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
- 格式:pdf
- 大小:2.35 MB
- 文档页数:34
部编语文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二)赏析题中考知识点《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
2.请简要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的含义。
“独”字写出词人因怀念友人而感到抑郁伤感,表现了孤寂、失意的情怀。
3.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子:“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
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怅惘情思。
(或“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表现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伤春惜时,以及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5. 请简要分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蕴含的哲理。
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采桑子[宋]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3分)2.这首词上片出现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等意象。
描绘了一幅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活泼的春日西湖美景。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分层作业基础巩固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A.上阕第一句“轻舟短棹西湖好”总摄全篇,点明颗意,直抒赞美之情。
B.上阕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提、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C.下阕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三、四句以静衬动,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西湖的动态美。
D.这首词的下阕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抒发了词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4.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A.“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句中“西楼”点明登楼地点,“清秋”指出时值初秋时节。
B.“垂地”一词言当此日薄西山时刻,余晖黯淡,大地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
C.“簪缨”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
簪用来连结头发和帽子;缨是帽带。
此处代指贵族和士大夫。
D.风,本无所谓悲欢,正是词人主观情感上悲,故而风是“悲风”了。
风悲、景悲、人悲,不禁潸然泪下。
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是忧国之泪。
5.下列对《如梦令》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A.从内容上说,“常记”一词表现出作者非常怀念当初的美好生活,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与赞美。
B.“沉醉”二字流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达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C.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曲折地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忧愁。
D.本词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甲】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宋·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部编语文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二)赏析题中考知识点《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
2.请简要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的含义。
“独”字写出词人因怀念友人而感到抑郁伤感,表现了孤寂、失意的情怀。
3.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子:“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
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怅惘情思。
(或“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表现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伤春惜时,以及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5. 请简要分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蕴含的哲理。
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采桑子[宋]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3分)2.这首词上片出现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等意象。
描绘了一幅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活泼的春日西湖美景。
《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教学目标1.配乐吟诵宋词,感受宋词的韵律美。
2.品读关键词,体会词人情感;赏读写法,感受宋词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1.配乐吟诵宋词,感受宋词的韵律美。
2.品读关键词,体会词人情感;赏读写法,感受宋词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1.配乐吟诵宋词,感受宋词的韵律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好!欢迎大家来到翁老师的宋词小课堂。
这节课我们邀请大家一起学习《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四首词。
大家都知道旗亭画壁故事中,王昌龄因诗作广为歌女传唱而获胜。
诗歌可以合着音乐歌唱,而词的诞生更是和音乐密不可分。
乐工们不满足于合着音乐唱诗歌,决定根据音乐来填词。
也就是说,每一首词照理说都可以配合音乐吟诵出来。
假如给你一首词的时间,你会配上什么音乐为大家吟诵呢?吟诵词作,首先要了解作者,读懂内容;其次要把握意象,读通脉络;这样才能找到与之相配的音乐,最后声韵相协,读出情感。
这堂课,我们就通过两个小活动来完成这一任务。
二、活动一:给我一首词的风景。
请同学们启动头脑摄像机,边读边想象词中画面,评选这四首词中的最美画面。
课前老师做了调查,41位学生中,有18位认为欧阳修在颍州西湖所见最美,13位同学认为李清照在藕花深处行船最美。
两幅画面确实引人入胜,两首词作也别有风情。
现在,我们就从这两首开始。
1.学习《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1)聆听传统吟诵调《采桑子》。
配上民乐协奏是不是颇有春光旖旎之感?由于曲调的悠扬婉转,有些词我们可以拉长声音吟诵,以增加韵味,让景物特点更加突出。
在这乐声中,哪些画面在你的头脑摄像机中更加鲜明了呢?(2)对比同学一“头脑摄像机”里拍下的画面,感受欧阳修强大的观察力。
今日我想复现颍州西湖之美,领略西湖的美好与秀丽。
颍州西湖长堤芳草,水面如镜,流转绵延,实是如梦如幻,令人流连忘返,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