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损伤固定搬运术 (1)
- 格式:ppt
- 大小:6.92 MB
- 文档页数:22
搬运术伤病员在现场进行初步急救处理后和在随后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必须经过搬运这一重要环节。
规范、科学的搬运术对伤病员的抢救、治疗和预后都是至重要的。
从整个急救过程看,搬运是急救医疗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仅将搬运视作简单体力劳动的观念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一、搬运方法有徒手搬运和器械(工具)搬运两种方法。
现代各种灵巧、实用搬运工具的问世,住房和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为正确、规范和科学的院前急救搬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徒手搬运是指在搬运伤员过程中凭人力和技巧,不使用任何器具的一种搬运方法。
该方法常适用于狭窄的阁楼和通道等担架或其他简易搬运工具无法通过的地方。
此法虽实用,但因其对搬运者来说比较劳累,有时轻易给伤病员带来不利影响。
1、搀扶由一位或两位救护人员托住伤病员的腋下,也可由伤病员一手搭在救护人员肩上,救护人员用一手拉住,另一手扶伤病员的腰部,然后与伤病员一起缓慢移步。
搀扶法适用于病情较轻、能够站行走的伤病员。
作用是不仅给伤病员一些支持,更主要能体现对伤病员的关心。
1、背驮救护人员先蹲下,然后将伤病员上肢拉向自已胸前,使伤病员前胸紧贴自己后背,再用双手反伤病员的大腿中部,使其大腿向前弯曲,然后救护人员站立后上身略向前倾斜行走。
呼吸困难的伤病员,如心脏病、哮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以及胸部创伤者不宜用此法。
2、手托肩掮有两种方法:①将伤病员的一上肢搭在自己肩上,然后一手抱住伤病员的腰,另一手起大腿,手掌托其臀部:②将伤病员掮上,伤病员的躯干绕颈背部,其上肢垂于胸前,搬运者一手压其上肢,另一手托其臀部。
3、双人搭椅由两个救护人员对立于伤病员两侧,然后两人弯腰,各以一手伸入伤病员大腿下方面而相互十字交叉紧握,另一手彼此交替支持伤病员背部;或者救护人员右手紧握自己的左手手腕,左手紧握另一救护人员的右手手腕,以形成口字形。
这两种不同的握手方法,都形成类似于椅状而命名。
此法要点是两人的手必须握紧,移动步子必须协调一致,且伤病员的双臂都必须搭在两个救护人员的肩上。
创伤是各种致伤因素造成的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轻者造成体表损伤,引起疼痛或出血;重者导致功能障碍、残疾,甚至死亡。
创伤救护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技术。
创伤现场救护技术遇到出血、骨折的伤病员,救护人员首先要保持镇静,做好自我保护,迅速检查伤情,快速处理伤病员,同时呼叫急救人员。
1. 止血技术出血,尤其是大出血,属于外伤的危重急症,若抢救不及时,伤病人会有生命危险。
止血技术是外伤急救技术之首。
现场止血方法常用的有四种,使用时根据创伤情况,可以使用一种,也可以将几种止血方法结合一起应用,以达到快速、有效、安全的止血目的。
指压止血法直接压迫止血:用清洁的敷料盖在出血部位上,直接压迫止血。
间接压迫止血: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阻断动脉血运,能有效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加压包扎止血法用敷料或其他洁净的毛巾、手绢、三角巾等覆盖伤口,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
填塞止血法用消毒纱布、敷料(如果没有,用干净的布料替代)填塞在伤口内,再用加压包扎法包扎。
重点提示:救护员和志愿者只能填塞四肢的伤口。
止血带止血法上止血带的部位在上臂上1/3处、大腿中上段,此法为止血的最后一种方法,操作时要注意使用的材料、止血带的松紧程度、标记时间等问题。
重要提示:如遇到有大出血的伤病人,一定要立即寻找防护用品,做好自我保护。
迅速用较软的棉质衣物等直接用力压住出血部位,然后,拨打急救电话或场馆急救网点的电话,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
2. 包扎技术快速、准确地将伤口用自粘贴、尼龙网套、纱布、绷带、三角巾或其他现场可以利用的布料等包扎,是外伤救护的重要环节。
它可以起到快速止血、保护伤口、防止污染,减轻疼痛的作用,有利于转运和进一步治疗。
绷带包扎①手部“8”字包扎它也同样适用于肩、肘、膝关节、踝关节的包扎。
②螺旋包扎适用于四肢部位的包扎,对于前臂及小腿,由于肢体上下粗细不等,采用螺旋反折包扎,效果会更好。
三角巾包扎①头顶帽式包扎:适用于头部外伤的伤员。
伤病员的搬运及注意事项危重伤病员的搬运及注意事项时间:2012-8-3 四人搬运法三人搬运法危重伤病员的搬运 1. 脊柱、脊髓损伤(四人搬运法)一人在伤员的头部,双手掌抱于头部两侧纵向牵引颈部,有条件时戴上颈托;另外三人在伤员的同一侧(一般为右侧),分别在伤员的肩背部、腰臀部、膝踝部,双手掌平伸到伤员的对侧;四人单膝跪地,同时用力,保持脊柱为中立位,平稳地将伤员抬起,放在脊柱板上,头部固定;6至8根固定带将伤员固定在脊柱板上。
2. 骨盆骨折的搬运(三人搬运法)先固定伤员的骨盆,三名救护员位于伤病员一侧,一人位于伤病员的胸部,伤病员的手臂抬起置于救护员的肩上。
一人位于腿部,一人专门保护骨盆,双手平伸,同时用力,抬起伤病员放于硬板担架上,头部、双肩、骨盆、膝部用宽布带固定于担架上,防止途中颠簸和转动。
3. 颅脑损伤颅脑损伤者常有脑组织暴露和呼吸道不畅等表现。
搬运时应使伤病员取半仰卧位或侧卧位,以保持呼吸道通畅;脑组织暴露者,应保护好脑组织,并用衣物、枕头等将伤病员头部垫好,以减轻震动,注意颅脑损伤常合并颈椎损伤。
4. 胸部伤胸部受伤者常伴有开放性血气胸,需包扎。
搬运已封闭的气胸伤病员时,以座椅式搬运为宜,伤病员取坐位或半卧位。
有条件时最好使用坐式担架、折叠椅或能调整至靠背状的担架。
5. 腹部伤伤病员取仰卧位,下肢屈曲,以防止腹腔脏器受压而脱出,脱出的肠管要包扎,不要回纳,此类伤病员宜用担架或木板搬运。
6. 休克病人病人取平卧位,不用枕头,或取脚高头低位,搬运时用普通担架即可。
7. 呼吸困难病人病人取坐位,不能背驮,用软担架(床单、被褥)搬运时注意不能使病人躯干屈曲,如有条件,最好用折叠担架(或椅)搬运。
8. 昏迷病人昏迷病人咽喉部肌肉松弛,仰卧位易引起呼吸道阻塞,此类病人宜采用平卧位并使头转向一侧或采用侧卧位,搬运时用普通担架或活动床。
搬运注意事项(1)先止血、包扎、固定,然后搬运。
伤病员四肢骨折时,由于骨折断端比较锋利,容易刺破血管和刺伤毗邻的神经,前者损伤易出现大出血,后者损伤易出现相应的肌肉和肢体的瘫痪,这两种状况对于伤病员来说都是致命的二次伤害。
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操作流程(一)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原则急救员正面走向伤者,表明身份;告知伤者不要做任何动作,初步判断伤情,简要说明急救目的;先稳定自己,再固定伤者,避免加重颈椎损伤;用“五形拳”的方法徒手固定后再用颈托固定;统一协调,整体搬运,在移动过程中保持脊柱维持成一条直线。
(二)“五形拳”徒手固定操作规范1.头锁:伤者仰卧位,术者双膝跪在伤者头顶位置,并与伤者身体成一直线,先固定自己双手手肘(放在大腿上或地上),双掌放在伤者头两侧,拇指轻按额,食指和中指固定其面颊,无名指及小指放在耳下,不可盖住耳朵。
助手食指指在胸骨正中,以便术者调整颈部位置。
2.胸背锁:术者位于伤者身体一侧,一手肘部及前臂放在伤者胸骨之上,拇指及食指分别固定于面颊上,另一手臂放在背部脊柱上,手指锁紧枕骨上,双手调整好位置后同时用力。
手掌不可遮盖伤者口鼻。
3.胸锁:伤者仰卧位,术者跪于伤者头肩位置,一手肘及前臂紧贴伤者胸骨之上,手掌固定伤者面颊。
另一手肘稳定后,手掌固定伤者前额。
不可遮盖伤者口鼻。
4.斜方肌挤压法(双肩锁):伤者仰卧位,术者位于伤者头顶部,与伤者身体成一直线,先固定双手肘(放在大腿或地上)。
双手在伤者颈部两侧,拇指和四指分开伸展至斜方肌,掌心向上,手指指向脚部,锁紧斜方肌,双手前臂紧贴伤者头部使其固定。
5.改良斜方肌挤压法(双肩锁):伤者仰卧位,术者双膝跪于伤者头顶部,与伤者身体成一直线,先稳定自己双手手肘(放在大腿或地上),一手如斜方肌挤压法般锁紧其斜方肌,另一手则像头锁般固定伤者头部,手掌及前臂须用力将头部固定。
(三)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操作流程1.初步判断伤情,固定伤者头颈部;2.在放置颈托前测量伤者颈部长度,用拇指与食指分开成直角,并使拇指与掌面垂直,四指并拢,拇指于下颌正中,食指置下颌下缘,测量下颌角至斜方肌前缘的距离;3.调整颈托,塑型;4.放置颈托时先放置颈后,再放置颈前,保证位置居中,扣上搭扣,松紧度适中;5.颈托固定后,进一步检查判断伤情:检查伤者头面部、耳、鼻、气管是否居中,胸骨有无骨折,胸廓挤压试验,骨盆挤压分离试验,腹部、会阴部、背部、四肢有无损伤。
脊柱损伤搬运术的操作步骤脊柱损伤搬运术 -操作步骤(一)脊柱损伤固定操作1.现场评估:观察周围环境安全后,急救员正面走向伤者表明身份;告知伤者不要做任何动作,初步判断伤情,简要说明急救目的;先稳定自己再固定伤者,避免加重脊柱损伤。
2.体位:仰卧位,头部、颈部、躯干、骨盆应以中心直线位,脊柱不能屈曲或扭转。
3.操作方法:用脊柱板、担架等。
三人至患者同侧跪下插手,同时抬高、换单腿、起立、搬运、换单腿、下跪、换双腿同时施以平托法将患者放于硬质担架上,禁用搂抱或一人抬头、一人抬足的搬运方法,在伤处垫一薄枕,使此处脊柱稍向上突,然后用4条带子把伤员固定在木板或硬质担架上(一般用带子固定胸与肱骨水平、前臂与腰水平、大腿水平、小腿水平,将伤员绑在硬质担架上),使伤员不能左右转动。
如果伴有颈椎损伤,病员的搬运应注意先用颈托固定颈部,如无颈托用“头锁或肩锁”手法固定头颈部,其余人协调一致用力将伤病员平直地抬到担架上或木板上,然后头部的左右两侧用软枕或衣服等物固定。
4.监测与转运:检查固定带、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选择合适转运工具,保证病人安全。
(二)颈椎损伤固定操作(伤员仰卧位)1.现场评估、判断:现场环境安全,询问伤员:“我是120急救医生,请问您现在哪里不舒服…”。
伤员是高处坠落,神志清、诉颈部疼痛、下肢感觉障碍,怀疑颈椎损伤。
2.调整颈部位置医生按脊椎损伤处理,助手准备颈托及脊椎板(告知伤员配合)。
上头锁,调整头颈部:医生与助手配合;助手食指置伤者胸骨正中指示。
3.检查头颈部助手头胸锁固定头颈部,医生检查头枕部(颈椎形状、压痛)、上头锁。
4.上颈托助手检查测量伤员颈部的长度,调整所需尺寸,正确上颈托。
5.全身检查判断伤情(医生或医助)头—颈—胸—腹—背部—外生殖器—下肢—上肢(未发现其他伤情)6.上脊椎板助手头胸锁、二助准备脊椎板及约束带完毕),医生头肩锁(肩锁在侧翻的同侧)。
7.整体侧翻医生指挥,二位助手左右手交叉抱伤员的肩、髂和膝部,将伤者轴位整体侧翻于侧卧位,保持脊柱在同一轴线。
脊柱损伤搬运【目的】只要怀疑有脊柱损伤就应按脊柱损伤情况处理,将脊柱不稳定的患者仰卧固定在一块坚硬长背板上并将他放置在中心直线位置,即头部、颈部、躯干、骨盆应以中心直线位置逐一固定,保持脊柱伸直位,严禁弯屈或扭转。
【适应症】钝性创伤者出现下列情况应行脊柱固定:①脊柱疼痛或触痛;②出现神经性缺损主诉或体征;③脊柱结构变形。
【物品准备】脊柱固定担架、短脊板、固定带、颈托、头部固定器,必要时可就地取材木板、门板等。
【操作步骤】(一)脊柱损伤固定操作1.现场评估:观察周围环境安全后,急救员正面走向伤者表明身份;告知伤者不要做任何动作,初步判断伤情,简要说明急救目的;先稳定自己再固定伤者,避免加重脊柱损伤。
2.体位:仰卧位,头部、颈部、躯干、骨盆应以中心直线位,脊柱不能屈曲或扭转。
3.操作方法:用脊柱板、担架等。
三人至患者同侧跪下插手,同时抬高、换单腿、起立、搬运、换单腿、下跪、换双腿同时施以平托法将患者放于硬质担架上,禁用搂抱或一人抬头、一人抬足的搬运方法,在伤处垫一薄枕,使此处脊柱稍向上突,然后用4条带子把伤员固定在木板或硬质担架上(一般用带子固定胸与肱骨水平、前臂与腰水平、大腿水平、小腿水平,将伤员绑在硬质担架上),使伤员不能左右转动。
如果伴有颈椎损伤,病员的搬运应注意先用颈托固定颈部,如无颈托用“头锁或肩锁”手法固定头颈部,其余人协调一致用力将伤病员平直地抬到担架上或木板上,然后头部的左右两侧用软枕或衣服等物固定。
4.监测与转运:检查固定带、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选择合适转运工具,保证病人安全。
(二)颈椎损伤固定操作(伤员仰卧位)1.现场评估、判断:现场环境安全,询问伤员:“我是120急救医生,请问您现在哪里不舒服…”。
伤员是高处坠落,神志清、诉颈部疼痛、下肢感觉障碍,怀疑颈椎损伤。
2.调整颈部位置医生按脊椎损伤处理,助手准备颈托及脊椎板(告知伤员配合)。
上头锁,调整头颈部:医生与助手配合;助手食指置伤者胸骨正中指示。
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操作流程(一)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原则操作中先稳定自己,再固定伤者,避免加重颈椎损伤;用“五形拳”的方法徒手固定后再用颈托固定;统一协调,整体搬运,在移动过程中保持脊柱维持成一条直线。
(二)“五形拳”徒手固定操作规范1.头锁:伤者仰卧位,术者双膝跪在伤者头顶位置,并与伤者身体成一直线,先固定自己双手手肘(放在大腿上或地上),双掌放在伤者头两侧,拇指轻按额,食指和中指固定其面颊,无名指及小指放在耳下,不可盖住耳朵。
助手中指指在胸骨正中,以便术者调整位置。
2.胸背锁:术者位于伤者身体一侧,一手肘部及前臂放在伤者胸骨之上,拇指及食指分别固定于面颊上,另一手臂放在背部脊柱上,手指锁紧枕骨上,双手调整好位置后同时用力。
手掌不可遮盖伤者口鼻。
3.胸锁:伤者仰卧位,术者跪于伤者头肩位置,一手肘及前臂紧贴伤者胸骨之上,手掌固定伤者面颊。
另一手肘稳定后,手掌固定伤者前额。
不可遮盖伤者口鼻。
4.斜方肌挤压法(双肩锁):伤者仰卧位,术者位于伤者头顶部,与伤者身体成一直线,先固定双手肘(放在大腿或地上)。
双手在伤者颈部两侧,拇指和四指分开伸展至斜方肌,掌心向上,手指指向脚部,锁紧斜方肌,双手前臂紧贴伤者头部使其固定。
5.改良斜方肌挤压法(头肩锁):伤者仰卧位,术者双膝跪于伤者头顶部,与伤者身体成一直线,先稳定自己双手手肘(放在大腿或地上),一手如斜方肌挤压法般锁紧其斜方肌,另一手则像头锁般的固定伤者头部,手掌及前臂须用力将头部固定。
(三)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操作流程1、物品准备:一助:颈托、头部固定器、固定带等;二助:脊柱板(或担架)。
2、术者报告,表明现场环境安全,从侧面走向伤者,跪于其头肩位置,表明身份,告知伤者不要随意活动,询问病情或检查病人时不要摇头或点头,可以用言语和眨眼表示;初步判断伤情:伤者诉颈部疼痛,双下肢感觉障碍;快速检查意识、脉搏及颈后部(颈后部查体手法:用左手中、食、无名指指腹从第三颈椎由上到下依次触摸颈椎棘突)。
把伤员搬运到担架上的正确方法把伤员搬运到担架上应采取以下正确方法。
,1,抱持法救护者一手抱其背部~一手托其大腿将伤者抱起。
若伤者还有意识~可让其一手抱着救护者的颈部。
但抱持法不适用于脊柱骨折、股骨干骨折和胸部损伤的伤者。
,2,脊柱损伤搬运法对疑有脊柱骨折的伤者~均应按脊柱骨折处理。
脊柱受伤后~不要随意翻身、扭曲。
因为它可增加受伤脊柱的弯曲~使失去脊柱保护的脊髓受到挤压和牵拉损伤~必须由多名救护人员协同搬运。
正确的搬运方法是:先将伤者双下肢伸直~上肢也要伸直放在身旁~硬木板放在伤者一侧。
用于搬运伤者的必须为硬木板、门板或黑板~且不能覆盖过多的棉被、海绵等柔软物品。
至少三名救护人员水平托起伤者躯干~由一人指挥整体行动~将伤者平起平放移至木板上。
在搬运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协调~以防止躯干扭转。
对颈椎受损的伤者~搬运时要有专人扶持。
专家提示:没有担架时如何运送伤员没有担架时救护者可以用坐式双人搬运法徒手运送伤员。
方法是:两名救护者面对面站立~伸出右手握紧左手腕上部~左手再握紧对方右手腕上部~彼此交替搭成“口”字形~病人坐于其上并将双手搭于两名救护者肩上。
担架初步流程:关于担架搬运,我大致想了一下,初步的流程是:1,确认伤员可以搬运:A,伤员的伤处包扎固定完成;B,对伤员的稳定,舒适,安全措施以及搬运途中的稳定性进行过评估。
2,做好搬运线路的评估和选择,避开危险地形。
3,随时留意天气变化,适时调整方略。
4,安全及装备:A,搬运队员自身准备:穿戴好手套,安全帽,120CM扁带,护目镜,鞋带绑紧,清理口袋里的硬物,背包交其他队员。
B,担架准备:靠近伤员相对平坦地段安装好折叠担架和准备好搬运夹板和颈锥保护夹。
5,自我保护要点:A,脊椎保护,所有抬起和放下伤员或担架行进过程均不可以采用弯腰的姿势,必需挺直腰板,下巴抬起;B,抬担架特点是单边受力,10-15分钟必须更换位置,1,4号位,2,5号位,3,6号位互换,以便调整受力角度;C,2356号位视觉困难,1号位(4号位辅助)要负责警示提醒;D,超过30度坡或地形复杂地段要另安排两人负责帮扶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