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第四章 婴儿期的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116.50 KB
- 文档页数:20
第四章婴幼儿心理的发展第一节婴幼儿发展的概述一、婴幼儿的生理发展(单选)(一)身体的发育婴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非常快。
主要表现在身高和体重的增加上。
其中,婴幼儿期身高的增加是人一生中最快的。
婴幼儿体重的增长与他们骨骼肌肉的发育密切联系。
(二)神经系统的发育1.神经系统的结构(1)脑的重量在儿童各个器官的发育过程中,脑的发育是最优先的。
刚刚出生的新生儿,其脑重大约是成人脑重量的25%,而这时新生儿的体重仅是成人体重的5%。
之后,儿童的脑重随年龄增长而迅速增加。
增加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2)神经纤维婴幼儿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是脑内部结构成熟的重要标志。
神经系统各部分神经纤维实现髓鞘化的时间不同,较早完成髓鞘化的是感觉神经,其次是运动神经。
与高级神经活动有关的额叶和顶叶部分的髓鞘化过程开始得最晚,大约7岁时才接近完成。
(3)大脑皮层婴幼儿大脑皮层的发育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
其中枕叶成熟最早,其次是颞叶、顶叶,额叶成熟最晚。
利用脑电图研究发现,脑发育的第一个加速期在5~6 岁。
2.神经系统的机能(1)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机能的发展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长,大脑皮层兴奋机能增强。
这主要表现在:新生儿每天需要睡眠20~22 个小时,3 岁时可减少到14 个小时。
抑制过程的加强,使幼儿可以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减少冲动性,并逐步培养起一些生活习惯。
(2)第二信号系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信号系统在婴儿期就开始发展。
这时他们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都是以具体刺激物作为信号的。
婴儿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阶段1,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七八个月以前的婴儿属于此阶段。
这时他们只能以自身的动作来应答具体的刺激物。
阶段2,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8 个月以后的婴儿开始能够对少数词做出一定的动作反应。
阶段3,具体刺激-词的反应。
1岁至1岁半的婴儿能够对熟悉的物体做出词的反应。
阶段4,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1岁半以后,婴儿的词才开始摆脱与具体刺激物的直接联系,开始具有概括性,即词可代表一类事物。
第四章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婴儿期是个体生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明显的时期,因此婴儿生理心理的发展一直受到各方面有关学科的关注。
第一节婴儿期的一般问题一、婴儿的年龄阶段特征(一)年龄阶段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分法是:0~3岁。
(二)基本特征婴儿期心理发展的~般特点是:第一,学会了独立行走,手的动作也有了很好的发展;第二,言语能力获得很大的发展;第三,开始了最初的游戏活动;第四,各种心理活动还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
二、婴儿期的生理发展(一)婴儿期的大脑功能1.婴儿大脑形态的发展(1)脑重和头围。
婴儿的大脑从胚胎时开始发育,出生时达到350~400克,是成年人脑重的25%(这时的体重只是成人的5%);6个月时脑重达700~80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50%;12个月时已达800~900克,24个月时增到1050—115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75%;36个月时已接近成人的脑重范围,以后发展速度变慢,15岁时达到成人水平。
婴儿头围在刚出生时已达到34厘米,大约是成人头围的60%,12个月时达46~47厘米,24个月达48~49厘米,以后的增长速度变慢。
(2)大脑皮质。
胎儿在6~7个月时,脑的基本结构就已经具备,出生时脑细胞已分化,大多数沟回都已出现。
皮质细胞迅速发展。
到2岁时,脑内各部位大小的比例已基本上类似于成人的大脑。
2.大脑机能的发展(1)脑电图的情况。
5个月胎儿已显示出了脑电活动,8个月以后的胎儿已显示出与新生儿相同的脑电图。
新生儿出现了同步节律α波,这表明新生儿在皮质神经成分方面的一定的成熟性,在新生儿的皮质投射区还记录到对各种感觉运动刺激的诱发电反应,出生后5个月是婴儿脑电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12~36个月,婴儿脑电活动渐趋成熟。
(2)皮质中枢。
婴儿大脑是按着其基因结构的顺序而发展的,遵循着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
婴儿出生时大脑两半球还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皮质兴奋处于弥漫状态。
此后,发展最快的区域是脑干和中脑。
发展心理学:人生各阶段的成长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成熟和衰老整个过程中心理变化和发展的科学。
它涵盖了人生的各个阶段,包括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挑战和机遇。
一、婴儿期(0-3岁)婴儿期是人的生命中最基本的阶段,是人格形成和认知发展的基础时期。
这个阶段的婴儿主要通过感觉和动作来探索和理解世界。
他们通过吸吮、抓握、踢打等动作来探索自己的身体,同时也开始对声音、光线、温度等环境刺激产生反应。
在这个阶段,父母的关爱和支持对于婴儿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二、儿童期(3-12岁)儿童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在学校、社交和家庭环境中独立处理各种问题。
他们通过游戏、学习和探索来发展认知、情感和社会技能。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引导和教育对于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青少年期(12-18岁)青少年期是自我认同形成和社交技能发展的重要阶段。
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兴趣和身份,同时也面临学业、职业和社交等方面的挑战。
他们渴望独立,但又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支持。
这个阶段的青少年需要更多的自主权和尊重,同时也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四、成年早期(18-30岁)成年早期是个人职业和社会参与的初步阶段。
这个阶段的成年人开始独立生活,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决策权。
他们面临着许多生活挑战,如职业选择、家庭建立、财务规划等。
这个阶段的成年人需要学会如何平衡工作、家庭和个人生活,同时也要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社交技能。
五、中年期(30-60岁)中年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职业发展的高峰期,也是家庭责任的重要时期。
这个阶段的成年人已经建立了稳定的生活和职业基础,开始追求更高的成就和社会地位。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期的压力也逐渐增加,如健康问题、职业变动、家庭关系等。
因此,中年期的成年人需要学会如何应对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同时也要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
发展心理学记忆发展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发展过程中心理活动和行为变化的学科。
记忆发展是发展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关注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记忆能力的变化和发展规律。
本文将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探讨记忆发展的相关内容。
一、婴儿期记忆发展1.1 婴儿期的记忆是基于感觉和运动的在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里,婴儿的记忆主要是基于感觉和运动的。
他们通过感知周围环境的声音、味道、触觉等来建立记忆。
1.2 婴儿期的记忆是短期的由于婴儿大脑皮层未完全发育,婴儿期的记忆往往是短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消失。
这也是为什么婴儿经常需要不断的重复学习。
1.3 婴儿期的记忆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婴儿的情感体验会影响他们的记忆形成和保持。
比如,与母亲的亲密接触会增强婴儿对母亲的记忆。
二、儿童期记忆发展2.1 儿童期的记忆开始具有符号性随着大脑皮层的发育,儿童期的记忆开始具有符号性,可以通过语言、符号等形式来表达和存储信息。
2.2 儿童期的记忆逐渐转变为长期记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记忆能力逐渐转变为长期记忆,能够更好地保持和回忆过去学习的知识和经验。
2.3 儿童期的记忆受到学习环境的影响儿童期的学习环境对记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质的学习环境可以促进儿童的记忆发展,提高记忆能力。
三、青少年期记忆发展3.1 青少年期的记忆开始具有抽象性在青少年期,记忆开始具有抽象性,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抽象概念,如数学公式、逻辑推理等。
3.2 青少年期的记忆能力逐渐稳定随着青少年的认知能力的发展,记忆能力逐渐稳定,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学习任务和挑战。
3.3 青少年期的记忆受到情绪和社会因素的影响青少年期的情绪和社会因素会影响记忆的形成和保持。
情绪稳定和积极的社会互动有助于提高记忆的质量和效果。
四、成人期记忆发展4.1 成人期的记忆更加稳定和持久随着成人期的到来,记忆能力更加稳定和持久,成人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学习和工作任务。
4.2 成人期的记忆受到认知能力的影响成人期的记忆受到认知能力的影响,比如注意力、思维能力等。
第4章 婴儿心理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吉布森的视觉悬崖是用来研究婴儿()知觉的。
A.时间B.运动C.方位D.深度【答案】D【解析】吉布森通过视觉悬崖装置的实验发现6个月的婴儿就已经具有深度知觉。
2.鲍尔比把儿童依恋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其顺序是()。
A.有差别社会反应阶段→无差别社会反应阶段→特殊情感联结阶段B.无差别社会反应阶段→特殊情感联结阶段→有差别社会反应阶段C.无差别社会反应阶段→有差别社会反应阶段→特殊情感联结阶段D.特殊情感联结阶段→无差别社会反应阶段→有差别社会反应阶段【答案】C【解析】鲍尔比将婴儿依恋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依次是:①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对一切人都不加区别地使用;②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对母亲有偏爱,对熟悉人和陌生人有不同的反应;③特殊情感联结阶段,对母亲产生特别的依恋,形成了专门的对母亲的情感联结。
3.婴儿对以下四种颜色的掌握顺序应是()。
A.红、蓝、白、灰B.白、红、蓝、灰C.蓝、红、白、灰D.红、白、蓝、灰【答案】C【解析】研究者利用婴儿对不同色盘注视时间长短差异,发现婴儿看到的第一种颜色是蓝色,然后是红色,区分白色和灰色的时间比较靠后。
4.婴儿偏爱注视()。
A.鲜艳的颜色B.灰色C.扭曲的人脸D.静止不动的物体【答案】A【解析】通过优先注视的研究范式,人们发现婴儿能够区别不同的刺激物,且对某种图形产生偏爱,如鲜艳的色彩、运动的物体、物体轮廓线密集的地方或黑白对比鲜明处、正常人脸、曲线或同心圆图案等。
5.关于婴幼儿触觉的表述,下列选项中()是正确的。
A.口腔触觉作为探索手段晚于手的触觉B.口腔触觉作为探索手段,可以认识物体C.眼口协调动作出现,是触觉发展的里程碑D.能够知觉到手的位置,主要是视觉【答案】B【解析】儿童从出生时起就有触觉反应,天生的无条件反射。
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初是通过口腔的活动进行的,后来才是手的触觉探索。
视觉和触觉的协调主要表现为眼手探索活动的协调而不是眼口协调,眼手协调活动是婴儿认知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
人类发展心理学从婴儿到老年人的心理变化人类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各个发展阶段上心理变化的学科。
从婴儿时期到老年阶段,人的心理状态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重大变化。
本文将分别从婴儿、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五个阶段来探讨人类发展心理学所包含的心理变化。
一、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期一般指出生后的前两年,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取决于基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婴儿对世界的理解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实现。
他们的行为通常是反应性的,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比较简单。
在婴儿期,社交能力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婴儿开始注意到家庭成员和其他重要的人,形成亲社会行为。
他们学会区分亲近和陌生的人,并对陌生人表现出一定的恐惧。
婴儿与主要照顾者的亲密关系对婴儿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儿童期的心理发展儿童期通常从2岁到12岁,是个体认知和社交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发展自我意识,能够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他们逐渐能够理解别人的感受,并能够建立友谊。
在儿童期,自我身份的形成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变化。
儿童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特点和能力,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自我概念。
同时,他们开始学习规则和道德价值观,逐渐建立起对社会的认同感。
三、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青少年期是指从12岁到18岁的年龄段,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经历身体上的变化,性格和身份的形成,以及与家庭、同伴等社会群体的关系。
在青少年期,个体开始有独立思考和决策的意愿,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个人价值观和信念。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和社交地位,并追求独立性。
同时,青少年还会面临情绪上的波动和探索自我身份的挑战。
四、成年期的心理发展成年期是指从18岁到大约40岁之间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个体经历生理、心理和社会多方面的变化和调整。
成年人经历职业发展、建立家庭和维持社交关系等多重角色的转变。
成年期的心理变化主要包括自我发展和情感成熟。
个体对自我有更清晰的认识,并开始追求成就感和个人满足感。
1.婴儿期(0-2岁)婴儿期是一个生理需要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
婴儿从出生开始,会依靠感官经验来感知和探索世界。
在这个阶段,婴儿的认知能力会不断发展,他们会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并开始学会利用言语、表情和动作来与他人进行沟通。
婴儿的情感和社会发展也在这个阶段进行,他们会建立起与主要照顾者的亲密关系,并通过与他人互动来满足情感和社会化的需求。
2.幼儿期(2-6岁)幼儿期是个体开始发展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幼儿会逐渐发展出自己的身份和意识,并体验到主动性和自主性的需求。
他们会通过模仿行为和言语来学习和发展自己的技能。
幼儿的语言和沟通能力在这个阶段也得到显著的提高,他们开始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并开始发展自己的社交技能。
3.儿童期(6-12岁)儿童期是个体开始发展认知和社会关系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他们开始具备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能够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并开始对世界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儿童的社会认知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他们开始与同龄人建立友谊关系,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和解决冲突。
4.青少年期(12-18岁)青少年期是个体开始从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的身体和性格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们开始探索和建立自己的身份。
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模式继续发展,他们能够进行思维抽象和逻辑推理,并开始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青少年的社会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开始与同龄人建立亲密关系,并开始探索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和性别身份。
5.成年期成年期是从青少年向中年过渡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体通常建立自己的家庭和职业生涯,并开始承担更多的责任。
成年期也是个体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的时期,需要应对工作、家庭和社会期望等各种角色。
成年期的心理发展涉及到自我认同、职业发展、家庭关系以及个体对生活意义的思考等方面。
总之,发展心理学研究了不同年龄阶段个体的心理特点和发展任务。
发展心理学记忆发展发展心理学:记忆发展引言概述: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不同生命阶段内心理发展的学科,其中记忆发展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记忆是人类认知功能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于个体的学习、认知和情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阶段的记忆发展角度出发,探讨发展心理学对记忆发展的研究成果。
一、婴儿期记忆发展1.1 婴儿期的感觉记忆婴儿期的感觉记忆主要指婴儿对于声音、滋味、触觉等感官刺激的记忆。
研究表明,婴儿在出生后就能够对母亲的声音产生辨识,这种感觉记忆有助于建立婴儿与主要照应者的情感联系。
1.2 婴儿期的运动记忆婴儿期的运动记忆是指婴儿通过不断的重复动作来建立对于基本动作的记忆。
例如,婴儿学会抓取物体、坐立等基本动作都离不开运动记忆的形成。
1.3 婴儿期的情绪记忆婴儿期的情绪记忆是指婴儿对于不同情绪状态下的体验和反应的记忆。
研究发现,婴儿能够记住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情景,这对于婴儿的情感发展至关重要。
二、幼儿期记忆发展2.1 幼儿期的语言记忆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通过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来建立对事物的记忆。
研究表明,幼儿期的语言记忆对于幼儿的认知发展和社交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2.2 幼儿期的事件记忆幼儿期的事件记忆是指幼儿对于特定事件的记忆和回顾能力。
研究表明,幼儿期的事件记忆能够匡助幼儿建立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2.3 幼儿期的自传记忆幼儿期的自传记忆是指幼儿对于自身经历的记忆和反思。
研究发现,幼儿期的自传记忆有助于幼儿建立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
三、儿童期记忆发展3.1 儿童期的学习记忆儿童期是学习能力迅速提升的时期,儿童通过学习和记忆来获取新知识和技能。
研究表明,儿童期的学习记忆对于儿童的学业成绩和认知发展至关重要。
3.2 儿童期的长时记忆儿童期的长时记忆是指儿童对于长期存储的信息和经历的记忆能力。
研究发现,儿童期的长时记忆有助于儿童建立对于自身和外部世界的认知框架,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
第四章婴儿的认知发展第四章婴儿的认知发展●认知过程与认知活动●广义的认知●狭义的认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婴儿记忆、思维与言语的发展●婴儿的社会认知发展第一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一、感觉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一)感觉运动及其子阶段●反射性反应阶段(0-1个月)●初级循环反应阶段(1-4个月)●二级循环反应阶段(4-8个月)●二级循环反应的协调(8-12个月)●三级循环反应阶段(12-18个月)●心理表征阶段(18-24个月)●(二)前运算阶段(2-7岁)●象征性思考阶段(2-4岁):前概念阶段●标志:象征性游戏●直觉思维阶段(4-7岁):●借助对事物的直接感受和知觉来思考●3岁前是思维、认知、智力萌芽、产生的阶段。
皮亚杰将思维(think-ing)、认知(cognition)和智力(或智)(intelligence)看作是同义语。
●3岁前儿童主要的智慧特点是它的感知运动(sensori-motor)协调性。
也就是说,3岁前,儿童依靠感知到的信息对外在世界做出反应,协调感知和动作来"解决问题",在动作的进行中思考,这时,婴儿只能考虑自己动作所接触的事物,只能在动作中思考,而不能在动作之外进行思考,更不能考虑自己的动作、计划自己的动作以及预计动作的后果。
一、皮亚杰的感知运动阶段理论●皮亚杰在《儿童智慧的起源》(1936,1953)、《儿童心理学〉(1969)等著作中,都详细地介绍了有关感知运动阶段(或感觉动作期)并将这一阶段分成六个时期:●1.原始感觉动作图式的练习(0~1个月),像吸吮、定向注意等动作,都是遗传的反射练习过程。
●2.初级循环反应(1~4.5个月)●初级循环反应时期形成了最初的习得性适应。
这个时期是从机体到智慧之间的过渡。
●皮亚杰采用习惯(habit)这个名词,来指明习得行为的形成以及这种习得行为形成后变为自动化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