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咏春拳秘传基本功
- 格式:docx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12
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方法咏春拳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以简洁、实用、快速的进攻和防御技巧而闻名。
基本功是咏春拳的基石,通过训练基本功可以培养身体的灵活性、力量、速度以及技术的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方法。
一、站桩练功站桩是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之一,通过稳定的站立姿势可以培养内力和身体的控制力。
具体方法如下:1.站立姿势:两脚与肩同宽,脚尖稍微外扣,双膝微屈,身体放松,保持直立。
2.手臂动作:双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内,手臂微微弯曲,手肘下垂,放松手腕。
3.呼吸方法: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呼吸平稳缓慢。
站桩练功可以选择不同的姿势进行,如足低桩、手低桩、中桩等。
每个姿势保持5分钟到10分钟,每日进行多次。
二、桥手练功桥手是咏春拳的重要手势之一,通过训练桥手可以改善上肢力量、灵活性和手部的准确性。
1.桥手动作:将右手伸直,手心向上,手指稍微弯曲成拳状。
左手握拳,放在胸前,拳面向前。
2.桥手练习:左右手交替练习,每次保持10秒钟,每日进行多次。
三、步法练功步法是咏春拳中最基本的运动形式,通过合理的步法可以进行快速的移动和灵活的转向。
1.方步:以右脚向左斜前方踏出一步,再以左脚向右斜前方迈出一步,形成侧移的步伐。
2.斜步:以右脚向右前方斜移迈出一步,再以左脚向左前方斜移迈出一步,形成交叉的步伐。
3.前行步:以右脚向前迈出一步,再以左脚向前迈出一步,保持前行的步伐。
4.后退步:以左脚向后退一步,再以右脚向后退一步,保持后退的步伐。
步法练功可以在平地上进行,先进行基础步法的训练,然后逐渐加入转向、闪避等技巧的练习。
四、挡拆练功挡拆是咏春拳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训练挡拆可以提高反应速度和准确性。
1.基本挡拆:站立姿势,右拳略微上举,以掌面向上,左拳放在胸前,掌心向前,做被拳的防御姿势。
练习时可以请教伙伴出拳进行挡拆,注意手眼协调和反应速度。
2.模拟拆打:在基本挡拆的基础上,可以模拟实际的拳击动作进行练习,注意保护好拳头和身体的稳定。
咏春拳基本功咏春入门技法咏春拳基本功咏春拳基本功咏春入门技法咏春拳基本功话题:咏春拳基本功武术叫什么名字个人经历对手中国武术博大精深,经过千年的发展,更是分出了很多的派系,其中,咏春是其中的一支。
咏春的声名大噪还是因为叶问对于咏春的发扬。
提高咏春,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叶问,是啊,叶问对于咏春乃至中华武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许多人因为看了相关影视作品都非常的渴望去学习咏春,小编也不例外,那么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咏春拳基本功,以及咏春拳实战教学。
另外在和大家谈一谈咏春拳历史。
咏春拳基本功练习转马用脚板转,要钳住,加上手法练习,如披肘等等。
进马擦着地而进(不擦也行),重心在后脚,先慢速,再快速练习。
退马擦着地而退(不擦也行),重心在后脚,先慢速,再快速练习。
蛇形手咏春拳的基本手。
连环拳在练习这样拳法的时候需要全身与精神的放松,寻找速度感,打出速度来,毕竟咏春强调的是快,久而久之,练到家的力量和速度就会一并的体现出来了,之后再配合之前的马步进行练习。
练马力可独脚站马步,练马力。
抓筷子练指力、腕力、前臂力。
手感练习(重点)单圈手A(外桥手)与B(内桥手)双摊手相对,A向里用圈割手想把B割开再进攻,而此时B则顺势绕过A外侧再用伏手压住A,则A进攻不了了,接着由反方向回到双摊手。
换手练习。
双圈手是双手同时做单圈手,一双手在内(B),一双手在外(A),以双摊手相对,处于外桥的A做圈割手把B割开再绕上来压住B,再逆向回到双摊手。
单蛇形手A压在B的上面,停留2秒后或者紧接着绕上去压在A的上面,接着A又上来,如此反复...双蛇形手两只手同时做蛇形手,边做边配合步伐移动。
单粘手练习封手练习(在双粘手练习之前的练习)。
双粘手练习以上手部感觉练到一定时间后就会产生感觉了,可闭上眼睛对练。
打蜡烛测功力用掌和拳分别测功力。
咏春拳基本功咏春入门技法_咏春拳基本功黎钊华师傅所创的《黎式咏春拳》实战搏击技法,以“打苍蝇和捉大象”来比喻。
广州咏春拳秘传纳外内帘手大凡搏击之道,离不开控制与反控制。
在拳脚交加之际,能有效地控制敌人,就能稳操胜券。
在咏春拳的搏击理念中,强调逼而打之和黐而打之的心法,实则也是为了控制战局,形成一个“只有我打你而没有你打我”的良性局面。
咏春拳脱胎于福建鹤拳,传说清朝时,五枚师太因见蛇鹤相斗而悟出咏春拳,所以,在咏春拳中有大量以鹤为形的身形手法与步法。
以白鹤的凌厉双翅、锋利双爪及尖喙为仿生对象,不但适合搏击,而且运动幅度大,攻防配合亦相当到位。
在古代,“手搏”就是一种以打法为主的技术,并辅以踢法、摔法和拿法,属于徒手格斗技。
咏春拳强调以双手打法为主体技术,不但继承了传统“手搏”积累的经验,而且还有所创新,而咏春拳的“纳外内帘手”就是这种综合体现。
其特点有三:第一,双方对峙时,先发制人与后发制人并重。
先发制人可以“抢”为主,除可以“先下手为强”抢占对手的中线外,更可抢攻敌方,所以要“因时而攻”。
第二,纳外内帘手是双手并重,双手可以在同一时间内使出不同形态的招式,发出不同的劲力(图1),这是“连消带打”的基础。
人体是对称的,像建筑物的设计一样,外有几何中心线,内有力学重心线。
当以双手为主技击时,意念中可将身体一分为二,设计与搏击有关的动作,其单手的每个关节都有特定的运动方向和劲力方向。
如将手视为兵器时,单手的基本动作可有刀、枪、剑、斧、锤、盾、钩等许多作用。
当将左右合二为一,有规则组合动态格斗模式时(散手),其左右动作对称与否均可,但整体必须动态平衡。
双手同做一动作可模仿双刀、双剑等(图2),做不同动作可模仿一刀一盾或一枪一钩等,这是连消带打的原理(图3)。
第三,守中打中是咏春拳攻防意识的不二法门。
咏春拳的中线理论是在无数次实战中总结出来的,竟与古罗马经济学家柏列图的经济理论极为相似。
柏列图在长期对经济活动的观察中,总结出如下规律:在当时的罗马,80%的财富由20%的人占有;在日常买卖交易中,80%的销售额往往由众多买主中的20%下订单;在生产一种产品中,80%的质量问题往往是由仅占20%的原因导致的;在公司的库存原料中,可能有20%的品种,其价值占总库存的80%。
咏春拳小念头筑基南有咏春,北有太极,咏春拳做为南拳中一种技击实用的拳法,以其自身的精简实用性深受技击爱好者青睐。
为了让更多的咏春爱好者了解咏春拳,少走弯路,本人愿将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个人对咏春拳的领悟心得整理成文,希望本文不仅仅是引导,而是揭示一种拳术的实质与本质。
一、摊手摊手是小念头中日字拳后的第一个手法,也是咏春拳中配合实用最多的手法。
在一定意义上讲,摊手就是松手放手之意,而在咏春中所谓的摊手是指摊开对方攻击的拳脚。
摊手是顺应对方的攻击而变的,所以在咏春拳中摊手属被动手法,而不是主动的.手法形成过程:在二字钳羊马的基础上,手肘由自身中心线向前缓慢摊出(图1)。
当手肘距中心一拳距离时,整个摊手完成。
正确的摊手从侧面看,手臂呈V字型,手掌是平的。
易范错误动作:1.摊手时肘部外翻,没有沿身体子午线前行,导致肘部无法直接摊至中心(图2)。
2。
摊手时桩马松散,手部过低,无法体验三角力点与沉肘之力(图3)。
3。
摊手时肩架结构的变形使手法无法正确摊出,手部过于紧张用力,无法做到沉肘传递力量,使力量只能局限于手部表面,无法达到像水流一样绵绵不断,流过指尖(图4)。
辅助训练方法:1.运用小臂吊砖或垂物方式提高肘部与小臂的力量与平衡控制力.可分三组练习,每组30秒到1分钟,每组间歇30秒。
垂吊重量由轻至重,也可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增加所吊重量与时长。
摊手训练目的:提高肘部力量及手肘与身体的整体力。
摊手实战运用:咏春拳中有些手法是单项练习而运用时却是组合运用的.摊手往往用以摊压对方打来的桥手或被抓解脱时的配合攻击。
有人认为咏春摊手是用来挑开或挡开对方攻击手的.试想对方打来的一拳的力量先不去说有多大,如果是格挡后再去反击,还没等出拳,对方的下一拳就会接二连三的打来,对方根本就不会给你反击的机会。
上述做法不但犯了咏春拳招手的大忌,也是不实际的。
换言之,如果是想挑开后再去反击不但自身的中心都给了对方更无法做到攻守同期,所以咏春拳强调摊打同时。
广州咏春拳秘传基本功_咏春拳13招基本手法广州咏春拳秘传基本功_咏春拳13招基本手法一、什么是咏春拳基本功? 提起广州咏春拳,广大武术爱好者都为它精湛的技艺所折服。
但是,人们在练习广州咏春拳的过程中,往往容易留连于咏春拳的奇妙手法,而忽视对咏春拳基本功法的修炼。
而广州咏春拳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跻身中国武术之林,很大程度取决于广州咏春拳有一套严谨合理的基本功训练法。
武术界有句谚语“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所谓吃工夫熬工夫,高层次修炼必须在条件具备、方法正确的前提下,用大量的时间去“堆”,用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光阴去“磨”,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功夫在不长的时间内上一个层次。
任何功夫都一样,离开基本功去寻求所谓捷径,都仅是“三脚猫”功夫,都是不能成大器的。
那么什么是广州咏春拳的基本功法呢?广州咏春拳的基本功由佛山张保所创,定型于广州咏春宗师岑能,这就是习广州咏春拳者要熟习的广州咏春入门十二式。
只有将咏春拳入门十二式练好,才算打好咏春拳的基础,为日后的套路练习、获取劲吸“黏桥打”高级手法打下基础。
那么,广州咏春拳入门十二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现按前辈编排逐一介绍如下。
基本拳法:子午捶。
十二式编排:偏身捶、毒龙捶、拉箭捶、内搭手、外搭手、三品掌、阴里帘掌、阳里帘掌、纳内帘手、纳外帘手、扑翼掌、白鹤寻狐,共十二式。
广州咏春前辈统称为“三拳两掌三内外”。
当然也有人为了方便记忆,将其编为一鹤二掌三内外四大捶,不过这样却变成“十三式”了,因为“子午捶”是编排在“十二式”之外的。
十二式也罢,十三式也罢,不过是有助于记忆而已。
二、广州咏春拳十二式练好广州咏春拳十二式,你就获得了咏春拳的入门路径。
以前曾经使你心旷神怡的功技法,如寸劲(零距离发劲)、整劲(咏春门叫身、手、步)、三合一爆劲、铁臂劲、站桩功等,均可仰仗“十二式”练至大成。
饮誉武坛的李小龙所创立的截拳道,主要内容均源于咏春拳十二式。
所谓“妙法法中生妙法,奇功功上见奇功”,“十二式”是广州咏春拳的大平台。
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方法咏春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它源于福建省南少林寺的少林拳派,是一种以“韵律为首,劲力相应”的武术技艺。
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方法非常重要,本文将介绍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方法。
一、基本姿势在咏春拳中,首先要掌握的是基本姿势。
咏春拳的基本姿势包括骑马步、圆形拳、直拳、半步东南、手势等。
这些基本姿势是咏春拳训练的基础,在实战中非常重要。
二、基本步法咏春拳的基本步法有三种:进步、后退和侧步。
进步步法是向前移动一个步骤,在此过程中移动身体同时进行进攻和防御;后退步法是向后移动一个步骤,在此过程中防守做好反击的准备;侧步步法是向两边移动一个步骤,既可实现身体的转移,也可配合攻防。
三、基本手势咏春拳的手势非常多,其中半步东南手和指手是相对重要的两个手势。
半步东南手是咏春拳的核心之一,它主要强调手部与身体的协调,手势比较单一,动作却非常重要。
指手则是咏春拳中非常独特的手势,它通过手指的操控来达到防御和攻击的效果。
四、基本动作练习咏春拳的基本动作训练包括拳击、踢腿、抓拿、擒敌等。
这些动作在实战中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练习者增强力量、提高速度、发展灵敏度,并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五、基本应用训练在咏春拳中,基本应用训练包括六合推手、三合推手、黐手等。
这些训练可以让练习者有很好的应用能力,可以理解对手的力量,并在攻防中及时做出反应。
总的来说,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学习咏春拳的前提条件,可以帮助练习者建立起足够的基础技能,以便在后续训练中打好基础。
同时,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也是非常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在学习过程中将会带给你强烈的成就感。
咏春拳基本功动作之咏春拳站桩和中线原理图解咏春拳正右站桩:正确的正右站桩法为双脚分立,宽度不宜过宽或过窄,将身体的重量平均分落于双脚上,双膝微屈,上身保持正直,双手置于身体的中线上,右手置于左手前即成右站桩,左手在右手之前即成左站桩。
咏春拳正左站桩:咏春拳右站桩:以正右站桩之步法站立,然后将右脚前移一步,身体以侧面对敌,身体重量大部分落于后脚上,膝盖仍保持微屈,双手护于身体中线上,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成右站桩,左站桩与右站桩方法相同,惟将左脚前移,左手置于右手之前即成。
咏春拳左站桩:咏春拳右坐马桩:右坐马桩即以正右站桩步法将身体转向左方,以身体右侧对敌,双膝弯曲,将身体重量落于右腿上,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掌心转向下,而左手之位置应微微降低,双手仍护于身体中线上。
左坐马桩与右坐马桩之要领相同,惟将身体转向右方,双手之位置相对改变即可。
咏春拳左坐马桩:中线原理是咏春拳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原理,中线原理可说是咏春拳基本攻防技巧的核心,它的应用极广,在咏春拳的桩法、手法及各种进退法中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如果不谙中线原理,则难练咏春拳之最高境界。
以下举例说明双手改变位置时仍应保持在中线上移动的原理。
1.正右站桩法中,由于右手及左手皆护在胸膛的中线上,便形成一最佳之摆桩姿势。
2.正右站桩法变为左站桩时,姿势不变,双手移动时保持在中线上移动,便避免露出身体的空门。
3.做标指攻击时,手指由中线位置上直线击出,身体的空门并未暴露出,虽是一个攻击的动作,但同时仍具有防御的作用。
如左手之标指攻击已经完成,左手已伸直在前,右手在后,但双手仍在中线上,当右手准备出击之同时,左手顺着原出击路线收回,即保持在中线上移动;右手继续向前击出,左手继续后收的动作,当右手完全伸直,而左手亦恢复至原先位置时,此动作便算完成,双手的位置虽已互换,但双手只在中线上做上下及前后之动作。
4.左站桩法中,左手前伸护在中线上,改为右站桩法时方法相同,将右手前伸护在中线,但不论身体或双手之位置如何变换,其中线则永远不变。
咏春拳基本功动作之挡法四门图解咏春拳“四门”之说,最常见的是在李小龙的武学论著之中。
若在人体中间画一条垂直线,而在剑凸(俗称“鸡心”)的位置打横再画另一条水平线。
那么,人体便被平分为四大部分。
若将左手放在身体的中间位置,向前微伸,指与腕便触碰着刚才提及的垂直线。
以左手为中心点,将那被平分的四大部分,称作“高外侧门”(outside high gate).“高内侧门”(inside high gate),“低外侧门”(outside low gate),“低内侧门”(insidelow Rate),而四者合称“挡法之四门”(four corne rs)。
当手肘放了在身体的中间,成为“不动肘”。
只要将前臂略为移动,便已掌管四门。
黐手练习进行时,四手相交,互有攻守,于是四门兼及。
看守好四门,是黐手的基本任务。
标手、上径、下径、外捆、内捆等看守四门的手法出现的次数愈多,咏春的墓本功就愈练得好。
四门之范围与“不动肘”原理的范围相同,在此四方形之面积内,加以区分为四块均等面积的区域作为各种挡法之依据。
例如前手的上半侧为“高外侧门”,任何攻向此门之攻击,可以由前手挡至外侧,而打向“高内侧门”的攻击,将由后手挡至内侧,四门内的每一门又可由侧面加以区分为前、后两部分,任何攻向前门部分的攻击可由前手来防御,而攻向后门部分之攻击可由后手来防御。
1.高外侧前挡:这是一个高外侧前挡的例子,注意双手的位置,一手在上,则另一手必在下。
2.高外侧后挡,这是一个以左手来做高外侧后挡的例子,左手将对手之攻击挡向后外方。
3.高内侧前挡,这是一个以右手来做高内侧前挡的例子,左手在前,右手在后。
4.高内侧后挡:做高内侧后挡时,可以右手做挡法,同时左手做直拳攻击。
5.低外侧前挡,低外侧前挡可以右手之外腕做下挡之动作来实施。
6.低外侧后挡,低外侧后挡可以由左手掌向下做外挡之动作来实施。
7.低内侧前挡,低内侧前挡可以右手向下做内挡来实施。
8.低内侧后挡:低内侧后挡则可由左手向下做内挡来实施。
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咏春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和上落快,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注重刚柔并济,气力消耗量少。
要练好咏春拳,其基本功必须得扎实,练习基本功的时间也不能少。
下面一起来看看咏春拳基本功训练教学吧~咏春拳分了许多派系,每个派系的训练方法都各不相同。
因此,请大家不必深究名词语法。
咏春拳基本功三个内容:手法,步法,腿法手法,步法,腿法也只有三个内容。
分别是:摊手,膀手,扶手,转马,进退马,圈马,前后穿心脚,侧踹,铲脚。
其余内容都为变化组合而已基本功的训练阶段:第一阶段:记住原理和原因。
这个阶段很重要,这是自我纠正错误的.很重要的阶段。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做才是正确的,或者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或者这么做有啥用?那你便无法自己提醒自己纠正动作。
练多久都是歪的。
第二阶段:纠正动作。
咏春拳许多动作,如手入中线等,都是违反正常人平时的生活习惯的。
许多类似的违反常规的动作,都需要通过练习基本功来纠正。
第三阶段:形成习惯。
将基本功练到成为自己的习惯,一出手便是一个很符合实战要求标准的手法身法腿法,如此才能在实战中运用出来。
抵达第三阶段的时候,你对该项的基本功也就训练完成。
可以进行下一项基本功训练了。
基本功的训练内容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内容如下1、散式2、小念头3、木人桩(有些派系会使用木人桩辅助训练基本功)散式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个散的招式。
咏春的散式很多。
不同派系的散式名称动作也略不同。
最出名的是12散式。
但是每个派系的12散式也各有不同。
在这里,我给大家一个练习散式的简单方法。
散式训练1、练习单个招式。
如:二字钳羊马,摊,膀,伏,前穿心脚,转马等~~2、熟练某些单个招式后,将招式组合起来。
如左摊,右拳的摊手冲拳。
如何组合自己想,自由组合,随你心意。
3、借助木人桩练习散式内容小念头是咏春的套路,其中包含了几乎所有的手法。
因此小念头的要勤于练习。
至于每天练习多少次?这个没有定数,如果你还不熟练,就练到熟练。
咏春拳基本功:十二式藤圈手咏春拳十二式藤圈手是咏春拳的基本功之一,它基本包含了咏春拳上三路的主要手法,身法和心法。
通过藤圈有限的空间来规范练习者出手的角度,方位和力量。
增加肩,肘,腕三个关节和韧带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加强双手配合使用的流畅协调性别。
并可通过藤圈和桥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桥手的听劲能力。
并可快速,准确,自然地表达咏春拳的守中用中,沉肩坠肘,含胸拔背的要求。
从而使咏春拳手能潜意识应用子午线攻防技巧的习惯。
为以后练习小念头,沉桥,标指,木人桩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二式藤圈手总式代表了整个藤圈手的主要思想,咏春拳术的手法的主要难度都包含在内,只要练号总式,基本解决咏春拳术的招式的定型问题。
十二式藤圈手松肩主要练习肩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十二式藤圈手里练阴阳掌练习归铮的原理,更易表达咏春拳的中线原理。
十二式藤圈手圈手练习腕部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咏春拳的招式变化大多表现在腕部。
十二式藤圈手枕手练习向下切桥的发劲方法。
十二式藤圈手外廉为咏春拳的主要手法之一,练习在中线直出直入的攻防技法之一。
有里练阴阳掌为基础,就较易解决此式。
十二式藤圈手耕手为咏春拳的代表手法之一,特点在于中线切面转换手桥,难度不大,但常用,建议多练。
十二式藤圈手扑翼掌两手腕挂在藤圈,限制两手桥的变化空间。
主要学会左右转腰化劲和发劲。
十二式藤圈手三品掌为咏春拳非常有代表性的手法。
主要表达拍打、耕打和摊打。
练好此手法,就更易在运作中变换手法。
十二式藤圈手半摊膀和耕手为姐妹手法,方向相反。
十二式藤圈手内廉和外廉手为姐妹手法,外廉手是一手桥由中线向外遮拦发劲,一手配合冲拳发劲的攻防手法。
十二式藤圈手三星捶以藤圈挂在手腕上,利用藤圈的限位和圆的原理连续冲拳,产生的离心力,自然地增加出拳的频率,同时增加手桥的力量。
咏春拳的基本功-发腰
发腰,顾名思意,就是发腰劲。
我学拳第一天,师傅教的就有这个发腰动作,咏春拳能否深造能否达到一定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就要看这腰发得好不好了。
现在流行的练法很多已经失了真,将发腰练成-转马(最差),将发腰练成-转腰(好一点),将发腰练成只是发腰(最接近)。
哪何为发腰?
发腰就是通过腰脊那三十几个关节的扭动,把劲力弹上四肢前端。
相信大家看过狗抖脱身上的水吧?那就是一个发腰动作,狗抖水时四肢(相当于我们的马步)是松而有抓地力的,毛发(相当于我们的桥手)是软而按切线发出的,同时它是可以做连续的抖作(相当于我们要能连续左右发腰)。
这是一个很难练的动作,我练了好多年还是不得要领,连膝关节都落了个劳损。
最后我偶然获得了感觉(或者是积累的结果吧)。
它有以下几个关键点,我写写我的体会,供同好者参考。
首先,必需从头到尾把脊骨节节松开。
其次,腰部到臀部要有力,以它为先行。
第三,马步要松活,不能死抠在地面上,第四,肩部要松到如同吊在腰上一样。
腰脊不松,只能做转马或转腰;马步不松,就会左右摇摆;肩部不松,腰劲就上不了手(腰劲上不了手就只是在为发腰而发腰)。
咏春基本功,咏春拳指法,上标指、下标指、内标指、外标指附详细图文详解咏春拳基本功教学之指法,上标指、下标指、内标指、外标指以手来说攻击线路最长的,毫无疑问是手指。
如果说拳和掌在击打时接触的是面,指接触的则是点。
所以,指法用于击打人体的最弱点,比如眼睛、咽喉、穴道, 无怪乎标指称为咏春拳里面的高级套路。
标指,长桥发力,一击必中,一发必胜!指法根据方向分为四种:上标指、下标指、内标指、外标指。
上标指动作步骤:以右上标指为例:[1] 开马,呈二字钳阳马,双手做问路手,左手为问手、右手为护手;[2-3] 左手回收,右手手腕转动使手指朝前方,右手臂夹肘归中,接着肘底发力运劲于手掌,在左手前臂底下自身体的中线位置击出,肘部伸直,手腕下沉,将手指翘起,力贯指尖;左手在上,呈按手。
动作要领:手指标出时肘部伸直,手指朝前翘起;两手同时到位,互相配合。
易犯错误:标出时手指立即翘起,没有沉腕的动作;手指在按手上面标出。
解读:“标指’’这个名称包含单招与套路.名字相同但含义不同这里所介绍的上、下、内、外标指均为单招动怍,是形容手指像抢一样标出去的意思;在后面要讲解到的套路标指,是表示整个套路风格如单招标指一样,属于以打为消、全面进攻。
下标指动作步骤:以右下标指为例:[1] 在二字钳阳马的基础上做问路手,左手为问手,右手为护手;[2-3] 左手回收,右手手腕转动使手指朝前方,右手臂夹肘归中,接着肘底发力运劲于手掌,在左手前臂上方自身体的中线位置击出,肘部伸直,手腕上挺,将手指下插,力贯指尖;左手在下,呈按手。
动作要领:手指标出时肘部伸直,手指下插;两手同时到位,互相配合。
易犯错误:标出时手指支持呆板地斜向下方,没有挺腕发寸劲的动作;下标指在按手的下面标出。
内标指动作步骤:以左内标指为例:[1] 开马,呈二字钳阳马,双手做问路手,右手为问手、左手为护手;[2-3] 双手向前伸出,肘部向内微曲,两手掌上下平置,掌心朝下,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右手回收,左手臂夹肘归中,肘底发力运劲于手掌,在右手前臂的上方自身体中线的位置击出,肘部伸直的瞬间手腕外挺,将手指折向右边(左手内门),力贯指尖;右手在下方,呈按手。
咏春拳常见基本功训练教程咏春拳基本功“坐马”同时是中国武术,特别是南拳的基本功练习开法之一。
下面,店铺为大家收集分享咏春拳常见基本功训练教程,欢迎大家点击查看。
咏春拳基本功:坐马咏春拳基本功“坐马”同时是中国武术,特别是南拳的基本功练习开法之一,北拳称为站桩,咏春拳基本功“坐马”主要是练习股四头肌、腓肠肌等腿部肌肉,以达致身体平衡。
于坐马期间,配合呼吸,采用腹式呼吸法,可锻炼腹直肌及外斜肌等躯干肌肉(气沉丹田)及身体上其他随意肌之硬气功,亦可自然舒气,练习软气功.做到心无杂念,冥站随意之轻松精神状态.咏春拳基本功:黐手咏春拳基本功“黐手”是用来练习攻击及防守反应;更加是接近应用的互动练习。
最终练习至应用之手法(来留去送,甩手直冲)(不招不架,只是一下)。
咏春拳基本功黐手的更深一层作用是在提升自身内力。
经由手腕接触互动,可以协调肌肉平衡,及身体重心的稳定性。
咏春拳基本功:脚法咏春拳基本功“脚法”包括坐马时练的'腿力加上踢腿,步法使之灵活平衡之外,咏春拳基本功“脚法”的练习以脚消脚之攻击及保护自己。
蝴蝶侧步,可以避免对方攻击到自己的要害,还可以达到拌腿的作用。
咏春拳基本功:木人桩法咏春拳基本功木人桩也是中国武术中最常见的练习器材之一,以木材制造,有桩手及桩脚之设置。
容许少量活动(弹性)。
当作模拟敌人练习。
锻炼手部接触部分之刚强性,全身整体活动性。
步法之灵活性。
咏春拳基本功:六点半棍法咏春拳基本功六点半棍法也是南拳单头棍七法。
研习咏春拳基本功六点半棍法,可以增加臂膀之力及标马稳定。
六点为:上中路之枕、摊(挑)、枪(标、点)、下路之扫、拨、弹(撬)冚(压)及加上半点摭拦(退跃)。
咏春拳基本功:八斩刀八斩刀是咏春拳基本功的练习方法之一,由八路(段)组成,无甩手反刀之危害自身动作。
【咏春拳常见基本功训练教程】。
咏春拳必杀技咏春拳是一种非常著名的中国传统武术,起源于中国广东省。
它以快速、直接和实用的技巧而著称,被广大武术爱好者所喜爱。
咏春拳的必杀技是其拳术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们不仅展示了咏春拳的独特之处,还在实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咏春拳的必杀技包含了许多不同的技巧和动作。
下面将介绍几种最常见和最有效的咏春拳必杀技。
1. 一线攻防:这是咏春拳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必杀技之一。
一线攻防强调的是快速和直接的进攻和防守。
在实战中,咏春拳士会利用自己的身体力量和灵活性,通过快速的手臂和腿部动作,以一线的攻防方式对敌人进行压制和反击。
2. 无形拳力:咏春拳注重利用对手的力量来达到更大的效果。
无形拳力是指在攻击过程中,咏春拳士通过准确的出拳和腿踢,将自己的力量转移到对手身上,从而使对手难以抵御。
这种技巧强调的是技术的准确性和速度的敏捷性。
3. 平步寻路:咏春拳非常重视在实战中保持平衡和灵活。
平步寻路是一种步伐技巧,它教导咏春拳士在攻击和防守过程中保持稳定和迅捷的脚步,以确保身体的平衡和动作的准确性。
4. 朝向中线:咏春拳讲究的是在交战中占据敌人的中线。
中线是两个对手之间最短的距离,将咏春拳士放在更有利的位置上。
通过朝中线进攻和防守,咏春拳士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战斗,并迅速发动必杀技。
5. 刚柔并济:咏春拳强调刚柔并济的原则,即在进攻和防守中同时使用力量和柔韧性。
通过灵活运用双方的力量,咏春拳士可以更好地抵御对手的攻击并顺利发动必杀技。
6. 全身协调:咏春拳强调全身协调的重要性。
必杀技不仅仅依赖于手臂和腿部的动作,还需要身体的其他部位,如腰部、骨盆和胸部进行协调配合。
通过全身的协调运动,咏春拳士能够以更高效和更准确的方式攻击对手。
总而言之,咏春拳的必杀技是其拳术的核心部分。
这些技巧强调的是快速、直接和实用性,可以在实战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不断的训练和精进技巧,咏春拳士能够掌握这些必杀技,提高他们在战斗中的竞争力,并展现咏春拳这一华夏传统武术的独特魅力。
咏春拳肘法,势如千钧(级肘,批肘,顶肘)咏春拳基本功教学之肘法:级肘,批肘,顶肘咏春拳的肘非常重要,在咏春拳理里面,肘中枢的原理是重要的一项。
肘是连接桥手(前臂)和后臂的关节,除了传输力量,更可以成为近身搏斗时极具杀伤力的武器。
咏春的肘法抿据运动轨迹分为:级肘、批肘、抽肘和顶肘。
级肘粤语里肘叫做“踭”,级肘的级,也是粤语发音。
粤语里的级做动词用,有由上往下盖、合的意思。
级踭在普通话里比较拗口,盖肘又似乎未能尽义,所以各取一边叫级肘了。
动作步骤:以右级肘为例:[1] 开马,呈二字钳阳马,双手做问路手,左手为问手、右手为护手;[2-3] 右脚往前探步,右手变拳,肘向外飞起,左掌轻附于右拳上;将右肘抬起至最高点,左肩下沉,重心落在左脚;[4] 向左转腰,右脚弯曲,右时猛地朝右前方下沉,以肘尖为发力点竖向砸下;左掌不变,右肘随势朝身体右下方折叠。
动作要领:始终以肘尖为发力点;肘部下沉时拉伸背部肌肉。
易犯错误:肘尖未抬至最高点;以前臂代替肘尖下砸批肘批肘在粤语里叫批睁。
批,就是横向。
动作步骤:以左批肘为例:[1] 以二字钳阳马、问路手为起式,右手为问手、左手为护手;[2] 身体作势右转,左手变拳,左肘抬至水平状,右掌轻附于左拳上;[3] 转马成左坐马,左肘运劲于肘尖随腰右转,水平横向扫击至右侧;右掌不变。
动作要领:始终以肘尖为发力点;肘击的轨迹在同一水平面上。
易犯错误:肘尖运动到右前方即停;肘击轨迹不在同一水平面上顶肘由后往前顶的肘法即为顶肘。
动作步骤:以左批肘为例:以左顶肘为例:[1] 开马,呈右T字马,双手做问路手,右手为问手、左手为护手;[2] 左脚向前,左手变拳回收,左肩下沉,肘尖甶下朝前运动,右掌轻附于左拳上;[3] 左脚经右脚内侧继续上前迈步,身体随之右转,左肘运动至前方;[4] 左肘运动至最前点时,以肘底发力,肘尖向上顶至与肩膀水平,右掌不变,身体完全右转成侧身。
动作要领:腰、肘、步同时到位;以肩为轴,肘尖由下至上逆时针运动。
广州咏春拳十二式广州咏春拳十二式广州咏春拳十二式作为一种用咏春自卫的速成课,有其很高的价值。
对于那些只需要简单技巧,不能抽出时间深入钻研咏春拳的人来说,十二式是他们起步的一个捷径。
那么广州咏春拳十二式怎么练呢?下面店铺来详细讲讲这块。
1、子午捶配合二字钳阳马和沿子午线爆发性地冲捶的方式进行练习。
并可延伸成带有冲击性的连环捶和三星捶。
子午捶训练自身的子午线的对准,攻击对方的'子午线,和共有子午线的控制。
练习子午捶的方法有蜡烛功、沙袋等。
2、偏捶又叫偏身捶,配合转马偏身的强大冲力出拳。
偏身拳同时训练面对面、侧身或侧翼运用咏春拳。
偏身捶也可以延伸为跪马捶。
3、独龙捶结合之前的两式练习的补充练习。
它由前站立的位置向侧面出拳再由侧身站立的姿势向前出拳。
它也可以结合连环拳和膀手活动,总的来说,独龙拳训练(咏春拳手)反应和来自侧面、背后的攻击,练习时应四个方向都练习。
4、箭捶利用独龙拳向前或向侧面进步攻击,要求身步协调。
同时训练降低身体作防守(快速站稳、改变子午线等等)和进攻(攻击、破坏重心、控制等等)。
5、三品掌练习摊手、撑掌和耕手动作在内、外门和下路的拦截。
同时也训练咏春拳手桥的三角型架构。
这个动作通常要配合搭挡打出高、低拳训练。
6、内/外帘阴阳掌也叫摊伏手,由咏春拳两个最初级的截取动作组成一套短而密的动作。
通过手桥上轻微的转变,达到拦截和打击的效果,也能延伸成踩打、半摊膀,等等。
7、内搭有时称为内帘手,由头两式组合演化,训练从子午线外门进入内门的技巧。
这一式由内部控手和外部连环构成,变化包括内摊和内捺。
8、外搭有时称为外帘手,内门接手的补充招式,结合内门连环控手的基础运用,可以延伸为外摊和外捺。
9、扣搭手利用张保式的远距离接手并加上压倒势的揆捶和另人窒息的紧密结构。
这个动作也可以延伸成扣捺手。
10、扑翼掌结合转动的力量用平掌攻击和令对方失重。
这一招也是变化多样,包括内门和外门,可以固地练习也可以配合移马练习。
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方法
导语:关于咏春拳四大捶是咏春拳所有基础功法的基础,更是咏春拳的力量源泉。
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方法,欢迎大家学习!
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方法咏春拳基本功
一、转马:用脚板转,要钳住,加上手法练习,如披肘等等。
二、进马:擦着地而进(不擦也行),重心在后脚,先慢速,再快速练习。
三、退马:擦着地而退(不擦也行),重心在后脚,先慢速,再快速练习。
四、蛇形手:咏春拳的基本手。
五、连环拳:放松练,打出速度,练到一定程度劲力就会自然出来了,再配合马步练。
六、练马力:可独脚站马步,练马力。
七、抓筷子:练指力、腕力、前臂力。
八、手感练习(重点):
1、单圈手:A(外桥手)与B(内桥手)双摊手相对,A 向里用圈割手想把B 割开再进攻,而此时B 则顺势绕过A 外侧再用伏手压住A,则A 进攻不了了,接着由反方向回到双摊手。
换手练习。
2、双圈手:是双手同时做单圈手,一双手在内(B),一双手在外
(A),以双摊手相对,处于外桥的A 做圈割手把B 割开再绕上来压住B,再逆向回到双摊手。
3、单蛇形手:A 压在B 的上面,停留2 秒后或者紧接着绕上去压在A 的上面,接着A 又上来,如此反复...
4、双蛇形手:两只手同时做蛇形手,边做边配合步伐移动咏春。
咏春拳基本功教学咏春拳基本功教学咏春拳是一种十分科学化和人工化的拳术。
其长处在于埋身搏击。
它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和上落快,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注重刚柔并济,气力消耗量少。
要练好咏春拳,其基本功必须得扎实,练习基本功的时间也不能少。
下面yjbys店铺为大家分享咏春拳基本功教学~一、转马:用脚板转,要钳住,加上手法练习,如披肘等等。
二、进马:擦着地而进(不擦也行),重心在后脚,先慢速,再快速练习。
三、退马:擦着地而退(不擦也行),重心在后脚,先慢速,再快速练习。
四、蛇形手:咏春拳的基本手。
五、连环拳:放松练,打出速度,练到一定程度劲力就会自然出来了,再配合马步练。
六、练马力:可独脚站马步,练马力。
七、抓筷子:练指力、腕力、前臂力。
八、手感练习(重点):1、单圈手:A(外桥手)与B(内桥手)双摊手相对,A向里用圈割手想把B割开再进攻,而此时B则顺势绕过A外侧再用伏手压住A,则A进攻不了了,接着由反方向回到双摊手。
换手练习。
2、双圈手:是双手同时做单圈手,一双手在内(B),一双手在外(A),以双摊手相对,处于外桥的A做圈割手把B割开再绕上来压住B,再逆向回到双摊手。
3、单蛇形手:A压在B的'上面,停留2秒后或者紧接着绕上去压在A的上面,接着A又上来,如此反复...4、双蛇形手:两只手同时做蛇形手,边做边配合步伐移动。
5、单粘手练习。
6、封手练习(在双粘手练习之前的练习)。
7、双粘手练习。
以上手部感觉练到一定时间后就会产生感觉了,可闭上眼睛对练。
九、打蜡烛测功力:用掌和拳分别测功力。
咏春拳基本功
咏春拳基本功
咏春拳基本功只有三个固定套路,它们分别是小念头、寻桥及标指,剩余的`套路都是咏春拳的其他武技基本功。
由于咏春拳讲求反应敏捷,注重技巧而非力量取胜,咏春拳基本功介绍也是由浅入深。
下面为大家分享咏春拳基本功三个固定套路。
咏春拳基本功:小念头
小念头是咏春拳基本功的初级拳套也是第一个套路,咏春拳基本功小念头主要练习摏马稳定,腿部和手部肌肉肌键伸展。
及手部动作之标准位置。
小念头其实就是利用小脑控制全身肌肉放松,松到一点肌肉都不必用。
因为小脑是管全身肌肉协调以及平衡的主要部位。
咏春拳之所以创办正是因为人体早已与生俱来一种潜在力量,能令得学习者不需运用肌肉努力就能击出极重的拳劲。
然而这种力量一般人难以利用大脑掌控,所以徐尚田宗师特别注重小脑的开发。
咏春拳基本功小念头要求有念头正,终生正之意。
全套拳由开马〈二字钳羊马〉起,至全套完结,全身〈除手部动作外〉都不动。
头要正,身要正,马要正。
全身其他肌肉放松。
呼吸自然。
共计108个动作,故又名“一百零八点手”。
咏春拳基本功:寻桥
咏春拳基本功的第二个套路是寻桥,属于中级套路。
用以练习步法及撑脚,配合之前所学习的手法,可以寻找敌人的桥手。
咏春拳基本功:标指
咏春拳基本功第三个套路是标指〈手不出门〉,同属高级套路。
以开马后第一个动作命名,只教授与品格良好及达到标准之入门子弟。
标指主攻,步手身全。
标指圈脚之后,练习脚法。
【咏春拳基本功】。
咏春拳基本功分解教学
咏春拳是中国武术中一种重要的传统拳术流派,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而闻名。
基础功是学习咏春拳的关键,它包含了一系列的动作和技巧。
下面将对咏春拳的基本功进行分解教学。
1. 站桩功:这是咏春拳的基本功之一,也是入门的第一步。
站立直立,保持身
体平衡,双臂自然放松。
通过调整呼吸和集中注意力,可以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2. 旋风腿:这是咏春拳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技术。
要做旋风腿,需要抬起一只腿
并迅速旋转。
重点是保持身体平衡和控制动作的速度和力度。
3. 直拳:直拳是咏春拳中最基本的攻击技术之一。
要练习直拳,需要站立直立,然后将拳头伸直向前推出,同时发力。
注意保持拳头和手臂的稳定,并保持整个身体的协调。
4. 护身拳:这是咏春拳中的一种防御技术,用来保护自己免受攻击。
要练习护
身拳,需要用手臂和拳头将身体前部覆盖起来,保持稳定并随时准备应对敌人的攻击。
5. 步法:在咏春拳中,步法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战斗中的移动和灵活性。
常用的步法包括直行步、直步退、侧步等。
需要注意的是,步法的运动要稳定、协调,并且与拳法配合使用。
通过这些基本功的分解教学,你可以逐步学习咏春拳的关键技术和动作。
但是
要记住,学习咏春拳需要时间和耐心,不要急于求成。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咏春拳的精髓。
祝你在学习咏春拳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一、什么是咏春拳基本功?提起广州咏春拳,广大武术爱好者都为它精湛的技艺所折服。
但是,人们在练习广州咏春拳的过程中,往往容易留连于咏春拳的奇妙手法,而忽视对咏春拳基本功法的修炼。
而广州咏春拳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跻身中国武术之林,很大程度取决于广州咏春拳有一套严谨合理的基本功训练法。
武术界有句谚语“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所谓吃工夫熬工夫,高层次修炼必须在条件具备、方法正确的前提下,用大量的时间去“堆”,用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光阴去“磨”,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功夫在不长的时间内上一个层次。
任何功夫都一样,离开基本功去寻求所谓捷径,都仅是“三脚猫”功夫,都是不能成大器的。
那么什么是广州咏春拳的基本功法呢?广州咏春拳的基本功由佛山张保所创,定型于广州咏春宗师岑能,这就是习广州咏春拳者要熟习的广州咏春入门十二式。
只有将咏春拳入门十二式练好,才算打好咏春拳的基础,为日后的套路练习、获取劲吸“黏桥打”高级手法打下基础。
那么,广州咏春拳入门十二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现按前辈编排逐一介绍如下。
基本拳法:子午捶。
十二式编排:偏身捶、毒龙捶、拉箭捶、内搭手、外搭手、三品掌、阴里帘掌、阳里帘掌、纳内帘手、纳外帘手、扑翼掌、白鹤寻狐,共十二式。
广州咏春前辈统称为“三拳两掌三内外”。
当然也有人为了方便记忆,将其编为一鹤二掌三内外四大捶,不过这样却变成“十三式”了,因为“子午捶”是编排在“十二式”之外的。
十二式也罢,十三式也罢,不过是有助于记忆而已。
二、广州咏春拳十二式练好广州咏春拳十二式,你就获得了咏春拳的入门路径。
以前曾经使你心旷神怡的功技法,如寸劲(零距离发劲)、整劲(咏春门叫身、手、步)、三合一爆劲、铁臂劲、站桩功等,均可仰仗“十二式”练至大成。
饮誉武坛的李小龙所创立的截拳道,主要内容均源于咏春拳十二式。
所谓“妙法法中生妙法,奇功功上见奇功”,“十二式”是广州咏春拳的大平台。
难怪目前一位仍活跃在北方拳坛的意拳朋友,在看了我们演练的咏春拳十二式后惊呼:咏春拳十二式已涵盖了形意拳的所有内容!我们根据习武教武的实践得出经验:咏春拳十二式是练好咏春拳的一道门。
咏春拳功夫好不好,应先看“十二式”打得好不好。
告诉你一个“秘密”,如果你诚心要和某“大师”学咏春,但又不知他的根底如何,你可先观察一下他的“十二式”,跟他扯扯三星捶。
如果连“十二式”都练得不伦不类,那么他的咏春功夫也不会太好,这是检验真假咏春师父的一个标准。
广州咏春拳宗师岑能先生当年在佛山天海茶楼练功,仅练一个“偏身捶”,就把天台阶砖用脚磨凹两寸。
“十二式”的修为是论年不论月的,除正确的方法外,没有二至三年的磨练,不可能成功。
再告诉你一个“秘密”,如果你真的练好了“十二式”,那么你要出场打擂台,除了补充一些必要的身体素质训练(如跑步、沙袋等)外,必备的攻防手法已足够了。
换句话说,“十二式”的手法比现代搏击的手法丰富得多。
从老一辈宗师遗留下来的拳诀中,我们得到了练习咏春十二式的理论启示:钳羊马步,膝要朝中。
马开一尺,不宜宽松。
上身宜软,下重钳功。
挺阴缩臂,落膊收胸。
手穿心发,肘要对中。
子午手颈,灵活运用。
阴阳知觉,法门所宗。
马如机剪,桥若弹弓。
身如鹤立,目似灯笼。
横冲直撞,手若游龙。
三、广州咏春拳十二式演示1.子午捶子午捶是本门最基本、最凌厉的攻击手法之一,它攻中有防防中寓攻。
要求手由心发,又穿心而出(由心部向前虚引一条直线,左拳穿越此线向右,右拳穿越此线向左),肘要对中(“中线”理论,沿身体小线向前虚引一条直线,拳打出后肘尖在这条线上)。
所谓子午捶即中线捶,要求守中用中。
“子午”取意于中国易学文化的中线理论。
子午捶练习又叫“扯三星捶”。
根据中国古代的术数文化:三三不尽,六六无穷,子午穿心捶打上下是子午捶,连续练习就叫“扯三星捶”了。
练好子午捶,可使你双手出拳快而有力(包含长短劲),通过伸筋拔骨的对拉,可放松肩肘关节,使劲力顺利通过腰间传导到拳面。
据说,澳大利亚咏春拳网术总会主席张卓庆,于1984年在美国波士顿哈佛大学创造了“扯三星捶”每秒击8.3拳的纪录。
在实际搏击中,子午捶可见空则击,得隙则发,更可结合其它手法搏杀。
枪法有云:中平枪,枪中王,当胸一枪最难防。
子午捶就是咏春门的“中平枪”。
在出拳的瞬间,要求练武者全身的十四个大关节(颈、双肩、双肘、双手腕、腰、双膝、双脚腕)同时发劲,借助蹬地的反作用力,形成强大的螺旋力与弹别力,这就是广州咏春拳的发劲基础原理。
只要充分挖掘身体每一发力部位的潜能,劲往一处使,其整体爆发出的能量与局部发出的能量是不同日而语的。
动作说明:以二字钳羊马起式,要求双膝内钳,提肛收腹,落膊收胸,头顶中天,如待发之弓(图1,图2)。
左拳沿中线打出(图3,图4)。
每拳发出时一用力则另一手尽力回抽,交替出举。
两手形成,一前—后的对拉劲或二挣劲(图5—图10)。
每次须操练过百,力尽而止,目久功成。
对练说明:两人相对而立,按上述咏春桩要求立马,然后两人同时发捶(图11,图12)。
注意两人三星对扯不是手桥横碰发力,而是挤开对方拳桥力,使对方手桥偏离中线。
通过如上“扯三星”的训练,学习者将拳桥劲大增,足可截击对手的直接攻击(图13)。
2.偏身捶偏身捶是本门功力练习的重要手段,可同时练习腰手马三合一发劲,以盘活马步。
马步、身法要求沉稳协调快速灵活,保持机动作战能力。
同时偏身捶又是本门的奇门捶(子午捶是正身捶),结合二字钳羊马转腰,出手角度可突然改变,仿佛手突然变长,加之以腰摧动,往往令对手不知所措、防不胜防而出奇制胜,所谓“不招即打”需要说明的是,在面对泰拳的箍颈起膝攻击时,施用偏身捶也可稳操胜券。
例如:左方施用泰式箍颈起膝向右方攻击,右方施以偏身捶,巧妙地避开左方的飞膝攻击,同时一记左偏身捶击向左方下颏。
动作说明:站好二字钳羊马(图14),然后迅速转马,左捶顺势击出(图15~图17)。
在练习偏身捶时,要求练习者头悬正中,身稍偏后,出拳时手臂打直,回抽手有劲,重心置于后脚。
然后转体180度,双手交替扯动击出(图18~图20),这样循环往复。
对练说明:两人相对而立,按上述咏春桩要求立马,然后两人同时按要求发偏身捶(图21—图22),力尽而止。
长期练习偏身捶可使学习者腰手马有劲且灵活,出手如鬼魅,并为日后操练其它手法打下坚实基础。
实战说明:双方对峙,左方散打格斗桩,右方咏春桩法(图23)。
左方发直捶攻击右方胸部,右方突转马,使左方拳落空,同时右偏身捶击向左方下颏(图24),随之转身左偏身低捶又击中左方胸或腹部(图25),重创左方。
需要说明的是,在面对泰拳的箍颈起膝攻击时,施用偏身捶也可稳操胜券。
例如:左方施用泰式箍颈起膝向右方攻击,右方施以偏身捶,巧妙地避开左方的飞膝攻击,同时一记左偏身捶击向左方下颏(图20)。
3.毒龙捶毒龙捶也是咏春门的基本功力训练手段,是广州咏春四大捶之一,它巧妙地把偏身捶和正身捶结合在一起。
这个训练是正身马加偏身捶及偏身马加正身捶的有机结合,以达到全面训练的目的。
动作说明:二字钳羊马起式(图27.),沉肩收腹,提肛钳膝,气沉丹田。
然后左拳向左侧发出正身马偏身捶(图28,图29),再发偏身马正身子午捶(图30),随之变为正身马偏身捶(图31)。
这样反复练习。
4.拉箭捶顾名思义,就是要求整个身体尤如待发之弓箭,身体侧看像一把拉满弦之弓,而拳桥如离弦之利箭,可见其凶猛快捷,刹那问击人于丈外。
另外,拉箭捶要求练习者移马攻击,使练习者能步法灵活,身法变化神速。
练好箭马,学习者能紧贴对手,不让对手逃之。
所以说“箭步”造就了广州咏春拳的“摩托化”部队,机动性大大提高。
不仅能使咏春拳手打赢“阵地战”,同时也能打胜“运动战”。
另外,拉箭捶的训练要求移马攻击,通过移动身体来增加攻击的冲力(攻占包括拳、桥、指、掌、肘、肩等)。
所谓箭马如—飞,可见其威力之大。
拉箭捶是咏春门腰、手、马、步的四结合操练,身型步法及功力练习之大乘。
注意:该式跨马要快捷,手身马要协调紧凑,正身捶要借助跨步之冲力,偏身捶要借助腰马力。
同时要按身体左右两方分别操练。
动作说明:二字钳羊马起式(图32),右手打山正身马偏身捶,此式与上述的毒龙捶无异(图33),随之右腿向右跨一步,左捶顺冲势向右方打出正身师(图34,图35),右腿再向右跨一步,身体摆正,右手借腰力同时打出正身马偏身捶(图36)。
右腿再右跨—步,左腿紧跟,左手顺势向右方打出正身捶(图37)。
5.发腰发腰是广州咏春拳又一个行之有效的功力训练法。
咏春拳发劲,讲究腰手马三合为一,全身协调一致,整体发力。
腰是身体的发力中枢,更是力量的传导中枢,它起着把腿蹬地的反作用力传导至手部的作用。
所以经常练习“发腰”对提高练习者的协调发劲大有帮助。
同时,发腰也是咏春门一记有效的反擒拿手法。
动作说明:将两前臂叠起,平放于胸前,放松腰马,气沉月田(图38,图39)。
然后以手带腰,以腰带马左转90度,重心在后腿(图40),按上述要求反复练习(图41~图43)。
实战说明:两人四臂相搭,右方欲摔倒左方(图44)。
左方以“发腰”将两前臂叠起,平放于胸前(图45)。
此时右方的右手腕因左方的的“撕力”已松脱。
左正方以“发腰”姿势继续左转,致使右方无法抗力而全面脱敢于腕挫伤(图46),左方再山重拳重创石方(图47)。
小结:四大捶(子牛捶、偏身捶、毒龙捶、拉箭捶)、二套拳(小念头、寻桥、标指)是广州咏春拳的重点学习内容,凡欲在咏春门有大成就者,要努力练习多年,方朋成效有学生问我:老师,怎样才能成为武林高手?听了这话,我们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练武功嘛。
一句话,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就不简单了。
练功是非常艰苦的,也是比较枯燥的,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梅花香自苦寒来。
咏春拳前辈对功力训练有着较为深刻的描述:咏春要练功,技法为不空。
小成过千日,大成十年中。
挨得三更苦,顶得天寒冻。
只待炉火青,艺高方英雄。
下面继续介绍咏春拳基本功。
一、内搭手内搭手是咏春拳攻守转换的手法之一,属于以横破直的手法,往往从外而内、从上而下伏压标出,控制住对手的来势,使对手有力使不出而陷于被动挨打的困境。
由于内搭手的发力角度较好,所以利于练习者运出诸力,是四两拨千斤、以弱制强的工具。
二、外搭手外搭手由内而外旋转拨出(图11,图12),在意识中把用力点放在前臂外沿,并可视对方来手高低调整外搭手的位置。
练习时,双手交替练习,使其纯熟运用。
三、摊阴阳里帘掌“摊阴阳里帘掌”简称“摊掌”,分为内摊掌和外摊掌,在实际应用中,抢中用中并能轻易转化对方攻击角度,多用于“藕桥藕打”的攻防转换中,在“离桥黐打”亦可应用。
在初级练习中,仍以攻防接手为主,体现“桥来桥上过”的战术思想。
摊掌的应用,不离练习者身型手法马(步)法的配合。
四、内摊掌内摊掌就是以手桥内缘抢中占中,一般消解对手直线攻击,可用手桥内缘也可用手桥外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