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公文写作与处理
- 格式:pptx
- 大小:221.41 KB
- 文档页数:47
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与处理要点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与处理要点整理1、写作基础知识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和纲领,是文章的核心;主题源于材料,主题别能先行,必须从实际动身,从材料中引出主题。
有用文体主题的表现表式要紧有:①直截了当阐述;②单一集中;③以意役法;④片言居要;⑤善用标题。
文章结构安排的环节要紧包括:挑选角度;设置线索;安排层次;划分段降;设计开头与结尾;处理过渡和照顾等。
文章的结构应达到严谨(严密精细,无懈可击)、自然(顺理成章,开阖自如)、完整(匀称饱满,首尾圆合)、统一(和谐一致,通篇一贯,决别相互抵触,自相矛盾)文章常用的表达办法有叙述、描写、议论、讲明,其中议论的办法又可具体分为:①例证法;②喻证法;③类比法;④对照法;⑤反驳法;⑥归谬法。
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合体、得体,准确、顺达,简洁、明快,生动、有力。
2、公文的特点和种类公文,也称公务文件,是在社会活动中直截了当形成和使用的具有规范体式和法定效用的信息记录,其区不于图书、情报、资料等事物的个性点要紧有:①由法定作者制发;②具有法定的现实执行效用;③具有规范的体式;④履行法定的程序。
依照别同的标准,公文可从别同角度举行如下分类:(1)依照形成和作用的公务活动领域,公文可分为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两类。
(2)依照内容涉及国家隐秘的程度,公文可分为对外公开、限国内公开、内部使用、隐秘、机密、绝密六类(3)依照行文方向,公文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三类。
(4)依照内容的性质,公文可分为规范性、领导指导性、发布性、陈述呈请性、商洽性、证明性公文。
(5)依照处理时限的要求,公文可分为平件、急件、特急件三类。
(6)依照来源,在一具机关内部可将公文分为收文、发文两类。
3、政府系统的通用公文文种(1)规范性文件条例。
用于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全面、系统的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点人民政府的规章别得称“条例”。
规定。
用于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部分的规定。
公文写作与处理(精讲必背题)1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出自() [单选题] *A、《尚书》B、《周易》(正确答案)C、《汉书》D、《史记》答案解析:《周易•系辞》中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这里说的“书契”,就指的是用文字作为物质载体而形成的文书。
2、公文是公务活动的() [单选题] *A、媒介B、重要工具(正确答案)C、形式D、工作方式答案解析:公文,即公务文书,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与规范体式的文书,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3、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制发文件的机关、部门或者单位,称() [单选题] *A、行文机关B、行文单位(正确答案)C、行文部门D、行文组织4、我国古代官府之间往来的公事文书,在三国以后多称() [单选题] *A、文书B、文件C、文案D、公文(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公文”一词,浮现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
汉代多称文书,称公文较少。
三国以后,多称公文,指官府之间往来的公事文书。
5、从行文方向上来说,请示、报告是() [单选题] *A、上行文(正确答案)B、下行文C、平行文D、泛行文答案解析:D 选项为误导选项,答案选择A。
6、公文是机关公务活动的文字记录,于是具有() [单选题] *A、指导作用B、宣传作用C、法规作用D、凭据记载作用(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公文的作用:领导与指导作用、行为规范作用、传递信息作用、公务联系作用、凭据记载作用。
因此答案为D7、公文写作过程完成的标志是() [单选题]*A、形成草稿B、形成送审稿(正确答案)C、形成定稿D、形成正本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公文写作过程” .过程包括: (1)起草初稿 (2)讨论、修改形成送审稿——最后一步所以答案选择B 。
8 、1996 年5 月3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正式发布了《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了党的机关公文文种有() [单选题] *A、12种B、13种C 、14 种(正确答案)D、15种答案解析:1996 年5 月3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正式发布了《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办发[1996] 14 号),将在平时使用频率很高的“意见”列为正式文种,并调整了文种的罗列顺序,规定了党的机关公文文种有14 种。
公文写作与处理名词解释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1、命令是体现国家领导机关意志的下行公文。
它具有权威性、指挥性?、强制性和特点。
2、议案是有议案提出权的机构或人民代表,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的建议性公文。
主要特点是⑴行文关系及办理程序的法定性。
⑵行文内容的单一性和可行性。
写作应注意什么问题:⑴提出的问题重要且已具备解决的条件。
⑵要注意提出的权限和时限。
⑶要注意行文格式和办理程序。
3、决定是党政机关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决策和安排的指导性公文。
主要特点是:⑴内容重要。
决定一般都不是由个人作出的,而是由领导集团或权力机构,针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集体研究讨论后作出的安排和部署,因而其内容重要。
⑵政策性强。
决定涉及的问题重大,它公布后,对下级机关和人民群众的活动有指导、导向作用,因而政策性极强。
⑶有约束力。
决定对有关人员具有约束力,它的执行是带强制性的。
决定的类型有:⑴指挥型?⑵个案型?⑶知照型指挥型的决定的写作一般由决定理由、决定事项、执行要求三部分组成。
写作时要注意做到决定理由充分,决定事项清楚,执行要求明确。
个案型的决定的写作一般由个案事实分析(决定理由)、决定事项,期望要求三部分组成。
针对个案做决定,主要目的是扩大影响,让群众学习榜样,警惕错误,所以事实分析要清楚,期望要求要具体。
4、决议是经领导机构主持召开的会议通过的对重要事项进行决策部署的指导性公文。
特点有:⑴表达群体意志?⑵有权威性和约束力;类型有决策部署型?和结果公布型。
5、决定和决议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答:决定和决议都是下行的指挥性公文,在内容方面接近,侧重于对重要事项的决策,在文字表述方面,风格也一致,都要求准确、简洁。
决定和决议的不同在于:⑴形成的程序不完全一样。
⑵内容的范围不尽相同。
⑶发布形式略有不同。
6、指示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指导工作的公文。
公文写作与处理知识1.公文的概念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指在公务活动中按定程序和格式形成和使用的、表述社会集团意志的文字材料。
公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公文,包括法定公文专用公文和事务文书;狭义的公文,仅指法定公文和专用公文。
法定公文又称通用公文,是指在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中普遍通行适用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文。
专用公文,是指局限在一定的工作部门和特定的业务范围内根据特殊需要而使用的公文。
事务文书又称业务文书或日用文书,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处理日常事务所使用的非正式文件的统称,如计划、总结、简报、报表、记录、调查报告等。
2.公文的特点(1)法定作者。
法定作者,就是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力、承担义务的组织或个人。
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凡是依法建立并合法存在的,均坷依据自己的职能和权限范围制发文件,它们都是公文的法定作者。
(2)法定效力。
公文法定效力的大小取决于两方面:一一是制发机关地位的高低和职权范围的大小;二是公文内容的重要程度。
此外,公文的法定效力具有一定的时间性,被称为公文的时效。
⑶特定体式。
就是指特定的体例格式,包括统一的种类、名称、格式以及办理程序。
3.公文的主要类别(1)按适用范围分类《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8条将公文分为15类: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
(2)按公文来源分类按公文的来源,可分为收文和发文两种。
(3)按行文方向分类按行文方向区分公文,是对发文的进一步分门别类,可分为下行文、上行文、平行文三种。
(4)按性质作用分类按公文的性质作用,可分为法规性公文、指挥性公文、公布性公文、报请性公文、通联性公文和记录性公文六种。
(5)按保密程度分类保密公文是指涉及党和国家机密内容,需要控制知密范围、知密对象的公文。
按涉及机密的程度,保密公文分为绝密件、机密件、秘密件三种。
(6)按办文时限要求分类按办文时限要求,分为特急件加急件和平件。
公文写作与处理公文写作要点一、官方文件1、涵义:公文是党政机关处理党务政务,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处理行政事务所使用的正式文字材料。
2.功能:(1)是发布和传达机关决策的载体。
(2)执行或指导决策实施的工具。
(3)工作基础和检查凭证。
(4)官方联系的纽带。
(5)宣传教育手段。
3、特点:(1)内容上鲜明的政治性和政策性。
(2)效能上的权威性和行政约束力。
(3)形式上的程式化规范化。
(4)使用上的一定范围和时限。
(5)文风上的准确与庄重。
4.公文处理:指公文的处理、管理、整理(归档)、归档等一系列相互关联、有序的工作。
2、公文写作要求1、具有合法性,即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定。
2.实事求是,注重实效。
从实际出发,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反对纸面主义和形式主义;它应该是真实可行的。
注重及时性。
3、主题明确,结构完整,格式规范。
4、用语庄重、严谨、简明、通顺、平实。
三、公文缮写要求1、序码根据规定,编制公文最常用的顺序码是:第一层:一、二、三;二楼:(I)(II)(III);三楼是1楼2. 3.......;四楼是(1)(2)(3)。
不到四层-0-选择2.号码《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时间、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码”。
阿拉伯数字应用于公历的世纪、年、月、日和小时;年份不能缩写。
例如,1999年不能写成99年。
公文书写时间:行政机关公文用汉字书写,党的机关公文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3.公文必须用蓝黑或碳素墨水书写,不得使用铅笔或圆珠笔。
四、公文的种类及写作(注:带*者为特有)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分为13类:*命令(令)、*议案、*公告、*公告、决定、意见、通知、通知、报告、请示、答复、,信件和会议记录。
根据《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办发[1996]14号)规定,党的机关公文种类共有14种:*决议、*指示、*公报、*条例、*规定、决定、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
第一章公文(第1至7章重点第8、9章不重要第10、11、12章适当注意)第一节公文概述一、什么是公文●公文,即公务文书,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与规范体式的文书,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公文的这一基本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
2、公文形成的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
3、公文是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
(这是公文区别其他文章和图书资料的主要之点)4、公文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公文体式的规范化是由公文具有法定效力这一特性决定的。
二、公文的产生与发展●公文,或称文书、文件。
它是随着阶级、国家、文字的产生而产生。
●恩格斯把文字应用于文献记录,即文书的出现当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在我国,文书的出现可上溯到夏、商、周三代。
(选择题)●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后期,出现了一种体式较为完整的甲骨文书。
即“甲骨卜辞”。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政治文件汇编本。
(选择题)●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文书工作的确立时期。
(选择题)●秦代出现的“书”“奏”,是我国最早的上行公文。
(选择题)●1912年元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发了《公文程式》五条,并规定了选用公文分为:“令”“咨”“呈”“示”“状”五种。
●在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增加了一些文种。
语体也由文言文发展为半文半白,并规定公文必须使用标点符号。
●汉代前,我国文的载体材料一般为甲骨、金石、青铜、竹木、缣帛等。
其中竹木的使用延续数朝。
直到东晋末年,太尉桓玄下令公文统一用纸。
(选择题)●公文的发展、演变,反映了历代政权的性质,也反映了统治者的需要及其对公文在行使政治权力中的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三、文书、文件和公文●在机关日常工作活动中出现的文书、文件和公文这三个概念的基本含义是一致的,都是指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工作活动中形成和处理的收来文件、发出文件以及机关内部所使用的文件材料,即公务文书。
公文写作与处理知识结构公文写作与处理知识结构一、公文写作1.公文的概念类不和功能(1)概念①是公务文书、公务文件的简称,是文件的一具要紧门类②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通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文字材料③《中国XXX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第二条规定:“党的机关的公文,是党的机关实施领导、处理公务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咨询题,报告和交流事情的工具”④《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方法》第二条规定:“行政机关的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治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举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2)特点①其制作者是依法成立的组织②它具有特定效力,用于处理公务③它具有规范的结构和格式④违反或别执行公文规定,要负责任或①鲜亮的政治性和政策性②由法定作者制发③法定的现实执行效用④具有规范的体式⑤履行法定程序(3)分类①可分为正式公文和非正式公文②依照具体公务活动领域的别同,可分为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③依照内容涉及国家隐秘程度,可分为对外公开、限国内公开、内部使用、隐秘、机密、绝密等六类④依照制发公文的机关的行文方向,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和通行文⑤依照处理时限,可分为平件、急件、特急件⑥依照公文的性质,可分为规范性公文、指令性公文、指导性公文、知照性公文、发布性公文、商洽性公文、报请性公文和记录性公文等八类⑦依照文件的来源,可分为收文和发文(4)文种:通用公文的文种要紧有①规范性文件:如条例、规定、方法、决定等②领导指导性文件:如命令、指示、批复、通知、通报等③发布性文件:如公告、通告等④呈请性文件:如议案、请求、报告、调查报告等⑤商洽性文件:函⑥会议文件:会议纪要(5)功能①领导、指导功能②规范、约束功能③宣传、教育功能④沟通、联系功能⑤依据、凭证功能或①用于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各项指令,起领导指导作用②是下级机关请示报告工作,反映事情,沟通自下而上纵向联系的基本手段,起沟通联系作用③公布行政法规与规章,起规范约束作用④公文具有较强的政策性、理论性,起宣传教育作用⑤公文是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起依据、凭证作用2.公文的文体结构格式和稿本(1)文体①文体即文章的体裁,指公文的表达方式②它属应用文体,兼用讲明、叙述、议论三种表达方式③公文的表达具有直截了当性、现实针对性、全面真实性、事与理有机结合、符号系统通用(2)结构①党的机关公文普通由17个部分组成。
一、公文的概念及其含义:★★TJ公文即公务文书,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X体式的文书,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含义:1、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2、公文形成的条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3、公文是具有法定效力和规X体式的文书4、公文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二、公文的产生与发展:★★★TX1、原始社会:结绳记事;2、商代后期:甲骨文书—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书档案;3、西周:设立了专门管理文书的机构与起草文书的官吏;4、《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政治文件汇编本;5、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文书工作的确立时期,秦代出现的“书”、“奏”,是我国最早的上行文;6、汉代及稍后,又出现了章、表、疏、议、启等上行文,官府之间移书、关、刺、咨等平行文,另令、谕、制、教等下行文;7、1912年元月,临时政府规定公文分为:令、咨、呈、示、状五种。
8、汉代以前,我国文书的载体材料一般为:金石、青铜、竹木、谦帛等直至东晋末年,太尉恒玄下令公文统一用纸。
三、文书、文件和公文:★★L1、文书:可以作为所有文件材料总称,既可指公务文书,也可以指私人文书,是一个整体概念。
最早出现于西汉。
2、文件:广义上说:它同文书一样,既可指公务文件,也可指私人文件,有时也可以指文件材料的总称。
狭义上说:文主要是指机关、组织制成和发布的具有固定格式和文件版头的正式行文。
出现于清末。
3、公文:是指各机单位为了办理公务而形成的文件材料。
出现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
4、在机关中三者都是指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工作活动中形成和处理的收来文件、发出文件以及机关内部所使用的文件材料,即公务文书。
四、公文的特点:★★★XJ1、公文有法定的作者2、公文有法定的权威3、公文有特定的效用4、公文有规X的体式5、公文有规定睥处理程序五、什么是法定作者:★★★XJ法定作者是指依据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章程、决定成立的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法定的职能权利和负担一定的任务、义务的机关、组织或代表机关组织的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