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心理干预对产褥期妇女应对方式的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临产妇分娩过程中的效果【摘要】本文探讨了心理护理干预在临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首先介绍了心理护理干预的概念和方法,然后详细阐述了心理护理在临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接着对心理护理干预对临产妇的效果进行评价,并总结了其在分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心理护理干预在临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作用。
最后得出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临产妇分娩过程的舒适度和顺利进行具有积极效果,同时也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促进产妇分娩过程的改善和优化。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临产妇、分娩过程、效果评价、注意事项、研究成果分析、有效性、未来研究、心理健康、产科护理、情绪管理、产前教育、心理支持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高压工作环境,越来越多的孕妇在临产过程中面临着情绪波动、焦虑、恐惧等心理压力。
这些负面情绪不仅影响了孕妇自身的身心健康,也可能对分娩的顺利进行造成不利影响。
临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心理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护理干预是指通过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患者在生理过程中的情绪、心理状态进行干预,以提高其对疾病的适应能力和治疗效果。
在临产妇分娩过程中,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孕妇缓解焦虑、恐惧和疼痛感受,增强其信心和自信心,促进分娩的顺利进行。
目前对于心理护理干预在临产妇分娩过程中的效果评价还比较有限。
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深入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临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为提高临产妇的生育体验和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临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临产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具体来说,我们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的概念和方法,探讨其在临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情况。
2. 调查心理护理干预对临产妇的效果评价,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分娩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表现。
心理护理在分娩过程的作用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分娩痛苦逐渐被缓解,但心理上的压力仍然是难以避免的。
因此心理护理在分娩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心理护理在分娩过程中的作用:缓解压力、促进产妇积极情绪、提高分娩质量。
一、缓解压力分娩过程中,产妇往往会面临巨大的精神压力。
有些产妇在怀孕期间就已经对分娩感到担忧,担心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和未知的风险,对于她们而言,分娩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和难关。
心理护理的目的就是帮助产妇缓解压力。
首先,医护人员与产妇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情感交流,帮助分娩经验较少的产妇更好地理解分娩的过程和技术。
其次,心理护士可以通过互动游戏、轻松的谈话或简单的舒适技巧(如呼吸练习、放松训练等),促进产妇的身心放松,减轻她们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产妇感到更加自信,使分娩更加顺利。
二、促进产妇积极情绪心理护理在分娩过程中可激发产妇积极情绪。
在分娩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产妇出现情绪波动的情况时,心理安慰将是产妇最需要的。
心理护理者在分娩过程中发挥的角色不是代替产妇的决定,而是通过支持和鼓励来增强产妇的信心和决定。
心理护士还可以与家人一起对产妇进行情感支持和鼓励,以增强其积极情绪。
当产妇感到沮丧、失望或恐惧时,医护人员需要倾听她们的心声,并尽可能地缓解她们的情绪。
这对于产妇的情绪恢复至关重要。
在产妇最需要支持和安慰的时刻,医护人员应尽可能多地陪伴和关心产妇,让她们感到温暖和安心。
三、提高分娩质量心理因素对分娩结果也有重要影响。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情绪不稳、焦虑、紧张,会降低产妇自我放松能力和兴奋剂的产生,从而影响肌肉的收缩效力,导致产程延长或阻滞,此时,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分娩质量。
心理护理可以促进产妇身体轻松和内心安定,带来正面情绪,这有助于维持正常的分娩进程。
心理护理者应该注意生产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了解产妇的症状并在必要时进行干预。
心理护理人员还可以帮助产妇懂得锻炼呼吸、找到有效的自我控制方法,以应对分娩过程中的疼痛。
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作用产后心理障碍是指在产后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包括产后抑郁、产后焦虑、产后强迫症和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产妇的生活质量和亲子关系的发展。
心理护理干预通过提供支持、教育、心理疏导等方法,对产妇产后心理障碍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供情感支持。
产妇在经历了分娩后,身体和心理上都会面临巨大的压力。
心理护理人员能够与产妇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倾听她们的内心痛苦与困惑,给予关怀和安慰。
产妇与心理护理人员的情感连接有助于减轻负面情绪,提升产妇的自信心和情感稳定度。
同时,心理护理人员还能够为产妇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持,帮助她们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其次,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供认知教育。
许多产妇对于产后心理障碍的出现缺乏了解,往往误以为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
心理护理人员通过向产妇提供相关的认知教育,帮助她们理解产后心理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了解这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产妇能够通过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逐渐接受并应对这些问题,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和担忧。
再次,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供心理疏导。
产妇在面临产后心理障碍时,往往存在负面情绪的困扰,如焦虑、抑郁、强迫观念等。
心理护理人员能够通过开展情绪管理、压力释放、认知重建等心理干预方法,帮助产妇解决内心的冲突和困扰。
例如,通过情绪宣泄的方式,帮助产妇减轻情绪压力;通过认知重建的方式,帮助产妇改变负面思维方式,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心理疏导的过程中,心理护理人员还能够帮助产妇在情绪上进行情绪管理和调适,提高她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应对能力。
最后,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
产后心理问题往往会影响到产妇与婴儿之间的亲子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心理护理人员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产妇减轻负面情绪,提升产妇的自我接纳和情感稳定度。
这样,产妇能够更好地与婴儿进行情感交流和互动,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同时,心理护理人员还可以对父母提供亲子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婴儿的成长发展和照顾技巧,提高育儿能力。
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临产妇分娩过程中的效果【摘要】心理护理干预在临产妇分娩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定义心理护理干预及其在临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缓解产妇焦虑和压力,提高生产顺利进行的成功率。
对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估和机制探讨也是必要的。
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在分娩过程中显著减少产妇的疼痛感和不适情绪,从而提高产妇的生产满意度。
心理护理干预还能对产妇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在临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对于促进产妇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心理护理干预的机制和效果,以提升其在临产妇分娩过程中的效果和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临产妇、分娩过程、效果评估、机制探讨、产妇益处、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生育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
临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常常会面临诸多心理压力,例如对未知的分娩过程的恐惧、对产妇身体状况的担忧、对胎儿健康的焦虑等等。
这些心理压力可能会对产妇的分娩体验和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传统上,人们更多关注产妇的身体健康,而忽略了产妇的心理健康。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在临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减轻产妇的焦虑和恐惧,提高产妇的分娩满意度,促进胎儿健康,对于提升整个分娩过程的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临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探讨心理护理干预的机制,深入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的益处,以期为临产妇的心理护理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临产妇分娩过程中的效果,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包括对心理护理干预的定义及其在临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评估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状态、分娩过程和产后恢复的影响,解析心理护理干预的机制,并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带来的益处。
孕妇产前压抑孕期心理咨询的益处孕期是一个特殊而敏感的阶段,对于准妈妈们来说,身体和心理上都会面临各种变化和挑战。
其中,产前压抑是一种常见且被忽视的心理状况,它可能对母婴双方的健康和幸福产生负面的影响。
因此,孕妇在产前进行心理咨询是一项重要且有益的举措。
本文将探讨孕妇产前咨询的益处,并分析其对产前压抑心理的改善。
一、提供情感支持和情绪管理产前心理咨询提供了一个安全、私密的环境,让孕妇能够倾诉内心的担忧和压力。
在这种支持和理解的氛围中,孕妇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变化。
咨询师也可以通过倾听和鼓励,帮助孕妇有效地管理情绪,调整心态,减轻压力,并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持。
二、强化自我认知和自我调适能力产前压抑常常与自我认知的不准确和不健康的思维模式有关。
通过心理咨询,孕妇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态度和行为习惯。
咨询师可以帮助孕妇识别和纠正不良的认知模式,引导她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能力,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提高自信心。
同时,咨询师还可以教授一些有效的自我调适技巧,帮助孕妇应对产前的压力和挑战。
三、建立积极的行为和情感习惯孕期心理咨询不仅仅关注于情绪和思维层面的调整,还包括行为和情感的调适。
咨询师可以引导孕妇制定积极的目标和计划,帮助她们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良好的睡眠、饮食和运动。
此外,咨询师还可以教授一些情感调节的技巧,如放松训练、呼吸练习和冥想,帮助孕妇保持平静和放松的状态。
四、促进婴儿的健康发展母婴之间的心理联系是孕妇产前心理咨询的重要关注点。
产前的心理状态会对胎儿的发育和健康产生影响,因此,通过咨询帮助孕妇调整心态,减轻压力,可以间接促进婴儿的健康发展。
研究表明,妇女在孕期接受心理咨询可以减轻胎儿的神经发育不良和早产的风险。
五、提供胎教和育儿知识孕期心理咨询可以为准妈妈们提供有关胎教和育儿知识的信息和建议。
咨询师可以介绍有效的胎教方法,帮助孕妇和胎儿建立亲密的联系。
此外,咨询师还可以提供有关育儿的指导,例如母乳喂养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婴儿护理的知识等,帮助孕妇在产后更好地照顾和养育婴儿。
产前心理干预对产妇心理健康的作用及意义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产妇中出现心理危机的现象越来越多。
为了保护和提高产妇的心理的健康,必须有针对性地对产妇开展心理评估。
由于我国医疗体系中心理评估的理论和实践起步较晚,存在着产妇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在现今产妇所必须面对的情况中,使得产妇承受着不同于常人的心理危机与压力,产前对于产妇的心理评估问题应该得到重视。
因此,本文就产妇的心理问题,提出了心理护理对产妇心理治疗、心理干预、心理情绪疏导的建议,并总结了前人的研究经验进一步开展对心理护理与产妇联系的研究。
关键词:心理干预;心理治疗;产妇目录一、引言 (1)二、相关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2)(一)产妇 (2)(二)心理评估 (2)(三)心理护理 (2)三、产妇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 (3)(一)心理情绪起落难平,两极化明显 (3)(二)紧张和焦虑长期存在 (3)(三)产妇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3)四、产妇心理情绪治疗和干预的问题 (4)(一)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缺失 (4)(二)心理评估过程重视不足 (5)五、产妇心理问题的护理对策 (6)(一)对于新入院的产妇,给予热情接待 (6)(二)与产妇建立有效的沟通 (6)(三)因人而异地为产妇进行心理护理 (6)(四)建立产妇心理档案系统 (6)(五)开展育前心理的健康教育 (7)(六)加强产妇心理素质培养 (7)结语 (7)参考文献 (9)一、引言[1]陈捷(2013)认为,产妇作为医疗群体中一个较为特殊化的群体,他们所存在的一系列特殊化以及生活环境,会导致产妇长期保持在高度的神经紧张状态,无法妥善处理时便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心理状态失衡,如果远远高于其正常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表现为焦躁、惊惧、压抑、伤感、易怒等情绪特征,心慌、气短、肌肉痉挛、头晕、头痛、睡眠质量差等一系列非正常的生理特征,知觉出现异常、记忆力大幅度降低、整体呈现精神涣散的状态、无法在生活中投注注意力以及兴趣等,同时出现焦躁易怒、举止出现异样、拒绝进食以及不正当饮食的状态、攻击以及反应迟缓等行为,严重时还能导致精神异常、自残自杀等情况。
心理干预在助产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摘要】心理干预在助产护理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通过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孕妇和产妇应对产前和产后的各种压力和情绪问题。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引言部分介绍了心理干预在助产护理中的背景和研究意义,正文部分分析了心理干预的定义、在产前和产后护理中的应用,评价了心理干预的效果以及局限性,结论部分总结了心理干预对助产护理的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心理干预在助产护理中的重要性,并为今后的助产护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助产护理、心理干预、产前护理、产后护理、效果评价、局限性、意义、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心理干预在助产护理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产妇缓解焦虑情绪,减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预防或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对心理干预在助产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评价,对提升产妇的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定义、产前护理、产后护理、效果评价和局限性等方面探讨心理干预在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旨在探讨心理干预对助产护理的意义,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1.2 研究意义:心理干预在助产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助产护理是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环节,而心理问题在孕产期间往往被忽视,容易导致产妇和新生儿的不良健康影响。
深入探讨心理干预在助产护理中的作用与效果,有助于提高产妇及新生儿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对心理干预在助产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的研究,可以为助产护理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促进助产护理实践的进步和发展,为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2. 正文2.1 心理干预在助产护理中的定义心理干预在助产护理中的定义是指通过心理学理论和方法,针对孕产妇及其家庭成员在孕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和疾病进行干预和治疗,以提高孕产妇及其家庭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心理干预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摘要】目的了解心理干预在分娩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对1176例产妇进行心理干预,设为观察组。
另882例产妇设为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心理干预后产妇情绪稳定,伤口疼痛减轻,新生儿阿氏评分、产后出血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在稳定产妇情绪、降低产后出血率、提高新生儿的阿氏评分、减轻产后伤口疼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分娩;作用心理干预在国外被称为危机干预,是指在遇到灾难事故时对当事人进行的一系列心理疏导活动。
心理干预最主要的是倾听,就是让他们宣泄灾难引起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让他们都说出来,而不是压抑、回避,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某些痛苦体验别人也曾经或正在遭受,自己并非孤独地面对这些不幸。
心理专家在进行倾听的时候,会从一些细微的动作中让倾诉者感到,有人在默默地支持他,帮助他。
医务人员要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各种症状,通过具体分析和解释,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消除顾虑和不必要的悲观失望,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每对育龄夫妇都希望自己能生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小宝宝。
因此,孕妇都带着复杂的心情来院分娩,有的担心医务人员的态度,有的担心分娩疼痛而害怕自然分娩,但更多的是担心分娩过程并发意外情况,尤其是婴儿的健康和安全[1]。
因此,给自然分娩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针对这种情况我院于2004年对来院分娩的孕妇进行心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04年11月~2006年10月接受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176例产妇为观察组,年龄22~36岁,孕38~41周,新生儿体重2700~4050g。
以2002年11月~2004年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882例为对照组,年龄21~38岁,孕38~41周。
新生儿体重2600~4100g。
2组孕妇年龄、孕周、文化程度、胎儿大小等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方法观察组从患者入院后,以热情的态度迎接产妇,为其营造舒适、安静温馨的环境。
产前心理干预对初产妇应对方式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初产妇应对方式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6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常规组,常规组进行孕妇产前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统计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采用应对量表测评两组产妇产后应对方式。
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积极应对措施及得分均高于常规组,而观察组消极应对措施及消极应对得分均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结论:对初产妇进行产前心理干预,可以让产妇采取积极应对方式解决处理问题,并降低剖宫产率。
【关键词】心理干预;产妇;应对方式;剖宫产【中图分类号】R7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1-0021-03Antenatal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or first-time mothers cope with the effectsof the waySichuan CangXi xiu-lan zhang (628400).Sichuan province cangxi county people's hospital【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or first-time mothers coping styles. Method Will be 260 cases of pregnant women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routine group, conventional group prenatal routine nursing care, observation group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nursing care taken, statistics and neonatal situation two groups of puerpera childbirth way, adaptation and two groups of maternal postpartum coping styles scale evaluation. Results The maternal cesarean section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normal group, comparing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Positive response and scoring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group, and group negative response and negative coping scores were lower than normal group, are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s Antenatal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f primipara, can let women take active treatment approach to solve the problem, and reduce the rate of cesarean delivery.【Keywords】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Maternal; Coping styles; Cesarean delivery应对方式是指一个人在应激状态下所作出的认知和行为努力[1]。
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临产妇分娩过程中的效果摘要:目的:通过分析80例产妇的分娩过程,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临产妇分娩过程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就诊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给予全程心理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孕产妇的护理效果。
结果: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剖宫产率较低(20%<37.5%),胎儿存活率高(100%>97.5%),分娩时间较短,且新生儿窒息率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分娩全程在常规产科护理基础上增加系统性心理护理有利于缓解产妇疼痛,促进产妇的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是临床效果显著的护理方式,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分娩过程;临床护理效果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rturient women in the process of deliveryAbstract: objectiv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80 cases of parturient delivery process,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arturient delivery processeffect.Methods: 80 cases of pregnant women who visited the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ir Number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whole-course psychological nursing,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only given routine nursing.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lower cesarean section rate (20% < 37.5%), higher fetal survival rate (100%>97.5%), shorter delivery time, and lower neonatal asphyxia rate,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Conclusion: adding systematic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obstetric nursing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childbirth is beneficial to relieve maternal pain, promote maternal natural childbirth and reduce cesarean section rate, which is a nursing method with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s. Therefore,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psychological nursing;The process of childbirth;Clinical nursing effect前言:分娩是人类生殖繁衍必不可少的阶段,同时是大部分女性必须要经历的环节,大多数产妇会对分娩会产生焦虑的心理,并在生产后出现抑郁,引起内分泌失调,无法正常母乳喂养,因此心理护理干预对于产妇来说十分重要。
产前心理干预对产褥期妇女应对方式的作用作者单位:161006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妇幼保健院
通讯作者:刘凡梅
目的分析产前心理干预对产褥期妇女应对方式的作用。
方法将随机抽取的500名孕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孕妇接受常规产前教育,试验组孕妇接受产前干预。
然后采用应对方式量表进行测评,比较两组产褥期应对效果。
结果试验组产褥期积极应对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产前心理干预能改善产褥期妇女的应对方式。
标签:健康教育;产后期;适应;心理学
应对是个体对外界压力事件(应激源)的反应,是通过改变认知和行为,解决已存在问题的一种适应过程。
孕产期是育龄妇女的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孕产妇在生理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会产生各种心理变化,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严重的可导致情绪障碍[1],而如何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缓解心理压力尤为关键。
为了探索改善产褥期妇女应对方式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产科门诊建立档案的孕妇500名。
选取标准:孕周在30周以上;有正常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将500名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0例。
试验组年龄21~42岁,对照组22~40岁。
其他一般资料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入组时的应对方式状况两组研究对象入组时积极应对得分、消极应对得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基线资料一致,具有可比性,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注:*为Z检验,△为χ2检验
表2 两组入组时应对方式比较
1.3 方法
1.3.1 调查工具(1)一般情况调查表:该表内容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夫妻居住方式、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等6个条目。
(2)应对方式量表:采用解亚宁[2]于20世纪90年代初自编的应对方式量表。
该量表共有20个条目,将前13项评分相加得到积极应对方式分,后7项相加得到消极应
对方式。
经常采取计3分,有时采取计2分,很少采取计1分,不采取计0分。
1.3.2 健康教育方法对照组孕妇接受常规的产前教育,试验组孕妇在常规产前教育的基础上接受心理干预。
干预内容分3次进行。
第1次干预主要讲解产前心理调适过程,应对措施的重要性,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的区别,积极应对的具体措施及如何选择有效的措施缓解心理压力等;第2次主要讲解产时及产后心理调适过程、分娩期及产褥期缓解压力的具体措施等;第3次主要针对前两次的内容进行讨论、指导。
干预后发放书面材料,并告知其存在疑问可随时电话咨询。
1.4 统计学处理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500。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进行两组一般资料的可比性分析;采用秩和检验进行两组干预前后对应方式的比较。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产褥期应对方式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积极应对的例数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的例数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产褥期应对方式比较
2.2 两组产褥期应对措施的比较试验组经常采取的前5位应对措施都是积极应对方式,其采用率均在85%以上,见表4。
而对照组最常采取的应对措施为“自己安慰自己”,这一条目属于消极应对方式,其他采用率均在50%以下,见表5。
表4 试验组产褥期采取的前5位应对措施(n250)
表5 对照组产褥期经常采取的前5位应对措施(n250)
3 讨论
3.1 产前心理干预方式常见的健康教育方式有一对一讲解、集中授课、提供健康教育资料和提供热线电话咨询等。
综合考虑授课效果及卫生资源的充分利用,本研究采用小组干预的形式,根据其来门诊的时间进行分组,每周5~6对夫妇,每次干预前1日电话联系,确保其能按时到达,对于因故未能到达者,随下一组接受干预,每次干预后都发放资料,并提供热线电话咨询,最终达到了较好的预期效果。
3.2 心理干预有利于改善产妇的应对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心理干预,实验组积极应对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得分低于对照组,说明心理干预改善了产褥期妇女的应对方式。
应对过程是评估、情绪、应对三部分的循环过程,在一个特定压力背景下,对事件的评估产生情绪并促使应对,应对又反过来影响对情景的再评估。
产前开展心理干预,可以使孕产妇对妊娠分娩这一事件进行正确的评估,有利于保持自身情绪的压力,积极地对应措施在缓解心理压力时更倾
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再次促进孕产妇对妊娠分娩这一事件的正确评估,如此循环往复,促进了孕产妇的心理健康。
3.3 两组产褥期所选择的应对措施不同。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产褥期经常采取的前5项应对措施中,采取最多的是与人交谈,倾诉内心烦恼,其次是尽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向家人、亲戚、朋友或同学寻求建议等,均属于积极应对方式,其采用率均在85%以上。
其原因可能为心理干预提高了孕产妇的自我效能,自我效能高者认为个人对自己的健康负有责任,个人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健康状态[3],能坦然面对和积极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对照组经常采取的前5位应对措施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最常采取的应对措施是自己安慰自己,属于消极应对方式,其采取率为52.8%,其余4种常用的应对措施属于积极应对方式,但其采用率均在50%以下。
这可能是由于未接受心理干预的产褥期妇女缺乏相关知识,不懂得主动采取措施缓解不良情绪,即使使用应对措施也是盲目选择,进一步体现了产前健康教育在改善产褥期妇女方式中的作用。
产前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产褥期妇女的应对方式,能帮助孕产妇减轻心理症状的发生,使孕妇处于最佳身心状态,顺利度过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产育健康的后代。
参考文献
[1]胡娟.成都市产前抑郁与产后抑郁关系的研究.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07.
[2]戴晓阳.护理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9-91.
[3]包家明,霍杰.护理健康教育临床问答.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