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13
关节炎的中医护理方案1. 概述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和功能障碍。
中医认为,关节炎病因复杂,主要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有关,同时与人体肝肾亏损、气血不足、湿邪内阻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中医护理方案旨在通过调整机体阴阳平衡、调和气血、驱寒除湿等方法,缓解关节炎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 中医护理原则(1)调和阴阳: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采用温阳散寒、滋阴清热等方法,调整机体阴阳平衡。
(2)活血化瘀:运用活血化瘀药物和手法,改善关节血液循环,消除瘀血。
(3)驱寒除湿:针对寒湿邪气,采用温经散寒、祛湿止痛的方法,缓解关节疼痛。
(4)强壮筋骨:通过按摩、锻炼等方法,增强关节周围肌肉和韧带,提高关节稳定性。
(5)养血润燥:针对气血不足和燥邪内盛的情况,采用养血润燥的药物和食物,改善关节症状。
3. 中医护理措施(1)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选用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强筋骨、养血润燥等功效的中药,煎煮内服。
(2)针灸治疗:选用局部穴位和循经穴位,进行针灸治疗,以缓解关节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3)拔罐治疗:在关节周围拔罐,以驱寒除湿、活血化瘀,缓解关节疼痛。
(4)按摩治疗:按摩关节周围肌肉和韧带,以增强关节稳定性,缓解疼痛。
(5)外敷治疗:选用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功效的外敷药物,敷于关节患处。
(6)饮食调理: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选用具有养血润燥、驱寒除湿、强筋骨等功效的食物。
(7)锻炼和养生: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如太极拳、五禽戏等,以增强体质,提高关节稳定性。
同时,注重养生,避免过度劳累和外邪侵袭。
4. 护理效果评价(1)关节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关节疼痛程度。
(2)关节肿胀程度:采用量化评分法评价患者关节肿胀程度。
(3)关节活动度:采用量角器测量患者关节活动度。
(4)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LQ-30)评价患者生活质量。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常规膝痹病是一种因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所引起的以骨质增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关节病变。
膝痹病又称膝退行性关节病、膝增生性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病,属于中医痹症、骨痹的范畴。
一、护理评估(1)了解患者受伤史、骨骼病病史。
(2)评估患者精神状态,患肢疼痛、肿胀、僵硬、关节活动受限的范围等。
(3)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4)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5)中医证型:①风寒湿痹证。
证候: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
舌质淡,苔白腻。
②风湿热痹证。
证候: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
③瘀血闭阻证。
证候: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
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
④肝肾亏虚证。
证候: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
舌质红,少苔。
二、护理要点(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患者疼痛时可取足三里、解溪等穴拔罐,或遵医嘱给予药物止痛。
(3)加强对患者膝部的保护,戴护膝保暖;患肢可垫软枕抬高Q(4)功能锻炼:指导和协助患者活动肢体,如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直腿抬高训练。
(5)临证(症)施护:①膝关节疼痛:a.疼痛评估:评估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b.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
C.遵医嘱给予中药塌渍Qd.遵医嘱给予艾灸,取阿是穴、阳陵泉、内膝眼、外膝眼等穴。
②膝关节肿胀:a.评估患肢红肿的程度及诱发因素,皮温、皮肤颜色及完整性,测量骸骨上下缘腿围。
b.遵医嘱对风湿热痹证患肢肿胀患者局部予膝关节冰敷治疗,注意防止皮肤冻伤,观察治疗效果。
C.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
d.遵医嘱给予中药塌渍Qe.遵医嘱给予中药贴敷。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
舌质淡,苔白腻。
(二)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
舌质红,苔黄。
(三)瘀血闭阻证: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
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
(四)肝肾亏虚证: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
舌质红、少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膝关节疼痛1.疼痛评估:评估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
2.遵医嘱物理治疗。
3.遵医嘱穴位贴敷、拔火罐,取阴陵泉、足三里、解溪等穴。
(二)膝关节肿胀1.评估红肿的程度及诱发因素,皮温、皮肤颜色及完整性。
2.遵医嘱物理治疗。
遵医嘱穴位贴敷、拔火罐(三)膝关节僵硬1.评估僵硬发生时间、关节活动受限的范围和生活自理能力。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阿是穴、阳陵泉、内膝眼、外膝眼、阴陵泉、足三里、解溪穴等穴。
3.遵医嘱物理治疗。
遵医嘱穴位贴敷、拔火罐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特色技术1.中药贴敷(详见附录2)。
2.拔火罐。
(1)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口径大小适宜的火罐。
口径小的用于关节部位。
在本病中,应选用口径小或适中的火罐。
(2)其他详见附录2。
3.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避风寒湿邪入侵,局部注意保暖。
2.加强对膝部保护,戴护膝保暖。
3.患肢可垫软枕抬高,避免爬山,以免关节过度负重。
4.适当控制体重,增加户外活动,日光照射,防止骨质疏松。
5.有任何部位的感染及时就医。
(二)饮食指导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蔬菜水果,忌生冷、发物及煎炸品。
1.风寒湿痹证:宜食祛风除湿、温经通络的食品,如姜、蒜、辣面条等。
趁热食用,以汗出为度。
忌生冷、性凉及肥腻食品,如柿子、螃蟹、蚌肉、海带等。
膝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寒湿痹阻证:膝关节冷痛重着,伸屈不利,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
(二)气滞血瘀证:膝部痛剧烈,痛有定处,关节僵硬,屈伸活动艰难,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
(三)肝肾亏虚型:膝部疼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
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舌质淡胖。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膝关节疼痛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膝关节活动情况、膝关节形态、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2.体位护理:急性期严格卧床休息,膝关节下可垫软枕。
恢复期,下床活动时可住双拐,减轻关节负重。
不要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更不要盲目地做反复屈伸膝关节、揉按髌骨、抖晃膝关节等运动。
3.做好膝关节保暖,防止受凉。
4.遵医嘱膝部予中药贴敷、中药热熨、拔火罐、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及时向医师反馈。
5.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减轻疼痛。
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肝、肾等。
(二)膝关节活动受限1.评估患者关节活动度,对屈伸不利者,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跌倒及其他意外事件发生2•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起床活动的注意事项,使用辅助工具行走。
3.卧床期间或活动困难患者,要经常帮助其活动肢体,适时更换卧位,压部位用软垫保护,防止发生压疮。
4•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5.遵医嘱予物理治疗如低频脉冲、中频脉冲、红外线等;或采用中药热熨、中药熏洗、穴位贴敷等治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推拿治疗与自主功能锻炼的护理1.治疗前告知患者整复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项。
2.治疗后注意观察患者关节疼痛、活动度、是否肿胀等情况。
3.卧床休息,膝关节不能伸直者可在膝下垫软垫,增加患者舒适度。
4.指导患者进行自主功能锻炼:坐位或仰卧位,将膝关节伸直,绷紧大腿肌肉,足向头部背屈,同时绷紧小腿肌肉,每次坚持三四秒,每分钟做10次,连续做三四分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如何进行中医护理相信大多数的老年人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这种疾病并不陌生,此疾病的发生率非常高,这种疾病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影响,更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并且疼痛现象也非常明显。
在冷天疾病会发作,会给患者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但是有些老年人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方式并不了解。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一般会服用大量的西药,长时间下去会引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大部分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都选择了中医治疗方式改善他们的血液循环情况,调节风寒痹阻等症状,那么要如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中医护理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分析一下。
一、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中老年人发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几率是非常高的,中医学认为这种疾病属于“痹证”范畴,在对其基本病因进行分析时,发现其主要为肝肾亏虚,局部的气血瘀滞,所以在对其进行中医护理时,需要以补气血为基础,优化护理流程。
在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具体症状进行分析时,发现主要有风湿寒凝型和肝肾亏虚型等类型。
在对风湿寒凝型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清楚其是由风寒湿邪侵袭经脉所导致的,并且患者这个时候他们的膝关节气血运行受阻,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时,需要注意温热结合,预防其他因素对经脉的影响。
在对痰郁湿困型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以行气活血和化瘀祛湿为护理重点,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其他并发症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影响,从而保证中医护理的有效性。
二、寒湿痹阻型这种类型的患者,他们的膝部酸重肿胀,形寒肢冷,疼痛非常严重,遇到寒冷天气时,疼痛会加剧。
同时此类患者还会出现舌质淡红等情况。
因此在对其进行治疗时,需要温经通络,可以用独活寄生汤对其进行治疗,可以配用温经通痹的中药,对其进行调和外敷,或者是应用TDP烤灯对其进行照射,控制温度,预防在治疗中出现烫伤。
此外,这类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还需要注意防寒保暖,减少自己关节的活动,应用护膝对膝关节进行保护,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多食高热量和高维生素的食物。
骨关节炎的中医护理策略1. 概述骨关节炎(OA)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以关节软骨退化、关节炎症和骨赘形成为主要特征。
中医将骨关节炎归属于“痹症”、“骨痹”等范畴,认为其病因病机与肝肾亏虚、筋骨失养、风寒湿邪侵袭有关。
本文档旨在探讨骨关节炎的中医护理策略,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关节功能。
2. 中医护理原则2.1 补益肝肾骨关节炎患者肝肾亏虚,需给予补益肝肾的药物和食物,如杜仲、牛膝、枸杞子、何首乌等。
同时,可通过针灸、拔罐等疗法刺激肾俞、肝俞等穴位,以达到补益肝肾的效果。
2.2 活血化瘀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炎症明显,需采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和疗法,如当归、川芎、丹参等。
可通过按摩、热敷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关节炎症。
2.3 祛风除湿骨关节炎患者风寒湿邪侵袭,需采用祛风除湿的药物和疗法,如独活、桂枝、防己等。
可通过针灸、拔罐等疗法刺激风池、湿池等穴位,以达到祛风除湿的效果。
2.4 壮骨强筋骨关节炎患者筋骨失养,需采用壮骨强筋的药物和食物,如鹿角霜、骨碎补、鸡肉等。
可通过运动锻炼、按摩等方法加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
3. 中医护理措施3.1 饮食护理骨关节炎患者应遵循中医饮食调理原则,合理安排膳食。
宜多吃补益肝肾、壮骨强筋的食物,如鸡肉、牛肉、羊肉、虾、鱼类等。
同时,多吃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食物,如丹参、当归、独活等。
3.2 药物治疗骨关节炎患者在医师指导下,选用适合的中医药治疗,如中成药、汤剂等。
同时,注意药物的煎煮、服用方法和禁忌。
3.3 针灸护理骨关节炎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穴位,如肾俞、肝俞、风池、湿池等。
针灸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防止出现不良反应。
3.4 拔罐护理骨关节炎患者在进行拔罐治疗时,应选择适当的罐具和拔罐部位。
拔罐过程中,注意火候和时间,避免过久或过猛,以免损伤皮肤。
3.5 运动锻炼骨关节炎患者在康复期间,应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以增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
膝痹中医护理方案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护理方案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常见的证候有寒湿痹阻证、气滞血瘀证和肝肾亏虚型。
对于膝关节疼痛,我们需要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膝关节活动情况、膝关节形态以及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同时,做好膝关节保暖,防止受凉。
对于活动受限的患者,我们需要评估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教会患者起床活动的注意事项,使用辅助工具行走。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包括推拿治疗和自主功能锻炼。
在术前,我们需要做好宣教和心理护理,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在术后,我们需要妥善安置患者,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正确指导患者进食,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肢末梢感觉、运动、血运情况。
4.观察伤口敷料的渗出情况,保持负压引流管通畅,按时排放引流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记录引流液的颜色、质量和数量,并在引流量过多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将引流球的负压排空,暂停负压引流。
5.指导患者进行足趾、踝部等主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评估患者关节疼痛改善情况,术后逐步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屈伸练。
6.积极进行护理干预,预防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及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7.对于排尿困难者,可以采用艾灸关元、气海、中极等穴位,或给予中药热敷下腹部,并配合按摩以促进排尿。
对于便秘患者,可以采用艾灸神阙、天枢、关元等穴位,或进行腹部按摩,每天进行4次,分别在晨起、午睡醒后、早餐及晚餐后1-3小时进行,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按摩以促进排便。
9.在卧床期间,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满足各项需求。
药物治疗请参见附录1.特色技术包括中药贴敷、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药熨、中药塌渍、艾灸、拔火罐、穴位注射和穴位贴敷,请参见附录2.在生活起居方面,急性期患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采取舒适的体位,避免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并不要盲目进行反复屈伸膝关节、揉按髌骨、抖晃膝关节等运动。
病室应保持干燥、阳光充足,不宜在寒冷季节或阴雨潮湿天气外出活动。
膝痹中医护理方案效果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护理2023年中医护理方案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风湿临床实践共收2例,女性2例;年龄59-72岁。
平均住院日:7.5天。
辩证分类:肝肾亏虚证2例。
应用的主要辩证施护方法: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躯体感觉、运动情况等,保持患肢功能位,做好生活能力及安全评估,内服中药、生活、起居、情志护理以及康复指导。
应用主要中医护理技术有:中药封包、中药侗药、中药穴位贴敷、中药塌渍、耳穴埋豆、中药熏洗等项目。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1.主要辩证施护方法的应用情况:主要症状:关节疼痛2例,占100%;关节肿痛2例;占100%;屈伸不利2例;占100%;辩证施护方法实施落实比2例100虬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二)中医护理技术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通过开展辩证施护、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和中医个体化健康指导,患者认为中医护理配合治疗膝痹的主要不适症状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90%。
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
2.患者文化程度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对疾病治疗的依从性不同。
3.护理人员忙于护理操作,未能充分进行健康宣教。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①实用性强:10人(IO0给;②实用性较强:0;③实用性一般:0。
分析其原因:1.评价为护士的主观判断,缺乏统一性的评价标准。
2.参与讨论的病历数较少,所得的数据不能科学的反应评价结果(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1患者病程长,治疗时间比较长,患者失去治疗信心;3.患者质疑治疗效果,依从性差;4.一些中医治疗慢,患者看不到实际效果,不愿意配合;5.护患沟通不到位。
三、护理方案效果评价分析如下:(一)护理效果方法评价1评价方法对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膝关节疼痛、膝关节肿胀、膝关节僵硬应用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及中医护理技术(包括应用次数及天数)后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膝骨性关节炎中医
护理方案
膝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寒湿痹阻证:膝关节冷痛重着,伸屈不利,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
(二)气滞血瘀证:膝部痛剧烈,痛有定处,关节僵硬,屈伸活动艰难,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
(三)肝肾亏虚型:膝部疼痛缠绵日久,重复发作,乏力,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
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舌质淡胖。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膝关节疼痛
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膝关节活动情况、膝关节形态、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2.体位护理:急性期严格卧床休息,膝关节下可垫软枕。
恢复期,下床活动时可住双拐,减轻关节负重。
不要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更不要盲目地做重复屈伸膝关节、揉按髌骨、抖晃膝关节等运动。
3.做好膝关节保暖,防止受凉。
4.遵医嘱膝部予中药贴敷、中药热熨、拔火罐、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及时向医师反馈。
5.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减轻疼痛。
常见穴
位:神门、交感、皮质下、肝、肾等。
(二)膝关节活动受限
1.评估患者关节活动度,对屈伸不利者,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跌倒及其它意外事件发生。
2.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起床活动的注意事项,使用辅助工具行走。
3.卧床期间或活动困难患者,要经常帮助其活动肢体,适时更换卧位,受压部位用软垫保护,防止发生压疮。
4.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5.遵医嘱予物理治疗如低频脉冲、中频脉冲、红外线等;或采用中药热熨、中药熏洗、穴位贴敷等治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推拿治疗与自主功能锻炼的护理
1.治疗前告知患者整复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项。
2.治疗后注意观察患者关节疼痛、活动度、是否肿胀等情况。
3.卧床休息,膝关节不能伸直者可在膝下垫软垫,增加患者舒适度。
4.指导患者进行自主功能锻炼:坐位或仰卧位,将膝关节伸直,绷紧大腿肌肉,足向头部背屈,同时绷紧小腿肌肉,每次坚持三四秒,每分钟做10次,连续做三四分钟。
每天可做三四遍。
(二)围手术期护理
1.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2)术前2天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
(3)对于吸烟者劝其戒烟,预防感冒;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咳嗽和排痰的方法。
(4)常规进行术区皮肤准备、药物过敏试验及交叉配血等。
2.术后护理
(1)术后妥善安置患者。
(2)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正确指导患者进食,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3)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肢末梢感觉、运动、血运情况
(4)观察伤口敷料渗出情况,保持伤口负压引流管通畅,定时倾倒引流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观察引流液色、质、量的变化,并正确记录,如引流量过多,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将引流球负压排空,暂停负压引流。
(5)指导患者进行足趾、踝部等主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评估患者关节疼痛改进情况,术后循序渐进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屈伸练功。
(6)积极进行护理干预,预防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及下肢静
脉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7)对排尿困难者,可采取艾灸关元、气海、中极等穴位,或予中药热熨下腹部,配合按摩,以促进排尿。
对于便秘患者,采取艾灸神阙、天枢、关元等穴位,或进行腹部按摩,每天4次,为晨起、午睡醒后、早餐及晚餐后l~3小时进行,顺时针方向按摩,以促进排便。
(9)卧床期间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满足各项需求。
(四)药物治疗(详见附录1)
(五)特色技术
1.中药贴敷(详见附录2)
2.中药熏蒸(详见附录2)
3.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4.药熨(详见附录2)
5.中药塌渍(详见附录2)
6.艾灸(详见附录2)
7.拔火罐(详见附录2)
8.穴位注射(详见附录2)
9.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急性期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采取舒适体位。
不要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更不要盲目地做重复屈伸膝关节、揉按髌骨、
抖晃膝关节等运动。
2.病室适宜干燥,阳光充分,不宜在寒冷季节或阴雨潮湿天气外出活动。
注意体温、关节、汗出等情况变化,汗出多时应避风,勤换内衣。
注意防风寒、防潮湿,出汗时切忌当风,被褥常洗常晒,保持干燥清洁。
3.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注意对膝关节的保健,多晒太阳,注意防寒湿,保暖,使膝关节得到很好的休息。
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
4.膝骨性关节炎病程长、恢复慢,鼓励患者应保持愉快的心情,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待疾病。
5.膝关节活动度训练
(1)术后第一天,踝关节、足趾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
进行股四头肌、腘绳肌的等长收缩练习。
休息时抬高患肢。
(2)术后第二天,CPM 0º—35º患侧膝关节屈伸训练。
继续上述练习。
(3)术后第三天,CPM 0º—45º屈伸,直腿抬高练习,,继续上述练习。
(4)术后第四天,CPM 0º—55º屈伸,主动ROM联系,髌骨松动治疗。
(5)术后第五天,CPM 0º—65º屈伸,开始协调、平衡性练习,,下地站立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