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胃管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2
胃管固定方法
组稿者:申小平 审核者:石海燕 批准者:导管护理指导小组 一、 准备粘着性绵布伸缩包带:
(1)鼻贴
1.第二格剪断
2.从中间由下而上剪五格
(2)脸贴
1.第三格剪断 2.对折后剪两格半 3.剪断一端
4.另一端纸质层 撕断备用
二、准备其余物品
1.胃管标识
2.留置针敷贴
3.皮筋
4.锁针
5.小纱布
三、胃管固定
1.黏贴鼻贴
2.一侧分叉螺旋 缠绕胃管
3.另一侧分叉螺旋 缠绕胃管
4. 记号笔在始端 做上标记
5.纸胶带纵向包绕 标记一圈
6.由眼角沿身体纵轴作平行线找出中点黏贴留置针敷贴
7.脸贴黏贴在 留置针敷贴上
8.脸贴断开部分 螺旋缠绕胃管 9.记号笔在胃管 末端做上标记
10.用软尺从始端至 末端测量外露长度
11.
正确书写
管道标识
12.在末端上10-15cm 处黏贴标
识并用纸胶带纵向包绕一圈
13.末端纱布包裹
牛皮筋固定
14.将末端用锁针
固定在肩缝上
四、胃管最终固定图。
浅谈昏迷病人置胃管的技巧留置胃管术是基础护理中最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虽然大部分护士都熟练掌握了操作方法,但在临床工作中,尤其是昏迷病人,出现置管困难,置管异常的现象屡见不鲜,常规的胃管置入方法已显不足,我科在昏迷病人留置胃管术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在临床工作中探索出几种置管方法,操作简单,成功率100%。
2011年1月-2014年12月,对30例昏迷患者实施置管护理,无1例并发症,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深昏迷患者置胃管操作技巧1.1双枕垫头快速插管法[1]对深昏迷患者置胃管常采用,患者取平卧位,用两枕垫于患者头下,使其下颌尽量贴近胸骨柄。
常规法置入胃管至鼻腔下后,双手交替快速插管,使管端沿食管后壁滑行至胃内,脑干损伤患者禁用。
1.2左侧卧位插管法对于昏迷脑出血急性期,颈项强直头部不宜搬动患者常采用,左侧卧位使纵膈下垂,牵拉食管避开了气管的直接压力,使食管处于相对松弛状态,有利于昏迷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的流出。
如患者昏迷伴延髓麻痹舌后坠,痰多,呼吸道不畅时,插入12~14cm感阻力时,利用口咽通气道的作用,配合助手用舌钳将舌头拉出,迅速插管。
胃管插完后,应仔细检查舌尖上下和牙龈、牙齿有无破损。
1.3可视喉镜下插管法应于上述方法失败后,在麻醉师使用喉镜直视下配合导丝插入难置性胃管。
操作者站在床头,戴无菌手套,润滑胃管,气管导管前端,左手将患者的鼻翼轻轻向后推,暴露一侧鼻孔,右手从鼻腔插入7号气管导管到达会厌,再从气管导管插入胃管,此时胃管可能到达会厌两侧梨状窝处,操作者左手固定气管导管及胃管,右手持可视喉镜从患者右侧第二磨牙处进入咽喉部,调整可视喉镜的角度以便充分显示会厌部的情况,有助手固定可视喉镜。
操作者可视喉镜的显示情况,再用右手持气管钳在鼻咽部钳住胃管先上提拉再向下送,在会厌下咽后壁顺利送到食道后,继续用右手将胃管螺旋向下插入胃内,送管到达标记的长度,退出气管导管,常规检查后将胶布两端贴在鼻尖鼻翼和同侧面颊部,使胃管固定牢固,连接鼻饲管。
徒手置入螺旋形鼻肠管在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267-02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是外科危重急腹症之一,是一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由于长期禁食,以及疾病本身的高分解、高代谢状态,营养支持成二为患者顺利渡过sap急性期,维持机体重要脏器结构和功能,改善机体状况的重要手段。
肠内营养(en)可有助于保持肠黏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减少细菌移位,减少胰腺坏死组织继发感染的机会,同时还可以减少患者痛苦和减轻经济负担[1],适时实施en对sap治疗和康复有重要作用[2]。
而螺旋形鼻肠管被广泛地应用于sap的肠内营养治疗中,目前内镜引导下置管是临床最常用的方法,其置管成功率100%,但是患者容易出现恶心、呕吐,且有抗拒反应和退镜后咽喉部疼痛,所需费用也较多,我科自2008年9月—2011年8月采用徒手无导向下置入螺旋胃管21例,成功率85.7%,现将置管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1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5例,年龄42—67岁,平均52岁,经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胰液分泌、抗感染、维持内环境平衡、防治脏器功能衰竭、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后,待腹痛、腹胀症状减轻或缓解,肠鸣音恢复,血淀粉酶降至正常后给予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
1.2材料特点选用具有特殊的螺旋记忆性能的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其远端可自行恢复螺旋状,在胃内鼻肠管在胃蠕动作用下,自行通过幽门进人十二指肠和空肠。
1.3方法帮助患者抬高床头30°并行右侧倾斜位,清洁患者鼻腔,测定鼻肠管插人长度(取鼻尖至耳垂再胸骨剑突的距离,再加40-45 cm),分别标记60cm、100cm刻度在鼻肠管上的位置,向鼻肠管腔内注人约20 ml生理盐水以激活引导钢丝表面润滑剂,将引导钢丝完全插人鼻肠管内,使螺旋型的鼻肠管头部伸直,鼻肠管头部蘸少许生理盐水,激活其上润滑剂,然后将管道从鼻腔缓慢插入,插至咽喉部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便于管道顺利进人食道,当插入60-65cm至幽门时会感到有阻力,可减慢置管速度,边旋转边继续置入30-40cm插至标记长度,然后撤出引导钢丝,固定与鼻翼及耳垂下方,行x线摄片,证实鼻肠管前端到达空肠上段后方可行肠内营养。
南充市中心医院鼻肠(胃)管固定规范【要求】牢固美观舒适清洁通畅【固定方法】1、分叉交织法取抗过敏透气弹性胶布,按胶布背面刻度剪出7cm×3cm胶布1块,延纵向正中剪开至4cm处,修边角至美观。
鼻胃(肠)管留置成功后,擦净鼻部分泌物,用未剪开的3cm(此长度可根据患者鼻的情况而定)的胶布纵向固定于整个鼻部,剪开的一条沿胃管在鼻孔处顺时针螺旋形缠绕数圈,将导管稍向鼻内插入0.5cm,目的使得导管和鼻子之间插入些胶布,减少导管对鼻子的刺激,再将另一条逆时针螺旋形缠绕。
1.碟翼法选择一条长15cm的宽胶布,将胶布从中间剪开10cm,将未剪开的一端贴于鼻头上,将剪开的部分缠绕在鼻饲管上。
将鼻饲管外露部分用皮肤膜或宽胶布贴于病人的脸颊上。
3. 吊线法选择10×1.5cm的宽胶布,缠绕胃管2圈后固定于鼻部,取1长约10cm的装订线将胃管出鼻孔处系死扣,注意勿过紧过松,双线捻成1股后向上固定于额头,用3×4宽胶布固定。
(图5)4. 固定带法用专用固定带或自制固定带将鼻胃管粘贴于固定带上,再将固定带固定于脑后。
(如图6、7所示)5. 挂耳法 选择一条长15cm 的宽胶布,将胶布从中间剪开10cm ,将未剪开的一端贴于鼻头上,将剪开的部分缠绕在鼻饲管上。
将鼻饲管外露部分用线绳挂于病人的耳朵上。
(见图8、9)空肠造口管的固定螺旋法取抗过敏透气弹性胶布,按胶布背面刻度剪出14cm×5cm胶布1块,延纵向正中剪开三条至7cm处,中间一条宽1cm,边上两条分别为宽2cm,修边至美观(见图10)。
空肠造口管首先用缝线固定于周围皮肤,在造口管处覆盖2cm×2cm开口无菌纱布,消毒并擦净周围皮肤,用未剪开的7cm端胶布粘贴于导管上方皮肤,将剪开的正中一条1cm宽胶布缠绕于造口管上数周至牢固,胶布末端内折稍许,两边的两条并排贴于导管下方的皮肤上(如图11所示)。
隔日消毒导管口并更换胶布。
留置螺旋胃管患者的健康指导何谓螺旋胃管?螺旋胃管是一种不透X光的聚氨酯管,在X光下可见,正常状态下长约145Cnb直径为O.18~0.20cm,头端为圆球状,并有两个侧孔,内有柔韧性好的金属导丝,导线可钝性盘绕。
当导丝完全进入管内时,整根管道呈直线,螺旋状态消失。
当抽出导丝时,导管前端10~20cm 长呈自然螺旋状。
螺旋胃管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螺旋胃管是由导丝支撑管腔,螺旋胃管经鼻腔置入胃内后,即可抽出导丝。
螺旋胃管依靠胃肠的蠕动通过幽门,正常的情况下8~12h 即可到达空肠上段;胃肠蠕动能力差者也可在内窥镜的帮助下通过幽门。
螺旋胃管的特点就是依靠导管头端小球及二层螺旋产生的重力,在胃肠的蠕动作用下,借助幽门的顺应性,随着胃肠蠕动通过十二指肠进入空肠上段。
医护人员可经螺旋胃管向肠道提供营养物质,有助于促进肠道运动,维护肠道完整性,减少细菌的移位,降低能量的消耗与高代谢水平。
哪些人需要留置螺旋胃管?美国胃肠病协会认为,预计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时间少于30天,或由于本身或治疗的要求,可放置螺旋胃管。
另外,烧伤患者,某些胃肠道疾病及接受放化疗的患者,由全胃肠外营养过渡至肠外加肠内混合营养、由肠内营养过渡至经口进食者,因精神障碍所致的进食不足或因口咽、食管疾病而不能经口进食者,均可留置螺旋胃管。
哪些人不适合留置螺旋胃管?胃肠道功能衰竭、肠梗阻、急腹症、消化道活动性出血者不适合留置螺旋胃管。
留置螺旋胃管前需做哪些准备?留置螺旋胃管前患者应禁食有渣食物6h以上,防止食物残渣堵塞管壁前端侧孔。
医护人员指导患者练习吞咽动作,告知留置螺旋胃管的目的、操作方法及留置螺旋胃管后的注意事项。
螺旋胃管是如何留置的?螺旋胃管是依靠导管开口端小球及二层螺旋产生的重力,在胃肠的蠕动作用下,借助幽门的顺应性,随着胃肠蠕动通过十二指肠进入空肠上段。
置管后应记录初始留置刻度,每2h巡视并观察管道下降情况,指导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管道需要8h左右才可以随着胃的蠕动进入小肠,此时才可妥善固定。
基本概念:
螺旋型鼻肠管是一种不透X光的聚氨脂管,X光下可见,长度145CM.在盲插过程中,鼻肠管通过引导钢丝被伸直,置入胃中后取出导丝,在8至12小时以内,鼻肠管在胃肠动力正常的情况下自行通过幽门,也可在内窥镜的帮助下通过幽门.肠管肠内营养直
接向鼻肠管提供营养物质,有助于促进肠道运动,维护肠道完整性,减少细菌的移位,
降低能量的消耗与高代谢水平
X线下放置螺旋胃管
肠内营养在胃肠手术中的重要性,营养的重要性早为人们所熟知,对营养支持的要求也不在停留在维持集体的氮平衡,保持病人的瘦体物质(lean body mass),而是要维持细胞的代谢,保持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进而调控免疫,内分泌等功能与修复组织,促使病人康复.临床营养支持已参与或成为一种主要治疗方法,有些还具有药理学作用,有学者称之为药理营养学.临床的应用已显示了它的效果,不但是肠瘘、短肠综合症、肠道炎性疾病等的重要治疗措施,也是重症胰腺炎、器官移植、肿瘤及重危病人不可少的治疗措施。
肠内营养营养途径的建立,鼻胃管,鼻空肠管,胃造口,空肠造口。
美国胃肠协会认为,估计要实施EN<30天的,由于本身或治疗的要求,可放置鼻空肠管。
而需长期肠内营养支持的,>30天的,需作胃、空肠造口。
常规的放置方法:
1.卧位:患者取半坐位或半卧位。
2.测长度:测定鼻肠管插人长度(取胸骨剑突至鼻尖至耳垂的距离,再加10'一15 cm),标记好该长度在鼻肠管上的位置。
3.润滑:向鼻肠管腔内注人约20 ml生理盐水以激活引导钢丝表面润滑剂(Hydromer专利),将引导钢丝插人鼻肠管内,使螺旋型的鼻肠管头部伸直,鼻肠管头部蘸少许生理盐水,激活其上润滑剂。
4.插管:将管道从鼻腔缓慢插入,插至咽喉部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便于管道顺利进人食道,插至标记长度时用空针抽吸出胃液后,向管道内注人10 ml生理盐水,然后小L"撤出引导钢丝,于鼻腔外管道30 cm处用胶布固定于耳垂下方,使管道保持自然弯曲、松弛状态。
由于材料具有特殊的螺旋记忆性能(Folcare Beng Mark专利),其远端可自行恢复螺旋状,在胃内8-12 h后,鼻肠管在胃蠕动作用下,自行通过幽门进人十二指肠和空肠。
插管24 h后行X线摄片,以证实鼻肠管前端到达空肠上段。
5.固定:用胶布将其固定于鼻孔下方,防止滑脱。
由于重症SAP,胃癌患者通常存在胃肠麻痹,所以许多情况螺旋胃管无法自行到达空肠.故X线下放置螺旋胃管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研究发现:
其优点为:
1 此法操作得当可迅速的建立肠内营养通道
2 解决了胃肠动力差的患者,螺旋胃管无法自行到达空肠的问题。
3 创伤及患者的痛苦明显小于胃镜下放置鼻肠管
缺点:
1 成功率较胃镜下鼻肠管放置术低
2 操作时程较胃镜下置管长,且需在放射科进行,不适于危重病人。
注意事项:
1操作过程中,患者可出现恶心甚至呕吐情况,需防止勿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