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防霉剂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4
常见防霉剂介绍
1. 氧化剂
氧化剂是一种能够氧化有机物质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氧化剂防
霉剂有:
- 双氧水:具有良好的杀菌和除臭效果,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防
霉场景。
- 过氧化氢:能够杀灭霉菌并防止霉菌再生,在家居和医疗环
境中被广泛使用。
- 臭氧:具有强烈的氧化能力,能够杀灭空气中的霉菌和细菌。
2. 孔隙杀菌剂
孔隙杀菌剂是一种能渗透到物体表面和内部微孔中杀灭霉菌的
化学物质。
常用的孔隙杀菌剂包括:
- 合成孔隙杀菌剂:包括三氧化硫、氨气等,能有效杀灭霉菌
并防止再生。
- 天然孔隙杀菌剂:包括茶树精油、薄荷精油等,具有天然的
杀菌功效,可用于家居和个人护理产品中。
3. 有机酸
有机酸是一种能抑制霉菌生长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有机酸防霉
剂有:
- 柠檬酸:具有抗菌和除臭作用,常用于食品加工和家居防霉中。
- 苯甲酸:具有广谱杀菌能力,可用于化妆品和药品的防霉处理。
4. 离子型防霉剂
离子型防霉剂是一种通过释放抑制霉菌生长的离子来达到防霉
效果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离子型防霉剂有:
- 银离子防霉剂:通过释放银离子的杀菌作用来防止霉菌滋生,广泛应用于纺织品、塑料制品等领域。
- 铜离子防霉剂:能有效抑制霉菌的生长,常用于木材和建筑
材料的防霉处理。
以上是常见的几种防霉剂及其介绍,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防霉剂可以有效预防霉菌的滋生和传播。
防霉剂MSDS 产品信息
- 产品名称:防霉剂
- 产品型号:未提供
- 生产商:未提供
- 产品用途:预防霉菌生长
成分信息
物理和化学性质
- 外观:无色液体
- 气味:轻微刺激性气味
- 溶解性:易溶于水
危险性概述
- 对眼睛有刺激性,可能引起眼刺激。
- 可能对皮肤有刺激性。
急救措施
眼睛
- 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持续15分钟,如果持续不适,寻求
医疗帮助。
皮肤
- 若发生刺激或发红,立即用温和的肥皂和水清洗,如有需求,寻求医疗帮助。
防护措施
- 穿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包括护目镜或面屏和手套。
-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应急处理
- 防止产品进入下水道或排水管道。
- 若发生泄露,使用吸收剂进行收集。
安全处置
- 废弃物物质应按照国家或地方规定进行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
- 在使用防霉剂时,应确保通风良好。
- 避免吸入或接触皮肤和眼睛。
法律法规
该文档中未提供与法律法规相关的信息。
注意:本文档内容仅供参考,请在使用防霉剂前阅读并遵循产品说明书中提供的详细信息和安全指引。
以上为防霉剂MSDS文档,请仔细阅读并按照说明进行操作。
No.5,2021养殖场常用的防霉菌产品及使用注意事项许国龙(辽宁省凌源市城郊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凌源122500)摘 要:霉菌中毒病是养殖场重点防控的疾病之一,主要通过污染的饲料或饮水引发,肝脏、肾脏、淋巴结、胃、肠道、卵巢、输卵管、子宫等是受侵害的主要靶器官,可造成消化不良,免疫力低下,繁殖障碍,机体衰弱,生产性能下降等症状,严重中毒的畜禽在短时间内会死亡。
目前用于治疗霉菌中毒的产品中,大多以葡萄糖氧化酶、蒙脱石、丙酸钙、微生态、酵母细胞壁提取物、硫酸铜、中草药类抗霉剂等为主要活性成分,不同成分有不同的作用机理,临床可结合自身养殖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霉菌病应以预防为主,尤其是加强对饲料和饮水的管理,尽最大可能降低损失。
关键词:养殖;霉菌;产品;使用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21.05.019 霉菌及其危害霉菌又称“丝状真菌”,是一种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一种真菌微生物,空气、河流、污水沟、食品、动物体表等都有分布,大部分的霉菌对动物没有致病性,有少量种类的霉菌如黄曲霉、赭曲霉、纯绿青霉、寄生曲霉、软毛青霉等毒性较强。
霉菌在体外易培养,对培养基营养的要求不高,环境适宜时不到24h即可长出肉眼可见的菌丝,菌丝分为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繁殖菌丝3部分,营养菌丝主要在底部,可深入培养基内部进行营养的汲取,从而促进菌丝的不断生长。
气生菌丝主要生长在外面,通过不断发育转变为繁殖菌丝,繁殖菌丝能产生孢子,待孢子成熟后就可以脱落菌丝飘在空气中,遇到合适的培养基能重新长成一个霉菌落。
如果饲料中霉菌毒素超标,动物采食后就会对肝脏、肾脏、淋巴结、胃、肠道、卵巢、输卵管、子宫等造成危害,从而引发消化不良,免疫力低下,繁殖障碍,机体衰弱,生产性能下降等症状[2]。
严重中毒的畜禽在短时间内会死亡,阻碍了养殖业的发展[1]。
常用的防霉菌产品2.1 葡萄糖氧化酶葡萄糖氧化酶是可以催化葡萄糖分解为单原子氧的一种有机酶,分解产物单原子氧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对霉菌毒素具有较好的降解作用。
防霉剂安全操作保养规程防霉剂是一种用于防止霉菌生长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家居、工业、食品等领域。
在使用防霉剂时,必须注意安全操作和合理保养,以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损害。
本文将介绍防霉剂的安全操作和保养规程,帮助读者正确使用该化学物质。
安全操作规程1. 选择合适的防霉剂不同种类的防霉剂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在使用防霉剂之前,必须选择适合自己需求和环境的产品,并仔细阅读产品标签、说明书和安全数据。
2. 穿戴防护装备在使用防霉剂时,必须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和防护衣。
一些防霉剂还需要使用眼镜和安全鞋等装备。
3. 保持通风防霉剂是一种化学物质,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影响。
在使用防霉剂时,必须保持通风,打开门窗或使用通风设备,以减少化学气体的积聚。
4.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即使戴了手套和口罩等防护装备,也不能保证绝对安全。
在使用防霉剂时,必须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如果不小心接触,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向医生寻求帮助。
5. 避免吞食和吸入防霉剂是一种有毒物质,绝不能用作食品或口服药物。
在使用防霉剂时,必须避免吞食和吸入,以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6. 分类存储防霉剂应存放在干燥、通风和避光的地方,远离火源、热源和易燃物质。
不同种类的防霉剂应分类存储,避免混淆和误用。
保养规程1. 正确使用在使用防霉剂之前,必须认真阅读产品标签、说明书和安全数据,确保正确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应遵循产品说明书的操作流程和建议,以保证产品的效果和安全性。
2. 储存安全防霉剂是一种有毒化学品,必须存放在儿童和宠物无法接触的地方。
应将防霉剂密封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3. 定期更新防霉剂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长时间的存储和使用会降低其效果和安全性。
因此,必须定期更新防霉剂,并遵循更新周期和要求。
4. 检查有效期防霉剂具有一定的保存期限,过期的防霉剂会出现腐败变质,影响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因此,必须检查防霉剂的有效期,并及时更换过期产品。
除霉剂主要成分引言霉菌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它们生长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如浴室、厨房、地下室和洗衣房等地方。
霉菌不仅对家居环境造成影响,还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防止霉菌的生长和繁殖。
除霉剂是一种常用的工具,它可以有效地消除霉菌并预防其再生。
本文将介绍除霉剂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除霉剂的主要成分1. 漂白剂漂白剂是一种常见的除霉剂成分,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
漂白剂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有效地杀灭霉菌和其他微生物。
其作用机制是破坏霉菌细胞膜和蛋白质,从而导致其死亡。
漂白剂还可以去除霉菌留下的污渍和异味。
2. 醋醋是一种天然的除霉剂成分,其主要成分是乙酸(CH3COOH)。
醋具有抗菌和除臭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杀灭霉菌并去除霉菌产生的异味。
醋还可以改变环境的酸碱度,使霉菌难以生存和繁殖。
3. 过氧化氢过氧化氢(H2O2)是一种强氧化剂,也是除霉剂中常见的成分之一。
过氧化氢可以迅速分解为水和氧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对霉菌具有杀菌作用。
过氧化氢还可以去除霉菌留下的污渍和异味。
4. 酒精酒精是一种常见的除霉剂成分,其主要成分是乙醇(C2H5OH)。
酒精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可以迅速杀灭霉菌和其他微生物。
酒精还可以迅速挥发,不留下残留物。
5. 防霉剂防霉剂是一种专门用于防止霉菌生长的除霉剂成分。
常见的防霉剂成分包括三氯杀菌剂(Triclosan)、苯扎氯铵(Benzalkonium chloride)和异丙基二甲基苯酚(Propylparaben)。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有效地抑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
除霉剂的使用方法除霉剂的使用方法因产品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清洁受霉菌污染的表面:首先,使用清洁剂和水清洁受霉菌污染的表面,去除霉菌和污渍。
2.涂抹除霉剂:将适量的除霉剂涂抹在受霉菌污染的表面上,确保覆盖到所有受污染的区域。
3.等待一段时间:根据除霉剂的说明,等待一段时间,以便除霉剂发挥作用。
防霉抗菌剂主要成分一. 介绍1.1 防霉抗菌剂的定义防霉抗菌剂是一种用于抑制霉菌和细菌生长的化学物质,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家居用品、食品加工等领域,以防止霉菌和细菌的滋生和传播。
1.2 防霉抗菌剂的作用原理防霉抗菌剂通过影响微生物的生理代谢,破坏其细胞结构或干扰其生命周期,从而使微生物无法繁殖和生存下去。
常见的作用机制包括抑制细胞膜的合成、扰乱细胞壁的合成和破坏微生物DNA等。
1.3 防霉抗菌剂的分类根据其原理和应用领域,防霉抗菌剂可分为有机防霉抗菌剂和无机防霉抗菌剂两大类。
有机防霉抗菌剂通常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和稳定性,但对环境较为敏感;而无机防霉抗菌剂具有较好的耐候性和无毒性,但抗菌性能相对较差。
二. 主要成分2.1 有机防霉抗菌剂有机防霉抗菌剂主要成分如下: 1. 三氯生(Triclosan):广泛用于个人护理产品、医疗设备和家居用品等,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2. 氯硝柳胺(Chloronitroaniline):常用于油漆、胶黏剂等建筑材料中,对霉菌和细菌均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3. 异氟草胺(Fluorophosphate):主要用于木材和纤维制品的防腐,同时具有一定的抗菌效果; 4. 苯酚类化合物(Phenolic Compounds):如邻苯酚、间苯酚等,常用于漆器和塑料制品中,能有效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繁殖。
2.2 无机防霉抗菌剂无机防霉抗菌剂主要成分如下: 1. 银离子(Silver Ions):广泛应用于纺织品、医疗用品和食品包装材料等,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2. 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可通过光催化作用产生活性氧,对细菌和霉菌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3. 硫化锌(Zinc Sulfide):常用于橡胶、塑料和油漆等制品中,对霉菌和细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4. 氧化锌(Zinc Oxide):在建筑材料和家居用品中具有广泛应用,能有效杀灭霉菌和细菌。
三. 应用领域3.1 建筑材料防霉抗菌剂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常见的应用包括: - 涂料和油漆:防霉抗菌剂被添加到涂料和油漆中,以防止墙面和家具的发霉和细菌滋生; - 塑料制品:防霉抗菌剂被添加到塑料制品中,如地板、窗帘和家居用品等,以抑制细菌的滋生; - 玻璃纤维:防霉抗菌剂被添加到玻璃纤维中,以防止墙面面板和天花板板材的霉菌感染。
防霉剂的成分和作用防霉剂的成分和作用【导言】防霉剂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品,它可以预防和控制发霉和腐败的现象。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防霉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纺织品、建筑材料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防霉剂的成分和作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防霉剂。
【正文】一、防霉剂的成分防霉剂的种类繁多,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防霉剂成分:1. 有机防霉剂有机防霉剂是由有机化合物制成,包括一些碳氢化合物、有机酸、醇类、酚类、醛类、胺类等。
这些有机防霉剂对霉菌具有显著的杀菌和抑制作用,能够有效防止食品、纺织品等发霉。
常见的有机防霉剂有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酯、己内酰胺等。
2. 无机防霉剂无机防霉剂是由无机物质制成,包括铜、锌、汞等金属离子、含氮化合物等。
与有机防霉剂相比,无机防霉剂具有更广泛的抑菌谱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常见的无机防霉剂有氧化锌、硫酸铜等。
3. 合成防霉剂合成防霉剂是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的一种抗菌剂,具有高效、广谱、稳定性好等优点。
常见的合成防霉剂有异噻唑啉酮类、杂环酮类等。
二、防霉剂的作用防霉剂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抑制霉菌的生长防霉剂中的活性成分能够破坏霉菌的细胞结构,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这些成分通过与霉菌细胞壁、膜、酶等发生反应,破坏其生理代谢过程,达到杀菌的效果。
2. 预防食品变质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防霉剂可以有效抑制霉菌和其它微生物的繁殖,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防霉剂还可以阻止霉菌产生的有害代谢产物,如黄曲霉毒素等,从而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3. 保护纺织品和建筑材料防霉剂可以应用于纺织品和建筑材料中,起到抗菌和抑制霉菌生长的作用。
这样可以有效延长纺织品的使用寿命,同时保持其良好的外观和舒适性;在建筑材料中使用防霉剂,可以防止湿度导致的霉菌滋生,从而保持建筑物的结构完整和室内环境的健康。
【总结】防霉剂作为一种常用的化学制剂,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发霉和腐败现象,保护食品、纺织品、建筑材料等不受霉菌侵害。
防霉抗菌剂主要成分一、引言防霉抗菌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的化学品。
它们可以有效地防止霉菌和细菌的生长,从而保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防霉抗菌剂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二、常见的防霉抗菌剂1. 有机酸类有机酸类是一种常见的防霉抗菌剂,包括丙酸、乙酸、柠檬酸等。
这些化合物能够降低水分活性,使微生物无法生长繁殖。
2. 氯代异噻唑啉类氯代异噻唑啉类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家居清洁和消毒领域的化学品,包括三氯异噻唑啉和五氯异噻唑啉等。
这些化合物能够杀死大多数细菌和真菌。
3. 二苯基氧化锡二苯基氧化锡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具有广谱杀菌作用。
它可以通过破坏微生物细胞膜来杀死细菌和真菌。
4. 咪唑类咪唑类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药和化妆品领域的化学品,包括异丙咪唑、丙硫咪唑等。
这些化合物能够抑制微生物生长,从而保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5. 溴代三甲胺溴代三甲胺是一种常见的防霉抗菌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
它可以通过破坏微生物DNA来杀死细菌和真菌。
三、主要成分的作用机理1. 有机酸类有机酸类能够降低水分活性,使微生物无法生长繁殖。
此外,它们还能够调节pH值,使环境不适合微生物生长。
2. 氯代异噻唑啉类氯代异噻唑啉类能够杀死大多数细菌和真菌。
它们可以通过破坏微生物细胞膜来杀死细菌和真菌。
3. 二苯基氧化锡二苯基氧化锡可以通过破坏微生物细胞膜来杀死细菌和真菌。
此外,它还能够抑制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从而防止微生物繁殖。
4. 咪唑类咪唑类能够抑制微生物生长,从而保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它们可以通过破坏微生物DNA来杀死细菌和真菌。
5. 溴代三甲胺溴代三甲胺能够通过破坏微生物DNA来杀死细菌和真菌。
此外,它还能够抑制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从而防止微生物繁殖。
四、应用领域防霉抗菌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纺织品、建筑材料等领域。
在食品领域,防霉抗菌剂被用于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质量;在医药领域,防霉抗菌剂被用于制造药品;在化妆品领域,防霉抗菌剂被用于保持化妆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在纺织品领域,防霉抗菌剂被用于防止纺织品霉变;在建筑材料领域,防霉抗菌剂被用于保持建筑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除霉剂配方除霉剂,也叫防霉剂,是一种用于防治霉菌生长的化学物质。
霉菌能够在潮湿、湿热的环境中迅速繁殖,造成家居、食品、纸张和皮革等各种物品的霉菌污染。
因此,制作一种有效的除霉剂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除霉剂配方,供参考:材料:- 1杯白醋- 1杯水- 10滴茶树精油- 1个喷雾瓶步骤:1. 准备一个干净的喷雾瓶。
2. 将白醋和水倒入喷雾瓶中,并用搅拌棒搅拌均匀。
3. 加入茶树精油,并再次搅拌均匀。
4. 将喷雾瓶盖紧,摇匀以确保所有成分充分混合。
5. 喷雾到霉菌污染的表面上,直至湿润。
6. 等待约10-15分钟,然后用湿布或海绵擦拭干净。
7. 如果仍有霉菌污渍存在,可重复喷洒和擦拭的步骤。
这个配方中的成分都具有抗菌和杀菌的特性。
白醋是一种天然的除霉剂,能够通过降低表面的PH值来杀灭霉菌。
其酸性能够破坏霉菌的细胞壁,从而消灭霉菌。
茶树精油含有天然的抗菌成分,具有防霉的作用。
需注意的是,虽然这种除霉剂配方是常见的,但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
某些表面材料对醋的酸性可能敏感,需要谨慎使用。
另外,如果面积较大或严重霉菌污染的情况下,建议寻求专业的除霉服务。
此外,除霉剂的配方还有其他种类。
根据应用领域和需求,可以选择适合的除霉剂。
例如,氯己定除霉剂可以用于木材和建筑材料的除霉、硅藻土除霉剂可用于室内墙壁和天花板的除霉、过氧化氢除霉剂可用于食品、皮革和纺织品的除霉等。
选用除霉剂时,应注意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并遵循产品说明书上的建议。
总结起来,除霉剂配方主要包括醋、茶树精油等成分。
使用除霉剂时应注意材料的适用性和使用方法,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除霉剂。
除霉剂的使用能够有效预防和遏制霉菌繁殖,保护健康和物品的安全。
75号防霉剂(霉克净)为白色结晶体,不溶于水,在一般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大,可溶于甲醇、氯仿、苯甲醛、二甲基甲酰胺等。
熔点:180~184℃,比重1.40~1.42,热分解温度300~380℃。
可稳定的存在于弱酸或弱碱中,对紫外光敏感,密闭保存。
一种新型的工业防霉剂,可同时防霉、抗菌、抗藻类,是工业领域最有效的抗菌剂之一物理性质:75号工业防霉剂化合物,纯品为白色结晶性固体,无嗅,熔点180—182℃,不溶于水,在甲醇、氯仿、苯甲醛、二甲基甲酰胺等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较大,约在3%左右。
而在乙醇、苯、甲苯、乙烯、丙酮、砒啶等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在1%以下。
比重1.40—1.42,热分解温度300—380℃。
工业品为灰白色结晶性固体,具有刺激性,溶点不低于170℃。
作用特点:1、添加少量即对霉菌、细菌、酵母菌及藻类有效,在用于工业防霉时,使用浓度在0.05—0.2%即可保持良好的杀菌效果。
2、在使用范围里对人畜安全。
3、对树脂类添加不影响树脂本身的化学性质。
4、化学稳定性好,不水解,在弱酸弱碱下稳定。
6、耐候性,耐热性好,300℃以下高温不分解。
7、不腐蚀金属。
8、杀菌谱广,抑菌浓度低。
对在工业上造成普遍危害的霉菌,真菌及某些细菌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产品规格:75号工业防霉剂原粉:外观:灰白色,具刺激味。
有效成分≥90%适用于要求无水的工艺,如:塑料、油漆等。
75号工业防霉剂30%胶悬剂:外观:灰白色,具刺激味本品放置一定时间有分层现象,但不影响使用效果,用时摇匀。
注意事项:1、本品只限于一般工业制品杀菌防霉,请勿用于食品及直接接触食品的用具。
2、使用时由于用量较低需注意拌混均匀,特别是30%胶悬剂,因有分层现象,在使用前务必摇匀,以免影响使用效果。
防霉净PT化学名: 1,2-苯并异噻唑-3-酮物理性质:本品的固体状态和液体状态两种。
固体状态溶于水,在25 0C时,溶解度为014%,D 900C时,溶解度为1.5%,液体状态的原药含量约为30%,该药在200C时的PH值为10.5-11.0,对酸碱较稳定。
丙酸防霉剂机理引言霉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它们能够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迅速繁殖并对人类和其他生物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防止霉菌的滋生和蔓延,人们发展了各种防霉剂。
其中,丙酸防霉剂因其高效、低毒、环境友好等特点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丙酸防霉剂的机理及其应用。
丙酸防霉剂的定义和分类定义丙酸防霉剂,又称丙酸类抑菌剂或丙酸盐类抑菌剂,是一种可以有效抑制霉菌生长繁殖的化学物质。
分类根据其结构和性质的不同,丙酸防霉剂可以分为有机丙酸盐和无机丙酸盐两大类。
有机丙酸盐:包括乳酸、乳果糖等。
无机丙酸盐:包括钠丙二硫代丙酸盐、铜丙二硫代丙酸盐等。
丙酸防霉剂的机理阻断霉菌细胞的代谢途径丙酸防霉剂通过阻断霉菌细胞的代谢途径,干扰其正常生物学过程,从而抑制其生长繁殖。
1.阻断糖酵解途径:丙酸防霉剂能够干扰霉菌细胞中的糖酵解途径,抑制糖分解产生能量的过程,使霉菌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来维持其正常生长。
2.干扰脂肪酸合成:丙酸防霉剂可以干扰霉菌细胞中脂肪酸的合成过程,导致脂肪酸生成不足,进而影响到细胞膜的稳定性和功能。
3.抑制核酸合成:丙酸防霉剂还可以抑制霉菌细胞中核酸(DNA和RNA)的合成过程,从而影响到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阻碍霉菌细胞的正常增殖。
破坏霉菌细胞膜结构丙酸防霉剂还可以通过破坏霉菌细胞膜结构,干扰其正常功能。
1.改变脂肪酸组分:丙酸防霉剂能够改变霉菌细胞膜中脂肪酸的组分和比例,使其失去原有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2.干扰细胞通透性:丙酸防霉剂可以干扰霉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物质进出失衡,影响到细胞内环境的稳定性。
3.破坏细胞壁:丙酸防霉剂还可以破坏霉菌细胞壁的结构,使其失去保护和支持功能,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抑制相关酶活性丙酸防霉剂还可以抑制一些与霉菌生长和代谢相关的酶活性。
1.抑制ATP合成:丙酸防霉剂能够抑制ATP合成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ATP的水平,使霉菌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2.抑制蛋白质合成:丙酸防霉剂还可以抑制霉菌细胞中蛋白质合成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到蛋白质的合成和功能。
除霉剂基本配方一、除霉剂基本配方除霉剂是用来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从而防止霉菌的一种化学物质。
它可以在各种不同的产品中使用,如医药、食品、乳制品、无机化工、消毒剂、农药、玻璃表面处理等等,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除霉剂的基本配方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成分:1.水:水是除霉剂的主要成分,可以将其他原料溶解,以便除霉剂能够更好地进入物体表面,以达到除霉的效果。
2.有机酸:有机酸是除霉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物体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霉菌的生长。
有机酸的主要成分是有机酸盐,例如乙酸、己酸、丙酸、乳酸等。
3.阻燃剂:阻燃剂可以增强除霉剂的功效,使其能够抑制更多的霉菌,并且可以防止过度消耗除霉剂。
4.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可以帮助除霉剂更好地进入物体表面,以便能够起到更好的除霉作用。
5.抗菌剂:抗菌剂是除霉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从而达到除霉的效果。
6.增稠剂:增稠剂可以增加除霉剂的流动性,使其能够更好地渗透物体表面,以便更好地起到除霉作用。
二、除霉剂的配制原则1、安全性:在配制除霉剂时,应保证所用原料的安全性,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毒性问题。
2、低毒性:在配制除霉剂时,应尽可能选择低毒性的原料,以避免对人体和环境的伤害。
3、防腐效果:在配制除霉剂时,应根据物体的材质、温度和湿度等因素,选择有效的原料,以达到最佳的防腐效果。
4、可操作性:在配制除霉剂时,应尽可能简化操作过程,以提高除霉剂的使用效果。
5、经济性:在配制除霉剂时,应选择合理的原料,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6、可控性:在配制除霉剂时,应尽可能控制原料的比例,以达到最佳的除霉效果。
三、除霉剂的使用方法1、配制:将上述原料按照配方比例进行混合,然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后即可得到除霉剂。
2、使用:将除霉剂均匀涂抹在物体表面,待其吸收后,将多余的除霉剂擦掉,以免影响美观性。
3、清洗:使用完除霉剂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物体表面,以防止除霉剂残留在物体表面,影响物体的美观性。
一、杀菌剂(防霉剂)的分类类别代表例作用卤代烯丙基砜1-(二碘甲基磺酰)-4-甲苯碘炔丙基3-碘-2-炔丙基丁基氨基甲酸酯N-卤代烷基硫N,N-二甲基/N′-(氟代二甲硫基)N′-苯基一硫酰胺苯丙噻唑类2-(4-噻唑基)苯丙噻唑(TBZ)晴类2,3,5,6-四氯间苯二晴(百菌清)呲啶类四氯-4-甲基磺酰呲啶8-羟基喹啉类8-羟基喹啉铜氮茚类2-(氰氨基甲硫基)苯丙咪唑异噻唑啉类1,2-苯丙异噻唑啉-3酮,2-n-辛基-4-异噻唑啉-3-硫-代苯酚类对氯间甲酚季铵盐类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三嗪和噻二嗪类六氢-1,3,5-三乙基-5-三氮苯,3,5-二甲基-四氢-1,3,5,2H-噻二嗪2-硫代酰替苯胺类3,4,5-三溴水杨酰苯胺金刚烷类1-(3-氯代烯丙基)-3,5,7-三氮-1-氮蓊金刚烷氯化物有机锡类三丁基氯化锡二硫代氨基甲酸酯二硫代四甲基秋兰姆溴化茚满酮2,2-二溴-1-茚满酮其他化合物溴代乙酸苄酯(Marbac 3S)有机砷类霉克净二、作用机理在细菌,霄母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细胞外侧存在着葡萄糖,几丁质,肽聚糖等合成酶,在细胞内侧存在电子转移系统酶等,这些均是杀菌剂(防酶剂)的作用点,微生物的细胞膜,细胞质及细胞核也均可成为杀菌或抑菌的作用点,也就是说杀菌(防酶)剂通过阻碍氧化磷酸化和电子转移系统,抑制–SH基和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干扰细胞表层的机能和脂质代谢以及破坏几丁质的形成,从而达到杀菌和抑菌的作用。
如:卤代酚类除作为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剂外,还具有抑制–SH基的作用,以及可引起细胞膜的变化。
咪唑类可用于作用细胞壁与细胞质的膜系统上,与细胞膜磷脂中的脂肪酸结合,导致氢离子进入病菌体内,钾离子渗出菌体外,并使细胞中的腺苷三磷酸,腺苷二磷酸等逸出,从而干扰能量的产生,破坏核蛋白体等。
三、涂料用杀菌(防酶)剂1. 代森铵(化学名: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mobam)CH2NHC(=S)SNH4∣CH2NHC(=S)SNH4作用用量及注意事项:通过对具有-SH基的酶进行作用而致效。
OIT防霉剂(Octylisothiazolinone)的主要成分是2-辛基-4-异噻唑啉-3-酮,这是一种淡黄至琥珀色透明液体,溶于有机溶剂,微溶于水。
OIT是一种低毒、广谱型防霉剂,对霉菌、酵母菌、细菌、真菌等具有杀灭作用,具有理想的防霉效果。
它可广泛应用于涂料、油漆、润滑油、鞋油、皮革化学、木材制品和保护等诸多产品中。
然而,这种化学制剂对人体是有害的,它对水生生物有较强的毒性,并且在直接接触或者通过空气传播的情况下会引起人体的过敏性反应。
防霉剂成分可能会随着一些产品的使用,如净化器和空调的排风,一起进入人体。
多用途防霉剂的配制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化学品成分。
常见的化学品成分包括漂白粉、氯化铜、苯酚和氢氧化钠等。
这些成分在抑制霉菌生长方面具有一定
的效果。
接下来,我们需要准备适量的水。
水质的选择很重要,最好选用纯净
水或者蒸馏水,以确保化学品能够充分溶解和发挥作用。
接着,我们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调整各成分的配比。
一种常见的配方是:漂白粉100克、氯化铜30克、苯酚20克和氢氧化钠10克。
这个配方相
对简单,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防霉的作用。
在配制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化学品的配制需要在通风
良好的地方进行,以防止有毒气体的产生。
其次,需要按照正确的工艺流
程进行操作,以确保配制的质量。
此外,还需要佩戴防护手套和口罩等个
人防护装备,以确保人身安全。
完成配制后,可以将该防霉剂倒入喷雾瓶或者其他容器中,方便使用
时喷洒或涂抹。
在使用时,可以视具体情况适量使用,可以在墙壁、天花板、地板等表面喷洒或者涂抹,以达到防霉的效果。
此外,还需要注意一些其他的防霉措施。
例如,保持室内通风,保持
室内湿度适宜,定期清洁和干燥等。
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霉菌
的滋生。
总之,多用途防霉剂的配制是一个需要考虑多种成分和比例的过程。
通过合理的配比和正确的操作,可以制作出一种具有较好防霉效果的化学
制剂。
但是,需要注意化学品的使用安全和配制工艺的准确性,以确保人
身安全和产品质量。
食品中的防霉剂正确使用食品防霉剂的方法食品中的防霉剂:正确使用食品防霉剂的方法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防霉剂在食品制造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
防霉剂的使用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保持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然而,不正确使用食品防霉剂可能带来健康风险。
本文将介绍正确使用食品防霉剂的方法,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一、了解防霉剂的种类与作用机制在使用食品防霉剂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防霉剂及其作用机制。
常见的食品防霉剂可分为天然防霉剂和化学防霉剂两种。
1. 天然防霉剂:如食醋、乙酸、柠檬酸等,具有杀菌和抑制霉菌生长的作用。
2. 化学防霉剂:如山梨酸钾、硫酸盐类、氯化钠等,能够通过抑制霉菌代谢、破坏霉菌细胞结构来达到防霉的效果。
在使用防霉剂时,应根据食材的特性和加工过程中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防霉剂。
二、正确使用食品防霉剂的方法1. 防霉剂的使用量使用防霉剂时,应根据食品种类和生产工艺合理确定使用量。
一般而言,使用量过多可能导致食品中残留的化学物质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使用量过少则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防霉效果。
应在科学研究和相关法规的指导下进行合理配比,确保使用安全有效。
2. 防霉剂的添加时机防霉剂的添加时机也很重要。
通常情况下,最佳的添加时机是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早期。
在食品制作过程中加入适量的防霉剂,可以阻止霉菌在食品表面形成,并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3. 防霉剂的混合使用在使用食品防霉剂时,应避免将不同类型的防霉剂混合使用,以免发生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
不同防霉剂之间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导致防霉效果降低或产生有害物质。
因此,在使用防霉剂时,应选择一种适合的防霉剂进行使用,避免混合使用不同类型的防霉剂。
4. 防霉剂的标签和说明在购买食品防霉剂时,应仔细阅读产品标签和说明。
标签和说明上通常会明确标注防霉剂的成分、使用方法、使用量等重要信息。
确保按照产品标签和说明进行正确使用,避免超量使用或错误使用防霉剂。
5. 防霉剂的存储和消耗对于已购买的食品防霉剂,应储存于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日光直射或高温环境。
fb防霉剂成分FB防霉剂成分是指用于防止FB(Fusarium Blight)霉菌污染的化学物质。
FB霉菌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原菌,可以感染多种作物,如小麦、玉米、大豆等,给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带来很大影响。
因此,研究和使用FB防霉剂成分对于保护农作物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一、硫酸铜硫酸铜是一种常用的FB防霉剂成分。
它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以有效抑制FB霉菌的生长和繁殖。
硫酸铜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可以在土壤中长时间发挥作用,保护作物免受FB霉菌的侵害。
此外,硫酸铜还具有一定的除草作用,可以减少杂草对农作物的竞争,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二、拜尔丁拜尔丁是另一种常见的FB防霉剂成分。
它是一种有机磷杀菌剂,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
拜尔丁可以通过抑制FB霉菌的酶活性,阻断其代谢途径,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拜尔丁对FB霉菌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对作物影响较小,不会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明显影响。
三、多菌灵多菌灵是一种广谱杀菌剂,也是常用的FB防霉剂成分之一。
它可以通过抑制FB霉菌的细胞分裂和胞壁合成,干扰其正常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
多菌灵对FB霉菌具有较高的杀菌活性,可以迅速有效地抑制FB霉菌的繁殖和侵染,保护作物免受病害的侵害。
四、苯醚甲环唑苯醚甲环唑是一种新型的FB防霉剂成分,具有很高的抗菌活性。
它可以通过抑制FB霉菌的酶活性和RNA合成,阻断其正常生理过程,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
苯醚甲环唑对FB霉菌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效果,可以在低浓度下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对作物的安全性也较高。
总结起来,FB防霉剂成分包括硫酸铜、拜尔丁、多菌灵和苯醚甲环唑等。
这些成分都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可以有效抑制FB霉菌的生长和繁殖,保护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在使用这些防霉剂成分时,需要注意剂量的控制和正确的使用方法,以确保其安全有效地发挥作用。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FB霉菌的监测和防控措施,以减少其对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保障农作物的生产安全。
正正技术专栏上海正正饲料科技有限公司主办2004. 10 总第3期最新进展国外饲料防霉剂开发研究新趋势目前,我国饲料工业普遍采用化学防霉法。
联合国FAO/WHO对防霉剂又有严格的要求,促使人们考虑如何开发研制防霉性能好、成本低、毒性小、安全可靠的新型防霉剂。
复合防霉剂由一种或多种有机酸与某种载体组合,既保持甚至增进有机酸原有的抑霉作用,又能消除或减低有机酸的腐蚀性与刺激性,如防霉剂“Monoprop”,由50%的丙酸和50%载体组成,该载体具有使二聚体丙酸变为单体丙酸的作用,从而增强了抑菌作用。
又如,防霉剂“Mold一-x”,由丙酸、乙酸、山梨酸和苯甲酸均匀地分布在硅酸钙载体上而制成,其强大的抗菌活性来自各有机酸的协同作用。
特种防霉剂一些发达国家为开发新型天然防霉剂,把目光移向海洋生物类,如日本研制一种以牡砺壳为主体的防霉剂。
又如,在海洋中的马尾藻、裙带菜、海带等海藻中,加人碘酸钾、碘化钾、碘酸钙均匀混合,成为一种特种复合型防霉剂。
又如,从龟、鲟、鲱、鲭、鲻等鱼类中提取鱼精蛋白,该品对枯草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从蟹壳、虾壳等甲壳中提取多糖,即壳聚糖又名脱乙酰甲壳质,也是一种天然防霉剂。
甜菜碱甜菜碱是一种氨基酸衍生物,从甜菜废糖蜜中提取。
当其浓度为4%时,对大肠埃希氏杆菌,枯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菌、橘青霉菌有抗菌、抑菌作用。
总之,以天然防霉剂代替化学合成防霉剂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国外已有报道,栎树、枫树、柏树等的干馏液,经过提炼可得到一种天然植物源型防霉剂。
我国的竹子馏液,又名竹沥.也属此类防霉剂。
目前这些天然防霉剂的抑菌作用较弱,抑菌范围较小,同时伴有异叶杂色,价格也偏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开发。
对果胶的分解产物、溶菌酶作为新一代防霉剂的开发研究也已展开。
中药防霉、防腐、灭菌优点很多,无残留、无污染,使用后可自然吸收,且资源丰富,成本低廉,若加以研究开发,用于饲料防霉,应是经济绿色饲料防霉剂。
——摘自《江西饲料》专家论坛小肽的营养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小肽的营养作用避免氨基酸之间的吸收竞争.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据报道,当赖氨酸与精氨酸以游离形式存在时.两者相互竞争吸收位点,游离精氨酸有降低肝门静脉赖氨酸的倾向。
当赖氨基以小肽形式存在时.前者对其吸收无影响。
当以小肽形式作为氮源时,整体蛋白质沉积高于相应的氨基酸日粮或完整蛋白质日粮,肽日粮组小鼠体蛋白质合成率较相应氨基酸日粮组高26%。
向猪十二指肠灌注寡肽后.血浆胰岛素的浓度高于灌注游离氨基酸组,而胰岛素的生理功能之一,是参与蛋白质合成中肽链的延伸增加蛋白质的合成。
日粮蛋白质完全以小肽的形式供给鸡,赖氨酸的吸收速度不再受精氨酸影响。
当以小肽形式作为氮源时,整体蛋白质沉积效率高于相应的氨基酸日粮或完整蛋白质日粮。
小肽日粮组小鼠体蛋白合成率较相应氨基酸日粮组高26%。
另外,由于小肽吸收迅速,吸收峰高,能快速提高动静脉的氨基酸值,从而提高整体蛋白质的合成。
促进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利用许多研究都证明,酪蛋白水解产物中有一类含有可与Ca 、Fe 结合的磷酸化丝氨酸残基.能够提高它们的溶解性。
在蛋鸡日粮中添加小肽制品后,血浆中的铁离子、锌离子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蛋壳强度提高。
对1—21日龄的乳猪饲料中分别添加小肽、右旋苷铁结果发现肽铁组血清蛋白的含量高于右旋苷铁。
说明小肽能促进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促进瘤胃微牛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饲料蛋白质进入瘤胃后大部分迅速分解成肽以后才被微生物利用。
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所需的氮大约有三分之二来源于肽和氨基酸,肽是瘤胃微片物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底物。
以可溶性糖作为能源时,小肤促进可溶性糖分解菌的生长速度比氨基酸的促进作用高70%。
奶牛瘤胃液内肽不足是限制瘤胃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因而肽能否对微生物生长有进作用主要取决于碳水化合物的发酵速度。
对发酵速度快的可溶性糖,肽能够促进微生物生长,发酵速度慢的纤维素类物质,巨肽不能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小肽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动物生产中优化蛋白质营养不再仅仅是对饲粮进行大致的氨基酸平衡,以肽的形式来提供蛋白质比提供合成氨基酸更好,蛋白质营养的未来是肽营养。
因此动物要获得最佳生产性能,在动物饲粮中添加肽制品保持饲粮中含有一定数量的完整小肽,是提高饲料利用率,发挥其生产性能,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在猪禽生产中的作用用猪组织水解制品取代仔猪饲粮中的乳清粉,添加率为6%,结果处理组在两周内具有较高的采食量和日增重以及较优的饲料利用率。
在蛋鸡基础日粮中添加小肽后,其产蛋量和饲料转化率显著提高,蛋壳强度也有提高趋势。
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黑白花奶牛吸收的谷胱甘肽在乳腺GTPase(三磷酸鸟苷环水解酶)的作用下降解为Gly(甘氨酸)Gly可作为乳蛋白合成的原料,促进乳蛋白合成。
有研究表明,使用1-100mg/L的小肽一氨基酸混合物,可增加牛瘤胃有益菌合成菌体蛋白的数量,而10mg/L的小肽浓度是最理想的。
肽可以刺激瘤胃细菌的生长,试验研究饲料中的肽浓度影响绵羊瘤胃内的发酵速率,发现只添加氨基酸时不能刺激瘤胃发酵和微生物生长.在水产养殖生产中应用用小肽代替部分海鲈苗日粮中的蛋白质后鱼苗的生长速度提高,提高增重率0.18-0.12个百分点。
在一定量的低蛋白饲料中补充适量的含小肽物质,可以发挥高蛋白日粮的生产水平。
在虾苗的饵料中添加0.5%小肽,能促进采食,增加进采食,增加生长速度及苗体的长度。
在6-10克的日本鳗鲡饲料中分别添加100mg/kg和200mg/kg的有5个氨基酸的肽EGPP-5,养殖60天后,试验组的体重增长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6.3%和37.5%。
而在6-10克的日本鳗鲡饲料中分别添加100mg/kg和200mg/kg的有29个氨基酸的肽GAPP-29,养殖60天后.试验组的体重增长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9.2%和33.7%。
小肽Ala-Gly-Gly,Ala-Val,Gly-Gly-Gly对虾幼苗具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
在鳗鲡饲料中分别添加了2%和4%的小肽制品,则添加了2%的小肽制品的试验组较对照组的生长率、摄食率和饲料效率分提高了38.62%,13.53%和8.05%。
——摘自《饲料界》技术知识讲座仔猪早期断奶应激中的营养调控从营养方面减少早期断奶仔猪的应激结合本场生产实际,选择适宜的蛋白质原料大量使用植物性蛋白来满足早期断奶仔猪蛋白质需要是断奶仔猪应激并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绝大部分仔猪料中的豆粕用量均超过20%,而大豆蛋白质中的抗原成分可引起仔猪肠道损伤。
所以为断奶仔猪配制易消化利用的饲料显得尤其重要。
建议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豆粕含量不超过18%为宜,不足蛋白部分用喷雾干燥血浆蛋白粉、乳清粉、优质鱼粉、代乳粉等动物性蛋白原料来满足早期断奶仔猪蛋白质的需要,建议添加量分别为:4%-8%,5%-10%、5%-8%,5%-10%。
以上原料可结合本场实际,并对比生产成本与生产效益的关系而进行不同品种和不同量的选择。
确定适宜的蛋白质水平与氨基酸的相对平衡(猪理想蛋白质的应用)目前绝大部分养猪场(户)认为断奶仔猪料蛋白质含量越高越好,为迎合养殖户心理,致使饲料厂在仔猪料标签上注明粗蛋白含量在20%-22%以上,根据饲料价格(3.0-3.4元/千克)推定该饲料中的高蛋白(如果与标签相符)主要来源于植物性蛋白,断奶仔猪对其消化利用率很低,因此,仔猪腹泻较为常见,而低蛋白日粮者腹泻率明显偏低。
因此,结合我省现有实际,建议应用两种蛋白质水平:一是以动物性蛋白(喷雾干燥血浆蛋白粉、乳清粉、优质鱼粉等)为主的高蛋白日粮,粗蛋白可配到20%以上(目前我省有少部分种猪场使用,饲料价格约在5-6元/千克);二是配制氮基酸相对平衡的低蛋白日粮,粗蛋白可降到17%左右,但必须充分保证几种限制性氮基酸,如赖氨酸、蛋氮酸、苏氨酸、色氮酸的供给,同时做好大料配方的调整,使断奶仔猪日粮氨基酸相对平衡。
建议添加量:赖氨酸0.20%-0.25%、蛋氨酸0.04%-0.06%、苏氨酸0.05%-0.07%、色氨酸0.010%-0.015%.日粮中添加脂肪大量的试验表明,早期断奶仔猪饲料中添加脂肪可以改善适口性、提高仔猪的增重及饲料利用率。
另一方面,从提高日粮能量浓度来讲,添加油脂是很好的选择。
有试验表明,猪的自由采食量随日粮消化能的增加而降低,因此饲喂高能量日粮(一般在含消化能14.8MJ/kg左右)可以起到限饲的作用,从而减少因断奶仔猪贪食而引起腹泻的机率。
但日粮加脂肪的效果与所加油脂的质量有很大关系。
刚断奶的仔猪对不饱和脂肪利用率高于饱和脂肪。
仔猪对植物性油脂如椰子油、玉米油、大豆油的利用率比动物性油脂如牛油、猪油要好。
最好使用植物混合油,一般添加比例为2%.添加剂的适当应用添加酸制剂在断奶仔猪日粮中适当添加有机酸制剂可以提高仔猪生长性能。
有机酸可降低胃内pH值,有利于胃蛋白酶活性增强及抑制病原微生物尤其是大肠杆菌的生长与繁殖,因此可提高仔猪对日粮养分尤其是蛋白质的消化率,降低仔猪的腹泻。
一般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1%-2%的柠檬酸为宜,可以显著提高蛋白质消化率,降低腹泻病的发生率。
益生菌的应用益生菌已被广泛应用在养殖业生产中,它在绿色饲料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乳酸菌、醉母菌等益生菌及寡聚糖等化学益生素,可以明显改善肠道微生物生存环境,抑制病原菌生长,促进有益菌的繁殖及活性,从而防止断奶仔猪腹泻,促进仔猪生长发育。
酶制剂的应用在仔猪日粮中添加外源性复合酶(进口和国产均可,若用于高温制粒应选热稳定性好的酶制剂),可以减轻或消除饲料抗营养因子的影响,弥补内源性消化酶的不足,促进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消除消化不良,减少腹泻的发生。
根据多次的试验证明,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0.15%的复合酶可使仔猪日增重提高10%以上,饲料转化率提高1.5%左右,腹泻发病率下降20%以上。
添加免疫增强剂目前市场上已生产出专用于早期断奶仔猪的免疫球蛋白,可通过饲料和饮水,增强其免疫力和抗病力。
另外,据试验,在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免疫球蛋白、谷氨酞胺等也可增强仔猪的免疫力。
添加微量元素微量元素锌在参与体内多种酶的合成,促进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维持上皮组织细胞正常生理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近几年来,大量报告高锌可调节食欲,抑制消化道某些有害细菌的生长,促进营养物质在肠道的消化吸收,减少大肠微生物的发酵等。
据试验,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2000毫克/千克的氧化锌(当然要考虑微量元素间的平衡)可使早期断奶仔猪腹泻发生率降低16%,并可提高饲料转化率1.2%。
按要求添加适量药物。
一是使用中草药添加剂。
目前,市场上有用于仔猪抗应激、消食健胃、提高免疫力及促生长的复合中草药添加剂,一般添加量为0.5%-1.0。