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1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植物的可食部分
实验目的:了解各种植物的可食部分以及它们的营养价值。
实验材料:
1. 红薯、白萝卜、胡萝卜等根茎类蔬菜
2. 西葫芦、黄瓜、茄子等果实类蔬菜
3. 青菜、菜花等叶菜类蔬菜
4. 实验针筒
5. 冷水、热水
实验步骤:
1. 将根茎类蔬菜、果实类蔬菜和叶菜类蔬菜分别切成小块。
2. 将切好的蔬菜放入三个针筒中,并加入冷水、热水。
3. 观察加入冷水和热水后不同蔬菜的变化。
4. 记录下观察到的变化。
实验结果:
1. 根茎类蔬菜在加入热水后变得更加软烂,加入冷水后变得更加坚硬。
2. 果实类蔬菜在加入热水后变得更加软烂,加入冷水后变得更加新鲜。
3. 叶菜类蔬菜在加入热水后变得更加软烂,加入冷水后变得更加新鲜。
实验结论:
不同的蔬菜在加入热水和冷水后的变化不同。
根茎类蔬菜和果实类蔬菜在加入热水后变得更加软烂,而叶菜类蔬菜在加入热水后也变得更加软烂,但加入冷水后并没有变得软烂。
因此,在烹
饪不同的蔬菜时,我们需要根据它们的特点来选择适合的烹饪方法。
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各种植物的可食部分以及它们的营
养价值。
同时,我们也知道了在煮蔬菜时需要根据它们的特点来
选择适合的烹饪方法。
这次实验让我们更加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和它们对我们的帮助,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保护我们的环境和资源。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最终版]第一篇: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最终版]一、实验名称:小杆秤的研究实验器材:自主小杆秤、钩码猜测:小杆秤是根据杠杆的原理制作的实验过程:利用自制的小杆秤称不同数量的钩码,比较秤盘挂绳到提绳,提绳到秤砣挂绳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变化,结合杠杆的原理解释这一现象。
改变提绳的位置继续做实验,我们会发现提绳距离秤盘之间的距离越短称重就会越大。
实验的结果:秤盘内放的钩码数量越多,秤砣挂绳距离提绳之间的距离就会越长,但是秤砣的重量并不需要增加。
二、实验名称:轮轴作用的实验实验器材:1盒钩码、2段粗线绳、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1个轴猜测:轮轴能够省力。
实验过程: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
试一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
然后改变轴上的钩码数量在做实验。
实验的结果:轮上挂的钩码比轴上挂的少,但是仍能保持平衡,说明轮轴可以省力。
三、实验名称: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实验器材:1盒钩码、2段粗线绳、1个铁架台、2个不同的大轮、1个小轮、1个轴猜测:轮轴越大越省力。
实验过程: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
试一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
然后改变轮在做实验。
实验的结果:改变轮的大小,轮越大,轮轴越省力。
四、实验名称:定滑轮作用实验实验器材:1盒钩码、1根粗线绳、1个铁架台、1个滑轮、1个测力计猜测:定滑轮不能省力。
实验过程:用铁架台做支架,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当绳子平衡时,两端的钩码数相同。
然后用测力计做相同的实验,比较测力计的数据与钩码的力大小。
实验的结果: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也改变用力方向。
五、实验名称:动滑轮作用实验实验器材:1盒钩码、1根粗线绳、1个铁架台、1个滑轮、1个测力计猜测:动滑轮能够省力。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实验一:探究物体的漂浮和沉淀
实验目的:探究物体的漂浮和沉淀
实验材料:水、砂粒、棉花、玻璃珠、硬币
实验过程:
1.将水倒入实验瓶中,然后将砂粒、棉花、玻璃珠、硬币放入实验瓶中,观察它们的漂浮和沉淀情况。
2.将实验瓶中的水搅拌,观察它们的漂浮和沉淀情况。
3.将实验瓶中的水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它们的漂浮和沉淀情况。
实验结果:
1.砂粒沉淀,棉花漂浮,玻璃珠漂浮,硬币沉淀。
2.砂粒沉淀,棉花漂浮,玻璃珠漂浮,硬币沉淀。
3.砂粒沉淀,棉花漂浮,玻璃珠漂浮,硬币沉淀。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砂粒和硬币的密度大于水,所以它们沉淀;棉花和玻璃珠的密度小于水,所以它们漂浮。
实验一:选用什么工具好。
(1)实验材料:钉有两颗铁钉、两颗螺丝钉和三颗图钉的木板一块,常用工具一套(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剥线钳、钳工锤等)。
(2)实验步骤:①了解以上8种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②观察这几颗钉子的外观,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
③选择工具进行实践操作。
④实践操作后分别选出拔这三种钉子最合适的工具,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3)实验结论:完成同样的事情,使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
实验二:研究杠杆的秘密。
(1)实验材料:一个杠杆尺(带有底座、支架、固定轴),钩码一盒,记录单。
(2)实验步骤:①在左边任意选取一个阻力点位置并挂1个钩码,在右边任意选取一个位置作为用力点,挂上若干个钩码,直到杠杆尺达到平衡为止。
把数据填写在记录表中。
②在左边任意选取一个阻力点位置并挂上2个钩码,在右边任意选取一个位置作为用力点,挂上若干个钩码,直到杠杆尺达到平衡为止。
把数据填写在记录表中。
③同理,在左边任意选取一个阻力点位置并挂上3个钩码。
(4)实验结论: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实验三:轮轴有什么用。
(1)实验材料:轮轴装置、铁架台、线绳、钩码若干。
(2)实验步骤:①组装好轮轴实验装置,把轮和轴上的绳子朝相反的方向缠绕。
②先把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然后在轮上挂钩码,直至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
③记录实验数据,填写在实验记录表上。
④改变轴上钩码的数量,再做几次实验。
(3)实验结论:在轮上用力比较省力,在轴上用力比较费力。
实验四:轮轴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1)实验材料:轮轴装置、铁架台、线绳、钩码若干。
(2)实验步骤:①组装好轮轴实验装置,把轮上和轴上的绳子朝相反的方向缠绕。
②先把一定个数的钩码挂在轴上,然后在轮上挂钩码,直至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
③记录实验数据,并填写在实验记录表上。
1、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
实验过程:1.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2.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
实验现象:蜡烛开始燃烧,火焰下方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玻璃片上变黑。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生成了新的物质——烟。
2、鸡蛋与醋反应实验:
实验材料:鸡蛋1个,烧杯1个,醋。
实验过程:1.烧杯中倒入四分之三醋。
2.将鸡蛋放入醋中。
实验现象:1.有气泡产生。
2.鸡蛋皮变软。
实验分析:蛋放进醋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新物质生成,鸡蛋皮变软,说明鸡蛋皮发生变化,转化成别的物质。
3、食盐变化的实验:
实验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盘子、小勺、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
实验步骤:1.向杯子中倒入水,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2.把食盐水倒入坩埚,放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
实验现象:1.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
实验结论: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可以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4、铁生锈的原因对比实验:
相同条件:同样大小的铁钉不相同的条件:放在水中、空气中、醋中、盐水中,油中等
实验结论:油中不生锈。
盐水中最容易生锈,其次是醋中、水中、空气中。
防止生锈:想办法隔绝水、空气、盐等。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全册)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四、实验名称: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实验设计实验目的:研究植物的根是否向地生长?实验材料:菜豆种子4粒、纸巾、不干胶、玻璃杯、笔。
实验步骤:1、把干菜豆放入水中浸泡1天。
2、将一张纸巾卷成筒状,并贴着玻璃杯的内壁放入杯中,将几张纸揉成一团塞在玻璃杯内,使先前放下去的纸巾能紧贴着玻璃杯内侧。
3、把菜豆安放在杯子和纸之间,使菜豆的“脐”分别向上、向下、向左、向右。
4、经常往杯子内的纸巾上浇些水使纸巾保持潮湿,观察菜豆种子根的生长方向。
5、几天后将杯子侧卧,继续观察菜豆根的生长方向。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有向地性。
六、实验名称:植物的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的实验设计实验目的:研究植物的根是否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实验材料:几粒已经发芽的豆苗、浅口盘子、餐巾纸、一杯水。
尝试步骤:1、将豆苗按同一方向放在浅口盘中的餐巾纸上,餐巾纸的一端与棉条接触,棉条的另一端浸入水中,观察豆苗的生长方向。
2、过几天改变为用餐巾纸的另一端接触棉条,继续观察豆苗根的生长方向。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有向水性。
七、尝试称号:植物的茎、XXX朝着光生长的尝试设计尝试目的:研究植物的茎、叶是否朝着有光的地方生长?尝试材料:两个纸盒(1个左上方、1个右上方开小窗)、幼苗1盆、尝试步骤:1、先用左上开窗的纸盒罩住幼苗盆,过几天后观察幼苗的茎叶会朝哪个方向生长。
2、再用右上角开窗的纸盒罩住幼苗,过几天后观察幼苗茎叶又是朝哪个方向生长的。
尝试结论:植物的茎叶有向光性。
二十二:根据观察,我们在家里来设计制作一个“池塘”。
材料准备:大号透明的玻璃杯、泥沙、筷子、存放2天的自来水、2条小鱼、4颗水生植物、4只螺、台灯。
制作步骤:1、将泥沙和水放入缸内。
2、种入水生植物:用筷子将泥沙拔开,放入水生植物,再盖上泥沙。
3、将小鱼、螺放入水缸。
4、水缸放在阳台或窗户旁边。
结论: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池塘中的微生物无法用肉眼看到)。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五篇范例]第一篇: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科学实验报告****年**月**日六年级上册班次实验组别实验者实验名称杠杆的科学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目的知道杠杆有三个点,收集并认识杠杆省力和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在实验中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简简单单实实验验过过程程猜猜测测杠杆是否省力跟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有关。
组装杠杆尺实验装置,调整平衡。
自主确定两端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在杠杆尺两端相应位置挂钩码,使杠杆尺平衡观察用力点和阻力点与支点的位置关系观察到的现象左边(阻力点)情况右边(用力点)情况用力情况钩码数(个)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钩码数(个)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省力;2、费力;3、不省力也不费力 1 1 1 1 不省力也不费力 1 2 1 2 不省力也不费力 2 1 1 2 省力 4 1 1 4 省力 1 3 3 1 费力 2 3 3 2 费力实实验验结结论论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科学实验报告****年**月**日六年级上册班次实验组别实验者实验名称轮轴的秘密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目的掌握轮轴的构造,明白轮越大越省力。
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实验器材轮轴、细线、钩码简简单单实实验验过过程程猜猜测测把一定数据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
在轮上也挂上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通过反复比较轮上钩码和轴上钩码的数量进行分析。
观察到的现象实实验验结结论论指导教师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科学实验报告****年**月**日六年级上册班次实验组别实验者实验名称动滑轮和定滑轮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目的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记录上册
实验名称:水的沸腾温度
实验目的:了解水的沸腾温度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水、酒精、电热器、温度计、试管
实验步骤:
1.将水和酒精分别倒入试管中,并记录其体积
2.将试管放入电热器中,同时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
3.打开电热器,调节温度,观察水和酒精的沸腾时刻,并记录其温度
4.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影响沸腾温度的因素
实验结果:
实验发现,在相同温度下,水的沸腾时间比酒精长,并且水的沸腾温度为100摄氏度左右,而酒精的沸腾温度为78摄氏度左右。
这是因为水的分子间吸引力比酒精强,需要更多的能量才能使分子脱离液面,
从而产生沸腾的现象。
此外,实验还发现,水的沸腾温度会受到大气压力和溶质的影响。
当
大气压力下降时,水的沸腾温度也会下降,当加入盐等溶质时,水的
沸腾温度也会提高。
实验结论:
水的沸腾温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大气压力和溶质等因素。
了解这些因素,可以更好地理解水的性质和应用场景,比如煮粥、做茶等有关水的日常生活问题。
提醒:
实验中使用电热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触电等危险事故发生。
同时,处理试管时也要小心,避免因手部操作不当而烫伤或受伤。
六年级下册1实验名称:模拟“鸟喙与取食”实验材料:钳子、汤匙、镊子、起钉器、米粒、葵花子、橡皮虫、泡沫塑料颗粒实验步骤:1、准备好器材;2、按书13页表格要求,逐一进行实验;3、把实验结果填写在书上表格中;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不同形状的工具能够方便的拾取不同的物品,如果工具的形状与拾取的物品不符合,则拾取很困难甚至根本不能进行。
2实验名称:制作风动小装置实验材料:卡纸、风车轴、竹秆、小金属片、支架、橡皮筋等实验步骤:见教材的第51页详细步骤。
实验结论:、1能量是可以转换的;2、风动小鼓将风能转换成了动能。
3实验名称:制作电磁铁实验材料:漆包线、铁芯、电池、电池盒、开关、大头针实验步骤:1、将漆包线顺着一个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绕在钉子上;2、用砂纸或小刀除去漆包线两头的漆皮;3 接通电源,用电磁铁靠近大头针。
实验结论:1、电磁铁能将电能转换成磁能;2、接通电源,电磁铁有磁性,断开电源,磁性消失4实验名称:制作太阳炉实验材料:铝箔、厚纸板、直尺、塑料布、一杯水、温度计、胶带、剪刀等。
实验步骤:见教科书第75、76页。
实验结论:随着阳光的断照射,水的温度能在一定范围内升高。
太阳炉能把光能转换为热能,并且无污染。
5实验名称:“拷贝”星星实验材料:圆柱形的空纸筒、黑色纸、胶水或橡皮筋、手电筒、剪刀实验步骤:1、将一只空纸筒的底部剪去。
2、用黑纸另做一个圆筒盖,用胶水或橡皮筋将它固定在圆筒上。
3、到野外观察星空,把观察到的星星或星座用针“记录”在黑纸盖上,用针来回旋转使洞扩大。
4、回到房间,将一支手电筒放在纸筒中,朝向天花板,关掉室内电灯,打开手电,于是野外观察到的星座就呈现在天花板上了。
实验结论:野外看到的星星呈现在天花板上,非常美丽。
6实验名称:模拟月相的变化实验材料:一个直径5厘米—10厘米的白色塑料球,黑墨水实验步骤:见教材第100页。
实验结论:能够观察到“月相”随着不同的位置变化而变化。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细胞实验目的:1、学会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2、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实验材料:洋葱鳞片叶、清水、稀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实验步骤:1、准备(1)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2、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1)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
(2)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展平。
(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4)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稀碘液。
(5)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3、观察(1)将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低倍镜观察。
(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3)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实验现象: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呈长方形。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清晰可见。
细胞核被碘液染成了深色,液泡较大,充满了细胞液。
实验结论:植物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等结构组成。
二、实验名称: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目的: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
实验材料:四个透明塑料容器、绿豆种子、纸巾、水。
实验步骤:1、在四个透明塑料容器的底部铺上湿润的纸巾。
2、在每个容器中放入相同数量的绿豆种子。
3、对四个容器分别进行以下处理:(1)容器 1:不做任何处理,提供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作为对照组。
(2)容器 2:加入过多的水,使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提供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一、实验名称:模拟细菌的繁殖•实验目的:使学生感悟到细菌繁殖的速度和数量都非常惊人,会计算细菌繁殖的数量。
•实验材料:8个透明杯子,无数颗豆子。
•实验步骤:•1、将8个同样的透明杯子按1—8编号。
•2、在1号杯中放入一颗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
•3、在2号杯中放入两颗豆子,代表第一代分裂后的第二代细菌•4、以此类推,在其他各个杯中应放入多少颗豆子?•实验现象:3号杯子放4个、4号杯子放8个、5号杯子放16个、6号杯子放32个、7号杯子放64个、8号杯子放128个•实验结论:细菌成倍地增长,繁殖相当迅速。
•••二、实验名称:鸟喙与取食的模拟实验•实验目的:体现不同的鸟喙适合吃不同的食物•实验材料:米粒、葵花子、橡皮虫、泡沫塑料粒、硬纸剪的兔子或泥捏成的兔子、钳子、汤匙、镊子、起钉器•实验步骤:•1、把学生分成四组。
•2、每组用不同的工具分别拾取不同的食物。
•3、记下拾取“食物”的数量。
•4、每组把拾取“食物”的数量展现给同学。
•5、比较这些数字•实验现象:用不同的工具拾取不同的“食物”,拾取的数量不同。
•实验结论:鸟喙的多样性使得它们适合吃不同的食物,适应不同的环境。
•••三、实验名称: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实验目的:植物能量来源于何处•实验材料:燃烧匙、酒精灯、淀粉、沙子或湿毛巾•实验步骤:•1、点燃酒精灯•2、把燃烧匙里放入淀粉•3、用酒精灯给燃烧匙加热•实验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淀粉会燃烧起来•实验结论:淀粉里含有能量•••四、实验名称:常见能量控制装置•实验目的:让学生感悟到能量控制装置可以节省能源•实验材料:一段铅笔芯、一节电池、几节导线、一个小灯泡•实验步骤:•1、把线路连接起来•2、改变铅笔芯的长度•3、通过改变铅笔芯的长度从而改变灯泡的明暗•实验现象:•当铅笔芯的长度较长时,灯泡较暗•当铅笔芯的长度较短时,灯泡较亮•实验结论:改变铅笔芯的长度可以改变灯泡的亮度••五、实验名称:显微镜观察常见细菌•实验目的:让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并了解细菌的特点•实验材料:显微镜、几种常见的细菌装片•实验步骤:•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4、把一个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一、制作“小水塘”制作名称:制作“小水塘”进行观察制作材料:广口瓶、冷水、放大镜、叶子、草、土制作过程:1、在一个干净广口瓶中加入三分之二冷水。
2、将一些腐烂和新鲜叶子、草撕碎放入水中,并加进一把土。
3、将瓶子放在有阳光窗户附近,三周后,利用放大镜就可以看见水里变化了。
二、设计如何自制酸奶制作名称:设计自制酸奶准备材料: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温度计、锅等制作步骤: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40O C,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保温容器里,并且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现象:牛奶变成了粘稠酸奶。
结论: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三(一)设计馒头发霉实验实验准备:湿馒头、干馒头、塑料袋等。
实验步骤:1、把装有湿馒头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2、把装有干馒头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5天后观察它们。
实验现象:湿馒头发霉了,干馒头没有发霉。
实验结论:馒头在温暖潮湿条件下容易发霉。
(二)“馒头发霉”对比实验报告问题:在哪些条件下馒头容易发霉?假设:实验设计:实验记录:实验结论:四、设计地球形状模拟实验材料:地球仪、纸做小船、火柴梗等步骤:1、用纸做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
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
3、观察船进港,有什么发现?4、再把船放在桌面上航行。
两次实验,观察到现象有什么不同?我发现:船在地球仪上航行,进港时先看见桅杆,再看见船身;出港时,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而在桌面上航行时,船身和桅杆始终都能看见。
结论:地球是球形。
五、设计火山喷发模拟实验实验名称: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实验材料:铁架台、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洒精灯、火柴实验过程: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做成山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番茄酱,用薄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外溢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