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裙的立体裁剪(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服装立体裁剪教案服装立体裁剪教案XXX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1、使同学们了解立体裁剪的含义及其历史与发展2、立体裁剪的基本操作程序3、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关系4、了解立体裁剪的用具并做准备教学重点:1、立体裁剪的优点以及如何研究立体裁剪2、了解立体裁剪的含义3、人体模型的补正教学方法:讲述法、举例法、图示法学时:2教具:粉笔、人体模台、大头针作业:1、查阅相关资料2、收集立裁图片教学内容:第一节立体裁剪简介一、立体裁剪的含义立体裁剪是主要采用立体造型分析的方法,来确定服装结构的形状,完成服装款式的纸样设计。
具体的说,立体裁剪就是以立体的操作方法为主,直接用布料在人台或人体上进行服装款式的造型,边裁边做,直观地完成服装结构设计的一种裁剪方法。
二、立体裁剪的历史与发展立体裁剪诞生于西方,人类从比拟身材式样的仿效裁剪,到科学合理的平面裁剪,前后经历了从立体到平面,再从平面到立体与平面并存的结构设计方法的演变过程。
平面与立体相辅相成,兼而用之。
三、立体裁剪的根本操作程序1、肯定根本打扮款式。
2、根据穿着者的体形选择人台,必要时适当地补正人台。
3、以坯布或面料为材料,以剪刀和大头针为工具,在人台或人体上边裁边做,进行服装初步造型。
4、用铅笔或胶带进行标点描线,将初步造型完成的服装衣片结构加以记录。
5、平面布样整理。
6、假缝。
7、试样修改。
8、划样、裁剪、缝制。
四、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关系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同为服装结构设计的两种不同的方法,二者殊途同归、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立体裁剪离不开平面裁剪的支持。
立体裁剪的最终目的是平面纸样。
在批量化的工业生产中,还要结合平面推档技术将纸样进行系列化五、立体裁剪的优点1、立体裁剪外型直观准确,既适合初学者的掌握,也适合专业职员的提高。
更利于打扮设计者的创作。
2、立体裁剪造型快捷、随意,既有利于结构简单的普通服装,也可用于形态新颖款式多变的流行时装。
3、立体裁剪便于理解和加深平面裁剪的实际。
立体裁剪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立体裁剪的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2、使学生掌握立体裁剪的基本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的立体空间感知能力和造型能力。
4、指导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服装款式的立体裁剪操作。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立体裁剪的基本操作手法和技巧,如省道转移、褶皱处理等。
(2)如何准确地在人台上进行布料的披覆和裁剪,以实现设计效果。
2、难点(1)对于复杂服装款式的立体裁剪处理,如多片式裙摆、不规则领口等。
(2)如何根据设计理念和人体形态,对立体裁剪作品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修改。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演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立体裁剪技术。
2、个别指导与集体讲评相结合,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成功的立体裁剪作品,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和灵感。
四、教学工具和材料1、人台(标准女装、男装人台)2、白坯布、各色面料3、剪刀、大头针、针插、尺子、铅笔、橡皮擦4、标记带、粘合带五、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立体裁剪服装作品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立体裁剪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提问学生对这些服装的感受和想法,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服装的制作方法与传统平面裁剪的区别。
2、理论知识讲解介绍立体裁剪的概念,强调其是一种直接将布料覆盖在人台上,通过裁剪、折叠、别针固定等手法塑造出服装造型的裁剪方法。
讲解立体裁剪的特点,如直观性强、能够更好地体现人体曲线和服装的立体感等。
阐述立体裁剪的应用领域,包括高级定制服装、创意服装设计、舞台服装设计等。
3、工具和材料介绍逐一展示并介绍立体裁剪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不同类型的人台、各种布料、剪刀、大头针等,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特别强调安全使用剪刀等尖锐工具的重要性。
4、基本操作手法演示教师在人台上进行示范,演示立体裁剪的基本操作手法,如布料的披覆、固定、标记、裁剪等。
【立体裁剪基础】教案一波浪裙的立体裁剪绍兴县职教中心娄志芳【课题】波浪裙前片的立体裁剪【教学时间】一课时【教材分析】波浪可以应用于服装的很多部件和款式中,如上衣、裙子和裤子中,它贯穿了服装的整个教学,是整个教学的重点。
波浪的位置及形态变化多端,不掌握波浪形成的原理、手法,学生就很难适应目前日新月异的服装款式的立裁制作。
所以学好本知识点,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立裁设计能力,从而适应市场对学生的要求。
【教学目的】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波浪的形态、波浪产生的原理及其波浪个数,大小所产生的不同造型效果。
2、能力目标:通过对波浪裙立裁的手法学习,使学生脱离在低层次的照搬照抄、只会依样画葫芦,能对不同位置、形式的波浪会分析、立裁,对知识能灵活应用,达到举一反三的能力。
3、德育目标:①通过分组示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意识。
②通过原理的学习、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学习,掌握波浪形成的原理及波浪形成的手法——剪开旋转法。
难点:波浪的原理及具体的立裁手法,并能根据所学的方法,针对不同的款式能灵活应用。
【教学工具】课件、人台,白坯布,大头针、剪刀,直尺【教学过程】一、引导新课用多媒体展示波浪在不同部位不同效果的服装款式效果图二、导入新课1、波浪形成的原理:利用服装材料的悬垂性,使有内外径差的裁片的外径一端边缘在悬垂状态下聚拢,形成立体的峰谷形态,裁片的内外径差越大,峰谷形态越强烈。
—————(用实物展示)2、波浪形成的方法:常见的有抽缩、剪切展开、插角、扇环设计、扇形设计等都可使裁片两端产生内外径差形成波浪。
—————(用图片展示)三、具体款式制作一)、款式分析:(展示图片)——————让学生回答此款式的特点教师归纳总结:波浪裙又称圆裙、斜裙或喇叭裙。
本款波浪裙的外形设计为:低腰、无腰、腰部无省;整条裙子由前后两片组成,拉链开衩左右皆可;正、背面各设3个波浪、左右侧面各一个,整条裙子共做8个波浪;波浪要求清晰、分布均匀、大小均衡、富有动感。
立体裁剪教案第一章立体裁剪概述立体裁剪是相对于平面裁剪而言的一种服装造型手法。
立体裁剪是通过使用白平布(白平布有薄、厚和中厚三种,立体裁剪多采用中厚度的白平布)直接在人体模型上进行服装款式造型,同时制作其样板型的一种技术。
它在注重布料经纬纱的同时,靠视觉与感觉塑造出形状,可以边设计边裁剪,直观的完成服装结构设计且行之有效的裁剪方法。
同时也最适合表现设计师的灵感技术。
一、立体裁剪的起源与发展立体裁剪起源于欧洲。
十三世纪哥特时代的中期,当时欧洲服装经过自身的发展和对外来服装文化的融合之后,使他们对服装立体造型的感悟逐步加深,服装从平面形态向按体型构成的形态转移,具体表现出来的服装形态就是三维空间立体造型。
这种独立的服装造型风格和技法,便是立体裁剪法。
这种裁剪技术作为制作服装样板的基本工艺被沿用至今。
立体裁剪在以后的岁月里,随着人们对服装的订制与要求,逐渐得到了发展,许多国家也不同程度的得以普及与应用。
如美国的“覆盖裁剪”,英国的“抄近裁剪”,日本的“立体裁剪”等等,均属于立体裁剪的范畴。
而今,随着现代服饰文化与服装工业的发展,我国的服装款式一改昔日的单一、单调、乏味、陈旧的局面,出现了日新月异、万紫千红的景象。
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审美观念的改变,对服装款式、档次、品味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促进服装裁剪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然而,在我国服装史上平面裁剪法一直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平面裁剪法在造型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又具有互补性,引进、普及、推广立体裁剪技术则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
目前,立体裁剪技术在我国已经起步,愿我们的努力能带给您新的启迪,并使更多人掌握其方法的内涵,不断创作出更新、更好、更美的崭新服饰,美化我们的生活。
二、立体裁剪的特点1. 直观性:立体裁剪具有造型直观、准确的特点,这是由于立体裁剪方式决定的。
无论什么造型的款式,拿到人台上别一别、操作一下,布在人体模型呈现的空间形态、结构特点、服装廓型便会直接、清楚地展现在你的面前。
立体裁剪教案——第六章《裙装的立体裁剪》一直身裙的立体裁剪
直身裙是裙装最基本的造型。
(1)取出经向布料一块,在布上需标出臀围线与前中心线。
(2)将布料与人台的同名线条相复合。
(3)在腰围处将余量推向公主线处,并用大头针固定,作为腰省处理。
(4)在腰围线、侧缝线处做点影,留出缝份。
(5)后裙片方法同前裙片。
二波浪裙的立体裁剪
波浪裙的裙摆量较大,在臀围处较贴体,裙子在纵向形成波浪,因此在面料的选择上应采用轻薄、悬垂性良好的织物,对于较厚实的面料应采用45度斜裁面料。
(1)取45度正斜布料一块,在布料上标出经纱方向和臀围线。
(2)将布料与人体模型的同名线条对齐,45度斜裁面料将斜纱方向与前中心对合。
(3)在腰围处向上提拉在与之对应的下摆处向下拉,同时在腰部做剪口。
(4)波浪完成后将腰围线与下摆修整,裙样便完成。
三褶裙的立体裁剪
褶裙包括规律褶和自由褶,规律褶主要表现为褶皱的规律性,操作比较简单;自由褶以缩褶形式为主,褶的表现语言比较丰富,操作时应分析褶的方向与起始点,以保证最终褶的效果与设计意图相吻合。
总的来说,无论是哪种形式其操作的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先用标识线定出分割线的位置,在分片完成。
1。
立体服装裁剪课程设计教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立体服装裁剪的基本原理与技巧。
2. 学生能掌握服装款式图的分析与立体裁剪图的绘制方法。
3. 学生能了解不同材质面料在立体裁剪中的应用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原理,独立完成一款简单立体服装的设计与裁剪。
2. 学生能通过实践操作,熟练使用相关裁剪工具,提高裁剪技能。
3. 学生能在团队协作中,合理分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服装设计的兴趣,激发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尊重工匠精神。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环保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特点:学生在前期课程中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对立体裁剪有初步了解,但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以实践操作为主线,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目标分解,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立体裁剪基本原理- 理解立体裁剪的概念与分类- 学习服装与人体的关系,掌握立体裁剪的基本技巧2. 立体裁剪实践操作- 分析服装款式图,绘制立体裁剪图- 学习并运用不同材质面料进行立体裁剪- 掌握相关裁剪工具的使用方法3. 立体裁剪设计与团队协作- 设计并完成一款简单立体服装的制作- 学习在团队协作中合理分工,提高沟通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 第一周:立体裁剪基本原理学习,分析服装款式图,绘制立体裁剪图。
2. 第二周:实践操作,学习不同材质面料的立体裁剪方法,熟悉裁剪工具的使用。
3. 第三周:设计并制作简单立体服装,进行团队协作与沟通交流。
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服装设计与制作》中关于立体裁剪的章节,确保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教案《波浪裙立体造型设计》b.胚布画出前中线、腰围线、臀围线;c.将前片胚布披于人台上,并将三线与人台的同名线对合;d.整理前片腰省,并注意腰省的位置及大小;e.整理后片腰省,并注意腰省的位置及大小;f.将前后两片的侧缝线重合并标记好标记线;g.使用记号笔将省道及侧缝线画出点线;h.将裁片取下并把直线及曲线画直或画顺。
3.直身裙立体造型制作注意a.熨烫胚布并整理好胚布丝绺方向。
b.前后片在臀围线位置适当留出松量,以保证裙身与人体有一定的肢体运动活动量。
c.省道位置及大小。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波浪裙立体造型的定义1-1 什么是波浪裙?波浪裙又称圆裙、斜裙或喇叭裙。
这类裙的腰部无省道,外形是上小下大,呈放射状,垂挂下来形成波浪裙摆。
裙摆有圆形、方形;左右或前后不对称等造型变化。
裙围90度斜裙、180度半圆裙、360度圆裙等,且分别一片、二片或三片等组成。
波浪裙立体造型设计:利用服装材料的悬垂性,使有内外径差的裁片的外径一端边缘在悬垂状态下聚拢。
形成立体的峰谷形态,裁片的内外径越大,峰谷形态越强烈。
1-2 波浪裙立体裁剪的基本原理腰身转移至下摆,使下摆的量增多形成波浪裙造型的结构原理。
平面结构展开如图1.图1第二节波浪裙立裁步骤1.布料准备:1)估料:长=2倍的裙长+20~25cm,宽=裙长+10~12cm的长方形布两块。
2)整理熨烫布面平整,丝缕垂正。
3)画丝缕线:在布中间画垂线,离布边10cm画横线,沿垂线剪口,剪至离水平线1cm处。
2.披布:将布放在人模上,垂线对准前中心线,水平线对准腰围线,用针固定。
3.确定第一个波浪:与前中心间距1.5~2.5cm位置用针固定,整理好第一个波浪,在腰剪横剪口。
4.确定第二个波浪:波浪间距为3~5cm 位置用针固定,整理好第二个波浪,沿打剪口。
5.做右边的波浪:同方法做波浪,要求波浪大小均匀,最后粗剪侧缝。
6.做左边的波浪:剪侧缝,同方法做波浪,要求波浪均匀、左右对称;并同样方法制取后裙片。
立体裁剪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立体裁剪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简单服装款式的立体裁剪操作,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立体裁剪的工具与材料的使用。
(2)基本针法与缝份的处理。
(3)人台标线的绘制与服装原型的立体裁剪。
2、难点(1)复杂服装款式的立体裁剪操作。
(2)服装造型的调整与修改。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立体裁剪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让学生对立体裁剪有初步的认识。
2、演示法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立体裁剪的过程和技巧。
3、实践法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掌握立体裁剪的技能。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1)通过展示一些立体裁剪的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介绍立体裁剪在服装行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理论知识讲解(1)立体裁剪的概念和特点。
立体裁剪是一种直接将布料覆盖在人台上,通过裁剪、折叠、别合等手法塑造出服装造型的方法。
它具有直观性强、灵活性高、能够充分体现人体曲线等特点。
(2)立体裁剪的工具与材料。
介绍立体裁剪所需的工具,如剪刀、大头针、针插、尺子、铅笔等,以及所需的材料,如白坯布、标记带等。
(3)人台的认识与标线绘制。
讲解人台的结构和各部位的名称,以及如何在人台上绘制标线,如胸围线、腰围线、臀围线等。
3、基本技法演示与练习(1)基本针法的演示与练习。
向学生演示常用的针法,如单针固定、双针固定、抓合针法等,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2)缝份的处理方法演示与练习。
讲解缝份的留取原则和处理方法,如折边缝份、包边缝份等,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4、服装原型的立体裁剪(1)在人台上披布,确定前后中心线和胸围线。
(2)将布料通过别合、折叠等手法塑造出领口、肩部和袖窿的形状。
(3)修剪多余的布料,留出缝份,并标记省道和分割线。
(4)将裁剪好的原型从人台上取下,进行平面整理和修正。
服装立体裁剪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服装立体裁剪的基本原理和技术;2.掌握服装立体裁剪的具体操作步骤;3.运用立体裁剪技术制作简单的服装。
二、教学内容:1.立体裁剪的原理和特点;2.立体裁剪的工具和材料;3.立体裁剪的步骤和技巧;4.制作简单的立体裁剪服装。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观看一些服装设计师的作品展示视频,引发学生对服装立体裁剪的兴趣。
2.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服装立体裁剪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介绍立体裁剪的工具和材料。
3.实践操作(50分钟)步骤一:选择合适的服装款式根据学生自身的喜好和能力,选择一件适合练习的立体裁剪款式。
步骤二:取材和准备根据所选款式,选择合适的面料并进行预洗。
在准备材料的同时,制作相应的裁剪零件。
步骤三:裁剪和拼接将裁剪零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裁剪,并通过拼接将零件缝合在一起,形成服装的整体形状。
步骤四:修剪和调整通过试穿和细节修剪,调整服装的尺寸和结构,使之更符合个体需要。
步骤五:成品加工进行裁剪收尾和辅助处理,如加钮扣、缝线或装饰等。
4.总结归纳(10分钟)总结立体裁剪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回顾整个制作过程,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
5.展示(2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成品,互相欣赏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实践环节中的操作和表现;2.评价学生对立体裁剪原理和技术的理解程度;3.评价学生的成品制作质量和创意程度。
五、教学资源:1.视频素材:服装设计师作品展示;2.工具和材料:裁剪刀、剪刀、布料、纸板、缝纫机等;3.教材:相关的服装设计与制作教程。
六、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服装设计师的工作室或服装制作工厂,加深对服装制作工艺的理解;2.组织学生参加服装设计和制作比赛,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实践操作的结合,使学生既了解知识又能够动手实践;2.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的练习题目和难度,避免学生的厌学情绪和挫败感;3.设计合理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表达,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成绩。
《立体裁剪》教案教学院(部)教研室授课班级授课教师职称职务教材名称20 年月日教学进度安排表(班级:)教学进度安排表(班级:)第一章绪论一、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立体裁剪的概念、起源与发展,掌握立体裁剪的基础知识,培养服装立体造型的理念,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提要1.立体裁剪的概念2.立体裁剪的起源与发展3立体裁剪的特点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难点:掌握学习《立体裁剪》的意义,正确理解其特点与发展。
2.解决方法:在立裁室结合实物讲解,便于学生理解。
四、课时安排4学时五、检测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具体措施和要求实际操作六、教学内容1立体裁剪的概念立体裁剪是区别与服装平面制图的一种裁剪方法,是完成服装款式造型的重要手段之一。
服装立体裁剪在法国称之为“抄近裁剪(cauge)”,在美国和英国称之为“覆盖裁剪(dyapiag)”,在日本则称之为“立体裁断”。
它是一种直接将布料覆盖在人台或人体上,通过分割、折叠、抽缩、拉展等技术手法制成预先构思好的服装造型,再从人台或人体上取下布样在平台上进行修正,并转换成服装纸样再制成服装的技术手段。
2立体裁剪的起源与发展立体裁剪起源于欧洲。
根据苏格拉底人的“美善合一”的哲学思想,古希腊、古罗马的服装便开始讲究比例、匀称、平衡和和谐等整体效果,至中世纪,基督教强调人性的解放,直接影响到美学上,确立以人为主体、宇宙空间为客体的立体空间意识。
13世纪中期,欧洲服装经过自身的发展,并吸收、融合了外来服装文化之后,对人体的立体造型的感悟逐步加深,在服装上必须表现为三围立体造型的认识,从15世纪哥特时期的耸胸、卡腰、蓬松裙身的立体型服装的产生,至18世纪洛可可服装风格的确立,强调三围差别,注重立体效果的立体型服装就此兴起,历经兴衰、直至今日,虽然服装整体风格不再过分强调夸张造型,但婚纱、礼服仍然承袭着这种造型设计的思维。
这种立体型服装的产生促进了立体裁剪技术的发展,而现代立体裁剪便是中世纪开始的立体裁剪技术的积聚和发展。
教案课程名称:服装立体裁剪授课班级: 08高职服装设计授课教师:**所在部门:艺术系教研室:学期:2010至2011学年第一学期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案撰写说明一、授课时间: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二、授课方式:在相应选项前打√。
三、授课时数:用阿拉伯数字。
如2节。
四、授课题目:填写教学章节或主题。
五、教学目的: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填写,可根据实际需要取舍(建议全部写明)。
六、教学重点及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七、教学方法及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八、教学过程:按复习、引导、讲授新课、巩固、小结等步骤进行。
九、作业布置:写明课本或练习册的章、节、页、题;教师自拟题时,需写出题目的内容。
十、教学后记:填写教师通过本次课教学,有何心得体会及今后改进提高的一些设想。
人体模型的种类主要有:a 男体模型; b 女体模型; c 童体模型。
人体模型的长度主要有:a 全身模型; b 2/3身模型; c 半身模型。
人体模型的形式有:a 裸体模型:是一种不加松量的人体模型,适用于内衣、礼服等不同款式的服装造型和裁剪。
b 成衣模型:是加进了放松量的人体模型,适合于较宽松服装的造型设计与样品检验。
二、布料:一般根据服装款式不同,选择质地不同的平纹白棉坯布。
立裁剪所用布料大体上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成品服装的布料无特殊风格时,可采用门幅为113cm的平布;二是成品服装的布纹有特殊风格。
可尽量选择风格相近的但价格低廉的布料代替。
三是为使立体裁剪做成的造型布纹方向显著,采用经向、纬向都用色线强成的格状平纹布;这样既经济,又能使制成的服装和设计构思尽量保持一致。
为降低成本,立体裁剪用布多用白坯布作为代用布,在选择代用布上则应尽量选择与面料质地相近的代用布,以保证最终面料造型的完整性与稳定性。
三、大头针:立体裁剪中充当针线的角色。
宜选择细而尖的大头针。
四、针包:为了方便在立裁中随时取用大头针而设计的一种戴在手腕上的针插。
立体裁剪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立体裁剪的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2、使学生掌握立体裁剪的基本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立体裁剪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立体裁剪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省道转移、分割线设计、褶裥处理等关键技术。
2、难点如何准确把握人体形态和服装的空间关系。
复杂款式的立体裁剪技巧和造型控制。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演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立体裁剪的方法和技巧。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的服装款式,引导学生掌握立体裁剪在不同服装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室,配备投影仪、电脑等设备。
2、立体裁剪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人台、布料、剪刀、大头针、尺子、铅笔等。
3、相关的教学资料,如教材、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20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立体裁剪服装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介绍立体裁剪在服装行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让学生了解其实际价值。
2、理论知识讲解(约 30 分钟)讲解立体裁剪的定义、特点和与平面裁剪的区别。
介绍立体裁剪所需的工具和材料,以及它们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阐述人体结构和比例对服装裁剪的影响,让学生对人体形态有初步的认识。
3、基本操作演示(约 40 分钟)在人台上进行基本的布样固定方法演示,如直针法、斜针法等,并让学生练习。
示范如何标记基准线,如胸围线、腰围线、臀围线等,学生跟随操作。
4、省道转移练习(约 40 分钟)讲解省道的作用和转移原理。
以简单的款式为例,演示省道转移的操作过程,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分割线设计实践(约 50 分钟)介绍分割线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让学生在人台上设计并实践分割线,通过调整布料塑造出不同的服装造型。
6、褶裥处理技巧(约 50 分钟)讲解褶裥的种类和制作方法,如自然褶、规律褶等。
4第六章下装立体裁剪教学目的:1.熟练基础裙子立体裁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变化裙型的立裁操作方法。
教学重点:1.掌握下装松量的基本设置方法。
2.掌握臀腰省的基本处理方法。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法、演示操作。
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练习和教师个别指导,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学时:8教具:标记笔、人体模台、大头针、标记线作业:1、基本裙型1款例;2、变化裙型2款例。
(要求先绘制款式图,按照款式图进行立体裁剪制作)第一节直身裙的立体裁剪裙装的造型变化丰富多样,是主要的下装款式,也是女装的主要构成,搭配不同的上装和运用不同的造型设计组合方法,能够在服装整体造型上变化出各种不同的效果。
此外,裙装通过本身工艺结构的改变也可以进行千变万化的款式造型设计。
其剪裁多采取收省、抽褶、打裥及分割等手段来配合完成,因此较为适合运用立体裁剪的手法进行制取。
裙装立体裁剪的重点主要在腰、臀部位的处理上,同时还要注意满足下体运动需要及功能性设计。
其造型款式如图6-1-1所示:图6-1-1直身裙造型款式图一、直身裙的立体裁剪直身裙也称直筒裙、一步裙,其款式特征为腰部收省,臀部贴体,裙摆量与臀部大小基本相同,是裙装中最基本的款式。
使用的材料大多为较厚实,挺括的织物。
其造型款式图如图6-1-1所示。
下面以直身女裙款式为例来介绍立体裁剪制作女裙的方法。
(一)准备工作1、布料准备根据款式需要确定直身裙长度,腰围线上加放4cm,裙摆下加放5cm,前后片用布长度为:裙长+9cm;直身裙宽度为前后半臀围加1cm松量,再在前后中心线加放3cm,侧缝处加放3~4cm,前后片用布宽度为前后半臀围+7~8cm。
参见图6-1-2。
2、布纹标示线的标定将准备好的布料整理好,并标示前后中线及臀围线。
3、标记腰围线和臀围线的位置根据款式要求,用粘带纸在人体模型上标示好腰围线、臀围线的位置。
图6-1-2(二)操作方法与技巧1、铺前片。
将前中心线和臀围线分别对好人体模型上的同名线条,用大头针固定。
【备课时间】9.10 【上课时间】9.16
【课题】波浪裙(一)【课型】讲授【第7-9教时】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波浪裙腰围和裙长的理论知识,学会波浪裙的结构设计与放缝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波浪裙腰围和裙长的理论、结构设计与放缝
教学难点:波浪裙结构设计与放缝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前面学习了细裥裙与塔裙的结构设计与放缝,大家对结构设计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理论知识也有了很好的掌握,今天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学习波浪裙的结构设计。
作业点评
1、线条
2、标注
3、名称
新授
一、波浪裙腰围和裙长
(一)本款波浪裙为无腰设计,穿着时腰线高度比较自由,如果穿在正常腰线处,成品腰围比净腰围加放1CM松量。
如果做低腰设计,一般每低落1CM,成品腰围相应增加1CM。
(二)裙长规格设计
本款波浪裙采用轻薄型面料,裙子不宜过短,但由于裙摆较大,也不宜太长,一般可以设计在膝围线附近。
(三)款式图与规格
(四)结构制图
(五)放缝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波浪裙腰围和裙长的理论知识,学会波浪裙的结构设计与放缝
【作业布置】
1、理论背诵
2、1:5结构设计波浪裙
3、学有余力的学生绘制多片裙结构制图
【课后反思】
课上学习了波浪裙腰围和裙长的理论、结构设计与放缝,2个班的学生都能认真听讲,但是15班的学生个别学生课上小动作比较的多。
出现的问题:线条粗细不一,画出的很多轮廓线像素描线;直线与直线相交的角不垂直;标注不规范,个别学生标注漏标或是不标和标错位置。
最为严重的就是学生的腰围数据控制不好和底摆弧线不圆顺。
波浪裙的立体裁剪
【课题】波浪裙前片的立体裁剪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材分析】波浪可以应用于服装的很多部件和款式中,如上衣、裙子和裤子中,它贯穿了服装的整个教学,是整个教学的重点。
波浪的位置及形态变化多端,不掌握波浪形成的原理、手法,学生就很难适应目前日新月异的服装款式的立裁制作。
所以学好本知识点,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立裁设计能力,从而适应市场对学生的要求。
【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波浪的形态、波浪产生的原理及其波浪个数,大小所产生的不同造型效果。
2、能力目标:通过对波浪裙立裁的手法学习,使学生脱离在低层次的照搬照抄、只会依样画葫芦,能对不同位置、形式的波浪会分析、立裁,对知识能灵活应用,达到举一反三的能力。
3、德育目标:①通过分组示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意识。
②通过原理的学习、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掌握波浪形成的原理及波浪形成的手法——剪开旋转法。
难点:波浪的原理及具体的立裁手法,并能根据所学的方法,针对不同的款式能灵活应用。
【教学工具】
课件、人台,白坯布,大头针、剪刀,直尺
【教学过程】
一、引导新课
用多媒体展示波浪在不同部位不同效果的服装款式效果图
二、导入新课
1、波浪形成的原理:利用服装材料的悬垂性,使有内外径差的裁片的外径一端边缘在悬垂状态下聚拢,形成立体的峰谷形态,裁片的内外径差越大,峰谷形态越强烈。
—————(用实物展示)
2、波浪形成的方法:常见的有抽缩、剪切展开、插角、扇环设计、扇形设计等都
可使裁片两端产生内外径差形成波浪。
—————(用图片展示)
三、具体款式制作
一)、款式分析:(展示图片)——————让学生回答此款式的特点
教师归纳总结:波浪裙又称圆裙、斜裙或喇叭裙。
本款波浪裙的外形设计为:低腰、无腰、腰部无省;整条裙子由前后两片组成,拉链开衩左右皆可;正、背面各设3个波浪、左右侧面各一个,整条裙子共做8个波浪;波浪要求清晰、分布均匀、大小均衡、富有动感。
宜采用悬垂性好的面料。
二)、波浪裙前片的制作
1、教师讲解:
1)、坏布的准备:裙片长度为裙长+35cm;裙片宽度为120~150cm
2)、制作步骤:
2、具体制作过程——教师示范,强调操作注意点:
1)、画辅助线时,丝缕一定要理正,前中心线一定要与经向丝缕平行,腰围线一定要与前中心线垂直。
2)、贴前后片款式线时,注意线条左右对称,前后衔接流畅。
3)、做波浪时,须在波浪位置插针点上打一剪口,深度距腰围线0.3cm。
4)、前中波浪因位于裙片正中,为了左右丝缕对称,必须左右等量旋转。
5)、确认波浪大小均衡时,须采用在同一水平位置用手捏拿波浪聚拢量的方法加以确认。
6)、左右两侧波浪上有前后裙片拼接缝,所以前、后片上只要各做半个波浪,才能使拼接缝居于浪峰中间,从而保证两侧波浪形态均衡。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1、检查坯布丝缕的理正和辅助线的画法。
2、观察前后款式线的对称性和流畅性。
3、学生波浪旋转时的手势和方法正确与否。
4、检验各波浪的均衡性。
四、课堂小结——前片波浪裙的质量要求:
1、前片坯布丝缕正确,辅助线与布料经向平行、垂直。
2、前后腰口线左右对称,衔接流畅,腰口线上的各波浪位置适中,左右对称。
3、裙片上各波浪明显,各波浪大小均衡。
4、侧缝拼接缝居于波浪的浪峰中间,缝份保留2~3cm。
五、布置作业:完成波浪裙的前片立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