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学习方法、态度与个人修养
不断实习,方能牢固,学习之乐; 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 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注: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礼节)、乐(音乐) 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
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
第一章
• 第1句:
• 第2句: • 第3句:
习之,不
通“悦”,愉快
亦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了解 表转折 生气
道德高尚的人
人不知
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第一章
分析文义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孔子说:“学习然后按时复习它,不也是 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 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 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顺承
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顺承
超过
规矩,规范
矩。”
第三章
分析文义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 做事情;四十岁能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 岁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我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我七十岁可 以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
•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圣人 ”,战国时 期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与孔子并称“ 孔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品链接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 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 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 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 教等方面,从中可以 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 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 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 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