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_取代基效应-jili
- 格式:ppt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71
在21世纪,物理有机化学家将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在相关的前沿交叉领域中寻找新的学科生长点,运用自己在理论、方法、概念和思维方式方面的特长和优势,研究新问题,发现新规律,为有机化学乃至整个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其中主要包括生命过程中的化学问题,分子聚集体化学中的结构/活性关系和反应规律,新分子和新材料的分子设计、合成和构效关系,计算化学和理论有机化学,自由基化学,有机光化学等领域。
内容提要§1-1 诱导效应一、共价键的极性与静态诱导效应 二、静态诱导效应的强度 三、静态诱导效应的强度比较 四、烷基的诱导效应 五、动态诱导效应 六、诱导效应对反应活性的影响 §1-2 共轭效应一、电子离域与共轭效应 二、静态共轭效应 三、动态共轭效应 四、共轭体系 五、共轭效应与反应性 §1-3 超共轭效应一、超共轭效应的特点和方向 二、超共轭效应的表现和作用 §1-4 场效应和空间效应 一、场效应 二、空间效应第一章 取代基效应(Substituent Effects)反应的本质: 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本质是旧键的断裂,新键的生成,这直接或间接与共价键的极性,即共价键上电子云的分布有关。
例:C C C O1234取代基效应 分子中的某个原子或原子团对整个分子或分子中其它部分产生的影响(包括对共价键极性及整个分子物理性质和化学的影响)。
取代基效应的分类 取代基效应电子效应: 诱导效应 共轭效应 超共轭效应 场效应: 空间传递空间效应:空助效应 位阻效应 §1-1 诱导效应(Inductive effect) 一、共价键的极性与静态诱导效应C CH CH 21.定义CCCl ddd取代基的影响→分子链传递Cl d→电子云密度分布不均匀CCl d取代基性质→分子链传递方向δCH 3 CH CH 2 +→转移的结果存在于未发生反应的分子中——IS2.特点结构特征 单、双、叁键 传递方式沿价键链传递诱导效应的相对强度 取决于取代基中心原子电负性的大小;取代基的个数——加和性传递强度 距离越大,强度越弱 3.方向CZC H Z -I标准+I二、静态诱导效应的强度1.根据中心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同周期 -IFOHNH 2CH 3OR 2NR 3 +IONR同主族 -I —F > —Cl > —Br > —IPR 2NR 3+IOS2.带正电荷取代基的-I 强,带负电荷取代基的 +I 强-I NR 2NR3NO 2+IOOR3. 中心原子相同 不饱和度越大,-I 效应越强 -ICCRCHCHROORN NRNR 2三、静态诱导效应的强度比较 相对次序比较 1.根据酸碱的强度比较测定取代乙酸的电离常数,诱导效应强度次序如下:-I 效应NO 2N(CH 3)3CNFClBrIOHOCH3C 6H 5CH CH 2H+I 效应C(CH 3)3HCH(CH 3)2CH 2CH 3CH 32.根据偶极矩比较测定甲烷一取代物和溴代烷的偶极矩,诱导效应强度次序如下: -I 效应NO2CNFCl BrIH+I 效应C(CH 3)3CH 2CH(CH 3)2CHCH 2CH 3CH 3CH 2(CH 2)2CH 33.根据1H NMR 化学位移比较测定X -CH3中甲基的 值,比较取代基的诱导效应强度。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有机物的取代基效应和共振效应有机化学是研究含碳的化合物及其反应的一门学科。
在有机化学中,有机物的取代基效应和共振效应是两个重要的基础知识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个效应及其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一、取代基效应取代基效应指的是有机物中取代基对反应速率、反应路径和产物稳定性的影响。
取代基的性质和位置对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很大影响。
1. 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可以分为两类:正电子效应和负电子效应。
正电子效应是指取代基释放电子,使体系具有更大的正电荷。
常见的正电子效应有烷基效应和烯基效应。
相反,负电子效应是指取代基吸引电子,使体系具有更大的负电荷。
常见的负电子效应有氨基效应和亚硝基效应。
2. 取代基的空间位阻效应取代基的空间位阻效应主要体现在反应速率和反应路径上。
空间位阻较大的取代基会阻碍反应物的接近,从而减慢反应速率。
此外,取代基的位置也会影响反应路径,导致不同的产物生成。
3. 取代基的共轭效应取代基通过π-电子共轭作用可以影响有机物的电荷分布和稳定性。
共轭效应可以加强或减弱有机物的碳碳双键或碳碳单键的稳定性。
常见的共轭效应有芳香性和共轭酮效应。
二、共振效应共振效应是指有机物中通过共振作用在不同结构之间分配电子密度,从而影响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共振效应可以使某些分子更稳定,同时也可以调整反应的速率和产物的选择。
1. 共振结构的形成共振结构是通过共振现象形成的不同电子排布的结构。
共振结构之间仅仅是电子排布的不同,而分子实际上并不是在这些结构之间跳跃。
共振结构的形成可以通过共振杂化来解释。
2. 共振效应的作用共振效应可以调整有机物的稳定性和极性。
共振结构中的不同电荷分布会影响分子的稳定性,使其更耐高温和高压。
共振效应还会影响有机物的酸碱性和亲核性,从而改变其反应性质。
三、应用示例1. 取代基效应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药物研发中常常需要调整药物的活性和毒性。
通过在药物结构中引入不同的取代基,可以改变药物的性质,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性。
取代基定位效应
嘿,兄弟姐妹们!今儿个咱得聊聊取代基定位效应这档子事儿!你知道吗,这取代基定位效应,就好比给咱们的化学反应来了一场“大变活人”的魔术,让反应速度蹭蹭往上涨!
现在有个取代基定位效应的优惠活动,那可真是喜大普奔的好消息啊!你想啊,本来这化学反应就够复杂的了,现在有了这个效应,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省下不少成本。
这优惠活动,简直就是雪中送炭,让人心里暖洋洋的!
你看那实验室,平常忙忙碌碌的,一旦有了这个优惠活动,那实验员们都乐开了花!为啥呀?不就是为了能让实验更顺利,成果更显著嘛!这就跟咱们去商场买打折商品一样,谁不想花更少的钱,办更大的事儿呢!
取代基定位效应优惠活动,就像是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我们的科研生活,让人神清气爽。
那些搞研究的科学家们,日夜兼程,就盼着能找到提高效率的方法。
这优惠活动一出来,他们肯定喜出望外,仿佛找到了科研的“金钥匙”。
你再想想,如果没有这个优惠活动,那搞研究得多费劲呀!时间和经费都像流水一样哗哗地流走。
现在有了这个优惠,感觉就像给科研之路装上了加速器,让咱的成果来得更快、更猛!
你说这取代基定位效应优惠活动是不是超级给力?咱可不能让这个机会从指尖溜走呀!赶紧加入吧,让咱的实验也能“跑得飞快”,成果丰硕!别再犹豫啦,错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啦!这优惠活动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我们这些科研工作者的心田。
还等啥呀,快去享受这科研的盛宴吧!。
有机化学中的取代基效应在绪论中,我们提到了有机化合物可以按分子内的官能团进行分类。
官能团的性质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这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例如,羟基化合物一般都可以电离出质子,显示出酸性。
醇类化合物一般属于弱酸性物质,其酸性比水还弱。
酚类化合物的酸性则比水的明显要强,羧酸的酸性更强,属于中等强度的酸。
磺酸是一类酸性与硫酸相当的强酸。
几个代表性羟基化合物的pKa如下所示:羟基化合物(CH3)3COH CH3OH H2O C6H5OH CH3COOH CF3COOH C6H5SO3H pKa 18 17 15.74 9.99 4.76 0.23 -6.5很显然,不同类型的羟基化合物所呈现的酸性强度存在巨大的差别。
那么,究竟是何种因素导致酸性的这种巨大差异呢?第一章中已经述及,一种物质的酸性强弱取决于其电离出质子的能力大小,而质子的电离能力又取决于O–H键的键能和极性大小。
因此,上述pKa 值的差异说明,与羟基氧原子相连的基团的性质对O–H键的键能和极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基团的影响,本章将系统地对这些基团影响官能团性质的方式进行介绍。
第一节共价键的极性与诱导效应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是由碳氢所组成的。
由于碳原子和氢原子的电负性非常接近,分别为2.2和2.1,它们形成共价键时,成键的共用电子对在碳原子和氢原子核外出现的几率十分接近,这种共价键的极性很低,称为非极性共价键。
除了C–H键以外,常见的非极性共价键还包括C–C、C=C和C≡C键等。
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若电负性差别较大,那么成键电子对出现在电负性大的原子核周围的几率会大于出现在电负性小的原子核周围的几率,这样就使得该共价键呈现极性。
常见的极性共价键包括C–X(碳卤键)、C–O、C=O、C–N、O–H、N–H、C=N、C≡N、N=O等。
一、诱导效应的定义共价键极性的产生会进一步影响分子内其它原子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分布情况。
以正丙烷分子为例,它属于非极性分子,其分子内各碳原子周围的电子云密度基本相同。
取代基效应对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影响应用化学09-2 29号王竹青摘要:取代基效应是有机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取代基效应对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反映活性都有重要影响。
有机化学中的取代基效应涉及化合物的物理性质、酸碱性、反应活性以及反应的位置、类型、速度、平衡、产物等。
在熟知官能团一般特性的基础上, 利用取代基效应可将各系列有机化合物千差万别的物理、化学性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易于学习和掌握。
关键词:取代基效应、有机化合物取代基效应是分子中某些基团或原子对整个分子或分子中其它部分产生的影响。
取代基效应对有机分子性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归纳起来, 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电子效应、空间效应和场效应。
(1 电子效应,它是由于取代基的作用而导致的共用电子对沿共价键转移的结果,包括诱导效应, 共轭效应和超共轭效应。
电子效应是通过影响分子中电子云的分布来影响分子的性质的。
(2 空间效应, 是由于取代基的大小或形状引起分子中特殊的张力或阻力的一种效应。
空间效应是通过几何结构来影响化合物分子的性质,当分子内的原子或基团处于范德华半径不许可的范围时产生的排斥作用,或两个分子相互接近时由于基团之间的非键作用所引起的化学效应,都是空间效应的具体表现,所以空间效应是通过几何结构来影响化合物分子的性质的。
(3)场效应,当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间相互作用,通过空间传递的电子效应。
1 取代基效应对有机化合物物理性质的影响1.1 取代基对化合物酸碱性质的影响1.1.1 一般来讲,负诱导效应(原子或原子团吸引电子的能力大于氢原子,通常用-I 表示)将增强化合物的酸性,而正诱导效应(原子或原子团吸电子的能力小于氢原子,通常用+I 表示)将减小化合物的酸性。
-I 效应:—NO2 > —N+(CH33 > —CN > —F > —Cl > —Br > —I >—OH > —OCH3 > —C6H5 > —CH=CH2 > —H > —CH3 > — CH2CH3 > —C(CH33(+I效应的方向与此相反)1.1.2 从共轭效应的影响来看,一般π-π 共轭、p –π共轭能增强化合物的酸性,而减小了化合物的碱性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