比如眼睛、咽喉、穴道, 无怪乎标指称为咏春拳里面的高级套路。
标指,长桥发力,一击必中,一发必胜!指法根据方向分为四种:上标指、下标指、内标指、外标指。
上标指动作步骤:以右上标指为例:[1] 开马,呈二字钳阳马,双手做问路手,左手为问手、右手为护手;[2-3] 左手回收,右手手腕转动使手指朝前方,右手臂夹肘归中,接着肘底发力运劲于手掌,在左手前臂底下自身体的中线位置击出,肘部伸直,手腕下沉,将手指翘起,力贯指尖;左手在上,呈按手。
动作要领:手指标出时肘部伸直,手指朝前翘起;两手同时到位,互相配合。
易犯错误:标出时手指立即翘起,没有沉腕的动作;手指在按手上面标出。
解读:“标指’’这个名称包含单招与套路.名字相同但含义不同这里所介绍的上、下、内、外标指均为单招动怍,是形容手指像抢一样标出去的意思;在后面要讲解到的套路标指,是表示整个套路风格如单招标指一样,属于以打为消、全面进攻。
下标指动作步骤:以右下标指为例:[1] 在二字钳阳马的基础上做问路手,左手为问手,右手为护手;[2-3] 左手回收,右手手腕转动使手指朝前方,右手臂夹肘归中,接着肘底发力运劲于手掌,在左手前臂上方自身体的中线位置击出,肘部伸直,手腕上挺,将手指下插,力贯指尖;左手在下,呈按手。
动作要领:手指标出时肘部伸直,手指下插;两手同时到位,互相配合。
易犯错误:标出时手指支持呆板地斜向下方,没有挺腕发寸劲的动作;下标指在按手的下面标出。
内标指动作步骤:以左内标指为例:[1] 开马,呈二字钳阳马,双手做问路手,右手为问手、左手为护手;[2-3] 双手向前伸出,肘部向内微曲,两手掌上下平置,掌心朝下,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右手回收,左手臂夹肘归中,肘底发力运劲于手掌,在右手前臂的上方自身体中线的位置击出,肘部伸直的瞬间手腕外挺,将手指折向右边(左手内门),力贯指尖;右手在下方,呈按手。
咏春拳基本功分解教学
咏春拳是中国武术中一种重要的传统拳术流派,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而闻名。
基础功是学习咏春拳的关键,它包含了一系列的动作和技巧。
下面将对咏春拳的基本功进行分解教学。
1. 站桩功:这是咏春拳的基本功之一,也是入门的第一步。
站立直立,保持身
体平衡,双臂自然放松。
通过调整呼吸和集中注意力,可以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2. 旋风腿:这是咏春拳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技术。
要做旋风腿,需要抬起一只腿
并迅速旋转。
重点是保持身体平衡和控制动作的速度和力度。
3. 直拳:直拳是咏春拳中最基本的攻击技术之一。
要练习直拳,需要站立直立,然后将拳头伸直向前推出,同时发力。
注意保持拳头和手臂的稳定,并保持整个身体的协调。
4. 护身拳:这是咏春拳中的一种防御技术,用来保护自己免受攻击。
要练习护
身拳,需要用手臂和拳头将身体前部覆盖起来,保持稳定并随时准备应对敌人的攻击。
5. 步法:在咏春拳中,步法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战斗中的移动和灵活性。
常用的步法包括直行步、直步退、侧步等。
需要注意的是,步法的运动要稳定、协调,并且与拳法配合使用。
通过这些基本功的分解教学,你可以逐步学习咏春拳的关键技术和动作。
但是
要记住,学习咏春拳需要时间和耐心,不要急于求成。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咏春拳的精髓。
祝你在学习咏春拳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咏春拳基本功动作之黐手图解黐手是咏春拳独有的练习法,想正确地学习黐手,必须有专门之老师指导,光凭书本实在很难领悟黐手之奥妙,但这总比自己盲目地摸索要好得多,事实上黐手亦不是什麽高深莫测的功夫,或万应灵丹,黐手只不过是一种定型的练习法,一种咏春拳的入门功夫而已,练习黐手有很多目的,有些人视黐手为练力法,有些则用来锻练触觉的敏锐,有的人用来熟习本能的,正确的咏春拳手法,我则认为它是一种生理与心理的练习方怯,现在虽有人将黐手之练习法拍摄成电影,但他们亦只能将动作之过程拍摄下来,影片实在无法解释黐手之效用。
黐手本身并不是一种搏击方法,它是一种培养手臂灵敏之触觉,及均衡感、方向感的方法,熟习黐手可以洞察对手之意向及动作,同时黐手亦使习者了解正确的肘部位置,适当的力量,研究出最经济之角度及动作,黐手强调力量之流动,练习者双方以和谐及相反的动作滚动他们的手,藉以培养流动力、练习者须保持不断的流动,初星者练习黐手,看起来就像角力比赛,托上压下,移左拨右,但练习黐手,手肘是固定的中心,不能左右摆动,而小臂和手掌在顺适动作和改变位置时,必须永远保持柔软,所以黐手的手应软如流水,但不是柔软如棉,应保持冲劲和坚定,但不是僵硬拼劲。
流动之力量,并不是什么「内力」之类的神秘力量。
有人说咏春拳是一种柔拳,但和其他所谓柔拳比较,咏春拳在结构上经济得很多,而且黐手应用多种不同的手法,使黐手之效用更大,在进攻上,咏春拳黐手主要是运用向前直送的力量,在防守上,黐手既用到把敌方攻势荡开的弧线(如膀手),亦应用了笔直渗透性的线条(如摊手),咏春拳的习者总是守著核心,使对手的动作保留在外围,更重要的是,如手培养力量不断流动的感觉,吏因流动力的存在而渗透,确切地把握住对手之每一空隙。
(1)咏春拳单黐手,双方以窄马步对立,四平八稳维持重心,但自始至终双脚之位置必须保持不变,开始练习时左边之一方以摊手伸出左手,右边之一边摆伏手,原理为,如果左边之一方改摊手为拳打向右边一方之胸前,右边之一方便可用伏手来化消。
咏春拳基本功:十二式藤圈手咏春拳十二式藤圈手是咏春拳的基本功之一,它基本包含了咏春拳上三路的主要手法,身法和心法。
通过藤圈有限的空间来规范练习者出手的角度,方位和力量。
增加肩,肘,腕三个关节和韧带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加强双手配合使用的流畅协调性别。
并可通过藤圈和桥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桥手的听劲能力。
并可快速,准确,自然地表达咏春拳的守中用中,沉肩坠肘,含胸拔背的要求。
从而使咏春拳手能潜意识应用子午线攻防技巧的习惯。
为以后练习小念头,沉桥,标指,木人桩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二式藤圈手总式代表了整个藤圈手的主要思想,咏春拳术的手法的主要难度都包含在内,只要练号总式,基本解决咏春拳术的招式的定型问题。
十二式藤圈手松肩主要练习肩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十二式藤圈手里练阴阳掌练习归铮的原理,更易表达咏春拳的中线原理。
十二式藤圈手圈手练习腕部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咏春拳的招式变化大多表现在腕部。
十二式藤圈手枕手练习向下切桥的发劲方法。
十二式藤圈手外廉为咏春拳的主要手法之一,练习在中线直出直入的攻防技法之一。
有里练阴阳掌为基础,就较易解决此式。
十二式藤圈手耕手为咏春拳的代表手法之一,特点在于中线切面转换手桥,难度不大,但常用,建议多练。
十二式藤圈手扑翼掌两手腕挂在藤圈,限制两手桥的变化空间。
主要学会左右转腰化劲和发劲。
十二式藤圈手三品掌为咏春拳非常有代表性的手法。
主要表达拍打、耕打和摊打。
练好此手法,就更易在运作中变换手法。
十二式藤圈手半摊膀和耕手为姐妹手法,方向相反。
十二式藤圈手内廉和外廉手为姐妹手法,外廉手是一手桥由中线向外遮拦发劲,一手配合冲拳发劲的攻防手法。
十二式藤圈手三星捶以藤圈挂在手腕上,利用藤圈的限位和圆的原理连续冲拳,产生的离心力,自然地增加出拳的频率,同时增加手桥的力量。
中华国粹之一,咏春拳系统教学之基本功--毒蛇吐信-以敏锐嗅觉危险,身如水唯快而不破。
前言;从2月23号到今天写了四篇咏春拳教程的文章,前四篇均都是讲解咏春拳的基本手法摊、拍、枕的作用与角度。
发现我这个仅仅只有寥寥数百人关注的号,每篇都有400-900间的阅读,按照百分比的计算来算,阅读高达百分之85.56%。
想想看到这个数据还是挺开心的,所以为了能让更多人可以学到想学的,又没必要浪费大笔时间与金钱去报课浪费金钱不说还浪费大笔时间。
最怕出门求学遇人不淑,遇到一些不良的教练,为了能够敛财不惜任何手段来讹诈学生的费用。
现在阿瑞我想让大家学得更好一点,教学模式从零碎的精选片段来教,变成系统一系列的来和大家讲解我们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咏春拳。
看过功夫明星甄子丹拍的叶问,大家深深的认识了咏春拳。
也才知道中国有这么一门这么书生文雅的拳术。
近期会主推咏春拳,后期会陆续更新其他的格斗术。
格斗系列包括有;截拳道、综合格斗、泰拳散打、拳击、超腿Bill Wallace、以色列马咖术。
咏春拳教学之基础㈠GIF二字钳羊马像我刚开始练的时候,我也是练的很尴尬,后来我坚持了半年每天三次这个动作,常年累计下来我既然感觉到了这个步法的微妙之处。
它的作用静态张力,令肌肉群收缩提高密度,使自己的腰部、臀部、大腿变得非常有弹性和有耐力。
GIF夹马这个动作是练腰部臀腿部的力量训练,为什么这么做呢?通常我们认为的力量是通过外界来的,是通过器材负重深蹲来的。
殊不知器材锻练带来对身体的隐患。
我们身体本身就有很多肌肉,而那些肌肉只是没有经过锻炼而缺乏力量。
只要现有的肌肉通过静态张力,类似瑜伽一样的静态或动态张力,都能增加肌肉的韧性和密度。
GIF转马在咏春拳里面,转马是很重要的一个马步,一个小小的转马可以让身体立刻脱离危险。
刚开始训练时,在转的时候我也会感觉到人会飘走或转不过来。
后来经过长期的夹马,重心也稳了些许,慢慢理解到师傅曾说,转马时想象脚底中心位置有个球在脚心位置,这样就可以很轻易的转动身体而不失重心。
咏春拳小念头筑基南有咏春,北有太极,咏春拳做为南拳中一种技击实用的拳法,以其自身的精简实用性深受技击爱好者青睐。
为了让更多的咏春爱好者了解咏春拳,少走弯路,本人愿将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个人对咏春拳的领悟心得整理成文,希望本文不仅仅是引导,而是揭示一种拳术的实质与本质。
一、摊手摊手是小念头中日字拳后的第一个手法,也是咏春拳中配合实用最多的手法。
在一定意义上讲,摊手就是松手放手之意,而在咏春中所谓的摊手是指摊开对方攻击的拳脚。
摊手是顺应对方的攻击而变的,所以在咏春拳中摊手属被动手法,而不是主动的。
手法形成过程:在二字钳羊马的基础上,手肘由自身中心线向前缓慢摊出(图1)。
当手肘距中心一拳距离时,整个摊手完成。
正确的摊手从侧面看,手臂呈V字型,手掌是平的。
易范错误动作:1.摊手时肘部外翻,没有沿身体子午线前行,导致肘部无法直接摊至中心(图2)。
2.摊手时桩马松散,手部过低,无法体验三角力点与沉肘之力(图3)。
3.摊手时肩架结构的变形使手法无法正确摊出,手部过于紧张用力,无法做到沉肘传递力量,使力量只能局限于手部表面,无法达到像水流一样绵绵不断,流过指尖(图4)。
辅助训练方法:1.运用小臂吊砖或垂物方式提高肘部与小臂的力量与平衡控制力。
可分三组练习,每组30秒到1分钟,每组间歇30秒。
垂吊重量由轻至重,也可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增加所吊重量与时长。
摊手训练目的:提高肘部力量及手肘与身体的整体力。
摊手实战运用:咏春拳中有些手法是单项练习而运用时却是组合运用的。
摊手往往用以摊压对方打来的桥手或被抓解脱时的配合攻击。
有人认为咏春摊手是用来挑开或挡开对方攻击手的。
试想对方打来的一拳的力量先不去说有多大,如果是格挡后再去反击,还没等出拳,对方的下一拳就会接二连三的打来,对方根本就不会给你反击的机会。
上述做法不但犯了咏春拳招手的大忌,也是不实际的。
换言之,如果是想挑开后再去反击不但自身的中心都给了对方更无法做到攻守同期,所以咏春拳强调摊打同时。
战例示范:1.摊手日字拳击面。
对于中远距离以直拳进步攻击我的对手,我转马同时左手摊其来拳手臂,同时右手日字拳攻其面部。
当对方收拳以另一拳打来时,我右手拳回收摊其来拳手臂,左手同时摊打其面部(图5~图7)。
运用要点:摊手时由中心摊出,须腰马转动,脚跟为轴,做到摊打同时,回转同步,连惯有力。
2.摊手破抓:对于抓我手腕欲攻击我的对手,我摊手反压其抓我的手腕,同时进步左手日字拳、平肘砸其头面部(图8—图10)。
运用要点:摊压时肘以中线为主不能外翻,腰马转动摊打同时。
3.摊打抢中:对于摆击我的对手,我转马以日字拳摊打,当对方力尽收手时,我右手日字拳变为圈手由下向上回圈其手臂以正掌攻其下额,左手护手同时拍其肘部(图11~图15)。
运用要点:此动作是以腰马转动回旋过程,运用时只有感应对方收发之力才能随势而进,转动及时拍打同时。
二、耕手耕手是一种被动反击性的手法,在街头打斗中用之最广。
耕手在一般情况下不会给对方造成太大伤害,但却可以达到瞬间解脱的目的。
多次实践得出结论:一个没有经过特殊训练的人,在正常的情况下被人扭住手臂时,第一反应就是向回拉手臂或将小臂绷紧,而事实证明这种局部用力,绝无效果而言;而耕手则是运用大小臂之间的整体支点轴承式旋转之力,这种力对手很难克服。
耕手可分为前耕手、后耕手和左右耕手,不同的耕手在实战中有着不同的用途。
左右耕手的形成:在二字钳羊马的基础上,左手掌心向下耕出,随势右手向下耕出(图16~图18),耕手时肘部要紧贴身体以掌根为力点直向下方耕出。
后耕手的形成:在左右耕手的基础上,双手同时上提至腰际(图19),掌心向后同时耕出(图20~图21),后耕手时手部的高度应与臀部保持齐平,两手之间紧凑为主。
前耕手的形成:在后耕手的基础上,双手同时向前提至腰际(图22)向前斜向耕出,以掌根为力点,高不过小腹,低不过裆(图23)。
耕手时易范错误:1.耕出的手过高,无法发挥身臂三角支点和整体力量(图24)。
2.耕出手过低,使上体肩架结构变形,导致力量无法全面发挥(图25)。
3.双手间距过大,失去原有重心与结构的平衡,无法正确防护中心(图26)。
辅助练习:运用靶子或沙袋进行耕手的定形训练,感应手部力点的位置和准确性。
以二字钳羊马站立,将手臂抬至与肩同高,自然垂放做甩掌练习,目的是舒放手臂与对抗肌的局部紧张,提高耕手速度。
耕手训练目的:提高大小臂之间协调整体性,以及对抗肌松弛产生的振动之力。
耕手战例示范:1.前耕手破膝顶与对方发生冲突,对方突然搂我头部以膝顶击我小腹或裆部时,我以前耕手耕其裆(图27),同时右手耕手不变,左手耕手变拳击其面部(图28)。
运用要点:耕手时两手间紧凑有力,不可脱节。
日字拳反击时要在对方收膝的同时完成。
2.右耕手破扭臂:对于抓我腕部扭我臂的对手(图29),切忌与其较力,而是以腰胯为轴顺应对方扭动之力,同时右手向下耕出进马冲撞对方(图30,图31),随即以日字拳重击其头部(图32)。
,运用要点:转胯与耕手同时,日字拳攻击时左手必须拦格进行伏打,以防对方在次反击。
3.后耕手破搂抱,身后偷袭的对手远比正面来的对手更具威胁性,因为我们无法用眼睛辨别对方将要做什么。
当对手突然从身后搂抱时,此时我的手臂全部被对方抱住了,我以腰胯左右转动手臂向后移,同时手掌提至身后,随即双手同时向后耕出,目标是对方的小腹或裆部,当对方遭遇攻击松弛双手时我随即转身以右手日字拳击其头部太阳穴(图33~图38)。
运用要点:必须将身体放松才能运用腰胯突然抖动之劲方能解脱。
一、什么是咏春拳基本功?提起广州咏春拳,广大武术爱好者都为它精湛的技艺所折服。
但是,人们在练习广州咏春拳的过程中,往往容易留连于咏春拳的奇妙手法,而忽视对咏春拳基本功法的修炼。
而广州咏春拳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跻身中国武术之林,很大程度取决于广州咏春拳有一套严谨合理的基本功训练法。
武术界有句谚语“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所谓吃工夫熬工夫,高层次修炼必须在条件具备、方法正确的前提下,用大量的时间去“堆”,用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光阴去“磨”,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功夫在不长的时间内上一个层次。
任何功夫都一样,离开基本功去寻求所谓捷径,都仅是“三脚猫”功夫,都是不能成大器的。
那么什么是广州咏春拳的基本功法呢?广州咏春拳的基本功由佛山张保所创,定型于广州咏春宗师岑能,这就是习广州咏春拳者要熟习的广州咏春入门十二式。
只有将咏春拳入门十二式练好,才算打好咏春拳的基础,为日后的套路练习、获取劲吸“黏桥打”高级手法打下基础。
那么,广州咏春拳入门十二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现按前辈编排逐一介绍如下。
基本拳法:子午捶。
十二式编排:偏身捶、毒龙捶、拉箭捶、内搭手、外搭手、三品掌、阴里帘掌、阳里帘掌、纳内帘手、纳外帘手、扑翼掌、白鹤寻狐,共十二式。
广州咏春前辈统称为“三拳两掌三内外”。
当然也有人为了方便记忆,将其编为一鹤二掌三内外四大捶,不过这样却变成“十三式”了,因为“子午捶”是编排在“十二式”之外的。
十二式也罢,十三式也罢,不过是有助于记忆而已。
二、广州咏春拳十二式练好广州咏春拳十二式,你就获得了咏春拳的入门路径。
以前曾经使你心旷神怡的功技法,如寸劲(零距离发劲)、整劲(咏春门叫身、手、步)、三合一爆劲、铁臂劲、站桩功等,均可仰仗“十二式”练至大成。
饮誉武坛的李小龙所创立的截拳道,主要内容均源于咏春拳十二式。
所谓“妙法法中生妙法,奇功功上见奇功”,“十二式”是广州咏春拳的大平台。
难怪目前一位仍活跃在北方拳坛的意拳朋友,在看了我们演练的咏春拳十二式后惊呼:咏春拳十二式已涵盖了形意拳的所有内容!我们根据习武教武的实践得出经验:咏春拳十二式是练好咏春拳的一道门。
咏春拳功夫好不好,应先看“十二式”打得好不好。
告诉你一个“秘密”,如果你诚心要和某“大师”学咏春,但又不知他的根底如何,你可先观察一下他的“十二式”,跟他扯扯三星捶。
如果连“十二式”都练得不伦不类,那么他的咏春功夫也不会太好,这是检验真假咏春师父的一个标准。
广州咏春拳宗师岑能先生当年在佛山天海茶楼练功,仅练一个“偏身捶”,就把天台阶砖用脚磨凹两寸。
“十二式”的修为是论年不论月的,除正确的方法外,没有二至三年的磨练,不可能成功。
再告诉你一个“秘密”,如果你真的练好了“十二式”,那么你要出场打擂台,除了补充一些必要的身体素质训练(如跑步、沙袋等)外,必备的攻防手法已足够了。
换句话说,“十二式”的手法比现代搏击的手法丰富得多。
从老一辈宗师遗留下来的拳诀中,我们得到了练习咏春十二式的理论启示:钳羊马步,膝要朝中。
马开一尺,不宜宽松。
上身宜软,下重钳功。
挺阴缩臂,落膊收胸。
手穿心发,肘要对中。
子午手颈,灵活运用。
阴阳知觉,法门所宗。
马如机剪,桥若弹弓。
身如鹤立,目似灯笼。
横冲直撞,手若游龙。
三、广州咏春拳十二式演示1.子午捶子午捶是本门最基本、最凌厉的攻击手法之一,它攻中有防防中寓攻。
要求手由心发,又穿心而出(由心部向前虚引一条直线,左拳穿越此线向右,右拳穿越此线向左),肘要对中(“中线”理论,沿身体小线向前虚引一条直线,拳打出后肘尖在这条线上)。
所谓子午捶即中线捶,要求守中用中。
“子午”取意于中国易学文化的中线理论。
子午捶练习又叫“扯三星捶”。
根据中国古代的术数文化:三三不尽,六六无穷,子午穿心捶打上下是子午捶,连续练习就叫“扯三星捶”了。
练好子午捶,可使你双手出拳快而有力(包含长短劲),通过伸筋拔骨的对拉,可放松肩肘关节,使劲力顺利通过腰间传导到拳面。
据说,澳大利亚咏春拳网术总会主席张卓庆,于 1984年在美国波士顿哈佛大学创造了“扯三星捶”每秒击8.3拳的纪录。
在实际搏击中,子午捶可见空则击,得隙则发,更可结合其它手法搏杀。
枪法有云:中平枪,枪中王,当胸一枪最难防。
子午捶就是咏春门的“中平枪”。
动作说明:以二字钳羊马起式,要求双膝内钳,提肛收腹,落膊收胸,头顶中天,如待发之弓(图1,图2)。
左拳沿中线打出(图3,图4)。
每拳发出时一用力则另一手尽力回抽,交替出举。
两手形成,一前—后的对拉劲或二挣劲(图5—图10)。
每次须操练过百,力尽而止,目久功成。
540)this.width=540" vspace=5>在出拳的瞬间,要求练武者全身的十四个大关节 (颈、双肩、双肘、双手腕、腰、双膝、双脚腕)同时发劲,借助蹬地的反作用力,形成强大的螺旋力与弹别力,这就是广州咏春拳的发劲基础原理。
只要充分挖掘身体每一发力部位的潜能,劲往一处使,其整体爆发出的能量与局部发出的能量是不同日而语的。
对练说明:两人相对而立,按上述咏春桩要求立马,然后两人同时发捶(图11,图12)。
注意两人三星对扯不是手桥横碰发力,而是挤开对方拳桥力,使对方手桥偏离中线。
通过如上“扯三星”的训练,学习者将拳桥劲大增,足可截击对手的直接攻击(图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