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解剖生理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

1.单位膜:电镜下,细胞膜由三层结构组成,即内外两层亲水极和中间一层的疏水极。蛋白质附

着、镶嵌或横跨脂膜。

2.被动转运:物质或离子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能量(单纯扩散如:

染液)

3.被动转运:借助细胞膜蛋白发生的扩散。离子通道(电压依赖性、化学依赖性)

4.主动转运:物质或离子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转运过程。需要能量(离子泵:钠、

钾、钙、氧、氢等)Na + -K +泵:3 Na + 2 K +1ATP

5.疏松结缔组织

细胞成分: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肝素、组织胺)、浆细胞

纤维成分:胶原纤维(韧性强)、弹性纤维(弹性)、网状纤维(无弹有韧)

基质:无定形胶状物,化学成分为黏多糖蛋白质

6.骨骼肌(横纹肌)

结构:明带、暗带、肌节(一个暗带和半个明带)

细肌丝(明带):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粗肌丝(暗带):肌球蛋白(教材: 肌肉收缩章节P69 )

神经活动→肌细胞膜→钙离子从终池(特化的滑面内质网)→释放入胞质→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构象改变→ATP分解→粗细肌丝滑动(1.5~3.5微米/肌节)

7.神经元结构:

胞体

细胞膜:可兴奋性膜

膜上的离子通道:

电位门控通道:有些通道受电刺激而开放

化学门控通道:当化学物质与受体结合时才开放

膜受体:可与相应的化学物质如神经递质结合,使离子通道开放或产生其他细胞活动变化。

8.尼氏体:碱性颗粒或小块,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

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供神经活动需要。

9.神经原纤维:呈线状交织分布,在神经元内起支持和运输的作用。

10.树突:分支多,呈树枝状,愈向外周分支越细,表面有刺状物,是其他神经元终末支与树突的

接触点。

树突的功能是接受刺激,将神经冲动传至胞体。

11.轴突:每个神经元只有1根粗细均匀的轴突。轴突主干上有时分出侧支。

胞体发出轴突的部分呈圆锥形,称轴丘

轴突的功能是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出

12.有髓神经纤维:突起外面包有髓鞘结构(施万细胞)。髓鞘是由磷脂和蛋白质层层相间组合而成,

呈圆筒状包在突起外面,有绝缘作用,可防止神经冲动从一根神经纤维扩散到相邻神经纤维。

周围神经纤维受损伤或离断后,施万细胞对神经纤维的再生具有重要作用。

神经纤维的髓鞘的组成并非连续不断的,而呈有规则的节段,两节段之间细窄部分称为郎飞氏结(Ranvier node)。

脑神经和脊神经多数由有髓神经纤维组成。

13.解剖学标准姿势:通常以人体直立、双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眼向

前方平视

14.方位名词:近头部为上,近足部为下,靠近躯干或脏器中心为内(里),靠近体表或脏器表面为

外(表)。按人体直立位置,通过身体自上而下与地面垂直的假想轴称垂直轴;与垂直轴垂直的

前后方向的轴称矢状轴;与两轴都垂直的左右轴称冠状轴(额状轴)。

水平面(横切面):从身体上下方向,通过矢状轴和冠状轴所作的与地面平行的切面,可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分。

矢状面(纵切面):从身体前后方向,通过矢状轴和垂直轴所作的切面,可将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冠状面(额状面):从身体左右方向,通过冠状轴和垂直轴所作的切面,可将身体分为前后两部分。器官方位的表示:与长轴平行的面为纵切面,与长轴垂直的面为横切面。

15.静息电位:静息电位:处于静息状态下的细胞膜内外所存在的电位差

极化:细胞膜内外存在电位差现象

形成机制:由离子在膜两侧的不平衡分布和细胞膜对离子的相对通透性不同所致。【浓度差和电位差(电场力)对离子作用力的代数和构成膜两侧离子的跨膜流动力。K+通道开放(其他离子通道均不完全开放),使K +内外流动达到平衡,从而静息电位达到K +平衡电位(二者相等)。】平衡电位:离子通道完全开放,该离子内外流动达到平衡时,膜内外两侧的电位。

16.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由K、Na通道参与完成,包括:

去极化:Na通道开放(差500倍)Na+的通透性比静息时增大了500倍

超射(反极化):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反转为外负内正

波峰:Na平衡电位。膜外负内正的电势差阻止了Na+的进一步向细胞内扩散

复极化:K通道开放增大,Na通道失活,K外流远超过Na内流,回到静息状态

后超级化:

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已经发现Na离子通道3种,K离子通道5种,Ca离子通道3种)对跨膜电位变化极其敏感并能迅速对其作出反应。

17.神经冲动的传导的基本特征:①生理完整性②双向传导③非递减性④绝缘性⑤相对不疲劳性

18.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19.突触的传递过程:兴奋→接头前膜→Ca离子通道开放(电压依赖性) →Ca入轴突接头前膜内→

小泡内乙酰胆碱释放→终板膜受体与乙酰胆碱结合→Na离子通道开放(化学依赖性) →终板膜局部去极化→动作电位

20.神经递质和调质:

神经递质条件:突触前神经元内具有前体和酶合成系统→对应囊泡→突触后膜含对应受体

半衰期短:迅速分解或摄取(前后膜)

神经递质分类:

胆碱类(Acetylcholine, Ach乙酰胆碱)分布于植物神经节(交感节后除外),脊髓前角(控制肌肉运动)

单胺类(monoamines):catecholamines CA儿茶酚胺、dopamine DA多巴胺、epinephrine E肾上腺素、nonepinephrine NE去甲肾上腺素、5-HT :与钾氯离子通道开启有关

氨基酸类:Glutamine谷氨酸(激动剂:拮抗剂)Glyamine甘氨酸(主要分布于脊髓前角,与钙、氯离子通道相关)、GABA γ-氨基丁酸、ASP 天冬氨酸

其他:SP(与疼痛调节有关)、HIS(组氨酸)(与胃酸分泌有关)

神经调质:对效应细胞不直接起信息传递,而控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或突触后膜对递质的反应。

21.受体分类:①与离子通道偶联的受体(本身即离子通道受体):分化学门控通道(电压依赖性)

②与G蛋白偶联受体:成分:受体、G蛋白、效应器

22.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传递过程的特征:①单向传递②中枢延搁0.5-0.9ms③总和:阈下兴奋④后放:

反射会持续一段时间

23.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①辐射:神经末梢分支

②聚合:胞体和树突接受不同突触

③连锁和环状联系:产生正负反馈

24.神经根:

前根:运动神经纤维

后根:感觉神经纤维(脊神经节)

25.31对脊神经:C1-8 (颈椎)

T1-12(胸椎)

L5 (腰椎)

S5 (骶椎)

Co 1(尾椎)构对

脊神经分布的节段性:脊神经分布:前支(粗大)、后支(细小)

节段性:T4(乳头平面)、T10 (脐平面)

26.(延髓)薄束结节(内有薄束核)

禊束结节(内有禊束核)

中继由脊神经节传来的深感觉(本体感觉),发出神经纤维到间脑(丘脑腹后核),再到大脑感觉中枢。

27.(中脑)上丘:接收视网膜节细胞传来的纤维,发出纤维到→视皮质

→顶盖脊髓束(眼动调节)

→丘脑枕→视皮质

28.间脑:通过所处位置分5部分:背侧丘脑(感觉中继)、后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

29.小脑皮质:古小脑(绒球小结叶,参与平衡)、旧小脑(前叶(原裂以上)加小脑蚓,参与肌肉

紧张)、新小脑(后叶,参与肌肉的随意运动)

30.大脑新皮质(六层):分子层、外颗粒层、外锥体细胞层、内颗粒层、内锥体细胞层、多形细胞

31.基底核(四对):尾状核、豆状核(壳、苍白球)、杏仁核、屏状核

新纹状体:尾状核、豆状核(壳);旧纹状体:豆状核(苍白球)

32.脑神经: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十迷走十一副,十二舌下完

33.(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特异性投射系统)

浅感觉:躯干四肢皮肤和黏膜,痛温和粗触觉

具体神经通路:躯干四肢皮肤→脊神经节→脊髓后角细胞→间脑(经脊髓丘脑束):腹后外侧核→端脑: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

牵涉痛:汇聚到同一个2级神经元

34.深感觉(本体感觉):肌肉、肌腱、关节和韧带的位置和状态,体表和深部组织的精细触觉

具体神经通路:肌肉、肌腱、关节(本体觉) →脊神经节→经脊髓薄束和楔束→延髓:薄束核,楔束核→间脑:腹后外侧核→端脑: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

35.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定位:大脑皮质的功能特点:52区、六层、厚度不同;

皮质功能柱: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柱状结构,直径0.2~0.5mm,约含10万个神经元,同一柱状结构内的神经元具有相似功能,仅对同一感受野的同一类型刺激起反应。

36.体表感觉区I区3a、3b、1、2(1、3b(浅感觉),3a、2(本体感觉))特点:交叉、倒置(头面除外)、投射区域与感受器密度有关

体表感觉区I区功能:①精确定位②感知受压程度③感知物体重量、形状和大体结构④感知物体材料质地

体表感觉区II区:接受I区以及视听输入(刺激后,“感觉某物体”)

体表感觉区I I区:中央前回和岛叶间,双侧正立仅对感觉做粗糙的分析

感觉-运动整合:感觉信息→初级皮质→较高级感觉皮质→皮质联合区→较高级运动皮质→初级运动皮质→传出运动指令

37.牵张反射:当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会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的肌肉收缩

牵张反射的意义:使肌肉保持一定的收缩状态,维持机体的一定姿势;协调随意运动,维持肌肉张力;参与呼吸调节,维持呼吸运动的频率和深度。

牵张反射的类型:

腱反射:快速牵拉肌腱引起的反射(反应迅速;单突触;1 - 2个节段。)

肌紧张:肌肉维持一种轻度持续收缩(持久缓慢;多突触;交替收缩;紧张性)

38.去大脑僵直:由于网状系统抑制区活动减弱,易化区活动占优势所致

39.锥体系:皮层脊髓束和皮层脑干束构成(30%来于初级运动皮质,30%来于辅助和运动前区,

40% 来于躯体感觉皮质)。传导发动随意运动的指令。10-20%为单突触联系,完成精细动作A) 皮层脊髓束:支配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约80%的纤维在锥体交叉到对侧,走行于脊髓外侧索,贯穿于脊髓全长,形成皮层脊髓侧束。约20%的纤维继续下行,形成皮层脊髓前束。

皮层脊髓侧束:种系发生较新。终止于脊髓前角外侧的运动神经元,控制四肢远端的肌肉。与精细的、技巧的运动有关。

皮层脊髓前束:种系发生古老。终止于脊髓前角内侧的运动神经元,控制躯干和四肢近端的肌肉,主要是屈肌。与姿势的维持和粗大的运动有关。一般只达到胸部

B) 皮层脑干束:支配脑神经运动神经元

40.锥体外系:泛指锥体系之外的控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下行通路,包括红核脊髓束、顶盖脊髓束

和前庭脊髓束。调节肌紧张,协调肌群运动,维持平衡。

基底神经节:纹状体、尾状核、杏仁核(广义还包括黑质与丘脑底核)其神经传入来自皮质经丘脑后,又返回皮质)。

对运动调节通过三条通路完成:

直接通路:对运动起易化

间接通路:对运动起抑制

多巴胺投射:对运动起易化

基底神经节参与运动的计划过程(提前几百毫秒发放)

1)皮质-纹状体系2)皮质-脑桥-小脑系

41.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特点:①节前后神经元②紧张性③双重④交互抑

制)

42.自主神经系统递质和受体:

交感节前、副交感节前后:Ach能;受体:M、N型

交感节后,NE能;受体:α、β1、β2型

43.大脑皮质的电活动:皮层诱发电位:感觉传入系统受刺激时,在大脑皮层上某一区域引出的形式较为固定的电位变化

44.脑电图:在无明显刺激的情况下。大脑皮层经常性地自发地产生的节律性电位变化,称为自发脑电活动。在头皮表面用电极记录下的大脑自发脑电活动为EEG

45.脑电图的波形:

α波(特点: 8 - 13Hz)β波(特点: 14 - 30Hz)θ波(特点: 4 - 7Hz)σ波(特点: 0.5 - 3Hz)46.睡眠过程:觉醒

慢波睡眠:90~120 min →觉醒

异相睡眠:20~30 min

觉醒

47.记忆的种类:1) 感觉记忆1s;2) 短期记忆min;3)长期记忆min-year

顺行遗忘:不能保留新近记忆

逆行遗忘:不能回忆某时间前的事

48.感受器的生理特性:①适宜刺激(感觉阈值)

②感受器换能:将其他能量转换为电能

感受器电位:局部去极化使膜电位变化

频率编码或群体编码:分辨刺激强度要通过传入神经产生动作电位的频率和激活某一区域感受器的数目实现

感受器的适应(紧张性感受器、时相型感受器)

④感受野和侧抑制

49.视杆细胞:视锥细胞(视盘、感光物质)

50.感光物质:视杆细胞:视紫红质(功能为感受弱光)

视锥细胞:蓝锥细胞色素(420nm, 7 cs) 、红锥细胞色素(564nm, X cs)、绿锥细胞色素(534nm, X cs) (功能为感受特定波长的光)

基本结构:视蛋白、视黄醛

视紫红质的合成:暗处:合成为主;强光:分解为主

51.视觉传导通路:视杆细胞、视锥细胞(I)→双极细胞(II)→节细胞(III)→发出视交叉

①上丘顶盖脊髓束

②间脑:外侧膝状体大脑:视皮质

52.节细胞3类型:中心周围野:大多数对颜色刺激的敏感神经节细胞具有类似同心圆式的感受野

中心-给光反应:中心给光放电增加,周围给光放电减少

中心-撤光反应:中心给光放电减少,周围给光放电增加

53.中心-周边感受野:X-:中心-给光反应(中心给光放电增加,周围给光放电减少);感受野小;

对光的波长敏感,光强不敏感。

Y-:中心-给光反应;感受野大;光强敏感,对光的波长不敏感。

W-:无性质相反的周边视野区域;光刺激时放电,或撤光时放电

54.外侧膝状体(六层细胞):大细胞层(M):1, 2 层(无颜色反应选择性)

小细胞层(P):3-6 层(4层对颜色有精细分辨力)

K细胞层(间于1-6层之间):接受蓝敏给光细胞

同侧:投射到5、3、2层;异侧:投射到1、4、6层

为视皮层上双眼视差的基础。具有同心圆式相拮抗的感受野

55.内耳:骨迷路:耳蜗、前庭、半规管(内装外淋巴液)

膜迷路:膜性半规管、耳蜗、前庭(球囊、椭圆囊)(内装内淋巴液:外淋巴液+K+)56.耳蜗:环绕锥形骨轴(蜗轴)2.5~2.75 圈;内有螺旋神经节(spiral ganglion)

分三部分:中阶(scala media):膜性蜗管

鼓阶(scala tympani):末端为圆窗

前庭阶(scala vestibuli):始端为前庭窗

鼓阶、前庭阶在蜗顶借蜗孔相通

顶:前庭膜

蜗管外壁:螺旋韧带(耳蜗外骨,壁的骨膜)

底:骨螺旋板和膜螺旋板(膜螺旋板又称基底膜,与螺旋韧带相连)。

57.基底膜:结构:长30mm、蜗底窄(0.16mm)、蜗顶宽(0.52mm)、内有24000条纤维(长0.04~0.5

mm)(听弦,分析音频的基础)

58.螺旋器(spiral organ or Corti):由蜗管的上皮细胞特化形成:支持细胞、毛细胞、盖膜

毛细胞:1列内毛细胞,3000~4000个(传递听觉冲动)

3列外毛细胞,12000~15000个(接受传出纤维支配,提高对声发应的敏感性)

听毛,100根/个细胞

59.行波学说(traveling wave theory):基底膜最大振动部位是声频率的函数,高频率振动最大振幅

靠近蜗底,而低频率振动最大振幅靠近蜗顶。行波振幅最大处毛细胞受到的刺激最强

纤维蛋白

62.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K+平衡电位

63.动作电位:1)0期: -90mv-20mv Na通道开放

2)复极化1期: 20mv-0mv Na通道失活,K+快速外流

3)复极化2期0 mv- -20-40 mv L型Ca通道内流与延迟整流K通道外流平衡

4)复极化3期-40 mv- -90mv Ca通道失活, K快速外流

5)静息期::K+平衡电位

64.窦房结动作电位:0期: L型Ca通道内流-60mv ~10mv

3期: K+外流10mv~ -65mv 复极化

4期: T型Ca通道内流所致- 65~ -60mv 去极化

65.心电图:整个心脏在心动周期中各细胞电活动的综合向量变化, 反映心脏收缩过程中的生物电

变化

1、P波心房的去极化过程

2、PR间期去极化从窦房结到心室肌的过程

3、QRS 去极化在心室肌内的传导过程

4、S-T段心室各部均处于去极化状态

5、T波心室的复极化

66.动脉:内膜: 单层扁平上皮;中膜: 弹性纤维,平滑肌;外膜: 结缔组织

67.动脉分布

68.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心博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大动脉弹性、循环血量

69.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有效滤过压=组织液生成压-组织液回流压

70.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

心脏的神经支配:心交感NE、β型受体(心脏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

心迷走Ach、M型受体(心脏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

血管的神经支配:

1交感缩血管神经NE α>β型受体(缩血管)

2交感舒血管神经(仅情绪紧张、恐慌、逃跑) Ach M型受体(血管舒张)

3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Ach M型受体(血管舒张)

4 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NO

心血管中枢:

心交感中枢: 延髓头端腹外侧,支配交感节前神经元

舒血管中枢: 延髓尾端腹外侧,接受感受器传入,抑制交感节前神经元

心迷走中枢: X脑神经核(迷走背核和疑核)

交感缩血管延髓头端腹外侧

传入神经接替核:孤束核(接受主动脉弓和和颈动脉窦)传入

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1 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颈动脉窦→舌咽神经

主动脉弓→主动脉神经→延髓孤束核→减弱: 心交感中枢交感缩血管增强: 心迷走中枢

2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容量感受器:

化学感受器: 缺氧缺血条件下释放

3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低氧、窒息(CO2 分压过高)、H+过高、酸中毒)

71.脑缺血反射:刺激交感中枢

72.睡眠呼吸暂停:间歇性低氧刺激化学感受器-交感反射,CA增高、血压上升。

73.体液调节:全身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E和NE、升压素

局部体液调节:组织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如:CO2、H+、组织胺等,通过调节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从而调节局部血流量。

74.气管组织结构:粘膜层: 纤毛上皮固有层

粘膜下层: 气管腺

外膜: 透明软骨结缔组织

75.肺形态组织结构:导管部:支气管树

呼吸部: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结节状

肺泡囊: 多个肺泡的开口

肺泡: I 和II型细胞构成

肺泡隔P=2T/r :(回缩压P;张力:T)

76.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中枢与节律的形成:

呼吸中枢:脊髓:C3-5:膈肌、T1-11:胸肌

延髓:延髓网状结构:孤束核、疑核(通过舌咽和迷走神经支配膈肌)

脑桥:吸气中枢(脑桥下2/3):长吸气

呼气调整中枢(脑桥上1/3):限制吸气,促进向呼气转换

高位脑:体温调节中枢

大脑皮质: 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下位呼吸中枢

77.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1)肺牵张反射:肺的扩张或缩小引起吸气的抑制或加强

2)化学感受性的呼吸反射

①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主动脉体(感受O2、CO2分压血流量下降)

②延髓腹外侧浅表: H+(不能感受缺氧刺激,也非CO2,由于碳酸酐酶少,H2CO3合成慢、潜伏期长,但比外周敏感25倍)缺氧:直接抑制呼吸,但兴奋外周感受器,间接兴奋呼吸

3)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呼吸肌本体感受器参与调节

78.消化管一般结构:粘膜:1)上皮,2)固有膜:粘膜腺,3)粘膜肌层:内环外纵

粘膜下层:粘膜下腺

肌层:内环外纵

外膜

79.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兴奋性(静息电位-55-60mv动作电位与Ca有关,与Na无关)伸展性、紧张性

自动节律性(胃3次/分十二:11-12次/分回肠:8-9次/分)

对理化刺激的敏感性(温度和化学刺激是肠排空的自然刺激因素)

80.胃组织结构:粘膜(1.上皮2.固有膜)

81.肝:

①肝小叶:中央静脉

肝板: 围绕中央静脉放射状排列

肝血窦: 肝板间的窦状毛细血管与中央静脉通连

胆小管: 相邻肝细胞膜的凹陷形成的小管, 肝细胞分泌的胆汁由此入内,流向肝小叶四周的门管区

②门管区:相邻肝小叶间的结缔组织,内有小叶间动脉、静脉、胆管)。

③肝的血液循环:

门静脉→小叶间静脉

肝血窦→中央静脉→小叶下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

肝固有动脉→小叶间动脉

④功能:分泌胆汁;代谢功能(蛋白质:80% 氨基酸在肝内转化;肝糖原100克;仅能用24小时体脂储存)防御和解毒,造血

82.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

交感神经: 胸腰节段(交感神经兴奋,能抑制胃肠运动,消化腺分泌)

副交感神经: 迷走和骶髓节段(副交感神经兴奋,能促进胃肠运动,消化腺分泌)

局部神经丛:对化学、牵张敏感

83.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交感神经: 胸腰节段(交感神经兴奋,能抑制胃肠运动,消化腺分泌)

副交感神经: 迷走和骶髓节段(副交感神经兴奋,能促进胃肠运动,消化腺分泌)

局部神经丛:对化学、牵张敏感

神经性反射调节:非条件反射调节;条件反射调节

体液调节:胃肠激素:1)胃泌素(分泌部位:胃窦和小肠上段黏膜中内分泌细胞;作用:促进胃底腺壁细胞分泌盐酸增多,而对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的作用较弱,还能促进胃窦的运动。

2)胰泌素(分泌部位:小肠上段黏膜内的内分泌细胞;作用:促进胰腺小导管的上皮细胞分泌水及碳酸氢盐,使胰液大量增加,而酶的含量不高。

3)胆囊收缩素(分泌部位:小肠黏膜中内分泌细胞;作用:引起胆囊收缩,胆汁排出,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胰酶。

4)肠抑胃素(分泌部位:小肠黏膜内分泌细胞;作用:抑制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和抑制胃的蠕动

5)其他:5-羟色胺,P物质(加强小肠运动);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抑制小肠运动)

84.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

肾小管:近曲小管曲部、近曲小管直部、细段、远端小管曲部、远端小管直部

85.肾小球旁器:

球旁细胞:入球小动脉接近肾小球的管壁平滑肌细胞变态成上皮样细胞,可分泌肾素

致密斑:位于远曲小管起始部,上皮细胞变高、窄、排列紧密,能感受Na浓度变化,调节球旁细胞分泌肾素

球外膜细胞:

86.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滤过膜及其通透性:滤过膜(1.5M2):三层:毛细血管有孔内皮层、基膜层、肾小囊脏壁层(足细胞层)足细胞:初级、次级、三级突起裂孔膜

87.尿的生成和调节:1 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兴奋,肾内血管的平滑肌收缩,肾素释放)

2迷走神经,影响小

抗利尿激素:作用过程:晶体渗透压(+)、循环血量(-)、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作用过程:

88.下丘脑:下丘脑结构:视上核、室旁核、漏斗核

下丘脑分泌激素:下丘脑调节肽:P280

89.垂体:1. 位置和形态:借漏斗连于下丘脑,呈椭圆形

2. 组织结构和功能:

远侧部:嗜色细胞(酸/碱性)、嫌色细胞

腺垂体:中间部:囊泡和嗜碱性细胞

结节部: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

分泌激素及其功能:促激素、生长激素、催乳素、促黑激素

神经垂体:分泌激素:加压素(抗利尿激素)、催产素

90.肾上腺:1、位置和形态:位于左右肾的上端,左肾上腺呈半月形,右肾上腺呈三角形

2、组织结构和功能:

皮质(80~90%):球状带(15%盐皮质激素)、束状带(78%)糖皮质激素、网状带(7%性激素)

髓质(10~20%):髓质细胞(嗜铬细胞,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和少量的交感神经细胞

肾上皮质激素功能:盐皮质激素(球状带)参与盐的代谢

糖皮质激素(束状带)(参与糖代谢、参与脂肪代谢、参与蛋白质代谢、参与应急反应)肾上腺髓质激素功能:应急反应

91.睾丸:组织结构:

曲细精管:50 cm 150-250 μm

支持细胞:构成曲细精管的管壁。

血睾屏障:相邻支持细胞基部侧突形成紧密连接(将生精上皮分为基底区和近腔区,阻止淋巴液中大分子进入近腔区)。

曲细精管含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精细胞: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

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

92.睾丸的功能及其内分泌活动:支持细胞:含精子发生有关的多种激素受体:如雄激素结合蛋白、FSH、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间质细胞:LH受体,分泌雄激素

93.卵巢的功能及其内分泌活动:

卵泡发育的调节:卵泡构成:卵母细胞、周围卵泡细胞

卵泡细胞分为:颗粒和内膜细胞,分别含LH(黄体生成素)、FSH(卵泡刺激素)受体,分泌雌激素(颗粒细胞)和孕酮(内膜细胞)

94.生殖周期:

1)卵泡期(雌二醇、孕酮含量低;FSH开始逐渐升高)

2)排卵期(雌二醇高水平维持36-48h;LH高水平维持24-36h;FSH和LH 分泌达到高峰)

3)黄体期(孕酮分泌增加,孕酮和雌激素水平较高;黄体退化(第24-26天),孕酮和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若受精,胎盘或胎盘前期细胞分泌hCG(人绒毛促性腺激素),黄体继续分泌。)

人体解剖生理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 1.单位膜:电镜下,细胞膜由三层结构组成,即内外两层亲水极和中间一层的疏水极。蛋白质附 着、镶嵌或横跨脂膜。 2.被动转运:物质或离子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能量(单纯扩散如: 染液) 3.被动转运:借助细胞膜蛋白发生的扩散。离子通道(电压依赖性、化学依赖性) 4.主动转运:物质或离子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转运过程。需要能量(离子泵:钠、 钾、钙、氧、氢等)Na + -K +泵:3 Na + 2 K +1ATP 5.疏松结缔组织 细胞成分: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肝素、组织胺)、浆细胞 纤维成分:胶原纤维(韧性强)、弹性纤维(弹性)、网状纤维(无弹有韧) 基质:无定形胶状物,化学成分为黏多糖蛋白质 6.骨骼肌(横纹肌) 结构:明带、暗带、肌节(一个暗带和半个明带) 细肌丝(明带):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粗肌丝(暗带):肌球蛋白(教材: 肌肉收缩章节P69 ) 神经活动→肌细胞膜→钙离子从终池(特化的滑面内质网)→释放入胞质→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构象改变→ATP分解→粗细肌丝滑动(1.5~3.5微米/肌节) 7.神经元结构: 胞体 细胞膜:可兴奋性膜 膜上的离子通道: 电位门控通道:有些通道受电刺激而开放 化学门控通道:当化学物质与受体结合时才开放 膜受体:可与相应的化学物质如神经递质结合,使离子通道开放或产生其他细胞活动变化。 8.尼氏体:碱性颗粒或小块,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 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供神经活动需要。 9.神经原纤维:呈线状交织分布,在神经元内起支持和运输的作用。 10.树突:分支多,呈树枝状,愈向外周分支越细,表面有刺状物,是其他神经元终末支与树突的 接触点。 树突的功能是接受刺激,将神经冲动传至胞体。 11.轴突:每个神经元只有1根粗细均匀的轴突。轴突主干上有时分出侧支。 胞体发出轴突的部分呈圆锥形,称轴丘 轴突的功能是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出 12.有髓神经纤维:突起外面包有髓鞘结构(施万细胞)。髓鞘是由磷脂和蛋白质层层相间组合而成, 呈圆筒状包在突起外面,有绝缘作用,可防止神经冲动从一根神经纤维扩散到相邻神经纤维。 周围神经纤维受损伤或离断后,施万细胞对神经纤维的再生具有重要作用。 神经纤维的髓鞘的组成并非连续不断的,而呈有规则的节段,两节段之间细窄部分称为郎飞氏结(Ranvier node)。 脑神经和脊神经多数由有髓神经纤维组成。 13.解剖学标准姿势:通常以人体直立、双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眼向 前方平视 14.方位名词:近头部为上,近足部为下,靠近躯干或脏器中心为内(里),靠近体表或脏器表面为 外(表)。按人体直立位置,通过身体自上而下与地面垂直的假想轴称垂直轴;与垂直轴垂直的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总结(干货)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研究内容大致可分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三个不同水平。根据实验进程可将生理学实验分为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后者又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 第二章细胞、基本组织及运动系统 第一节细胞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 液态镶嵌模型:生物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从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单纯扩散:某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过程。 细胞的物质转运有几种方式,简述主动运转的特点:单纯扩散(自由扩散)、易化扩散(通道:化学电压机械门控;载体: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主动转运(原发性: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继发性:能量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依靠Na+在膜两侧浓度差,即依靠存储在离子浓度梯度中的能量完成转运,间接利用ATP)【借助于载体、逆浓

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并需要能量】、入胞(吞噬、吞饮、受体介导入胞)和出胞等.......感谢聆听 跨膜信号传导1由通道蛋白完成的,电压、化学、机械门控通道2由膜受体、G蛋白和G蛋白效应分子组成的3酶耦联受体信号传导。 细胞凋亡:由一系列细胞代谢变化而引起的细胞自我毁灭,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在基因控制下,通过合成特殊蛋白而完成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 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必须经过生长到分裂的过程成为~,分为G1、S、G2、M四期. 细胞衰老:细胞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细胞生理功能和增殖能力减弱以及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趋向死亡的现象。第二节基本组织 人体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后者其支持、联系、营养、保护和隔离等作用. 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第三节运动系统 骨骼肌纤维由肌原纤维和肌管系统组成,前者由上千条粗肌丝和细肌丝有规律的平行排列组合而成。 第三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一章 1.人体生理学:研究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体液:(1)细胞内液(占体重的40%)(2)细胞外液=机体的内环境:血浆和组织间液 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也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中介。 3.稳态: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如:温度、PH值、O2分压,CO2分压、渗透压等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4.刺激:内、外环境的所有变化,其性质有物理,化学,生物的和关于人的社会、精神、心理因素的变化。 5.反应:机体受到刺激后所发生的某种功能状态的变化。 表现形式:兴奋(产生动作电位)和抑制。 6.生理功能的调节:(1)神经调节(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a.基本方式:反射——即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反应。 b.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c.特点:迅速、准确、短暂、局限 (2)体液调节的特点:缓慢、广泛、持久(3)自身调节的特点:范围较小,不十分灵敏 7.反馈:由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 分类:负反馈、正反馈(例:血液凝固、分娩、排尿反应) 第三章 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的方式: (1)被动转运:指物质分子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不需要消耗能量。分类:①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简单物理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O2、N2、CO2、乙醇、尿素以及甾体类激素或某些药物能通过单纯扩散的方式进行跨膜转运。②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进行的跨膜转运。 分类: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特点:饱和现象、立体构象特异性、竞争性抑制);经通道的易化扩散(特点:离子的选择性、转运速度快、门控特性) (2)主动转运:钠-钾泵,简称钠泵,又称Na+ -K+依赖式ATP酶 特点:每水解1分子ATP可逆着浓度梯度将3个Na+移出胞外,2个K+移入胞内。 意义:①是细胞生物电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②细胞内高K+浓度是细胞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的③维持细胞内液的正常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④Na+在膜两侧的浓度差是继发主动转运的动力⑤生电作用 (3)入胞和出胞 2.细胞内的多种第二信使:cAMP、三磷酸肌醇IP3、二酰甘油DG、cGMP、Ca2+ 3.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静息电位 RP: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特点:外正内负,以膜内的负电位值来代表膜电位 产生机制:大部分是K+外流,少量Na+内流 (2)动作电位 AP:细胞受到刺激时膜电位所经历的快速、可逆和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 特点:全或无;可传播性产生机制:①锋电位:上升支—﹥Na+内流;下降支—﹥K+外流②后电位:钠泵 传导机制:形成局部电流 P43 (3)局部电位的特征: ①不表现“全或无”的特征②衰减性传播 4.名词了解:极化、超极化、去极化、超射、反极化、复极化、锋电位、后电位、 5.阈电位:能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 阈强度(阈值):能使组织或细胞发生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6.动作电位是兴奋性的标志。衡量兴奋性的指标是阈强度,两者之间呈反比,即阈值越大,兴奋性越低,反之,兴奋性越高。 7.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实际上是“电-化学-电”的过程。(乙酰胆碱---Ach)终板电位属于局部电位。 8.横桥的作用: ①具有ATP酶的活性,能结合并水解ATP,供给横桥周期所需的能量。②可以与细肌丝中的肌动蛋白结合。 9.细肌丝的组成: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10.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属于收缩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属于调节蛋白。 11.兴奋-收缩耦联的结构基础是三联管。 12.从刺激神经开始到骨骼肌出现收缩,其间包括哪些过程? (1)刺激产生动作电位(2)动作电位沿神经传导(3)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4)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5)骨骼肌收缩。 第五章 1.白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HCT) 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血浆中溶质颗粒的数目 3.晶体渗透压是由电解质,尿素以及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 胶体渗透压主要是由白蛋白等大分子胶体物质形成的 4.晶体渗透压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保持细胞政策形态和体积具有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对维持血容量及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5.等张必定等渗,等渗不一定等张(P75) 6.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 实质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的过程 7.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 8.凝血过程分为:a.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 b.凝血酶的生成 c.纤维蛋白的生成 9.血型测定的本质:抗原抗体反应 血清中不含有与自身RBC抗原相对应的抗体 第六章 1.心室肌细胞、浦肯野细胞、窦房结细胞 2,有效不应期P107 3,心肌不会向骨骼肌那样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4,代偿性间歇不是一定会出现 5,P波:反应左右两心房的去极化过程 QRS波:代表两心室去极化过程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础知识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础知识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个系统、器官及其功能的科学, 它为医学领域提供了基础和理论支撑。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医学教 育中必修的课程之一,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知识对于医学从业 人员来说非常重要,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临床能力和服务质量。 一、细胞结构与功能 细胞是构成人体所有组织和器官的基本单位。细胞由细胞质、 细胞核、细胞膜和细胞器组成。其中,细胞质是细胞内各种细胞 器的基质,是细胞内的代谢活动发生的场所;细胞核是细胞内的 控制中心,控制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功能;细胞膜是细胞质与外 部环境之间的物理屏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器是细胞内的特 殊结构,执行各种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二、组织结构与功能 组织是由相同或类似细胞按某种规律聚集而成的。人体内主要 有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是由紧密排列的上皮细胞组成,具有保护和分泌的功能;

结缔组织由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组成,具有支持和连 接的功能;肌肉组织是由肌肉细胞组成,具有运动的功能;神经 组织是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具有传递和处理信息的功能。 三、器官结构与功能 器官是由多种组织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组合而成,具有特定的 生物学功能。人体内包含多个重要的器官,如心脏、肺、肝、脾、肾等。心脏是心血管系统的核心,具有泵血的功能;肺是呼吸系 统的重要器官,负责气体交换;肝是消化系统的关键器官,具有 合成和分解代谢物的功能;脾是免疫系统的重要器官,负责清除 老化红细胞和抗原抗体作用;肾是泌尿系统的核心器官,负责清 除代谢产物和调节体液平衡。 四、生理功能与调节 人体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呼吸、循环、消化、代谢、神经、内 分泌和免疫等。呼吸系统负责将氧气转运至身体各处,并清除体 内的二氧化碳;循环系统保证氧气和养分的输送,同时排除代谢 产物;消化系统通过各种消化酶和肠道吸收,将食物转化为能量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医学领域的基础科学之一,它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本文将介绍一些人体解剖生理学的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体的构造和功能。 一、细胞与组织 1.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细胞膜起着控 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质包含细胞器,细胞核则负责遗传信息的传递。 2. 组织是由相同或相似类型的细胞组成的,常见的组织类型包括上皮组织、结 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二、器官系统 1.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肠道和消化腺等器官,主要功能是摄取、 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 2. 呼吸系统:由鼻腔、喉、气管和肺组成,负责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3.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 产物。 4.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主要功能是排除废物和调节 体液平衡。 5. 生殖系统:男性生殖系统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和阴茎,女性生殖系统包 括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主要功能是生殖和产生性激素。 6. 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周围神经和感觉器官组成,负责接收和传递信息,并控制身体的各种功能。

7. 内分泌系统:包括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通过分泌激素调节身 体的代谢、生长和发育。 8. 免疫系统:包括淋巴组织、淋巴管和脾脏等,主要功能是识别和消灭病原体。 三、重要器官与结构 1. 心脏:位于胸腔中,由心房和心室组成,主要功能是泵血供应全身。 2. 肺:位于胸腔中,负责呼吸,将氧气吸入体内并排出二氧化碳。 3. 肝脏:位于腹腔中,是最大的内脏器官,具有分解和代谢物质、产生胆汁等 功能。 4. 肾脏:位于腹腔后方,负责排除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 5. 大脑:位于颅腔中,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最高指挥中枢,控制思维、记忆和运 动等功能。 四、生理过程 1. 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通过肺部实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2. 消化:从口腔开始,通过食管、胃和肠道将食物消化为可吸收的营养物质。 3. 循环: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将血液输送到全身,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带 走代谢产物。 4. 神经传导:神经细胞通过电信号传递信息,实现感觉、思维和运动等功能。 5. 代谢:包括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通过新陈代谢维持身体正常运转。 五、常见疾病与异常 1. 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病、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常见症状有胸痛、气短和 心律不齐等。

人体解剖生理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 YOGA丨呼吸丨习惯丨坚持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人体解剖生理学 亲爱的伽人,今天分享《人体解剖生理学》运动系统之骨连接、关节的运动相关知识。 骨连接 骨与骨之间的连接称为骨连接,分为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两种连接方式。直接连接是指骨与骨之间借助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直接相连,如颅骨之间的缝隙、椎骨之间的椎间盘等。活动范围小或不能活动是直接连接的特点。间接连接又称为关节(articulation),是全身骨的主要连接方式。相对于直接连接而言,关节的活动范围大,不同形式的关节可以做各种不同形式的运动。 关节的基本结构 相邻两骨面之间有空隙,又被结缔组织囊所包裹,这就是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腔及关节囊等基本部分。 1. 关节面 关节面是指相邻两骨的对应骨面,因其形状相互适应,一面隆凸,称称为关节凸;另一面凹陷,称为关节凹。关节面上覆盖有软骨,表面光滑又有弹性,可以减少运动时的摩擦,缓冲运动时的冲击和震动。 2.关节囊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组成,其两端附着于关节面以外的骨面上。囊壁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膜,厚而坚韧;内层为滑膜,称贴于纤维膜内面。滑膜层能分泌滑夜,起润滑作用。迄今为止,任何人工的润滑液都不能与其相媲美。 3.关节腔 是关节囊内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含少量的滑夜,腔内的压力低于大气压,有利于关节的稳固。 关节的辅助结构

一些关节为了适应其功能的需要,除了具有上述的基本结构外,还有一些辅助结构。 1.韧带是关节的辅助结构之一,有呈带状或索状的致密结缔组织束构成,分布在关节囊内或关节囊外,增加关节的稳固性。 2.关节盘也是关节的辅助结构,由纤维软骨构成,分布于关节面之间,可缓和外力对关节的冲击,并使两骨的关节面接触得更好。 关节的运动 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因此,连接是关节的功能之一。另外对于运动系统的运动功能而言,关节在其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运动中,关节如同枢纽,作为杠杆装置的支点,骨骼以其为轴心,在肌肉的牵动下产生运动。 作为关节本身的运动,其在肌肉牵引下,主要有伸和屈、内收与外展、旋内与旋外、环转等形式。关节的运动范围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关节的形状,而关节的灵活性与牢固性则与关节的构造有关,一般而言,关节的灵活性大,牢固性就小;反之灵活性小,牢固性就大。如肩关节灵活性大,牢固性小;髋关节灵活性小,稳定性好。 少年儿童的关节韧带薄,关节囊松,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差,关节的灵活性和活动范围大于成人,而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臼(关节凸与关节凹失去正常的位置,发生脱位)。脱臼时,时常有关节囊撕裂和韧带损伤,脱臼部位肿胀、疼痛,并失去运动功能。此时应特别注意不要活动脱臼的关节,保持原有的姿势,以免造成对关节囊的更大损失。 ——Thank you for reading——

人体解剖生理学必备知识点

人体解剖生理学必备知识点 1、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一门科学。 2、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主动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包括:○1从外界不断摄取各 种物质,综合形成自身物质,或暂时贮存起来的同化作用。○2将组成自身的物质或贮存于体内的物质分解,并把分解后的终产物废物排出体外的异化作用。 3、○1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较局限,持续时间较短。○2体液调节的特点 是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3自身调节式作用精确的局部调节,对维持机体细胞自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4、稳态: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能在一定生理功能允许的范围内发生小幅度的变化,这 种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5、标准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头呈水平,两眼平视,面向正前方,上肢垂于肢体两侧, 掌心向前,两足平放地面,足尖向前。 6、有机物可分为5类: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和维生素。 7、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8、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结构基础。 9、糖由碳、氢、氧元素构成。 10、细胞都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细胞通过细胞膜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与传递。 11、人体组织分为四大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12、上皮组织被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两种类型。 13、肌肉组织按形态和功能,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3种类型。 14、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突起分轴突和树突。 15、根据神经元的突起数目分类分为: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 16、按神经元的功能分类分为:感觉(传入)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17、郎飞氏结:神经纤维的髓鞘呈有规则的节段,相邻节段间的狭窄处称郎飞结。神经冲动在郎飞结间呈跳跃式传导,故传导速度快。 18、少突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周围神经系统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形成细胞是施万细胞。 19、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运动系统。 20、成人骨206块。 21、骨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22、骨由骨组织和骨膜构成,内含骨髓。 23、骨组织按照骨板的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分为松质骨和密质骨。 24、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25、骨的化学成分包括有机质和无机质。 26、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三部分构成。 27、人类的脊柱,从侧面看有4个明显的生理性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骶曲。其中颈曲、腰曲凸向前,胸曲、骶曲凸向后。 28、骨骼肌根据其外形可分为: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 29、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构成。 30、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在一起,在新鲜标本上色泽呈灰暗。 31、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除皮质外其他部位,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包括树突)

人体解剖生理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探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学科,通过解任体内部分器官的形态、结构、组织及其具有的生理功能等方面,对人体机体进行研究。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系统,其分为不同的系统,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这些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运转。以下将从人体各系统的角度阐述人体解剖生理学。 一、循环系统 人体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血液等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它由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组成。右心房和右心室通过肺动脉将血液输送到肺部进行氧合,氧合后的血液通过肺静脉返回左心房,左心房将血液输送到左心室,左心室则将氧合后的血液通过主动脉输送到全身。此外,循环系统还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组织的血管,静脉则将血液从组织输送回心脏,毛细血管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连接管道,负责氧气和营养成分的交换。循环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将氧气和营养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同时携带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从身体各部分将其排出体外。 二、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系统之一,它包括鼻腔、喉部、气管、支气管和肺部。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空气从外部引入体内,并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器官,同时将二氧化碳从身体各个器官排出体外。鼻腔和喉部是将空气引入体内的入口,气管和肺

部是将空气输送到身体各个器官的管道。气管分为左右两个支气管,最终将气管分成一系列的支气管,这些分支管称为细支气管,最终细支气管将空气输送到肺泡中,这些结构负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三、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是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脏和胰腺等组成的。消化系统的作用是将食物转化为身体能够使用的营养成分,并将废物排出体外。口腔和食管是食物的入口,食道将食物输送到胃中,在胃中,胃酸和胃液被分泌用于消化食物。当食物被消化后,它会继续向小肠移动,小肠是将食物的营养成分分解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大肠被用于存储和排出废物,并帮助调节水分平衡。 四、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包括两个肾脏、两个输尿管、一个膀胱和一个尿道。泌尿系统的作用是滤除身体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将它们排出体外。肾脏是泌尿系统的核心,它负责滤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将其转化为尿液并排出体外。尿液往往首先经过输尿管输送到膀胱中,在膀胱中,它被存储。当膀胱充满时,身体会通过神经信号来告诉我们需要进行排尿。尿液随后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五、神经系统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 1、灰质:神经中枢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的部位,在新鲜标本中呈灰色。 2、白质:中枢内的神经纤维聚集处。 3、皮质:大、小脑表面的灰质。 4、髓质:大、小脑内的白质。 5、新陈代谢:机体主动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6、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7、内环境:细胞外液 8、稳态:机体通过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状态。 9、闰盘:心肌细胞相连处细胞膜特化,凹凸相连,形状呈阶梯状,称闰盘。 10、尼氏体:胞质内所含物,为嗜碱性颗粒或小块,由粗面内质网及有力的核糖体组成,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供神经活动需要。 11、轴丘:胞体发出轴突的部分呈圆锥形,称轴丘,其内无尼氏体。 12、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肌纤维数量构成一个运动单位。 13、生物电:生物体在生命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电现象。 14、兴奋:活组织因刺激而产生冲动的反应。 15、兴奋性:可兴奋组织具有产生兴奋的能力。 16、静息电位:处于静息状态下的细胞膜内、外侧所存在的电位差。(外正内负) 17、极化: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的状态 18、动作电位:细胞兴奋产生的电位变化 19、去极化:生物膜受到刺激或损伤后,膜内外的电位差逐渐减小,极化状态逐步消除的过程。 20、超极化:原有极化程度增强,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兴奋性降低的状态。 21、复极化:由去极化状态恢复到静息时的极化状态。 22、跳跃传导:电流从一个朗飞结跳到另一个或下几个朗飞结的冲动传导方式。 23、神经元: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4、突触:使一个神经元的冲动传到另一个神经元或肌细胞的相互接触的部位,是神经元间的联系方式。 25、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的局部电位变化,引起细胞膜电位朝着去极化方向发展。 26、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的局部电位变化,引起细胞膜电位朝着超极化方向发展。 27、神经递质:指由神经末梢释放的,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作用并能发挥快速而精确调节的物质。 28、非条件反射:通过遗传,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由非条件刺激引起,具有固定的神经联结。 29、条件反射:动物出生后,通过训练而建立起来的反射,由条件刺激引起,具有暂时性的神经联结。 30、近视: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线发散聚焦在视网膜前,导致物像模糊的现象。 31、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眼的折光能力过弱,致使入眼的平行光线的主焦点落于视网膜之后,形成模糊的物像。 32、散光:折光面上某条或多条经线或纬线曲度异常,通过角膜不同方位的光线在眼内不能同时聚焦而使物像变形和视物不清。

人体解剖生理学基础

人体解剖生理学基础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现代医学的基础,是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 一部分。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对于医学知识的全面掌握具有重要 意义。 一、人体组织结构 人体由多种类型的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 构成组织和器官的基本元素。细胞膜(细胞外膜)是细胞的外层膜,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细胞核是由核壳和核仁组成的,其中 又包含染色体等重要结构。细胞质则是核和其他脏器组成的胞内 物质。 组织是由一群相近性质的细胞组成,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器官是由不同种类的组织构成的,能够完成特定的功能。例如 心脏、肺、肝、胰腺等器官。 二、人体生理学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内部生命现象的科学。人体内脏可以分为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运动功能系统等。 心血管系统:心脏泵出的血液通过血管系统运输到各个器官和组织,从而完成营养物质和氧气的供应。心血管系统的主要器官包括心脏、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以及血液等。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将氧气转化为供身体能量所需的能量,同时排出二氧化碳等有害废物。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包括鼻孔、气管、支气管和肺部。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转化为身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以供身体使用。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肠道和肝脏等。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排除废物。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主要负责分泌激素,调节身体的各种生理过程。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器官包括脑垂体、甲状腺、胰腺、肾上腺和卵巢等。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人体处理信息的核心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由周围神经和感觉神经元组成。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人体抵抗疾病的主要系统。通过识别和清除病原体,保护身体健康。免疫系统的主要器官包括脾脏、淋巴结和骨髓等。 运动功能系统:运动功能系统是人体的生物力学系统,包括骨骼、肌肉、关节和韧带等。它们协同起来完成人体的各种运动功能。 三、人体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组织和器官构建的科学。它可以分为微观解剖学和宏观解剖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它涉及到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和组织的解剖结构以及其相应的生理功能。本文将围绕人体解剖生理学的重点内容展开,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整体性功能等方面。 一、细胞与组织 1. 细胞结构与功能 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其结构包括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等组成部分。细胞具有各种功能,如代谢、生长、分化和增殖等。 2. 组织学 组织是由具有相同结构和功能的细胞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人体有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每种组织均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 二、器官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 1. 心脏 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中心器官,主要功能是泵送血液循环。它由心房和心室组成,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的流动。 2. 肺

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它通过 呼吸过程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3. 肾脏 肾脏是人体排泄系统的核心器官,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产生尿液。肾脏还参与体液平衡、酸碱平衡和离子调节等生理过程。 4. 肠道 肠道包括小肠和大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 将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吸收其中的养分。 5. 肝脏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它参与消化、代谢、解毒等过程,并产生胆汁来帮助消化和吸收。 三、系统的解剖结构与调节功能 1.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织构成,具有传递和处理信息的功能。它监控和调节人体各个系统的活动,包括运动、感觉、思维和记 忆等。 2.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由多个内分泌腺和激素组成,调节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它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免疫和生殖等方面。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研究人体组织结构 和功能,并通过实践和实验研究来解释人体的发育、生长、繁殖、代谢以及各种疾病的发生。本文将围绕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展开 讨论,帮助读者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概念。 一、人体组织结构 人体组织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是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基础。西方医学将细胞分为两大类:有核细胞和无核细胞。有核细 胞包括神经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等;无核细胞包括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等。 细胞在生理状态下可以执行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如吸收、消化、代谢、排泄等。细胞可以合成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化合物,同 时可以消耗氧气、将食品转化为能量,为维持人体正常生活活动 提供能量。 除了细胞,人体还由各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如上皮组织、结缔 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每种组织都有不同的形态和结构,

同时也负责不同的功能。例如,上皮组织可以覆盖和保护身体表面,肌肉组织可以运动身体,神经组织可以传递信息和控制身体内部的各种活动。 二、人体器官 器官是由一种或多种组织结构组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和功能的结构。人体内有各种不同的器官,如心脏、肺、肝、脾、胃、肾等。每个器官都有特定的功能和结构。例如,心脏是一个肌肉输送和抽血器官,它通过心肌的收缩和放松来推动血液循环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肺是呼吸器官,它通过肺泡的扩张和收缩来实现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器官之间通过神经、血管等连接,形成了复杂的内部系统。生理学家通过研究各个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探讨人类在生活、工作和环境中的反应机制。 三、人体系统

人体由不同的器官组成了各种不同的系统,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每个系统都负责不同的功能,并与其他系统相互作用和协调以实现身体内部各项活动的平稳和有序。 循环系统负责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身体各个部分,同时将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排出体外。呼吸系统通过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提供自身所需的气体交换。消化系统通过吸收、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为身体提供能量和元素。泌尿系统通过产生和排泄尿液来排除体内过多的盐分和废物。神经系统控制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对外部环境产生反应。 四、人体代谢 人体代谢是指人体内所有可逆和不可逆的化学反应。人体庞大的繁多代谢反应包括分解大分子为小分子的消化、吸收、运输和利用和产生能量的氧化反应。我们的身体以细胞为单位,以代谢为驱动,系统地进行各种生物化学反应。 五、结语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简介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是生物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人体解剖生理学是从分子、细胞、器官和系统水平上介绍人体正常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学科。 人体解剖生理学和当今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前沿息息相关。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纵观生命科学研究的最前沿,无论是人类基因组密码的破译,还是克隆动物的不断诞生,都与人体解剖生理学息息相关。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是千百年来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探索、研究和了解人体的本质以及生命活动的规律和目的,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相关的生活、卫生常识,为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服务。并从前人探索新知识的脚印中,受到创新思维的启迪。人体解剖生理学具有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概念抽象、理论知识难记忆而又极赋实践性等特点。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部正常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由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门课程合并而成。人体解剖学分为大体解剖和组织学两部分,是研究正常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科学,是学习人体生理学的形态学基础。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的科学,如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等系统在正常条件下具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是如何实现的,以及它们受到哪些因素的调节和控制等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基本形态、结构和位置,以及各器官系统正常的生理过程及机制;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体功能活动的一般规律;为学习后续课程(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了解一些必要的生活、卫生常识,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素质。掌握有关实验技能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动手能力),通过专业课的学习,使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技巧得到提高,专业创新思维、创新计划得到实施和培养。 本课程开设两个学期,共96学时,其中实验教学36学时。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一章 1. 极化: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 2. 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称为去极化。 3. 跳跃式传导:动作电位沿着轴突从一个郎飞结“跳”到另一个郎飞结。这就是跳 跃性传导。 即在发生动作电位的郎飞结与静息的郎飞结之间产生。 4. 终板电位:跨膜Na+内流远大于K+外流,使终板膜发生去极化,产生终板电位。 5. 兴奋-收缩耦联:将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 6. 简述静息电位及其产生的机制? 答:静息电位是细胞未受刺激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电位差。静息状态下,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主要表现为K+外流,从而造成膜两侧的电位差。 7. 简述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 答: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出现迅速增加的Na+电导,Na+在很强的电化学驱动力作用下形成Na+内向电流,使细胞膜迅速去极化,构成峰电位的升支;随后,Na+电导减小,形成峰电位的降支,K+电导的增大使K+外向电流增强,加速了膜的复极,参与峰电位降支的形成。 8. 简述肌肉收缩的分子机制? 答:粗肌丝肌球蛋白分子的横桥与细肌丝上肌动蛋白分子的横桥作用位点结合,引起粗细肌丝的相向运动,形态上表现为肌肉的收缩。 一、人体解剖生理学可分为解剖学、组织学和生理学等学科。 二、16世纪比利时学者Vesalius A的名著《人体构造》的发表,创立了解剖 生理学派。 1628年英国名医Willism Harvey出版的《心血运动论》一书是历史上首次出现有确凿证据的生理学著作,从而奠定了现代实验生理学的基础。 三、兴奋性一切活组织或细胞当其周围环境条件改变迅速改变时有发生反应的 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第二章 1. 内分泌腺:腺没有导管,分泌物释放入血液。 2. 连接小体:缝隙连接处的胞膜中有许多配布规律的柱状颗粒,称为连接小体。 3. 尼氏体:是胞质中的嗜碱性物质,可被苯胺类染料着色。在大型神经元内尼氏体呈块状分布,在小型感觉神经元内呈颗粒状分布于周围。电镜观察尼氏体由发达的粗面内质网与游离的核糖体组成,表明尼氏体具有活跃的蛋白质合成功能。 4. 郎飞结:有髓神经纤维每隔一定距离髓鞘便有间断,此处间隔称为郎飞结。 5. 运动终板:位于脊髓灰质前角或脑干的运动神经元发生长轴突,接近肌纤维时失去髓鞘,其轴突反复分支,每一分支形成葡萄状终末与一条骨骼肌纤维建立突触连接,此连接区域呈卵圆形板状隆起,称运动终板。 6. 肌肉组织有哪些种类,各有何结构和功能特点? 答:肌肉组织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 骨骼肌:由大量多核的肌细胞构成,核位于周边。骨骼肌受意识控制。存在强

人体解剖生理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 1. 简介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它涉 及到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解剖结构以及其所承担的生理功能。这门学科的研究对于理解人体内部的工作原理、发现疾病的原因以及发展医学领域的技术和治疗方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概念、人体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应用于医学和研究中的重要性。 2. 人体解剖结构 人体解剖结构包括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循环系统、呼吸 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这些系统相互作用并协同工作,以维持人体内部的稳定状态。 2.1 骨骼系统 骨骼系统由骨骼和相关组织组成,主要功能是提供身体的 支撑和保护内部器官。骨骼系统由206块骨骼组成,包括颅骨、脊柱、肢体骨等。骨骼系统还参与到血液细胞的产生、钙离子的储存和肌肉的附着。

2.2 肌肉系统 肌肉系统由肌肉、肌腱和韧带等组成,主要功能是实现人 体运动。肌肉可以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骨骼肌通过收缩和松弛来产生力量和运动。平滑肌位于内脏器官中,调节器官的收缩和舒张。心肌则是心脏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泵血和保持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2.3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到全身各个器官。心脏作为循环系统的泵,通过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流动。血液则通过血管系统流动,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4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主 要功能是将氧气吸入体内,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呼吸系统通过肺泡和毛细血管间的气体交换,实现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2.5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口腔、食管、胃、肠道和肝脏等组成,主要功能是将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并吸收到血液中,同时排出未消化的物质。消化系统通过机械和化学的方式,将食物消化为可被吸收的营养物质。 2.6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由肾脏、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排出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肾脏是泌尿系统的核心器官,负责过滤血液并排出尿液。 2.7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主要功能是处理和传递信息。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负责接收和处理外界刺激,并控制身体的各种活动。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传递到身体各个部分。 3. 人体生理功能 人体生理功能是指人体各个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包括心脏的泵血功能、肺部的呼吸功能、肾脏的排泄功能等。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梳理

名词解释 1、激素:由内分泌腺或散在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而发挥其调节作用。 2、远距分泌:大多数激素经血液运输至远距离的靶细胞而发挥作用。 3、旁分泌:某些激素可以不经血液运输,仅由组织液扩散而作用于邻近细胞。 4、自分泌:如果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在局部扩散,又反回作用于该细胞自身而发挥反馈作用。 5、神经内分泌:下丘脑有许多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神经细胞,它们合成的激素可借轴浆流动运送至神经末梢而释放,这种方式称为神经内分泌。 6、重吸收: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至血液中。 7分泌: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肾小管腔内。 8、基础代谢: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就是人在清醒而极度安静状态下维持生命最低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9、基础代谢率: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单位体表面积的产热量。 10、能量代谢:通常把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的驻存、释放、转移与利用等称为能量代谢。 11、新陈代谢: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与能量交换,以及机体内部的组织转变与能量转化。 12、消化:食物通过消化管的运动与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为可吸收成分的过程。 13、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14、血压: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15、收缩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这时的动脉血压值称为收缩压。 16、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17、每搏输出量:一次心搏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 18、每分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输出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 19、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与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的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0、窦性节律:正常情况下,整个心脏的自律活动就是由节律性最高的窦房结控制的,这种由窦房结控制的心脏搏动的节律性,称为窦性节律。 21、血液循环:血液在心血管系统周围中周而复始地、不间断地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称为血液循环。 22、体循环:左心室搏出的血液,经主动脉及其分支流到全身毛细血管(肺泡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再经各级静脉汇入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流回右心房。血液沿上述路径的循环称为体循环。 23、肺循环:右心室搏出的血液经肺动脉及其分支流到肺泡毛细血管,在此进行气体交换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血液沿此路径的循环称为肺循环。 24、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25、自主神经系统:调节与控制内脏平滑肌、心肌以及腺体分泌的神经结构。 26、浅感觉:分布在皮肤与黏膜感受痛觉、温度觉与粗略触觉的感受器位于身体的表面,因此这些感觉通称为浅感觉。 27、深感觉(本体感觉):深感觉就是指感觉肌肉、肌腱、关节、韧带等深部结构所处的状态。 28、内囊:就是位于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投射纤维,内含皮质延髓束、皮质脊髓束、丘脑皮质束以及视觉、听觉传导束。内囊就是大脑皮质与下级中枢联系的”交通要道”。29、胼胝体:在大脑两半球的底部,就是联系左右半球的大量横行连合纤维。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细胞、基本组织及运动系统 第三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第四章血液的特性与生理功能 第五章循环系统生理 第六章呼吸系统生理 第七章消化系统生理 第八章机体的体温与调节 第九章泌尿系统解剖与生理 第十章神经系统解剖与生理 第十一章特殊感觉器官的解剖与生理 第十二章内分泌系统 第十三章生殖系统

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研究内容大致可分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三个不同水平。根据实验进程可将生理学实验分为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后者又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 第二章细胞、基本组织及运动系统 第一节细胞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 液态镶嵌模型:生物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从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单纯扩散:某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过程。 细胞的物质转运有几种方式,简述主动运转的特点:单纯扩散(自由扩散)、易化扩散(通道:化学电压机械门控;载体: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主动转运(原发性: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继发性:能量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依靠Na+在膜两侧浓度差,即依靠存储在离子浓度梯度中的能量完成转运,间接利用ATP)【借助于载体、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并需要能量】、入胞(吞噬、吞饮、受体介导入胞)和出胞等。 跨膜信号传导1由通道蛋白完成的,电压、化学、机械门控通道2由膜受体、G蛋白和G 蛋白效应分子组成的3酶耦联受体信号传导。 细胞凋亡:由一系列细胞代谢变化而引起的细胞自我毁灭,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在基因控制下,通过合成特殊蛋白而完成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 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必须经过生长到分裂的过程成为~,分为G1、S、G2、M四期。 细胞衰老:细胞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细胞生理功能和增殖能力减弱以及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趋向死亡的现象。 第二节基本组织 人体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后者其支持、联系、营养、保护和隔离等作用。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第三节运动系统 骨骼肌纤维由肌原纤维和肌管系统组成,前者由上千条粗肌丝和细肌丝有规律的平行排列组合而成。 第三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等。 阈强度/阈值:能引起细胞或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 适应性:机体根据环境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使之相协调的功能。 生殖: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男性和女性两种个体中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结合,便可形成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 第二节神经与骨骼肌细胞的一般生理特性 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相对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前提-膜内外离子浓度差;决定作用-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根本原因-K+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