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中医
- 格式:ppt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68
第五单元脾系病证细目一鹅口疮发病特点鹅口疮是以口腔、舌上蔓生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
因其状如鹅口,故称鹅口疮;因其色白如雪片,故又名“雪口”。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多见于初生儿,以及久病体虚婴幼儿。
病因病机由胎热内蕴,口腔不洁,感受秽毒之邪所致。
其主要病变在心脾。
因舌为心之苗,口为脾之窍,脾脉络于舌,若感受秽毒之邪,循经上炎,则发为口舌白屑之症。
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多见于新生儿,久病体弱者,或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患者。
舌上、颊内、牙龈或上颚散布白屑,可融合成片。
重者可向咽喉处蔓延,影响吸奶与呼吸,偶可累及食管、肠道、气管等。
取白屑少许涂片,加10%氢氧化钠液,置于显微镜下,可见白色念珠菌芽孢及菌丝。
辨证论治辨证要点本病重在辨别实证、虚证。
实证一般病程短,口腔白屑堆积,周围红,疼痛哭闹,尿赤便秘;虚证多病程较长,口腔白屑较少,周围不红,疼痛不著,大便稀溏,食欲不振,或形体瘦弱等。
治疗原则本病属邪火上炎,治当清火。
实火——清泄心脾积热;虚火——滋肾养阴降火。
病在口腔局部,除内服药外,当配合外治法治疗。
分证论治心脾积热证证候:口腔满布白屑,周围黏膜红赤较甚,面赤,唇红,或伴发热、烦躁、多啼,口干或渴,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薄白,脉滑或指纹青紫。
治法:清心泻脾。
代表方剂:清热泻脾散。
虚火上浮证证候:口腔内白屑散在,周围红晕不著,形体瘦弱,颧红,手足心热,口干不渴,舌红,苔少,脉细或指纹紫。
治法:滋阴降火。
代表方剂:知柏地黄丸。
西医治疗2%碳酸氢钠溶液于哺乳前后清洗口腔,制霉菌素甘油涂患处,1日3~4次。
预防与调护孕妇注意个人卫生,患阴道霉菌病者要及时治愈。
注意口腔清洁,婴儿奶具要消毒。
注意小儿营养,积极治疗原发病。
长期用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者,尽可能暂停使用。
注意观察口腔黏膜白屑变化,如发现患儿吞咽或呼吸闲难,应立即处理。
历年考点治疗鹅口疮心脾积热证,应首选A.凉膈散B.泻黄散C.清热泻脾散D.泻心导赤散E.知柏地黄丸『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心脾积热证证候:口腔满布白屑,周围黏膜红赤较甚,面赤,唇红,或伴发热、烦躁、多啼,口干或渴,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薄白,脉滑或指纹青紫。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鹅口疮200例临床分析摘要:介绍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鹅口疮的实例,临床观察表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鹅口疮,疗效较好,不易复发。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鹅口疮病例分析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197【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217-02中西医结合治疗鹅口疮,临床已获良好效果。
本研究自2011年~2012年积累一组婴幼儿难治性鹅口疮病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今将追踪随访的疗效报告分析如下。
1 资料来源1.1 一般情况。
200例患儿,男性110例,女性90例,年龄0个月-3岁。
经西医治疗后反复发作。
1.2 本组病例诊断标准:1.2.1 发病年龄多在3岁以下,不少患儿多次反复发作。
1.2.2 哭闹增多、吃奶减少为主要症状,部分患儿无明显症状。
1.2.3 体征:口腔黏膜可见白色附着物,不易拭去。
1.2.4 一般经西医治疗后反复出现。
1.3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鹅口疮方案。
1.3.1 剂量和疗程。
第一组用100万单位制霉素洗涂口腔,4次/d,连用7天为一周期。
第二组用自拟中药方(儿茶1克、灯芯草1克、茯苓、淮山、白术、过江龙各5克,每日一剂,浓煎代茶频饮,14d为1个疗程。
第三组制霉素治疗7天后在加自拟中药方治疗(剂量根据情况调整)共治疗21d为1疗程。
治疗后运用观察口腔白色附着物的消退、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血常规,血小板,肾功能,肝功能,免疫五项的变化)变化等方面变化来观察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和人体的免疫能力。
1.3.2 疗效观察。
良好:追踪随访半年,患儿未再复发(32例);有效:追踪随访半年,复发一次,同方案又治疗一疗程后未再复发(156例);无效:追踪随访半年,仍反复发作,同方案又治疗一疗程后后依然反复发作(12例)。
1.3.3 服药期间副反应。
尚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2 讨论与分析2.1 病因分析。
中医执业助理冲刺金题中医儿科学第五章:脾系病证一、鹅口疮1.治疗鹅口疮心脾积热证ꎬ应首选的方剂是A.导赤散B.泻黄散C.泻心汤D.清胃散E.清热泻脾散2.治疗鹅口疮虚火上浮证ꎬ应首选的方剂是A.益黄散B.知柏地黄丸C.六味地黄丸D.沙参麦冬汤E.养胃增液汤3.鹅口疮好发于A.新生儿B.婴儿C.学龄前儿童D.学龄儿童E.青春期儿童4.患儿ꎬ10天ꎮ啼哭不安ꎬ不欲吮乳ꎬ口舌满布白屑ꎬ唇舌俱红ꎬ小便短赤ꎮ治疗应首选A.导赤散B.泻黄散C.竹叶石膏汤D.知柏地黄丸E.清热泻脾散5.患儿ꎬ6个月ꎮ泄泻10多天ꎬ经用抗生素治疗ꎬ泄泻已止ꎬ但口舌出现散在白屑ꎬ红晕不著ꎬ口干不渴ꎬ手足心热ꎬ舌红苔少ꎮ治疗应首选A.导赤散B.泻黄散C.竹叶石膏汤D.知柏地黄丸E.清热泻脾散(6~7题共用备选答案)A.口舌白屑满布B.口舌白屑散在C.舌如草莓D.舌起芒刺E.恶寒发热6.鹅口疮心脾积热证证见7.鹅口疮虚火上浮证证见二、口疮1.治疗口疮风热乘脾证ꎬ应首选的方剂是A.导赤散B.泻黄散C.清胃散D.凉膈散E.银翘散2.治疗口疮心火上炎证ꎬ应首选的方剂是A.导赤散B.凉膈散C.泻心汤D.泻心导赤散E.黄连解毒汤3.治疗口疮虚火上浮证ꎬ应首选的方剂是A.六味地黄丸加吴茱萸B.六味地黄丸加肉桂C.知柏地黄丸加附子D.右归丸E.大补阴丸4.患儿ꎬ2岁ꎮ起病1天ꎬ发热ꎬ口颊、齿龈见多个溃疡点ꎬ周围焮红ꎬ口臭流涎ꎬ舌红ꎬ苔黄ꎮ其证候是A.心火上炎B.风热乘脾C.心脾积热D.虚火上浮E.肝胆湿热5.患儿ꎬ4岁ꎮ昨天外出游玩ꎬ今天舌边尖溃烂ꎬ色赤疼痛ꎬ饮食困难ꎬ心烦不安ꎬ口干欲饮ꎬ小便短赤ꎬ舌尖红ꎬ苔薄黄ꎮ其治法是A.疏风散火ꎬ清热解毒B.滋阴降火ꎬ引火归元C.清心凉血ꎬ泻火解毒D.疏风解表ꎬ泻火解毒E.消食导滞ꎬ清热解毒6.患儿ꎬ3岁ꎮ形体消瘦ꎬ冲疲颧红ꎬ口舌溃疡ꎬ反复发作ꎬ周围不红ꎬ疼痛不甚ꎬ口干不渴ꎬ舌红ꎬ苔少ꎮ治疗应首选A.沙参麦冬汤B.养胃增液汤C.益黄散D.六味地黄丸加肉桂E.知柏地黄丸加附子(7~8题共用备选答案)A.疏风散火ꎬ清热解毒B.消食导滞ꎬ清热解毒C.清心凉血ꎬ泻火解毒D.疏风解表ꎬ泻火解毒E.滋阴降火ꎬ引火归元7.口疮虚火上浮证的治法是8.口疮风热乘脾证的治法是三、泄泻1.小儿泄泻的病因很多ꎬ其中最重要的是A.风B.寒C.热D.湿E.食2.泄泻的病变脏腑主要是A.肝ꎬ胆B.心ꎬ小肠C.脾ꎬ胃D.肺ꎬ大肠E.肾ꎬ膀胱3.泄泻的基本治疗原则是A.清肠化湿B.消食化积C.祛风散寒D.运脾化湿E.健脾化湿4.患儿ꎬ7个月ꎮ病起1天ꎬ发热ꎬ泄泻9次ꎬ大便稀薄如水ꎬ泻下急迫ꎬ恶心呕吐ꎬ阵阵啼哭ꎬ小便短黄ꎮ治疗应首选A.保和丸B.平胃散C.参苓白术散D.藿香正气散E.葛根黄芩黄连汤5.患儿ꎬ6个月ꎮ今晨起啼哭不安ꎬ阵阵捧腹啼叫ꎬ已解清稀大便3次ꎬ便多泡沫ꎬ臭气轻ꎬ可闻肠鸣ꎬ指纹淡红ꎮ其证候是A.湿热泻B.风寒泻C.伤食泻D.脾虚泻E.脾肾阳虚泻6.患儿ꎬ2岁ꎮ昨晚吃鸡腿3只ꎬ夜间阵阵哭闹ꎬ呕吐2次ꎬ至今晨大便3次ꎬ便稀薄ꎬ便后哭闹减轻ꎬ不思进食ꎬ舌苔垢腻ꎮ其治法是A.消食化滞B.清肠化湿C.祛风散寒D.健脾益气E.温补脾肾7.患儿ꎬ11个月ꎮ泄泻2周ꎬ起病时每日泻十多次ꎬ经治疗大减ꎬ但近日仍日行3~4次ꎬ大便稀溏色淡ꎬ每于食后作泻ꎬ神疲倦怠ꎬ舌质淡ꎬ苔薄白ꎮ其病机是A.风寒伤脾B.湿热蕴肠C.食伤脾胃D.脾气虚弱E.脾肾阳虚(8~9题共用备选答案)A.大便稀薄ꎬ夹有残渣ꎬ泻后痛减B.便下急迫ꎬ便色黄褐ꎬ气味秽臭C.大便稀溏ꎬ色淡不臭ꎬ食后易泻D.大便清稀ꎬ完谷不化ꎬ澄澈清冷E.便稀多沫ꎬ臭气不重ꎬ肠鸣腹痛8.伤食泻证见9.脾肾阳虚泻证见四、厌食1.除脾胃外ꎬ还可引起厌食病变的脏腑是A.心B.肝C.胆D.肾E.肺2.厌食的主要病机是A.脾胃虚弱ꎬ纳化无权B.脾失健运ꎬ乳食不化C.暑湿内伤ꎬ脾为湿困D.脾胃不和ꎬ纳化失职E.肝郁气滞ꎬ乘脾犯胃3.厌食的基本治疗法则是A.消食导滞B.运脾开胃C.健脾助运D.理气醒脾E.养胃育阴4.治疗厌食脾失健运证ꎬ应首选的方剂是A.不换金正气散B.保和丸C.健脾丸D.异功散E.平胃散5.治疗厌食脾胃气虚证ꎬ应首选的方剂是A.保和丸B.异功散C.四君子汤D.补中益气汤E.参苓白术散6.患儿ꎬ2岁ꎮ体重11kgꎬ自入秋以来食欲不振ꎬ食而不化ꎬ面色少华ꎬ倦怠乏力ꎬ大便偏稀ꎬ夹有不消化食物ꎮ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A.厌食B.积滞C.疳证D.疰夏E.泄泻7.患儿ꎬ4岁ꎮ素喜煎炸食物ꎬ近两月来不思进食ꎬ食少饮多ꎬ皮肤欠润ꎬ大便干结ꎬ舌质红ꎬ苔花剥ꎮ治疗应首选A.增液汤B.养胃增液汤C.沙参麦冬汤D.养阴清肺汤E.增液承气汤8.患儿ꎬ3岁ꎮ体重13kgꎬ自入幼儿园2个月来ꎬ食欲不振ꎬ面色少华ꎬ偶尔多食后则脘腹饱胀ꎬ恶心ꎬ精神尚可ꎬ二便调ꎬ舌苔薄腻ꎮ其治法是A.消食导滞ꎬ理气行滞B.健脾益气ꎬ开胃助运C.滋脾养胃ꎬ佐以助运D.疏肝开郁ꎬ理气助运E.调和脾胃ꎬ运脾开胃9.患儿ꎬ5岁ꎮ3个月前曾患肺炎ꎬ病愈后一直不思进食ꎬ食而不化ꎬ大便稀薄ꎬ夹有不消化食物ꎬ形体较瘦ꎬ乏力肢倦ꎬ舌质淡ꎬ苔薄白ꎮ治疗应首选A.肥儿丸B.枳术丸C.异功散D.保和丸E.四君子汤(10~11题共用备选答案)A.厌恶进食ꎬ多食饱胀ꎬ精神尚可B.不欲饮食ꎬ脘腹胀满ꎬ烦躁多啼C.不思进食ꎬ食而不化ꎬ形瘦肢倦D.不思进食ꎬ食少饮多ꎬ便干烦躁E.食欲不振ꎬ大便稀溏ꎬ完谷不化10.厌食脾胃气虚证证见11.厌食脾胃阴虚证证见五、积滞1.积滞的病变脏腑主要是A.胃、小肠B.胃、大肠C.脾、小肠D.脾、大肠E.脾、胃2.治疗积滞乳食内积证ꎬ应首选的方剂是A.健脾丸B.七味白术散C.枳实导滞丸D.肥儿丸或疳积散E.消乳丸或保和丸3.治疗积滞脾虚夹积证ꎬ应首选的方剂是A.肥儿丸B.健脾丸C.保和丸D.疳积散E.资生健脾丸4.患儿ꎬ8个月ꎮ因一次食入2个鸡蛋ꎬ并饮用一大杯牛奶而致呕吐ꎬ不思进食ꎬ腹胀ꎬ啼哭不安ꎬ大便酸臭ꎬ舌苔厚腻ꎮ其诊断是A.厌食B.积滞C.呕吐D.疳积E.腹痛5.患儿ꎬ2岁ꎮ平素喜进肉食ꎬ5天前因过食虾仁而出现腹胀嗳气ꎬ食欲减退ꎬ口臭ꎬ大便3日未行ꎬ舌质红ꎬ苔黄厚腻ꎮ其治法是A.消食导滞B.健脾化积C.清热和胃D.运脾开胃E.理气和中6.患儿ꎬ2岁4个月ꎮ平素形体消瘦ꎬ萎黄ꎬ乏力食少ꎬ近日过食甜点后ꎬ进食更少ꎬ且稍食则饱胀ꎬ腹满喜按ꎬ大便溏、酸臭ꎬ夹有不消化食物ꎬ舌淡红ꎬ苔白腻ꎬ指纹淡滞ꎮ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保和丸B.消乳丸C.健脾丸D.八珍汤E.肥儿丸(7~8题共用备选答案)A.面色少华ꎬ精神尚好B.脘腹胀满ꎬ舌苔厚腻C.形体消瘦ꎬ精神萎靡D.腹痛拒按ꎬ嗳气泛酸E.神疲肢倦ꎬ大便不调7.积滞的主要症状有不思乳食ꎬ伴见8.疳证的主要症状有不思乳食ꎬ伴见六、疳证1.口疳的病位是A.心脾B.肝脾C.脾胃D.脾肾E.心肝2.疳气的发病机制是A.脾胃虚损ꎬ积滞内停B.脾胃失和ꎬ纳化失健C.脾胃虚衰ꎬ津液消亡D.脾胃阴虚ꎬ津液内耗E.肝气郁结ꎬ脾气虚弱3.干疳的主要治法是A.养血柔肝B.补益气血C.滋阴生津D.健脾温阳E.调脾健运4.疳肿胀的病位是A.脾肾B.肝脾C.心脾D.脾肺E.脾胃5.患儿ꎬ1岁6个月ꎮ体重9kgꎬ纳呆ꎬ面色少华ꎬ性急易怒ꎬ大便干稀不调ꎬ舌质淡ꎬ苔薄微腻ꎬ指纹淡ꎮ其诊断是A.厌食B.疳气C.疳积D.干疳E.积滞6.患儿ꎬ10个月ꎮ于出生4个月添加辅食时出现泄泻ꎬ纳差ꎬ形体日渐消瘦ꎬ面色萎黄ꎬ毛发稀疏发黄ꎬ烦躁哭闹ꎬ夜眠不安ꎬ腹大如鼓ꎬ喜揉眉挖鼻ꎬ吮指磨牙ꎬ舌质淡ꎬ苔腻ꎬ指纹紫滞ꎮ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肥儿丸B.八珍汤C.六君子汤D.四君子汤E.资生健脾丸7.患儿ꎬ1岁ꎮ体重7.2kgꎬ面色无华ꎬ精神萎靡不振ꎬ不思饮食ꎬ腹膨如鼓ꎬ一身浮肿ꎬ双踝肿甚ꎬ按之凹陷ꎬ舌质淡ꎬ苔薄白ꎬ指纹淡ꎮ其治法是A.补益气血ꎬ佐以运脾B.养血柔肝ꎬ活血化瘀C.滋阴生津ꎬ养血安神D.健脾温阳ꎬ利水消肿E.调脾健运ꎬ开胃进食8.患儿ꎬ1岁9个月ꎮ极度消瘦ꎬ貌似老人ꎬ毛发干枯ꎬ面色白ꎬ精神萎靡ꎬ腹凹如舟ꎬ大便溏ꎬ舌质淡嫩ꎬ苔薄少ꎬ指纹淡ꎮ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肥儿丸B.八珍汤C.六君子汤D.六味地黄丸E.资生健脾丸(9~10题共用备选答案)A.脾胃失和ꎬ纳化失健B.脾胃虚损ꎬ积滞内停C.脾胃虚衰ꎬ津液消亡D.脾胃阴虚ꎬ精血不足E.脾胃阳虚ꎬ运化无力9.疳积的主要病机是10.干疳的主要病机是一、鹅口疮1.E2.B3.A4.E5.D6.A7.B5.【解析】辨证为鹅口疮之虚火上浮证ꎮ治法:滋阴降火ꎮ代表方剂:知柏地黄丸ꎮ二、口疮1.E2.D3.B4.B5.C6.D7.E8.A6.【解析】辨证为口疮之虚火上浮证ꎮ治法:滋阴降火ꎬ引火归原ꎮ方剂用六味地黄丸加肉桂ꎮ三、泄泻1.D2.C3.D4.E5.B6.A7.D8.A9.D4.【解析】辨证为湿热泻证ꎮ治法:清肠解热ꎬ化湿止泻ꎮ方剂:葛根黄芩黄连汤ꎮ6.【解析】辨证为伤食泻证ꎮ治法:运脾和胃ꎬ消食化滞ꎮ四、厌食1.B2.D3.B4.A5.B6.A7.B8.E9.C 10.C11.D7.【解析】辨证为厌食之脾胃阴虚证ꎮ治法:滋脾养胃ꎬ佐以助运ꎮ代表方剂:养胃增液汤ꎮ五、积滞1.E2.E3.B4.B5.A6.C7.B8.C2.【解析】乳食内积证治法:消乳化食ꎬ和中导滞ꎮ代表方剂:乳积者ꎬ选消乳丸ꎻ食积者ꎬ选保和丸ꎮ6.【解析】辨证为积滞之脾虚夹积证ꎮ治法:健脾助运ꎬ消食化滞ꎮ代表方剂:健脾丸ꎮ六、疳证1.A2.B3.B4.A5.B6.A7.D8.B9.B 10.C6.【解析】辨证为疳积证ꎮ治法:消积理脾ꎮ代表方剂:肥儿丸ꎮ。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考点:脾系病证第一节鹅口疮一、概念:以口腔及舌上满布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因其状如鹅口,故名“鹅口疮”。
又因其色白如雪而称“雪口”。
二、发病特点:多见于初生儿,小婴儿。
久病体虚婴幼儿,长期应用抗生素及激素患儿。
三、西医:白色念珠菌感染外治法1、冰硼散或青黛散+少量蜂蜜调和外涂3次/日,清热解毒去腐生肌。
(龙胆紫涂擦患处,每日 1—2次。
病变广泛者:制霉菌素局部涂抹 10 ~ 20 万 U/ml ,每日 2 ~ 3 次。
)2、吴茱萸15g,胡黄连6g,大黄6g,生南星3g,研末,一岁以内,每次3g,一岁以上增至5—10g,用醋调成糊状,晚上涂于患儿两足心,外加包扎,晨起除去。
第二节口疮概念:是指齿龈、舌体、两颊、上腭等处发生黄白色溃疡,疼痛流涎,或伴发热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的口腔疾患。
口疮发生于口唇两侧者,又称燕口疮; 满口糜烂,色红作痛者,又称口糜。
★风热乘脾证候:以口颊、上腭、齿龈、口角溃疡为主, +脾胃积热(甚则满口糜烂,周围焮红,疼痛拒食,口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表证(伙伴发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法:疏风散火,清热解毒。
方药:银翘散加减凉膈散外治法:冰硼散(口疮鹅口疮)吴朱萸(口疮鹅口疮)第三节呕吐证治分类1、伤食吐—呕吐酸臭,吐后觉舒。
2、胃热吐—食入即吐,吐物热臭。
3、虚寒吐—食后食久方吐,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吐物清冷。
4、肝气犯胃—呕吐酸苦,暖气频频。
5、虚火呕吐—呕吐反复,时作干呕。
第四节腹痛一、功能性腹痛的诊断:(再发性腹痛)(良性复发性腹痛)(1)腹痛突然发作,持续时间不长,能自行缓解。
(2)腹痛以脐周为主,疼痛可轻可重,但腹部无明显体征。
(3)无(全身症状):发热、呕吐、咳喘、尿急痛等。
(4)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每次发作时症状相似。
第五节小儿腹泻脱水的性质液体补液疗法1.口服补液:适应症:适用于中度以下脱水,呕吐不严重.轻度累计损失量:50—80ml/kg;:中度累计损失量: 80—100ml/kg;继续损失量根据实际补给.频频喂给,8—12小时服完.2.静脉补液适用于严重呕吐、腹泻、伴中、重度脱水原则: 三定(定量、定性、定速) 三先(先糖后盐、先浓后淡、先快后慢)两补(见尿补钾、见抽补钙)(1)定量:轻度90—120ml/kg 中度120—150ml/kg 重度150—180ml/kg(2)定性: 低渗性 2/3张等渗性 1/2张高渗性 1/3—1/5张(3)定速 : 总量1/2在头8—12h补完, 速度 8—12 ml/kg/ h;余量12—16h补完, 速度 5ml/kg /h;休克,首先扩容2:1液或1.4%NaCO3 10—20ml/kg于30—60分钟静脉注入.★1.湿热泻证候:起病急,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见少许粘液,腹痛时作,食欲不振,或伴呕恶,神疲乏力,或发热烦闹,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
小儿口疮的中医治疗小儿口疮,以齿龈、舌体、两颊、上颚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疼痛流涎,或伴发热为特征。
若满口糜烂,色红作痛者,称为口糜;溃疡只发生在口唇两侧,称为燕口疮。
本病可单独发生,也可伴发于其他疾病之中。
口疮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发病年龄以2~4岁为多见,预后良好。
若体质虚弱,则口疮可反复出现,迁延难愈。
病因病机病因:外感风热之邪;或饮食不节,蕴积生热;或禀赋不足,气阴两虚。
病位:心脾胃肾病理机制:因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舌本,胃经络齿龈,若风热乘脾,或心脾积热,或虚火上炎,均可熏蒸口舌而致口疮。
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有喂养不当、过食炙煿或外感发热的病史。
齿龈、舌体、两颊、上颚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点,大小不等,甚则满口糜腐,疼痛流涎,可伴发热或颌下淋巴结肿大、疼痛。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偏高或正常。
鉴别诊断鹅口疮:多发生于初生儿或体弱多病的婴幼儿。
口腔及舌上满布白屑,周围有红晕,其疼痛、流涎一般较轻。
手足口病:多见于4岁以下小儿,春夏季流行。
除口腔黏膜溃疡之外,伴手、足、臀部皮肤疱疹。
中医辨证要点本病以八纲辨证结合脏腑辨证。
口疮有实火与虚火之分,辨证根据起病、病程、溃疡溃烂程度,结合伴有症状区分虚实。
治疗原则实证治以清热解毒,泻心脾积热;虚证治以滋阴降火,引火归原。
并应配合口腔局部外治。
分证论治风热乘脾证证候:以口颊、上颚、齿龈、口角溃烂为主,甚则满口糜烂,周围黏膜焮红,疼痛拒食,烦躁不安,口臭,涎多,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伴发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紫。
治法:疏风散火,清热解毒。
代表方剂:银翘散。
中医儿科歌诀
中医儿科歌诀如下:
胎黄湿热茵陈治,寒湿理中用四逆。
咳嗽寒热湿痰分,金沸草散三拗温。
肺炎喘嗽热毒清,痰热虎苇阴虚沙。
哮喘冷哮苏葶方,热哮定喘汤最良。
鹅口疮心脾积热清,虚火上浮六味知。
口疮风热银翘散,虚火知柏地黄丸。
泄泻脾虚参苓术,脾肾阳虚附理中。
厌食不换金正气,异功养胃气阴充。
积滞乳食保和丸,脾虚夹积健脾安。
疳证疳气资生健,干疳八珍汤化裁。
营养缺铁脾弱香,心脾两虚归脾汤。
汗证肺卫不固玉,营卫失调黄芪桂。
多发性抽搐痰风定,阴虚风动大定风。
急惊风风热银翘散,气营两燔清瘟败。
急性肾小球肾炎麻黄连翘赤小豆,风水相搏越婢术。
以上歌诀概括了中医儿科常见病症及其对应的治疗方法。
请注意,这只是概要,实际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小儿口疮的中医治疗小儿口疮主要指的是小儿口腔内部黏膜、舌头、唇部等处出现了溃疡病变,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儿童口腔疾病,在任何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生,但2~4岁是此种疾病的高发年龄段。
这种疾病的严重性在于患儿会因为口疮存在的疼痛而拒绝进食,因此导致营养紊乱或其他相关疾病。
从多年临床治疗经验来看,不仅仅是西医能够起到小儿口疮的治疗作用,中医对于小儿口疮的治疗效果也是非常优异的,可以将中医治疗法作为临床小儿口疮治疗的又一发展路径。
1口疮患儿存在典型症状当小儿患有口疮之后,家长可以明显观察到孩子的口腔内部有黄白色的溃疡面,且溃疡面大小不均,甚至溃疡遍及口腔内各处。
如果是因外感导致的口疮,那么在病情初期可以见到口腔内有疱疹,疱疹破溃之后会伴发出现发热问题以及颌下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带孩子到医院去进行血象检查,可以从检查结果当中明显观察到白细胞总数以及中性粒细胞有增高迹象。
在病情判断过程中,还要注意与鹅口疮进行相互鉴别,鹅口疮大多出现于新生儿或者是体弱多病的婴幼儿群体,口腔黏膜存在白屑而不是明显的溃疡,周围存在红晕,疼痛感不是非常明显。
2从中医的角度治疗小儿口疮中成药是中医比较推荐的小儿口疮治疗药物,应该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冰硼散、锡类散、珠黄散散或者是西瓜霜喷剂等多种治疗药物。
将其应用于小儿口疮溃疡表面,短时间内即可起到显著治疗效果。
不少临床医师也会推荐家长在家中将野菊花、金银花、薄荷、连翘及板蓝根等药材联合用水煎沸,等其温度降至适宜温度范围之后,指导小儿含漱,每次至少要将混合煮沸汤剂含漱三分钟左右,每天可进行3~5次左右的含漱操作。
如果治疗过程中发现某些患儿的溃疡久治不愈,则可以取新鲜的鸡蛋,将其煮熟之后将蛋黄取出,用细弱的火将蛋黄油煎出,然后外敷在小儿口疮溃疡表面,应用证实能够起到不错的效果。
诊断为虚火上炎类患儿则可以应用茱萸粉敷于涌泉穴的方式进行治疗。
取5克的吴茱萸粉,然后加入适量的陈醋将其调成糊状,在临睡之前,将这一糊状药物敷在患儿两足的涌泉穴处,第二天早晨将药膏去除,即能够起到治疗效果。
『中医儿科学』中医辨证论治各证型首选代表方剂汇总儿科学是所有临床科目中最容易拿分的科目,为了帮助大家更好、更快、更有效的去记忆儿科学考试中的常考内容,医学教育网特此将各个系统疾病里中医辨证论治部分的各证型首选代表方剂以及西医治疗上首选的治疗药物进行了汇总。
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新生儿疾病1、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的中医辨证论治:(1)湿热熏蒸证——治法:清热利湿退黄;方药:茵陈蒿汤加味。
(2)寒湿阻滞证——治法:温中化湿退黄;方药:茵陈理中汤加味。
(3)瘀积发黄证——治法:化瘀消积退黄;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2、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硬肿症的中医辨证论治:新生儿硬肿症首先辨别虚与实。
阳虚者以益气温阳为主,寒实者以温经通络为主。
(1)寒凝血滞证——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
(2)阳气虚弱证——治法:益气温阳,通经活血;方药:参附汤加减。
二呼吸系统疾病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辨证论治:(1)主证风寒感冒——治法:辛温解表;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风热感冒——治法:辛凉解表;方药:银翘散加减。
暑邪感冒——治法:清暑解表;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
时邪感冒——治法:清热解毒;方药: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加减。
(2)兼证夹痰——治法:辛温解表,宣肺化痰;辛凉解表,清肺化痰;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风寒夹痰证加用三拗汤、二陈汤加减。
风热夹痰证加用桑菊饮加减。
夹滞——治法:解表兼以消食导滞;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保和丸加减。
夹惊——治法:解表兼以清热镇惊;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镇惊丸加减。
另服小儿回春丹或小儿金丹片。
2、小儿肺炎小儿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1)常证风寒闭肺证——治法:辛温宣肺,化痰止咳;方药:华盖散加减。
风热闭肺证——治法:辛凉宣肺,清热化痰;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热闭肺证——治法:清热涤痰,开肺定喘;方药: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鹅口疮怎样治疗?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鹅口疮的治疗方法,治疗鹅口疮
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鹅口疮应该吃什么药。
*鹅口疮怎么治疗?
*一、西医
由于弱碱环境不利于霉菌生长,故可用2%-5%的苏打水清
洗口腔。
其他方法如1%甘油或中药冰硼散涂口腔均有疗效。
或
是用每毫升含制霉菌素5~10万单位的液体涂局部,每天3次即可。
在使用任何药物前都要到医生处咨询。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鹅口疮怎么治疗,鹅口疮中西医
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鹅口疮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鹅口疮”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第1 页。
复方吴茱萸散贴敷涌泉穴治疗雪口病的疗效观察崔美莲;邓莲珍;陈小容【摘要】[目的]观察复方吴茱萸散贴敷涌泉穴治疗雪口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4例雪口病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
两组患儿治疗前均使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对照组患儿局部涂抹制霉菌鱼肝油混悬液,观察组采用复方吴茱萸散贴敷患儿涌泉穴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出现呕吐、腹泻、流涎、哭闹不安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结论]复方吴茱萸散贴敷涌泉穴治疗雪口病疗效确切、操作方便、小儿易配合、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compound evodia rutaecarpa powder sticking yongquan point in treatment of moniliasis white mouth.Methods:A total of 84 children with moniliasis white mouth were randomly divided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42 cases in each.The children of two groups used 2% sodium bicarbonate solution to rinse the mouth before treatment,then the children in control group smeared the cod liver oil nystatin suspension locally,while childre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mpound evodia rutaecarpa powder sticking yongquan pared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of children in both groups.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95.24%,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80.95% of control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incidencerate of vomiting,diarrhea, salivation,crying and other adverse reactions of children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Conclusion:The compound evodia rutaecarpa powder sticking yongquan point in treatment of moniliasis white mouth has the advantages of better curative effect,convenient operation,easy for children,high safety and better compliance.【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5(000)035【总页数】3页(P3555-3557)【关键词】涌泉穴;吴茱萸;雪口病;疗效【作者】崔美莲;邓莲珍;陈小容【作者单位】525000,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525000,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525000,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2雪口病又称鹅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口腔黏膜炎症,临床主要症状为患儿口腔两侧黏膜表面形成白色乳凝状的斑膜,好发于口腔不清洁、营养不良的婴儿[1,2]。
21年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鵝口疮的中医辨证论治我们为了提高各位考生的复习效率,搜集整理了“21年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鵝口疮的中医辨证论治”的知识点,详情如下:(一)概述1.概念鹅口疮是以口腔、舌上满布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
因其状如鹅口,故称鹅口疮;因其色白如雪片,故又名“雪口”。
2.发病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多见于新生儿,久病体弱者,或长期使用抗生素及激素的患者。
轻者治疗得当,预后良好;若体虚邪盛者,鹅口疮白屑蔓延,阻碍气道,也可影响呼吸,甚至危及生命。
(二)辨证论治1.心脾积热证主症:口腔满布白屑,周围焮红较甚,面赤唇红,或伴发热,烦躁多啼,口干或渴,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薄白,脉滑或指纹紫滞。
治法:清心泻脾。
方药:清热泻脾散加减。
常用黄连、栀子清心泻热,黄芩、石膏散脾经郁热,生地黄清热凉血,竹叶、灯心清热降火、导热下行,甘草调和诸药。
2.虚火上浮证主症:口腔内白屑散在,周围红晕不著,形体瘦弱,颧红,手足心热,口干不渴,舌红,荅少,脉细或指纹淡紫。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
常用知母、黄柏滋阴降火,熟地黄、山茱萸滋阴补肾,山药、茯苓健脾养阴,丹皮、泽泻泻肝肾之虚火。
(三)其他疗法1.外治疗法(1)生石膏2.5g,青黛1g,黄连1g,乳香1g,没药1g,冰片0.3g。
共研细末,瓶装贮存。
每次少许涂患处,每日4~5次。
用于心脾积热证。
(2)选用冰硼散,或青黛散,或珠黄散,每次适量,涂敷患处,每日3次。
用于心脾积热证。
(3)吴茱萸15g,胡黄连6g,大黄6g,生南星3g。
共研细末。
1岁以内每次用3g,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