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流程图大全
- 格式:ppt
- 大小:875.00 KB
- 文档页数:6
课堂教学设计及流程图课堂教学设计及流程图17、《长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3、利用课文内容、网络资源,使学生感受到长城的气魄雄伟。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和网络的拓展阅读材料,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信息素养:1、会利用网络搜索、筛选、处理和加工资源。
2、会使用论坛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的分析《长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7课。
这篇课文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与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这是一篇学习观察和表达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课文重难点段落是二、三自然段。
通过学习课文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难点,很多学生对长城的认识都是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而长城的内涵则要深入发掘。
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校自主开发的学习网站为基础开展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突破重难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及分组情况1、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经过小学阶段三年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识字、阅读和写作能力;(2)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有一定的自学能力;(3)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较强,能自觉运用网络搜索收集有用的资料帮助学习;(4)学生有较强的合作意识,愿意和同学进行交流。
2、学习者分组情况分组的原则: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习惯和学习兴趣为分组依据。
学生根据自己能力、习惯和兴趣选择“稳健组”、“提高组”和“拓展组”。
新课改为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与教开拓新思路作者:阎润玲在中小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课程把重点传授学生计算机知识转移到重点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加强学生获取、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上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于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
原课程纲要中只列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和各学段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专门列出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即:“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并将其分解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同时还在各模块内容标准中进行了具体表述。
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目标强调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的操作实践与应用。
然而,“过程与方法”本身,并不能成为学生发展的目标,最多只能是学习的途径、内容或要求。
此外,从教学目标论的视角看,这只是将能力目标进行了分解,分解成“技能”和“过程与方法”两个方面。
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成为师生共同努力的目标。
信息技术学科与传统的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相比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开设是信息时代的需求。
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
信息素养正逐渐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一样也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它主要着眼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关注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以信息教育基础性为主,对中小学生进行常规信息技术的基础教育,“以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教务处日常常用工作流程示意图目录1、本科开课任务安排流程示意图2、更换主讲教师流程示意图3、教师任课期间调课(临时代课)流程示意图4、教师核对课表及打印课程教学记录表流程图5、教师录入课程成绩流程示意图6、教师录入成绩错误修改的流程7、考试安排的流程图8、学生日常活动借用教室流程示意图9、补办考试证流程示意图10、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单补办工作流程示意图11、本科生成绩有异议及成绩复查流程示意图12、本科生大学英语成绩替代流程示意图13、在校生成绩单打印流程示意图14、已毕业学生成绩单打印流程示意图15、本科生出国成绩单审核及办理流程示意图16、本科生选课流程示意图17、办理课程重修流程示意图18、本科生办理缓考流程示意图19、办理旁听流程示意图20、学生学籍信息勘误流程示意图21、申请双学位流程示意图22、学生转专业流程示意图23、申请参加订单式人才培养班流程示意图24 、本科生办理休学流程示意图25、本科生办理退学流程图26、本科生办理复学流程图27、本科生毕业资格、授予学位资格审批流程图28、本科生办理结业证书换毕业证书流程示意图29、补办毕业及学历等相关证明的流程图30、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流程图31、“2+2”自费留学办理流程示意图32、教学机房上机安排工作流程示意图33、实习组织工作流程示意图34、实验室建设项目申报与管理工作流程图35、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流程图36、本科新专业申报流程示意图37、本科培养方案与指导性计划制(修)订流程示意图38、变更本科教学计划流程示意图39、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立项流程示意图40、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结题验收流程示意图41、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评审流程示意图42、教材选用与变更流程示意图43、“合格课”评估流程示意图44、“品牌课”程评选流程示意图45、学生评教流程示意图46、领导干部听课、教师互评流程示意图47、教师评学流程示意图48、本科生毕业前问卷调查流程示意图一、本科开课任务安排流程示意图二、更换主讲教师流程示意图经办人填写更换主讲教师申请单(一式两份)三、教师任课期间调课(临时代课)流程示意图四、教师核对课表及打印课程教学记录表流程示意图教师登陆教务处主页,进入“教师综合教务系统”五、教师录入课程成绩流程示意图登陆教务处主页,点击“教师综合系统”注意:1、取消考试资格及缺考学生的成绩按零分录入,并在备注中维护“取消考试资格”或者“缺考”;2、作弊学生的成绩按零分录入,在“重修补考”栏中选择“作弊”。
课程设计流程图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XX技能,培养学生的XX情感和价值观。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能够理解并运用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能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能够了解XX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XX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2.能够进行XX实验操作,并能够正确解读实验结果。
3.能够运用XX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能够认识到XX学科对社会和人类的重要性。
2.能够培养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3.能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XX技能的培养,以及XX学科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的安排如下:1.第一章: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节1.1:XX概念的定义和特点–节1.2:XX原理的表述和解释2.第二章:XX学科的基本知识–节2.1:XX知识点的讲解和应用–节2.2:XX知识点的练习和巩固3.第三章:XX技能的培养–节3.1:XX方法的介绍和操作–节3.2:XX技能的实践和应用4.第四章:XX学科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节4.1:XX案例的介绍和分析–节4.2:XX案例的讨论和总结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来说,教学方法的安排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XX学科的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XX学科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意义。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并加深对XX学科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具体来说,教学资源的安排如下:1.教材:选择权威和适合学生水平的XX学科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
教学流程示例
● 关于教学流程中框图符号的说明
● 教学流程图的基本呈现形式
◆ 顺序式 示例:共点力的平衡
表示情景、问题、活动等
表示重要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等
表示一般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等
表示教学环节的划分
正菱形
正圆形 正方形
虚线
◆并列式 1 示例:匀速圆周运动(4个主要教学环节)
◆并列式 2 示例:匀速圆周运动(设计方案2,分3个主要教学环节)
●设计思路示例:牛顿第二定律——设计方案之一(3个主要教学环节)
示例:牛顿第二定律——设计方案之二(初稿)
示例:牛顿第二定律——设计方案之二(初稿)
注意:红色线条的箭头表达不正确(其中左上第一个双箭头应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