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5.3.1)频率特性法分析系统稳定性(稳定判据)
- 格式:pdf
- 大小:3.72 MB
- 文档页数:22
第五章频率特性法学习目的及要求:1 、掌握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频率特性与传递函数的关系;2 、掌握频率特性的表达方法;3 、熟练掌握Nyquist图和Bode图的一般绘制方法;4 、熟练运用Nyquist 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5 、熟练运用Bode图分析系统性能;6 、掌握闭环频率特性的概念;7 、掌握频域中的性能指标;8 、掌握稳定裕度的概念。
本章内容提要:本章介绍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典型环节和系统的频率特性,频率特性的几种表达方式,奈图和波特图的绘制, Nyquist 稳定判据及系统的相对稳定性,系统性能的频域分析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1 重点:频率特性的表达方法,基本概念,频率特性的绘制系统稳定性的判断及相对稳定性的衡量2 难点:闭环频率特性的求法,开环幅相频率特性图的画法,频率特性和时间响应的关系。
本章学习方法联系传递函数,微分方程等数学模型,将频率法和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相比较,理解和掌握古典控制系统的完整体系。
§5-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本节重点:掌握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正确理解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数学本质及定义一、 定义在正弦输入信号作用下,环节或系统的输出稳态分量(或称频域响应)与正弦函数的复数比,称为环节或系统的频域特性。
二、传递函数与频率特性的关系用虚数 “j ω” 代换环节或系统的传递函数中的复数 “S” ,所得到的表达式称为环节或系统的频率特性。
三.引例:系统频率响应(稳态响应)以上分析表明:当电路的输入为正弦信号时,其输出的稳态响应结论:1. 输入、输出正弦函数也是一个正弦信号,频率和输出信号的频率相同,但幅值和相角发生了变化。
j ωs w(s)|j w ==)(ωU11)()()(sin 12221111+=+==s s u s u s u s u t u u m m τωωω系统传递函数:Rc=τ11sin(11)sin(1)(12212limωτωωτϕωτωj t j U t U t u mm t +∠++=++=∞=[]ωτϕϕωτωτωτωωωττ12212212122212t g )sin(11)()(11)(----++++==∴+⨯+==式中t U e U s u L s u s U s s u m t m m2. A ( ω)和φ(ω)只与系统参数及输入正弦函数的频率有关,本节小结 介绍了频率特性的概念是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另一种形式§5-2 频率特性表达方法本节重点:掌握频率特性的表达方式及特点一、幅相频率特性1、代数形式2. 指数形式3.幅相特性表示法 极坐标图形式二、对数频率特性)sin()()sin()(y x t Y t y t t X t x ϕωϕω+=∞→+=时:输出对一般系统:输入)相频特性(,=相角差:幅频特性记幅值比:ωϕϕϕϕωx y )(A ,A -=XY)()()(ωωωjQ P j w +=)()()()()()()()(122)(ωωωϕωωωωωωϕP Q tg Q P A e A j w j -=+==)()()(ωϕωωj e A j w =由对数幅频特性绘在以10为底的半对数坐标中,幅值的对数值用分贝(dB )表示小结 :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理解幅相频率特性图及BODE 图的表达方式。
·145·第5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重点与难点一、基本概念 1. 频率特性的定义设某稳定的线性定常系统,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系统输出的稳态分量为同频率的正弦函数,其振幅与输入正弦信号的振幅之比)(ωA 称为幅频特性,其相位与输入正弦信号的相位之差)(ωϕ称为相频特性。
系统频率特性与传递函数之间有着以下重要关系:ωωj s s G j G ==|)()(2. 频率特性的几何表示用曲线来表示系统的频率特性,常使用以下几种方法:(1)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又称奈奎斯特(Nyquist )曲线或极坐标图。
它是以ω为参变量,以复平面上的矢量表示)(ωj G 的一种方法。
(2)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又称伯德(Bode )图。
这种方法用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横坐标为ω,按常用对数lg ω分度。
对数相频特性的纵坐标表示)(ωϕ,单位为“°”(度)。
而对数幅频特性的纵坐标为)(lg 20)(ωωA L =,单位为dB 。
(3)对数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又称尼柯尔斯曲线。
该方法以ω为参变量,)(ωϕ为横坐标,)(ωL 为纵坐标。
3.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及最小相位系统 (1)惯性环节: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11)(+=Ts s G 其频率特性 11)()(+===j T s G j G j s ωωω·146·对数幅频特性 2211lg20)(ωωT L +=(5.1)其渐近线为⎩⎨⎧≥-<=1 )lg(2010)(ωωωωT T T L a (5.2) 在ωT =1处,渐近线与实际幅频特性曲线相差最大,为3dB 。
对数相频特性)(arctg )(ωωϕT -= (5.3)其渐近线为⎪⎩⎪⎨⎧≥︒-<≤+<=10 90101.0 )lg(1.0 0)(ωωωωωϕT T T b a T a (5.4)当ωT =0.1时,有b a b a -=+=1.0lg 0 (5.5)当ωT =10时,有b a b a +=+=︒-10lg 90 (5.6)由式(5.5)、式(5.6)得︒=︒-=45 45b a因此:⎪⎩⎪⎨⎧≥︒-<≤︒-<=10 90101.0 )10lg(451.0 0)(ωωωωωϕT T T T a (5.7)(2)振荡环节:振荡环节的传递函数为10 121)(22<<++=ξξTs S T s G·147·其频率特性)1(21|)()(22ωωξωωT j Ts s G j G j s -+=== 对数幅频特性2222224)1(lg 20)(ωξωωT T L +--= (5.8)其渐近线为⎩⎨⎧≥-<=1)lg(4010)(ωωωωT T T L a (5.9) 当707.0<ξ时,在221ξω-=T 处渐近线与实际幅频特性曲线相差最大,为2121lg20ξ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