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发展心理学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图式.docx
- 格式:docx
- 大小:19.64 KB
- 文档页数:7
婴幼儿期(0-2岁):在婴幼儿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1.感觉和运动发展:婴幼儿的感觉和运动能力在这个阶段快速发展。
他们逐渐能够感知周围的世界,并通过探索、触摸和移动来与环境互动。
2.情感依附:婴幼儿对主要照顾者建立强烈的情感依赖,表现出对安全、亲密关系的需求。
他们逐渐形成了对照顾者的信任感,这对心理发展至关重要。
3.语言和认知:语言和认知能力在这个阶段迅速发展。
婴幼儿逐渐能够通过声音和表情来沟通,并开始理解简单的语言。
儿童期(3-11岁):在儿童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1.认知发展:儿童开始发展出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他们逐渐学会使用符号来表示对象和概念,并开始理解数量、时间和空间等抽象概念。
2.社会认同:儿童开始构建自我认同,并形成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身份。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并通过与同伴互动来寻求归属感和认同感。
3.自主性发展:儿童逐渐获得自主性,开始独立思考和决策。
他们渴望得到更多的自由和控制权,并通过尝试不同的角色和行为来探索自我身份。
青少年期(12-20岁):在青少年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1.身体和性别认同:青少年经历着身体和性别的巨大变化,他们开始探索自己的性别认同和性取向。
这个阶段的身份探索对于个体的心理发展尤为重要。
2.自我认知:青少年逐渐形成更复杂的自我认知,开始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兴趣和目标。
他们对自己的个性、强项和弱点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开始思考未来的职业和生活规划。
3.社交关系:青少年开始建立更长久的友谊,关注同伴的认同和集体价值观。
他们渴望独立和获得社会接受,并在社交关系中寻求支持和归属感。
成人期(21岁及以上):在成人期1.职业和家庭:成人开始面临职业和家庭建设的任务。
他们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并建立稳定和支持性的家庭关系。
2.自我成长:成人期是个体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阶段。
他们开始追求自我价值和幸福感,并努力发展自己的技能和兴趣。
1.孩童期(0-12岁):-心理特点:孩童期是个体人格的形成时期,孩子开始发展基本的身份认同和自我概念。
他们具有天真、直接和乐观的特点,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容易受到影响。
-认知发展:孩童期的认知发展非常快速,他们开始理解基本的概念和逻辑,能够逐渐掌握语言和符号系统。
他们的思维常常是具体的、直观的和非逻辑的。
-情感发展:孩童期的情感发展主要表现为与亲密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他们开始发展友谊,感受到爱和被爱的需要,但也容易受到拒绝和孤立的影响。
-社会发展:孩童期是习得社会技能和道德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他们开始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遵守规则和分享资源。
2.青少年期(13-19岁):-心理特点:青少年期是个体逐渐独立和成熟的时期,具有探索、自我意识和身份认同的特点。
他们常常经历情绪波动和对自我和他人的怀疑。
-认知发展:青少年期的认知发展呈现出逻辑和抽象思维的特点,他们开始能够思考理论和概念,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他们开始对未来做出决策和制定目标。
-情感发展:青少年期的情感发展表现为对亲密关系的渴望和探索。
他们开始对异性产生浓厚的兴趣,也面临自我认同和性别角色探索的挑战。
-社会发展:青少年期是建立独立和自主的重要阶段。
他们需要学会处理权力和责任,并与同伴建立稳定和健康的关系。
3.成年期(20-39岁):-心理特点:成年期是个体进入社会和建立家庭的阶段,具有稳定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成年人面临许多责任和挑战,如事业发展、婚姻和子女抚养等。
-认知发展:成年期的认知发展表现为更加成熟和复杂的思考方式。
他们能够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具有更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并能够预测和规划未来。
-情感发展:成年期的情感发展主要涉及建立稳定和亲密关系,如婚姻和亲子关系。
他们寻求安全感和归属感,并对家庭、事业和社会责任有更深的体验。
-社会发展:成年期是建立社会网络和参与社会活动的关键时期。
他们需要处理家庭和职业之间的平衡,以及与他人的合作和冲突。
4.老年期(40岁及以上):-心理特点:老年期是个体陷入身体和认知衰退的时期,但也可以是智慧、总结和个人成长的时期。
婴幼儿期:婴幼儿期指的是出生到2岁左右的儿童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的心理特点是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了解世界,逐渐建立起一些基本的认知结构和个人特征。
婴幼儿期的心理特征包括:1.感官和运动发展:婴儿对感官刺激非常敏感,并通过运动来探索和了解周围环境。
3.语言和认知发展:在语言方面,婴儿开始发出简单的声音,并逐渐理解和使用一些基本词汇。
在认知方面,婴儿开始以感知为基础进行思考和了解,逐渐发展出物体的持久性和原因与结果的概念。
儿童期:儿童期指的是2岁到12岁之间的儿童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的心理特点是儿童开始发展出更复杂的感知、认知和社交技能。
儿童期的心理特征包括:1.认知和智力发展:儿童开始发展出符号性思维,能够使用符号和符号系统来理解和表达复杂的概念。
他们逐渐发展出继续注意、分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社会和情感发展:儿童逐渐发展出个体认同和性别认同,并开始在同伴关系和家庭关系中建立起个人身份。
他们逐渐发展出友谊和合作的技能。
3.语言和沟通发展:儿童在这个阶段的语言能力迅速发展,他们能够运用语法规则和词汇来进行更复杂的交流和表达。
青少年期:青少年期指的是13岁到19岁左右的年轻人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的心理特点是个人开始形成独立的身份和有意识的自我反思。
青少年期的心理特征包括:1.身份与自我发展:青少年开始关注自身的身份认同,包括性别、文化、职业和价值观等方面。
他们开始思考和探索自己的角色和目标。
2.社会和同伴关系发展:青少年开始与同伴群体建立更密切的关系,同伴关系和社交技能变得非常重要。
他们也开始建立起与父母和其他成人之间更平等互动的关系。
3.情绪和认知发展:青少年开始更深入地思考和解决复杂的问题,逐渐发展出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绪方面,青少年常常经历情绪波动和自我意识增强。
成人期:成人期指的是20岁之后的成年人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的心理特点是个人开始应对更加成熟和复杂的问题,并进一步巩固和建立自我身份。
成人期的心理特征包括:1.职业和身份发展:成人开始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并逐渐在社会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发展心理学八个阶段(一)引言: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成年的心理变化和发展的领域。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的理论,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八个阶段。
本文将分为两部分进行介绍,本篇为第一部分,将阐述前四个阶段,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和中学期。
一、婴儿期1. 出生至一岁是婴儿期的关键阶段。
2. 婴儿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信任和依赖感。
3. 婴儿期的身体发展特点包括头部和身体各部分的比例逐渐接近成人比例,视觉和听觉能力的迅速发展。
4. 婴儿期的认知和语言发展特点包括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并开始发展简单的语言能力。
5. 婴儿期的社会和情感发展特点包括建立与照顾者的情感连接,以及对熟悉面孔和声音的偏好。
二、幼儿期1. 一岁至三岁是幼儿期的关键阶段。
2. 幼儿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认同和探索自我能力。
3. 幼儿期的身体发展特点包括大脑的迅速发育和身体协调能力的提高。
4. 幼儿期的认知和语言发展特点包括语言能力的大幅提高,开始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并逐渐理解抽象概念。
5. 幼儿期的社会和情感发展特点包括建立社交技能,如与同伴互动和分享,以及自我控制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三、学龄前期1. 三岁至六岁是学龄前期的关键阶段。
2. 学龄前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自主性和学习基本技能。
3. 学龄前期的身体发展特点包括基本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大肌肉协调能力的改进。
4. 学龄前期的认知和语言发展特点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开始理解简单的概念和发展基本的数学能力。
5. 学龄前期的社会和情感发展特点包括学会与同伴交往并形成友谊关系,同时懂得分享和合作。
四、中学期1. 六岁至十二岁是中学期的关键阶段。
2. 中学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自我价值感和掌握学习能力。
3. 中学期的身体发展特点包括脑部进一步发育,身体各部分比例逐渐接近成人比例,以及体能和协调能力的提高。
4. 中学期的认知和语言发展特点包括思维逻辑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开始发展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1.婴儿期(0-2岁)婴儿期是一个生理需要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
婴儿从出生开始,会依靠感官经验来感知和探索世界。
在这个阶段,婴儿的认知能力会不断发展,他们会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并开始学会利用言语、表情和动作来与他人进行沟通。
婴儿的情感和社会发展也在这个阶段进行,他们会建立起与主要照顾者的亲密关系,并通过与他人互动来满足情感和社会化的需求。
2.幼儿期(2-6岁)幼儿期是个体开始发展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幼儿会逐渐发展出自己的身份和意识,并体验到主动性和自主性的需求。
他们会通过模仿行为和言语来学习和发展自己的技能。
幼儿的语言和沟通能力在这个阶段也得到显著的提高,他们开始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并开始发展自己的社交技能。
3.儿童期(6-12岁)儿童期是个体开始发展认知和社会关系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他们开始具备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能够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并开始对世界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儿童的社会认知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他们开始与同龄人建立友谊关系,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和解决冲突。
4.青少年期(12-18岁)青少年期是个体开始从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的身体和性格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们开始探索和建立自己的身份。
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模式继续发展,他们能够进行思维抽象和逻辑推理,并开始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青少年的社会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开始与同龄人建立亲密关系,并开始探索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和性别身份。
5.成年期成年期是从青少年向中年过渡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体通常建立自己的家庭和职业生涯,并开始承担更多的责任。
成年期也是个体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的时期,需要应对工作、家庭和社会期望等各种角色。
成年期的心理发展涉及到自我认同、职业发展、家庭关系以及个体对生活意义的思考等方面。
总之,发展心理学研究了不同年龄阶段个体的心理特点和发展任务。
发展心理学对于年龄阶段的划分标准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一生的心理发展。
在这个生命全程的心理发展研究中,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心理发展原理或规律的理论问题,另一则是个体发展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问题。
发展心理学对于年龄阶段的划分标准:1婴儿期(0~1.5岁)信任对个人成长非常大,信任有助于"希望"品质的形成,它能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
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
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3学龄初期(3~6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十万个为什么”在这一时期开始在儿童的身上表现出来,如果孩子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孩子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
如果成人讥笑孩子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孩子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
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
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
反之,就会产生自卑。
另外,如果儿童养成了过分看重自己的工作的态度,而对其他方面木然处之,这种人的生活是可悲的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
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
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角色混乱。
第一章1,发展:个体在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历程中系统的身心变化,这些变化是有顺序的,相对持久的,并且使个体行为具有适应性,组织性和更为复杂。
儿童心理发展常分为三个领域:①生理的成熟和发展②认知和语言的发展③人格和社会性的发展2,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发展又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展②人类心理的发展③人类个体心理发展3,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儿童发展规律的科学(注意此处的儿童,不是我们一般意义的儿童,是指从出生到十七八岁这一年龄段的个体)。
一般分为5个阶段:出生前期: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9个月时间内,一个单细胞有机体发展成适应能力很强的人类婴儿。
婴儿期:0-2岁,身体和脑发育迅速,个体从嗷嗷待哺到独立行走,会用语言表达,并发展了自我再认能力,与主要照料者建立了亲密的情感联系。
幼儿期:2-7岁个体身体机能更加协调,游戏成为主要活动吧,语言和思维能力发展迅速,道德感更加明显。
童年期:7-12岁,个体通过学习以及学校中的师生交往,同伴交往,不断地促进思维,情感,人格和社会性的发展。
青少年期:12-18岁,这是儿走向相成年的过渡期。
个体具备了抽象思维能力,性意识萌动。
确立价值观和人生观,建立自我同一性,走向独立是这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
4.儿童发展心理学的4个基本主题①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儿童发展中各起多大的决定作用②儿童在自身的发展中是主动还是被动③发展是连续、渐进的还是阶段性的④发展是开发的还是稳定不变的对于以上基本主题,现代已不在采用极端的观点,而是同时采纳多家优点,采取一种综合性的立场,它们相互发展、互为补充(一)儿童心理发展学简史几个关键人物事件1.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埃里克森,荣格)2.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约(约翰.B。
华生,斯金纳,阿尔伯特,班杜拉)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4.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科学儿童研究的先驱)5.普莱尔《儿童心理》(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6.霍尔《青少年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奠基人之一)(二)研究方法⑴基本研究方法Ⅰ系统观察法(①自然观察法②结构观察法)Ⅱ自我报告法(①访谈法②问卷法和测验法)Ⅲ个案研究另外还有人种志研究法、心理生理学法⑵保证科学研究的信度与效度信度:信度指的是行为测量的一致性,可重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