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华东师范大学考研专业课881人文地理学
- 格式:docx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2
2017年年西南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6题30分)
1.形式城市化和功能城市化
2.文化生态学
3.布热津斯基的跨欧亚安全体系
4.通达指数
5.中心地的等级
6.竞争优势理论
二、简答题(每题12分,共6题72分)
1.简要归纳C.D.索尔关于农业起源地点的推论。
2.简要回答意境的图的哈衣及其构成要素。
3.简要回答旅游活动的行为层次。
4.简述市场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5.简述跨国公司R&D的区位特征
6.分析我国农村工业化的特殊环境。
三、论述题(每题24分,共2题48分)
1.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
2016年9月,国务院正式发
布《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
结合人文地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发展长江经济带的优势及其战略意义。
2.论述影响一个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17。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考试试题2013年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人本主义地理学2、国家有机体理论3、地理环境决定论4、城市基本活动5、文化景观6、意境地图二、简答(每题15分,共45分)7、何谓“胡焕庸线”?怎样理解胡焕庸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8、试简要评述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理论。
9、试简要评述柯恩的“多极世界”模型。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75分)10、试结合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区域差异。
11、跨国公司的总部区位选择有何特点?试以此分析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和努力方向。
12、试述当代世界经济地理格局及其发展趋势。
2011年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1、文化生态学2、区域创新网络3、城市地域结构4、人文主义地理学6、环境决定论二、简答(每小题15分,共45分)1、李(E.A.Lee)认为人口迁移规模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2、简要述评弗里德曼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
3、柯恩多极世界模型划分的地缘战略区和地缘政治区是怎样的?三、论述(每小题25分,共75分)1、怎样理解全球化与地方化的关系?试举例分析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地方化策略。
2、试以长三角为例,分析我国省区间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和存在的主要困难。
3、试论述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及其对世界产业布局的影响。
2010年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胡焕庸线2、或然论3、新产业区4、新经济地理学5、文化生态学二、简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1、索尔认为人类最早驯化植物的地区应该在哪里?他是怎样推导这一论断的?2、结合某一城市,简述城市地域结构形成的动力。
3、试简要介绍和评价麦金德关于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理论。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75分)1、试以纺织服装业为例,分析当代全球制造业空间转移的新特点及其对国际贸易空间结构的影响。
2、何谓城市体系?上海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对改善其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地位有何积极意义?3、以欧盟为例,试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博导:杜德斌老师招生方向:(1)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2)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地理考试科目:(1)人文地理学(专业基础)(2)世界经济地理(专业课)(3)英语(外语)《世界经济地理》考试试题2002年:1.试述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性。
2.试述当代跨国资本流动的基本格局。
3.试论网络经济与世界生产力布局的新趋势。
4. 从周边各国的地缘经济环境分析我国边境地区的开发开放前景。
2003年:1.试述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动因与区域格局。
2.试述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区域分工。
3.从经济地理的角度论述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可能性。
4.试比较分析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带与五大湖城市带的经济与空间结构特征。
2006年:1.试比较分析世界经济三大板块的基本特征。
2.试分析二战后世界汽车生产和市场的动态变化特点及其原因。
3.试论世界石油的储、产、销的基本格局及其对我国石油安庆的影响。
4. 试论当前世界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2007年1.试论“9.11”以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演变的新特点。
2.试述EU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展的主要成就及面临的问题。
3.试论当前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区位特征。
4.下图是2004年美国本土各州高技术产业就业人数和企业数的分布情况,结合该图分析美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空间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008年1.试论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2.从当前石油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分析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区位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4.试述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空间分布现状特征及发展趋势。
2009年1. 试论述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空间表现。
2. 试论述中亚地区的自然地理与地缘政治环境及我国与中亚各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景。
3. 试论述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调整。
4. 试分析投资动机对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活动区位的影响。
2010年1. 试论述科技革命与产业布局的关系及当前世界产业布局的特点。
人文地理学总结与习题(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2021年考研专业课试卷人文地理学总结及习题1、地理学geographe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同济大学四平路2、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研究对象是人文环境、人文现象和文化景观。
其内核是注重区域和空间,注重人地关系 2000923、人地关系内涵:人指社会属性的人,具体说是指在一定区域空间和一定生产方式下从各种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具有群体行为的人;地指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具体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联系的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自然、人文、经济复合体系。
辅导4、人文地理的学科特征: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33623 0375、近代人文地理学:(德国)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李特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拉采尔:地理环境决定论。
赫特纳:区域学派的代表。
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代表。
(法国)白兰士、白吕纳:人地相关论。
(英国)麦金德:大陆腹地说。
罗士培:适应论。
(美国)森普尔:环境决定论。
苏尔:文化景观学派。
(俄国)巴朗斯基、萨乌什金:区域学派,费根、康斯坦丁:经济学派。
6、现代人文地理学:美国谢佛使作数学统计培养计量地学者,苏联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相分离的二元论观点。
总体特征:(1)科学理论与方法论的建立:人地关系协调论和可持续发展观;(2)新的研究方法:计量方法、数学模型、心理学的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法;(3)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在人地关系研究方面,既注重生态观点,同时社会化和人文化的倾向得到强化,面向解决实际问题。
课7、中国:近代张相文、竺可桢,、胡焕庸、张其昀。
现代李旭旦、吴传钧、鲍觉民。
8、方法论:(1)经验主义:观察是其重点,强调综合和归纳的作用;(2)实证主义:对任何事物合乎科学的理解必须有意义并且同实际相符,演绎由一般到特殊;(3)人本主义:以人为主体,重视人类行为的丰富意义和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非经济成分;(4)结构主义:可观察的事物,只有当把它用一个潜在结构或秩序联系在一起时,才有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考研各专业参考书目汇总-华东师大的的专业考研指定教材是什么?考研参考书目是考研备考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一般由报考院系整理发布以供考生复习备考。
但由于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许多院系未公布参考书目,因此,华东师大考研网()结合往年各学院或研究生院发布的参考书目通知及各方面资讯,为即将参加华东师范大学考研的同学们整理分享2008年华东师范大学各学院考研参考书目,希望考生好好利用:具体请点击进入【华东师大真题答案】847文学基础(A) 论》朱立元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钱谷融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民俗学概论》钟敬文,上海文艺出版社。
852文学与传媒综合《当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乔纳森.卡勒著,辽宁教育出版社;《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拉曼.塞尔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传播》尼克史蒂文森著,商务印书馆;《媒体文化——介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文化研究、认同性和政治》道格拉斯.凯尔纳著,商务印书馆。
601基础俄语《俄苏文学史》(第一卷),曹靖华,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纪俄罗斯文学史》李毓珍,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Русскитература 20 века》Агеносов, Мос(1997);《当代俄罗斯社会与文化》吴克礼,上海教育出版社(《俄罗斯社会与文化》王英佳,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俄语语法》(中译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现代俄语理论教程》王超尘等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俄语与俄罗斯文化》吴国华,军事谊文出版社(1998);《现代俄语与现代俄罗斯文化》程家钧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俄语语言国情学》(俄文)谭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7)。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考试试题2013年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人本主义地理学2、国家有机体理论3、地理环境决定论4、城市基本活动5、文化景观6、意境地图二、简答(每题15分,共45分)7、何谓“胡焕庸线”?怎样理解胡焕庸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8、试简要评述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理论。
9、试简要评述柯恩的“多极世界”模型。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75分)10、试结合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区域差异。
11、跨国公司的总部区位选择有何特点?试以此分析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和努力方向。
12、试述当代世界经济地理格局及其发展趋势。
2011年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1、文化生态学2、区域创新网络3、城市地域结构4、人文主义地理学6、环境决定论二、简答(每小题15分,共45分)1、李(E.A.Lee)认为人口迁移规模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2、简要述评弗里德曼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
3、柯恩多极世界模型划分的地缘战略区和地缘政治区是怎样的?三、论述(每小题25分,共75分)1、怎样理解全球化与地方化的关系?试举例分析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地方化策略。
2、试以长三角为例,分析我国省区间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和存在的主要困难。
3、试论述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及其对世界产业布局的影响。
2010年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胡焕庸线2、或然论3、新产业区4、新经济地理学5、文化生态学二、简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1、索尔认为人类最早驯化植物的地区应该在哪里?他是怎样推导这一论断的?2、结合某一城市,简述城市地域结构形成的动力。
3、试简要介绍和评价麦金德关于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理论。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75分)1、试以纺织服装业为例,分析当代全球制造业空间转移的新特点及其对国际贸易空间结构的影响。
2、何谓城市体系?上海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对改善其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地位有何积极意义?3、以欧盟为例,试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考研试题一、简答题1. 请简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主要研究人类的文化、社会和经济等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形成和演变规律。
其研究对象涉及人类的居住、交通、生产、社会组织等方面的活动。
2. 请简述文化地理学与景观理论的关系。
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内容包括文化现象在地理环境中的传播、演变和空间分布等。
而景观理论则是文化地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对地理环境中的景观特征进行观察与分析,揭示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3. 请简述心理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心理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其研究内容包括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感知、认知和情感等心理过程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心理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有认知地图、认知场所和情感地理学等。
在应用方面,心理地理学可以为城市规划、环境心理治疗等提供依据和方法。
二、论述题请就“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与人文地理学研究”这一主题进行论述,注意结合实际情况和学术研究。
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首先,人文地理学研究可以帮助理解中国乡村的特征和问题。
通过对乡村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调研,可以揭示乡村的发展瓶颈和存在的问题。
比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可以分析乡村的人口结构、产业分布和交通网络等,从而为乡村发展的战略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其次,人文地理学研究可以指导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通过对不同地域乡村的特色和潜力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和政策。
例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可以分析不同地区的文化资源、旅游业发展和农村产业转型等,为乡村发展的重点方向和方式提供科学的建议。
此外,人文地理学研究可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乡村文化、社会和环境变迁的研究,可以揭示不同发展方式对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第一部分:1、吴传钧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陆大道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3、李文彦:工业经济、区域规划,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4、胡序威:城市规划、区域规划,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5、毛汉英:环境经济、区域规划,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6、郭焕成:农村经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7、郭来喜:旅游规划、区域规划,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8、张文尝:交通经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9、樊杰:工业经济、农村经济、区域经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10、金凤君:交通经济、区域规划,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11、杨朝光:区域政策、区域战略、区域规划国家发改委国土所12、肖金成:区域政策、区域战略;国家发改委国土所13、王青云:区域政策、区域经济、产业政策国家发改委国土所14、崔功豪:区域规划、城镇规划南京大学15、顾朝林:城市地理、区域规划南京大学16、宁越敏:华东师大17、严重敏:华东师大18、李小建:河南财经大学19、吴必虎:旅游地理北京大学20、保继刚:旅游地区中山大学21、阎小培:区域经济、区域规划中山大学22、魏清泉:区域规划中山大学23、陈烈:区域规划中山大学24、李泊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5、李善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6、陈栋生: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27、魏后凯: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28、孙久文:区域经济理论城乡区域规划中国人民大学29、陈宗兴:30、曾刚:华东师大31、刘盛佳:华中师大32、曾菊新:城乡发展与规划华中师大33、胡兆量:北京大学34、杨吾杨:北京大学35、郭振淮:中国人民大学36、刘君德:华东师大37、陈才:东北师大38、周一星:城市地理、城镇体系规划北京大学39、王辑慈:区域创新北京大学40、杨开忠:区域经济北京大学41、郝寿义:区域经济南开大学42、陈秀山:中国人民大学43、张可云:中国人民大学44、叶裕民:中国人民大学45、安虎森:南开大学46、李国平:北京大学47、吴殿廷:47、沈玉芳:华东师大49、覃成林:河南大学50、栾维新:大连海事大学51、姚士谋:城市地理、区域经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52、艾南山: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53、方创琳: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第二部分:汤茂林、张小林、张京祥、陆林、曹有挥、韩增林、高新才、聂华林、李国璋、郭志仪、周述实、侯永志、刘勇、刘峰、陈耀、高国立、张庆杰、石培华、史育龙、许庆明、赵曦、曹阳、白永秀、赵弘、连玉明第三部分:许学强:中山大学王一鸣:发改委宏观院魏心镇:王峥:中科院政策所陆玉麒:南京大学绕会林:东北财大人文地理排名A+ 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A 北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B+(16个)辽宁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江西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河北师范大学B(15个)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C(10)浙江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华侨大学,延边大学,河南财经学院,南昌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北师大南大华东师大东北师大西北师大南京师大兰大华南师大070502人文地理学2101.城市发展与规划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6自然地理学④816人文地理学本专业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复试科目:经济地理学02.区域与城镇规划03.旅游规划与管理04.区域发展与土地规划05.城镇形态与环境经济06.区域经济分析与规划陕西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宁夏大学武汉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浙江大学。
历年华东师范大学881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试卷与资料答案一、考试解读:part 1 学院专业考试概况:①学院专业分析:含学院基本概况、考研专业课科目:881人文地理学的考试情况;②科目对应专业历年录取统计表:含华东师范大学相关专业的历年录取人数与分数线情况;③历年考研真题特点:含华东师范大学考研专业课881人文地理学各部分的命题规律及出题风格。
part 2 历年题型分析及对应解题技巧:根据华东师范大学881人文地理学考试科目的考试题型(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分析对应各类型题目的具体解题技巧,帮助考生提高针对性,提升答题效率,充分把握关键得分点。
part 3 2018真题分析:最新真题是华东师范大学考研中最为珍贵的参考资料,针对最新一年的华东师大考研真题试卷展开深入剖析,帮助考生有的放矢,把握真题所考察的最新动向与考试侧重点,以便做好更具针对性的复习准备工作。
part 4 2019考试展望:根据上述相关知识点及真题试卷的针对性分析,提高2019考生的备考与应试前瞻性,令考生心中有数,直抵华东师范大学考研的核心要旨。
part 5 华东师范大学考试大纲:①复习教材罗列(官方指定或重点推荐+拓展书目):不放过任何一个课内、课外知识点。
②官方指定或重点教材的大纲解读:官方没有考试大纲,高分学长学姐为你详细梳理。
③拓展书目说明及复习策略:专业课高分,需要的不仅是参透指定教材的基本功,还应加强课外延展与提升。
part 6 专业课高分备考策略:①考研前期的准备;②复习备考期间的准备与注意事项;③考场注意事项。
part 7 章节考点分布表:罗列华东师范大学881人文地理学的专业课试卷中,近年试卷考点分布的具体情况,方便考生知晓华东师大考研专业课试卷的侧重点与知识点分布,有助于考生更具针对性地复习、强化,快准狠地把握高分阵地。
二、华东师范大学历年考研真题与答案:汇编华东师大考研专业课考试科目的1999-2018年考研真题试卷,并配备2011-2018年答案与解析,方便考生检查自身的掌握情况及不足之处,并借此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培养应试技巧与解题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考研历年真题附思考题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一阐述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科学性质。
(20分)二、试阐述及评论人文地理学界中有关人地关系理论的诸种论点,并以实际事例说明自己对人地关系理论的看法。
(25)三、试阐述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人文地理背景,并说明自改革开放以来该政策的实践效果。
(25)四、试以自己熟悉地区的资料为例阐述“资源——人口——产业——环境”体系中各环节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该体系在地区经济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30)2000年一、名词解释(20分)1、行为地理学2、区域3、文化境观4、中心地规模门槛二、简答题(80分)1、试述人文区划的主要分类、意义和原则(15)2、解释人文地理学中非物质因素研究的主要方面及其内涵。
(15)3、试析流动人口对流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0)4、评述主要人地关系理论的得失。
(30)2001年一、名词解释1、卡尔李特尔2、地理物象3、政治整合4、环境决定论二、简答(每10分)1、简述城市内部结果的典型模式2、简述我国旅游地的主要类型3、简述人口流动对流出地发展的影响三、论述1、试论人文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作用(20)2、试分析我国东西部文化景观的主要差异及其对国家宏观区域发展战略的影响。
(30)2002年一名词解释(20)1客家方言(5) 2通勤行为空间(5)3胡焕庸线(5) 4制度文化(5)二简答题(50)1简述城市地域结构形成的动力机制(15)2简述旅游对区域文化的影响(15)3简述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及其成因(20)三论述区域竞争力的构成及其提升途径(30)2003年一名词解析近代地理学的法国学派通勤活动的行为空间制度文化国家的基本特征伊斯兰教的分支与分布二简答1 旅游对区域的自然环境的影响2 汉语的主要方言和分布3 世界流行文化的传播过程4 交通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三分析1根据表格(略)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人口素质的差别和原因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2 分析世界纺织工业电子工业和汽车工业布局的新变化2004年一.名词解释:1.文化景观学派,2.人口构成,3.第五产业,4.隔陀,5.基督教教派及分布,6.首位城市法则,7.旅游资源及形成条件,8.行为空间二.简答:1.文化扩散类型,2.人口迁移类型,3.现代农业特征,4.人文地理研究对象三.论述:1.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及现代工业特点2.这个题记不太清楚了,好象是关于城市地理学方面的。
2017华东师范大学882地信概论考研真题
一、简答题
1.墨卡托投影和web墨卡托投影
2. 栅格数据的表达、取值和组织
3. 欧氏距离和费用距离
4. 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模式(离散、随机和集聚)
5. webGIS的特点和开发方式
二、论述题
1.线简化的方式有哪些?请以其中一种为例,叙述原理步骤,并画出示意图
2. 遥感图像空间信息的表达方式? 如何将一副遥感图像与参照图进行空间配准?
3. 欲制作中国城市人口分布图,现已有统计数据(表格数据),包括城市名、总人口、男性人口、女性人口等字段,还需要哪些资源?有什么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4. 三维建筑物信息有哪些获取方式?不同方式各自有什么特点?
5. 现在有哪些可供公众访问的空间数据资源?欲得到校园内道路、建筑物等空间数据,根据已有的软件和共享空间数据资源如何实现?。
881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明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影响。
该学科涉及广泛的研究领域,包括人口迁移、城市发展、文化景观、区域差异等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人文地理学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一、人文地理学的定义及背景人文地理学是对人类文明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
它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和欧洲,当时由一些著名的地理学家和人类学家共同发展起来。
人文地理学的出现旨在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进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进行解释。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范畴1. 人口迁移与移民人文地理学研究了人口迁移与移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它涉及到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原因、目的和结果。
人口迁移和移民对地理环境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例如城市化、人口密度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2. 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人文地理学还研究了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
它关注城市化过程中的空间布局、人口分布、交通网络和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变化。
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合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通过良好的城市规划,可以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3. 文化景观与地方认同人文地理学还关注了文化景观与地方认同的形成。
文化景观是指由人类活动所创造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它是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们通过与特定的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对地方的情感认同,这种地方认同在地理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4. 区域差异与发展不平衡人文地理学研究了不同地区间的差异与不平衡。
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区域的发展不平衡现象。
人文地理学通过研究区域差异和发展不平衡,试图找到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三、人文地理学的意义和应用人文地理学对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它帮助我们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和塑造作用。
同时,人文地理学也为城市规划、区域发展、环境保护等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