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车身扭转刚度分析与优化
- 格式:pdf
- 大小:137.54 KB
- 文档页数:3
白车身扭转刚度分析及优化翁洋张伟(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上海,200804)摘要:白车身结构是否具备合理的静态扭转和弯曲刚度对于提升整车的结构耐久和NVH性能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的车型,刚度的目标值也不同。
车身结构的刚度值可以通过试验或者有限元分析得到,使用有限元方法来模拟白车身刚度试验,通过试验结果来验证有限元分析的正确性。
BIW Torsion Stiffness Analysis & OptimizationAbstract:Adequate static torsion stiffness of BIW is essential for better overall durability and NVH performance. Stiffness targets vary for different vehicles. The stiffness can be evaluated experimentally and analytically. The FE results can be used to correlate CAE to testing data.引言在小型乘用车设计开发中,对车身结构设计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是有效缩短产品开发周期、节约产品开发及实验费用、提高产品可靠性的重要技术手段。
因此车身的扭转和弯曲刚度作为衡量车身设计的一项重要条件,对其进行准确的分析计算成为设计开发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为了和白车身刚度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中所需的零件需要和试验一致。
可以通过优化软件进行DOE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调整对产品性能起主要作用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
建立有限元模型本文所涉及的有限元模型采用Hypermesh进行前处理。
网格模型由Quard4、Tria3单元以及相应的焊接单元构成,并且单元质量符合指定的建模标准。
模型结构如图所示白车身结构网格模型边界条件后减震塔约束3个方向的自由度,前横梁中心约束5个方向的自由度。
摘要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汽车车身已成为影响其各种性能的最大组成部分之一,特别是轿车车身,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汽车的商品价值和销售市场。
近几十年来,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可靠性和耐久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能源的紧缺和激烈的汽车市场竞争,又迫使汽车要实现轻量化并尽可能降低成本,因而引发材料工程与制造业巨大的变化,并促使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不断改进。
有限元法是关于连续体的一种离散化的数值计算方法,亦即在力学模型上近似的数值方法,它在车身结构分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论文利用先进的CAE技术,以某轿车白车身为主要研究对象,在Hyperworks软件下,建立了轿车白车身详细有限元模型,进行白车身自由模态分析、扭转工况和弯曲工况下的白车身刚度分析,以检测白车身是否满足基本的模态刚度要求。
并利用CAE 软件进行白车身钣金件的优化,以达到轻量化的目的,提高白车身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满足市场需求。
关键词:白车身模态刚度Hyperworks 优化备注:因要遵循公司保密条约,本论文数据已处理。
Modal and Stiffness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on Body-in-whiteof Car Based on Finite Element MethodAbstractAutomobile industry development today, the body has become the various properties of the largest part of the car body, in particular, it largely determines the value of the goods and the sale market of automobile. In recent decades, the vehicle safety, comfort, economy, reliability and durability of the increasingly high demand; because of the shortage of energy resources and the car market with intense competition, and forced the car to lighten and reduce costs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thus lead to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remendous changes, and make the design concept and design method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a kind of continuum discrete numerical calculation method, the mechanics model to approximate the numerical method,the body-in-whit structure analysi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In this paper, the use of advanced CAE technology, to body-in-whit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in Hyperworks software, establish the detailed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body-in-whit, for white body free modal analysis of torsional and bending condition and working condition of BIW stiffness analysis of body-in-whit, to detect whether meet the basic modal stiffness degree requirements. And the use of CAE software for white main body sheet metal parts optimization, has reached the goal of lightening the body-in-whit, improve the economy and safety of, meet market demand.Key words:Body-in-whit Moda Hyperworks Stiffness Optimization目录中文摘要 (Ⅰ)英文摘要. (Ⅱ)目录 (Ⅲ)第一章绪论 (1)1.1引言 (1)1.2国内外车身CAE技术研究现状 (2)1.3本文的主要内容 (3)第二章有限元法理论 (4)2.1引言 (4)2.2有限单元法和白车身刚度的基本原理 (4)2.2.1有限元和模态分析基本理论 (4)2.2.2白车身扭转刚度基本理论 (5)2.2.3白车身弯曲刚度基本理论 (7)2.2.4白车身门窗开口变形理论 (8)第三章某轿车白车身有限元建模 (9)3.1引言 (9)3.2建模要求 (9)3.2.1网格标准的确定 (9)3.2.2网格质量要求 (9)3.3建模的基本步骤 (10)3.3.1建模原则 (10)3.3.2单元类型的选择 (10)3.3.3连接方式的选择 (10)3.3.4单位制及材料特性 (11)3.2.5模型的装配 (11)第四章轿车白车身模态分析 (13)4.1白车身模态分析的意义 (13)4.2白车身模态分析的基本设置 (13)4.3白车身模态分析结果分析 (13)4.4本章小结. (16)第五章轿车白车身刚度分析 (17)5.1引言 (17)5.2白车身扭转工况分析 (17)5.2.1加载及约束条件 (17)5.2.2白车身扭转刚度结果表达及评价标准 (18)5.2.3轿车白车身扭转刚度数据处理及分析结果 (18)5.3白车身弯曲工况分析 (22)5.3.1加载及约束条件 (22)5.3.2白车身弯曲刚度结果表达及评价标准 (22)5.3.3轿车白车身弯曲刚度数据处理及分析结果 (23)5.4本章小结 (25)第六章轿车白车身优化分析 (26)6.1引言. (26)6.2优化分析的基本原理 (26)6.3优化分析的基本步骤 (27)6.3.1在Hypermesh中完成相关设置 (27)6.3.2提交Nastran完成计算 (28)6.3.3提取灵敏度信息 (28)6.3.4确定优化方案 (28)6.4白车身优化结果分析 (28)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29)7.1本文结论 (29)7.2工作展望. (29)参考文献 (30)致谢 (32)第一章.绪论1.1引言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快速而稳步发展,打造我国自主品牌、开发核心技术是我国汽车工业的必然选择。
白车身扭转刚度分析方法对比-顺便谈谈蔚来ES81概述在上一篇文章《白车身弯曲刚度分析方法对比》中,我们介绍了白车身弯曲刚度分析方法,在这一篇文章中我们将接着介绍扭转刚度分析方法。
因为同属车身刚度分析,所以本文重复了上一篇的少部分文字。
好在两篇文章都是本人所作,并不涉嫌抄袭。
白车身刚度是整车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决定了车辆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
白车身刚度与整车多项性能均有关联,例如耐久性能、碰撞安全性能、操稳性能和NVH性能等。
通常我们主要关注两个车身刚度指标,即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
当前的主流设计趋势就是在控制成本和重量的前提下,尽量将车身弯扭刚度提升。
对于乘用车而言,白车身的扭转刚度相比弯曲刚度更值得关注。
白车身的失效形式以扭转疲劳为主,当扭转刚度不足时,车身在外力作用下将发生较大的扭转变形,反复加载后局部薄弱点就可能疲劳破坏。
如果车身扭转刚度不足,行驶时车身变形较大,可能导致整车各部件之间发生摩擦异响;尤其是背门框和侧门框会产生较大的洞口变形量,影响车辆动态密封性能。
白车身扭转刚度对整车操稳性能也有明显影响。
白车身扭转刚度还是白车身轻量化程度的重要表征。
国际上流行的一个重要的车身设计指标—轻量化系数,就是根据白车身扭转刚度、白车身质量、轴距和轮距计算得到的。
相比白车身弯曲刚度分析方法,扭转刚度分析方法还不算特别混乱,但也存在很多不一致的地方。
本文将对国内汽车业内常用的几种白车身扭转刚度分析方案作对比分析。
在本文的末尾,还将对最近热度非凡的蔚来ES8白车身扭转刚度数值进行简单的点评。
2有限元模型对比虽然名称叫白车身扭转刚度分析,但所用的白车身有限元模型并不一定是传统意义的BIW模型。
有些主机厂所分析的模型是BIW,有些则是BIW加风挡玻璃也就是所谓的BIP模型。
对于电动车而言,分析模型还可能是BIW+电池包,或者BIP玻璃+电池包。
其中BIP模型使用的最为广泛。
上面所提到的BIW,指的是焊接或者铆接车身的本体部分,不包括四门两盖、仪表板支撑横梁、翼子板等部件以及粘在车身的玻璃。
0前言为了应对日益突出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轻量化已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由于车身质量占整车质量的40%~50%左右,因此车身是轻量化设计的关键总成[1-2]。
然而,在实际路况中,车身需要承受弯曲、扭转、颠簸、转弯、制动、驱动等各种载荷,因此,车身刚度性能设计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整车的可靠性、安全性、NVH等多方面性能[3-5]。
所以,如何在保证刚度的基础上实现轻量化是车身设计的重要课题。
此外,传统汽车多为钢制,铝合金因具有质轻、可塑性强、回收好等一系列优良性能而被广泛应用,目前越来越多的汽车采用铝制材料[6-8]。
然而国内铝合金车身的应用尚未成熟,文献中关于铝制汽车方面的研究也相对较少,因此对铝制白车身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轻量化设计的技术手段之一,灵敏度优化分析广泛应用于汽车概念设计及详细设计阶段[9-11]。
本文以某铝制物流车白车身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在对初始方案进行刚度分析的基础上,以白车身质量最小为优化目标,以白车身弯曲刚度不低于目标值为约束条件,以白车身料厚为设计变量,得到弯曲刚度对车身料厚的灵敏度,对灵敏度大的车身料厚进行加厚处理,对灵敏度小的车身料厚进行减薄处理,最终得到优化后的车身料厚分布。
1灵敏度优化分析理论灵敏度是设计响应对设计变量的偏导数,反映出设计响应对设计变量变化的敏感程度[12-13]。
对于有限元方程:KU=P(1)式中,K为刚度矩阵;U为单元节点位移矢量;P为单元节点载荷矢量。
两边对设计变量X求偏导数:∂K∂X U+K∂U∂X=∂P∂X(2)则节点位移向量U对设计变量X的偏导数为:∂U∂X=K-1(∂P∂X-∂K∂X U)(3)一般来说,设计响应是位移矢量U的函数:g=Q T U(4)所以设计响应对设计变量的偏导数为:∂g∂X=∂Q T∂X U+Q T∂U∂X(5)由此即可求得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对设计变量某铝制物流车白车身刚度灵敏度优化分析杨珊,夏德伟,王雪飞(辽宁忠旺集团有限公司产品设计与应用研究所,北京100102)摘要:以某铝制物流车白车身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其初始方案进行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分析。
白车身扭转刚度分析及拓扑优化Torsion Stiffness Analysis and TopologyOptimization of Body in White摘要: 白车身(Body in White, BIW)的扭转刚度是车身重要的力学性能之一,对整车各方面的性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本文在已有量产车型基础上,运用HyperMorph工具建立了轴距加长150 mm对应的Morph模型。
以Morph模型为研究对象,以扭转工况对应的柔度最小化为目标,利用OptiStruct软件进行了拓扑优化分析。
基于拓扑优化结果,对后地板横梁加强板、连接板、后围结构进行了形状优化和截面优化,优化后扭转刚度提升了4.85 %,对后续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白车身,Morph模型,扭转刚度,OptiStruct,拓扑优化Abstract:The torsion stiffness of the Body in White (BIW)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body, and has a direct or indirect effe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all aspects of the vehicle.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duction models, the corresponding Morph model with 150 mm longer wheelbase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HyperMorph tool. Then, taking Morph mode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iming at minimizing the compliance corresponding to the BIW torsion condition, topology optimization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OptiStruct software.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opology optimization, shape and section optimization were carried out for the rear floor beam reinforcing plate,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rear frame structure. As a result, the torsion stiffness is improved by 4.85 % after optimization, which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subsequent design.Key words:Body in White, Morph model, torsion stiffness, OptiStruct, topology optimization1 概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
某SUV白车身模态分析及优化设计文章介绍了某SUV车型的白车身模态分析,并针对计算结果对车身结构和布局进行优化,使整车刚度趋于合理。
优化结果显示:优化后结构、刚度更加合理,并且一阶扭转提高了4HZ,车身重量减少1.5KG。
标签:模态分析;结构优化;有限元分析前言现代汽车设计领域,有限元分析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车身作为汽车的关键总成,其力学特征对整车的动力学特征起关键作用。
车身模态分析则关系到整车刚度、常规震动和车身减重。
实践证明对白车身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可以提前发现、避免相关的设计缺陷,及时整改、优化设计。
从而缩短开发周期,节约试验费用。
文章通过对白车身的模态分析对设计进行结构优化,使得车身结构局部模态和整体刚度特征满足模态规划要求。
1 有限元模型有限元分析基本是利用一组离散化单元组集代替连续体机构进行分析,这种单元组集体称结构力学模型。
车身模型建立原则为能反映车身主要力学结构特征和边界约束条件,其次可考虑在保证正确性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适当的简化。
模型建立过程需考虑:模型的简化、网络划分、材料属性确定、单元选择及模型的连接与装配。
为此对模型建立进行了如下处理:1.1 模型建立采用了基准尺寸为10mm的QUASD4划分SHELL单元,局部采用了大于3mm的小尺寸划分,在非关键区域几何过度区少量采用了TRIA3单元。
TRIA3单元占总数的比率小于5%。
1.2 孔径6mm~10mm,用方孔代替;孔径大于10mm,保留孔,孔周围两圈偶数个单元,其他非重要小孔可忽略。
1.3 翻边至少要划分两排网格,圆角大于3mm可以保留,螺栓用RIGID或梁连接。
1.4 焊点采用CWELD/ACM单元,方向同连接壳单元法向量平行。
焊缝则采用CQUAD4和CTRIA3模拟,对不考察局部应力的情况下,有选择性采用节点重合,并保证网络的几何匹配。
根据车身提供的数字模型,最终白车身带玻璃有限元模型单元547,219,节点569,580个,见图1。
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优化设计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优化设计随着车辆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的安全性能、舒适性能以及使用寿命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白车身的接附点动刚度优化设计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接附点动刚度是指车辆受力后在车身车轮接触点产生的位移值与施加的受力的比值,通常也叫做车辆的高速稳定性。
以下介绍一些常见的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优化设计方法。
1、轻质化设计将白车身轻量化是提高接附点动刚度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高强度钢材、铝合金、碳纤维等轻量化材料来替换传统材料。
轻质化设计不仅可以减少车身重量,提高燃油经济性,而且可以提高车身的接附点动刚度。
2、前后轴重分配设计这是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法,通过将车辆的前后轴荷载比例调整,使得车辆在行驶时的重心更加稳定,同时减小了车辆的滚动摆动。
前后轴重分配设计需要将引擎舱、乘员室等设备布置合理,实现前后轴重量分配的最佳状态,从而使车辆的接附点动刚度得到优化。
3、悬挂系统设计悬挂系统是车辆接收路面振动的关键部件,同时也是影响车辆接附点动刚度的重要因素。
在设计悬挂系统时,可以通过合理选择弹簧、避震器的硬度和减震器参数来优化车辆的接附点动刚度。
合理设计的悬挂系统可以使车辆在行驶时获得更好的稳定性。
4、结构优化设计通过优化白车身各组成部分的结构设计,有效地提高车辆的接附点动刚度。
例如,在车辆的底盘结构设计中,合理设计受力部位的加强筋和连接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接附点动刚度。
另外,在车辆前后桥结构优化设计中,可以通过增加连接点的数量和降低连接点之间的距离等措施来提高接附点动刚度。
总之,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是汽车制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对于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运用以上设计方法,对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进行优化设计,可以为汽车的制造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汽车产品,同时满足消费者不断提高的需求。
除了以上介绍的一些常见的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优化设计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设计方法可以帮助优化车辆的稳定性和运行平稳性。
10.16638/ki.1671-7988.2018.14.031某轿车白车身刚度分析与结构优化袁夏丽,刘俊红,刘丹,左乐(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性能集成开发部,安徽合肥230009)摘要:文章以某轿车白车身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法分析其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分析结果显示车身扭转刚度不满足目标值,在此基础上采用增加结构胶的优化方案,并对优化方案进行了校核计算,结果表明扭转刚度性能提升明显并满足目标要求,为车身结构设计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白车身;弯曲刚度;扭转刚度;结构优化;结构胶中图分类号:U4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7988(2018)14-80-02The Stiffness Analysis and Structure Optimization of Vehicle BIWYuan Xiali, Liu Junhong, Li Dan, Zuo Le(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Co., LTD CAE module design department, Anhui Hefei 230009)Abstract: The bend & torsion stiffness analysis have been done based the FEA method, and the torsion stiffness can’t meet the target requirements, then optimize the structure by adding the structural adhesive, and analyze the optimized struc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rsional stiffness performance is improved obviously and meets the target requirements,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body structure design.Keywords: BIW; Bend Stiffness; Torsion Stiffness; Optimization; Structure AdhesiveCLC NO.: U467 Document Code: B Article ID: 1671-7988(2018)14-80-02引言汽现代轿车通常采用承载式车身,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车身要承受各种弯扭载荷,白车身静刚度特性直接影响整车的品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