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 3.3.1 耕海牧渔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3
《耕海牧渔》导学案一、导入引言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农业、渔业和畜牧业平昔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些产业也在不息地发展和改变。
本次导学案将盘绕着《耕海牧渔》这个主题展开,让学生了解到这些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目标设定1. 了解中国传统农业、渔业和畜牧业的历史渊源;2. 掌握当代农渔牧业的发展现状;3. 探讨农渔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三、知识讲解1. 中国传统农业、渔业和畜牧业的历史渊源- 中国是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家,农业平昔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渔业是中国人民的重要生活方式之一,中国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畜牧业在中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当代农渔牧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方式不息更新,粮食产量不息增加;- 渔业的摩登化水平也在不息提高,养殖业成为渔业的主要形式之一;- 畜牧业在养殖技术和管理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3. 农渔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挑战,农渔牧业需要转变发展方式;- 科技将会在农渔牧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农渔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珍爱生态环境成为当务之急。
四、案例分析以某农业企业为例,探讨其在农渔牧业发展中的创新和变革,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五、讨论互动1. 学生分组讨论:你认为农渔牧业在未来会有哪些发展方向?2.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并进行互动交流。
六、总结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学生对中国传统农渔牧业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当代农渔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进修和生活中,关注农渔牧业的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拓展延伸1. 参观当地的农业、渔业和畜牧业生产基地,了解实际情况;2. 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深入了解农渔牧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农渔牧业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为未来的进修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题: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上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三课傍水而居第三课时耕海牧鱼【课程标准】2-7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教材分析】本课是要通过日本渔业的发展和海洋在人民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为载体,引导学生思考人要如何利用自然环境来开展生产和生活,并要注意人地关系的和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日本的渔业的发展和鱼文化的形成,知道沿海岛屿人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状况。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资料和图片,比较“水”在不同沿海岛屿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针对沿海岛屿在发展渔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设想,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傍海而居的沿海岛屿人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状况。
教学难点:分析沿海岛屿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设想。
【教学过程】导入语:上节课,我们浏览了水乡孕育的城镇——周庄,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另外一个地方,看看这里是不是有别样的风景?第一环节——走近日本新课:一、认识日本(板书)T:要了解日本,我们首先要知道日本的地理位置,请同学们运用地图(出示世界地图,再链接日本地图),来介绍日本的位置。
说说日本多什么?少什么?(多海港、少陆地或者说国土面积小,海岸线长)T:海港多是日本的一大优势和特色,那么海岸线长是否一定会拥有优良的渔港呢?学生讨论,然后观看视频:日本渔场的形成。
分析得出日本的渔场形成的原因。
二、探秘渔港:再以铫子港为例分析海洋对日本渔业生产的影响。
(根据图上4—20图,说一说:这些工厂与渔业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小组活动的方式来完成。
三、鱼文化揽胜:T:丰富优良的港湾早就了日本渔民的生产方式,那么对日本人们的生活又有着怎样深刻的影响呢?请学生观看图片和书本材料,归纳出日本的鱼文化都体现在哪些方面?然后教师再展示日本鱼文化图片和资料,让学生通过这些资料感受和认识自然环境即海洋对于日本人们生活影响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耕海牧渔教学设计导入:师:我国最早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生:就是说外出旅游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师:今天老师准备带你们去一个“耕海牧渔的国家”去考察一番如何?出示:耕海牧渔师:平时我只听说耕地而没听说耕海,只听说放牧牛羊,没听说放牧鱼群的,那么什么是耕海牧渔呢?我查了百度:它是这样解释的:是指依靠科技进步,采用生物工程技术,有计划繁殖和保护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浅海滩,发展海水养殖业,建立高效的海上农牧场。
师:日本为什么要耕海牧渔呢?一、日本的概况1、日本的地理位置师:我们先看看日本位于哪里?出示:世界政治区域图(师生共同找出日本位置)师: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岸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
点击幻灯片:日本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他6800多个小岛屿组成,故日本又称“千岛之国”。
日本陆地面积约37.7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28亿人,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国家.出示:地形图师:从这幅地形图中,你们能看出日本地形主要以什么为主吗?生: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师:小结:由于日本是个岛国、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狭人稠,耕地面积小,使农业发展受到限制,所以日本必须向大海要资源,发展渔业。
出示:幻灯片:日本发展渔业有哪些有利的条件呢?出示:日本渔港分布图师问:说说日本的渔港在分布和数量有什么特点?生:沿海分布、分布广泛、数量众多。
师:日本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渔港呢?(引导)生:1、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港口形成和什么有关系?)2、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渔港形成,必然说明日本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师:为什么日本渔业资源丰富呢?有什么优越的地理条件?提示:请看P85阅读卡和4—19图出示幻灯片:归纳日本发展渔业有哪些有利的条件呢?教师归纳:来日本人们总能感觉到鱼味十足,无处不在。
出示:幻灯片师:请看4—20图,说一说:这些工厂与渔业活动之间的关系?生:冷冻厂--说明产量大冷藏加工厂---生产以海洋水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如鱼干、罐头鱼等渔业协会—维护渔业利益的团体师:小结:在日本,鱼不但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休戚相关。
课题: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三课傍水而居 [第一课时] 耕海牧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日本渔业发展与面临的问题,理解傍水而居的人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状态。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资料、录象和图片描述“水”在这些地区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针对这些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设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水对居住在海边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特色,大海对人类的养育之恩,人类应该与海洋和谐共处。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人类与海洋应和谐共处。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看录象、调查等方法提出问题,讨论分析总结。
课前准备收集一些相关的图片、地图、录象和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出示材料:耕海牧鱼——日本耕海牧鱼:是指依靠科技进步,合理开发利用浅海滩,发展海水养殖业。
活动1.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展示图3-31日本在世界上的位置。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岸,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
展示图3-32日本渔港的分布。
读图,找出日本国土的四个主要岛屿,说说日本的范围和海岸线的特点。
(1)日本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故日本又称“千岛之国”。
(2)日本国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3)日本陆地面积约37.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27亿人,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国家.岛国、地狭人稠向大海要资源发展渔业活动2.日本渔业发展的条件说一说:日本的渔港在分布和数量上有什么特点?日本渔港分布广泛,数量众多,渔业资源非常丰富。
想一想:日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渔港?日本位于北太平洋渔场,北海道附近海域是寒暖流交汇的地区,鱼类饵料丰富,渔业资源丰富,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展示:知识库——暖寒流与渔场展示:洋流与世界四大渔场图结合教材思考:除渔业资源丰富外,日本还拥有哪些发展渔业的有利条件?日本发达的渔业,得益于多方面的因素。
请把这些因素列出来。
1、四面临海的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2、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北海道附近、处于寒暖流交汇处,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
第一课时耕海牧渔
【知识与技能】
1.运用规范的学科术语描述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同时概括发展渔业的有利条件;
2.举例说明鱼文化深刻影响了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并渗透到人民的精神世界;
3.简述传统渔业生产的负面作用,理解日本渔业开发方式开始从传统的捕捞转向人工养殖的必然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仔细观察地图、图表和阅读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正确认读地理图片和资料的能力和比较、分析、归纳社会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善于研究的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日本人们生活深受渔业影响的表现,感受人们对海洋的热爱之情。
2.通过分析日本渔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设想。
引导学生从环境、发展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而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点】
鱼对日本人们生产生活以及文化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难点】
从日本渔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理解建设海洋牧场的必然性。
【新课导入】竞技场——根据提示,猜一国家(日本)
教师活动:展示“鱼宴图”,陈述:日本是个食鱼的国家,因此日本人们傍水而居。
引出主题“耕海牧渔”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直入主题。
新课:
(一)日本发展渔业生产有利的自然和社会条件
教师活动:展示《日本渔港分布图》、《日本地形图》、《世界轮廓图》,设问:从自然环境角度描述日本发展渔业的原因。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得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劣势(地狭人稠的岛国,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导致农业发展受到限制,而日本自然环境的优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
港湾,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有利于发展渔业。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小组合作,结合图片资料,分析日本自然环境的优劣势,理解日本发展渔业的自然因素,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师活动:追问:日本发达的渔业,除了得益于丰富的渔业资源外,还得益于哪些方面的自然因素。
同时展示《日本洋流图》和《世界四大渔场分布图》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个别回答。
教师活动:继续追问:除了自然因素,请结合教材,概括日本拥有发展渔业的社会条件?学生活动:找到书本材料,圈出关键词:纺织业、造船业、电子工业……
教师活动:小结归纳:日本渔业发达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频繁的师生互动和老师的引导、追问,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二)独具特色的日本“鱼文化”
教师活动:承接:日本人在长期与大海共存、与渔业共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特的“鱼文化”。
那么,请列举鱼在哪些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最终形成了“鱼文化”。
学生活动:个别回答。
教师活动:展示相应图片。
小结“鱼文化”的表现:生产(水产加工厂、制冰厂、造船厂、渔具厂……)、
生活(饮食、鲤鱼节……)、文化艺术(带“鱼”的文字、以鱼为素材的艺术
品……),在日本鱼味十足,无处不在。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看图,整理信息,感受体验日本独特的“鱼文化”,提高学习趣味性。
(三)日本渔业发展中的烦恼与对策
教师活动:展示《日本渔业生产量的变化图表》,提问:结合图表和教材相关内容,日本渔民的烦恼以及日本采取的相应措施。
学生活动:出谋划策:小组归纳总结渔民的烦恼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图表和阅读教材,利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确要根据问题来讨论解决的措施,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四)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结合板书陈述: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强大的工业为日本的渔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逐渐形成了日本独具特色的鱼文化,但同时也带来了日本渔业发展的问题,
为此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大力发展人工养殖,建设海洋牧场,真正
实现“耕海牧渔”。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了解和分析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五)拓展性学习
教师活动:设问:我们乍浦同样是沿海地带,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同样面临渔业资源的衰退和渔场生态环境的恶化,请联系日本发展实践,说说我们该怎么做?
学生活动: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关注家乡发展,了解我国实现的“休渔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