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见脾胃系疾病---鹅口疮
- 格式:ppt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19
鹅口疮的治疗方法宝宝这种情况可能是鹅口疮引起的,需要去医院检查确诊。
鹅口疮为白色念珠状真菌感染所致。
这种真菌常寄生在正常皮肤、粘膜上,当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降低或口腔卫生较差时即可致病,也可因使用抗生素较久,抑制了其他细菌因而使真菌生长迅速而致病。
宝宝的鹅口疮在一般情况下,可使用2%~4%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漱口,使口腔成为碱性环境,阻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和繁殖,再涂制霉菌素液(制霉菌素50万单位加5毫升冷开水)。
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药物,如口服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
由于鹅口疮复发率很高,所以症状改善后仍需继续用药数日,以防复发。
另外,应注意宝宝的饮食卫生及饮食的营养,积极提高其自身抵抗力。
------------------------------------------------------------------------------- 用制霉素和开塞露,混合搅拌后涂在宝宝口腔,一天两到三次,药物治疗局部用药:鹅口疮比较容易治疗,可用制霉菌素研成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搽在创面上,每4小时用药一次,疗效显著。
鹅口疮又称雪口疮,属白色念珠菌感染,常发婴儿营养不良,身体衰弱者,可因此使婴儿拒食、哭闹。
取吴茱萸10克,研末,用食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儿双侧涌泉穴,外贴伤湿止痛膏,24小时后取下。
一般敷贴1次即有效。
用弱碱性溶液,如2%-5%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局部涂抹10-20万U /ml制霉菌素溶液,每日2-3次,严重病例需口服制霉菌家,每日5-10万U/kg。
分3-4次。
可给予微生态药物,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抑制真菌生长。
全身用药:症状严重的孩子也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药物,如制霉菌素或克霉唑等,进行综合治疗。
全身用药:症状严重的孩子也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药物,如制霉菌素或克霉唑等,进行综合治疗。
饮食卫生:保持餐具和食品的清洁,奶瓶、奶头、碗勺等专人专用,使用后用碱水清洗,煮沸消毒。
母乳喂养者每次喂奶前,母亲应先洗手,清洁乳头。
中西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五单元消化系统疾病[单选题]1.鹅口疮的主要病变部位为A.心、肝、脾B.心、脾、肾C.肝、脾、肾D.脾、胃、肺E.心、脾、(江南博哥)胃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鹅口疮的主要病变部位在心脾肾,因舌为心之苗,口为脾之窍,脾脉络于舌,少阴之脉通于舌,若感受秽毒之邪,循经上炎,则发为口舌白屑之症。
故此题的正确选项是B。
掌握“鹅口疮”知识点。
[单选题]2.鹅口疮的主要临床特征是A.口腔内满布红色溃疡B.咽喉部白色假膜C.齿龈满布白色疱疹D.口腔周围满布白色小红点E.口腔舌面满布灰白色乳凝块样白膜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鹅口疮临床特征主要为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块样白膜。
初起呈点状和小片状,微凸起,可逐渐融合成大片,白膜界线清楚,不易拭去。
掌握“鹅口疮”知识点。
[单选题]3.引起鹅口疮的病原是A.流感杆菌B.葡萄球菌C.白色念珠菌D.柯萨奇病毒E.链球菌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鹅口疮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多见于营养不良、慢性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
掌握“鹅口疮”知识点。
[单选题]4.治疗疱疹性口炎虚火上炎证的首选方为A.凉膈散B.六味地黄丸C.知柏地黄丸D.清热泻脾散E.泻心导赤散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疱疹性口炎之虚火上炎证。
证候:口腔溃疡较少,呈灰白色,周围色不红或微红,口臭不甚,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神疲颧红,口干不渴,舌红,苔少或花剥,脉细数,指纹淡紫。
治法:滋阴降火,引火归元。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肉桂。
掌握“疱疹性口炎”知识点。
[单选题]5.治疗疱疹性口炎心火上炎证的首选方为A.凉膈散B.六味地黄丸C.知柏地黄丸D.清热泻脾散E.泻心导赤散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疱疹性口炎之心火上炎证。
证候:舌尖、舌边溃烂,色赤疼痛,烦躁多啼,口干欲饮,小便短黄,舌尖红,苔薄黄,脉数,指纹紫。
治法:清心泻火,凉血解毒。
方药:泻心导赤散加减。
掌握“疱疹性口炎”知识点。
什么是鹅口疮?宝宝鹅口疮怎么办?*导读:什么是鹅口疮?宝宝鹅口疮怎么办?……*宝宝鹅口疮高发,如何捍卫宝宝健康刚出生的婴儿,因身体各器官的组织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外来致病性微生物的抵抗能力较为薄弱,所以,他们很容易受到形形色色各种病菌的侵害,导致发生各种感染。
其中鹅口疮是宝宝在免疫力低下时容易感染的常见疾病之一。
何为鹅口疮?又名雪口病,症状为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导致在口腔内粘膜表面形成斑片白膜,多数发病见于婴幼儿营养不良或身体虚弱时。
*鹅口疮的感染原因1.新生儿诞生,通过产道时接触到母亲感染霉菌的分泌物;2.母乳喂养是宝宝最天然的食物,但母亲奶头不清洁又或是宝宝的奶瓶奶嘴并未彻底消毒,也是感染的源头;3.6~7个月的婴幼儿开始长牙,由于牙床伴有轻微涨痛感,宝宝们爱咬东西,像手指或是玩具,此时若接触到有感染白色念珠菌的玩具、食物等,便易于将病菌带进口腔,造成感染;4.偶尔的幼儿园团体生活也会因交叉感染引起鹅口疮;5.抗生素的长期服用,不恰当地使用激素治疗,导致宝宝体内各菌群比例失调,影响身体免疫力,使得霉菌有机可乘,造成鹅口疮感染。
*如何预防鹅口疮1.准妈妈应保持阴道的清洁,若有霉菌感染,更要及时治疗,为宝宝能健康出生作好准备;2.哺乳期的妈妈应勤洗澡,保持内衣物的干净,且在喂乳前用温水清洁乳晕,另外妈妈应保持饮食清淡,为宝宝提供健康的母乳;3.家长应该经常性地带宝宝进行些户外活动,让宝宝呼吸多点新鲜空气,增强他们的抵抗力;4.无论何时,宝宝的用品都应该与其他人的分开处理,并定期进行消毒;5.若有必要使用抗生素或激素,请先咨询医生。
鹅口疮的治疗方法若婴幼儿不幸感染鹅口疮,不用惊慌失措,小编教你为宝宝进行治疗。
1.碱性环境下,绝大多数病菌难以生存,念珠菌也不例外。
可以用棉质的软布沾上浓度为2%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宝宝患上鹅口疮的口腔,每天四到五次。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需再加温开水洗口,宝宝会因为药物的苦味加大唾液的分泌,若宝宝自动吐出口水,更是个清洁口腔的好方法,记得用软毛巾为宝宝擦拭口水。
中医儿科学――脾系病证(1)第一节鹅口疮一、填空题1.鹅口疮以,为特征。
2.鹅口疮的治疗原则,实火证应治以,虚火证应治以。
二、选择题(一)A型题13.鹅口疮心脾积热证的首选方剂是()A.导赤散B.泻黄散C.泻心汤D.清胃散E.清热泻脾散4.鹅口疮虚火上浮证的首选方剂是()A.益黄散B.知柏地黄丸C.六味地黄丸D.沙参麦冬汤E.养胃增液汤5.鹅口疮病位在()A.心脾肾B.肝脾胃C.脾肝肾D.心肺肾(二)A型题26.患儿,20天。
啼哭不安,不欲吮乳,口舌满布白屑,唇舌俱红,小便短赤。
治疗应首选()A.导赤散B.泻黄散C.竹叶石膏汤D.知柏地黄丸E.清热泻脾散7.患儿,6个月。
泄泻10多天,经用抗生素治疗,泄泻已止,但口舌出现散在白屑,红晕不著,口干不渴,手足心热,舌红苔少。
治疗应首选()A.导赤散B.泻黄散C.竹叶石膏汤D.知柏地黄丸E.清热泻脾散型题(三)B1A.口舌白屑满布B.口舌白屑散在C.满口糜烂D.舌起芒刺E.齿龈红肿8.鹅口疮心脾积热证证见()9.鹅口疮虚火上浮证证见()A.清泻胃火B.清心泻脾C.清心泻热E.滋阴降火10.鹅口疮心脾积热证的治疗原则是()11.鹅口疮虚火上浮证的治疗原则是()(四)X型题12.鹅口疮多见于()A.初生儿B.早产儿C.婴幼儿D.久病体虚婴儿E.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者13.形成鹅口疮心脾积热证的原因有()A.胎热内蕴B.口腔不洁C.使用温药D.感染秽毒E.饮食不节三、改错题14.鹅口疮是口舌小疾,不会危及生命。
四、简答题15.试述鹅口疮的辨证要点。
五、问答题16.鹅口疮白屑与残留奶块如何鉴别?六、病案分析题17.患儿,1岁。
近3个月来反复感冒,时有发热、泄泻,5天前因发热、咳嗽又用抗生素及地塞米松治疗,现热退咳减,但患儿神疲颧红,手足心热,胃纳欠佳,口舌白屑散在,红晕不著,舌红,苔少。
试就本例患儿,作出中医病、证诊断,病机分析,提出治法、主方,开出处方。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①口腔、舌上满布白屑;②状如鹅口。
2013-7-17儿科廖若莎2
鹅 口 疮
儿科 廖若莎
2013-7-17儿科廖若莎9
授课内容
一、概述
二、中医病因病机
三、诊断
四、鉴别诊断
五、辨证施治
六、临证心得
2013-7-17儿科廖若莎10
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鹅口疮临床特征、诊断要点、治疗要点;熟悉病因病理;了解正常护理方法。
2013-7-17儿科廖若莎11
2013-7-17儿科廖若莎13
2013-7-17儿科廖若莎20
2.辅助检查:
取白屑涂片检测,可见霉
菌丝及念珠菌孢子。
2013-7-17儿科廖若莎21
3.穴位按压法 :双手指尖按压人中,双侧下关、颊车,按压时间为1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1~5次为1疗程。
2013-7-17儿科廖若莎30
六、临证心得
1.鹅口疮在新生儿多见,为餐具感染或乳母奶头不洁所致。
故本证防治,当积极宣传卫生观念,做好餐具消毒及乳母喂奶前消毒奶头。
2013-7-17儿科廖若莎34
2.本证西医
治疗,一般不能
使用抗生素或激
素,否则易致病
灶扩散,加重病
情。
2013-7-17儿科廖若莎35
3.患儿家长一般不要以硬物(如汤匙)刮口腔或舌面上白屑,否则易致出血,更易引起感染。
2013-7-17儿科廖若莎36
5.食疗配合外用疗效佳。
2013-7-17儿科廖若莎38
保证充足的睡眠!
2013-7-17儿科廖若莎42。
中医执业助理冲刺金题中医儿科学第五章:脾系病证一、鹅口疮1.治疗鹅口疮心脾积热证ꎬ应首选的方剂是A.导赤散B.泻黄散C.泻心汤D.清胃散E.清热泻脾散2.治疗鹅口疮虚火上浮证ꎬ应首选的方剂是A.益黄散B.知柏地黄丸C.六味地黄丸D.沙参麦冬汤E.养胃增液汤3.鹅口疮好发于A.新生儿B.婴儿C.学龄前儿童D.学龄儿童E.青春期儿童4.患儿ꎬ10天ꎮ啼哭不安ꎬ不欲吮乳ꎬ口舌满布白屑ꎬ唇舌俱红ꎬ小便短赤ꎮ治疗应首选A.导赤散B.泻黄散C.竹叶石膏汤D.知柏地黄丸E.清热泻脾散5.患儿ꎬ6个月ꎮ泄泻10多天ꎬ经用抗生素治疗ꎬ泄泻已止ꎬ但口舌出现散在白屑ꎬ红晕不著ꎬ口干不渴ꎬ手足心热ꎬ舌红苔少ꎮ治疗应首选A.导赤散B.泻黄散C.竹叶石膏汤D.知柏地黄丸E.清热泻脾散(6~7题共用备选答案)A.口舌白屑满布B.口舌白屑散在C.舌如草莓D.舌起芒刺E.恶寒发热6.鹅口疮心脾积热证证见7.鹅口疮虚火上浮证证见二、口疮1.治疗口疮风热乘脾证ꎬ应首选的方剂是A.导赤散B.泻黄散C.清胃散D.凉膈散E.银翘散2.治疗口疮心火上炎证ꎬ应首选的方剂是A.导赤散B.凉膈散C.泻心汤D.泻心导赤散E.黄连解毒汤3.治疗口疮虚火上浮证ꎬ应首选的方剂是A.六味地黄丸加吴茱萸B.六味地黄丸加肉桂C.知柏地黄丸加附子D.右归丸E.大补阴丸4.患儿ꎬ2岁ꎮ起病1天ꎬ发热ꎬ口颊、齿龈见多个溃疡点ꎬ周围焮红ꎬ口臭流涎ꎬ舌红ꎬ苔黄ꎮ其证候是A.心火上炎B.风热乘脾C.心脾积热D.虚火上浮E.肝胆湿热5.患儿ꎬ4岁ꎮ昨天外出游玩ꎬ今天舌边尖溃烂ꎬ色赤疼痛ꎬ饮食困难ꎬ心烦不安ꎬ口干欲饮ꎬ小便短赤ꎬ舌尖红ꎬ苔薄黄ꎮ其治法是A.疏风散火ꎬ清热解毒B.滋阴降火ꎬ引火归元C.清心凉血ꎬ泻火解毒D.疏风解表ꎬ泻火解毒E.消食导滞ꎬ清热解毒6.患儿ꎬ3岁ꎮ形体消瘦ꎬ冲疲颧红ꎬ口舌溃疡ꎬ反复发作ꎬ周围不红ꎬ疼痛不甚ꎬ口干不渴ꎬ舌红ꎬ苔少ꎮ治疗应首选A.沙参麦冬汤B.养胃增液汤C.益黄散D.六味地黄丸加肉桂E.知柏地黄丸加附子(7~8题共用备选答案)A.疏风散火ꎬ清热解毒B.消食导滞ꎬ清热解毒C.清心凉血ꎬ泻火解毒D.疏风解表ꎬ泻火解毒E.滋阴降火ꎬ引火归元7.口疮虚火上浮证的治法是8.口疮风热乘脾证的治法是三、泄泻1.小儿泄泻的病因很多ꎬ其中最重要的是A.风B.寒C.热D.湿E.食2.泄泻的病变脏腑主要是A.肝ꎬ胆B.心ꎬ小肠C.脾ꎬ胃D.肺ꎬ大肠E.肾ꎬ膀胱3.泄泻的基本治疗原则是A.清肠化湿B.消食化积C.祛风散寒D.运脾化湿E.健脾化湿4.患儿ꎬ7个月ꎮ病起1天ꎬ发热ꎬ泄泻9次ꎬ大便稀薄如水ꎬ泻下急迫ꎬ恶心呕吐ꎬ阵阵啼哭ꎬ小便短黄ꎮ治疗应首选A.保和丸B.平胃散C.参苓白术散D.藿香正气散E.葛根黄芩黄连汤5.患儿ꎬ6个月ꎮ今晨起啼哭不安ꎬ阵阵捧腹啼叫ꎬ已解清稀大便3次ꎬ便多泡沫ꎬ臭气轻ꎬ可闻肠鸣ꎬ指纹淡红ꎮ其证候是A.湿热泻B.风寒泻C.伤食泻D.脾虚泻E.脾肾阳虚泻6.患儿ꎬ2岁ꎮ昨晚吃鸡腿3只ꎬ夜间阵阵哭闹ꎬ呕吐2次ꎬ至今晨大便3次ꎬ便稀薄ꎬ便后哭闹减轻ꎬ不思进食ꎬ舌苔垢腻ꎮ其治法是A.消食化滞B.清肠化湿C.祛风散寒D.健脾益气E.温补脾肾7.患儿ꎬ11个月ꎮ泄泻2周ꎬ起病时每日泻十多次ꎬ经治疗大减ꎬ但近日仍日行3~4次ꎬ大便稀溏色淡ꎬ每于食后作泻ꎬ神疲倦怠ꎬ舌质淡ꎬ苔薄白ꎮ其病机是A.风寒伤脾B.湿热蕴肠C.食伤脾胃D.脾气虚弱E.脾肾阳虚(8~9题共用备选答案)A.大便稀薄ꎬ夹有残渣ꎬ泻后痛减B.便下急迫ꎬ便色黄褐ꎬ气味秽臭C.大便稀溏ꎬ色淡不臭ꎬ食后易泻D.大便清稀ꎬ完谷不化ꎬ澄澈清冷E.便稀多沫ꎬ臭气不重ꎬ肠鸣腹痛8.伤食泻证见9.脾肾阳虚泻证见四、厌食1.除脾胃外ꎬ还可引起厌食病变的脏腑是A.心B.肝C.胆D.肾E.肺2.厌食的主要病机是A.脾胃虚弱ꎬ纳化无权B.脾失健运ꎬ乳食不化C.暑湿内伤ꎬ脾为湿困D.脾胃不和ꎬ纳化失职E.肝郁气滞ꎬ乘脾犯胃3.厌食的基本治疗法则是A.消食导滞B.运脾开胃C.健脾助运D.理气醒脾E.养胃育阴4.治疗厌食脾失健运证ꎬ应首选的方剂是A.不换金正气散B.保和丸C.健脾丸D.异功散E.平胃散5.治疗厌食脾胃气虚证ꎬ应首选的方剂是A.保和丸B.异功散C.四君子汤D.补中益气汤E.参苓白术散6.患儿ꎬ2岁ꎮ体重11kgꎬ自入秋以来食欲不振ꎬ食而不化ꎬ面色少华ꎬ倦怠乏力ꎬ大便偏稀ꎬ夹有不消化食物ꎮ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A.厌食B.积滞C.疳证D.疰夏E.泄泻7.患儿ꎬ4岁ꎮ素喜煎炸食物ꎬ近两月来不思进食ꎬ食少饮多ꎬ皮肤欠润ꎬ大便干结ꎬ舌质红ꎬ苔花剥ꎮ治疗应首选A.增液汤B.养胃增液汤C.沙参麦冬汤D.养阴清肺汤E.增液承气汤8.患儿ꎬ3岁ꎮ体重13kgꎬ自入幼儿园2个月来ꎬ食欲不振ꎬ面色少华ꎬ偶尔多食后则脘腹饱胀ꎬ恶心ꎬ精神尚可ꎬ二便调ꎬ舌苔薄腻ꎮ其治法是A.消食导滞ꎬ理气行滞B.健脾益气ꎬ开胃助运C.滋脾养胃ꎬ佐以助运D.疏肝开郁ꎬ理气助运E.调和脾胃ꎬ运脾开胃9.患儿ꎬ5岁ꎮ3个月前曾患肺炎ꎬ病愈后一直不思进食ꎬ食而不化ꎬ大便稀薄ꎬ夹有不消化食物ꎬ形体较瘦ꎬ乏力肢倦ꎬ舌质淡ꎬ苔薄白ꎮ治疗应首选A.肥儿丸B.枳术丸C.异功散D.保和丸E.四君子汤(10~11题共用备选答案)A.厌恶进食ꎬ多食饱胀ꎬ精神尚可B.不欲饮食ꎬ脘腹胀满ꎬ烦躁多啼C.不思进食ꎬ食而不化ꎬ形瘦肢倦D.不思进食ꎬ食少饮多ꎬ便干烦躁E.食欲不振ꎬ大便稀溏ꎬ完谷不化10.厌食脾胃气虚证证见11.厌食脾胃阴虚证证见五、积滞1.积滞的病变脏腑主要是A.胃、小肠B.胃、大肠C.脾、小肠D.脾、大肠E.脾、胃2.治疗积滞乳食内积证ꎬ应首选的方剂是A.健脾丸B.七味白术散C.枳实导滞丸D.肥儿丸或疳积散E.消乳丸或保和丸3.治疗积滞脾虚夹积证ꎬ应首选的方剂是A.肥儿丸B.健脾丸C.保和丸D.疳积散E.资生健脾丸4.患儿ꎬ8个月ꎮ因一次食入2个鸡蛋ꎬ并饮用一大杯牛奶而致呕吐ꎬ不思进食ꎬ腹胀ꎬ啼哭不安ꎬ大便酸臭ꎬ舌苔厚腻ꎮ其诊断是A.厌食B.积滞C.呕吐D.疳积E.腹痛5.患儿ꎬ2岁ꎮ平素喜进肉食ꎬ5天前因过食虾仁而出现腹胀嗳气ꎬ食欲减退ꎬ口臭ꎬ大便3日未行ꎬ舌质红ꎬ苔黄厚腻ꎮ其治法是A.消食导滞B.健脾化积C.清热和胃D.运脾开胃E.理气和中6.患儿ꎬ2岁4个月ꎮ平素形体消瘦ꎬ萎黄ꎬ乏力食少ꎬ近日过食甜点后ꎬ进食更少ꎬ且稍食则饱胀ꎬ腹满喜按ꎬ大便溏、酸臭ꎬ夹有不消化食物ꎬ舌淡红ꎬ苔白腻ꎬ指纹淡滞ꎮ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保和丸B.消乳丸C.健脾丸D.八珍汤E.肥儿丸(7~8题共用备选答案)A.面色少华ꎬ精神尚好B.脘腹胀满ꎬ舌苔厚腻C.形体消瘦ꎬ精神萎靡D.腹痛拒按ꎬ嗳气泛酸E.神疲肢倦ꎬ大便不调7.积滞的主要症状有不思乳食ꎬ伴见8.疳证的主要症状有不思乳食ꎬ伴见六、疳证1.口疳的病位是A.心脾B.肝脾C.脾胃D.脾肾E.心肝2.疳气的发病机制是A.脾胃虚损ꎬ积滞内停B.脾胃失和ꎬ纳化失健C.脾胃虚衰ꎬ津液消亡D.脾胃阴虚ꎬ津液内耗E.肝气郁结ꎬ脾气虚弱3.干疳的主要治法是A.养血柔肝B.补益气血C.滋阴生津D.健脾温阳E.调脾健运4.疳肿胀的病位是A.脾肾B.肝脾C.心脾D.脾肺E.脾胃5.患儿ꎬ1岁6个月ꎮ体重9kgꎬ纳呆ꎬ面色少华ꎬ性急易怒ꎬ大便干稀不调ꎬ舌质淡ꎬ苔薄微腻ꎬ指纹淡ꎮ其诊断是A.厌食B.疳气C.疳积D.干疳E.积滞6.患儿ꎬ10个月ꎮ于出生4个月添加辅食时出现泄泻ꎬ纳差ꎬ形体日渐消瘦ꎬ面色萎黄ꎬ毛发稀疏发黄ꎬ烦躁哭闹ꎬ夜眠不安ꎬ腹大如鼓ꎬ喜揉眉挖鼻ꎬ吮指磨牙ꎬ舌质淡ꎬ苔腻ꎬ指纹紫滞ꎮ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肥儿丸B.八珍汤C.六君子汤D.四君子汤E.资生健脾丸7.患儿ꎬ1岁ꎮ体重7.2kgꎬ面色无华ꎬ精神萎靡不振ꎬ不思饮食ꎬ腹膨如鼓ꎬ一身浮肿ꎬ双踝肿甚ꎬ按之凹陷ꎬ舌质淡ꎬ苔薄白ꎬ指纹淡ꎮ其治法是A.补益气血ꎬ佐以运脾B.养血柔肝ꎬ活血化瘀C.滋阴生津ꎬ养血安神D.健脾温阳ꎬ利水消肿E.调脾健运ꎬ开胃进食8.患儿ꎬ1岁9个月ꎮ极度消瘦ꎬ貌似老人ꎬ毛发干枯ꎬ面色白ꎬ精神萎靡ꎬ腹凹如舟ꎬ大便溏ꎬ舌质淡嫩ꎬ苔薄少ꎬ指纹淡ꎮ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肥儿丸B.八珍汤C.六君子汤D.六味地黄丸E.资生健脾丸(9~10题共用备选答案)A.脾胃失和ꎬ纳化失健B.脾胃虚损ꎬ积滞内停C.脾胃虚衰ꎬ津液消亡D.脾胃阴虚ꎬ精血不足E.脾胃阳虚ꎬ运化无力9.疳积的主要病机是10.干疳的主要病机是一、鹅口疮1.E2.B3.A4.E5.D6.A7.B5.【解析】辨证为鹅口疮之虚火上浮证ꎮ治法:滋阴降火ꎮ代表方剂:知柏地黄丸ꎮ二、口疮1.E2.D3.B4.B5.C6.D7.E8.A6.【解析】辨证为口疮之虚火上浮证ꎮ治法:滋阴降火ꎬ引火归原ꎮ方剂用六味地黄丸加肉桂ꎮ三、泄泻1.D2.C3.D4.E5.B6.A7.D8.A9.D4.【解析】辨证为湿热泻证ꎮ治法:清肠解热ꎬ化湿止泻ꎮ方剂:葛根黄芩黄连汤ꎮ6.【解析】辨证为伤食泻证ꎮ治法:运脾和胃ꎬ消食化滞ꎮ四、厌食1.B2.D3.B4.A5.B6.A7.B8.E9.C 10.C11.D7.【解析】辨证为厌食之脾胃阴虚证ꎮ治法:滋脾养胃ꎬ佐以助运ꎮ代表方剂:养胃增液汤ꎮ五、积滞1.E2.E3.B4.B5.A6.C7.B8.C2.【解析】乳食内积证治法:消乳化食ꎬ和中导滞ꎮ代表方剂:乳积者ꎬ选消乳丸ꎻ食积者ꎬ选保和丸ꎮ6.【解析】辨证为积滞之脾虚夹积证ꎮ治法:健脾助运ꎬ消食化滞ꎮ代表方剂:健脾丸ꎮ六、疳证1.A2.B3.B4.A5.B6.A7.D8.B9.B 10.C6.【解析】辨证为疳积证ꎮ治法:消积理脾ꎮ代表方剂:肥儿丸ꎮ。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儿科学脾系病证[单选题]1.鹅口疮的发病,可由胎热内蕴,口腔不洁,感受秽毒之邪所致。
其主要病变在A.心肝B.心肾C.肝肾D.心脾E.(江南博哥)肺脾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鹅口疮的发病,可由胎热内蕴,口腔不洁,感受秽毒之邪所致。
其主要病变在心脾,因舌为心之苗,口为脾之窍,脾脉络于舌,若感受秽毒之邪,循经上炎,则发为口舌白屑之症。
掌握“脾系病证-鹅口疮”知识点。
[单选题]4.治疗鹅口疮虚火上浮证的首选方剂是A.益黄散B.知柏地黄丸C.六味地黄丸D.沙参麦冬汤E.养胃增液汤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鹅口疮虚火上浮证证候:口腔内白屑散在,周围红晕不著,形体瘦弱,颧红,手足心热,口干不渴,舌红,苔少,脉细或指纹紫。
治法:滋阴降火。
代表方剂:知柏地黄丸。
掌握“脾系病证-鹅口疮”知识点。
[单选题]5.积滞的病变脏腑主要在A.胃、小肠B.胃、大肠C.脾、小肠D.脾、大肠E.脾、胃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积滞常由喂养不当,伤及脾胃,或脾胃虚损,复伤乳食所致,其病变脏腑在脾胃。
掌握“脾系病证-积滞”知识点。
[单选题]6.治疗积滞乳食内积证的首选方是A.健脾丸B.七味白术散C.枳实导滞丸D.肥儿丸或疳积散E.消乳丸或保和丸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积滞乳食内积证证候:不思乳食,嗳腐酸馊或呕吐食物、乳片,脘腹胀满疼痛,大便酸臭,烦躁啼哭,夜眠不安,手足心热,舌质红,苔白厚或黄厚腻,脉象弦滑,指纹紫滞。
治法:消乳化食,和中导滞。
代表方剂:乳积者,选消乳丸;食积者,选保和丸。
掌握“脾系病证-积滞”知识点。
[单选题]7.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心脾两虚证,应首选方剂是A.归脾汤B.六君子汤C.左归丸D.右归丸E.四物汤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心脾两虚证证候:面色萎黄或苍白,唇淡甲白,发黄稀疏,时有头晕目眩,心悸心慌,夜寐欠安,语声不振甚至低微,气短懒言,体倦乏力,食欲不振,舌淡红,脉细弱,指纹淡红。
治法:补脾养心,益气生血。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考点:脾系病证第一节鹅口疮一、概念:以口腔及舌上满布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因其状如鹅口,故名“鹅口疮”。
又因其色白如雪而称“雪口”。
二、发病特点:多见于初生儿,小婴儿。
久病体虚婴幼儿,长期应用抗生素及激素患儿。
三、西医:白色念珠菌感染外治法1、冰硼散或青黛散+少量蜂蜜调和外涂3次/日,清热解毒去腐生肌。
(龙胆紫涂擦患处,每日 1—2次。
病变广泛者:制霉菌素局部涂抹 10 ~ 20 万 U/ml ,每日 2 ~ 3 次。
)2、吴茱萸15g,胡黄连6g,大黄6g,生南星3g,研末,一岁以内,每次3g,一岁以上增至5—10g,用醋调成糊状,晚上涂于患儿两足心,外加包扎,晨起除去。
第二节口疮概念:是指齿龈、舌体、两颊、上腭等处发生黄白色溃疡,疼痛流涎,或伴发热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的口腔疾患。
口疮发生于口唇两侧者,又称燕口疮; 满口糜烂,色红作痛者,又称口糜。
★风热乘脾证候:以口颊、上腭、齿龈、口角溃疡为主, +脾胃积热(甚则满口糜烂,周围焮红,疼痛拒食,口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表证(伙伴发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法:疏风散火,清热解毒。
方药:银翘散加减凉膈散外治法:冰硼散(口疮鹅口疮)吴朱萸(口疮鹅口疮)第三节呕吐证治分类1、伤食吐—呕吐酸臭,吐后觉舒。
2、胃热吐—食入即吐,吐物热臭。
3、虚寒吐—食后食久方吐,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吐物清冷。
4、肝气犯胃—呕吐酸苦,暖气频频。
5、虚火呕吐—呕吐反复,时作干呕。
第四节腹痛一、功能性腹痛的诊断:(再发性腹痛)(良性复发性腹痛)(1)腹痛突然发作,持续时间不长,能自行缓解。
(2)腹痛以脐周为主,疼痛可轻可重,但腹部无明显体征。
(3)无(全身症状):发热、呕吐、咳喘、尿急痛等。
(4)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每次发作时症状相似。
第五节小儿腹泻脱水的性质液体补液疗法1.口服补液:适应症:适用于中度以下脱水,呕吐不严重.轻度累计损失量:50—80ml/kg;:中度累计损失量: 80—100ml/kg;继续损失量根据实际补给.频频喂给,8—12小时服完.2.静脉补液适用于严重呕吐、腹泻、伴中、重度脱水原则: 三定(定量、定性、定速) 三先(先糖后盐、先浓后淡、先快后慢)两补(见尿补钾、见抽补钙)(1)定量:轻度90—120ml/kg 中度120—150ml/kg 重度150—180ml/kg(2)定性: 低渗性 2/3张等渗性 1/2张高渗性 1/3—1/5张(3)定速 : 总量1/2在头8—12h补完, 速度 8—12 ml/kg/ h;余量12—16h补完, 速度 5ml/kg /h;休克,首先扩容2:1液或1.4%NaCO3 10—20ml/kg于30—60分钟静脉注入.★1.湿热泻证候:起病急,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见少许粘液,腹痛时作,食欲不振,或伴呕恶,神疲乏力,或发热烦闹,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
小儿鹅口疮的分型及治疗方法
鹅口疮,又称“雪口”,多发于婴幼儿。
分为虚、实两种证型。
实证者,多由心脾二经积火上炎所致,虚证者,则多为胃阴耗伤,虚火上炎,或脾虚湿热上蒸所致。
1、实证者
证见:满口白斑,多融合成片,略高于黏膜,周围无红晕,白膜易拭去,唇舌红赤,口涎增多,便秘尿赤。
台法:清热泻火。
方药:藿香叶,栀子,石膏,甘草,防风,生地,黄连。
2、虚证者
证见:点状白斑,多不融合,口咽干燥,烦热,食少,舌红少苔,脉象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麦门冬,玉竹,沙参,鲜石斛,鲜生地,鲜芦根,生甘草。
外治法:
1、冰确散或锡类散涂拭,或青黛、儿茶共研细,涂拭。
2、金银花、甘草、薄荷煎汤,时时漱口,
注意:平时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多吃蔬菜,水果,尤其是富含核黄素的食物如胡萝等。
不吃辛辣发火之物。
-297。
《儿科学》脾系病症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一节鹅口疮一、选择题A型选择题:1.鹅口疮心脾积热证的首选方剂是()A.清胃散B.泻黄散C.清热泻脾散D.导赤散E.黄连解毒汤2.鹅口疮虚火上浮证的首选方剂是()A.六味地黄丸B.知柏地黄丸C.竹叶石膏汤D.温胆汤E.养胃增液汤3.鹅口疮病位在()A.脾胃B.心脾C.脾肾D.心肾E.肝脾4.鹅口疮的辨证重在辨别()A.寒热B.表里C.虚实D.阴阳E.三焦B型选择题:1. A.清热泻脾散B.凉膈散C.泻黄散D.泻心导赤散E.清胃散(1)鹅口疮心脾积热证的首选方剂是()(2)口疮心火上炎证的首选方剂是()2. A.清泻胃火B.清心泻脾C.清心泻热D.滋阴降火E.滋阴增液(1)鹅口疮心脾积热证的治法是()(2)鹅口疮虚火上浮证的治法是()3. A.口腔舌上布满白屑B.口腔舌上出现黄白色溃疡C.周围有红晕D.疼痛流涎E.烦躁多啼(1)鹅口疮的临床特征是()(2)口疮的临床特征是()D型选择题:1.鹅口疮心脾积热证的临床特征是()()A.口腔满布白屑B.疼痛流涎C.口腔散布白屑D.周围焮红E.周围红晕不著2.鹅口疮的临床特征是()()A.口腔、舌上满布白屑B.口腔、舌上出现黄白色溃疡C.疼痛流涎D.拭之不易去E.拭之易去X型选择题:1.鹅口疮多见于()()()()()A.初生儿B.早产儿C.婴幼儿D.久病体虚婴儿E.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者2.鹅口疮的病因主要为()()()()()A.胎热内蕴B.胎禀不足C.感受秽浊之邪D.口腔不洁E.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3.鹅口疮虚火上浮证的临床特征是()()()()()A.口腔内白屑散在B.周围红晕不著C.形瘦颧红D.口渴思饮E.手足心热4.鹅口疮的心脾积热证可用()()()()()A.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B.知柏地黄丸C.冰硼散涂敷患处D.青黛散涂敷患处E.珠黄散涂敷患处5.鹅口疮的防治措施有()()()()()A.注意口腔清洁B.婴儿奶具要消毒C.注意患儿营养D.治疗原发病E.停用抗生素或激素二、名词解释1.鹅口疮2.雪口三、填空题1.鹅口疮以______,______为特征。
中医儿科学一、名词解释1.哮喘: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反复发作的哮鸣音气喘性肺系疾病。
(82)2.猩红热(烂喉痧,丹痧):猩红热是感受猩红热时邪引起的急性出疹性时行疾病,临床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腐烂,全身布达猩红色皮疹,疹后脱屑脱皮为特征。
(195)3.五软:五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
(179)4.鹅口疮:鹅口疮是以口腔黏膜、舌上散在或满布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因其呈白屑状如鹅口故称鹅口疮,又因其屑色白如雪片,名雪口。
(92)5.积滞(食积):积滞是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病。
(118)6.风疹(风痧):风疹是由感受风疹时邪引起的急性出疹性时行疾病,临床以轻度发热,咳嗽,全身皮肤出现淡红色细小斑丘疹,耳后及枕部臖核肿大为特征。
(192)7.纯阳:所谓“纯阳”是指小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表现得生机旺盛,好比旭日之初生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正说明了“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这一生理特点。
(16)8.厌食:厌食是以较长时间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证。
(114)9.口疮:口疮是小儿较为常见,以口腔黏膜、舌体及齿龈等出出现大小不等淡黄色或灰白色溃疡,局部灼热疼痛,或伴发热、流涎为特征的口腔疾病。
(94)10.夏季热:夏季热又称暑热症,是婴幼儿在暑天发生的特有的季节性疾病。
(228)11.水痘:水痘是由水痘时邪引起的一种以皮肤出疹为主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皮肤黏膜分批出现红色斑丘疹、疱疹、结痂,且同时存在为主要特征。
(198)12.“疳”:“疳”之含义,自古有两种解释:其一曰:“疳者甘也”,言其病因,是指小儿恣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形成疳证;其二曰“疳者干也”,言其病机、主症,是指气液干涸、形体羸瘦。
(121)13.母乳喂养:以母乳为主要食物,喂哺出生后6个月内婴儿的喂养方式,称为母乳喂养。
(46)14.奶麻:幼儿急疹是外感幼儿时邪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时行疾病,临床以突然高热,持续3-4天后体温骤降,同时全身出现玫瑰红色斑丘疹,疹退后无痕迹遗留为特征。
脾系病症——鹅口疮鹅口疮是以口腔、舌上满布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
因其状如鹅口,故称鹅口疮;因其色白如雪片,故又名“雪口”。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多见于初生儿,以及久病体虚婴幼儿。
轻者治疗得当,预后良好;若体虚邪盛者,鹅口疮白屑蔓延,阻碍气道,也可影响呼吸,甚至危及生命。
[病因病机]鹅口疮的发病,可由胎热内蕴,口腔不洁,感受秽毒之邪所致。
其主要病变在心脾,因舌为心之苗,口为脾之窍,脾脉络于舌,若感受秽毒之邪,循经上炎,则发为口舌白屑之症。
《外科正宗·鹅口疮》说:“鹅口疮皆心脾二经胎热上攻,致满口皆生白斑雪片,甚则咽间叠叠肿起,致难乳哺,多生啼叫。
”现代研究表明,本病系感染白色念珠菌所致。
1.心脾积热可因孕妇平素喜食辛热炙煿之品,胎热内蕴,遗患胎儿,或因出生后不注意口腔清洁,黏膜破损,为秽毒之邪所侵。
秽毒积热蕴于心脾,熏灼口舌,故出现鹅口疮实证证候。
2.虚火上浮多由胎禀不足,肾阴亏虚;也有因病后失调,久病体虚,或久泻久利,津液大伤,脾虚及肾,气阴内耗。
阴虚水不制火,虚火循经上炎,而致发生鹅口疮虚证证候,[临床诊断]1.诊断要点(1)多见于新生儿,久病体弱者,或长期使用抗菌素及激素患者。
(2)舌上、颊内、牙龈或上颚散布白屑,可融合成片。
重者可向咽喉处蔓延,影响吸奶与呼吸,偶可累及食管、肠道、气管等。
(3)取白屑少许涂片,加10%氢氧化钠液,置显微镜下,可见白色念珠菌芽孢及菌丝。
2.鉴别诊断(1)白喉:是一种传染病。
白喉假膜多起于扁桃体,渐次蔓延于咽或鼻腔等处,其色灰白,不易擦去,若强力擦去则易出血,多有发热、喉痛、疲乏等症状,病情严重。
(2)残留奶块:其状与鹅口疮相似,但以温开水或棉签轻拭,即可除去奶块。
[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本病重在辨别实证、虚证。
实证一般病程短,口腔白屑堆积,周围焮红,疼痛哭闹,尿赤便秘;虚证多病程较长,口腔白屑较少,周围不红,疼痛不著,大便稀溏,食欲不振,或形体瘦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