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应变桩基检测原理.doc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高应变低应变桩基检测一、定义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第2.1.6条,低应变:采用低能量瞬态或稳态激励方式在桩顶激励,实测桩顶速度时程曲线或速度导纳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或频域分析,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判断的检测方法。
第2.1.7条,高应变:用重锤冲击桩顶,实测桩顶部的速度和力时程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对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
高大钊版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关于大小应变的定义大应变:指激励能量足以使桩土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使桩产生永久贯入度的动测法小应变:指在激励能量较小,只能激发桩土体系(甚至只有局部)的某种弹性变形,而不能使桩土之间产生相对位移的动测法。
桩达到极限承载力时,即为桩周土达到塑性破坏。
唯有大应变才能使桩产生一定的塑性沉降(贯入度),所测的土阻力才是土的极限阻力;小应变只能测得桩土体系的某些弹性特征值,而土的弹性变形与其强度之间并没有确定的关系。
因此从理论上讲,小应变不能提供确切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只能用于检验桩身质量。
二、何种桩需要检测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第3.3.3条,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验收抽样检测的受检桩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1 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2 设计方认为重要的桩;3 局部地质条件出现异常的桩;4 施工工艺不同的桩;5 承载力验收检测时适量选择完整性检测中判定的Ⅲ类桩;6 除上述规定外,同类型桩宜均匀随机分布。
解释:对于基桩的检测包括单桩承载力及桩身完整性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要求检测的数量不同。
三、低应变与高应变适用范围低应变:适用于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
低应变法的理论基础以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为依据。
因此受检桩的长细比、瞬态激励脉冲有效高频分量的波长与桩的横向尺寸之比均宜大于5,设计桩身截面宜基本规则。
另外,一维理论要求应力波在桩身中传播时平截面假设成立,所以,对薄壁钢管桩和类似于H型钢桩的异型桩,本方法不适用。
桩基检测高应变一说到高应变桩基检测,相关建筑人士还是比较陌生的,什么是桩基高应变检测?一般桩基检测高应变的操作流程是什么?以下是为建筑人士整理相关桩基检测高应变基本资料,具体内容如下:为了便于建筑企业施工人员的了解桩基检测高应变的相关内容,下面收集梳理相关知识点,具体内容如下:高应变检测,用重锤冲击桩顶,实测桩顶部的速度和力时程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对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
那么桩基检测高应变主要的操作流程是什么呢?下面整理相关内容,桩基检测高应变的主要操作流程包括:1、高应变检测的适用范围2、检测桩数3、检测截面的选择4、锤击设备的选取5、检测的工作面要求6、桩上体系的破坏模式7、检测数据分析其中检测的工作面要求的内容如下:(1)为确保试验时锤击力的正常传递和提高工作效率,应先凿掉桩顶部的破碎层和软弱混凝土,对灌注桩、桩头严重破损的混凝士.预制桩和桩头已出现屈服变形的钢桩,试验前应对桩头进行修复或加固处理。
(2)桩头顶面应保持水平、平整,桩头中轴线与桩身中轴线应重合.桩头截面积应与原桩身截面积相同,桩头主筋应全部直通至桩顶混凝土保护层之下,各主筋应在同一高度上。
(3)距桩顶上1倍桩径范围内,宜用3~5mm钢板围裹或距桩顶1.5倍桩径范围内设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50ram。
桩顶应设置钢筋网片2~3层,间距60100mm,桩头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比桩身混凝土提高1~2级,且不得低于C30。
(4)桩头应高出桩周土2~3倍桩径,桩周1.2m以内应平整夯实。
(5)从成桩到开始试验的休止时间:在桩身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一般对于砂类土不应少于7d;粉土不应少于lOd;非饱和黏性土不应少于15d;饱和黏性土不应少于25d,预制桩承载力的时间效应可通过复打试验确定。
对于泥浆护壁灌注桩,宜适当延长休止时间。
高应变检测原理
嘿,咱今儿就来说说高应变检测原理这档子事儿。
你想啊,这高应变检测就像是给建筑根基做了一次超级全面的“体检”。
咱平时去医院体检,医生会用各种仪器设备来检查咱身体的状况,看看有没有啥毛病。
这高应变检测也是一样的道理呀!它就是专门来检测桩基础的健康程度的。
那它咋检测呢?就好比你是个侦探,要去找出隐藏在地下的秘密。
高应变检测就是通过给桩施加一个很大的力,就像猛地推它一下或者敲它一下,然后观察桩的反应。
这一推一敲,桩会有各种表现呢,比如说它会晃动啊,会变形啊。
就像人被推了一下可能会趔趄一下或者晃悠几下。
然后通过分析这些反应,咱就能知道这桩够不够结实,能不能稳稳地撑起上面的建筑。
你说这神奇不神奇?就这么一敲一测,就能知道这么多信息!而且啊,这高应变检测可精准啦,能发现那些隐藏得很深的问题呢。
它就像是一个超级敏锐的“小雷达”,任何细微的毛病都逃不过它的法眼。
咱再想想,要是没有高应变检测,那盖房子的时候可就有点像闭着眼睛走路,心里没底呀!万一桩有问题,等房子盖好了才发现,那可就麻烦大啦!这得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去补救呀。
但有了高应变检测,就等于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让我们知道这房子的根基是稳稳当当的。
你说这高应变检测是不是特别重要?它可不只是个简单的检测手段,它是保障建筑安全的重要一环啊!它能让我们安心地住在房子里,不用担心哪天房子会出问题。
所以啊,可别小看了这高应变检测原理,它可是建筑领域里的大功臣呢!它为我们的生活保驾护航,让我们的居住环境更加安全可靠。
难道不是吗?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桩基高应变检测方案
1.引言
2.检测原理
3.仪器设备
进行桩基高应变检测需要准备以下仪器设备:
3.1高应变测量仪:选择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的测量仪器,能够准确测量桩体的微小位移和变形情况。
3.2数据采集系统:配备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实时采集测量数据,并将其导入计算机进行后续分析和处理。
3.3辅助工具:如标尺、剪刀等,在操作过程中使用。
4.操作步骤
进行桩基高应变检测的操作步骤如下:
4.1准备工作:清理测量区域,移除遮挡物,并确认仪器设备正常工作。
4.2安装测点:根据实际需要,在桩体上选择几个测点,使用胶水将测量应变片固定在测点上。
4.3进行载荷试验:施加一定大小的外力在试验桩上,以激活桩体的变形,使应变工作在有效测量范围内。
4.4测量数据:将测量仪器连接到应变片上,进行实时测量,并记录下测量数据。
4.5拆除测点:测量完毕后,将应变片从测点上剪下,清理测点。
5.数据处理方法
完成测量后,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到有关桩基高应变情况的信息。
5.1数据筛选: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和清洗,排除异常数据和干扰因素。
5.2数据分析:通过对筛选后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出桩基高应变的数值,并进行统计和比较。
5.3结果评估: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评估桩基高应变情况,判断桩体的变形情况和工程质量。
6.结论
本文介绍了一种桩基高应变检测方案,通过测量桩体变形引起的应变来评估桩基础质量。
该方案的操作步骤简单明了,能够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为工程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
在编写本方案过程中,参考了以下文献:。
桩基高应变承载力检测原理
一、基本流程
根据试验要求,高应变测试应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完成前进行,高应变试验前通知委托方或现场监理工程师,经批准后进场进行试验检测,操作步骤参考如下:
1、传感器安装面预处理;
2、重锤就位;
3、在仪器监控下安装应力、加速度传感器;
4、调整仪器进入接受状态;
5、按预定高度起吊重锤,接受操作员指挥,使重锤自动脱钩;
6、仪器操作员检查采集信号、工作人员检查传感器;
7、根据操作人员意见重复上述(5)、(6)项,或进行下一根桩的试验工作,重复(1)~(7)步。
直至全部试验结束。
8、对有问题的桩应及时将分析结果通知监理或委托方。
二、高应变检测原理
高应变动力试验是用重锤冲击桩顶,使桩土间产生相对位移,实测桩顶力和加速度的时程曲线,通过波动方程分析法拟合计算单桩的极限承载力。
1、正确选取信号,确定波速平均值;
2、假定桩和土的力学模型,根据勘察报告和施工记录选定计算模型的初始参数;
3、利用实测的加速度曲线作为输入的边界条件,通过波动方程
数学求解,反算桩顶的力曲线;
4、如果计算的曲线与实测的曲线不吻合,说明假定的模型及参数不合理,有针对性地调整桩土模型及参数;
5、根据调整后的桩土模型及参数再行计算,直至计算曲线与实测曲线的吻合程度良好,且难以进一步改善为止。
高应变法在桩基检测过程中的应用高应变动力法在桩基检测中应用比较普遍,其能够对大吨位的桩基进行检测。
相较于静载荷实验,它具有经济效益和时间优势的优势。
笔者对高应变法在桩基检测过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检测措施,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对高应变动力法在桩基检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阐释。
标签:高应变法;桩基检测;应用高应变动力试桩法的应用原理是借助高能量的动力荷载对单桩承载力进行确定。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混凝土灌注桩的大量应用,使得桩基础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质量问题,对桩基础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业内人士普遍应用桩的静荷载试验对桩基础进行检测,但是其不具备经济效益和时间优势,严重制约了桩基础检测效率。
高应变动力检测,具有技术和操作双重优势。
目前,已经逐渐被应用到建筑工程桩基础检测中。
1、应用原理和方法高应变动力法测试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工程数量日益增多,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中。
其通过在桩顶对被激发阻力产生的应力波和速度波进行量测,对承载力进行确定。
阻力系数法和曲线拟合法等高应变动力试桩法应用比较普遍。
1.1阻力系数法阻力系数法通过对一维波动方程进行计算,得出岩土对桩的支撑阻力。
其假定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桩身为等阻抗;桩周和桩尖土对桩的运动阻力包括动阻力和静阻力,动阻力一般集中在桩尖,不包括桩侧土的阻力;静阻力不需要对应力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进行考虑,其包括桩身中内阻力损耗和向桩周土的逸散。
1.2波形拟合法波形拟合法能够对单桩承载力进行准确的确定和评估。
其应用原理是:在施工现场应用计算机对实测立波和速度波进行迭代计算,应用离散的至弹模型对桩土系统进行表示,并对各单元桩和土参数进行假设,进而对桩顶的速度波进行测试,并将其作为边界条件,用特征线方法对波动方程进行计算,得出速度波,从而使计算波形和实测波形拟合。
高应变桩基检测高应变桩基检测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它主要用于评估桩基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情况。
高应变桩基检测能够提供给工程师和设计师关键的数据,帮助他们判断桩基的质量和稳定性,从而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桩基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基础形式,它能够有效地承载建筑物或结构的重量,并将其传递到地下的更坚实的土层中。
然而,由于建筑物的载荷或地下水位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桩基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
因此,及早发现和解决桩基问题对于确保结构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高应变桩基检测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检测技术,它基于应变测量原理,通过使用高精度的传感器来检测桩身的应变情况。
在进行检测时,传感器通常被固定在桩身表面,当桩基受到外部载荷作用时,传感器会测量到桩身的应变值,并将其传输到数据采集设备中进行记录和分析。
高应变桩基检测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桩基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情况。
通过分析应变数据,工程师可以得出桩基的受力状态,并判断其是否存在问题。
如果桩基的变形超出了设计要求或预期范围,工程师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在高应变桩基检测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获得准确的结果,工程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传感器的选择和安装位置必须合理。
传感器的精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数据的质量,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正确地安装在桩身上。
其次,检测过程中要确保信号的传输和采集工作正常。
任何信号的干扰都可能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在检测过程中必须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
最后,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
工程师需要将采集到的数据与设计要求和预期范围进行比较,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高应变桩基检测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各种桩基的检测和分析,工程师可以评估现有桩基的质量,并在需要时进行必要的维修或加固。
此外,高应变桩基检测还可以为新建工程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持,工程师可以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设计和施工方案的优化。
高应变动力测试技术在桩基检测中的应用探析摘要:在建筑工程中,桩基工程的主要检测方法就是高应变动力法,此种方法在上个世纪70年代被提出,且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相比与静载荷试验法而言,具有一定优势,在桩基检测工作中,能够对大吨位实施良好的检测,在桩基检测中较为权威。
本文首先对高应变力测试技术的概念以及原理、检测方法进行分析,同时对其检测影响因素进行阐述,对该项检测技术的先进性特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有效促进桩基工程检测的顺利开展,为工程安全施工提供一定保障。
关键词:高应变动力测试技术;桩基工程;检测;分析在桩基工程作业过程中,首要工作就是检测桩基质量,对桩基的单桩垂直承载力进行检测,保证其能够符合项目标准[1]。
传统方法检测单桩垂直承载力需要通过静载荷试验完成。
在试验过程中,首先需要对锚桩或堆载物实施称重,而后对相关数据进行研究,但是,此种方式存在一定弊端,需要在准备阶段就耗费大量时间,导致人力财力消耗较大,且也无法用于吨位较大的单桩测试中。
目前,在业界广受推崇的检测技术就是高应变动力测试技术,在实际工程中,无需设置锚桩或堆载物,就能完成对大吨位单桩的检测工作。
现阶段工程检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逐渐取代了传统落后的静载荷试验方法,成为桩基检测的首选[2]。
一、高应变动力法概念及原理分析高应变动力法测试技术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被提出,引入我国的时间在80年代,到90年代就已经得到了迅速的扩散,与此项技术相关的仪器以及软件也开始逐渐投入使用。
高应变动力法测试技术在检测工作中,主要就是激发桩基的速度波以及应力波,在桩基顶部实现接收以及测量,以此对桩基承载力进行确定。
高应变动力法测试技术对桩基测验没有较高要求,能够对多处桩基实施检测,实测曲线拟合法理论、凯斯法理论以及阻力系数法等应用较多,且技术较为成熟。
二、高应变动力检测方法(一)凯斯法理论分析凯斯法理论是基于应力波理论提出的新检测方法,在测试过程中,需要将单桩比作应力波理论,并视其为等截面桩[3]。
高应变桩基检测高应变桩基检测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技术检测方法,主要用于评估桩基的抗沉降性能和承载力。
本文将从高应变桩基检测的方法、原理、应用以及在工程中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读者提供对该项技术的全面了解。
一、高应变桩基检测的方法高应变桩基检测是基于高应变测点的位移监测方法,其主要包括测点安装和数据处理两个步骤。
1. 测点安装:在高应变桩基的特定位置铺设应变计,以测量并记录桩基的应变变化情况。
常用的应变计包括电阻式应变计、光纤光栅应变计等。
安装应变计时需要注意应变计的选择、位置以及安装方式等要素。
2. 数据处理:通过对应变计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得桩基的变形和位移数据。
数据处理一般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通过对数据进行滤波、去噪和曲线拟合等操作,得到更精确的桩基位移和变形信息。
二、高应变桩基检测的原理高应变桩基检测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理:一是应变与位移的关系原理,二是应变计的工作原理。
1. 应变与位移的关系原理:根据变形理论,桩基的位移可以通过应变计测得的应变反映出来,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通过对应变计测得的应变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计算出桩基的位移信息。
2. 应变计的工作原理:应变计是一种能够测量物体应变的传感器。
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电阻式应变计和光纤光栅应变计两种。
电阻式应变计是通过测量物体的电阻变化来反映应变大小,而光纤光栅应变计则是通过测量光纤的光强变化来反映应变大小。
三、高应变桩基检测的应用高应变桩基检测在土木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桩基质量评价:通过高应变桩基检测,可以评估桩基的承载力和抗沉降性能,为工程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2. 桩基设计优化:通过高应变桩基检测,可以获取桩基的位移变形信息,结合实际工程需求,进行设计参数的优化,提高工程的性能和稳定性。
3. 工程安全监测:高应变桩基检测可以实时监测桩基的变形和位移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
桩基高应变法检测桩基高应变法检测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工程质量检测方法,通过测量桩基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应变情况,来评估桩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本文将介绍桩基高应变法检测的原理、步骤和应用。
一、原理桩基高应变法检测是基于桩身应变与桩身受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的。
当桩基受到外力作用时,桩身会发生应变,通过测量桩身上的应变变化,可以推断桩基的受力情况。
桩基高应变法检测主要依赖于高精度应变计和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对桩身上的应变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来获取桩基的受力信息。
二、步骤桩基高应变法检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安装应变计:在桩身上选择一定数量的应变计点位,将应变计粘贴或固定在桩身表面,并连接到数据采集系统。
2. 数据采集:启动数据采集系统,实时监测桩身上的应变变化,并将数据记录下来。
数据采集系统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应变计进行连接,以便实时传输数据。
3. 外力施加:在进行检测时,需要施加一定的外力于桩基上,常用的方法包括静载试验、动载试验等。
外力的施加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在监测过程中逐渐增加,以获取不同荷载下的应变数据。
4. 数据分析:通过对采集到的应变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桩基在不同荷载下的应变变化曲线。
根据应变曲线的特征,可以评估桩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三、应用桩基高应变法检测在地基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桩基质量评估:通过对桩基的应变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评估桩基的质量状况,判断桩身是否存在缺陷或损伤。
2. 承载能力评估:桩基高应变法检测可以提供桩基在不同荷载下的应变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评估桩基的承载能力,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3. 施工质量控制:在桩基施工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测桩身上的应变变化,可以及时发现施工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修正。
4. 桩基安全监测:对于已经使用的桩基,通过定期进行高应变法检测,可以监测桩基的变形和应变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桩基高应变检测桩顶施工(1)将桩假定为刚体模型,运用能量守恒定理、Newton刚体碰撞理论建立起贯入度与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关系——动力打桩公式。
动力打桩公式在打入式预制桩施工中的应用已有近百年历史,可以说,动力试桩技术的发展始于动力打桩公式。
(2)1931年有人意识到打桩问题是一个波传播问题,将桩假定为土中的一维弹性杆件引入波动方程,研究了杆件内应力波的传播,但是数学求解复杂,无法用于解决工程实际。
1950年A.Smith对锤一桩土体提出了一系列质块、弹簧和阻尼组成的离散化计算模型并用差分和电子计算机进行迭代计算,求得了精确的数值解,1960年发表了《打桩分析的波动方程法》这一著名论文。
该文建立了目前高应变动力检测数值计算方法的雏形,为应力波理论在桩基工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美国G.G.Goble等在1970年发表了“关于桩承载力的动测研究”一文,1975年发表了“根据动测确定桩的承载力”研究报告,70年代中后期,美国PDI(PileDynamics,Inc.)根据波动方程半经验解析解原理,开始生产以PDA(PileDrivingAnalyzer)打桩分析仪为名的高应变动力试桩专用仪器,通过量测桩顶应变和加速度转换来的力与速度时域波形,对桩的极限承载力、桩身质量、锤击能量、锤和垫的性能等作实时分析;其后又把桩作为连续模型,采用波动方程程序(CasePileWave-equationAnalysisProgram/Continuousmodel,简称CAPW APC程序)对桩侧摩阻分布、端阻和桩身缺陷进行实测波形的拟合法分析。
荷兰、法国等也研制出了自己的桩基动测设备和相应分析程序,其中荷兰国家应用科学研究院(DutchOrganizationforAppliedScientificResearch,TNO)开发的TNOW A VE在国际上也有广泛应用。
(3)1978年国内开始对高应变动测技术进行尝试,如南京工学院等单位在渤海12号平台进行的钢管桩动力测试、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所与上海铁道学院合作研制我国第一台打桩分析仪。
高应变桩基检测原理
高应变桩基检测原理?以下带来关于高应变桩基检测原理,相关内容供以参考。
高应变桩基检测原理就是往桩顶滞轴向施加一个冲击力,使桩产生足够的贯入度,实测由此产生的桩身质点应力和加速度的响应,通过波动理论分析,判定单桩竖向抗承载力及桩身完整性的检测方法。
用重锤冲击桩顶,使桩~土之间产生足够的相对位移,以充分激发桩周土阻力和桩端支承力.从桩身运动方向来说,有产生向下运动和向上运动之分。
习惯把桩身受压(无论是内力、应力还是应变)看作正的,把桩身受拉看作是负的;把向下运动(不论是位移、速度还是加速度)看作正的,而把向上的运动看作负的。
由于应力波在其沿着桩身的传播过程中将产生十分复杂的透射和反射,因此,有必要把桩身内运动的各种应力波划分为上行波和下行波。
由于下行波的行进方向和规定的正向运动方向一致,在下行波的作用下正的作用力(即压力)将产生正向的运动,而负的作用力(拉力)则产生负向的运动。
上行波则正好相反,上行的压力波(其力的符号为正)将使桩产生负向的运动,而上行波的拉力(力的符号为负)则产生正向的运动。
由于锤击所产生的压力波向下传播,在有桩侧摩阻力或桩截面突然增大处会产生一个压力同波,这一压力回到桩顶时,将使桩顶处的力增加,速度减少。
同
时,下行的压力波在桩截面突然减小处或有负摩阻力处,将产生一个拉力回波。
拉力波返回桩顶时,将使桩顶处的力值减小,速度增加。
掌握这一基本概念就可以在实测的力波曲线和速度曲线中根据两者变化关系来判断桩身的各种情况。
以上是下面为建筑人士收集整理的关于“高应变桩基检测原理”等建筑相关的知识可以登入建设通进行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