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2论语十二章
- 格式:ppt
- 大小:3.26 MB
- 文档页数:87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重要知识点汇总《论语》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录的集结。
在学习《论语》时,我们需要理解其中的重要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和他的学说。
下面就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的重要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学而篇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要反复思考,只有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孔子对学习的要求,他倡导人们要虚心好学,不要因为自己已经有所成就而骄傲自满。
第二章:为政篇1.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是对待友谊和仁爱的理解。
孔子认为通过学问可以结交朋友,而朋友可以相互帮助成长。
2. “君子之于天下也,不求也难。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要为天下人谋福利,这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
第三章:兄弟篇1.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教导我们要有坚定的信仰和为人之道,同时要虚心接受错误并勇于改正。
2. “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要将问题推给别人。
第四章:述而篇1. “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认为真正的仁爱不能通过华丽的言辞和做作的举动表达,而是从内心发出的。
2.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在困难面前保持坚强,只有经历过困苦才能看到真正的价值。
第五章:泰伯篇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认为一个领导者首先要以身作则,只有身体力行,才能更好地影响他人。
2.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强调了道义与利益的区别,他认为君子应该以道义为重,而不是只追求个人利益。
第六章:乡党篇1. “凡习礼,一以贯之。
”孔子强调要坚持学习和实践礼仪,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以提升个人修养和人际关系。
2.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以平等和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原文、译文、作者介绍《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七年级部编版语文《论语》十二章全文翻译《论语》是古代中国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它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对于我们理解儒家思想、传统价值观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您翻译《论语》中的十二章,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并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
第一章学而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章主要讲述了学习的重要性。
孔子告诉我们,学习需要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效,喜欢学习的人会感到快乐。
他还说,当朋友从远方来到我们身边时,我们会感到快乐。
而当别人不了解我们,对我们不以为然时,我们也能保持平和的心态,这才是真正的君子。
第二章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这一章主要讲述了一个人如何执政。
孔子认为,一个人执政应该以道德为根本准则,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如同北辰一样引领其他星星。
第三章八佾子曰:“八佾舞,一曰大夏,二曰散佾,三曰古夏,四曰散曲,五曰太常舞,六曰古武,七曰大武,八曰飞舞。
”这一章主要描述了古代宫廷舞蹈“八佾”。
孔子将“八佾”分为不同的类型,并且给出了对应的名称。
这体现了对舞蹈的重视,以及对古代礼仪的尊重。
第四章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这一章主要讲述了如何传承古人的学说。
孔子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传承古人的学说而不是自己创造,要相信并喜爱古人的学说。
孔子还谦虚地把自己与古代圣人老彭作比较,表达了对古代圣人的敬仰之情。
第五章泰伯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这一章主要讲述了古代贤人泰伯的德行。
孔子称赞泰伯是一个非常有道德的人,他三次放弃了天下,让位给别人,没有人能够称得上是像他那样的人。
第六章子罕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这一章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于利益、命运和仁爱的理解。
孔子认为,追求自身利益是没有价值的,真正重要的是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关心他人。
第七章郁雠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