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必修3(浙科版)
- 格式:pptx
- 大小:759.01 KB
- 文档页数:17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全书知识点总结精编第一章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880年,达尔文父子:发现植物具有向光性;得出结论: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生长和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下面一段;推测: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
1913年,波森.詹森:得出结论:的确有一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向下传递。
1926年,温特:用琼脂快收集该种物质,并再次证明:苗尖中确实存在一种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
后来被命名为生长素。
20世纪30年代,其他科学家:确定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它是一种小分子有机物——吲哚乙酸,由色氨酸合成。
二、生长素的产生或存在部位:顶芽、幼叶、胚三、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主动转运;运输特点: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运输方向:苗尖端横向运输,尖端下面一段纵向运输四、影响生长素分布的因素: ①单侧光(单侧光下,背光一侧分布多、生长快,表现为向光性);②重力(重力作用下,向地一侧分布多)五、生长素的作用:促进生长(促进细胞伸长)作用特点: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如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除草剂的使用(高浓度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低浓度促进单子叶农作物生长)、植物不同部位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见右图)。
六、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2,4-D等)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防止落花落果;促进果实发育、获得无子果实;促进扦插枝条生根;除杂草七、其它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赤霉素类、脱落酸和乙烯)前三种主要是促进植物生长的,后两种与植物的衰老、成熟、对不良环境发生响应有关。
激素往往是在植物体的某一部位产生,然后运输到另一部位起作用的。
所以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信息的化学载体,起着信息传递的作用。
当植物的特定部位感受到外界的刺激时,会引起该部位激素浓度或比例的改变,从而引起植物发生相应的响应。
每种激素的作用决定于植物的种类、激素的作用部位、激素的浓度等。
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单独一种激素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的平衡协调作用控制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浙科版生物必修三第一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重难点【知识体系】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1、激素量少,但发挥的作用大。
植物激素:由一定部位动物激素:内分泌腺2、产生特点一、植物的向性运动:1、向性运动的概念: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称为向性运动 。
2、向性运动的意义:是植物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二、生长素的发现:1、1880年,达尔文研究光照对金丝雀草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受单侧光照射弯曲生长胚芽鞘对光刺激敏感的部位是:尖端切去尖端的胚芽鞘既不直立生长,又不弯曲,说明:尖端决定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达尔文推想: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产生某种影响。
2、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温特的实验说明: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
在顶端喷洒生长素:生长、不弯曲3、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植物中分离出并且鉴定这种物质是吲哚乙酸,因为它能促进植物的生长,故取名生长素。
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往往具有两重性。
一般来说: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的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1、对向光性的解释单侧光使生长素背光侧比向光侧分布得多生长素促进生长2、植物的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叫做顶端优势。
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3、茎的背地性和根的向地性重力作用背地一侧生长素少(A、C)茎→生长慢根→生长快向地一侧生长素多(B、D)茎→生长快根→受到抑制四、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防止落花落果。
•促进果实发育。
【历年真题解析】1.(08山东卷)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
调查京杭大运河(德清段)水质情况
一、调查目的
1.采集京杭大运河(德清段)水样,进行一系列研究测定其水质,作出水体是否污染的结论。
2.关注水体污染状况,提出改良水体的建议。
二、小组分工
1.小组讨论时的分工:发言人:记录员:组长:
2.调查时的分工:
三、确定采样点,阐述理由
四、研究方案
五、实验记录表
六、统计并分析数据
以京杭大运河(余杭段)为例:
数据一:
结论:
数据二:不同培养条件下茑萝花生长情况A:运河泥土+运河水
B:运河泥土+自来水
C:田野泥土+运河水
D:田野泥土+自来水
其他结果:
A:叶片严重萎蔫,叶片卷曲B:部分叶片萎蔫,叶尖枯萎C:叶片有萎蔫枯萎
D:两片叶片枯萎
结论:
七、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