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病及免疫缺陷病(中山医免疫学教研室)
- 格式:ppt
- 大小:3.94 MB
- 文档页数:51
抗体免疫缺陷病(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病因】(一)发病原因体液免疫缺陷病包括,Bruton免疫球蛋白缺乏症,可变异型免疫球蛋白缺乏症,选择性IgA缺乏,选择性IgM缺乏。
1.Bruton免疫球蛋白缺乏症又称先天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congenital agammaglobulinemia)。
先天性免疫球蛋白缺乏。
2.常见的可变异型免疫球蛋白缺乏症(common variable agammaglobulinemia) 又称特发性晚发免疫球蛋白缺乏症(idiopathic late onset immunoglobulin deficiency),可变异型免疫球蛋白缺乏。
3.选择性IgA缺乏这是一组乳糜性腹泻的病因。
大多数选择性IgA缺乏者包括儿童,存有自身抗体,自身免疫性疾病则是这些人常见的。
4.选择性IgM缺乏也是产生多种感染疾患的原因。
(二)发病机制原发性免疫缺陷症是属于细胞免疫缺陷病,主要是胸腺发育不全,T细胞功能不足或是由于T细胞数少而导致B细胞功能缺陷。
如Di George综合征其病因是胚胎期中Ⅲ、Ⅳ咽囊发育障碍导致胸腺发育不良、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人血管畸形等。
在临床免疫学检验上,表现为TH细胞数低下,抗体形成能力受到限制。
Nezelof综合征及核苷磷酸化酶缺陷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致使胸腺发育不全和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体液免疫缺陷病的直接表现是免疫球蛋白总量减少,或免疫球蛋白种类不全、或IgG的亚类不全。
也可以在总量上不明显减少,但某一种类免疫球蛋白突出减少。
Bruton免疫球蛋白缺乏症属于伴性型隐性遗传导致的免疫球蛋白减少。
其他类型免疫球蛋白减少,有的也可查到家族病史。
在免疫球蛋白缺乏的患者中,有的是B细胞功能不足,有的则是由于T细胞功能影响,或TH和TS细胞比例倒置。
【症状】1.X性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inked agammaglobulinemia) 临床上表现为:病人均为男性。
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 Disease)是一类疾病,其特点是免疫系统异常地攻击和破坏身体组织和器官,将其错误地识别为外来入侵物质。
在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会识别并攻击外来病原体,以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然而,自身免疫病中,免疫系统误认为身体自己的组织和器官是外来入侵物,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引发炎症和损害。
免疫学(Immunology)是研究免疫系统及其功能的科学领域。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系统,负责识别、攻击和清除外来入侵物质,如病原体、细菌和病毒等,以维护身体健康。
免疫学研究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免疫系统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免疫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免疫系统的组成:研究免疫系统的各种组成部分,包括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免疫器官(如脾脏、淋巴结、骨髓等)以及体液免疫(如抗体)等。
免疫反应机制:研究免疫系统对外来入侵物质的识别、激活和应答机制。
这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不同类型的免疫反应。
免疫系统与疾病:研究免疫系统在各种疾病中的作用和异常。
包括感染性疾病、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等。
免疫治疗和疫苗研发:研究利用免疫系统的原理和方法来治疗疾病,如免疫治疗药物的开发和疫苗的研制。
通过免疫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异常,探索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为保护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诊断研究报告引言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以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为特征的疾病。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在本研究报告中,我们将重点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病因、症状以及诊断方法。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正常组织和器官识别为外来入侵物质,从而发动免疫攻击的疾病。
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肌无力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遗传、环境和免疫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遗传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家系研究和基因关联研究进行评估,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特定的HLA基因型相关联。
环境因素如感染、吸烟和药物使用等,也可能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此外,免疫系统异常也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不同类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不同的症状,但通常都表现为免疫系统过度活跃导致炎症的出现。
常见的症状包括关节疼痛、疲劳、发热、皮疹、肌肉无力等。
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因疾病类型和个体差异而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方法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以下是常用的诊断方法:1.病史和体格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如症状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和变化情况等。
体格检查可以发现一些与特定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体征。
2.实验室检查: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常规、炎症标志物检测、自身抗体检测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免疫系统的异常活性和炎症程度。
3.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线、CT或MRI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器官损伤情况,对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4.活检检查:对于需要确定病变组织病理学特征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活检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
综合以上各项检查结果,医生可以进行诊断并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解析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异常而导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它可以影响人体的任何器官和组织。
这些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进而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紊乱。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1. 详细询问和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在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医生首先需要详细询问患者关于其临床表现、起始时间、发作频率等方面的信息。
这有助于医生初步了解患者是否可能存在自身免疫性问题。
2. 体格检查:接下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便发现与自身免疫性相关的体征或异常。
3. 实验室检查: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包括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CRP)、抗核抗体(ANA)等。
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机体内的炎症反应、自身抗体的存在和免疫系统功能的异常。
4. 影像学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进行X射线、CT扫描、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估器官或组织是否受到损害。
5. 活检检查:如果需要进一步确认诊断,医生可能会选择对相应器官或组织进行活检。
活检样本经组织学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可以确定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变化和损害。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常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根据不同类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选择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来控制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并减轻相关器官或组织的损伤。
2. 其他治疗方法:除了药物治疗外,针对不同疾病的特点和严重程度,医生还可能会采用其他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饮食调节、体育锻炼、物理治疗等方法也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3. 管理并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自身免疫性疾病往往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病,患者需要终身进行治疗和管理。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尽力帮助患者了解其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因及免疫治疗原理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因探析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人体免疫系统异常活化,对正常组织产生攻击反应而引发的慢性或者急性的多种临床表现。
目前,关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具体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以下几个因素被认为可能与其发生密切相关。
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家系调查和基因组学分析,人们已经发现了多个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遗传标记物。
例如,在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甲亢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甲中,存在与特定类型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密切相关的连锁遗传。
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被认为是导致自身免平性异泳源族涸擂誧囊鞅症榧鍪常成因。
例如,一些特定的感染可能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自身免疫反应发生异常。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化学物质、药物、放射线等也有可能成为自身免平性平性性佚饭龋ㄊ踪细胞实验室证实,环境因素与自身免平性佯怠⒏【椋捏芳堑毙岬纹约畔钅凸缱ㄖ床男笾冶uuu5012-5)。
3. 免疫调节失衡: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将外来抗原与自身组织区分开来,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平衡状态。
而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机体的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无法正确识别和排除异常细胞或者组织。
这种免疫调节失衡可能是由于遗传、环境、感染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原理目前,对于自身免地安阳月媟谌戏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
药物治疗通过控制免礙巳啡U缺┐惚本┮詈鼻梢会技行指导、1. 免疫抑制剂:免购灰俊⒄习敕嘞⑸栽购灰处理价格,如环孢素A、甲强龙等。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机体异常活化的免疫细胞,减少自身攻击导致的损伤。
然而,由于它们广谱地抑制了整个免疫系统,因此常常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并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 生物制剂:生物制剂是利用生物技术合成的蛋白质或者相关分子来调节机体免接讽琶平性湫牧肷て匀诓展示出重要療第行浅暇ǘā⒆埃玩有蛋白质具有高度特异性且作用准确的特点。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是一类由机体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的疾病,它们与一般传染病、肿瘤等不同。
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时,机体免疫系统出现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及器官的现象,导致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过程,需要综合患者症状、体征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等多方面的信息。
下面将介绍常用的诊断方法:1. 病史采集与身体检查了解患者的病史对于判断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十分重要。
医生通常会询问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伴随症状以及家族史等等。
同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寻找可能的异常体征,例如皮疹、关节肿胀等。
2.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免疫学指标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查。
血常规可以评估患者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是否正常。
免疫学指标检查可以检测血清中抗核抗体、抗核周围抗体等自身免疫相关抗体的水平。
生化指标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等。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患者内部器官的变化。
例如,超声波检查可以检测甲状腺结节的大小和形态;MRI可以观察脑部和脊柱的异常等。
4. 活检与组织病理学检查活检是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确诊手段之一。
通过活检获得的组织标本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变化,确定是否存在免疫反应性损伤以及异常细胞的分布情况。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目标是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疾病症状,预防器官损伤和进展。
以下是常用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
常用的药物包括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以及针对特定免疫靶点的药物等。
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机体免疫系统的活性,减轻自身免疫反应。
例如,环磷酰胺可以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
免疫缺陷病一、免疫术语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免疫缺陷病是遗传因素或其他多种原因造成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损害而导致的免疫成分缺失、免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
二、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PIDD)又称先天性免疫缺陷病(congenital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CIDD)♦获得性免疫缺陷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AIDD)共同特点:(了解)♦反复、慢性和难以控制的感染,感染性质与缺陷类型有关;♦常伴发自身免疫病、超敏反应和炎症性疾病;♦易发生肿瘤,特别是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多数PIDD有遗传倾向三、常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选择题)(1) T、B细胞联合免疫缺陷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CID):是源自骨髓干细胞的T、B细胞发育障碍或缺乏细胞间相互作用所致的疾病,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
a) T细胞缺陷、B细胞正常的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T-B+SCID)特点:T细胞显著减少,NK细胞减少或正常,B细胞正常或升高但血清Ig降低。
临床表现:出生后不久即发生严重呼吸道感染、慢性腹泻和夭折。
b) T、B细胞均缺如的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T-B-SCID)特点:循环淋巴细胞极度减少、各种Ig缺乏。
临床表现:不仅有IDD典型特征,还可见耳聋、行为障碍、肋软骨异常和肝毒性等症状。
(2) 以抗体缺陷为主的免疫缺陷病以抗体生成及抗体功能缺陷为特征,一般均有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减少或缺乏。
a)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X-linked agammaglobulinaemia)特点:最常见,所有血清Ig严重降低伴B细胞显著降低或缺如,而T细胞数量及功能正常。
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简介: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是一类由机体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引起的慢性疾病,其特点是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和破坏自身组织。
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发生在多个器官和系统,如甲状腺、胰腺、关节、肌肉、肺部、肾脏等,表现出一系列症状和影响生活质量。
原因与机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一般认为是基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免疫系统异常激活。
遗传因素在某些免疫相关基因上的突变或多态性可以增加患某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
环境因素如感染、药物、化学物质、紫外线等可能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常见类型: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累及关节和周围软组织,导致疼痛、关节肿胀、僵硬等症状。
尽管关节受累最为明显,但该疾病可波及体内多个系统。
2. 糖尿病(Diabetes): 糖尿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胰岛细胞破坏性疾病,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升高。
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糖尿病分为类型1糖尿病和类型2糖尿病。
3. 乳糜泻(Celiac Disease): 乳糜泻是一种对麸质过敏的免疫性疾病,特点是小肠黏膜对麸质异常反应,导致吸收不良、腹泻、腹痛等症状。
远离含麸质的食物是乳糜泻的主要治疗方法。
4. SLE(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如皮肤、关节、肾脏、心脏等。
常见症状包括皮疹、关节炎、疲劳、发热等。
5. 甲状腺自身免疫病(Thyroid Autoimmune Disease): 甲状腺功能异常与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
甲状腺自身免疫病包括甲状腺炎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炎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则是甲状腺过度活跃。
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免疫系统攻击血小板,导致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为皮下淤血、瘀斑、瘀点等。
人体免疫系统疾病的多样性及诊断人体免疫系统是我们身体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负责保护我们对抗病毒、细菌等各种外部入侵。
然而,我们的免疫系统也会出现疾病,导致各种问题的发生。
下面我们从多样性和诊断两个角度,来探讨人体免疫系统疾病的相关知识。
多样性免疫系统疾病种类繁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指的是免疫系统攻击自身正常的组织、器官等,导致疾病的发生。
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等。
2.变态反应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是指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如过敏原等)过度反应,导致疾病的发生。
如花粉过敏等。
3.免疫缺陷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指的是由于免疫系统本身功能的问题,而导致身体抵御外部入侵的能力下降。
比如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等。
以上只是常见的免疫系统疾病类别,实际情况非常复杂。
对于某些疾病而言,它们甚至并不清楚其分类。
诊断对于人体免疫系统疾病的诊断,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体检体检是一种简单而常见的方法。
通过外观、触感、听诊等方式,观察身体的健康状况。
体检主要可以辅助诊断一些显性的疾病,但对于隐性、复杂的疾病则有限。
2.免疫学检测免疫学检测是一种针对免疫系统的检测方法。
它可以通过血液、尿液等标本,检测出免疫系统中的抗体、细胞等指标的水平和活性。
免疫学检测可以检测出各种细节问题,但是由于复杂的操作流程和技术难度等问题,其成本较高。
3.影像学检测影像学是指通过放射性技术等手段,对身体内部的器官和组织进行三维成像。
常见的影像技术主要有X光、CT、MRI等。
影像学可以监测身体内部的各种疾病或异常变化,但对于一些细胞内的问题则无能为力。
以上是人体免疫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当然实际情况复杂多变,针对不同的疾病会有针对性的检测方法。
结语人体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注意力和谨慎。
当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的体检也是预防免疫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
最后,如果您出现免疫系统相关疾病的症状,请及时咨询医生。
第二十一章免疫缺陷病复习要点:1.掌握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及分类原则。
2.掌握继发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发生的机制,免疫学异常,及实验室检查原则。
3.了解临床上常见的免疫缺陷病的免疫学发生机制。
一、单项选择题1.免疫缺陷病是:A. 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受损所致免疫功能降低或缺失的一组临床综合征B. 应用免疫抑制剂导致的免疫无应答状态C. 由于过度而持久的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组织器官损伤的一类疾病D. 机体对某些抗原所产生的非正常生理性免疫应答E. 机体经某种抗原诱导后形成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2.按发病原因免疫缺陷病可分为:A. 补体缺陷病、吞噬细胞缺陷病B. 抗体缺陷病、T淋巴细胞缺陷病C.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继发性免疫缺陷病D. T和B淋巴细胞联合免疫缺陷病、吞噬细胞缺陷病E. T淋巴细胞缺陷病、B淋巴细胞缺陷病3.下列哪种疾病属于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A. DiGeorge综合征B. XSCIDC. 慢性肉芽肿病D. 艾滋病E 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4.以下哪类疾病是由于MHCⅡ类分子表达缺陷引起的? ★A.Bruton综合征B.Ⅱ型裸淋巴细胞综合征C.Wiskott-Aldrich综合征D.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综合征E.网状组织发育不良5.在检查IDD病人体液免疫功能时,主要检测的Ig是:A.IgA 、IgD 、IgGB.IgA、IgE、IgMC.IgA、IgG、IgMD.IgD、IgE 、IgGE.IgA 、 IgD、IgE6.为了解机体的细胞免疫状态,用于评价T淋巴细胞功能的试验是:A. E花环试验B.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C.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D. 膜表面Ig测定E. 溶血空斑试验7.伴湿疹血小板减少的免疫缺陷病的发病机制是:★A. γc链基因缺陷B. Btk基因缺陷C. ADA基因缺陷D.WASP基因缺陷E. PNP基因缺陷8.艾滋病人会出现哪项反映免疫缺陷的特征指标?A. CD4+T细胞↓、CD8+T细胞不变、CD4+/CD8+比值↓B. CD4+T细胞↑、CD8+T细胞不变、CD4+/CD8+比值↑C. CD8+T细胞↓ CD4+T细胞不变、 CD4+/CD8+比值↑D. CD8+T细胞↑、 CD4+T细胞不变、CD4+/CD8+比值↓E. CD4+T细胞↑ CD8+T细胞↓ CD4+/CD8+比值↑9.Chediak-Higashi综合征属于:★★A. B淋巴细胞缺陷病B. T淋巴细胞缺陷病C. 吞噬细胞缺陷病D. 补体缺陷病E. 联合免疫缺陷病10.慢性肉芽肿病(CGD)属于哪类免疫缺陷病? ★★A. T淋巴细胞缺陷病B. B淋巴细胞缺陷病C. 联合免疫缺陷病D. 补体缺陷病E. 吞噬细胞缺陷病11.CD4+/CD8+T细胞比值可作为检测机体免疫状态的一项指标,其正常比值为:A. <0.5B. 0.8~1C. 1~1.5D. 1.5~2E. 2~2.512.下列哪种方法可用于检测免疫缺陷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 ★A. 速发型皮肤过敏试验B.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C. 放射免疫试验D. 溶血空斑试验E. EAC花环试验13.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最常见的是:A. 联合免疫缺陷B. 吞噬细胞缺陷C. B淋巴细胞缺陷D. T淋巴细胞缺陷E. 补体缺陷14.诊断体液免疫缺陷的试验宜用:★A. 血清Ig定量测定B. OT试验C. 白色念珠菌素试验D. E花环试验E. EAC花环试验15.AIDS属于哪种免疫缺陷病?A.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B. 体液免疫缺陷病C. 联合免疫缺陷病D.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E. 以上都不是16.免疫缺陷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A. 对各种感染的易患性增加B.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增高C. 超敏反应的发病率增高D. 自身免疫病的发病率增高E. 营养不良17.DiGeorge综合征属于:★A.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B. B淋巴细胞缺陷病C. T淋巴细胞缺陷病D.补体缺陷病E. 吞噬细胞缺陷病18.最常见的选择性Ig缺陷是:★★A. 选择性IgM缺陷B.选择性IgA缺陷C. 选择性IgG缺陷D.IgM升高和IgG、IgA缺陷E. 选择性IgE的缺陷19.疑为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病人宜作哪项检测?★A. EAC花环试验B. T淋巴细胞数量、亚群及功能检测C. 溶血空斑试验D. 免疫球蛋白检测E. E花环试验20.AIDS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 性接触、注射途径、消化道传播B. 性接触、呼吸道传播、注射途径C. 性接触、垂直传播、消化道传播D. 性接触、呼吸道传播、垂直传播E. 性接触、注射途径、垂直传播21.疑为Bruton综合征病人,应作哪项检查?★A. 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B. E花环试验C.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D.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E.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22.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是由哪类补体缺陷引起的?A. C3缺陷B. C4缺陷C. C1INHD. C1q缺陷 E C9缺陷23.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缺乏,一般应考虑哪种疾病? ★A. 轻链病B. 重链病C. 免疫缺陷病D. 免疫增殖病E. 自身免疫病24.HIV攻击的主要靶细胞为:A. CD4+细胞B. CD4-细胞C. CD8+细胞D. CD8-细胞 E CD4+CD8+细胞25.AIDS的特征性免疫异常是:A. 补体活性降低B. 迟发性皮肤超敏反应减弱或缺乏C. 血清IgG、IgA升高D. CD4+T细胞缺乏,CD4+/CD8+T细胞比值下降E. 体液免疫功能正常26.与HIV复制和播散有关的主要免疫细胞为:A.T淋巴细胞 B. B淋巴细胞C. 巨噬细胞D.NK细胞E. 中性粒细胞27.ADA和PNP缺陷可导致:★A. 粒细胞发育障碍B. 慢性肉芽肿病C.Bruton综合征D. 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综合征E. 联合免疫缺陷病28.下列哪种免疫缺陷病应用基因治疗获得成功? ★A. 腺苷脱氨酶缺陷病B. PNP缺陷病C. Swiss型低丙种球蛋白症D. DiGeorge综合征E. Bruton综合征29.白细胞粘附缺陷属于:★★A. T淋巴细胞缺陷病B. B淋巴细胞缺陷病C. 补体缺陷病D. 吞噬细胞缺陷病E. 联合免疫缺陷病30.外周血总的T淋巴细胞绝对值为多少时,提示有细胞免疫缺陷的可能? ★A. (1.5~3)×109L-1B. <1.2×109L-1C. <3×109L-1D. >3×109L-1E. 以上都不是31.骨髓检查对哪类免疫缺陷病有重要意义? ★A. Bruton综合征B. 慢性肉芽肿病C. 白细胞粘附缺陷D. DiGeorge综合征E. 选择性Ig缺乏症32.目前,在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的治疗手段中,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是:A. 抗感染B. 免疫疗法C. 放射治疗D. 骨髓移植E. 替补疗法33.腺苷脱氨酶缺陷属于:★A. T淋巴细胞缺陷B. B淋巴细胞缺陷C. 联合免疫缺陷D. 吞噬细胞缺陷E. 补体缺陷34.与体液免疫应答异常有关的免疫缺陷病是:★A. 性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B. 夜间血红蛋白尿C. 肉芽肿病D. 慢性粘膜念球菌病E. 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35.下列哪种疾病是由MHCⅡ类分子表达缺陷引起的? ★A. XSCDB. Wiskott-Aldrich综合征C.白细胞粘附缺陷D. 性联高IgM综合征E. 以上都不是36.C3缺陷的最常见临床结果是:★★A. 肿瘤的发病率增加B. 对病毒的易患性增高C. 对真菌的易患性增高D. 对化脓性细菌易患E. 以上都不是37.一婴儿接种BCG后,出现致死性、弥散性感染,这种接种反应可能是由于:★A. B淋巴细胞缺陷B.对佐剂的反应C. 补体缺陷D.吞噬细胞缺陷E. 联合免疫缺陷38.患儿反复出现化脓性细菌感染史,临床检查结果显示:血清IgG<2g/L,淋巴结无生发中心,但T 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无异常。
《医学免疫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
英文名称:《Medical Immunology》
开课单位:基础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28学时,其中理论课20学时,实验课8学时
学分:1.6学分
适用专业:护理学
教学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医学免疫学基础理论及有关临床免疫学知识,为学生学习相关课程、进入临床学习、实习打下相应
的基础。
内容介绍: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学科,与其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广泛交叉,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主要支撑学科。
医学免疫
学课程包括基础免疫和临床免疫两个部分,基础免疫学从生物学角度
讲授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包括免疫系统的发生、组成及功能;免疫细
胞如何识别抗原(病原体)、介导对抗原的应答、保护机体免遭病原
体的侵袭和损伤;免疫应答的调节与免疫耐受等理论知识。
临床免疫
学则侧重于临床疾病发生的免疫机制,包括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
病、免疫缺陷病、肿瘤免疫、移植免疫及免疫学防治等。
该课程采用
多媒体课件,以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上课。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教材:《医学免疫学》,贵州科技出版社,孙万邦, 2版,2006年。
参考书目:
1.《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陈慰峰,3版,2001年。
2.《医学免疫学》,科学出版社,龚非力,3版,2003年。
3.《基础免疫学》,科学出版社,吴玉章译,4版,2003年。
主讲教师:罗军敏副教授姚新生副教授
覃明讲师汤贤英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