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上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课堂教学是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中心环节,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习者的听说读写技能是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首要目标。
当前汉语教学界的主要教学模式可以归纳为“综合课打头,按技能设课”,因此综合课的教学在所有科目的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综合课打头,按技能设课”这一教学模式来看,全面提高综合课课堂教学效率,是开设其他技能课的重要基础。
而当前以“复习-讲练生词-讲练课文-讲练语法-总结-布置作业”为主要教学环节的综合课课堂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把课堂教学变成了输入大于输出、教师一人在唱的“独角戏”,这种教学模式过于重视学习知识和学习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习者的学习步骤与学习过程,不能有效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让课堂教学交际化成为一句空话。
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盛行于90年代的任务型教学法 (Task-basdelan guagdtdaching,TBLT)在教学理念和操作细节上迥然于这种传统课堂教学,重视学习者的个体因素和学习过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教师“独角戏”的课堂教学现状,达到课堂教学的交际化目标。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理念与局限性从理论层面上看,任务型教学法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该教学法力导学生“在用中学”,“用语言做事”,以“任务”的方式呈现课堂教学活动,以完成诸项语言任务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强调语言学习是一个从意义到形式、从功能到表达的过程,反对听说法对某种句型的反复机械操练,鼓励学习者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强调表达的流畅性。
因此,任务型教学理念更集中体现了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三个基本原则,即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的原则、以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为框架的原则。
《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上)教案课程名称:中级汉语综合授课班级:汉语言本科二年级授课时间:秋季学期课程说明(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本课程为《中级汉语综合》(上),属于汉语言本科专业的汉语必修课,共108学时,6个学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本课程是在华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本科阶段的必修课,其主要教学目标是以语音、语法、词语、汉字等语言要素的教学为基础,通过课堂讲练,逐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言语技能,培养他们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
同时也为他们升入高一年级打下基础。
此外,根据课文涉及到的内容适当增补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增长学生的视野,扩展汉语学习视野,提高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仍然是课文,其次是词语的用法。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文和词语的讲练,培养学生成段表达的能力,把言语交际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在中级汉语综合(上)之前,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初级汉语综合(上、下),在语言知识点及课文形式、难度上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中级汉语综合(上)的重点仍是课文及词语例释,适当增加了同义词辨析的词语学习。
本课程在中级汉语综合(上)的基础上,辅以中级汉语口语、中级汉语阅读与中级汉语写作的学习,为升入高年级更加深入系统的学习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中级汉语综合(上)以《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上)(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为主要教材,参考书目如下:1、崔希亮等:《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研究》、《对外汉语综合课优秀教案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年;2、卢福波:《对外汉语常用词语对比例释》,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3、周健:《汉语课堂教学技巧325例》,商务印书馆,2010年;4、吕叔湘等:《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10年;5、商务馆学汉语词典(双色本),商务印书馆,2007年;6、商务馆学汉语近义词词典,商务印书馆,2009年。
《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上(一)《桥梁》是一本实用汉语中级教程,它涵盖了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介绍此教材。
一、教材内容《桥梁》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语言点、文化知识、口语表达、听力训练、阅读理解、写作练习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以“旅游交际”为主题,以真实的情景为背景,让学生学习到实用的语言技能。
二、教材特点(1)语言实用性强。
教材中的语言都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如购物、交通、住宿、饮食等,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实用性的知识。
(2)文化涵盖面广。
教材从中国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地理风光等多个方面展开,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3)学习难度适中。
教材适用于中级学生,难度适中,让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口语能力。
三、教学目标通过《桥梁》教材的学习,学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基本的汉语词汇、语法结构,提高听、说、读、写能力;(2)了解中国文化知识,增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理解;(3)培养与中国人进行日常社交和商务交际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在教学上,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翻译:通过翻译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含义和用法;(2)模仿:让学生跟读、模仿语音和语调,提高发音和语音语调;(3)情景练习:通过情景模拟练习来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练习口语和听力;(4)拓展阅读:通过阅读相关文化知识的文章,让学生了解更深入的文化知识。
总之,《桥梁》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中级汉语教材,其语言实用性强、文化涵盖面广、难度适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汉语能力和文化素养,是一本值得推荐和使用的教材。
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上)教程中级汉语教案. 第三课. 1、教学内容. 1、生词:……者:记者、作者、读者、患者、前者、后者. 记忆(n)和回忆(v,n). 贼:名词,小偷。
东北方言,程度副词,贼多、 ...骑大象的蚂蚁中级汉语教案第三课一、教学内容1、生词:……者:记者、作者、读者、患者、前者、后者记忆(n)和回忆(v,n)贼:名词,小偷。
东北方言,程度副词,贼多、贼好、贼香、贼漂亮……从来:从来不……,从来没……,从来就……场:量词,一场雨、雪、冰雹、霜冻;电影、演出、比赛、游戏;报告、讲座、争论、考试;误会、大病、战争……遗憾、珍惜、勉强、结婚、接触、合、控制、借口、故意2、语法:详下3、课文:4、文化知识:红娘以及和婚姻有关的文化二、教学要求:熟悉课文出现的实词,能恰当的进行词语搭配和词语扩展;正确使用副词;正确使用关联词语,说出比较复杂的长句;认真学习并掌握语法例释中的知识点;完全理解课文,流利朗读课文,达到基本可以复述。
三、教学重点:量词:场:一场雨、雪、冰雹、霜冻;电影、演出、比赛、游戏;报告、讲座、争论、考试;误会、大病、战争……股:一股泉水、力量、劲、香味、气味、冷风、农烟、坏蛋、敌人……门:一门心思、技术、功课、学科、番:一番道理、解释、好意、期望、功夫,费了几番周折,调查一番、嘱咐一番、考虑一番、教训了一番、几番风雨、三番五次……否定副词:莫1、没有谁:莫不欣喜2、不:一筹莫展、爱莫能助3、不要:你莫哭,你莫见怪,4、莫不,即没有一个不:莫不欢欣鼓舞5、莫大,即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极大:莫大的光荣,莫大的幸福,莫大的打击6、莫非,揣测的反问,莫非……不成:莫非我听错了不成?副词:从来、仍然、终于、顿时、始终、竟复杂较长的时间状语:当……时,当孩子们又用自己的手和脑,创造出另一件更新的、更好的作品时,我才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孩子更有创新精神。
介词:凭(见单页)四、课时安排:8五、教学环节:1、组织教学2、复习:课文内容复习:复述,扩展到与之相关话题,成段表述。
《差不多先生传》教案组员:胡坤齐小阁邹真真苏雯王明蕾教学对象:二年级上教学内容:《桥梁一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上》第二课教学时间:共3课时;第1课时词汇讲解和练习;第2课时课文及语法讲解;第3课时练习教学目的和原则:通过三课时的学习,掌握本课生词的读音、意义及用法,培养句型的运用能力,掌握相关的语法点,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讲究从容计较不是……吗凡……就……一时教学过程:(释义是用来帮助老师理解词义的,不代表全部要讲;下划线的要板书;说出句子后让同学复述;加粗和倾斜标注的内容为重点)一、复习老师问:“上一课学的东西大家复习得差不多了吧?”听写单词(请几个同学上讲台)复述上一课课文(老师引导)二、导入新课根据学生的复习情况(同学肯定有掌握的不好的地方),老说:“大家基本上掌握了上节课的内容,但是还有一点儿问题,这种情况用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新词来说,就是'大家复习得差不多了。
(讲“差不多”,进入生词讲解)(一)生词讲解1、差不多:讲意思(义素法)释义:(形)不相合、不相同的地方很少例(1)墙和写字板的颜色差不多。
(引导学生注意墙和写字板的颜色,说出此例子)(2)同学们的汉语水平差不多。
(引导学生说出此句子)2、传:zhuan chuan (注意读音,是多音字)讲意思释义: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转到课文题目“差不多先生传”,是“讲差不多先生的一些故事”的意思。
3、代表:(课文带一下)4、相貌:(带一下,强调用于“人”而不是用于“物”)5、分明:搭配释义:(1)(形)清楚是非分明黑白分明(用颜色词强调意思)(2)(副)明明;显然分明看见分明说过分明坏了(用坏掉的笔的例子引导)例(1)这个人很正直,是非分明。
(2)这支笔分明坏了,怎么还能用呢?(解释一下意思“不能用了”)6、气味7、口味将“气味""口味” 一起讲,“气味”是用鼻子闻出来的;口味是用嘴尝出来的。
8、讲究:搭配和用法释义:(1)(动)讲求、重视讲究吃穿讲究卫生讲究质量(图片)(2)(形)精美家具讲究饭菜讲究(图片)例(1)房间布置得很讲究。
在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因素是不可缺少的,对于中级对外汉语教材更是如此。
《桥梁》是由陈灼主编,2012年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30课,上下各15课,每一课都由主课文和三篇副课文组成。
课文内容涵盖了环保、家庭、科技、教育等各个方面。
因此,本文以前人对文化因素和文化项目的研究为基础,以课文中的文化项目为中心,进行分析。
一、文化因素和文化项目对于文化因素,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与对目的语的理解和用目的语表达密切相关的文化因素。
”关于文化因素的分类,张占一(1984)从功能角度把文化背景划分为“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张占一(1990)从语言和非语言角度,在交际文化中加入“非语言文化因素”,使“交际文化”这一定义更完善;陈光磊把“语言交际文化”分为“语义文化”“语用文化”“语构文化”等。
其中张占一的“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的分类影响更大。
尽管文化因素的分类较为清楚,但有关具体的文化项目的分类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系统。
比如赵贤州(1989)把交际文化的内容分为12项;魏春木、卞觉非(1992)把文化内容分为文化行为项目以及所属的114个子项目,等等。
如今,对外汉语教材中课文的文化项目还缺少统一的选择标准和范围,一般还是根据编者的意图进行筛选和编写。
本文参考各家所言,把文化项目分为知识类和交际类,对《桥梁》课文中的文化项目进行分析,为课文的教学和设计提供参考。
二、课文中文化项目涉及的文化内容根据文化项目的分类,知识类代表本民族特有的物态、观念、制度等相关知识。
交际类包括那些在交往中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和社交礼仪。
对本教材的30篇课文进行统计得出:知识类文化项目的类别名称和次数有:人生观3篇(第2课、9课和14课),环保2篇(第11课和17课),思想观念3篇(第10课、12课和20课),婚姻恋爱5篇(第3课、5课、21课、22课和27课),当下流行的文化(微博、手机、整容)3篇(第13课、21课和23课),健康(吸烟、吸毒)2篇(第6课和25课),地域文化2篇(第15课和24课),儒家文化1篇(第28课),法律1篇(第16课),其他2篇(第29课和30课)。
汉语教材《桥梁》中的成语考察及教学策略探讨成语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高级阶段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通过对对外汉语教材《桥梁》的考察发现,教材中成语所占比例较大,上下册共有168个成语。
在教学中应该采取溯源法、分梯度教学法、创设语境法等一系列教学方法,促进对外汉语成语教学。
标签:《桥梁》成语句法结构教学策略一、引言成语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固定的格式以及独特的韵律使之有别于一般的汉语词汇。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成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学好成语对留学生的汉语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很多留学生对成语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能不断地尝试着使用,但由于成语自身的复杂性,留学生想要恰当、得体地使用成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学习中就会出现这样的矛盾,即“兴趣+难题”。
如何帮助留学生突破成语学习这一瓶颈,成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以下简称《桥梁》)共有上下两册,由陈灼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全书共30课,上下册各15课,每一课都由一篇主课文和三篇副课文组成。
课文内容丰富,贴近现实生活,涵盖当代中国人的教育制度、婚姻家庭观念、科技文化发展、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教材适用于中高级水平留学生。
对《桥梁》中的成语进行考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成语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提高成语教学水平。
二、《桥梁》中的成语统计与分析为了保证统计结果的严谨性和准确性,本文的统计标准主要参照孙梦梅主编,商务印书馆2015年出版的《汉语成语词典》,对教材中的主课文、副课文以及课后练习进行穷尽式的统计。
(一)《桥梁》中成语的分布情况统计发现,上下册中共有成语168个(按出现次数计算,重复出现的重复计算),其中,上册41个,下册127个。
上册平均每课2.8个成语,除了第10课《写在助残日之前》没出现成语外,其他每一课都有成语出现。
《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上)教案课程名称:中级汉语综合授课班级:汉语言本科二年级授课时间:秋季学期课程说明(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本课程为《中级汉语综合》(上),属于汉语言本科专业的汉语必修课,共108学时,6个学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本课程是在华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本科阶段的必修课,其主要教学目标是以语音、语法、词语、汉字等语言要素的教学为基础,通过课堂讲练,逐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言语技能,培养他们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
同时也为他们升入高一年级打下基础。
此外,根据课文涉及到的内容适当增补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增长学生的视野,扩展汉语学习视野,提高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仍然是课文,其次是词语的用法。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文和词语的讲练,培养学生成段表达的能力,把言语交际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在中级汉语综合(上)之前,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初级汉语综合(上、下),在语言知识点及课文形式、难度上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中级汉语综合(上)的重点仍是课文及词语例释,适当增加了同义词辨析的词语学习。
本课程在中级汉语综合(上)的基础上,辅以中级汉语口语、中级汉语阅读与中级汉语写作的学习,为升入高年级更加深入系统的学习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中级汉语综合(上)以《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上)(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为主要教材,参考书目如下:1、崔希亮等:《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研究》、《对外汉语综合课优秀教案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年;2、卢福波:《对外汉语常用词语对比例释》,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3、周健:《汉语课堂教学技巧325例》,商务印书馆,2010年;4、吕叔湘等:《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10年;5、商务馆学汉语词典(双色本),商务印书馆,2007年;6、商务馆学汉语近义词词典,商务印书馆,2009年。
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上)
教程
中级汉语教案. 第三课. 1、教学内容. 1、生词:……者:记者、作者、读者、患者、前者、后者. 记忆(n)和回忆(v,n). 贼:名词,小偷。
东北方言,程度副词,贼多、 ...
骑大象的蚂蚁
中级汉语教案
第三课
一、教学内容
1、生词:
……者:记者、作者、读者、患者、前者、后者
记忆(n)和回忆(v,n)
贼:名词,小偷。
东北方言,程度副词,贼多、贼好、贼香、贼漂亮……
从来:从来不……,从来没……,从来就……
场:量词,一场雨、雪、冰雹、霜冻;电影、演出、比赛、游戏;报告、讲座、争论、考试;误会、大病、战争……
遗憾、珍惜、勉强、结婚、接触、合、控制、借口、故意
2、语法:详下
3、课文:
4、文化知识:红娘以及和婚姻有关的文化
二、教学要求:
熟悉课文出现的实词,能恰当的进行词语搭配和词语扩展;正确使用副词;正确使用关联词语,说出比较复杂的长句;认真学习并掌握语法例释中的知识点;完全理解课文,流利朗读课文,达到基本可以复述。
三、教学重点:
量词:
场:一场雨、雪、冰雹、霜冻;电影、演出、比赛、游戏;报告、讲座、争论、考试;误会、大病、战争……
股:一股泉水、力量、劲、香味、气味、冷风、农烟、坏蛋、敌人……
门:一门心思、技术、功课、学科、
番:一番道理、解释、好意、期望、功夫,费了几番周折,调查一番、嘱咐一番、考虑一番、教训了一番、几番风雨、三番五次……
否定副词:莫
1、没有谁:莫不欣喜
2、不:一筹莫展、爱莫能助
3、不要:你莫哭,你莫见怪,
4、莫不,即没有一个不:莫不欢欣鼓舞
5、莫大,即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极大:莫大的光荣,莫大的幸福,莫大的打击
6、莫非,揣测的反问,莫非……不成:莫非我听错了不成?
副词:从来、仍然、终于、顿时、始终、竟
复杂较长的时间状语:当……时,
当孩子们又用自己的手和脑,创造出另一件更新的、更好的作品时,我才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孩子更有创新精神。
介词:凭(见单页)
四、课时安排:8
五、教学环节:
1、组织教学
2、复习:
课文内容复习:复述,扩展到与之相关话题,成段表述。
语法点的复习:快速回答问题、完成句子、改说句子、完成对话
3、学习新课
学习生词:广泛地进行词语搭配
词组扩展:词-短语-句子
学习课文:
1、朗读(注意纠正发音)
2、学生提出预习时遇到的问题,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答疑。
3、串讲课文的知识点
4、老师就课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学习相关的语法点:忍不住、合心意、……似的、一……就……、所谓……,语法例释
从来:“从来”是副词,
1、表示从过去到现在的时间。
多用于否定句。
用否定词“没有”时,动词或形容词后通常要加“过”。
也可以用在肯定句中,但常常表示一直持续的状态。
例如1.他对工作从来很认真。
2.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看的花儿。
3.他从来不向别人提出什么要求。
4.他从来不浪费粮食。
5.我从来没有听说过那件事。
6.上课的人数从来没有少过。
7.我的屋子从来就很干净。
8.他从来就这样,脾气没改过。
9.我从来就很乐观。
“从来不…”有时省去“来”,意思不变。
例如
10.他从不说假话。
11.他从不向困难低头。
2、“从来+没有+形容词”和“从来+没有+这么(那么、这样、那样)+形容词”:这两种句式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
12情况从来没有好过。
(现在仍然不好)
13情况从来没有这么好过。
(现在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好)
14他从来没马虎过。
(现在仍然不马虎)
15他从来没这么马虎过。
(这次非常马虎)
16她从来没有漂亮过。
(一直都不漂亮)
17她从来没有这么漂亮过。
(这次很漂亮)
忍不住
“忍”是动词,表示克制自己。
一、作谓语动词用,可以带“着”,或以“忍住“‘忍得住”“忍不住”等动补结构形式出现。
例如:
1.医生说:“请你忍着点儿,一会儿就好。
”
2.我说:“没关系,我忍得住。
”
3.她想哭,可是又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