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洪泽外国语中学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19课时 生物的分类教学案 苏教版精编版

江苏省洪泽外国语中学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19课时 生物的分类教学案 苏教版精编版

江苏省洪泽外国语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9课时生物的分类教

学案苏教版

【教学目标】

1、说出分类系统的七个阶层,知道现今生物学家所用的分类阶层系统。

2、尝试运用科学的分类方法根据一定的特征给动物和植物分类。

【教学重点】阐明生物分类阶层并尝试运用科学的分类方法根据一定的特征给动物和植物分类。

【教学难点】尝试运用科学的分类方法根据一定的特征给动物和植物分类。

【预习检测】

生物的分类阶层,从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最大的分类单位是____,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______。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____,所包含的共同特征_____,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________。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想象一下,当你到一个物品杂乱堆放的超市购物时,能很快找到

所需要的商品吗?是不是很困难、很心烦?当然,超市里商品的摆放通常是分

门别类、井然有序的。同样的,对生物进行分类也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作。

本节课一起探讨生物的分类。

〖自主活动〗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是学好生物学的最基本方法。以小组为单

位,组织学生根据要求做游戏。观察P112图14-4中的生物,尝试从生物的形

态特征、生存环境及与人类的关系等不同的角度对它们进行分类。

〖自学指导〗你是从那个方面对上图中的生物进行分类的?你的分类依据是什

么?对存在问题,由教师点拨指导,从而得出结论。那么,生物有没有统一的

分类单位?(师)指导学生看书,得出结论。

〖归纳总结〗为了方便研究和鉴别生物,根据它们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相似程度

的不同,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主要有七个阶层,从大到小依次为:

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思考讨论〗1、人和猫、桃和小麦在分类上有哪些相同阶层?又有哪些不同?

2、分类等级从大到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和所包含的共同特征有何变化?

〖教师讲解〗地球上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科学家把他们分成两大类:一类

身体里有脊椎骨的叫脊椎动物,包括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

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如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等。

〖实际运用〗填写P115表格

〖教师讲解〗地球上的植物有30万种,根据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和结构的特

征,可以将它们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实际运用〗填写P116表格

【课堂小结】

1、为了方便研究和鉴别生物,生物学家根据它们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相似程度的不同,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主要有七个阶层,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2、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数就越多,相似程度越小;反之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数就越少,相似程度越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1、下列分类级别中,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A、门、纲、目、科、属、种

B、目、纲、门、科、属、种

C、门、纲、属、科、目、种

D、门、属、目、科、纲、种

2、下列关于分类单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

B、分类单位越小,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

C、在同一分类单位中,生物的特征是完全相同的

D、分类单位越小,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小

3、将“海带、地钱、满江红、紫菜”与“芹菜、马尾松、苏铁、桃、水稻”区分开的依据之一是()

A、是否用种子来繁殖后代

B、种子外有无种皮包被

C、有无根、茎、叶

D、有无维管束

4、右侧是豆目部分植物分类图解,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绿豆与菜豆的亲缘关系比绿豆与合欢更近

B.绿豆和菜豆这两种植物十分相似

C.合欢与紫檀的共同点比绿豆与紫檀的共同点

D.种是分类最基本的单位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11-13章[初中生物苏科版初一七年级]

第十一章空中的生物 第一节鸟类 教学目标 ⑴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⑵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特点”的探究活动和对昆虫的“观察与思考”。 ⑶举例说出动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种环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 ⑴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⑵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特点”的探究活动和对昆虫的“观察与思考”。 教学准备 课件及实验用具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内容 生物圈包括几部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知道,我们的教材是站在生物圈的高度上,从动物与环境的适应性出发来安排的。前面我们学习了水生生活的动物及陆地生活的动物,今天我们要学习空中飞行的动物。 学生例举会飞的动物并做简单的归类。 一、鸟: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草原、灌丛、水面、树林、许多地方都能看到鸟的踪迹。除了鸵鸟、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之外,绝大多数鸟都善于飞行。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迁徙的鸟类能从北到南,寻找食物丰富的地方越冬;或从南到北,返回产卵育雏的地方。有些鸟能从北半球飞到南半球。鸟何以具有这么强的飞行能力呢? ㈠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活动目标 •;通过探究,阐明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运用有关的材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确立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活动准备 鸟的标本和图片,鸟的骨骼标本和羽毛标本,收集与鸟类的消化、吸收、呼吸、循环等代谢活动特点有关的资料。 过程方法 1.提出问题 你要探究的问题是 2.作出假设 你作出的假设是 依据是: 3.制定计划 活动的主要内容 观察的对象: 需要收集的资料: 4.实施计划 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对有关资料的分析如下: 结果和结论: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是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学习生物,教师教授数学的最基本蓝本,店铺为大家整理了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设计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 2、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加工、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等 情感目标:使学生形成关注、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 2、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教学难点: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展示两组图片,一组是非洲难民的孩子骨瘦如柴,无力行走的图片;另一组是一些少年儿童过度肥胖的图片。 提问:两组图片中孩子体态上的明显差异是什么原因引导的?(学生答:营养)同学们想不想给他们提供一些科学营养的建议呢?(学生答:想。) 师:要想科学营养,就离不开营养物质,而我们获得营养物质的主要途径是摄取食物,那么食物究竟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物质呢? 二、师生互动,解决疑难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自己经常食用的5种食物,提出有关

营养成分的问题,并作出相关的假设。 2、将各小组统计结果进行交流,再统计,全班总计列出多少种食物及营养成分。 3.教师展示收集的食物种类及营养成分。 汇总调查资料、分析、讨论和归纳有关信息(见下表)。 师:食物究竟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成分? 学生阅读教科书内容后回答: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 和维生素共六大类。 师:谁能告诉我哪些营养成分属于无机物?哪些属于有机物? 生:水、无机盐属无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属于有机物。师:三大产热营养素是哪三种营养成分? 生: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三、实验:1、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 学生4人一组进行实验,并讲述实验现象和结果 讨论:不同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淀粉、脂肪一样多吗? 师:我们认识到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这几种物质分别有什么作用?我们主要从哪些食物中可以获得这些物质? 生:结合第21、22页教科书内容和自身生活经验,小组总结归纳,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师:参与小组活动,指导学生列表归纳。 生:汇报合作成果。 师:适时对学习小组进行表扬和激励。 生:学生互评,并对学习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 师:食物中是否含有无机盐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进行探究 探究食物中含有无机盐 学生4人一组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小组互评实验结果 学生举例说出各种无机盐的作用 4、指导学生阅读课本25页了解各种维生素的作用及缺乏会导致的疾病 四、师生共同小结

江苏省洪泽外国语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教案 苏教版

第四单元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教案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能扼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2、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结合精选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课前预习: (一)一读精彩片段,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麒麟 ..()斗宿.()须臾. ( ) 拖男挈.女( ) 潺湲 ..()葩()镌()嗟.叹() 唱喏()掣()骁.雄()解.数() 悭.吝()搠()靿.靴()樽罍 ..() (二)二读精彩片段,高度概括课本中截取的两个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由我国四大古曲小说说起,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导读小说: 1、简介作者: 2、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西游记》全书的内容。 ②《西游记》的结构。 3、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归纳明确: ①《西游记》作书100回,该书主要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一路上降妖伏魔,扫除障碍,到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它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最杰出的一部长篇神魔小说。

②在结构上,《西游记》由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西天取经三大部分组成。前七回为“大闹天宫”。第八回至第十二回为“唐僧出世”,包括“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王八冥”等几个小故事、交代取经缘起,起着过渡和衔接作用。最后八十回为“西天取经”,其中包含“九九八十一难”,“八十一难”中又曲四十一个小故事构成,各个小故事既相对独立又前后呼应,由于它们的主人公都是孙悟空,所以又被紧紧地串联起来,给人以完整连贯的印象。取经本向是某某活动,但作者赞颂了唐僧师徒为了取真经,百折不回坚持斗争的精神,最后得成正果,是个富有寓意的故事。特殊是作品写孙悟空取经前的经历和他在取经过程中与某些妖魔的斗争、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 (三)小结: 神话小说《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本节课只着重简介这本书的内容及情节。对《西游记》这部名著,我们今天只不过一个初步的了解,更精彩的故事等着我们去品味。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原著内容。 四、课外探究练习: 课外重读《西游记》、熟记故事,试分析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前一节课,我们着重简介《西游记》的内容和情节结构。本节课进一步分析一下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 二、研习作品: 1、请学生上台讲有关孙悟空的小故事:(任选一个) ①大闹天宫②智调芭蕉扇③智擒红孩儿④赌胜车迟国 ⑤三打白骨精⑥美猴王⑦真假美猴王 2、分析孙悟空的形象: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孙悟空。在“大闹天宫”中,孙悟空身上表现出一种追求自由、勇于反抗、敢作敢为的战斗精神;在“西天取经”中,孙悟空身上双表现出一种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积极进取、永不妥协的理想主义精神。孙悟空的形象,在当时寄托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反抗邪恶势力和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集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和理想;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讨论下列问题 (1)人物评价题: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写一则近200字的人物简介。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举出例子并初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教学过程: 导入:先比较仙人掌和普通植物的不同,分析为什么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刺,得出结论是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同时学生分析刺猬、变色龙、竹节虫,得出除了环境影响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适应环境。 除了环境影响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适应环境。

分析书本P19的资料,回答问题: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观察兔子和猫的双眼在头部的位置,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从而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生物为了适应不同环境其形态结构都有所改变。 生物除了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环境。 过渡问题:那是否生物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呢?生物本身对环境有没有影响?学生举出例子,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植物对环境的影响,动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鼠妇疏松土壤,柳、杉树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成分,帮助净化空气,人类大量得排除废气、废水使环境受到污染……) 讲解实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1.提出问题: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2.作出假设: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的空气湿度不一样. 3.制定计划:学校内测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中的湿 度.(裸地指什么?灌丛指什么?) 4.填写P7空气湿度记录表.并画出曲线图. 5.注意:如果裸地或草地上有小水洼,测量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水洼边吗?测量灌丛的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地上吗? 举例:曲线图的画法:

总结:前面一节课和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环境对生物有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着环境,所以,生物圈中的生物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来解答下面问题。 6、练习: 1)如果将生活在淡水中的鲫鱼放入海水中,不久就会死亡,这一现象说明( ) A.每种生物都是有寿命的 B.每种生物都有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 C.动、植物改变生活环境就会死亡 D.生物的生存环境很容易破坏 2)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叶片一般大而薄,主要作用是( ) A.充分利用光能 B.减少阳光照射 C.适应低温 D.适应潮湿的环境 3)许多种鸟具有保护色,但也难免常被嗅觉发达的兽类所捕食,对此的解释为( ) A这些鸟不适应环境

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5.12.1 鸟类4

初中生物:第1节 课时:2课时本教时:第1教时年级:七年级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12章《空中的生物》的第1节内容——鸟类,教材首先选择了不同环境下的鸟类图片,展示了一个千姿百态的鸟类,将学生带进鸟类王国,为学生认识鸟类建立良好的基础。接着教材以家鸽为例,探究鸟类适应空中生活的特征。教材改变了传统的注重家鸽形态结构和生理的系统性知识教学的方式,而是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例如如何进行观察和分析。教材从家鸽的外形、羽毛、翼宽、肌肉、骨骼、呼吸器官等方面提出系列问题,为学生的观察探究指明了方向。教材在活动的最后列出了一张表格,目的是引导学生将探究资料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得出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特征的完整结论。最后教材突出保护鸟类的多样性,特别是鸟类栖息地的保护,将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教育寓于教材中,增强了教材在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转变的功能。 二、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阐明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征。 ②能力目标: 在对鸟类图片资料分析过程中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会探究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我国的珍贵鸟类资源,养成自觉的爱鸟护鸟行为。 三、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 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②难点: 对家鸽的观察分析。 鸟类的呼吸方式。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纸飞机、电动飞机、鹦鹉、羽毛、正羽、羽绒服、翅膀、矿泉水瓶、扇子。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课间视频播放:BBC纪录片介绍极乐鸟。 今天我们共同认识鸟类,了解几种常见的 鸟类,他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多媒体展示图片:粉红琵鹭和猫头鹰 你们认识这两只鸟吗?教师介绍这两只鸟。 学生回答,这两种 鸟类的名字。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新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做为初中生物课的开篇之作,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标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1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说课稿汇总,可供参考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3.教学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4.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5.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由于学生刚升入初中,一切都有陌生感,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融入生物课之中,让其产生一种归属感,找到一种家的感觉。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从学生熟悉的知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走入新知识,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不要把这节课引的过难,要从感性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一、教学背景与目标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课程是初中生生物学科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生物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理解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后续的生物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策略 1、教学内容:本课程将涵盖以下主题:生物学基本概念、生物的分类、生物圈的组成与结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的生命过程等。每个主题都将涉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实验操作和实际应用。 2、教学策略:我们将采用以下策略: (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的理论知识。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培养 学生的实验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 实践教学:组织实 地考察或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观察和理解生物现象。 (4) 互动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线资源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三、教学计划与安排 1、教学计划:我们将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授课,每周安排一至两节生物课。每节课都将包括导入、讲解、讨论、实验等环节。 2、教学安排: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1) 第1周:生物学基本概念 1、生命的定义与特征; 2、生物的基本分类及命名规则; 3、生物圈的组成与结构。 (2) 第2-3周:生物的分类 1、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的分类及特征; 2、生物分类的方法和意义。 (3) 第4-5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类型; 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

生物初中七年级植物分类教案

教案:植物的分类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生物初中七年级的一节课,主要内容是植物的分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植物,并能够进行分类。同时,通过分类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他们的科学学习能力。 二、学情分析 初中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比较有限。他们对植物的分类概念和分类方法可能并不了解。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活动和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植物的分类进行简化和归纳。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植物的分类方法。 (2)了解常见的植物种类。 2.能力目标: (1)能够用简单的分类方法将植物进行分类。 (2)能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特征。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植物的分类方法。 (2)植物的观察能力。 2.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简单的分类方法对植物进行分类。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以“树”为例,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一棵树的特征,如树的形状、叶子的形状、颜色、茎的形状等。 2.植物分类的基本概念介绍 (1)通过导入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植物的多样性,了解植物的分类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认识植物。 (2)引导学生了解植物分类的基本概念,即如何按照共同的特点将植物划分成不同的类别。 3.活动一:分类植物的形状 (1)教师给出几种不同形态的植物图片,让学生组织起来,按照植物的形状进行分类。 (2)学生讨论并将植物分类。 (3)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归纳不同的植物形状分类。

4.活动二:分类植物的生长地 (1)教师给出几种不同生长地的植物图片,让学生组织起来,按照植物的生长地进行分类。 (2)学生讨论并将植物分类。 (3)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归纳不同的植物生长地分类。 5.活动三:分类植物的叶子 (1)教师给出几种不同叶子的形状的植物图片,让学生组织起来,按照植物的叶子形状进行分类。 (2)学生讨论并将植物分类。 (3)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归纳不同叶子形状的植物分类。 6.小结与拓展 (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植物分类方法。 (2)导入下一节课的内容,如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周期等。 七、课堂练习 通过一些积极的课堂互动让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如提问、情境演练等。 八、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植物分类的小文章,描述他们是如何根据分类方法对植物进行分类的,以及他们对植物分类的思考和感悟。 九、板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14章 第1节 生物的命名和分类(第1课时)课时练习(含解析) 苏科版

第1节生物的命名和分类 一、选择题 1.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A.种B.科 C.纲 D.界 2.植物的分类单位由小到大依次是() A.门、纲、目、科、属、种 B.种、属、科、门、纲、目 C.种、属、科、目、纲、门 D.科、种、属、目、纲、门 3.生物分类的依据是() A.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 B.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 C.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 D.体内有无脊柱等结构 4.根据生物的用途进行分类,玉米属于() A.家畜 B.作物 C.宠物 D.家禽 5.(2013•某某)长兴的白果(银杏种子)和德清的枇杷是我市的特产,银杏属于裸子植物,枇杷树属于被子植物,分类的依据是() A.白果与枇杷的甜度 B.叶的形状 C.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 D.白果与枇杷的颜色 6.林耐的双命名规定一种生物的学名组成依次是() A.种名和属名B.属名和种名C.界名和种名D.种名和界名 7.根据林奈的物种命名法则,以下选项中属于同一个属的一组生物是()A. Cucurbitamoschata(南瓜)和Brassicapekinensis(大白菜) B. Rosarugosa(玫瑰)和Cucurbitamoschata(南瓜) C. Solanumtuberosum(马铃薯)和Solanummelongena(茄)

D. Solanummelongena(茄)和Lycopersicunesculentum(番茄) 8.林奈创立的双名法规定生物的科学命名由两部分组成,其第一个部分为生物的()A.属名B.种名C.学名D.俗名 二、综合题 9.下面是某同学在植物园里面看到的一棵大树的标牌.你能帮助他解释其中的含义吗?(1)标牌上“银杏”是植物的名称,标牌上的外文是_________文,Ginkgo是此植物的 _________名,biloba是_________名.Ginkgo biloba Linn表示该植物的_________. (2)这种植物命名法是由瑞典植物学家_________提出的生物命名法﹣﹣_________。 10.如图是小明在周围环境所调查到的生物,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将它们归类. 第一种分类方法:_____ ____ 第二种分类方法,按生物的生活环境可分为:陆生生物_________;水生生物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1【解析】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 【答案】A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湖初级中学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3章第1节 多各多样的生态系统(1)

第11课时第3章第1节多各多样的生态系统(1) 课型:新授课执笔:陈海波审核:魏美英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总课时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观察池塘生态系统,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科学调查过程,感受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和各生态系统之间密切相联的关系,树立生物与环境不可分割的观念。 【教学重点】观察池塘生态系统,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学难点】观察池塘生态系统,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问题导入:(多媒体展示动画)歌曲《童年》在你童年记忆里的小池塘中,你是否关注过生活着哪些小生命?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它们自由自在的生活。 问题探究 〖自主先学〗观察池塘生态系统 阅读教材37—38页,完成下列内容: (1)观察图3-3分析池塘生态系统有哪些成分? 池塘生态系统 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 植物 动物 微生物细菌和真菌等 (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_______与___________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3)池塘生态系统有哪些成分组成?这些成分在生态系统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4)池塘动物与植物是什么关系? (5)池塘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遗体和它们排出废物都到哪里去了?这与哪些生物有关? 〖展示交流〗 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答案,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交流形成统一答案后,小组推荐代表进行板演,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及时发现问题注意点评。 〖合作互学〗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1)阅读教材38—39页,完成概念图:(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没有,消费者就失去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来源;没有___________,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的废物就无法得到___________。 问题解决 学习小组内部同学之间相互说一说你对问题的看法,并形成统一答案。老师随机抽取两组的同学到讲台上阐述你组答案,并接受同学质疑。 问题反馈 ()1.生态系统的组成是 A.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B.动物和植物 C.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所有生物 ()2.下列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个湖泊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C.一片森林中的树木 D.一块农田里的水稻 ()3. 在生态系统中,能够制造有机物的是 A.动物 B.绿色植物 C.微生物 D.细菌 ()4. 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A.分解者 B.生产者 C.消费者 D.细菌和真菌 ()5. 下列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关系的是 A.螳螂捕蝉 B.松鼠吃蘑菇 C.蛇捕食青蛙 D.长颈鹿吃树叶 ( ) 6.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是。 A.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 B.为生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C.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 D.分解动植物遗体 课堂小结: 生物成分 生态系统 阳光、空气、 水分、土壤等 绿色植物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4.13.2 保护生物圈——从自身做起1

【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本节课在《2011版生物学课程标准》中位于十个一级主题中的第五个“生物圈中的人”的第五个内容“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本节涉及到新课标中的“重要概念”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的影响。新课标建议教师应从人与生物圈关系的高度,引导学生开展多种探究活动,认识人类依赖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都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意识到生物圈中的人对生物圈应尽的责任。此外,本节内容也涉及到第三个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中的“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的相关部分。因此,作为七年级的最后一课的教学,本节的内容需要实现新课标的理念,特别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人类只有正确认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才能和生物圈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保护生物圈的思想,形成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 1、关注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 2、认同保护生物圈要从自身做起,如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等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垃圾分类的意义与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增强搜集资料、运用资料并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2、提高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作品的制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保护生物圈要从自身做起,如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等。 2、体验小组合作带来的愉悦和高效。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关注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 2、举例说出垃圾分类的意义与方法。 (二)教学难点 1、认同保护生物圈要从自身做起,如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等。 2、提高科学探究的设计和实验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为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材的结束篇,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经过了一年生物学的学习,不仅对人体的知识有了全方面的了解,也对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对自我的生理结构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自我的环保意识还缺乏一定的量化的评判和全面的了解,缺乏对自我环保意识的直观认识。该年龄段的学生在各科的学习中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料搜集与整理归纳的能力,并也多次开展过小组合作的活动,但对于合作成果的呈现方式往往较为单一。 本校的学生相较于其他学校的同龄人,生物学及其他知识的基础较牢固,学习的能力和方法都比较先进,特别是在前期已经参与到了学校的“电子书包”项目的实践中,对“电子书包”教学平台的使用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多数学生也对“电子书包”的使用表现出了极大地热情,也非常愿意利用“电子书包”参与课前的准备、课中的

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苏教版) 第三节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教学目标: 一、知识:1、说出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说出呼吸运动的过程 3、说出肺活量的概念,尝试使用自制的肺量计测量肺活量 三、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说出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说出呼吸运动的过程 教学难点:说出呼吸运动的过程 时安排:2时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引导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 师:外界的气体是怎么进入肺的?肺内的气体又是怎样排出去的? 肺为什么能够扩张和收缩?人体细胞是怎么获得氧气的? 这些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 (二)、学习新

师:呼吸是通过人体的哪一个系统完成的呢? 生:呼吸系统。 活动:师生深吸气 师:请同学们接着思考。我们刚才深吸了一口气,那么外界气体都经过 哪些器官才到达我们体内呢? 生:讨论、交流、思考、表达 师:(总结)通过刚才同学之间的交流,我们知道: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其中呼吸道又是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部分组成的。 师:呼吸道和肺在呼吸过程中分别起怎样的作用呢? 生:呼吸道是外界气体进入肺内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 师:为什么这么说呢?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在刚才的深吸气中,外界气体是经过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进入我们的肺内的,呼气时肺内的气体反向排出,所以说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师:我们先认识肺,请看本4页图10—13 肺的结构示意图 生:观察,思考肺的位置、结构和肺部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 师生交流:位置――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结构――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肺部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数量多,总面积大;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

第九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导学案 2021-2022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沁县“长治好课堂”七年级生物问题导学案班级姓名课型新授课时 1 备课人姜立波审核人王艳花 课题 9.1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学习目标【基础性目标】 1.我能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2.我能知道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3.我能了解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来源和缺乏症状。 【拓展性目标】 我能加深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处理数据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 【挑战性目标】 我能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明确不能偏食挑食。 导学过程 环节问题导学学法指导 知识链接 1.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共有16种。它们是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锌、铜、钼、硼和氯。 3、常见的蛋白质鉴定方法有:①对所要鉴定的物体进行灼烧②使用化学药剂(双缩脲试剂)进行化学反应来鉴定蛋白质。 学习内容问题组一:食物究竟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物质呢? 1、我们吃的食物一般含有哪些营养物质? 2、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有什么作用? 3、水在人体中起什么作用? 问题组二:完成探究实验,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以及无机 盐。 1、阅读24、26页的实验。根据实验内容,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2、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不同,作出的假设是不是一 样呢? 3、如何鉴定蛋白质、淀粉、脂肪,以及无机盐? 4、讨论:这个实验只做一次,结果可靠吗?应当怎样做? 阅读课 本,回答问 题。 阅读课 本及知识链 接、仔细思考 后回答。并进 行交流、展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九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第一节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教案苏教版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一、复习内容及分析: 内容:本节复习的主要内容是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以及合理营养关注食品安全。 分析:本节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的内容,到目前为止,整个第二章人体的营养已经全部学完了,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其实就是来自生活中的食物,这些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能量是人体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来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要经过消化和吸收才能被细胞利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有利于健康。今天我们就来复习一下,以便整体把握所学知识。 重点:1.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及缺乏时相应症状。 2.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3.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4.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5.关注食品安全。 难点:1.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二、复习目标及分析: 目标:1.说出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及缺乏时相应症状。 2.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3.知道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4.说出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分析:1.通过查表查资料知道我们常吃的食物主要含有哪些营养物质,以及知道某种营养物质缺乏会带来的相应症状。 2.通过观察人体消化系统的图来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3.通过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消化和吸收的曲线图,知道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4.通过生活经验和生活实践知道如何合理营养及关注食品安全。 三、学情分析:(教学问题及分析) 本节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的,对于现在正在上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已经学过但是由于学习的时间有点长所以可能很多的知识都已经遗忘了。教师要利用知识点回顾先唤起学生的记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1 【观察植物细胞】 说课内容:七年级生物(上)《观察植物细胞》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观察植物细胞》,观察植物细胞涉及的知识面很广、特别是对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归纳细胞结构要求很高,历来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新课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对该课的学习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归纳整和能力,这对以后的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我选择了它作为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 对于观察植物细胞,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等4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能力目标】了解出临时装片制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情感目标】通过制作临时装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2、难点: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 二、教材处理: 1、学生状况分析: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使用显微镜的技能,这时要满足他们观察微小细胞的愿望,引导他们进行主动探究学习,同时由于学生没有看到过细胞,因此在观察临时装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制作较好的临时装片。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1)、复习上节课内容,创设情境导入。 (2)、讲授新课:如何制作临时装片。 (3)、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 (4)、练习。 (5)、小结。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多媒体、实验探究。 2、教学手段:本节课以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为主,并采用复习、展示导入、教师演示与辅导为辅的教学手段。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与情境导入: 1、显微镜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2、显微镜的使用分哪几个步骤? (二)、制作临时装片。 1、多媒体演示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1)准备: 擦:必须将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目的是避免杂质出现于视野中。 滴:滴加清水时应适量:过多,水会溢出;过少,制片容易产生气泡。 (2)制片: 撕:撕取少量的洋葱鳞茎叶内表皮,不要将叶肉一起带下来。 展:充分将取下的洋葱表皮展开,避免重叠。 盖:盖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滴边缘,然后将另一侧缓缓放下。。 (3)染色: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

第8章人的生殖与发育 NO:001--002 第一节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识别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识别卵子和精子,描述受精过程 3、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生命的形成,了解生命的珍贵,懂得珍惜生命和感恩父母 教学重点:1、说明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是重要的生殖过程 2、说明睾丸产生精子和卵巢产生卵子 教学难点:1、说明睾丸和卵巢是主要的生殖器官; 2、描述胚胎发育过程以及胚胎发育的条件和场所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生殖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第二课时:学习胚胎发育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 一、引入:你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吗? 二、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来源,教师总结引入课题 三、学生活动: 1、观察图8—1和图8—2小组讨论说出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讨论:为什么说睾丸和卵巢分别是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 3、分组讨论精子和卵子排出的路线,然后每组代表上黑板画出示意图 4、显微镜观察动物的卵子和精子玻片标本 5、阅读课文讨论: (1)精子和卵子是在什么地方相遇的? (2)什么是受精作用 (3)精卵结合而成的细胞叫什么? 6、学生自学课文内容,了解常用节育方式提出心中的问题或疑惑 7、学生讨论: (1)新生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2)精卵结合后在什么地方发育? (3)为什么回有“十月怀胎”之说? (4)人是从什么地方分娩出来的? (5)母体是通过什么结构向胎儿提供营养物质的? (6)你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 四、教师活动: 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给予补充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 六、练习:课本第6页:自我评价 1、2、3、4 (请学生讲解) 思维拓展(学生讨论) 板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

第七章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 第1节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阐明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区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 (3)了解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细胞实验巩固显微镜的使用,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制作临时装片和尝试绘制细胞结构简图,培养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进行爱护实验设备、遵守实验纪律的教育,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习惯;(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1.细胞结构及各部分主要功能。 2.临时装片的制作。 三、教学难点 制作和观察临时装片。 四、教学准备 1.对学生提出要求,在不知道其用途和用法之前不能动实验用具或用品,要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生物实验的用具多是一些易损物品,材料也多为活体材料,所以要仔细认真,不要损坏和浪费实验用具及材料。 2.仔细检查实验器材。在实验台上有固定的放置位置。(把实验器材的品名写在黑板上,便于学生检查。) 3.准备示范镜。 五、教学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台显微镜;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它的作用(放大)。 引入课题:显微镜发明以前,人们无法看到微观世界的物体;你知道第一台显微镜是谁发明的吗? 生:各抒己见! 师:荷兰眼镜商汉斯?詹森在1590年发明的。谁第一次发现了细胞呢? 讲授新课 细胞的发现 生: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 师:他发现的其实只是一些已经死亡只留下细胞壁的细胞。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观察到完整活细胞的是列文虎克。他是荷兰的一位布商,为了检查布的质量,他亲自磨制透镜,制成了能放大300倍左右的光学显微镜。用他自制的显微镜,他观察到了大量的活细胞。随后,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础。"要看到细胞,我们必须借助显微镜。显微镜的使用还记得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