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备课素材
- 格式:doc
- 大小:295.50 KB
- 文档页数:4
太阳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太阳能的基本概念,掌握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和应用领域。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太阳能科技的兴趣。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太阳能的定义与特点2.太阳能的利用方式3.太阳能的应用领域4.太阳能电池的制作原理与实验5.太阳能热水器的原理与实验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太阳能的基本概念、利用方式和应用领域。
2.教学难点: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热水器的制作原理与实验。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太阳能的基本概念、利用方式和应用领域。
2.实验法:通过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热水器的制作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太阳能的利用过程。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太阳能的利用和环保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太阳能。
2.讲解太阳能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利用方式。
3.讲解太阳能的应用领域,如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热水器等。
4.分组进行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热水器的制作实验。
5.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验心得,探讨太阳能的利用和环保问题。
6.总结课程内容,强调太阳能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7.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太阳能的相关知识。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太阳能的基本概念、利用方式和应用领域的掌握程度。
2.学生在实验中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3.学生对太阳能的环保意义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认识。
七、教学反思1.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太阳能的魅力。
2.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5.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跟上太阳能科技的发展步伐,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太阳能资讯。
化学《太阳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能的获取、利用及其在环保方面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
1. 太阳能的获取和利用;
2. 太阳能在环保方面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让学生理解太阳能的获取和利用过程;
2. 如何启发学生思考太阳能在环保方面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1. 探究式教学;
2. 讨论式教学;
3. 活动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1. 分组讨论
(1)组织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2)每个小组讨论太阳能的获取和利用方式,并讲解自己的观点。
2. 视频展示
(1)展示有关太阳能的视频;
(2)观看视频时学生注意观察,掌握太阳能的基本原理,理解太阳能的优点和缺点。
3. 实验探究
(1)请学生进行太阳能捕捉器的制作并测试;
(2)让学生感受到太阳能的利用和实际效果。
4. 总结讲解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一下太阳能的获取和利用和太阳能在环保方面的意义;
(2)分析太阳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六、教学评估:
1. 大会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收获;
2. 对学生参与活动、完成实验的认真程度进行评估;
3. 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太阳能的教案太阳能教案初中(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物理教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章节,详细内容为太阳能的原理、应用及重要性。
重点讲解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利用的原理,以及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太阳能的基本原理,掌握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利用的基本知识。
2. 了解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在我国的应用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新能源技术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利用的原理。
2. 教学重点:太阳能的基本原理、应用及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太阳能光伏板、太阳能热水器、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等)、太阳能科普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太阳能光伏板、太阳能热水器等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太阳能是如何被利用的。
2. 知识讲解:a. 太阳能的基本原理b.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原理及组成c. 太阳能热利用的原理及种类d. 太阳能在我国的应用和重要性3. 例题讲解:讲解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利用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与太阳能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太阳能的优点和局限性,以及如何更好地推广和应用太阳能。
六、板书设计1. 太阳能的基本原理2. 太阳能光伏发电原理组成3. 太阳能热利用原理种类4. 太阳能在我国的应用和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利用的原理。
b. 列举太阳能在我国的应用实例,并说明其重要性。
c. 讨论太阳能的优缺点,并提出推广太阳能的建议。
2. 答案:a. 太阳能光伏发电原理:太阳光照射到光伏板上,产生电能。
太阳能热利用原理:太阳光照射到太阳能热水器上,加热水。
b. 应用实例: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太阳能发电站等。
第3节太阳能(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选自《新能源技术》教材第3章,主要详细讲解太阳能的基本原理、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能的基本原理,掌握太阳能的转换与利用方法。
2. 培养学生关注新能源、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对太阳能这种可再生能源的认识。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太阳能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太阳能电池板的转换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2. 教学重点:太阳能的基本原理、太阳能的利用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小车、太阳能灯泡、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太阳能电池板、小车、灯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小车等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新能源,激发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5分钟)(1)太阳能的基本原理:太阳辐射、光电转换、热电转换等。
(2)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发电等。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太阳能电池板为例,讲解其转换效率的计算方法及影响转换效率的因素。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太阳能电池板的转换效率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计算转换效率。
5. 互动讨论(5分钟)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影响太阳能电池板转换效率的因素。
七、板书设计1. 太阳能基本原理2. 太阳能利用方式3. 影响太阳能电池板转换效率的因素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太阳能电池板转换效率的计算。
(2)简述影响太阳能电池板转换效率的因素。
2. 答案:(1)转换效率 = (输出功率 / 输入功率)× 100%(2)影响太阳能电池板转换效率的因素:光照强度、温度、电池板材料、电池板面积等。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1)了解我国太阳能资源的分布情况。
(2)研究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太阳能的教案太阳能教案初中(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物理教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太阳能的原理、应用和未来发展进行讲解。
具体包括太阳能的基本概念、太阳能电池的转换原理、太阳能的利用方式以及太阳能发电的优势和局限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能的基本概念,掌握太阳能电池的转换原理。
2. 使学生了解太阳能的利用方式,认识到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3. 培养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激发他们对新能源技术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太阳能电池的转换原理及其应用。
重点:太阳能的基本概念、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和太阳能发电的优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玩具车、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太阳能电池板,引导学生思考太阳能电池板的作用。
(2)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太阳能充电器给手机充电的过程。
(3)介绍太阳能玩具车,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太阳能玩具车的工作原理。
2. 例题讲解(1)太阳能的基本概念。
(2)太阳能电池的转换原理。
(3)太阳能的利用方式。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计算太阳能电池板的转换效率。
(2)分析太阳能发电的优势和局限性。
4. 知识拓展(1)介绍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
(2)探讨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发电的优缺点。
六、板书设计1. 太阳能的基本概念2. 太阳能电池的转换原理3. 太阳能的利用方式4. 太阳能发电的优势和局限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太阳能的基本概念。
(2)太阳能电池的转换原理是什么?(3)太阳能有哪些利用方式?2. 答案:(1)太阳能是指太阳辐射的能量,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2)太阳能电池通过光电效应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
(3)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包括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发电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太阳能电池的转换原理。
精品太阳能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材《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课题为“太阳能”。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解太阳能的定义、太阳能的利用和太阳能的优点和缺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能的定义,知道太阳能的利用和优点、缺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太阳能的兴趣和热情。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发言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太阳能的定义,太阳能的利用和优点、缺点。
难点:太阳能的利用和优点、缺点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太阳能模型、图片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太阳能利用的图片,如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热水器等,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些都是利用太阳能的吗?太阳能是什么?2. 探究太阳能的定义3. 探究太阳能的利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太阳能模型,了解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如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热水器等。
4. 探究太阳能的优点和缺点5.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有关太阳能的题目,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太阳能定义:优点:缺点:利用: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太阳能的定义。
2. 太阳能有哪些利用方式?请举例说明。
3. 太阳能有哪些优点和缺点?请举例说明。
答案:1. 太阳能是太阳的能量,可以转化为电能、热能等形式利用。
2. 太阳能的利用方式有: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照明等。
3. 太阳能的优点有: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等;缺点有:受天气影响大、能量密度低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图片、模型等教具,引导学生了解太阳能的定义、利用以及优缺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和练习。
但在讲解太阳能的缺点时,部分学生对其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太阳能的利用不仅在课堂上有所涉及,还可以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太阳能利用,如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空调等,激发学生对太阳能的热爱和关注。
太阳能教案教案:太阳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四年级科学教材第一单元第四节《太阳能》。
该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太阳能的定义、特点和利用方式。
2. 掌握太阳能电池板的工作原理和安装方法。
3. 学习太阳能电池板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能的定义、特点和利用方式,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太阳能电池板的工作原理和安装方法。
2. 教学重点:太阳能电池板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太阳能电池板、连接线、灯泡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太阳能电池板、连接线、灯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段关于太阳能电池板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太阳能电池板的应用场景。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太阳能的定义、特点和利用方式。
3.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和连接,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讲解太阳能电池板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演示。
5.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太阳能电池板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方法的练习。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太阳能电池板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太阳能1. 定义:太阳辐射能的总称。
2. 特点:清洁、无污染、可再生。
3. 利用方式: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照明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个利用太阳能的的小发明。
2.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个利用太阳能的小发明,如太阳能小风扇、太阳能小灯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了解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尝试制作太阳能小发明,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第三节太阳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太阳的结构,知道太阳能是人类资源宝库2.大致了解利用太阳能的方式(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预习,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课堂交流锻炼交流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和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的精神教学重点:太阳能是人类资源宝库,太阳能的利用教学难点:太阳能是人类资源宝库教学用具:相关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人类对核能的开发和利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根据目前的科研水平,你认为下列关于原子弹和核电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弹利用核裂变,核电站利用核聚变B.核电站控制裂变的链式反应速度C.原子弹利用核聚变,核电站利用核裂变D.原子弹对聚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2.假设该系统中的发电厂是核电站,(1)请在方框内填写核电站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
(2)核电站可能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为什么很多国家仍在大力发展核电站呢?。
(二)引入新课“万物生长靠太阳”这句话同学们都熟悉,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太阳能及其利用的问题。
(三)新课教学1. 太阳——巨大的“核能火炉”学生阅读课文后对照挂图讲解太阳的大小:太阳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10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质量大约是地球的33万倍。
太阳的构造:太阳由太阳核心、辐射层、对流层、太阳大气构成.简单复习上节聚变内容,提问,聚变产生的条件。
第一,有质量很小的原子核;第二,有超高温的环境。
太阳内部有大量的氢原子核,太阳核心的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太阳核心释放的能量向外扩散。
经过数千年的时间传送到太阳表面。
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就像一个高温气体组成的海洋.大部分太阳能以热和光的形式向四周辐射开去.2. 太阳能是人类资源宝库太阳向外辐射的能量中。
只有五亿分之一传递到地球.其中又只有不到一半被地球接收.太阳光已经照耀我们的地球50亿年了.地球在这50亿年中积累的太阳能是我们今天所用大部分能量的源泉.远古时期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体的化学能.在它们死后.躯体埋在地下和海底,腐烂了.沧海桑田,经过几百万年的沉积、化学变化、地层运动,在高压下渐渐变成了煤和石油,在石油形成过程中还放出天然气.对照挂图讲解煤的形成动植物(太阳能—-化学能)--泥炭(动植物尸体腐烂、积聚—-长时间一定压力)--褐煤(泥炭---长时间很大压力)--煤(褐煤---长时间非常大压力)对照挂图讲解石油的形成所以说,今天,我们开采化石燃料来获取能量,实际上是在开采上亿年前地球所接收的太阳能.想想议仪,学生分组讨论(注意是三副图,分别涉及到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相互启发后,叫部分同学上台汇报,教师点评。
《太阳能》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第八章第三节《太阳能》。
详细内容包括太阳能的定义、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太阳能电池的原理与应用,以及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能的基本概念,理解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2. 使学生掌握太阳能电池的原理与应用,了解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能源利用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太阳能电池的原理与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太阳能的基本概念,太阳能的利用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用太阳能电池板、导线、灯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太阳能电池板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设备是如何利用太阳能的?太阳能电池的原理是什么?2. 知识讲解(1)太阳能的定义及利用方式。
(2)太阳能电池的原理与应用。
(3)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计算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连接太阳能电池板、导线和灯泡,观察灯泡是否发光,并分析原因。
六、板书设计1. 太阳能的定义及利用方式。
2. 太阳能电池的原理与应用。
3.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太阳能的定义及利用方式。
(2)太阳能电池的原理是什么?它有哪些应用?(3)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列举其优缺点。
2. 答案:(1)太阳能是太阳辐射能的简称,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利用方式有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和光化学转换等。
(2)太阳能电池的原理是光电效应,即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
应用包括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手机充电器等。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3节太阳能
方式一【情景导入】
多媒体展示图片:太阳。
师:动植物的生长、人类的活动都无法离开太阳。
这个发光发热的大火球已经存在了50亿年之久。
你是否了解太阳?人类是否能够从距离地球 1.5亿千米远处的太阳上获取所需的能源?本节我们来研究——太阳能。
方式二【问题导入】
师:万物生长靠太阳,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太阳,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你们了解关于太阳的多少知识呢?
师生讨论: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没有人。
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过渡语:没有太阳我们将无法生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太阳的知识。
方式三【情景导入】
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家庭中都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它方便、节能、高效,深得人们的青睐。
你知道它的原理是什么?它是怎样工作的?
多媒体播放视频:太阳能汽车。
师: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近年来许多国家争相研究以太阳能为动力的汽车。
荷兰大学生最近成功研制出世界上最快的太阳能汽车,这种利用太阳能而不需要加油的未来型汽车早已存在,但是由于车速较慢,专家很少认真看待它们。
荷兰大学生研制的新型太阳能汽车时速可达160 km/h,你知道它的关键部件是什么吗?
1.“太阳是人类能源的宝库”讲解素材
在讲解“太阳是人类能源的宝库”时,可适时插播有关“太阳能能源”的视频片段。
(见所附视频文件)
2.“太阳能的利用”讲解素材
在讲解“太阳能的利用”时,可适时插播有关“太阳能汽车”的视频片段。
(见所附视频文件)
[考点小说]本节内容中,太阳能的利用是中考的热点,如太阳能发电、太阳能集热器,以及其中的能量转化问题,中考中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例1[青海中考]下面所说的哪个不是太阳能的优点()
A.清洁
B.对环境不造成污染
C.分布广阔,获取方便
D.受天气影响大
[答案]D
例2[河南中考]有一种太阳能凉帽,如图22-3-5所示,帽檐上装有一个电动机带动的小电扇,能朝人的面部吹风,它是通过安装在顶部的硅光电池提供电能的,它工作时,通过硅光电池把能转化为能,再由小电动机把能转化成能。
[答案]太阳电电机械
太阳
太阳在浩瀚的宇宙中谈不上有什么特殊性,组成银河系的有大约两千亿颗恒星,而太阳只是其中中等大小的一颗。
太阳的年龄有五十亿岁,正处在它一生中的中年时期。
作为太阳系的
中心,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长都直接或间接地需要它所提供的光和热。
太阳对太阳系而言是一个有着巨大影响并占支配地位的天体。
太阳的直径达一百四十多万公里,是地球直径的一百多倍;其质量占整个太阳系的99.8%。
要用一百多个地球才能填满太阳的圆面,而它的内部则能容纳大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
太阳内核的温度高达一千五百万摄氏度,在那儿发生着氢-氦核聚变反应。
核聚变反应每秒钟要消耗掉约五百万吨的物质,并转换成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
这些光子从太阳中心到达太阳表面要花一百多万年。
光子从太阳中心出发后先要经过辐射带,沿途与原子微粒的碰撞会丢失能量。
随后要经过对流带,光子的能量被炽热的气体吸收,气体在对流中向太阳表面传递能量。
到达对流带边缘后,光子已经冷却到五千五百摄氏度了。
我们所能直接看到的是位于太阳表面的光球层。
光球层比较活跃,温度约为六千多摄氏度,属于比较“凉爽”的部分。
光球层上有一个个起伏的对流单元“米粒”。
每个“米粒”的直径在一千六百公里左右,它们是一个个从太阳内部升上来的热气流的顶部。
就是在不断的对流活动中,太阳每秒钟向宇宙空间
释放着相当于一千亿个百万吨级核弹的能量。
在光球层的某些局部温度比较低,在可见光范围内这些部位就显得比其他地方黑暗,人们称之为“黑子”。
光球层外包裹着色球层,太阳将能量通过色球层向外传递。
这一层中有太阳耀斑,所谓耀斑是黑子形成前产生的灼热氢云。
色球层之外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日冕。
日冕非常庞大,可以向太空绵延数百万公里,但只有在日全食时才可看到它。
人们可以在日冕中看到从色球层顶端产生的巨大火焰“日饵”。
在辐射光和热的同时,太阳也产生一种低密度的粒子流——太阳风。
太阳风以每秒四百五十公里的速度向宇宙空间辐射。
地球和其他某些行星的极光也是太阳风带来的。
如果一段时间内太阳风异常强大,便形成了太阳风暴。
太阳的磁场极其强大复杂,其范围甚至越过了冥王星轨道。
太阳已经近五十亿岁了,它还可以继续平静地燃烧约五十亿年。
五十亿年后,太阳内部的氦将转变成更重的元素,亮度会增加到现在的2倍,体积也将不断膨胀,水星、金星和地球都将进入它的大气。
在经历一亿年的红巨星阶段后,太阳将耗尽所有能源而坍缩成一颗白矮星,并通过向宇宙空间抛射物质而形成一个行星状星云。
——详见光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