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明)面向用户感知的网络优化-演讲PPT
- 格式:ppt
- 大小:2.85 MB
- 文档页数:25
中国移动通信用户感知专项张保鹏2012-10-23一.概述 (3)二.XXX用户感知分析 (3)1.整体分析 (3)2.网络覆盖/信号强度问题分析 (4)2.1弱覆盖基于平均接收电平的分析问题 (4)2.2具体的下行电平<-90dbm采样点占比较高的小区: (5)2.3各BSC下行电平<-90dbm采样点占比>10%的小区个数 (6)2.4分区域(BSC)统计平均TA情况 (8)2.5 MR综合分析需要处理的弱覆盖小区 (10)3.语音通话分析 (11)3.1 关键KPI (11)3.2 高掉话、高拥塞分析 (12)3.3 高干扰分析 (17)3.4 半速率分析 (18)3.5 仿真基站原理及危害 (20)4.手机上网分析 (21)三.根据用户感知分析制定相应解决方案 (21)1.网络覆盖/信号强度相应解决方案 (21)1.1载频功率和载频功率等级调整类: (21)1.2接入类参数和功控类参数调整类: (22)1.3调整方位角或者俯仰角类: (22)1.4 新加基站、直放站或者室分类: (24)2.语音通话相应解决方案 (25)2.1 高掉话、高拥塞小区处理 (25)2.2高干扰小区处理 (37)2.3半速率小区处理 (39)2.4 仿真基站应对策略 (40)3. 手机上网问题解决方案 (41)四.方案执行结果和遗留问题 (42)1.网络覆盖/信号强度解决方案执行情况 (42)1.1 执行情况 (42)1.2 优化效果 (42)1.3 遗留问题 (43)2.语音通话相应解决方案执行情况 (44)2.1 执行情况 (44)2.2 优化效果 (46)2.3 遗留问题 (47)3.手机上网问题解决方案执行情况 (48)4.部分投诉处理 (48)五.总结(优化总成果及后续思路) (50)一.概述随着移动通信的高速发展,通信网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由于移动用户数的迅速发展,GSM系统网络规模也不断扩大,网络质量虽然也得到不断的提高,但限于频率资源的匮乏,网络问题也随之越来越多。
5G用户感知提升中参数标准化和优化应用摘要随着5G SA无线网络的建设,2C/2B业务多样性的需求,网络优化中出现的问题也是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无线参数的配置和优化是影响用户感知的重要方面,也是网络维护和优化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通过挖掘与5G网络感知相关的各项参数,最终梳理出关键参数清单,通过理论分析、指标对比方式确定优化设置或合理的参数范围,为用户感知的提升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SA网络;无线参数;参数标准化1概述无线网络的性能除了与网络建设覆盖水平、网络结构直接相关外,关键的网络参数也有非常大影响。
关键网络参数对接通、保持、移动、速率等关键性能有明显影响,直接关系到用户体验感知。
此外,由于5G业务的多样性,要求5G网络结构更为灵活,关键网络参数部署也变得复杂化、多样化。
因此,参数标准化和优化调整规范化,就变得非常必要。
本文以用户感知为出发点,探索了参数标准化和优化对用户感知的影响。
2用户感知影响因素用户感知是多方位的,包括接入感知、持续性感知、速率卡顿感知和语音质量感知,其中任何一个方面较差都会影响用户整体感知度。
因此需要围绕业务感知关键指标,利用端到端管理平台系统,从TCP/IP性能及网络性能入手构建端到端感知质量评估及定界体系,深度发掘终端/用户、无线网、核心网及内容源等环节的质量问题,多维量化用户感知。
无线网作为最靠近用户的网络环节,需要掌握用户业务过程对应的网络动态数据变化。
通过对接入、保持、移动、速率等关键性能指标收集、分析、处理,主动归纳总结提升用户感知。
网络结构如网络频段、覆盖、频率带宽、干扰水平会直接影响网络性能,网络参数也是会直接影响网络性能。
3参数标准化为了保证网络参数适配网络结构,防止因参数错误影响网络性能,从4/5G互操作、NR功率管理、DRX等10类参数方向进行标准化规范,共涉及87个参数。
参数标准化后有助于定期进行全网参数核查,针对设置不合理的参数及时调整优化,保证网络性能。
拓明科技:智能优化系统开创网络优化新篇章佚名【期刊名称】《通信世界》【年(卷),期】2010(000)016【总页数】1页(P40)【正文语种】中文传统的网络质量考核体系不能够客观反映用户感知。
客户满意度调研结果显示,网络质量仍然是用户选择移动通信运营商的最重要因素。
3G用户越来越热衷于参与性强、互动性好、有吸引力的各类业务应用,特别是重视体验效果,“3G成功的关键是看用户感知的好坏。
”北京拓明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勇向记者道出了用户感知评估体系的重要性。
传统用户感知评估方法的利弊目前在业界提升用户感知QoE主要有四种方法,不同方法各有利弊。
第一种是基于自动路测的采样评估,它的特点是问题定位方便准确,可进行海量分析,事件消息丰富,信令齐备,主要适用于对网络质量的测试抽查,但无法做到对整个网络进行测试,成本较高。
第二种是基于手机植入的终端监测程序的方式,该方法可进行高效的用户调查,及时准确了解用户感知,可提高优化效率,但针对每种手机操作系统,需要开发不同的AGENT,不能推广到所有在网用户,用户对可能的隐私泄露也非常敏感。
第三种是基于多维指标的业务质量分析。
它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网管平台,减少优化分析的工作量,及时对业务进行预警分析。
该方法要求建立KQI与KPI的聚合关系,但用户的移动性与业务多样性,导致业务视图建立困难,KQI与KPI的聚合关系难以准确建立。
第四种是基于信令数据的挖掘分析。
该方法可真实再现所有用户感知,支持问题快速定位分析,可有效实现用户投诉问题的回溯。
但需要巨大的信令硬件投资,且同样涉及用户隐私保全问题。
所幸的是,随着网络承载的IP化,PTN等IP RAN技术的引入,使得采集成本大幅度降低,且通过信令共享技术,可实现一次采集多次应用和复用,有效降低成本。
智能优化系统带来的效益随着三家运营商全业务运营、竞争的日益激烈、用户对网络质量要求的提升,网络优化工作也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网优方式已不足以支撑新形势下网络优化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