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土力学第六章
- 格式:docx
- 大小:21.54 KB
- 文档页数:7
第六章:土压力名词解释1、土压力:指挡土墙后的填土因自重或外荷载作用对墙背产生的侧压力。
2、静止土压力:挡土墙在压力作用下不发生任何变形和位移,墙后填土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时,作用在挡土墙背的土压力。
3、主动土压力:挡土墙背离土体方向移动时,当墙后土体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土压力降为最小值,作用在墙背的土压力。
4、被动土压力:挡土墙向着土体方向移动时,当墙后土体达到被动极限平衡状态时,土压力达到最大值,作用在墙背的土压力。
5、挡土墙:为了防止土体的滑坡或坍塌而修建的支挡结构物。
简答1、什么是土压力?分为哪几种?其定义和产生条件是什么?答:挡土墙后的填土因自重或外荷载作用对墙背产生的侧压力称为土压力。
根据墙的位移情况和墙后填土的平衡状态将土压力分为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三种。
挡土墙在压力作用下不发生任何变形和位移,墙后填土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时,作用在挡土墙背的土压力为静止土压力。
挡土墙背离土体方向移动时,当墙后土体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土压力降为最小值,作用在墙背的土压力为主动土压力。
挡土墙向着土体方向移动时,当墙后土体达到被动极限平衡状态时,土压力达到最大值,作用在墙背的土压力为被动土压力。
2、朗肯理论和库仑理论的基本假定是什么?答:朗肯理论的基本假定:1、挡土墙墙背垂直;2、挡土墙墙后填土水平;3、挡土墙墙背光滑,墙与填土间无摩擦力,剪力为零。
库仑理论的基本假定:1、滑动破坏面为通过墙踵的平面;2、滑动土楔为一刚性体,本身无变形;3、墙后的填土是理想散粒体,土楔整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3、已知土体某点应力状态,定性绘出该点处于主动、被动极限平衡状态时的摩尔圆。
答:如图中B 圆为主动极限平衡状态的摩尔圆,图中C 圆为被动极限平衡状态的摩尔圆。
4、挡土墙远离填土方向产生一段位移后,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即为主动土压力吗?为什么?答:不一定,产生主动土压力有两个条件。
1、挡土墙背离土体方向移动;2、墙后土体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土压力降为最小值,作用在墙背的土压力才为主动土压力。
1、某挡土墙高为8m ,墙背直立、光滑,墙后填土为中砂,填土表面水平,填土︒===30/20/1633ϕγγ,,m kN m kN sat 。
试计算作用于该挡土墙上的总静止土压力,总主动土压力。
当地下水位升至离墙顶6m 时,计算所受的总主动土压力与水压力。
(参考答案:205kN/m ,171kN/m ,167kN/m ,20kN/m ) 解:2、求图习题2所示挡土墙超载情况下的被动土压力及分布。
(参考答案:1251.4 kN/m )解解:85.3)23645(tan )245(tan 22=+=+=ϕp K 墙顶:a p p kP qK 3.9685.3251=⨯==σ墙底:a p p kP K h q 25.40485.3)51625()(1=⨯⨯+=+=γσmkN h E P P P /4.12515)25.4043.96(21)(2121=⨯+=+=σσ3、某挡土墙的墙壁光滑(δ=0),直立。
墙高7.0m ,墙后有两层填土,性质如图习题3所示,地下水位在填土表面下3.5m 处,与第二层填土面平齐。
填土表面作用有q =20kPa 的连续均布荷载。
试求作用在墙上的总主动土压力及其分布。
(参考答案:214.74 kN/m ) 解:解:49.0)22045(tan )245(tan 2121=-=-=ϕa K39.0)22645(tan )245(tan 2222=-=-=ϕa Kmq =20kPa图 习题2图 习题3第一层顶:a a a a kP K c qK 0.77.012249.0202111-=⨯⨯-⨯=-=σ底:aa a a kP K c K h q 87.237.012249.0)351820(2)(11111=⨯⨯-⨯⨯+=-+=γσ第二层顶:aa a a kP K c K h q 88.2439.06239.0)351820(2)(22211=⨯⨯-⨯⨯+=-+=γσ底:aa a a kP K c K h h q 44.3739.06239.0]5.3)102.19(351820[2)(2222'112=⨯⨯-⨯⨯-+⨯+=-++=γγσ第二层底水压力:a kP h 352==ωωγσ 又设临界深度为Z 0,则有:02)(11101=-+=a a a K c K Z q γσ即:049.012249.0)1820(0=⨯⨯-⨯⨯+Z 得:m Z 794.00=m kN E a /61.2025.3)88.2444.3735(215.388.24)794.05.3(87.2321=⨯-++⨯+-⨯⨯=4、图习题4所示挡土墙,墙背竖直光滑,墙后填土面水平,墙后填土为非黏性土,求作用在挡土墙的上主动土压力?(kPa q 10=)(参考答案:第一层:顶kPa a 3.3=σ,底kPa a 3.15=σ;第二层:顶kPa a 18=σ,底kPa a 2.31=σ;第三层:顶kPa a 2.31=σ,底kPa a 2.38=σ)解:解:33.0)23045(tan )245(tan 2121=-=-=ϕa K39.0)22645(tan )245(tan 2222=-=-=ϕa K39.0)22645(tan )245(tan 2223=-=-=ϕa K第一层顶:a a a kP qK 3.333.0101=⨯==σ 底:a a a kP K h q 33.15)(111=+=γσ 第二层顶:a a a kP K h q 94.17)(211=+=γσ 底:a a a kP K h h q 2.31)(22211=++=γγσ 第三层顶:a a a kP K h h q 2.31)(32211=++=γγσ 底:a a a kP K h h h q 2.38)(3332211=+++=γγγσ5、已知挡土墙高10m ,墙背竖直、光滑,墙后填土表面水平。
第六章挡土结构物上的土压力第一节概述第五章已经讨论了土体中由于外荷引起的应力,本章将介绍土体作用在挡土结构物上的土压力,讨论土压力性质及土压力计算,包括土压力的大小、方向、分布和合力作用点,而土压力的大小及分布规律主要与土的性质及结构物位移的方向、大小等有关,亦和结构物的刚度、高度及形状等有关。
一、挡土结构类型对土压力分布的影响定义:挡土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岩土工程建筑物,它是为了防止边坡的坍塌失稳,保护边坡的稳定,人工完成的构筑物。
常用的支挡结构结构有重力式、悬臂式、扶臂式、锚杆式和加筋土式等类型。
挡土墙按其刚度和位移方式分为刚性挡土墙、柔性挡土墙和临时支撑三类。
1.刚性挡土墙指用砖、石或混凝土所筑成的断面较大的挡土墙。
由于刚度大,墙体在侧向土压力作用下,仅能发身整体平移或转动的挠曲变形则可忽略。
墙背受到的土压力呈三角形分布,最大压力强度发生在底部,类似于静水压力分布。
2.柔性挡土墙当墙身受土压力作用时发生挠曲变形。
3.临时支撑边施工边支撑的临时性。
二、墙体位移与土压力类型墙体位移是影响土压力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
墙体位移的方向和位移量决定着所产生的土压力性质和土压力大小。
1.静止土压力(0E )墙受侧向土压力后,墙身变形或位移很小,可认为墙不发生转动或位移,墙后土体没有破坏,处于弹性平衡状态,墙上承受土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0E 。
2.主动土压力(a E )挡土墙在填土压力作用下,向着背离填土方向移动或沿墙跟的转动,直至土体达到主动平衡状态,形成滑动面,此时的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
3.被动土压力(p E )挡土墙在外力作用下向着土体的方向移动或转动,土压力逐渐增大,直至土体达到被动极限平衡状态,形成滑动面。
此时的土压力称为被动土压力p E 。
同样高度填土的挡土墙,作用有不同性质的土压力时,有如下的关系:p E >0E > a E在工程中需定量地确定这些土压力值。
Terzaghi (1934)曾用砂土作为填土进行了挡土墙的模型试验,后来一些学者用不同土作为墙后填土进行了类似地实验。
第六章挡土结构物上的土压力1、静止土压力:墙在墙后填土的推力作用下,不产生任何移动或转动时,墙体背后的土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
(1)静止土压力计算:(2)静止侧压力系数:对于无粘性土或正常固结黏土:(经验公式);对于超固结黏土:;式中:为超固结黏土的,为正常固结黏土的;为超固结比;为经验系数,一般取值为0.4~0.5,塑性指数小的取大值;存在问题:超固结黏土的上式如何推导的?超固结土具体是如何影响土体的侧压力的和值的、?2、主动土压力:墙体在土压力的作用下向远离填土方向移动,墙后土体所受约束放松有下滑的趋势,为阻止其下滑,潜在滑动面上剪应力增加。
当剪应力增大至抗剪强度时,墙后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此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达到最小值,称为主动土压力。
3、被动土压力:墙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向着填土方向移动,墙后土体所受挤压有向上滑动趋势,为阻止其上滑,潜在滑动面上剪应力增加(与主动土压力为反方向),使得墙体背后的土压力逐渐增加。
当剪应力增大至抗剪强度时,墙后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此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达到最大值,称为被动土压力。
4、朗肯土压力:--核心为假设墙背为光滑的,认为墙背与土之间无剪应力(1)朗肯主动土压力:假定墙背与土之间无剪应力,作用任意Z深度处土单元上的竖向应力应是最大主应力,而作用在墙背的水平土压力应是最小主应力。
因此,此时的主应力满足极限平衡条件:由上式可得:①无粘性土:此时:②粘性土:即;令:得:;③上式说明粘性土的主动土压力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土重产生的土压力;是正值;第二部分为粘聚力产生的抗力,表现为负土压力,起减小土压力的作用,其值为常量不随深度变化。
若,此时;因为土体不能受拉,此时的,此时的;③粘性土:滑动面与水平面夹角为;为有效内摩擦角;(2)朗肯被动土压力:当墙推土,使墙后土体达到被动极限状态时,水平压力比竖向大,此时竖向应力应是最小主应力,而作用在墙背的水平土压力应是最大主应力。
《土力学》第六章习题集及详细解答第6章土中应力一填空题1.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量时,计算深度是根据应力和应力的比值确定的。
2.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为:总应力σ=有效应力σˊ+孔隙水压力u ,土的和只随有效应力而变。
地下水位上升则土中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
3.地基土层在某一压力作用下,经历时间t所产生的固结变形量与最终固结变形量之比值称为。
二选择题1.对非压缩性土,分层总和法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的标准是( D )。
(A) ;(B) ;(C) ;(D)2.薄压缩层地基指的是基底下可压缩土层的厚度H与基底宽度b的关系满足( B )。
(A) ;(B) ;(C) ;(D)3.超固结比的土属于( B )。
(A) 正常固结土;(B) 超固结土;(C) 欠固结土;(D) 非正常土4.饱和黏性土层在单面排水情况下的固结时间为双面排水的( C )。
(A) 1倍;(B) 2倍;(C) 4倍;(D) 8倍5.某黏性土地基在固结度达到40%时的沉降量为100mm,则最终固结沉降量为( B )。
(A) 400mm ; (B) 250mm ; (C) .200mm ; (D) 140mm6.对高压缩性土,分层总和法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的标准是( C )。
(A) ;(B) ;(C) ;(D)7.计算时间因数时,若土层为单面排水,则式中的H取土层厚度的( B )。
(A)一半; (B) 1倍; (C) 2倍; (D) 4倍8.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规范公式对地基沉降计算深度的确定标准是( C )。
(A) ;(B) ;(C) ;(D)9.计算饱和黏性土地基的瞬时沉降常采用( C )。
(A) 分层总和法; (B) 规范公式; (C) 弹性力学公式;10.采用弹性力学公式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时,式中的模量应取( A )(A) 变形模量; (B) 压缩模量; (C) 弹性模量; (D) 回弹模量11.采用弹性力学公式计算地基瞬时沉降时,式中的模量应取( C )。
⾼等⼟⼒学教材第六章⼟⼯数值分析(⼀)⼟体稳定的极限平衡和极限分析⼟⼯数值分析(⼀)⼟体稳定的极限平衡和极限分析⽬录1 前⾔ (2)2 理论基础-塑性⼒学的上、下限定理 (4)2.1 ⼀般提法 (4)2.2 塑性⼒学的上、下限定理 (5)2.3 边坡稳定分析的条分法 (7)3 ⼟体稳定问题的下限解-垂直条分法 (9)3.1 垂直条分法的静⼒平衡⽅程及其解 (9)3.2 数值分析⽅法 (11)3.3 垂直条分法的有关理论问题 (15)3.4 垂直条分法在主动⼟压⼒领域中的应⽤ (19)4 ⼟体稳定分析的上限解-斜条分法 (23)4.1 求解上限解的基本⽅程式 (23)4.2 上限解和滑移线法的关系 (24)4.3 边坡稳定分析的上限解 (27)4.4 地基承载⼒的上限解 (27)5 确定临界滑动模式的最优化⽅法 (30)5.1 确定⼟体的临界失稳模式的数值分析⽅法 (30)5.2 确定最⼩安全系数的最优化⽅法 (31)6 程序设计和应⽤ (39)6.1 概述 (39)6.2 计算垂直条分法安全系数的程序S.FOR (39)6.3 计算斜条分法安全系数的程序E.FOR (53)1⼟⼯数值分析(⼀):⼟体稳定的极限平衡和极限分析法1前⾔边坡稳定、⼟压⼒和地基承载⼒是⼟⼒学的三个经典问题。
很多学者认为这三个领域的分析⽅法属于同⼀理论体系,即极限平衡分析和极限分析⽅法,因此,应该建⽴⼀个统⼀的数值分析⽅法。
Janbu 曾在1957年提出过⼟坡通⽤分析⽅法。
Sokolovski(1954)应⽤偏微分⽅程的滑移线理论提出了地基承载⼒、⼟压⼒和边坡稳定的统⼀的求解⽅法。
W. F. Chen (1975)在其专著中全⾯阐述了在塑性⼒学上限和下限定理基础上建⽴的⼟体稳定分析⼀般⽅法。
但是,上述这些⽅法只能对少数具有简单⼏何形状、介质均匀的问题提供解答,故没有在实践中获得⼴泛的应⽤。
下⾯分析这三个领域分析⽅法的现状以及建⽴⼀个统⼀的体系的可能性。
重要提示:以下情况作业将被驳回
1)以附件形式提交答案;
2)作业成绩不到60分。
选择题
6-1若代表土中某点应力状态的莫尔应力圆与抗剪强度包线相切,则表明土中该点()。
A.任一平面上的剪应力都小于土的抗剪强度
B.某一平面上的剪应力超过了土的抗剪强度
C.在相切点所代表的平面上,剪应力正好等于抗剪强度
D.在最大剪应力作用面上,剪应力正好等于抗剪强度
6-2土中一点发生剪切破坏时,破裂面与小主应力作用面的夹角为()。
A.45°+
B. 45°+/2
C. 45°
D. 45°-/2
6-3士中一点发生剪切破坏时,破裂面与大主应力作用面的夹角为()。
A.45°+
B. 45°+/2
C. 45°
D. 45°-/2
6-4无黏性土的特征之一是(
A.塑性指数I
p>0
C.灵敏度较高)。
B.孔隙比e>0.8
D.黏聚力c=0
6-5在下列影响土的抗剪强度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试验时的()。
A.排水条件
B.剪切速率
C.应力状态
D.应力历史
6-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土的抗剪强度与该面上的总正应力成正比
B.土的抗剪强度与该面上的有效正应力成正比
C.剪切破坏面发生在最大剪应力作用面上
D.破裂面与小主应力作用面的夹角为45°+/2
6-7饱和软黏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等于其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的()。
A. 2倍
B. l倍倍倍
6-8软黏土的灵敏度可用()测定。
A.直接剪切试验
C.标准贯入试验
A.与排水条件有关
B.与基础宽度有关
C.与试验时的剪切速率无关
D.与土中孔隙水压力是否变化无关
6-10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可以测得动性土的()。
A.a和E
sB.c
u和kC.c
u和S
tD.c
cu和
cu
6-11土的强度破坏通常是由于()。
A.基底压力大于土的抗压强度所致
B.土的抗拉强度过低所致
C.土中某点的剪应力达到土的抗剪强度所致
D.在最大剪应力作用面上发生剪切破坏所致B.室内压缩试验D.十字板剪切试验
)。
6-9饱和黏性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6-12 ()是在现场原位进行的。
A.直接剪切试验
B.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C.十字板剪切试验
D.三轴压缩试验
6-13三轴压缩试验的主要优点之一是(
C.仪器设备简单)。
A.能严格控制排水条件
B.能进行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D.试验操作简单
6-14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属于()。
A.不固结不排水剪
B.固结不排水剪
C.固结排水剪
D.固结快剪
6-15十字板剪切试验属于()。
A.不固结不排水剪
B.固结不排水剪
C.固结排水剪
A.砂土D.慢剪
)的原位不排水抗剪强度。
6-16十字板剪切试验常用于测定(
B.粉土
)试验。
C.黏性土
D.饱和软黏土
6-17当施工进度快、地基土的透水性低且排水条件不良时,宜选择( A.不固结不排水剪B.固结不排水剪
C.固结排水剪
D.慢剪
6-18三轴压缩试验在不同排水条件下得到的内摩擦角的关系是()。
A.
u
cu
dB.
u
cu
d
C.
cu
u
dD.
d
u
cu
6-19对一软土试样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测得其无侧限抗压强度为40kPa,则该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为()。
A. 40kPa
B. 20kPa
C. 10kPa
D. 5kPa
6-20现场十字板剪切试验得到的强度与室内哪一种试验方法测得的强度相当? ()。
A.慢剪
B.固结快剪
C.快剪
6-21土样在剪切过程中,其应力-应变曲线具有峰值特征的称为()。
A.加工软化型
B.加工硬化型
C.塑性型
6-22取自同一土样的三个饱和试样进行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其围压σ
3分别为50、100、150kPa,最终测得的强度有何区别?(
A.σ
3越大,强度越大
B.σ
3越大,孔隙水压力越大,强度越小
C.与σ
3无关,强度相似
6-23一个密砂和一个松砂饱和试样,进行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试问破坏时试样中的孔隙水压力有何差异?()
A.一样大
B.松砂大
C.密砂大)
1.C
2.D
3.B
4.D
5.A
6.B
7.C
8.D
9.A
10.C
11.C
12.C
13.A
14.A
15.A
16.D
17.A
18.B
19.B
20.C
21.A
22.C
2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